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纳税筹划分析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相应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也逐渐加重。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筹划,减轻税负,切实增加个人收入,成了纳税人急需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纳税筹划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基本思路、具体方式和注意事项。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个体工商户纳税筹划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个体工商户纳税筹划分析论文 篇1:

浅析纳税筹划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摘 要:纳税筹划是企业的一种筹划行为,它以为企业规避不必要的税收,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为目的,对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纳税筹划在企业的整体经营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纳税筹划与所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可以使用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也可以采用延期交税的方法进行纳税筹划,因此,企业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纳税方式进行纳税筹划,以达到节税的目的,所以,本文基于纳税筹划的相关知识和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意义,探究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以帮助企业或个人确定合适的纳税筹划方法,保证个人或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纳税筹划  实际工作  运用  策略

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应得到的工资或利益的前提就是进行合理的纳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纳税是必要而又麻烦的事情,一旦不能进行合理的纳税就会出现问题,进而造成个人利益的损失,因此,根据国家要求的纳税标准,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会帮助个人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每次纳税金额都是巨大的,其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的名誉受损,利益降低,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具有抑制作用的,所以,本文研究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以确保个人和企业的财产不受到损失。

1 纳税筹划

1.1 纳税筹划的概念

納税筹划又称为税收筹划,它是合理避税的另一种说法,起源于1935年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当时参与此案的议员曾发表这样的言论:“任何人都有权力合理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所做的行为可以少纳税,那就不能要求其多交税。” [1]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法律界的一致认同,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纳税筹划也逐渐地形成了规范化的定义——在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理财活动的合理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通过以上说明我们要清楚以下几点:第一,一定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节税才是纳税筹划的正常行为;第二,税收筹划的大方向是必须符合税收政策法规;第三,纳税筹划的过程一定是发生在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之前的;第四,确定纳税筹划的目标是使纳税人的利益最大化;第五,利益最大化的含义要确定,利益最大化不仅指赋税最轻,还指将企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等含义,所以,研究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前提应是准确理解纳税筹划的概念。

1.2 纳税筹划的内容

纳税筹划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分别是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和实现涉税零风险。避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非违法的手段——不违反法律中的税收条款,但是违反立法精神的手段,利用法律中的漏洞,从中获取利益的一种行为,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纳税筹划既不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又不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它与纳税人在明知法律不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故意的偷税漏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国家针对纳税筹划只能不断地改进税法中的条款,以保证国家的利益。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立法规定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税务起征点和减免税务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筹资、投资和经营等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目的的一种行为。转嫁筹划:顾名思义,转嫁就是将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或义务等转嫁给他人[2]。因此,转嫁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价格的调整将税务转嫁给他人承担,以达到减轻缴税目的的经济行为。实现涉税零风险:这种纳税方式相较于其他的纳税筹划方式具有规范性,利于企业和个人更加长远的发展,它是指纳税人的账目清楚,纳税的申报正常,在税款缴纳的方面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的一种纳税行为,所以,这种纳税方式虽然不能获取眼前的利益,但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1.3 纳税筹划的特点

通过对纳税筹划的概念和内容研究发现,纳税筹划具有以下几种特点,第一,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合法是一切经营活动的前提,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企业才会得到更好地发展,因此,纳税筹划是纳税人通过法律中的内容达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法;第二,纳税筹划一定要在事情发生之前进行筹划,它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缴税之前,通过合理的手段规划税收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事前筹划性;第三,纳税筹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税务金额的支付,在合法的前提下,将企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所以,在纳税筹划中一定要明确这样的目标,保证企业经营的合理性。

2 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意义

2.1 有利于增加纳税人的普法知识

纳税筹划的使用可以帮助纳税人达到利益最大化,但是根据调查分析发现:很多的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忽略了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在筹划的过程中只关注自身利益的获取,这样的方式最终会导致纳税人走向犯罪的道路,所以,加强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令纳税人了解更多关于纳税筹划的知识,要保证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纳税[2]。例如,纳税人在设置纳税筹划的策略时,可以全面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正确设置节税和避税的方法,当然,为了实现节税避税的目标,纳税人会查阅更多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该过程中,纳税人增加了对纳税筹划的认识,提高了纳税意识。

