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个人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利润的贡献占比不断加大,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主营业务增长的新亮点。因此,如何有效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今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找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我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我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论文 篇1:

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前景及策略

1 我国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1.1 经济高速增长为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得极为迅速,通过对历年国家统计部门的年鉴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得出我国GDP增长水平已经平均超过9%,而人均金额也已经超过1200美元,这些情况使得居民在金融资产数量方面发生了改变,同时在结构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从总体数量进行观察,总结近20年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居民金融资产在存量上发生了极大变化,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了200倍,每年平均的名义增长率也可以达到30%,这一增长比率已经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的速度。

1.2 居民逐步扩大的消费和理财需求为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近年来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因此对于个人金融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包括居民对金融需求在层次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个人在对金融资产的处理方式上有了变化,开始由简单的保存、保值型向综合理财、更具增值的保存方式上进行转变。尤其是一些具有高收入或巨额财富的个体,在理财方面更希望能够有较为专业权威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更加全方位、专业化、个性化的资产管理服务,以此实现个人资产可以在更加安全的情况下不断增值。同时,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在消费习惯上的变化,“有钱存银行”这种相对传统的观念已经被打破,人们更愿意选择提前消费这样的观念,特别是年轻人,这种观念目前已经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并演变为一种生活时尚。

1.3 我国银行纷纷转向个人金融业务

从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路出发,我国的商业银行都推出了有关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相关策略,并且快速地进入战略阶段。例如,工商银行认为,个人金融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中,已经成为重要利润点和支柱型的业务,所以必须要重视;而农业银行则表示,要把个人金融业务置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力求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做到最好;中国银行不同,他们提出了把大公司、大零售并重的发展纲要;建设银行则是把个人金融业务当作在新世纪初期发展阶段一个总的发展战略以及四大支柱之一,十分重视个人金融业务,在实施过程中,这在建设银行整体的上市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以及重要意义。

2 我国个人金融业务整体上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经营理念不适应

国外很多商业银行会把个人金融业务定为主要发展战略之一,由于它的发展无论是在决策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会做到高度重视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选择制定个人金融业务作为其发展的目标,但在对个人金融业务如何进行优先发展及其发展的理念等方面,目前无法真正落实到实践阶段。这一现象在基层行极为明显,由于和其他的公司业务相比较,个人金融业务的客户较多、所需要参与的区域较宽、管理上又有较大难度,对于这一业务在经营成本上也会需要较高的成本,因此这一理念在发展初期会出现无法改善财务状况的情况,由于其贡献度的问题,所以使其无法获得应有的重视。

2.2 产品特色不突出

目前就我国企业所推出的个人金融产品而言,没有鲜明的特色,没有良好的品牌和口碑,无法达到品牌效应,很多银行在推广方案上也只做表面文章,在提供的服务方面基本也都是全盘照搬,没有自己的特点,这些做法与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相差太大。而就产品和服务而言,他们在经营策略上需要有传统大规模批量生产,向个性化或量身定做的服务方式进行转变,但是由于初期沒有很好地掌握其规律,因此大多选择照搬成熟的方案,也就没有特色可言。

2.3 零售业务各自为战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在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上,市场的中心作用被忽视,没有充分地利用市场需求这一有利条件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协作,反而对于专业性强调过多,并且也没有统一的发展计划。在银行内部,也存在着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的状况,没有体现企业的合力。国内商业银行在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中,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例如在办理业务时,个人贷款通常由信贷部门负责,而个人存款业务则由储蓄部门负责,信用卡发放由卡部门负责,但是在各个部门之间并没有建立相互联系的管理模式。

3 开拓我国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对策

就现阶段我国的人均生活水平变化而言,在总体的产业结构、社会格局以及居民对生活追求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社会的总体消费结构也在发生重大改变,并且面临着转型升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金融业将会面临全面对外开放的情况,其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随着个人金融业务在今后的银行业务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要求各家银行学会合理地借鉴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自身的特色优势,以此更加快速地推进个人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

