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论文

2022-04-20

以供给侧视角下来重新审视乡村旅游资源,融合文化创意产业,调动乡村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创意,重新谋划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空间改善提升,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完善旅游产品业态,改善乡村旅游体验。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论文 篇1:

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分析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一)有利于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

当前,城市生活节奏较快,人们长期在这样一种生活环境之下生活,容易催生焦虑情绪。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慢节奏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步调放缓,由此人们更加热衷旅游。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它抓住了人们渴望体验慢节奏生活的心理需要,打通了城市和农村的旅游连接窗口,以美丽乡村作为旅游的主要场所,为居民提供休闲和放松的好去处。很多城市居民都来到乡村的旅游景点来体验慢节奏的生活,除了缓解工作压力之外,还能够有效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缩小地域发展差异。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乡村旅游资源被大量的开发也就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便利。

但目前来说,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资源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在客观上还有进步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将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不仅仅出售旅游产品,更向城市居民出售文化创意,这对于农村旅游资源来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挖掘,也有利于丰富乡村旅游资源种类,能够使乡村旅游产业得到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模式的升级

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旅游行业的新兴产品,在经历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之后必须要进行产业模式的调整和升级,这样才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日益增长的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当前我国旅游业大力宣扬跨界合作的思想,由此,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突破传统旅游发展的模式限制,将文化和农业二者相结合,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也可以应用互联网等先进的设备,构建智慧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的整体管理效率。

将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是对传统旅游项目的推陈出新,在旅游当中融入乡村元素,有利于开创以乡村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改变传统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的单一性和枯燥性。旅游结构和旅游资源实行重新组合,可以调整传统的乡村旅游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旅游行业的调整和升级,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也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加速旅游文化的传播

在漫长的历史潮流当中,我国农民凭借丰富的智慧和劳动形成了农村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国的乡土文化。由于我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农村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农村地区不仅面临着人口数量的锐减,更重要的是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衰退。因此如果要保证文化的多样性,就必须要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文化传统进行宣传和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乡土文化。围绕着这个主题,将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乡土文化完全可以通过更加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扩散和传承,旅游业就是很好的选择。在农村的旅游产业当中,融入乡土文化有利于保持农村地区的文化特色,形成具有创意的文化产业,更新旅游资源,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当中,真正体现出文化的意义。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支持,产业融合度不够

我国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受到政策的支持。但是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毕竟都属于一种新兴的产业,在他们各自的发展当中需要社会各个环节和领域的相互配合才能够茁壮成长。在餐饮、住宿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支持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减轻发展的阻碍。

目前,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有待加强,我国应当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的融合是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其看做重点的产业形式加以支持。市場调控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要从政策上加以指导才能够使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在融合的过程当中保持长久的发展动力,清除发展的阻碍。

(二)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建设不到位

我国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种新兴的发展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重点是对自身乡土文化的挖掘。因此,必须要注重对本土资源的开发,以自身特色为基础形成具有本土特点的旅游产品,带动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对自身地区的文化资源开发还不到位,导致旅游产品的创新力度不足。另外,我国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比较少,例如,乡村旅游产业当中加入一些体验式的旅游要素以吸引游客的关注,但是本质上对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大,大部分都是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之上进行小幅度的修改,增设了一些娱乐项目,而并没有以文化资源开发作为主要的任务。目前,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度不高,也难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

(三)人才匮乏

当前,专业性和创新性人才的缺乏制约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二者融合之前,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分属于两种不同的发展链条,现在需要将二者融合发展,就必须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切入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打开旅游市场。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旅游人才根据市场调查的有关数据对发展路径进行规划。相关人才必须要保持高度的市场敏感性才能够完成这一任务。但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过程当中并不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这就导致人才缺乏专业性。

(四)缺少社会资源的支持

很多地区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需要由当地政府来承担主要建设任务,没有注重吸收社会的资源,也缺乏一定的市场敏感度。多方面的原因都导致我国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较弱,也没有通过竞争打开创新的眼光和思路,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和项目。
三、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一)发挥政策的协调和激励作用