2.2 有利于减少纳税人的税收

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纳税人减少缴税,因此,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提高纳税过程中的合理性,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减少纳税人的税收,纳税筹划不只要进行一种方案的设立,而是要进行多种方案的设立,纳税人从中选出最符合公司情况的纳税筹划方案。对于纳税人来说,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所以,通过纳税筹划也可以减少企业现金的流动,增加纳税人的可支配现金,从而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3 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

纳税筹划是利用法律中的漏洞为纳税人获利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帮助纳税人减轻税务负担,令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速度加快。而纳税筹划其中的一种方案是针对国家税收中的优惠政策而定的,在该方案设定的过程中也是对国家税务政策的一种合理的反馈,因此,国家可以根据纳税人在税务筹划中的反馈,完善国家税务方面的条款,不断推进国家税务法律制度的改进和发展,对我国建立全面合理的税收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3 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3.1 工资薪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在实际工作中,普通的员工更加需要进行税务筹划,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根据员工的收入,正确地分辨应缴税和非缴税的收入,准确掌握税务扣除的比例和金额[3]。所以,在纳税筹划中,财务人员可根据以下几点进行合理的分配:首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等费用时,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确保员工的应有权益得到保障,换句话说,企业通过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等费用降低员工应发薪资的金额,确保员工得到的薪资是在法律规定应缴税的标准之下的,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纳税的所得额,还可以保障员工的利益,为员工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其次,发放通信补贴等: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采用现金和报销的方式进行通信补贴的发放,企业在发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扣除一定的标准费用后,按工资和薪金计算和征用个人所得税,其中的公务费用按照税前的标准扣除,以发票报销和定额发放的方式支付员工的通信费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缴纳费用,还可以降低员工的个人缴纳费用;最后,福利代替现金:想要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就必须减少现金的发放,以降低缴纳税务的等级,用福利代替现金可以帮助员工减少缴纳税务的数量,获取更多的利益,例如,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住所,减少现金的发放,从而实现少缴税的目的,也可以为员工提供假期旅游津贴的福利,保障员工在假期内既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又可以减少缴税的金额,另外,为员工提供餐补等方式也是帮助员工少缴税的有效途径,所以,针对员工的个人薪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可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这样既可以保障员工的利益,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又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可以有效地减少费用的支出,增加收入,为个人争取到利益最大化,所以,为了减轻个体工商户的纳税负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第一,合理地将收入转化为支出,个体工商户一般家庭居住场所和经营场所一致,因此,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可以适当将生产经营的收入转换为家庭收入,将家庭支出转化为生产经营支出,确保经营利润的数额在国家应缴税费之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筹划必须要在事前的准备下进行,达到二者的合理转化,从而实现少缴税的目的;第二,适当减少计费项目:个体工商户的费用征缴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即当营业额达到一定的数值之后进行计算[4],所以,针对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将收入少报是最适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会减少个人所得税的支出;第三,支出方式的改变,为了避免一次性纳税金额的增加,个体工商户可以采用一件物品多次支付,多次取得发票的方式,以避免一次性支付金额过大带来的负担。

3.3 采用优惠方式进行的纳税筹划

优惠政策是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的需求,对符合国家发展的行业和产业给予税收优惠的政策,针对我国的内资企业,一些符合民族自治特点的企业可以得到照顾和鼓励,它们的税收可以定期地减免,对我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区域,国家也采用了减免15%的税收作为鼓励,这些都是保证企业可以顺利发展的政策,所以,在纳税筹划时,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的优惠政策将地点设置为国家优惠力度较大的区域,也可以将企业的发展条件设置成为符合国家的标准下,这样既可以减少个人的缴税金额,也可以加速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5]。所以,设置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策略时,可以采用针对国家的优惠政策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的策略,以保证企业的发展得到支持鼓励。

4 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策略是必要的。纳税虽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是每个纳税人都希望缴税金额减少,获得的金额增加,而纳税筹划恰恰符合纳税人的需求,所以,本文基于纳税筹划的相关概念,分别对工资薪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和采用优惠方式进行纳税筹划等方面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我国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郑晓洁.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以福建漳州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厦门广播電视大学学报,2019(01).

蒋其兵.“营改增”下我国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J].财会学习,2019(08).

杜雯.全面“营改增”新阶段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纳税,2019(01).

梁甜.加强“营改增”政策下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管理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5).

陶承.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与合理避税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8(9).

