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个体差异分析论文

2022-04-26

摘要:长期以来,学生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唯分数论,忽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文章提出目前以分数为标准评价学生的不合理性及产生原因,概括总结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的学生评价观念及理解掌握正确的学生评价原则,以客观评价引导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评价个体差异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评价个体差异分析论文 篇1:

重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对学生评价的界定

在我国原有的“大教学,小课程”框架中,课程是教学的材料,学生评价游离于课程之外,被视为对教学结果的检查。与此不同,在西方“大课程,小教学”的框架中,教学是课程的实施部分,学生评价隶属于课程评价。现在国内对学生评价的理解,逐渐趋向于后一种。

关于学生评价,沃森(B.worthen)和桑德斯(J.sanders)曾以评价对象为标准,将其界定为:对学生在教育情境中的表现(包括已有的、正在呈现的、可能的表现)的评价。但是,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也会以学生的表现作为依据,所以这种界定难以区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这也说明单从学生表现的角度进行的界定是不周延的。类似的界定方式,如吉普斯(c.Gipps)曾提到,学生评价是一系列评定学生表现及成绩的方式的综合;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学生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的评价等方面。以上种种,都只是关注了学生评价的事实层面而忽视了价值层面,把学生评价限于提供信息的过程。鉴于此,国内有学者尝试提出一种可以涵盖价值层面的界定:学生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或对学生分等以便甄别,而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的评价,是一种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综合。

二、反思传统学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是注重评价的检测功能,因而提倡测验的标准化,包括测验的内容、形式、实施过程、评分等各个方面。这种体系表现出诸多弊端。

1 评价目的偏误。因为过于看重评价结果,人们对评价的形成性作用常常关注不够。这表现为学生、家长乃至教师最关心的不是成绩所反映的问题。而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本身。在这种认识下,评价的标准化还因分数所负担的许多与教育目的无关的附属功能而得到加强,诸如学生的选拔、教师的评优,乃至学校的发展,都使得人们热衷于追求分数的客观公正。这种追求如果只是限于成绩本身,那么对标准化的追求愈烈,对教育的种种附属功能的追求愈甚,教育目的发生的偏误也就会愈大。

2 评价方式的偏颇。因为传统纸笔型测验占据主导地位,强化了学生评价的片面化。家长、社区人员把学生统一考试的成绩,看作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惟一标准;学校管理者也把自己组织和实施的评价成绩,作为检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质量好坏的标准;教师则将高分视为优秀学生的标志,并给予特别的关照,例如较好的座位等。可见,与学生评价相关的各方,都倾向于把传统纸笔型测验作为衡量学校的声誉、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工具,从而造成“考试挂帅”、“为考而教”、“分数是命根”等怪现象的肆意蔓延。

3 评价功能的偏漏。一般来说,学生评价有五种功能:了解学习起点、评价学习结果、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总结教学得失。然而,因为突出选拔和甄别,所以受到关注的只是已经完成的学业,评价的功能也被视为区分学生的优劣。这与课程所倡导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格格不人。同时,重升学轻发展、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也意味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忽视,至于对创新能力的考查就更是镜花水月了。

4 评价主体的偏狭。因为缺少基于学校的评价共同体,在学生评价过程中部分评价主体缺少发言权,例如: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教师几乎是惟一的评价者,学生常常只有接受提问的份,被动地作出反应。同时,在评价者之间、评价者与家长及学生之间因为“话语系统”存在差异,存在交流上的障碍。这反过来加剧了部分评价主体在学生评价上的失语现象。评价共同体的未完成状态与评价各方交流的缺失相互钳制,使得学生、家长乃至教育管理者都难以从学生评价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妨害适当决策的制定。

