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论文

2022-04-21

摘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审计。因此又被称为经营风险审计,或被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务的工具。本文在分析传统模型缺陷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与应用情况。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论文 篇1:

浅谈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摘 要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克服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为注冊会计师执行审计提供了先进的方法与指导,提高了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能力。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我国推行中还面临环境、成本、信息技术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阻力,未能广泛推行。

关键词 审计风险模型 重大错报风险 问题

21世纪初,国内外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丑闻。管理层舞弊与审计风险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已不容忽视。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了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核心是启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我国也极力推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的缺陷,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指导,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一、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源自1983年AICPA在其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47号(SAS47)《审计业务中的审计风险与重要性》,其计量模型表示为:

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卓刂品缦?CR)€准觳榉缦?DR)

该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应该首先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理地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从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达到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从理论上,传统审计模型没有缺陷,但实务中存在着局限性。

1、固有风险的评估可操作性低。假设不存在内部控制的条件,单独评估固有风险难度很大,实务中往往为了谨慎性原则将固有风险假设为高水平,这样使注册会计师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流于形式,同时导致了将大量审计资源分配到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中。

2、缺乏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的评估。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将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单独分离开来,导致注册会计师仅仅评估认定层次风险,而缺乏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的评估,导致“只见树木不仅森林”。

3、控制风险的评估可信任度低,导致难以发现管理层舞弊。根据定义,当内部控制测试评估结果好时,控制风险评估水平会比较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就会很高。而实际上,当内部控制不存在或失效,如管理层窜通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控制测试是无效的,这样很容易导致审计失败。实践中可发现近几年的管理层舞弊占有比重很大。

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创新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可表示为:审计风险(AR)=重大错报风险(RMM)€准觳榉缦?DR)

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可以看出,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经营战略、管理层等密切相关,广泛影响着多项认定;与交易类别、账号余额、列报和披露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两部分组成。

由此可见,重大错报风险不是简单地将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合并,而是作了实质上的改进。具体体现:

1、明确了审计工作的起点与方向。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放在首位,而不是未能评估风险就盲目进行审计测试。因此,该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抓住了审计本质与核心,同时与审计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围绕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执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高了审计效率与效果。

2、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重心由审计测试转移到风险评估。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要求重视审计计划工作,首先要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及其运行的有效性,从而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再有针对性地计划进一步的实质性审计程序,以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3、制定了严格规范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现代审计风险准则的业务流程的核心是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根据准则,审计业务流程和程序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评估财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2)控制测试(必要时),从而进一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进行进一步的实质性测试。

4、风险评估重心转向重大错报风险。单独评估固有风险很难且不易发现管理层舞弊,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了重大错报风险,这样有助于发现管理层舞弊。另一方面,财务报表整体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使注册会计师不仅关注经营风险,还包括企业的行业状况、经营战略、监管环境、业绩的衡量评价等信息。

5、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现代风险评估以分析为主要手段,分析性复核成为重要的程序,贯穿始终。不仅仅简单地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借鉴了现代管理方法,使用科学的分析工具,进行风险评估。

另外,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大量运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并且强调项目组的重要性。对于特殊风险、关联交易要单独识别,针对特殊风险采用控制测试与细节测试的双重测试达到审计目标。

三、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我国应用中的问题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科学先进而全面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我国注册会师行业起步较晚,尚不成熟,因此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审计成本较高。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测试之前必须对被审计单位多方面的调查,深入了解企业内部外部全方位信息,并且还需要聘请审计经验丰富的事务所合伙人以及级别较高的审计高级经理参与,这样,增加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当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内部控制运行缺乏有效性,审计程序中必须采用更多的实质性程序,成本较高。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会计师事务所可能违背审计准则,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

(二)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保持独立性。而实际中,很少有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即使设有审计委员会,也多为企业高管来担任,缺乏独立性,无法起到监督作用。很多企业设有独立董事,但独立董事,形同虚设,缺乏独立性,并没有履行实质的责任。这样,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不完善,综合素质不高。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现阶段很多企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还很不完善,会计信息造假,审计环境越发复杂多变,这也就给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仅有会计审计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战略管理、绩效评价和计算机等知识。在审计过程中大量运用职业判断,这对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阶段比较缺乏具备这种素质的高端人才。

(四)信息技术落后,审计软件开发困难。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充分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情况和业务流程,并且针对审计环境不同的审计客户,设计不同的审计程序,从而充分搜集导致审计风险所需的数据信息。这要求企业要开发先进的审计软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而我国审计软件开发技术落后,开发成本较高,审计效率低。

(五)不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为起点,其中分析性复核程序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外实证研究也表明分析性复核程序在查错防弊的有效性。而我国对分析性复核不够重视,只是“蜻蜓点水”,很随意,另外分析工具不够先进,并且很少关注非财务数据的分析复核。

四、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我国应用的几点建议

尽管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有其优越之处,但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全方位推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条件。因此应当根据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经济状况及行业现状推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降低审计成本。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要求首先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如果内部控制完善并且执行有效,那么注册会计师就可以信赖控制测试有效性,减少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从而降低审计成本。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审计建设,从长远看,不仅节约审计成本,更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新的审计准则的培训工作,完善知识结构。