政府要认识到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工程,不能仅依靠市场的支持,政府必须要发挥自身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3个方面。

(1)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旅游特色发掘乡村旅游的资源,将其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制订合理、科学的发展路径和规划,在政策上应当指导当地的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进行结合,找到结合的共同点和切入点,还应当注意不同乡村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注重资源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不能盲目推进旅游产业,否则容易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2)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出台优惠的政策,鼓励乡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应在资金、技术上给予补贴,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这也是我国乡村振兴计划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在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之后发展出新的自我特色。

(3)要以政府为主要的示范和引导角色,为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开辟出典型的项目和示范项目,采用多种方式挖掘各地的旅游亮点,对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进行创新,树立品牌意识,让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自己的招牌,适应消费者的旅游审美,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借旅游业推动当地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二)挖掘旅游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

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应当要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挖掘本地的乡土文化特色,深度攫取多种精神养分,将乡村旅游业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我国各个区域的乡土文化都存在差异化发展的现象,因此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空间非常大。相关人员可以打造出新的优势项目,搞活文化创意产品。

具体而言,首先,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搜集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格,如音乐、舞蹈、节日习俗等,这些都可以融入乡村旅游的产品设计当中,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品体系。再次,要利用乡村文化打造特色景观,开展具有乡村特征的娱乐项目表演活动。这些娱乐项目的开发都必须要根植于本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乡土文化进行发掘和创新,在灯光、音响等现代设备的辅助之下,突出当地的乡土文化特色,提高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最后,乡土文化并不是全都具有市场营销价值,要進行取舍,同时都是属于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对乡村文化进行保护,这样才能够刺激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再生。

(三)通过多个旅游经营主体,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应打破以往单一主体的限制,以创新的眼光看待旅游行业之间的组织和融合。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要积极吸纳社会主体的参与,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对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要进行开发和创新。之前乡村旅游与文化城创意产业的融合是以政府为主要承担者,现在必须要打破单一主体的现状,要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吸纳社会力作为旅游行业的开发主体和创新主体,这样才能够使乡村的旅游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地发挥市场竞争的优势,从多角度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提高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力量。

(2)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本土旅游企业的发展,通过企业之间的文化合作来鼓励投资方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当地特色的乡土文化旅游资源的经营和开发,加强社会服务组织的建设,利用信息的共享性和交互性,创建产业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为乡村旅游与创意文化产业的融合助力。旅游信息的共享,可以协调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乡村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通过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条,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对专业人才加以招聘和培养,这样才能够保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充足的内在动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有关部门和旅游产业管理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人才招聘与培养计划,建设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招募一些具有乡土文化生活背景的人才加入团队当中,满足乡土文化旅游的发展需求。要制定综合性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专业性人才紧缺的问题,可以从源头入手,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政府和企业可以提高对人才的待遇,吸引人才加入旅游产业当中,对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规划。

(2)除了人才的招募之外,现有的人才队伍也需要不断进行培养,使旅游行业的人才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挥出个人的潜力。要稳定人才队伍,使人才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发挥技能价值,提高工作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针对旅游文化和创意产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必须要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利用多个旅游经营主体,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挥政策的协调和激励作用,促进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全面提高旅游行业的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郑州商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邱久杰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论文 篇2:

供给侧视角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供给侧视角下来重新审视乡村旅游资源,融合文化创意产业,调动乡村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创意,重新谋划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空间改善提升,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完善旅游产品业态,改善乡村旅游体验。

引言

2016中央1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2017年2月5日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自2015年开始,旅游连续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三农”的发展在为乡村旅游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提供了产业、生态、物产、环境等多方位支撑,指明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