3.1 加快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布局

在历经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后,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面对更大的转型挑战,为了能够确保银行的长期发展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在发展变化中,各家银行需要对个人金融业务有正确的认识,要承认个人金融业务会影响现代商业银行的最终发展,彻底地把发展重点转向个人金融业务,真正地实现把服务对象由企业逐渐向个人转移,实现企业与个人并重的局面,并快速适应和改变银行的运作程序以及服务方式,寻找个人金融业务的准确运行规律,掌握其主要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发展。

3.2 突出核心业务,重视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在业务的发展中,核心业务必须是发展重心。个人金融业务是全球化的经济业务发展趋势,必须做到相当的经营规模,银行才能真正地实现利润的增加。对现有的服务种类进行改进也必不可少,尽量完善已有服务的功能。以银行卡为基础,不断完善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种类,对其已有的各种功能进行重新整合,不断完善,同时开发各项新的个人金融业务。

3.3 加快个人金融业务的网络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化产品发展迅速,但是在为个人客户提供网络化服务方面,还是欠缺完善的体系。我国的银行想要赶上外资银行的发展水平,需要加强网上银行的发展,以及相关联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为个人业务提供更加便捷、周到、高效的服务。同时要重视现代科技在个人金融业务服务中能够起到的作用,结合科技资源为客户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3.4 提高个人金融业务营销推广的效果

想要实现业务推广效果的提高,首先要对客户进行划分,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方案,而非千篇一律地进行服务。受到个人财富快速增加以及财富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影响,银行在对客户进行服务时,需要针对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对其进行划分,确保较为高端的客户能够得到相对应的服务。其次,是对个人金融业务在流程方面的重新建造。力求创建一个以客户为中心,能够在个人金融业务上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流程,并以市场作为导向,选择更加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架构对此进行支持。

3.5 加快培养和引进个人金融业务专业人才

随着近些年个人金融业务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该行业在对从业人员水平也提高了要求,例如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素质,决策管理人员要达到优秀的标准等。其中,决策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研究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以及实施管理控制等;市场营销人员专门负责宣传策划和拓展市场等;一线的客户经理则负责与客户进行直接联系。这样的分工十分明确,每一层次、每一岗位都会有相应的业务人员负责。

3.6 充分发挥个人金融业务网点、客户群丰富的优势

与外资银行进行对比,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物理网点丰富,客户群丰富”明显占据了优势。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优势,力求能够使得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在发展中有更好的起色,这些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就实行精细化的客户管理来看。对个人客户信息资源以及产品线进行整合,同时对于营销的渠道也进行管理,强化个人金融业务部门在综合营销上的能力,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真正地建立个人金融业务与公司业务等各类产品的服务链。其次,加快服务渠道的转型速度。对于整体的物理网点以及电子银行分销渠道进行合理的重新规划,进一步促进对管理中心等多层次物理网点进行服务体系的完善。

3.7 强化风险控制,完善个人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在众多的个人业务中,风险管理业务在个人贷款业务中显得至关重要,它是整个个人贷款业务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相对于企业的发展,个人在生活中的搬迁、工作调动更加频繁,其不确定性更大,在管理上也十分困难。就个人贷款业务来说,我国目前还没有办法给出像对企业一样的对个人进行资信评估方法。因此当个人客户大量申请借款时,银行不得不想办法提高担保要求,以增加个人的信誉。对于这种方法,很多个人消费者由于手续的复杂、办理流程时间过长等原因无法进行申请。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需要坚持“一手抓业务营销,一手抓风险防范”的工作思路,还需要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对零售业务营销和核算实行有效分离,在业务的操作流程上也要实行改革精简,力求达到既确保业务能够快速完成,又能够实现风险管理体系健康发展,各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实现银行间的信息共享,对于个人客户的信用标准也要做出明确的判断,从而真正地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德康.大陆个人金融业务现状与发展[J].中国城市金融,2007,(3).

[2] 张春子.个人金融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重要收入来源[J].现代商业银行,2003,(12).

