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育思想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高职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参照魏书生教育思想,以此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向导,化解教学中的各种典型问题。这不仅可以让语文课堂得到更好的实施与推进,也会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有效学习。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语文教育思想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语文教育思想论文 篇1:

分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高职语文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是现代教育的先驱者,为教育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其创立的独具个性的教育理念及方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得到较好地应用,特别是对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具有许多启示意义。本文将针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进行针对性探讨。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一、 当前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以及提升。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了人文性特点,而忽视了其工具性特点。高职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十六七岁的学生,他们在经历中考后,没有考到心仪的高中,才选择了高职院校。就整体而言,中学的教育是围绕应试展开的,依据分数对其进行评价,而他们在中考后就被归属于后进的学生,因此,对学习失去了热情和信心,再加上长期以来养成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语文学科的薄弱性。

《高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欣赏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张嘴,三尺讲台,一本书;或是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声光电一起上阵,使语文教学浮于表面的繁华热闹,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和生活实际。汉语言文学的美妙对他们而言,就像水中月,镜中花,成了无法企及的空中楼阁。长此以往,必将会导致学生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语文学科仿佛成了只会空谈分析的学问。

在高职教学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小学初中相比,学生应接受更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使学生心灵得到熏陶和净化。因此,学生接受的语文,不仅是课程,同时是蕴含文化底蕴的一门课程。作为教育者,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利用先进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将文化知识转化为幽默语言,深入浅出,运用愉快的心情,深厚的底蕴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收获和快乐。

二、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是以“生活即教育”以及“教学做合一”等为主。具体而言,主要是“生活即教育”,在教育中以生活为基础,教育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能够充分反映生活,拥有怎样的生活,就会进行怎样的教育。教育更主要的目的是能够服务于生活。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生活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而社会即学校,学习也不一定是在学校这个专门的场所进行的,社会就是实施教育的最大的场所,是一种泛化的教育,是一种具有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因素。在其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扩大化,不再局限于狭义的教育,而应理解为生活种种、自然万物皆是教育,皆让学生得到感悟和成长。

三、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

在语文教学的认识上,迫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机制,大多数教师都是围绕考试进行教学。侧重于对字词以及含义和诗词等教学,以记忆性的知识为主,师生对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当遇到优美的或有深度的文学作品时,会分析得支离破碎,没有头绪,甚至思想贫乏,乏善可陈。这些都跟学生缺乏平时的生活积累和感悟有关,和教师缺乏生活的大语文教学有关。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将语文进行生活化,融入生活之中,可以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做到“教学做合一”,是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相长,并将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以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通过学生主动学、教師用心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整体而言,将陶行知理念中的“教学做合一”落实在教育中,应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多关注学生在“做”上的行为,在实践中促使学生能够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是一种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学校。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是一种指导思想,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职语文教育应进行学科创新,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同步。陶行知教育理论不仅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相吻合,同时能够促进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向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J].才智,2016(26):173.

[2] 徐蕾.浅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2):127-128.

[3] 宗兴波.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启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8):137-138.

作者简介:

潘小莉,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江宁高等职业学校。

作者:潘小莉

高职语文教育思想论文 篇2:

魏书生教育思想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在高职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参照魏书生教育思想,以此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向导,化解教学中的各种典型问题。这不仅可以让语文课堂得到更好的实施与推进,也会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魏书生;教育思想;高职;语文教学;运用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可以成为当下各个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的指引和向导,其中有很多教育理念可以用于解答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文课教学的成效,也会有助于学生全面多元的发展,可以让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

一、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与内核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魏书生教育思想中,非常看重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认为这是有效教学展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教学开端。魏书生语文教育之民主平等思想体现在多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师生平等、友好,教学相长,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实行民主化,因材施教等。

目前,高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这些都和魏书生提出的平等师生关系建立的思想契合。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才是高效课堂打造的基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

