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基金监管论文

2022-04-20

【摘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能否有序运转,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社会的稳定。本文针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首先分析了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而系统地阐述了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可行措施,可以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的实施提供合理的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养老保险基金监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论文 篇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现状与对策

摘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不仅关系到居民的老年生活水平,还关系社会收入的分配调节等层面,针对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对监管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

一、引言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指年满16周岁,已经离开学校且不属于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不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城乡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参加的养老保险,其保险基金包括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部分。该制度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和保证可持续发展为重点,承担着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在城乡居民保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基金监管作为基金管理运行的重要手段,不仅需要确保基金的安全,在公民到达一定年龄后将资金退还本人,还要在监管期限内通过市场化投资等手段获取经济效益,从而提升养老金保障水平。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现状

在《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指导下,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监管工作也在逐步完善。但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工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以安徽省为例,基金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五大问题:

(一)监管标准不明确,缺乏相关管理条例和法律法规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制定明确的管理标准或管理条例进行规范,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也不例外。但是因为该保险制度的实施尚在起步阶段,工作重心还主要放在基金的征缴和审核方面,在运营和协调分配方面没有明确的监管标准,导致监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仅能凭经验行事,增加了监管的风险性。而且政府部门没有出台约束力较强的专门法律法规,监管人员很容易找到借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的机会并逃避处罚,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很难保障公民的合法利益。

(二)监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难以胜任监管任务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在收缴过程中,需要对参加保险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然后对每个参与者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基金收缴完毕后,需要进行复杂的审核工作,然后确定市场运营投资项目,同时还要对基金的支出情况做好规划和记录等等。这些工作不仅繁琐、复杂,还需要运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监管人员的职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基金監管工作关系到公民的合法利益,相关人员必须有足够水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养老基金监管单位的从业人员受学历水平偏低或工作经验不足等因素制约职业能力偏低,很难胜任基金管理和运行工作。部分监管人员思想觉悟不高,将个人利益置于公民利益之上。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基金监管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可能会因工作人员的失误或私心造成重大损失。

3各部门之间协调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和制衡性。基金监管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很难由个人或某一部门独立完成,只有各部门进行协调形成科学合理的配合,才能够顺利完成预期目标。但是受监管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较低。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工作重复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的状况,甚至可能因工作衔接出现疏漏,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可见,各部门缺乏独立性和制衡性,同样是基金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

4监管范围和力度较小,执行力度差。(1)虽然我国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是基金管理并非面向所有参与者,只有国有企业和城镇企业等单位人员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基金管理服务,获取相关的经济收益。这并非是区别对待,而是基金监管工作尚未完善,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而且因基金监管层级多,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这一因素也阻碍了基金监管范围的扩大。(2)受专业人才较少工作效率低下以及相关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影响,基金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对基金监管的执行力较差,很难完成预期监管目标。这种情况下基金运营收益不高,公民能够获取的收益增速较低。另外,基金监管覆盖的范围小且难以扩大,执行力度又比较差,导致这一制度很难完成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任务,甚至可能会恶化分配公平性不足的问题。

5监管模式落后,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过程中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监管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还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监管模式落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基金监管手段单一和信息化水平偏低两个方面。目前,安徽省的城乡基金监管一般通过定期提交报表和不定期抽查专项业务实现,对基金监管工作的日常业务活动监察力度较弱。而且各地区、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交流平台,很难及时完成信息共享,同样对基金监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标准

针对目前安徽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管标准。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监管工作形成强力的约束,避免从业人员钻法律的空子谋取个人处益。同时,基金监管单位要制定明确的管理条例,对从业人员的职责、业务能力等进行规范,避免监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标准模糊等问题导致工作失误造成损失。

(二)提高从业门槛,加强专业培训

1首先,针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较低思想觉悟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可提高招聘门槛,引入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从业人员,为工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并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励原有从业者积极提高业务能力;其次,相关单位可寻求政策支持与高校进行合作,帮助高校建设和完善相关专业,然后由高校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并输送更多专业人才。此外,基金监管单位还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定期考核等方式,提高原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并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保障基金监管工作的顺利实施。

