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2023-02-01

阅读教学应该从有效的朗读教学开始。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是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素质教育进课堂的课堂教学结构中,朗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所谓的朗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满感情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推敲作品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朗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的过程,是诉诸视觉的文学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朗读教学,它牵引的是学生的眼、口、耳、心,它激发的是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和创造力。它可以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与文本、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可以让学生在精神漫游的过程中领略语文的高妙。因此,朗读教学是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通道。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心得,总结了朗读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1 运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教学方法

1.1 运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配乐读、表演读等。而读的形式选择也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以分角色朗读;感情洋溢的诗歌可配乐朗读;古诗词可配乐、打节拍、配画面朗读;寓言、童话可以表演朗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

1.2 调动学习情感,指导朗读

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教师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内心真情向每一个学生进行传递。

如,孙双金老师执教的《黄河的主人》

师:看老师写黄河两个字!(板书:黄河),你了解黄河吗?说说你心中的黄河。

生1:黄河是伟大的母亲河……

生2: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

师:讲得好极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高声赞美黄河。李白在诗中赞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焕是这样赞美黄河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韧山!”我们一起来和着诗人的感情赞美黄河。

生:(读)

师:(充满感情色彩)黄河的水啊,就像从天上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两句诗吧!“黄河之水———”(学生读)。

师:是啊!我们站在黄河的边上,看到那万马奔腾的气势,就使我们胆战心惊!那么,又有谁能够做黄河的主人呢?拿起书,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

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还必须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情境,除了利用情态语言,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设置悬念等,让学生入之入画、入情入境地朗读。

1.3 抓住关键词句指导朗读

一个句子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读好重音,准确地理解句意。

笔者参加骨干培训时,听了李卫东老师执教的《小红松救活了》一课中,李老师抓住了以下几个动作的词进行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马永顺爷爷见了(急忙)跑过来,(俯下)整个身子,把小红松像孩子似的(立)站来,他在根部(培)了土,用脚踩了(又踩)。教学中,李老师抓住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理解词语意思,从而读出词语所带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马永顺爷爷。

1.4 利用教师的范读指导朗读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教师如果能做示范效果会更好,因为成功的范读,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诱发朗读兴趣的催化剂。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不亲自读给学生以示范的话,尤其是在学生想读而读不好时,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也不能体现课文所要显示的教育目的,更有可能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笔者在执教《鸟的天堂》一文中,“这真是一棵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句,学生在读时容易把“大”字突出,由此来表现树大。指导学生朗读,请了学生读之后,笔者也想来读一读,笔者把重音放在“一”上,“这真是一株大树,树干……”学生听完后马上指出突出的是“一”,然后,笔者让学生讨论是突出“大”好还是“一”好,因为这株榕树很大,而且只有一株突出“一”后自然发现榕树很大,又说明了数量,因此,在比较中学生也找到了最好的朗读,在范读中让学生既找到了重点词,又感悟了老师所运用的感情色彩与一些朗读技巧,从而来指导自己的朗读。

又如,教学《荷花》一课,在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在品读荷花形象姿态的描绘中,教师一遍又一遍深情的朗读(让学生闭眼倾听),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2 进行适度有效的朗读评价

朗读教学离不开朗读评价,朗读评价是理念的化身、智慧的结晶,朗读评价促进朗读教学,让语文学习更充满了活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教学理念,我是这样进行朗读评价的。

2.1 适度有效,激励评价

作为教师,要尽量客观地对学生的优势进步以及不足进行评价,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评价时更应该以表扬激励为主,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教学古诗《牧童》时,个别学生放不开,不能读出感情来,这时不能用“你读得没感情”等简单的评价用语,可以用这样的评价语,如:“你读得非常响亮、流利,如果速度再放慢些,并掌握好语气,你会读得更好!”“请你再来试一试好吗?”这样学生又朗读一遍,这次显然比第一次进步多了。又如:学习《和时间赛跑》一文中,有个学生没有读出感觉来,可他已经尽力了,这时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如:“请一位同学来说,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通过互动激励性评价,从而引起朗读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同时还可通过不断变换激励形式如每周评一位朗读之星、朗读小能手等方式来实施激励性评价。

2.2 把握时机,及时评价

学生的心灵是最坦荡的,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对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都会毫无保留地表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捕捉到他们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朗读能力的细微变化,对他们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从而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比如,在初读课文时,有些学生会把课文读错,这时如果不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他们可能会把错误一直存留下去,因此,我们要立刻做出及时的评价,请同学再读一遍,直到读正确为止,让学生一次实在的提高。又如,在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学生会由于紧张读错音,但如果并不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教师就不必马上评价,如果马上评价,学生的朗读激情就会被冲掉,情感共鸣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评价时选择恰当时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尊重感受,个性评价

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教学的无限乐趣。每一个学生都存在朗读差异性,朗读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人而教,关注学生个体朗读能力和朗读评价能力的发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不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不相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因此,在朗读评价时,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

没有朗朗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语文如果是一首诗,朗读就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是一面镜子。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摘要:阅读教学应该从有效的朗读教学开始。朗读教学是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通道。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教学方法,进行适度有效的朗读评价,让学生在郎读中整体感知,在郎读中有所感悟,在郎读中培养语感,感受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朗读方法,朗读评价

上一篇:谈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及其控制要点下一篇:魅力课堂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