民主师生关系的构建应当融入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丰富课堂上与学生的平等互动。比如,在学习《科学的观察》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课下对于科学知识有研究的同学,学到这篇文章时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构建和学生平等交流的渠道,多和学生分享自己的一些观察和感受,给学生呈现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新鲜有趣的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让学生将自己读到的有趣的小故事和同学展开交流。这就建立了师生间平等的关系,不仅如此,这个过程还充分激发锻炼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下,学生才能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乐趣,形成更深刻的学习印象。

(二)彰显教书育人的价值取向

在魏书生的教育观念中非常强调教书育人的价值,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当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要让更多学生的多元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锻炼。魏书生说:“教书的同时始终注意育人,这是我个人心理上的需要,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这些理论充分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内在价值,也给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提供良好向导。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中蕴含的思想,给学生价值上以积极正面的引导,体现出课程学习价值构建的功效。比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对这篇演讲稿有基本认识,也要给学生介绍这篇文章产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加丰富。还可以找出作者在发表演讲时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作者当时的情绪和状态,相信这会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这篇演讲稿,让文本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这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下,这篇文章中蘊含的积极价值才会有效地传导给学生,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可以更好地得到发挥。

(三)促进学生的科学均衡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应当关注学生多元能力的综合发展,要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的科学均衡发展,这是魏书生教育理念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魏书生的语文教育立足于让所有学生得到发展。他把学生分成“新我”和“旧我”,他强调,课程教学中要使“新我”战胜“旧我”,让学生成长为优秀人才,在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这与高职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基本理念吻合,值得语文教师学习借鉴。教师可以将这些教育观念和教学指导融入,加强对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让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魏书生教育思想在高职语文课堂的应用

(一)在语文课堂上实现教育民主

想要让魏书生教育思想在高职语文课堂上有更好的融入与使用,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实现教育民主化。魏书生在语文教育实践中非常强调民主,创造出了“六步教学法”“学导法”等教学法,而这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他进一步强调:我们不能只看到“手指”而忘了“月亮”,我们还要发现和创造更多的“手指”。这些都可以带给高职语文课教学向导,也能够让教师更加明确语文课教学应有的方向。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透过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保障学生对文章充分理解与吸收,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尤其是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学生也能直观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比如,在教学《项链》时,对于这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读完故事后和其他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自己有哪些想法与感受。为了激活大家的思维,教师可以先进行陈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这种师生平等的交流互动不仅是教育民主的一种彰显,也会让学生学习投入的热情更高,让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这样才能起到教学效果,也才能引导学生读懂这个故事,领会到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这才是语文课教学要发挥的多元效果。

(二)充分挖掘语文课的教学价值

在高职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挖掘课文的教育价值,让这些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加强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教学出发点的语文课堂上,教学的侧重点以及课程教学需要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会存在差别。对于高职语文课的教学过程而言,教师要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课程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魏书生认为“上语文课是最大的乐趣”。可是曾几何时,不少语文教师认为语文学科难教,语文教师难当;特别是高职语文难教,高职语文教师难当。对此,语文教师应当有所反思,要就语文课程建立新的认识。语文学科包括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章等,是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世界。语文教师只有热爱这门课程,并且喜爱教学工作,才会做充分的课前准备,才会在课堂上充满热情。这样也才能够将更多知识和积极正面的价值传导给学生,体现语文课的综合教育价值和教学意义。

比如,在学习《赤壁赋》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扫清文本阅读时语言上的障碍,让学生能够通读全文,理解整篇文章字面意思。随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全面细致地剖析语句,体会其中一些核心语句的思想内涵。这个教学过程是培养与建立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思想的过程。经过这样的教学训练,学生不仅就古文的分析解读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会领会到作者的思想境界,會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这些都是彰显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价值的方法,也能够带给学生很多积极正面的引导。经过这样的学科训练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认知层面和综合素养也会得到更好的建立。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和其他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些典型差别。在高职语文课堂上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不是单一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要让学生对事物有更好的辨识能力,有更加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这些都是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体现,也是高职语文课教学要使学生具备的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仅靠苦干就能得来的,还要靠改革发展,靠科学、讲效率。魏书生工作繁忙,用于教学的时间很少,可是他的教育教学效果极好,这就是科学的威力。领悟了这个道理,高职教师就不要以教学忙、累为理由,忽略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而是应当自加压力,刻苦钻研,在教学中积极大胆实践与创新。