作者:王巧玲

个体工商户纳税筹划分析论文 篇2: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浅析

摘 要 随着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相应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也逐渐加重。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筹划,减轻税负,切实增加个人收入,成了纳税人急需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纳税筹划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基本思路、具体方式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又称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国家税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通过对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选择和策划,以期达到合理减少税收支出、降低经营成本、获取税收利益的目的。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预见性、选择性、收益性,纳税筹划取得的是合法收益,受法律保护,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之相应,财政收人中来源于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在逐步提高,但随着国家对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的加强,使得人们面临的个人所得税负将越来越重。从维护公民切身利益、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出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重视。如何使纳税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税负,获得最大收益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也有助于税法知识普及,有助于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增强。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一)充分考虑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

影响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即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因此,要降低税负,无非是运用合理又合法的方法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或者通过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使应纳税所得额适用较低的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人取得的收入扣除费用、成本后的余额。在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条件下,费用扣除越多,所适用的税率越低;在实行比例税率的情况,将所得进行合理的归属,使其适用较低的税率。

(二)充分利用不同纳税人的不同纳税义务的规定

根据国际通行的住所标准和时间标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无限的,就其境内外所得纳税,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有限的,只就其境内所得纳税。因此,纳税人身份的不同界定,也为纳税人提供了纳税筹划的空间。

(三)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为了实现税收调节功能,在税种设计时,一般都有税收优惠条款,纳税人充分利用这些条款,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个人所得税也规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条款,这也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突破口。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具体方式

(一)选择不同的所得形式进行纳税筹划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课征制度,将个人所得分为十一项,分别纳税。从个税角度解释,就是把收入按照不同的类别分项征收,每一项的起征点,税率甚至优惠措施都有所不同,这样的话,如果你有很多种收入,每一项所得都合法,且低于征税标准,就无需缴税。这个规律就是,你的收入构成越是多元化,所缴纳的税金就越低。一般的工薪族收入来源单一,只有工资收入,此时个税都由单位代缴,基本没有税收筹划的空间,相反,收入来源越多样的人,税收筹划空间越大。当同样一笔收入被归属于不同的所得时,其税收负担是不同的。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在这一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开、合并或相互转化,就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一般来说,在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的形式之间进行选择时,通常情况是,当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较少时,工资、薪金所得使用的税率比劳务报酬所得使用的税率要低,此时,将所得尽量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的形式可以为纳税人节约税收;相反,当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较高时,劳务报酬所得使用的税率相应较低,此时,将所得尽量转化为劳务报酬的形式,可以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当纳税人同时获得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时,要尽量避免完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纳税或者完全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纳税,将二者合理分解开来分别纳税是较为理性的选择。

因此,充分利用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不同的征税方法的规定,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在不给纳税人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不给提供收入的单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可以为纳税人获得较高的税收受益,达到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目的。

(二)通过纳税人身份的合理归属进行纳税筹划

1.成为非居民纳税人

税法规定,居民纳税义务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或境外的全卿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很明显,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将会承担较轻的税负。因此,纳税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规定,使自己成为非居民纳税人。

2.成为个体工商业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纳税义务人

税法规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投资者的投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因适用税率不同,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的税收负担重于前三者。值得注意的是,纳税人在进行这方面纳税筹划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不同的企业形式,风险的大小不一样,在全面权衡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纳税义务人身份。在界定纳税人身份时,纳税人应尽量使自己成为税率较低或可以享受免税优惠的纳税人。

(三)通过所得的均衡分摊或分解进行纳税筹划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取得的收入总额扣除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后的余额。由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征收制,费用的扣除采用分项确定,分别采取定额、定率和会计核算三种扣除方法,并且每项收入的扣除范围和扣除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其应纳税额自然也就存在差异。在费用扣除方面,同时还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取得同一项目的,应当对每个人取得的收入分别按照税法规定减除费用后计算纳税。

1.工资、薪金所得的均衡分摊筹划方法

平均分摊工资、奖金法。由于工资、薪金适用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其特性是收入越高,边际税率就越高,税金支出增加的幅度就越大。如果企业员工的收入在不同的期限由于一次性收入而出现较大的波动,有的月份收入过高,有的月份收入过低,这就意味着员工在收入高的月份被课以较高税率的個人所得税。相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非常均衡的纳税人而言,工资薪金所得极不均衡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就较重。在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其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的收入应尽量均衡,这样可以达到少缴税款、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的目的。对于一次性较高的收入,企业可以将其有计划地分配到若干个月份,这样员工就不会因为一次性收入过高而缴纳较高的个人所得税。对于员工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可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即将员工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十二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2.劳务报酬所得分摊筹划方法

