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分析奥运经济论文

2022-04-18

[摘要]奥运经济为体育产业造就了巨大的商机,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全方位的积极影响,更给中国体育产业腾飞安装了一个助推器。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我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营销分析奥运经济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营销分析奥运经济论文 篇1:

奥运经济的形成分析与发展

摘 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奥运经济的概念、形成及形成背景,奥运经济的构成、转变以及带动的各种各样的行业的发展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数据表明直接经济是奥运经济的基础,间接经济效应才是做大奥运经济的根本。并对相关的市场进行概括,来了解间接效应是怎样影响奥运经济的,对中国的奥运间接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开发依据。

关键词:奥运经济;间接效应;发展;

奥运会是世界性的巨大盛会,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创了奥运经济扭亏为赢的历史先河,为被经济困扰的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成为成功举办大型运动会的典范之作。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不仅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会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研究目的旨在为了解、认识和把握奥运会的商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1奥运经济的概念、形成及其背景分析

1.1 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指主办国组委会的直接效益,即电视转播权销售,指定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以及对主办国其它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的诱发效益的总称。中国著名企业形象策划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莫斯科"奥运宣传万里行活动总策划陈放先生认为,"如果把奥运经济仅仅理解为狭义的组委会的直接收入,那就太狭隘了,还要看它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应"。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间接经济效应是怎样做大奥运经济的。

1.2 奥运经济形成的背景分析

奥运经济的全面赢利源自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但就广义的"奥运经济"而言,1964年日本东京的第18届奥运会,应该是现代奥运经济形成的重要时期。

我们知道,日本作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力窘迫,民不聊生。正是由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使日本的通讯、卫星、汽车等工业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在1964年的奥运会上,日本实现了奥运会首次使用卫星向全世界实况转播的工作,对奥林匹克运动世界性的直接宣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日本的经济复苏,并得以快速增长,GNP由奥运前的年增长10.1%猛增到奥运会后的26.1%,日本国人和世界经济学家称之为"奥林匹克景气"。虽然,最终东京奥运会的直接收益亏损,但间接效益的巨大成功,使人们看到了"奥运经济"蕴藏潜在的巨大商机。

1.3 奥运经济形成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社会非商业性的投入为主,且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非商业性投资形式。随着国际奥委会组织的不断壮大,国际奥委会的开支也日渐增多,以政府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已不能满足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需要。

另外,由于1985年前国际奥委会章程禁止商业行为和以职业为目的职业运动行为进入奥林匹克运动,导致国际奥委会的经济不能独立,只能依靠社会的投入,最终造成国际奥委会经济窘迫的尴尬局面,到1976年国际奥委会的帐面资金仅剩有2,000万美元,几乎到了组织难以维持运作的困难境地。奥运会耗资的巨大膨胀,导致1984年前各届奥运会主办国经济亏本,甚至负债累累,以致影响奥运会的积极申办。

1974-1975年受战后美国经济的影响,政府无力投资奥运会所需的巨额资金,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政府不投一分钱的情况下,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先生决定承办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民间承办奥运会的历史先河。本届奥运会在尤伯罗斯先生天才的策划与务实的领导下,不仅没有亏损,而且净赚2.37亿美元。

洛杉矶奥运会经济运作的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2奥运经济的构成

奥运经济的构成分类有许多种方式,为了更加直接地反映奥运经济的构成,本文研究采用"奥运直接经济效应"和"奥运间接经济效应"的分类方法。

2.1 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效应

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是指奥运会期间的经济运作,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主要包括:①门票收入;②广告赞助;③电视转播出售;④奥运彩票发行;⑤奥运会纪念品发售。

2.2 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效应

筹备奥运会一般需6-7年的时间,其间要兴建大量体育、交通、通讯、服务、环保等设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筹备举办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为邮电通讯、体育产业、旅游餐饮、房地产业、招商引资、教育产业、金融环保、交通运输、娱乐行业、建筑技术、环保产业等众多领域的经济辐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 奥运经济特点

3.1 覆盖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扩张特点相关,热衷者都是着眼于全球发展趋势的企业和商品扩张覆盖更大范围消费需求的特点。

3.2 周期性 一般认为是7年,即前三后四或从申办成功到举办奥运都是7年,期间的影响力、聚焦、发展、效益等经济现象都具有明显的周期特点。

3.3 时效性 经济发展受速度因素制约极强,奥运经济的周期性决定其明显的时效性,即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高速发展的空间和效益。