当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4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方案明确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达到5500亿元,年接待人数超过25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规模增至1.4万亿元,带动约900万户农民受益的发展目标,旅游业已经成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以浙江省浦江县全域旅游村为例,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其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现阶段全域旅游影响下带来的系列变化进行了探析,从而进一步指出了全域旅游对当地产业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其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融合程度进行了分析,从而来了解当地两产业融合现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现存的问题,以此提出今后乡村旅游同文化创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性建议。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把握全域旅游到来的机遇,根据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基础条件,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对于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实现精准扶贫等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浦江县乡村旅游发展回顾

浦江县域内有大大小小400多个村子,村村有特色,“五水共治”为这个曾经污水横流的水晶加工重点县洗尽污垢,政府的大力修缮让古庄园得以较好保留,出过一大批文化名人,全县有500多个厅堂、100多家什锦坐唱班,有千年吴溪诗社、千年郑义门,浦江的徽派、厅堂,匾额、楹联都是特色,但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房子只有几位老人居住,冷冷清清,缺少活力,这些饱含历史文化的建筑,假如只停留在保护性修缮,而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几年甚至数十年后,它们依然会重蹈破败的命运,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必须打破。在国家提出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浦江县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并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大力推行创客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在浦江县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现虞宅新光村被誉为“活着的古村”,平均每天客流量达5000多人,年轻创客通过互联网传播,口口相传,让新光村名声远扬。

二、供给侧视角下浦江县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笔者于2018年间多次前往浦江县各村,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整理资料,发现浦江当地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现状与问题。旅游的有效需求是指消费主体具有旅游出行的欲望和动力,并且有购买旅游产品的能力,旅游供给指旅游经营者以一定的价格向旅游消费者提供旅游产品的过程,当前我国全域旅游热潮涌现,乡村旅游发展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达到5500亿元,年接待人数超过25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规模增至1.4万亿元,带动约900万户农民受益,但是,中国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产品供需错位,旅游经营者不能抓住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乡村资源所表现出的情感和认知不同,产品单一化,创新性产品短缺,产品供给者之间恶性竞争,定价混乱,产品质量难以保障,乡村与文化融合度不高,没有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不利于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欠缺,乡村旅游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要处理好旅游供需的矛盾,必须实现旅游供给侧的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以供促需,以需带供,达到旅游供需均衡目的。

三、供给侧视角下浦江县乡村旅游與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受乡村建设水平、特色农业规模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浦江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单一,产品结构同质化严重,局限于休闲农业观光、品尝农家饭菜等服务,虽然有引进地质科普、树皮画、糖果糕点、雕刻传承等30多个特色项目,但与当地文化没有很好的融合,形成核心竞争力,要基于乡村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推进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在满足自然景观供给、生态景观供给、文化景观供给、生产生活景观供给及功能性景观供给的乡村文化空间供给需求的同时,满足旅游消费者对民间手工艺作品、民间表演艺术作品、土特产品、绿色食品、民俗文体活动有形产品的需求,彰显乡村的特殊性,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文化融合度低

乡村旅游没有重视当地乡土文化的内涵挖掘和体现,笔者走访浦江县多个乡村,深刻体会到浦江的吸引力在于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朴实的民风和乡土气息浓郁的建筑遗迹,但缺乏受游客青睐与乡村文化密切相关的产品与服务,不能刺激游客消费,且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供给过剩,竞争激烈。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已然进入到文化竞争的阶段,真正进入到文化旅游的发展阶段,留住乡愁、维护乡村传统、体验乡村文化的独特性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导向,乡村旅游产品供给的本质已转变为文化再生产,旅游产品成为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文化再创造的结果。

(三)创意不足

乡村旅游经营者没有重视当地乡土文化的内涵挖掘和体现,发展模式陈旧,而使大多数的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层次和重复性的开发中。浦江新光村廿玖间里旅游创客基地和双井房文创园便入驻了50多位心怀梦想的青年创客,引进地质科普、树皮画、糖果糕点、雕刻传承等30多个特色项目,又引进VR旅游体验馆,推出网红旅游直播、萌宠大赛、创意市集等活动,创意+旅游+乡村的结合,满足小众化个性化需求,凸显个性、满足心理需要,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之地。但乡村的文化创意仍处在初级阶段,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乡村旅游与创意产业仍需进一步融合,扩大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范围,将文化创意理念深入与乡村旅游资源与产品融合、创新。