三、重构多元评价体系的主要措施

1 评价功能多元化。由传统的学习结果来区分学生优劣的评价功能应改为对学生全面发展有利的多功能评价体系。笔者认为,评价的功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导向功能—通过建立明晰的标准,引导师生形成共同的目标和期望,引发主动的教育行为。如教师对所有学生保持积极的期望。不要让关于学生能力的一些先期观念影响你对学生表现的期望。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个更高的标准,许多学生的成绩会比教师期望得要更好;诊断功能—通过收集学习活动的信息进行教育诊断,揭示和分析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补救的建议;激励功能—通过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等方式激励学生或者要持久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学生心中建立认知主义的激励源,包括对工作价值、对自我能力的信念或者强调通过当前的努力工作,获得能够受益终身的回报和自我实现的积极体验,促进学生行为的改进;鉴定功能一要强调对教育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活动进行判断。如强调学生的任务掌握目标和意义,避免那种只要达到一定水平或取得某一特定分数的目标,将注意力集中于体验学习的真谛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学生间的彼此恶性竞争。同时,教会学生监督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进程,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项受用终生的技能,任何努力都会得到持续不断的回报。

2 评价内容多元化。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学生的评价内容应该由单一评价学生成绩改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学科学习评价中表现为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认知风格以及情感体验等因素的关注。从这角度看,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尊重被评价者的差异,通过建立有一定弹性的多元评价标准,为被评价者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如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智能、认知、学习风格和创造力,在教学中一定要对这种个体差异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帮助和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地开发智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3 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评价主体——教师应改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评的多主体评价制。这种多主体评价方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实现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并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发现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不同评价主体参与学生评价,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学生自评可发展学生批判思维和评价技能,解决问题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互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站在同一高度看问题,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也有利于加深自己的认识,扩展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家长评价加强学校、家庭及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社会评价使学校管理不断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学校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家长和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所以,学校实施素

质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必须体现出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联系的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三者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共同把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4 评价方法多元化。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评价方法也应该由纸笔测验作为惟一评价手段的做法改为复合型评价方法。

(1)正式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是一种获取测验、被测验者、书面报告、分配的课堂作业等学生信息的评价方法,它比较客观、严格。非正式评价是一种对学生课堂表现、完成作业、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讨论等现象的观察结果。非正式评价也包括另外一些信息,如从学生那里收集的书面形式的材料、补充作文、学生日常行为记录等质化管理。这些收集的信息能帮助计划未来的教学,并测量当前教学取得的成就。也可用它评价个别学生,形成提供反馈的基础。总的来说,它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2)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评价相结合。标准参照评分体系是分数代表的一组特殊的成绩,它能够独立地区分出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之间的表现。常模参照评分体系是表示一个学生与其他的学生比较,他的表现如何。这种体系给学生分派的分数等级,是相对于参加同一评估的其他学生做出的。这两种评分体系各有优缺点。在学生的评价上,我们必须采用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相结合,分数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3)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显示了正在被测试的领域中学生的发展阶段。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监控式评价,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可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总结性评价是一种就像你参加过的期末测验那样典型的评估类型—学生在某一领域学习的最后测验。在评价学生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过程,把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结果的总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才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性评价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评价,毕业时进行总评,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4)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尝试把作业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我评价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的过程。学生的自评作业一般应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师先作必要的提示,讲清检查方法,批改的重点,有关技术性的细节,如批改所用的符号、改正错误的方法等。此外。在学生自评作业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说说对自己所做作业的看法,评价一下哪些是可取之处值得保持,哪些是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通过自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比之下,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竞争意识。在评价作业时,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相互评价作业。学生之间互评作业,还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同桌或前后座之间交换批改;二是小组集体批改。让学生批改学生的作业,包含了一种信任感,学生很重视这种信任,多数学生批改十分认真,看得很细心。惟恐有疏漏。在互评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组同学共同讨论研究。对批改完的作业,还可以作一次交叉检查、核对。对作业正确率高、书写工整、有创意的解决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评奖。互相评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竞争意识。

5 评价结果多元化。在评价学生时,传统评价与真实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表现出人性化、发展化。传统评价,更多地指的是客观性和论文式课堂测验,它是一种评价学生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真实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和表现的测验类型,能够基于学生将来在校外生活中遇到的相关现实生活的表现和挑战,建构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真实性评价挑战学生,运用他们的创造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来拓展他们的才能,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指导。这两种评价结果都有用。通过两种评价的相结合。使评价结果更人性化、发展化。评价结果实行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并对综合素质评价待合格者给予一定的考核期限后再复评。对学生的评语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正向引导、肯定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提倡个性化和鼓励性评语,进行发展性评价,关注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承认真实性评价各种类型的多样性,充分利用不同测验形式的优点。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不同能力类型能做出最好的评价。学生们倾向于喜欢与他们的能力、行为表现和经验模式相适应的测验类型。