所得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分项按次纳税。对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每月收入为一次。对一次收入过高的要加成征收。对于纳税人而言,收入的集中便意味着税负的增加,收入的分散便意味着税负的减轻。因此,劳务报酬每次收入额的大小及每次的取得收入的时间,成为影响税负的主要因素。

(四)利用税法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否有效利用这些政策,直接关系到个人缴纳税款的多少。从目前税收政策分析看,可利用来进行纳税筹划的政策主要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税收优惠和捐赠的税收优惠等。

四、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化是比较频繁的,纳税筹划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税收法规政策,使纳税筹划与税收法规的变化保持一致,保证所做纳税筹划的合法性。

(二)纳税筹划是有成本的,筹划人员在工作中要遵循“经济性”的原则,只有在纳税筹划的收益大于为此付出的成本时,纳税筹划才是有效的。

(三)税收筹划必须在事前进行,也就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如果等到所有结果都出来了,再去想办法减少个税就比较困难。

参考文献:

[1]童伟.利用税收优惠筹划个人所得税.环球工商.2007(3).

[2]财务与会计.纳税&筹划.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8(1)-(12).

[3]田发.合理节税——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法Ⅱ.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作者:陈红萍 常树荣

个体工商户纳税筹划分析论文 篇3:

个体工商户融资环节的纳税筹划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鼓励个体工商户的健康发展。本文探讨的是个体工商户在融资环节的纳税筹划的最优方式,从而达到税收成本最低,个体工商户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个体工商户;融资环节;税收成本;效益最大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大力推动个人创业,个体工商户由此迅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就业的蓄水池。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称,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有个体工商户达到5285万户,吸纳将近两亿人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占比全国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城镇人口选择成为个体工商户的高达四成以上。

二、相关税收法律法规

根据《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第二十五条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

(1)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

(2)向非金融企业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三、筹划思路

(1)向金融企业贷款筹资优势: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资金;向金融企业贷款利率普遍较低,而民间借贷利率普遍高于金融机构借款利率,甚至可达到四倍之多;能够作为税前据实扣除的费用项。

民间借贷筹资优势:

民间借贷的手续便捷,并且该方法不需要提供营业执照、会计报表等证明材料;获取贷款的条件相对较低,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大多要求其提供适当的担保物;民间借贷门槛较低,所以更加适用于资金并不充裕的个体工商户;资金随借随还,民间借贷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筹措到资金且能即借即还,适合其资金使用频率高的特点。

向职工借款的优势:

职工是个体工商户的一员,企业向职工取得借款用以增加资金,并以不同种方式偿还利息,例如:以约定利润的比例进行利息的偿还,或利用利息进行二次融资等。

(2)当个体工商户本年收入一定时,在本文考虑到的融资环节中,以上四种方式可以根据情况自由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利息费用的扣除项,降低税基,从而影响其适用税率,达到降低税负的效果,使得利润最大化。从利息方面考虑,上述四种情况中,民间借贷虽然发放速度快但所产生的利息费用较高,会导致利润减少,不能达到筹划的目的。而采用向金融企业贷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能够按照实际发生额税前扣除,且一般采用此方法贷款利率较低,形成的利息费用与其他方式相比降低,更能靠近我们在此文筹划的最终目標。

四、案例分析

某个体工商户年初需筹措一笔50万资金用以生产经营,已知非金融企业借款年利率7%,金融企业借款年利率5%,约定的民间借贷利率10%,该个体工商户可考虑向职工借款,约定按年末6%的税后利润分红,该个体工商户当年息税前利润40万。

相较以上思种方法,采用金融企业贷款方式进行资金筹措能够降低税负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五、结论

从上述例题中可看出若采用职工借款进行筹资,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双方商定分红比例,较为灵活,资金筹集速度快,但不能够在一定程度下减轻税负;若采用金融企业贷款,虽然手续繁杂,贷款批准时间较长,但是可以合理避税,减轻税负,实现融资方法下的效益最大化;若采用民间借贷,虽然贷款批准迅速,且相比较职工借款能减轻部分税负,但达不到效益最大化。上述比较需根据个体工商户实际情况选择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5号《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

[2]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课题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

作者:米星彦 刘惠 朱雨婕 任艳

上一篇:旅游业法制环境完善分析论文下一篇:外贸市场多元化计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