四、供给侧视角下浦江县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承,离不开对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实现文化创意和乡村旅游相融合主要途径就是坚持当地特色资源,实施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应该充分的利用市场主导性力量,通过文化、艺术、设计、建筑、科技、娱乐、广告、影视等创意领域产业的植入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从而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实现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一)产品差异化

为了让乡村旅游更具活力、魅力和持久力,按“一村一品”的特色,多种特色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承,离不开对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水到绝处是风景,千百年来,浦江的那一泓碧波,令无数文人墨客魂牵梦绕,一句“春柳夏荷波染绿,秋枫冬日岭流丹”道尽了浦江的诗情画意,针对浦江历史建筑等资源具有突出优势,要注重深度挖掘其历史文化,并在宣传历史文化同时,要体现出对历史文化保护等教育功能,进而更好的实现对生态旅游,历史古迹等资源的利用。同时,要重视建设当地特色的文化理由节,并重视当地旅游资源在绿色环保、休闲娱乐、体验示范等方面的建设,应该充分的利用市场主导性力量,结合乡村历史特色,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因地制宜打造了柘村自行车休闲步道、四季花海、3D石画、墙画、创意小品等旅游休闲观光点,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二)实现文化创意和乡村旅游融合

实现文化创意和乡村旅游相融合主要途径就是坚持当地特色资源,实施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创意和乡村旅游相融合,就需要充分开发当地文化,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并从文化创意、景点建设、服务水平等增强当地的软实力,来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当地旅游、文化、农业、经济的共同发展。针对当地文化景观、农业资源、传统民俗、历史文化、自然面貌等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和深度挖掘,建立当地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品牌,提高农村旅游产业价值链,实现当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当地旅游资源和文化创意的持续发展。

通过产品供给延展乡村文化的内涵并激活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实现旅游与乡村文化的深层次融合,在乡村文化空间中表现产品的艺术风格、个性追求和审美情趣,使乡村文化旅游产品能够承载品味乡村文化、体验乡村生活、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情感和功能,充分尊重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挖掘和突出乡村历史文化特色,为乡村量身定制规划体系,通过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整治、景观提升、文化元素提炼等,来维持村民生活延续性,激活古村生命力,营造一条特色鲜明的慢生活景观带。

(三)搭建平台,助推产业融合

乡村旅游需要完善跨界治理机制,确保能有效协调各个利益集团,并实现集团间的联动发展,以集团共同制定的发展目标为起点,选择一种符合共同利益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浦江县灵岩古庄园,坐落于浦江西北部的虞宅乡新光村,始建于1738年,现存16幢160余间徽派古建筑,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乡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创客联盟引领一批想创业但无场地的年轻人,他们有情怀、懂艺术,喜欢在青山绿水间诗意生活,建立旅游创客基地和双井房文创园,入驻了50多位心怀梦想的青年创客,采用线上的“微店”营销与线下古庄园的实体展示,为古村更添文艺气息。

目前,在灵岩古庄园这座江南“乔家大院”里为了梦想而驻扎的青年创客有50多位,共有30多个项目。“一木一叶”的树皮画、“石扁担”的手工糖果糕点、“简曦花艺”的娇妍鲜花、“二鱼子堂”的传承雕刻,这里还不定期的举办“演说家同学会”等演说、读书、创业沙龙……在旅游创客基地,看得到的,精彩纷呈;闻得到的,五味俱全;听得到的,曼妙天籁;吃得到的,唇齿留香;触得到的,质感细腻;有很多有意思的商品,有很多有格调的小文艺,更能汇聚一群有情怀、有故事、有共同怀抱和梦想的有趣的人们。

