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交通工程论文

2022-04-16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工程专业是能够在我国高速公路服务行业、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等各个领域培养有效人才的一种专业,而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促进这些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关键之所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交通工程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交通工程论文 篇1:

浅谈地方高校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建设规划

摘 要:结合地方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办学的自身特点和其他高校的办学经验,提出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以及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一、石家庄铁道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的现状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我校成立最早的主干学科专业之一,本学科下的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在建校初期即已办学,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学科,2009年被列为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学科。

以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的办学为基础,我校不断进行交通运输工程的学科建设,目前已建立了道路工程、铁路运输在内的多个专业,办学层次覆盖了博士、硕士、学士及高等职业教育,以全日制在校培养为主线,积极开拓了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

本科教学是普通地方高校的基础,目前,很多兄弟院校都先后创建了这一专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把我校的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办出特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二、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1.符合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和先导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河北位居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地带,是连接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在国家交通运输网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未来河北将建成世界最大的输煤港口群、原油及铁矿石进口中转基地,成为全国能源配送中心。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具有投资大、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明显等特点,到2011年河北将成为国内首个在所有省辖市开通高速铁路的省份。此外,轨道交通领域还是河北未来产业体系建设的6个装备制造领域之一。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决定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的投资重点,仅“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投资为2800亿元,预计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年均16.7%,带动GDP年均增长2.2%。未来几年,全国铁路投资达2万亿元,河北省近两年铁路投资就高达400~600亿元。

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形势,交通运输业急需提高技术水平,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我校的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实践符合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

2.符合优化区域学位授权体系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很长时间,目前河北的学位授权体系还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历史较久,特色鲜明,是国家军事交通和铁路行业重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学术带头人和科研水平较高,合理引导这两个学科的健康发展对进一步完善河北省学位授权体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符合国防交通和安全保障的需要

国防交通是战争的生命线,事关国家安全大局,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国防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这方面高层次人才是国防建设的需要。我国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彰显了交通应急保障的极端重要性。河北担负着拱卫首都的重大使命,交通保障战略任务十分重要;该区域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战时交通保障和灾害抢险、抢建任务重大。

我校建校以来,参加了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等历次战争,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专家队伍。国防交通应急工程领域的研究军地两用、平战结合,在省内甚至国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其重要作用在汶川地震抢险中已得到印证。

三、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与要求

交通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富有创造力,具有大交通的意识,具备铁路、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系统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成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交通工程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人文社科知识,了解本专业科学发展的新动向。

(2)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分析,以交通运输安全、通畅、经济化为目的的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与交通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以及运用高新技术改善交通控制与管理的技能。

(3)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掌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测量、制图、实验测试技术、微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与革新、开发能力。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听、说、读、写的基础。

四、专业建设的具体思路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教学改革的前提,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淡化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相反,教师的指导作用将显得更加重要,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如何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帮助和引导,将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期交通工程专业教师应力争达到15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50%,其中正高职比例达到20%;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达到90%,其中博士研究生比例达到40%,基本满足每门专业基础课讲师以上教师3名,每门专业课讲师以上教师2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讲教师高职比例达到40%。

现有师资队伍整体上非常年轻,且有一部分教师所学专业与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积极引进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应注重对现有教师队伍的整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2.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

现代化教学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优化的实践,是当代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其应用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力保证。

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教学,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是建设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并不仅仅是购置几台多媒体计算机、建设几个多媒体教室这样简单的问题,而是应当考虑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是应当考虑如何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3.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和参与生产的机会

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实践这一环节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削弱。实践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调查、课外竞赛、社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类型。教学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交通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按实践目的可以把交通工程专业的实践体系分为三类: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社会实习,这三方面各有特点,需区别对待。

(1)实验教学方面。首先,实验室的建设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要求实验室能

够开出本科专业目录和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基本实验,并在时间上对学生全面开放,将来条件成熟之后还要增补若干选修实验,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内容以及相关专业的新理论在交通工程领域的应用。其次,要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提升实验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具体的科研项目。