3.4 规定性 奥运会的运行有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规则,它采取先取后予、互惠互利的办法,既给主办城市一些经济利益,又对主办城市的市场开发行为予以严格的控制。因此,发展奥运经济,既要遵循国际奥委会的运行规则,又要充分利用规则的附加值发展自身经济。

3.5 需求性 奥运经济具有需求性特点,其领域清晰、层次清晰、市场清晰的经济现象都是以需求而定位的。如:领域清晰:主要包括基础实施建设、环境改善、旅游服务业、电子信息业等领域。层次清晰:主要包括国际奥委会法定的、奥运会组委会管辖的、城市自身的和市场形成的几个层次。市场清晰:主要包括筹备市场(服务业空间)、赛后市场(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等。

4建议

各有关职能部门应该抓紧研究奥运场馆的维护与虧损、软环境的欠缺、一些门类人才的匮乏、应变突然事件的能力欠缺、市场运作的不足和奥运会后的经济低谷等问题。在宣传口径上,既要有自豪意识,也要有危机感。组织力量尽快开展奥运经济研究。企业还需继续努力,大市场营销力度,提升在世界市场上的知名度,以持久的努力,巩固和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吴新民.奥运知识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8).

[2]《世界之窗》编辑部.奥林匹克之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22).

[3]刘雪冰.巴赛罗那奥运会纵横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12).

作者:刘志辉

营销分析奥运经济论文 篇2:

浅析奥运经济助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摘 要] 奥运经济为体育产业造就了巨大的商机,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全方位的积极影响,更给中国体育产业腾飞安装了一个助推器。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我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奥运经济 体育产业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创了奥运经济扭亏为赢的历史先河,为被经济困扰的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成功,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对外开放、促进发展的绝佳良机,不仅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会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仅占GDP的0.2%,而在欧美国家这一比例是1%~3%;在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美国,这一比例是4%。从整体上讲,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不平衡,整体水平相当低。

一、奥运经济的概念及形成

1.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及设施的投资拉动等;二是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三是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如果这种注意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将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奥运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实现的。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就是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投入,根据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测算得出,北京奥运会每年为我国GDP增长贡献0.3%~0.5%,经过100年发展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出于和平目的规模最大的活动,奥运会已经具有全球性、持续性、综合性、超大型化、文化内涵高、筹办时间长、投资巨大、参与人员众多和竞赛水平高等特点。它已成为一项具有巨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效应的令人瞩目的活动,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舆论及商业集团广泛的关注。奥运会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现今任何一项其他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奥运会的“直接收益”是奥运经济的基础,而“间接效应”、“精神效应”才是做大“奥运经济”的根本。

2.奥运经济的形成及发展

奥运经济的全面赢利源自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巨大。从奥运经济本身的运行规律来看,一方面,奥运会将为国内企业提供多种参与体育营销的选择机会,其中包括适合具备相当实力的国际顶级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的赞助计划;另一方面,以往举办奥运会的经验表明,所谓奥运后期出现的“低谷效应”,克服的关键在于通过举办奥运会发展起本国的体育产业,扩大国内体育消费品的有效供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体育运动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在各国政府和国际、国内体育组织为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所采取的积极政策的推动下,体育产业也随之迅速扩大,并拉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奥运经济的构成

1.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

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是指奥运会期间的经济运作,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主要包括:(1)门票收入;(2)广告赞助;(3)电视转播出售;(4)奥运彩票发行;(5)奥运会纪念品发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仅北京市的奥运投资就达2800亿元,其中64%用于基础建设。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计,北京奥运经济在未来的几年里,投产和消费市场的总需求将超过30000亿元人民币。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冲击能够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和产出需求,从而促进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在数量上的增加。

