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生活教育思想论文

2022-04-30

摘要:由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思想处于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中,随着“生本”理念的提出,如何将“生本”理念贯彻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成为了新时期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小学语文课堂中,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提供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将从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生活教育思想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语文课堂生活教育思想论文 篇1:

分析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摘要:社会意识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教育领域的思想革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体现,并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以及教学研究的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生本理念的角度出发,来探索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本理念   最佳途径

一、生本理念的含义

生本理念在我国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早在17世纪便已被提出,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本教育理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了教育实践当中。生本理念主要是指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这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教育思想相契合。以生本理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不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的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获取,并且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

生本理念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实现对小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还担负着对小学生初步审美能力、道德认知、汉文化语境等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任务,因此,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生本理念是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语文素养、语言沟通与理解能力、基本道德认知能力的重要任务,是儿童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新时期,国家对教育领域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刻不容缓。而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能够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起课堂主人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并为其未来自主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贯彻生本理念符合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

(二)贯彻生本理念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因其年龄特征,具有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有可能导致小学语文课堂出现学生溜号、不注意听讲、课堂秩序混乱,或者学生对语文知识缺乏兴趣,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有趣的教学内容设置,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课堂秩序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一)创造平等教学环境,改变师生关系

要想使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有效贯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生本理念的本质,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关系,从学生的视角看待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组织并逐步形成小学生美好学习生活形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宽松、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做平台,小学生以绝对的体量参与并占据教学过程中的大部分,充分体现了“生本”理念下的教学策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主动的态度接受教师预设的各种环节,进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达到加速学习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贯彻生本理念,还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教学过程的乏味枯燥,进而使学生自觉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并通过教师巧妙地设计与引导,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使他们在发散思维中探索学习的路径,并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抓住学习重点,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横向分析的能力。

(三)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加强实践教学

在贯彻生本理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以生本理念为基础,对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模拟课文进行表演,设计情境短剧,或者设计一些能够充分发挥和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语文综合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优势,使他们能够在积极的参与中实现知识的获取。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适当的户外课,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并在自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贯彻生本理念,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课堂环境营造、创新教学方式,以及优化教学设计等多种途径共同着手,找到贯彻生本理念的最佳途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孙火丽.以生为本,点亮语文课堂——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以生为本[J].语文建设,2015(14).

作者:贺国流

小学语文课堂生活教育思想论文 篇2:

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

摘要:由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思想处于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中,随着“生本”理念的提出,如何将“生本”理念贯彻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成为了新时期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小学语文课堂中,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提供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将从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本理念 途径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革新,生本理念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越来越具有重要性。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性,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而这不仅保证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同时也更好地贯彻了生本理念,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生本理念的含义

生本理念主要强调以学生为核心,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随着教育模式的革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生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让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信,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生本理念贯彻小学语文课堂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本理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其对于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要求教师将教学主体放在学生身上,这不仅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也是极其必要的。

(一)生本理念的贯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小学语文的良好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用于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了,所以生本理念的贯彻便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生本理念的贯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生本理念的贯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性以及语文课堂的严肃性,学生在课堂中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降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例如,教师在讲《静夜思》这首诗歌时,如果只是讲解这首诗歌每个句子的意思以及诗歌思想情感的表达,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毕竟学生的年纪小以及生活阅历不多,对其情感没有更深的体会,所以可能在教师讲解诗歌含义的时候,不会认真听讲,甚至做其他违反纪律的事情。生本理念的引进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进行教学的,教师可以在讲解《静夜思》这首诗歌时,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来扮演李白,然后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进行环境的描述,这时学生就会融入诗歌所描诉的环境中,学生通过想象,自行体会当时诗人心中的所念所感,这时教师通过良好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对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行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理解能力,以此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

(一)创设平等的教学环境

由于生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不平等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逐渐让自己将教师身份变为学生家长的身份,这样便可以设身处地为学生的良好学习着想,通过和谐、愉快、轻松、平等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能动性,从而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二)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多于乏味,没有新意,所以为了更好地将生本理念贯彻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必须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须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语文内容的讲解,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语文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

(三)加强实践教学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增长知识,而只是凭借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很难对其有更深的理解,从而阻碍了自身语文基础知识的增长。生本理念的贯彻,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生活,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自主体会、自主实践,提高其实践能力,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蔺相如廉颇列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对整个情境的表演,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各种人物之间的联系、熟悉整个文章发展的脉络,从而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好的感悟,以此来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生本理念的良好贯彻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生本理念要求教师将教学核心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良好地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宁翠娥.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大庆社会科学,2012,(6):142-144.

[2]唐艳娟.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6):153-153.

[3]杨术均.分析探讨以“生本”为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9):139-139.

作者:杨淑秋

小学语文课堂生活教育思想论文 篇3: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探索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克服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语言智能的弊端,保证其他各元智能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是指教师要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一、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我们发现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性差,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整体语文水平偏低,语文综合能力不高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使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

3.从语文自身的特点看,语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语文还是文化,包含着无限的人文底蕴,充满了智慧、魅力、灵性、人性之美,一旦撞击人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影响到人的情感、素养、思想乃至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二、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

1.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课堂是语文生活化的重要场所,而社会更是生活语文化的大环境。只有学生充分地融入社会当中,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我常组织学生进行春游、秋游、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让他们融入家乡的大自然中去,感受这一方水土对他们的滋养;调查家乡环境污染的源头,并采取有效防治的措施。同时,我还充分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积极探讨“读书有用论与读书无用论”“浪费粮食可不可耻”等学习、生活中的热点话题。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把生活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日常的生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地提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语文的生活化。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要悉心安排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教师只要多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2.引进生活化的作业方式

语文广泛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用语文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语文课外学、课外用。学生作业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

“生活化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赏识教育,心灵对话,师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碰撞融合,正体现为教师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在快乐的作业中,孩子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策划能力、沟通交际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不同程度的提高。长期地坚持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3.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4.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随机采用“模仿—创造—迁移”模式,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坚定不移地进行语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长沙: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付占巧

上一篇: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研究论文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