(2)课程设计方面。通过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积极构筑课程设计系统。

(3)社会实习方面。交通工程专业的实习内容包括城市交通工程、公路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工程三个方面。由于交通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为保证培养质量,需要建立能满足实习要求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在建好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要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应由学校与有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协商共同建立,签订正式协议以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保障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具备一部分生产经验,了解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配合基地的建设进行,这样,基地建设可以将教学与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进入产、学、研良性循环。

4.设立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是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它反映了教学思想,体现了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特色,决定了培养人才的知识水平、素质学识与创新能力。当前形势下我国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注重强调基础理论教育,专业教学注重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科技发展要求,因此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方式,形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结构,共享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人才培养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两部分,学生毕业时要学满192个学分,其中理论教学部分156学分,实践环节36学分。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体现我校交通工程专业侧重道路交通管理与交通设施建设,融交通设施建设、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和交通经济于一体的专业特色。交通运输是一个大系统,所以要适当加大选修课比例,让学生通过选修课了解多种交通方式的知识;交通工程又是一门边缘学科,通过增加选修课的比例,还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到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建立大交通的意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选取计算机、电气、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进行学习,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5.推进双语教学和保证高水平教师上讲台

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交通工程专业要加大力度推进双语教学,近期可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为保证教学质量,还要求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上讲台。55岁以下正副教授必须教授本科课程;对希望晋升更高职务的教师,本科教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晋升的必要条件。

作者:王扬 张晓东 王建西

高校交通工程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工程专业是能够在我国高速公路服务行业、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等各个领域培养有效人才的一种专业,而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促进这些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各专业教师团队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评价机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针对评价机制开展深入的研究,从而确保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体系。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研究

引言

注重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效果,不仅是为了能在我国交通行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是拓展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途径、为学生后期的健康发展提供方向的必要之举。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涵盖面较广,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等,而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以后,针对实践效果开展的有效评价,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一、构建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原则

(一)多元化原则

由于交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涉及面较广、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因此在设计评价机制时,一定要注重多元性、全面性,才能有效的配合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交通工程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涉及多个环节,如实验、实习、课题设置等等,因此在设置相应的评价管理体系时,可以采用分层设计法,即从教师、学校、学院、研究室等多个维度开展相应的评价体制,确保最终的评价效果公平、公正、合理,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系统化评价。除此之外,从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会应召社会企业岗位,因此,也可以合理的发挥这一部分的评价作用,让人事单位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对其的实践能力、实践水平进行评估,从而成为一种数据积累。

(二)系统化原则

针对实践教学效果开展有效的评价,必然会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有教师、学校、社会、学生个人、家长等各种角度,这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达成,因此一定要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针对每一个环节对实践教学所起的作用进行深入透彻的了解和分析。在制定评价机制的过程中,要确保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条件、管理等多个维度都被充分的考虑进去,以避免在评价体系中出现厚此薄彼的偏差现象,只有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实的反映出来,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公平、公正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评价结果。

(三)科学性原则

在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展開评价机制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符合该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并且与实践教学工作开展的相关要求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多方面的充分考虑之后进行科学的设置,以保证评价制度是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等设定的,既满足交通工程专业实践需要,又可以突出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能力水平。

(四)可行性原则

任何学科任何专业设置的评价体系,为的是可以在后期开展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若评价体系与实际工作未进行有效的融合,那必然是一个无效的评价机制。因此,在构建针对实践效果的评价机制时,一定要注重该评价体系在后期落实过程中的可行性。基于此,必须确保评价体系与交通工程实践教学活动相适应,在确保学生实践教学顺利参与的过程中,以清晰直观、明了、客观的方式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评价工作,确保评价工作是辅助与实践教学活动的。

二、构建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策略

(一)建设规范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要想制定具有有效性、科学性、合理性的评价体系,那么学校就必须注重对该评价机制的关注。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开展交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做好相应的顶层设计,以确保后期在评价机制融入后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实践教学活动与评价机制存在必然联系,为的是确保每个评价制度所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都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性,其中实训计划以及合理的安排都会体现在设置评价机制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所体现的制度化要求进行一对一的评价体制设置。举例来说,在开展实验任务集中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定清晰、全面的评价标准,并制作出相应的表格,让学生将各种活动中的数据如实的记录下来,利用这种动态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将实践性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内容登记在册,促进后期得到一个完善的最终评价效果。