总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向、评价结果多层的评价体系。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作者:李香善

学生评价个体差异分析论文 篇2: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刍议

摘 要: 长期以来,学生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唯分数论,忽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文章提出目前以分数为标准评价学生的不合理性及产生原因,概括总结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的学生评价观念及理解掌握正确的学生评价原则,以客观评价引导学生。

关键词: 学生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原则 评价方法

在柳海民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原理》中,有这样一则案例:

有位叫赵宁的学生,他活泼好动、调皮捣蛋、“不务正业”,喜欢阅读有关军事方面的书籍、“爱管闲事”,不守纪律,各科成绩排名倒数,是个“问题学生”,可是在朱兆林①老师的眼里,这名学生不是所谓的“双差生”,而是能够见义勇为、组织、领导能力强、具有钻研精神、极具个性的学生。朱老师曾用赞赏的口吻说,你如果能够把学习成绩再提高一些,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一些,“也许未来共和国将军中就有赵宁的名字”。

毋庸置疑,在以“一考定终身”、以分数高低为标准评判“好生”、“差生”的前提下,在常人眼里,赵宁的确不是“好学生”。但朱老师却以赞赏、肯定、信任的态度对待、引导、鼓励他,最终这名学生学有所成,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上述这则案例,印证了“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看似简单、浅显,实则极富哲理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的受教育个体,如何科学理性地引导评价学生,避免片面地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多一把评价的尺子”,而且将这把“评价的尺子”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近年来,关于教育评价的研究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针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研究不时见诸报端。下面我就有关学生评价的问题展开探讨,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1.学生评价

自教育产生之日起,评价就如影随形。学生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一定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个体成长发展情况的评价。它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定,又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思想品德、情感和身体发育情况的评价。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教育评价范畴的重要领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学生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及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和矫正,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与发展,同时适时地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客观合理地鼓励引导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从而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充满自信,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2.现行学生评价标准及其形成原因

在现有考试制度下,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是评价衡量学生的标准,分数高的学生是“好学生”,分数低的学生则是“差学生”,时常将考试成绩排名并公布,这样不但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迫使学生为分数学习,不顾其他方面的发展,即单纯以学业成绩为评价标准。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教育资源短缺。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在现有考试制度下,似乎只有以考试选拔学生才是客观、公正、科学的,因此只有分数是评价学生的尺子。

2.2应试教育。

当前在学生升学、就业录取选拔方面,主要以分数取胜,这是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所致。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以高考、中考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衡量的,以分数代替衡量学业成就的情况是目前学生评价的唯一尺度。升学率高说明教学质量高,说明教师教学水平高、学生学习能力强。因此形成了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以分数的高低为标尺,长此以往形成了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评价模式,强化重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略通过评价所产生的教育、激励功能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教师甚至全社会扩大了考试成绩的功能:无形中形成了考试成绩是“硬件”,其他方面,如意志品质、身心健康、个性特长等都是“软件”,学校教育仅以学习成绩为衡量标准,自然而然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学生成了学习机器。表现在学生身上,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名多少,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实评价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发现不足、促进发展,“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2.3家长和学校重视分数。

目前人们已经形成了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因此社会上常有这样的戏言:“考试是老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由此可以窥见老师对考试、分数对学生的重要性。而且全社会都热衷追逐分数,虽然考试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合理性,但是不能仅仅通过考试说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现在家长大多关心学生的分数,因为分数关乎学生的“命运”;学校同样重视分数,由于升学率似乎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形成了家长和学校只是片面地追求考试分数,无暇顾及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只用分数这把尺子作为衡量评价学生的标准。对学生而言,学习是第一要务无可厚非,但是它不是作为评价学生的全部和唯一标准。

2.4教师为考试而教,學生为考试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长期以来,评价教学质量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以分数是以考入重点学校为唯一标准,因此现行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评价制度导致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长此以往,形成了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考什么学什么,学生不考就不学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学生其他潜能的发展,忽略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养成,其后果造成了只要考试能取得高分即可,取得高分就是“好学生”。