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培训部门应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审计准则知识,还应该包括其他相关行业必备知识,诸如现代管理知识。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的培训与自身的强化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在审计工作中所欠缺的经验,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需求,提高审计质量与公众信任度。

(三)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切实提高发现重大错报的概率。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一步强调了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以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在不少审计案例中,注册会计师因未尽到职业怀疑义务导致审计失败。职业怀疑意识和能力越强,发现重大错报的概率就越大。

(四)促进网络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

秦榮生教授说:“只有整个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建立起来,经营体系、行业评价体系逐渐规范化,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效果才会比较好。”因此要推动社会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共享网络平台,连接政府、银行、协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以完善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总之,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新的审计理念的指导下,重视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措施,更好地履行审计责任,实现审计目标,担当好“经济警察”的身份,同时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习运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并推动其在我国的应用,维护我国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郭莉.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其推行难点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6:46-48.

[2]李梦玉,赵夏.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优势及应用中的问题.会计之友,2009(2):34-35.

[3]席龙胜.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数据库.http://www.cnki.net,2006.

[4]林刚.审计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审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fl]数据库http://www.cnki.net,2006.

[5]张龙平,聂曼曼.试论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审计研究,2005,4:26-33.

[6]李海龙,宋丽平.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我国应用及政策建议.科技与管理,2011,13(2):86-89.

[7]蔡吉甫.审计风险模型辨析及其启示.生产力研究,2009(20):153-155.

作者:蒋敏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论文 篇2:

论传统审计的缺陷及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

摘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审计。因此又被称为经营风险审计,或被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务的工具。本文在分析传统模型缺陷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关键词: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发展 应用

0 引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将由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是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重新描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IAASB,2003)。由此,我们可以将目前审计执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称之为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而将新模型称之为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1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

目前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对审计风险的计量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根据上式,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检查风险可计算如下: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该审计风险模型存在如下缺陷:

1.1 只定性分析审计风险 该审计风险模型只是定性地分析了客观存在的风险。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考虑了有关审计风险控制的环节,并用公式来描述审计风险的概率,无法直观地进行定量分析,即计量审计风险给审计主体带来的损失金额的可能性。

1.2 审计风险因素不全面 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与审计过程和审计顺序有关,即只从审计主体的审计检查方法和审计对象的经营、内部控制方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未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主要原因,如报表使用者的诉讼请求因素、社会宏观法律环境因素等。

1.3 无法描述道德风险 审计案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非完全是由于技术上或程序上的失误造成的,审计主体的日常行为和工作态度有时也会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人们除了关注审计技术和程序的发展外,亦开始关注审计主体的自身行为,由此产生了审计主体的道德问题。但是,传统的审计模型无法描述由于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风险,包括:企业与审计主体串通舞弊,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主体接受贿赂;审计主体为了经济利益压低价格有损同业等。

1.4 对审计风险的表述不完整 随着审计风险含义的扩大,审计风险控制就不能只局限于审计过程和所审计的对象,必须把审计风险的控制放在一个系统中全面把握,还应考虑审计环境影响、人员因素及后果等。审计风险范围也应扩大为审计主体风险、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和会计行业风险,还包括审计结论利用中产生的法律风险以及赔偿风险。

2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

2.1 认定层次风险 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指经济交易的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

2.2 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 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简称战略风险)。把战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2.2.1 从战略风险的定义来看: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会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这种风险源自于企业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础上,怎样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报,将审计重点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而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很可能只发现企业小的错误,却忽略大的问题;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2.2.2 从审计战略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从战略角度入手,通过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把握审计风险。而将环境变量引入模型的同时,也将审计引入并创立了战略审计观。

2.2.3 从审计的方法程序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既包括财务数据分析,也包括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且分析工具多样化,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等。例如毕马威国际(KPMG)为应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念与方法,研究制定了经营计量程序(Business Measurement Process,BMP),专门分析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下的经营情况,以确定关键经营风险如何影响财务结果。BMP提供了一个审查影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流的分析框架。

2.2.4 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现代审计是为了消除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会计报表的可信性。为达到此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会计报表整体是不可信的,从而引进全方位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把质疑一一排除。而该模型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

3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分析应用框架

3.1 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 审计风险可按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可能性一般按概率来进行表述,如极小可能的概率为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很高,独立审计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消除会计报表的错误和不确定性; 缩小或消除社会公众合理的期望差距。独立性原则的要旨是使注册会计师免于利益冲突,从而奠定正直与客观的执业基础,但独立性最终体现在注册会计师独立承担审计风险责任方面,因而降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审计风险就是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它只能控制在极小可能程度以下,用数学概率表示应不超过5%。

3.2 分析战略风险 在确立了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应该控制在5%以下之后,应全面分析战略风险。以企业的经营模式为核心,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经营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企业经营有效性和会计报表的关键认定是否合理、合法。新的国际审计准则列举了28种可能暗示存在舞弊风险的环境和事项(IAASB,2003)。