(二)建立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评价机构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若想确保评价机制的研究得到落实,则需要注重对于评价机构的建立。通常一个学校的评价机构会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学校、学院以及研考研室。其中学校主要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践过程的表现开展评价;而学院级别的评价机构则是会对教师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质量上的把控;作为最高级别的评价机构,需要掌控学生在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每一个级别的负责人对于学生在其他级别的评价数据都有着清晰直观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再专门设置一个督导员的身份,以确保在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开展评价时的工作是公平、公正、透明、合理的。

(三)尝试多种评价方法结合的评价机制

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制定出各种考核制度,引导学校在开展每次实践教学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情况,结合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评价。建立多种评价方法的机制,对于评价体系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学校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更有助于社会企业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就寻找到心仪的人才,将之纳入人事考核过程中。

结语

科学、合理、有效、全面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让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更好的开展,一定要注重建立具有规范性、合理性的全面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张东明.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07):85-86+89.

[2]易富,葛丽娜,姜明阳,周军霞.交通工程专业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09):18-20.

基金项目: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研究”(编号:2020jyxm0573)

作者简介:孙茜(1983.10—)女,汉族,安徽砀山人,讲师,硕士,单位:安徽三联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作者:孙茜

高校交通工程论文 篇3:

人工智能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 为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促进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阐述交通工程课程教材体系现状,提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教学概念。从交通大数据挖掘、交通图像模式识别与交通仿真系统开发等三个方面构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材体系。探索被动式灌输到主动式学习以及从教室教学到企业教学转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适合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特色的课程考核方式。人工智能时代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交通工程 人工智能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of Traffic Engineering Major

und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ckground

QIN Yanyan, LI Shuqing, HE Zhaoyi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0 引言

我国交通工程专业已发展数十余年,据统计,[1]已有100多所院校开设了交通工程专业,各个高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是由各自优势学科拓展而来,比如东南大学和同济大学均是由土木工程系拓展而来,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均是由道路铁路工程系扩展而来,南京理工大学等是由自动化学科扩展而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是由航空管理系扩展而来,重庆交通大学则是在1984年创办交通工程研究室,逐步發展为具有山地城市特色的交通工程专业。可以看出,交通工程专业与相关学科体系密切相关,体现了交通工程专业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同时,交通系统与交通问题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交通工程专业具备的大行业背景特征。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步发展,交通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在随之升华,比如互联网技术对交通工程专业建设的启示、[2]面向智能交通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3]工程教育认证对交通工程专业建设的要求、[4]以及新工科背景下交通工程建设发展探索[5]等方面。除了这些方面的教学改革外,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并已定位为国家重大战略方针,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或人工智能学院。同时,人工智能在解决交通工程问题上的巨大潜力正逐步明显,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探索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显得十分必要,鉴于此,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为交通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交通工程+人工智能

根据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6]全国具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授权的高校共21所,具备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硕士学位点的高校数量众多。这些高校中大多数高校开设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目前大多数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主要包括:“交通工程学”、“城市交通规划原理”、“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系统”、“运筹学”等课程,部分院校还开设有“道路工程”等工程技术课程。可以发现,目前交通工程专业开设课程大多数还是集中在传统交通工程课程体系,缺乏与智能化、信息化的紧密联系,并没有体现出交通工程依托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的功能作用。

同时,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已经逐步体现出其在交通工程应用方面的巨大潜力,比如阿里在杭州打造的“城市大脑”的系统背后,即体现了人工智能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方面的优势。因此,基于交通工程专业具备的大行业背景与综合性学科的特征,应当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依托人工智能,构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专业教学改革体系,服务于我国交通工程在新时期的事业发展。

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材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2 教材体系建设

教材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打造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专业教材体系,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教材体系建设应当循序渐进,按批次进行打造,首批建设的教材体系应包括:

(1)交通大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教材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教材之一,已在自动化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专业开设,比如由范明等翻译的《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但书中内容全部集中在数据挖掘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中,有些对交通工程专业具备较大的理论支撑价值,有些理论知识的主要应用领域并非交通工程专业。这使得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难以精确区分,不能够有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交通工程问题。同时,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促进了多源交通数据采集,数据量愈来愈庞大,从而构成了“交通大数据”。因此,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与大数据背景下,应打造《交通大数据挖掘》教材,将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与交通工程数据分析等问题紧密结合。