2.5人们的固有观念。

对于评价学生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学习成绩如何,分数如何,而学生其他方面的优势在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前提下,毫无用武之地,似乎只有用分数“这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再没有其他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学生评价一直被视为一种筛选、选拔的工具,扩大了评价的筛选、选拔功能,忽视了与其功能同等地位的教育、改进、激励和发展等功能,形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只关心考试分数、排名情况,忽视了除成绩之外的其他因素,忽视了学生其他潜能的发展。事实胜于雄辩,在现实生活中,“高分低能”、“高分低智”的现象时有所闻、时有所见,他们未必是“高能者”,有相当部分人难以面对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反分数低的所谓的“差学生”在日后的职业发展中取得不菲成绩的大有人在。以分数评价学生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多出人才。

3.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

如何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实践等各方面潜能,在教学中树立崭新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领会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因材施教,尊重个性,运用赏识教育、激励机制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分数不高的学生,“多一把评价的尺子,”让每一名个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让“赵宁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1转变观念,树立符合德、智、体、美、劳的学生评价观念。

学生评价既包括对学习情况的评定,又包括对学生道德品质、情感、身心健康、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是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判断,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具有导向作用,也就是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对评价方案的制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评价。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摒弃“唯成绩论“、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的片面的评价方法,开阔视野,才能够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集专业知识与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于一体的人才。因此要深刻领会学生评价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发展性评价原则,在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同样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兴趣,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评价,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3.2掌握理解正确的学生评价原则。

学生评价原则是学生评价实践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与准则,它既有规定性的权威性,又有操作上的强制性,所以是评价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准则。要掌握学生评价原则,以指导评价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3.2.1发展性原则。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学生发展服务,破除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防止为评价而评价的做法,反对站在学生的对立面的评价及仅仅为升学而进行的评价。评价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2.2全面性原则。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全面反映教育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知识、各方面能力、态度、意志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等内容,不拘一格地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工具。

3.2.3个性化原则。评价要考虑教师、學生和环境等因素,在讲求可行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千篇一律地以一个标准进行评价,以评价促发展、促进步,而且必须保证评价方法和结果统一、客观、公正,具有说服力,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做到举一反三、换位思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不足的症结所在,制定改进措施。

3.2.4明确性原则。评价的目的要明确,评价的要求也要明确,杜绝盲目随意性的教学活动,防止教师没有教学目的、想方设法让学生了解教育、教学目的,使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成为学生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3.2.5激励性原则。激励性评价原则把平价活动和过程当做是为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运用激励原则,不失时机地鼓励被评价者。鼓励是教育的艺术,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激励和鼓舞。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而且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更要注意保护和调动学生在评价活动后进行认真的反思调整的积极性。以评价为平台,最后达到改正缺点、肯定成绩、树立榜样的目的,使之成为一种激励与教育的力量。

4.结语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要让每一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全方位发展的能力,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长期以来“唯分数论”的片面的评价标准,实现以学生评价为桥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意志品质、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审美素养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同时教师要尊重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运用教育理论和教育艺术,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时刻“多一把评价的尺子”,久而久之就会“多出一批人才”,从而使千千万万个“赵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健康茁壮地成长为建设祖国的人才。

注释:

①朱兆林.天津市新华中学教师,荣获全国第五届、第六届“十杰教师”称号。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景英.教育评价.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08.

[3]罗朝猛.我国香型中学生评价现状调查分析与存在问题探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卷.

[4]何光辉.教师如何更合理地评价学生.教学与管理,2003(1).

[5]李木江,吴海琼.论影响学生评价的几个因素.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第22卷(4).

[6]王伟红.以评价促发展——对学生评价的几点认识.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9).