3.3 分配剩余审计风险 评估完战略风险概率后,可按照传统的方法分析认定层次的风险概率,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就是重大错报风险概率。最后根据确定的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得出关于剩余审计风险也就是检查风险的概率,据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范围,即可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满意程度。

作者:葛红枫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论文 篇3: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与应用研究

摘 要:文章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原理出发,详细描述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基础。其次,文章阐述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应用,并对应用中的各要素进行具体阐述,确保该模型能够实现其风险导向作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和实施有效审计程序,并在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中恰当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最后,对模型中各影响因素进行透彻分析,透析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应用中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检查风险

在经济新常态这样的大环境下,审计的作用和职能愈发显著,同时人们对审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可以借助于审计风险模型这一模具,在执行审计的实质性程序这一过程中穿插执行——设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确定检查风险等三个环节,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鉴证,优化审计程序。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不仅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还能够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漏洞,以达到加强企业宏观、微观调控的目的。

一、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被审计单位内部存在的经济行为冗乱等现象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控制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状态。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大审计环境推动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就这样应运而生,打开了审计风险模型应用的另一扇“窗”。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3年10月颁布了一系列新的审计准则,并提出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AR)=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DR)

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

即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模型下,重大错报风险源自于两个层面:

一是源自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会计财务报表总体层面;

二是源自于认定层面。会计财务报表总体层面的风险是指主要源自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战略风险或宏观方面企业可能会发生的高层之间互相串通舞弊、会计人员虚构企业的各种相关经济业务交易事项等;认定层面的风险涵盖在原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下就存在的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按照要求需对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细致评估并作为切入点,这样就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和执行力。

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中已基本涵盖了可以影响审计风险的两大要素内容,并且审计的实施核心也已经由固有风险转换到控制风险上。具体应用过程为:

(一)设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可接受审计风险是用来表示审计人员所愿意承担的审计风险。依据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可以来说明审计人员是否已经根据相关的审计职业准则各项要求实施了相关且必要的审计程序,并取得了各种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撑他们整体的审计意见的得出。因此在具体的审计操作实务中:

1.设定的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越高,表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他们愿意用相对比较简单的审计程序和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来进行审计工作。

2.设定的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居中,表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他们愿意用相对比较简单的审计程序和花费相对较少的审计成本来进行审计工作。

3.设定的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越低,表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持较不乐观的态度,他们需用比较繁琐的审计程序和花费较多的审计成本来进行审计工作。

故在设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时,审计人员需正确评估能够影响其设定审计风险水平的因素。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应控制在极小可能范围内,一般应在5%的可接受水平之下。

(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工作人员应当从两大方面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一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认定层次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等;二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时,审计人员实施的审计实质性程序的顺序应如下: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进行识别和评估,并认真审阅核查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然后,将评估出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方面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其次,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最后,考虑识别出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到底会有多大。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就应当在其所了解的企业内部控制与某种特定控制之间建立联系。审计人员应根据职业判断,识别出重大错报的风险。此外,审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组织框架、业务记录、业务流程等控制活动和其他要素,实施审计控制,已期达到审计目标。

(三)确定检查风险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从上面的风险模型表达式可以看出来,在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一定的情形之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高低与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评估结果有一定的依赖和依存关系。故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这种反向变动关系来拟定和实施审计实质性程序的实施配套方案。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得出以下三种相对而言比较可靠的审计结论:

1.倘若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在较高层面上,那么检查风险评估的结果就相应越低,此时就应该主要实施细节测试,通常就需要在较大范围进行测试,证据需要较多;

2.倘若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在较低层面上,那么检查风险评估的结果就相应越高,此时就應该主要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通常进行期中审计,在较小范围进行测试,证据需要较少;

3.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适中,检查风险评估结果也适中,此时需要结合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交易测试和余额测试,通常进行期中和期末审计,所需要的证据适量。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的大小除了会对以上分析因素产生影响外,它还可能会影响审计人员所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

三、审计风险模型应用的局限性和政策性建议

(一)审计风险模型应用的局限性

在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审计风险模型应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发展相对完善。相对地,我国应用与发展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较晚,局限性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

1.审计工作所需成本相对而言存在较高的情况。在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业务时,首先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调查和了解,因此需要聘请一些审计资格高、经验丰富的专业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人员参与。这样一来,人工成本相对较高。此外,一旦企业经营管理不当、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不健全,审计人员还需扩大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范围,延长审计时间,这也会加大审计成本。

2.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职业素养有待补充与进一步提高。由于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所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被审计单位制定的企业经营管理政策等。同时,审计人员需了解最新会计准则的制度规定,进一步提高职业判断和职业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连起,丁勇.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分析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0):25-26.

[2]王布衣.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发展及其借鉴作用[J].财务通讯,2004,(10):75-76.

[3]王素梅.论我国审计风险模型的重构[J].财会通讯,2004,(12):61-63.

[4]赵保卿.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5-18.

[5]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9-13.

[6]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15.

[7]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8-39.

[8]宋常.审计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7-79.

作者简介:

杨晓宇,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作者:杨晓宇

上一篇:空气电池结构设计论文下一篇:自备电厂化工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