2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城乡居民养老基金监管单位管理混乱,不仅与监管制度不完善和从业人员水平低下等因素有关,还与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工作难以协调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首先监管单位应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定位和划分,然后将监管任务细化分配到各部门,并进一步分配到个人,形成完善的责任机制,从而保障各部门的独立性。同时,还要根据工作内容的关联,对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权限进行规划,保障各部门之间相互制衡。这样一来,单位内部工作和责任划分都较为明晰,可有效促进监管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3扩大监管范围,提高执行力度,尽快实现分配公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面向所有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基金监管同样应该为所有参保公民服务。基金监管范围难以扩大且执行力度低,主要受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以及资金运营成本等因素影响。因此,在提高工作人员职业能力之余,相关单位还需对该工作的管理层级进行精简,从而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只有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工作的执行力度,才能够尽快实现分配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充分发挥基金监管制度的优越性。

4构建信息化平台,创新基金监管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革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也不应例外。因此,相关单位要构建信息化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保障信息及时流通,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制衡,使监管工作全程透明化,加强监管力度,更好的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仅关系到公民的合法利益,还关系到社会进步和转型,因此基金监管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全国各地的监管单位都应针对当地基金监管现状探寻现存问题的诱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基金监管工作的完善,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齐鹏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監管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05):90-95

[2]闫霞河南省DC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改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3]赵雪梅甘肃省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支持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8

[4]章泽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层监管问题探析[J]管理观察,2018(13):100-101

[5]刘琼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

(黄卫星,山东省邹平市焦桥镇人民政府)

作者:黄卫星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论文 篇2: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途径探究

【摘 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能否有序运转,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社会的稳定。本文针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首先分析了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而系统地阐述了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可行措施,可以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的实施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

一、引言

养老保险基金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也持续扩大,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时间短,在体制上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基金监管上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十分不利。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的日常监管,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已经成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重要工作,这对于促进我国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内容概述

1.监管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

基金征缴是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主要途径,对于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监管主要是监管经办机构征缴的基金是否能够及时足额的转入财政专户,是否存在少入账或者是不按时缴费的问题。

2.监管养老保险基金的拨付

重点是监管经办机构能否按照规定的项目、范围以及标准进行拨付,避免养老基金的拨付出现多支、少支或者是挪用支出的行为,并对骗取养老保险待遇的行为进行处理。

3.监管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

重点是监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基金是否按照相关的规定转存定期存款或者是购买国家债券,是否做实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避免出现挤占、挪用基金的问题。

4.监管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核心,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这是按照国家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等相关内容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组织、筹集、支付以及运营等财务活动的合规性进行监管。

5.监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预决算情况

对预决算的监管主要是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计划以及运用进行监管,掌握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以及发展方向,并作为管理依据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工作目标明确、收支合理、投资运用有序。

三、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措施研究

1.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行政监管

行政监管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行政监管主要是由社保处负责。在行政监管工作的具体实施中,首先,应该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内部监控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基金监管岗位责任,梳理基金收、支、管业务办理流程。其次,应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外部监管,尤其是借助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社会监督力量,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动态的监管,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

2.实施养老保险基金的预算监管

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对于规范基金的收支以及运营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上可以探索将预算管理作为监管模式。在预算的编制上,首先应该形成联动机制,动员业务涉及到的财政、经办机构以及人社部门,共同进行预算的编制与会审,编制高质量的预算管理计划。其次,应该对预决算编报中的账务核算、编报依据以及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确保预算计划的规范、合理、全面。第三,应该做好执行与分析,严格按照基金预算计划进行收支管理,通过基金预算计划的计划性与约束力,对社会保险基金形成有力监管。

3.规范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监控

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主要是集中在定期存款与购买国债两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支付刚性增长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入市场也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有效的投资监控机制作为保障确保基金的安全可靠。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部门应该提前谋划,尤其是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准入制度、投资限制制度、委托投资制度以及最低收益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谋划,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措施,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进入运作市场提供基础保障。