乡村旅游引领地方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为产业融合确立了系统思维,树立了融合的信心,使得乡村旅游企业充分认识到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两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是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各项改革措施的创新理念。要全面梳理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资源,并在现有乡村旅游同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基础之上,进行两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定位,明确消费群体所需,为乡村旅游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化引导。积极依托政府部门、企业、社会中介、高等院校等机构来建立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的公共信息平台,促进旅游产业同文化创意产业各类机构建立起交流合作机制,推进产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招商引资工作。

(四)引进人才,支撑产业融合

乡村旅游应积极进行人才要素方面的融合,通过制定“文化+创意+旅游”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了对文化创意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利用人才优势来进一步激发旅游从业人员的创造力与创作活力,从而为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设立产业融合市场开发基金、创新性旅游人才引进基金和旅游环境改善投资基金等,使其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鄉村旅游进程。

参考文献:

[1]严海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机制研究[J].中国报业,2018(20):75-76.

[2]骞姣.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策略[J].农业工程,2018,8(09):128-129.

[3]祁峰,周向阳,彭月玉,徐拥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文化发展融合发展研究——以景德镇为例[J].知识经济,2018(15):30-32.

[4]张海涛.产业融合视角下惠州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21-24.

[5]张海涛.产业融合视角下惠州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9(01):90-93.

作者:陈巧丹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论文 篇3:

靖西市旧州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摘 要 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大多属于粗放型发展模式,面临产品结构单一、特色文化挖掘不够等问题。突破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把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进行融合,转变乡村旅游发展方式。以靖西市旧州为例,对其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现状,找出其存在问题,对其融合发展提出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广西旧州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普遍提高,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乡村旅游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把乡村旅游与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显得尤为重要,俨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旧州是靖西市下的一个村委会,以生产绣球而闻名,目前的旅游产品主要是绣球,因此如何将当地的乡村旅游与当地的文化产业融合,为当地的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提供出路,显得尤为重要。

1 靖西市旧州概况

旧州是靖西市新靖镇的一个街委会,位于市区以南约8 km处,处于靖西至龙邦口岸的交通要道上,距离中越边境约30 km。旧州整个辖区有5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共530多户,2 500多人,旧州街处于旧州村委会所在的自然村(中心村)。因旧州街生产绣球,也叫绣球街,绣球已成为旧州街的主要支柱产业,每年生产数以万计的绣球销往国内外,因此旧州有着“中国绣球之乡”的美誉。除了绣球之外,当地的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当地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山峰秀丽,有“小桂林”之美誉。此外,旧州的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底蕴丰厚,有张天宗墓园、岑氏土司古墓群、瓦氏夫人练兵台、文昌阁等资源。

2 桂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现状及问题

传统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把凝结在古建筑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活化,弘扬与创新传统文化习俗,让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商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和人文化[1]。旧州交通区位优越,靖西至龙邦的公路穿越而过,距离越南仅30 km;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文化资源多样,具有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先天条件,但目前融合的层次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乡村旅游开发层次低、旅游产品单一,游客参与性低。当前,旧州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旅游产品是绣球,游客到旧州主要是看街道两边的绣球,以及村中的部分村民制作绣球,旅游产品单一。游览线路偏短,游览整个景区大概30 min,游客主要参观旧州绣球街能够吸引游客停留的点较少。2)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度低。旧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除了绣球文化之外,还有农耕文化、壮族民俗文化、村落文化等。当前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基本上只有绣球文化,而关于绣球文化的融合,基本上就是制作绣球、售卖绣球,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少。

3 桂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旧州要加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融合开发的产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创意资源,增强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吸引力,比如开发一些与绣球文化、壮族文化、农耕文化、稻作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1 乡村旅游与绣球文化产业的融合