2.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

筹备奥运会一般需6年~7年的时间,其间要兴建大量体育、交通、通讯、服务、环保等设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筹备举办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为邮电通讯、体育产业、旅游餐饮、房地产业、招商引资、教育产业、金融环保、交通运输、娱乐行业、建筑技术、环保产业等众多领域的经济辐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1.加速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进程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体育产业包括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彩票、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但带动了其相关上游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是一个长期存在并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盛会,承办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即以信用为基础,以契约管理为手段,进行商业化运作。这样的操作要求举办国政府、组织和企业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从而为我国体育真正走市场化道路,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市场运作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奥运会的市场化运作无疑为全球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只要运作得当,2008年奥运会不仅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更将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我国体育产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多,涉及国民经济许多相关联的产业,如建筑业、制造业 、信息服务、交通业、食品卫生、服务业、服装业、旅游业、广告业、娱乐业、博彩业、新闻出版业等等。奥运会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加速城市建设,拉动内需,带动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城市文化的发展,使城市的品位、知名度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高,并带来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奥运会直接带动体育产业的收入约在30亿美元,而间接收入约在54亿美元左右。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全国每年GDP额外增长0.3%~0.5%;申奥成功后新增180万就业机会;社会消费品总量超15000亿元。这将全面推动我国经济和体育产业化的高速发展。现在我国体育产业化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显示出其经济方面的优势,并在引导社会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显露出巨大的潜力。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较小,发展不太平衡,但应该看到其发展的潜力。奥运经济的建设拉动了市场需求持久的增长。体育消费正在逐步膨胀,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体育产业。而体育产业又带动许多关联产业,包括第二产业中一系列相关行业,以及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体育产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大,在奥运经济的促进下,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国内从事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人民币。体育产业的产值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3.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体育产业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整合,从整体上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要优先发展体育信息技术和体育高新技术。发展体育制造业是体育产业化的基础、没有体育制造业的发展,就无法为体育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而发展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又能带动体育产业化,形成信息化与体育产业化互动,促进体育产业的更大的发展。因此,以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为依托,以体育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体育产业化结构,将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奥运经济的话题深远悠长,内容众多,但面对中国经济的日益腾飞,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借历届奥运会经济运作成功的范例与数据,对奥运经济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经济运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放主编:奥运商机大策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2]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作者:杨家坤

营销分析奥运经济论文 篇3:

奥运经济思潮下的体育产业

摘要:为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逻辑归纳分析法等,对奥运经济的形成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论证研究奥运经济对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提出了在奥运经济思潮影响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对于全面推进和提升体育产业化水平,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奥运经济;思潮;体育产业

一、前言

“现代奥运会的商业化与其说是违背了其创始人顾拜旦先生的初衷,到不如说是顺应了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新思潮。”一位路透社的记者直言不讳地道出了体育与商业结合的问题本质。科学家方福前教授对第28届奥运会净化商业环境的举措认为:“办一场回归奥林匹克原始精神的奥运会,其政治意义非同小可,但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说,非商业化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净化商业环境只是个折中的办法,中国奥运经济研究会杜巍这样评说,“不同的国家和城市有不同的理念。非商业化、纯洁性便是雅典的理念。然而,历史不等同于现代。当今的奥林匹克运动除了在宣扬其运动、和平的精神以外,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商业化时代。如今的奥林匹克不应该拒绝商业,应该在国际奥委会允许的范畴内,找到与商业的契合点”。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先生在倡导复兴古代奥运会之际,将全部的身心、时间、精力、财产和爱奉献给了奥林匹克理想,几经周折,才使现代奥运会得以诞生。诞生后的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遭受了政治控制、经济制约和文化隔阂等多种阻碍。与此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内部也在体育业余化和体育专业化、体育纯洁化和体育商业化、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等多种思潮中徘徊与回旋。围绕奥运经济思潮的这种社会经济现象,我们如何把握与运用好它对体育产业的深刻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课题。

二、奥运经济的形成背景

(1)奥运经济的背景分析。由于1985年前国际奥委会章程禁止商业行为和以职业为目的的职业运动行为进入奥林匹克运动,导致国际奥委会的经济不能独立,只能依靠社会的投入,最终造成国际奥委会经济窘迫的尴尬局面,到1976年国际奥委会的账面资金仅剩余有2000万美元,几乎到了组织难以维持运作的困难境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社会非商业性的投入为主,且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非商业性投资形式。随着国际奥委会组织的不断壮大,国际奥委会的开支也日渐增多,以政府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已不能满足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债务影响,使美国洛杉矶成为1984年夏季奥运会唯一一个申办城市,1980年,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明确指出:“奥运会的财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危机,已成为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会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受美国经济的影响,政府无力投资奥运会所需的巨额资金,面对巨额资金的缺口,政府不投一分钱的情况下,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先生承办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民间承办奥运会的历史先河。本届奥运会在尤伯罗斯先生的策划与务实的领导下,不仅没有亏损,而且净赚2.37亿美元。