4.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效率,同時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部门应该按照网络共用、信息共享的原则,不断完善在省级乃至全国范围内联网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彻底解决当前基金监管条块分割的状态。通过社会保险信息数据库将各项信息在监管部门以及经办机构共享共用,避免重复参保、骗保等行为,进而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水平。

四、结语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巨大,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上,必须健全相应法律制度约束体系,并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执行,通过有效的基金监管,实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推动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志新,汪国庆.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模式选择[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2)

[2]朱玲.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5 期

[3]施玉龙.国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市场论坛,2011(11)

作者:马海容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论文 篇3: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中地方政府职责的完善

截至2018年底,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580亿元,已经到账资金达到6050亿元,形成一笔巨大的公共财政收入,对于该财政收入的使用和投资监管事关国家财政和参保居民的利益安全。但是,由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政府在资金监管方面仍存在许多漏洞和缺陷。养老基金的监管无疑需要中央政府的共同努力,但有众多学者坚信地方政府在发挥监管效用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更应该注重地方政府在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中的作用。

一、地方政府和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概况

1.养老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是为了维持劳动者的合法工作年限,以满足国家规定的劳务发放义务,或者是一项特别基金,专门用于工人在退休后或丧失工作能力的基本生活,由国家社保机构负责征收和统筹,劳动者和企业按照工资额的一定比率共同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2.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是养老基金运作和管理的过程控制,也是养老基金管理的结果控制。从养老基金的监管内容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涉及基金发展模式的选择、基金的缴费模式、运营规范、监管手段与模式以及对基金投资渠道的约束和规定等。

3.政府责任。政府责任意味着政府在其作用范围内积极响应公众的需求,采取积极措施,公平有效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具体而言,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中,政府扮演着“机构建设者”、“金融供应商”、“制度的稳定运行的监护者”三重角色,不同角色对政府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涉及国家政策制定、国家财政收支、社会公平的维护和基金稳定运行这些内容,这就要求政府在其中要承担系统设计责任、财政责任、政府监督等责任,政府在养老基金管理中的责任是这些具体责任的有机结合。

二、地方政府养老基金监管的理论基础

1.政府监管理论基础。政府监管的理论支持来自“公共利益理论”,公众会就某些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正、无效率或效率低下的做法,要求政府予以回应,此时政府所进行的这种回应就属于监管,其中的政府监管发挥着改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功能,如果不实施监管,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无效率或低效率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甚至经济不稳定。在这种理论背景下,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有进行市场监管的合理基础。“公共利益论”的实现需要的隐含前提是:政府监管是完全有效的。然而这一假设是几乎不能实现的。因此,在政府监管过程中,由于政府官员个体经济理性主体的特点,在追求行动中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同时,出现个体与集体利益的冲突,经常会产生“寻租”的情况,损害集体利益,最终的结果是政府监管的失败。

2.地方政府监管理论支撑。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鲜有关于在养老基金的监管中央地方政府谁更占优势的研究。但是,在同等性质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下,美国学者斯蒂格勒发明的“最优分权理论”为地方政府监管优于中央政府监管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该理论认为,地方政府在地理优势方面更接近当地居民,更有可能掌握当地居民的特殊偏好。另一位美国学者埃克斯坦主张“按受益原则分权理论”论述各级政府应根据公共产品的服务人口进行划分,对所有公民有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必须由中央政府提供;有利于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由地方政府适当提供。从以上理论来看,地方政府往往更敏感,反应更快,更了解实际需求,能够更有效地做出决策,在社会保障基金和养老基金的监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作为全国社会保险业的总设计师,中央政府对全局的关注使得其在创新方面表现出保守的一面。如果养老基金监管的创新改革是从中央层面进行的,将涉及到广泛的阻碍。而由于地方政府受到的限制较少,如果进行养老基金监管的改革和创新,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从国内选择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在地方获得成功后再推向全国广泛实践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地方政府基金监管中存在的不足