传统手工艺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2]。旧州的传统手工艺是绣球,绣球是旧州的代表。提到旧州,人们就会想到绣球,因此可主打绣球与绣球文化的文章,把绣球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将旧州绣球街打造成乡村旅游绣球文化创意产业街区。街上除了出售绣球外,选取大一点的作坊,开发成绣球创意制作体验中心,开发一些游客亲身参与体验的旅游产品,如事先制作一些绣球制作材料,让游客参与到学习制作绣球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游览时间,也可以丰富一些旅游项目。

3.2 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的融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正在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传统的农耕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旧州当地的居民主要是壮族,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崇尚稻作文化。绣球作为一种吉祥物,它的内包有豆粟、谷物等农作物的种子,就是希望“五谷丰登”。旧州处于低山小盆地地形,周边地区田园广阔,旧州河穿田而过,该地山清水秀,宜居宜农。可以利用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保护传统的农耕文化,开发一些传统的农耕文化项目,如体验传统农事活动,农业稻作景观打造,农耕用具展示等,为乡村旅游注入一些农耕元素,使得乡村旅游更乡(香)、更土、更传统、更有味。例如,2019年国庆期间,龙脊梯田景区周边农民利用传统的人力稻谷机收稻谷,就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参与体验。这既是一种传统农耕方式的保护,也是一种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了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3 乡村旅游与壮族民俗文化的融合

民俗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神秘性,对旅游者有较大的吸引力,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3]。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将文化创意融入到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壮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民俗节庆较多,主要有二月二、三月三、端午节、六月六、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和冬至等,其中较为隆重节日是三月三,当天男女老少都会穿着节日盛装参加歌圩。现如今,三月三已经作为广西的一个重要节庆,全区人民放假三天庆祝此节。因此,旧州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三月三的节庆活动,除此之外,也可以策划其他节庆活动,做到“月月有节”庆祝活动,通过不同的节庆吸引不同类型的客人。

3.4 乡村旅游与古朴村落文化的融合

旧州历史悠久,古称那签、顺安峒,归顺土州。壮族的传统村落建筑是杆栏式建筑。如今,随着旧州街屯村民收入增加,为改善居住条件,不断有居民开始自行拆旧建新,将自己传统的老屋拆除,建成2~4层砖混结构的天地楼。村中传统的建筑屈指可数,剩下的由于缺乏规划保护,常年失修,已经成为危房。要想要文化創意产业富有乡村特色,还需要对乡村进行综合规划,在尊重资源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将文化创意产业和当地资源有效结合[4]。因此旧州乡村旅游要与传统村落的建筑文化融合,进行统一规划。对所有旧州街屯内与整体村落风格相似且质量良好的建筑予以保留;对与整体村落风格有一定冲突、但质量较好的建筑同样予以保留[5],并对其外观按照大门、门窗以原木色为主,墙体以青砖为主,屋顶以黛瓦、斜坡顶为主进行外立面改造和屋顶改造等。同时,部分建筑,如住宿设施,应该凸显绣球文化的创意思维,将住宿环境与绣球产品、绣球文化等创思思维结合起来,形成不同绣球文化创意艺术的住宿环境。只用这样,才能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住宿中去,形成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住宿环境,体现不同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点,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3.5 依托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旧州是壮族民族聚居地,其民族文化底蕴非常丰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绣球之乡”的称号,其绣球技艺被文化部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除绣球文化之外,还有壮族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稻作文化和村落文化等。依据独特的文化,打造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再依据独特的气候,秀丽的喀斯特山水和“小桂林”之称的美誉,打造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4 结语

随着文化与旅游部的组建,全国各地对文旅融合的推动力加大,文旅融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一些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乡村地区,把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该地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新出路,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宏伟.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3):204-205.

[2] 王冰.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6):79-82.

[3] 曾兴荣.文化创意视角下玉龙县乡村旅游吸引力提升路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4] 陈文忠.探究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文化旅游的融合途径[J].农家参谋,2017(15):275.

[5] 刘燕.旅游特色型村庄规划研究—以靖西县旧州街屯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5.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杨柳

上一篇:文化产业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地区优势旅游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