比如,在教学《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篇文章时,教师就要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学生就文章思想主题的领会上,要让学生就文本阅读提出一些独立的见解。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学生参与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受进行分享表达。学生也可以基于真实的生活经验分享,这些都是值得倡导的讨论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当成为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能力培养重心。这样才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都得到有效锻炼,学生会成长为具备独立思想的个体,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体现出语文课程教学的综合价值。

基于魏书生教育思想来组织与构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这不仅能够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也能够将积极正面的教育观传导给教师,让语文教师合理的构建课堂,培养锻炼学生的多元能力。这才是语文课堂上应当看到的景象,也是推动学生不断成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逐渐形成,让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深层次价值得到体现的方法。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魏书生教育思想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YYZ-C-2018-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潘涌. 魏书生语文教学管理思想新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3).

[2]张正君,钱梦龙.魏书生教学风格比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5).

作者:沈丛

高职语文教育思想论文 篇3: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再思考

摘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设置要体现五年制的特点,要适应初中入学的低起点,要体现五年一贯的连续性,要突出够用、管用的职业性,要彰显不同需求的专业性。课程标准是课程制定的依据,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载体,教师队伍是课程优化的主体。科学制定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评价体系,实现五年一贯的专业语文模块化,才能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未来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改革;职业需求;模块教学;评价体系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大学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五年制高职的课程特色、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形成,办学优势逐步显现,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作为五年制高职课程建设的主打课程——语文课程建设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已明显滞后于其它课程。强化新形势下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已成为广大语文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职业岗位对语文课程的现实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提高新时期高职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对高职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培养自身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适应今后职业岗位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课程建设必须围绕学生就业创业的始终。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语言学研究专家,“实用,够用,管用”理应是我们的教学追求。由于职业岗位的不同,语文课程的设置要求应当有所区别。如工程技术、装饰装潢类的学生必须看懂并能够写作产品说明书;医药卫生类的学生在看懂药品说明书的情况下还应该具备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司法、商贸、艺术等职业岗位对语文课程的标准要求更高。为此,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建设要坚持文道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要坚持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要坚持基本要求与多样选择相结合,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各类专业,精选学习内容,改革学习方法,使全体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点困惑

最近几年来,有关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已经在理论研究上逐渐得到重视。各种关于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论坛经常出现,但实质性的东西不多,实战性的指导缺乏。理论的重视如不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这样的理论也是空头的。理论与实践如何有机对接,此困惑之一。

现实教学实践中,鉴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许多学校一味重视专业建设,轻视语文类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高职语文课程开不开设并无定规。很多五年制高职院校为了应付各类教学检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或者第二年还开设语文基础课,但和专业相关的语文类课程基本形同虚设。笔者平时曾多次走访多个五年制高职院校,除了几所文科类的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语文课程的教学外,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把开设语文课程特别是专业类语文课程当作是执行教学计划的“填充物”和“替补队员”,其中不足50%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部分专业(以文、管类专业为主)的限选课,不足38%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全校的公选课。受“2+3模式”的影响,在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农、理、工类专业中,语文类课程在两年后的开设率为零。基础语文与专业语文如何实现五年一贯制,此困惑之二。