(2)交通图像模式识别。图像/视频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另一个重要课程,也是目前自动化专业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主流课程之一,比如由阮秋琦等翻译的《数字图像处理》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以及由李晶皎翻译的《模式识别》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均具有较大影响力。同数据挖掘教材存在同样的问题,应当从交通工程专业的角度制定能够有效应用于解决交通工程实践问题的《交通图像模式识别》教材,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进行交通工程实践及科研的理论体系,比如,交通监控视频下的车辆检测与跟踪、识别与分析等相关应用,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即将取消的新发展时期,实现人工智能时代的高速公路车辆全程跟踪识别、违规预警以及疏散诱导等实际应用。

(3)交通仿真系统开发。交通系统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离不开有效的交通虚拟仿真平台,目前大多数的交通仿真平台均应用的是国外交通仿真软件,比如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和TransCAD交通工程实践应用软件等。近年来也逐渐出现应大力开发具有自由知识产权的交通虚拟仿真平台的声音,比如东南大学王炜教授团队发开的交运之星-TranStar交通规划仿真系统、同济大学孙剑教授团队开发的交通网络仿真系统(Tongji Traffic nEtwork Simulation System, TESS)。但就目前的诸多交通问题而言,能够适应我国交通系统运行特征的仿真平臺建设任重道远,而各类系统软件开发相关教材数量较多,并不能有效服务于交通工程专业。因此,有必要建设《交通仿真系统开发》教材,将软件开发技术与我国交通工程运营特征紧密结合,服务于交通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平台的教学与科研建设。

3 课堂教学改革

传统课程教学一般是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在人工智能环境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将难以全面表述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教学要求,因此有必要结合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材体系探索合适的课堂教学改革。

(1)被动式灌输到主动式学习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被动式灌输,难以让每一位学生切实融进到课堂教学中,针对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材课程体系,可以探索学生由被动式灌输到主动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可将全班分组,针对某一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应用至交通工程实践、如何解决交通工程实际问题、预期将得到什么结果以及什么样的改进等方面,各分组协作合作,对此进行开展讨论式教学,必要时也可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真正融进交通工程+人工智能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以及教学质量。

(2)教室教学到企业教学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均是在教室开展教学工作,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室将不再是唯一教学地点,在产学研发展的同时,将人工智能做到极致的大型企业将会是教学工作开展的目标地点,可探索在产学研的同时,将交通工程+人工智能课堂由传统单一的教室搬到企业内部,借助于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全面展示人工智能在解决交通工程问题时的优势与潜力,通过案例展示效果,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对交通工程+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兴趣以及自由探索问题的创新能力。

4 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课程教学结束后,往往应用考卷或者课程论文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但这种课程考核方式将无法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掌握程度。在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教学改革中,对学生的课程考核应当探索式地增加案例实践这一新的考核方式。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案例实践考核方式将不再简单地完成一篇课程论文,而是深入实践,应用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学中所学到的某项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式地去解决1-2个交通工程实际问题,同时配有课程论文报告,但课程论文报告内容应当侧重于在解决实际交通工程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以及对理论课程知识的良性反馈等方面。这一课程考核方式将为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难题提供新途径,切实让学生学有所用、多方位掌握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材知识体系。

5 结语

交通工程专业具备大行业背景和综合性学科的特征,人工智能可进一步促进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扩展交通工程专业就业面以及加强交通工程专业理论体系建设,因此,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提出与发展顺应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探索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教材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林赐云,龚勃文.面向智能交通的交通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8):55-58.

[2] 赵红专.基于“互联网+交通”思维的交通工程专业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52):60-61.

[3] 侯海晶,关志伟.智能网联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37):48-49,86.

[4] 马香娟.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217,219.

[5] 吉淑娥,赵雨旸,武超群.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考核改革研究[J].广东化工,2019.46(3):241-242.

[6]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

作者:秦严严 李淑庆 何兆益

上一篇:会展整合营销论文下一篇:新闻摄影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