1.地方政府监管的越位。对于养老保险基金而言,地方政府监管责任的越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实行多头管理,降低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过度的政府干预会影响基金的运作效率。政府实施多头监管造成责任不明确,存在着极大的隐患。第一,政府几乎垄断了养老保障基金的行政监管,市场和社会监督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降低监管效率,容易滋生众多消极问题。第二,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实施行政监督,不引入社会监督权力,忽视公民意见,可能会降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导致退保等连锁反应。

2.地方政府监管的错位。地方政府监管的错位体现在纵向和横向上。在纵向上,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错位;在横向上,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职能之间的错位。中国养老基金监管制度是一种分散的监管模式,包括劳动保障部门的行政监督、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内部控制、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六个层面。在实际监督中,不同的职能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部门,存在职能的交叉和混乱、责任认定不明确等混乱管理,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的开展。

3.地方政府监管的缺位。地方政府监管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基金监管法律的不完善上。由于中国社会保障起步较晚,社会保障立法相对较晚,《社会保险法》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承担着中国社会保障领域的基本法的作用,但仍缺乏标准化可操作化的法律保障,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不完善将直接影响到地方基金监管的规范化。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引入了一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方法,但这些是一些规范性文化,法律层面较低,而且规定不是针对性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理论与实际对不上。

四、完善地方政府基金监管职责的对策

1.加快推進基金监管的合法化、标准化进程。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合法化、标准化进程是提高政府养老基金监管效率的重要因素。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监管法律,确保所有社会保障工作符合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法律,结合当地社会保险基金的基本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当地条件的养老基金规章制度,使得《社会保险法》对养老基金的监管原则进一步明确和体现。地方政府应加快制定基金监管规范性文件,包括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办法、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办法等,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地方政府对养老基金监管的责任。

2.推动基金运作的所有环节同步建设。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包括征收、管理、使用、监督四个环节。具体要做到:一是“征收”环节,即搞好系统建设,提高群众思想意识形态,提高多管齐下的参与水平,确保资金充分收集;二是“管理”环节,在基金收支管理上,要严格依法管理,创新管理方法,运用科学手段,提高使用效率,尽可能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使用”环节,通过制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和使用过程,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规范使用基金,从源头上控制违法行为的发生;四是“监督”环节,要完善监管体系,充分整合行政监督、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提高管理效率。

3.着重加强投资运营环节监管。养老基金的监管要侧重于投资和经营的增值环节。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鼓励养老金入市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在监管养老基金的投资和运作方面,专业投资机构更方便了解市场,获取收益更专业,规避风险更有经验。因此,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任务应当交给市场、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具体措施地方政府可以遵循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做法,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第三方机构来进行养老保险基金的专业管理。首先,地方政府要引进“基金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制度,将一些不擅长的工作转移给专业的第三方组织。地方政府此时需要在两个大方向上进行把握:一方面,限制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尽可能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多个产品购买分担风险并尽可能确保安全。其次,地方政府应规范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合同制度。确定托管人、被托管人和监督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再其次,地方政府必须保留储备金,保证在地方养老基金投资失败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能力开展财务托底,确保当地养老保险待遇不降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加强基金监管的内部管理。政府不仅在为养老基金的监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还要关注自身的发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首先,政府须强化内部管理意识。要积极转变监督观念,协调多方关系,共同合作,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共同完善社保基金监管;其次,政府应优化内部控制。坚持岗位和职责分离的原则,继续优化内部政府管理。并通过内部控制帮助各监督机构加强其管理和监督能力;再其次,要提高養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的科技水平,促进内部管理,提高效率。

5.构建多元的监督体系。在养老基金监管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养老基金监管面临的挑战比以往更加复杂。目前已形成多元化的监督体系中行政监督的现状和地位并没有明显变化,并不能应对当前的现实性挑战。为此,地方政府应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体系,共同促进养老基金的保值和升值。第一,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地方政府与社会的联系,快速做出决策应对和行动反映;第二,一方面要为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的外部渠道,让公众便于了解社保基金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可在网上搭建公众交流平台,让民众建言献策,从而加强社会监管的力度。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杨庆凰

上一篇:石油企业经济效益论文下一篇:档案社会作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