作者:陈一红

学生评价个体差异分析论文 篇3: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学生评价研究

摘 要: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具有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转变学生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是当前教育评价中的重要工作,对于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进步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生评价;多元智能;全面;发展

一、学生评价的定义

关于学生评价,从教育活动出现起就是教育家们关注和思考的。对学生评价的定义,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学者们的观点有所差异。

有学者认为学生评价是指依据某一特定教育功能规定的价值观,制定学生的全面质量标准;运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完整地收集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表现与质量标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也有观点指出学生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对其改善和发展给予指导的过程。可见,学生评价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对学生学业成绩、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的综合评价。要根据教育教学理论,采用恰当科学的评价方法,既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评定,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

加德纳认为个体具有九种智能,在不同个体身上表现出差异。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化思想应用在学生评价中可以给予理论及实践指导。

(一)善于运用评价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的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强项智能,也存在弱势智能。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尽可能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发掘其智能的优势领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弥补弱势智能,利用优势智能的迁移影响作用,实现更大的发展。

(二)学生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加德纳提出,不同个体之间的智能发展具有独特性:其一,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智力组合程度和方式,具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其二,同一智力在不同个体身上的表现方式、发展速度等具有差异。在评价学生时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差异,而不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简单地对学生做出判定。应关注在不同的文化知识背景影响下,学生智能表现的差异和独特性,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地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总结和指导。

(三)多元化学生评价应促进学生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学生评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坚持评价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要做到评价内容要全面丰富;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不以单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也不局限于教师及家长等。从多角度、多方面实施评价,才能说明并体现学生的整体情况,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自我认知,实现长远发展。

三、我国学生评价的现状及转变

(一)我国学生评价的现状

我国现代学生评价领域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源于教育观、知识观、课程观、学习观的变化,也与社会政治变革、经济科技发展和教育文化目标的变化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逐渐确立。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主要理念是学生评价的改革关注重点从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优化,逐渐转移到以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的确立为中心。首先,促进学生发展是一切评价活动的出发点;其次,评价不仅重视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的外部评价,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作用;再次,评价标准多元,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同时,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量化与质性相结合;最后,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到兼顾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结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下我国学生评价思想的转变

1.在评价功能和内容上,由甄别选拔转向促进学生发展。

从评价的功能来看,学生评价主要有三种:侧重于选拔淘汰的选拔性评价、侧重于鉴定水平的水平性评价和侧重于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人的不同智能的平等性,在评价改革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学生的优势智能,强调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发挥长处。同时要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做到多元综合地考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

2.在评价的对象上,由关注结果性评价转向重视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活动的结果,通常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表现。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学生的不同智能是在逐渐发展的,不仅通过教育结果可以体现发展的程度,也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评价者的任务应该是在学生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中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要形成对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兼顾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3.在评价主体上,由单一的评价主体转向多元的评价主体。

以往的学生评价主体比较单一,以学校中的教师为主,教师的评价一般成为学生被他人和自己认知的标准。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学生评价要形成教师、家长、教育专家、学校管理者、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评价模式,在学生与评价主体平等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在评价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综合素质。

4.在评价方法上,由量化评价为主转向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教育评价把纸笔测验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过分注重分数、注重量化、注重等级。发展性学生评价观不再单纯以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的能力,质性评价方法发展起来。例如,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质性评价方法已在各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得到普遍推广。质性评价方法是在肯定量化评价优点的基础上丰富评价的手段,依据不同的情境从更多元的角度,综合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评价的实现方法

目前我国学生评价的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评价,也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包括认知学习、技能学习和情感学习评价。

(一)认知学习的评价

对认知学习的评价一般可以采用测验、行动观察、实验、评定等方法,其中测验是使用最多和最便利的,同时,其结果与其他评价方式相比具有强烈的客观性。测验要科学合理,发挥测试的诊断、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其内容要丰富多样,多方面、多层次地考查学生的多元能力;题目设计要新颖灵活,各种题型组合运用,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技能学习的评价

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领会水平上,也要转化成技能。学生技能一般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评价者对学生的评价要依据学生技能发展的不同程度,从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技能、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动作技能三个方面,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

(三)情感学习的评价

学生的情感评价主要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而且在评价实施中更关注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较少使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一个富有个性色彩的要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评价过程中要认可学生的主观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既要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要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结果由等级与写实性文字描述予以表达,辅以实证性材料。要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眼光来看待学生,将评价过程变成教育与指导的过程,有效实现学生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发展功能。

参考文献:

[1]顾志跃.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教育评价,1997,(6).

[2]王孝玲.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许世红.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研究——历史沿革、现实状况与未来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曾继耘.由甄别选拔到促进发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

作者:王尧

上一篇:汽车公司品牌战略分析论文下一篇: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定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