由于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一味重视专业课程开发,在专业建设中,专业师资力量配备强大,许多原来的语文教师为了自身的生存,也改行考取了各类专业资格证书,放弃了本行,走进了所谓热门的专业教师队伍。为应付前两年的基础语文教学,聘用了大量非本校教师,实际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本校教师数量偏少,形不成有效的科研队伍,满足于前两年的基础语文教学,对专业语文课程的开发兴趣全无。如何加强专业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此困惑之三。

三、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高职语文课程建设新思路

1.依据职业特点,制定高职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由于未来就业的岗位不同,语文课程标准也应有所区别,依专业定标准应是新形势下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计算机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旅游专业等需要的语文基础不同,课程设置就应当有所区别,各有侧重,各有目标。只有以符合专业特点的语文课程设置为突破口,才能保证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五年制高职招收的是未能进入重点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所以在课程建设中,要把握好起点,突破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课程标准的制订要立足学生现有知识实际,着眼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语文素养。标准的制定要体现职业特点,例如法律实务专业,基础语文的选材要体现法学特点,除语法基础知识外,所选课文应和法律术语、法学名人故事相融合,专业语文也应体现法学特点,和学生的未来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司法文书、司法口才等应是专业语文课程建设的重点。

2.遵循教学规律,实现高职语文课程建设模块化目标。模块化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大趋势。根据五年制高职的实际,宜设定三大教学模块:一是基础模块,结合未来职业对语文基础能力的需要,分为语法基础、阅读鉴赏、表达交流三块,其中,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要体现专业特点,在一、二年级完成。二是提高模块,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分阅读鉴赏和写作模块,在三年级完成。三是专业模块,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分表达交流和专业语文模块,在四年级完成教学,五年级进行实际操作(实习)。

3.适应形势发展,改革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在课程的实施。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实施,要结合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形势,认真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语文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实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进课程综合化、“理实一体化”,真正实现从传统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体系教育,向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转变。具体操作中易通过以下方式方法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一是小组讨论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个别教师满足于天马行空式的自我陶醉,急于将自己一肚子知识倒给学生,课堂45分钟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受益率低。改用小组讨论式,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特别是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点拨,这样可以改变一言堂,实行群英会。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要有较强的现场控制能力,不能放任自流,不可为讨论而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博学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水平。分组讨论时,既要有问题空间,又要有具体分工,让小组讨论收到实效。二是情景模拟式,增强职业岗位的实用性。课堂教学理应体现职业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体现学校教育与各行业的互动和密切联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缩短适应期,提高适应能力。三是课堂辩论式,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争论才有独见,有发现才有创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置辩论话题,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地释放创新教育的活力。

4.满足职业需求,完善高职语文评价体系。课程改革不能流于形式,要注意效用,从满足未来职业需求的角度,科学制定高职语文评价制度,强化语文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一要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体现未来职业岗位的实用能力。从评价内容的综合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结果的开放性出发,实行“三个减少”、“两个倡导”,即减少单纯对机械记忆内容的测试,减少单一的试卷测试方法,减少非此即彼的简单题型和标准答案,倡导采用观察、课堂提问、座谈、课题综合作业等综合评价方法,倡导学生在答题中大胆创新、言之成理,激发其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二是评价方式要兼顾形成性、阶段性和终结性。知识形成的评价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入学起点,不能盲目求高、求大,通过观察、提问等方法,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兴趣、方法、能力和态度等。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以能力为本位,重点检测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实用能力,如通过写作、口语表述等形式进行能力评价,同时也要结合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三是课程评价既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时,要关注教师“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落实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执行情况。

5.强化师资建设,增强高职语文教学活力。课程的实施最终要靠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针对许多学校对基础语文教师不重视的现象,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工作,把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尊师重教,首在尊师。这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的作用;全面提高新课改后的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的素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既要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双师”、“双证”上多动脑筋,也要在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把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放在学校工作的目标管理和优先议程上,进一步稳定、壮大语文教师队伍,为新课改增加新活力。

作者:严绍国

上一篇:医学写作探究论文下一篇:学生参与校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