(2)奥运经济的形成。奥运经济的全面盈利源自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但就广义的“奥运经济”而言,1964年日本东京的第18届奥运会,应该是现代奥运经济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知道,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力窘迫,民不聊生。正是由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使日本的通信、卫星、汽车等工业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在1964年的奥运会上,日本实现了奥运会首次使用卫星向全世界实况转播的工作,对奥林匹克运动世界性的直接宣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日本的经济复苏,并得以快速增长,G N P由奥运前的年增长10.1%猛增到奥运会后的26.1%,日本国人和世界经济学家称之为“奥林匹克景气”。虽然,东京奥运会最终的直接收益亏损,但间接效益的巨大成功,使人们看到了“奥运经济”蕴藏潜在的巨大商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3)奥运经济价值在市场中的体现。从1984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逐渐被市场经济为主的商业性投入所取代。虽然商业精神不能凌驾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上,但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存发展却永远背离不了商机无限的市场经济。这种经济运行体制的转变,使奥林匹克运动从奥运会上获得了巨大而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各主办国(1984年以来的各届奥运会)的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奥运经济的“生产效益”已初步形成,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的巨大商机再次成为世界各国众口分争的巨大“蛋糕”。

三、奥运经济对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

(1)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发展体育产业是一种具有当代意识,符合世界潮流的新的体育发展观和服务观。近几年来,国内学者研究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大多认为:在客观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旺的经济环境中,体育消费持续火爆,体育市场日渐繁荣,整个体育产业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都有了快速的提升。相应地,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明显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体育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开始显现;体育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有独特作用;体育产业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重要行业。

(2)奥运经济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奥运经济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吸引各种生产要素聚集,使原有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市场和经济能量。因此,奥运经济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奥委会的市场营销,包括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和国际奥林匹克营销计划,即T O P计划。电视转播权的销售收入,主办城市可获得49%,其余由国际奥委会提取用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T O P计划中,入选的公司被称为“奥运会全球赞助商”;商家为奥运会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的同时,可以得到广告优先权、商品促销机会、网点经营权、奥运标志、标识特许使用权以及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知名度。二是奥运会承办国组委会的体育产业市场开发,即组委会在奥林匹克营销架构下,拓展现有的体育产业市场(如体育旅游市场、体育广告市场等)和开辟新市场,其中市场开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赞助收入、捐赠、特许经营、票务收入等。三是经济界的市场参与,主要是指参与竞标T O P计划,通过赞助的形式来获取广告优先、促销机会以及使用奥运或其他相关标识的权 力。

(3)奥运经济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奥运经济能够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能进一步激活和发展本国的体育产业。根据北京申奥报告的财政预算和“十五”计划的数字显示,中国对奥运总投入将达2800多亿元人民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800亿元、体育设施建设170亿元、环境改善713亿元和运营预算支出130亿元。根据中国每年的平均投资额推算,单由奥运会所产生的投资将使我国的GDP总量增加近1000亿元左右。因此,举办奥运会不仅能够为举办国的体育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刺激体育消费需求,扩大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也为体育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促进了举办国的体育产业结构调整。

四、奥运经济思潮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体育产业被称之为奥运经济的“阳光产业”,是指围绕体育或体育引出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一种利用体育自身功能及辐射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我国体育产业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定的体育市场,产业质量和效益有一定的提高,还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企业集团,但是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我国体育产业缺乏相应的经营水平。我国虽然对体育产业的经营有了十多年的时间,但仍缺乏专业水平,主要是不具备经营高水平体育竞赛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经营手段,没有形成自己的知名竞赛品牌,体育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和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尤其是体育赛事运作、体育中介服务和体育用品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从传统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角度看,奥运经济是一种需求冲击的经济行为。如何抓住奥运经济机遇期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关系到我国能否主动参与国际体育产业的竞争,能否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能否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地位问题。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我国的体育产业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体育规律,借鉴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化的成功经验采取以下发展对策:加速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推进体育产业法制化建设;利用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商机,培育中国体育产品的知名品牌,强化品牌意识,扩大国际影响;加强对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树立市场意识,优化营销策略。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广西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51.

[2]陈放.奥运商机大策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21.

作者:蒋 玲

上一篇:德育功能艺术教育论文下一篇:民法情势变更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