作者簡介:梁影(1977-),女,辽宁铁岭人,供职于辽宁省铁岭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黄银芳)

作者:梁影

我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论文 篇2: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有效策略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个人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利润的贡献占比不断加大,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主营业务增长的新亮点。因此,如何有效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今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找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有效策略

个人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个人客户(含家庭客户)为对象所提供的各项金融服务的统称。近年来随着个人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利润的贡献占比不断加大,对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优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个人金融业务也愈加为我国商业银行所重视。如何有效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发达国家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的个人金融业务虽然起步较早,但是真正的发展也是从上世纪末才开始。首先是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经济遭受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突破性的快速发展;在 90年代,各国经济状况发生较大变化,真正推动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一方面,由于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中心的科技手段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银行业金融服务方式的改革,个人客户需要更加高效、安全的银行金融产品服务,这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个人零售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各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各国企业的资金筹措类型逐渐由过多地依赖从银行借入的间接融资型转向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从金融市场筹集的直接型,这种变化迫使各国商业银行努力从个人金融方面探索和开发新业务,利用自身网点网络优势获得新的增长点。科技因素与市场因素相结合,决定了国外个人金融业务市场的现阶段特点表现为:服务方式日趋电子化、组织机构日趋专门化、业务重点日趋多元化和个人金融产品日趋个性化。

二、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少,国内的各家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对个人金融业务重视程度不足、发展观念滞后的现象,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不但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较国内对公业务的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差距。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较快提升,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发展的规模逐渐扩大,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个人和家庭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投资和消费的主体力量,个人和家庭客户对银行个人金融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并日趋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全面化的特征。同时,基于改革开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也紧紧跟随着国际市场的脚步,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由主要靠银行信贷的单一间接模式向依靠资本市场的多元化直接模式转变,从而使对公业务在商业银行的中心支柱地位被不断削弱,迫使其向个人金融业务领域转型以谋求更大的经营发展空间,这也推动我国个人金融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已经普遍意识到, 拓展个人金融业务, 推出适应个人客户需求的个人金融产品,是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 符合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国内商业银行重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个人金融业务创新领域的竞争和发展。由于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民收入迅速提高。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9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实际增长7.8%,而这一数据是1978年133元和343元的44.5倍和55.7倍,是1998年2162元和5425元的2.7倍和3.5倍。另外,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200倍,年均名义增长率达到30%,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和资产的成倍增加使得国内个人金融业务市场日益活跃,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 国内商业银行对拓展个人金融产品表现出十分重视态度。由于个人金融产品是各商业银行吸引个人客户和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各家商业银行在个人金融产品研发和创新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如工商银行专门成立了产品创新部, 推动包括个人金融产品在内的银行产品创新;建设银行也在2007年初宣布在深圳设立其个人金融产品研发中心;农业银行在2008年成立了产品研发部,部门职责类似于工商银行的产品创新部。

二是重视丰富个人金融产品体系,重点建设个人金融产品品牌。首先,面对国内个人客户日益复杂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能够提供给客户的个人金融业务从原先单一的负债、贷款业务发展到今天的全方位的资产、负债、理财、支付结算和代理、咨询等业务,服务渠道从原先的网点柜面柜员发展到多重电子渠道、专营服务网点和专职客户经理,各家商业银行都大力发展着个人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从产品数量、种类、营销手段、服务渠道等多个层面满足个人客户的需要。其次,国内商业银行也比较重视对个人金融产品品牌体系的建设,把品牌营销作为其个人金融服务整体营销的重要手段,依托品牌的力量吸引客户,增强客户粘性。表1列举了近年来工、农、中、建、招行推出的部分个人理财和信贷类新产品以及部分商业银行提供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品牌。

三是重视细分个人金融市场。在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商业银行逐步认识到对个人客户市场进行细分、精细化区分管理个人金融产品的重要性,按照银行界通行的客户贡献“二八”法则,特别对优质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塑造自身服务品牌,提高个人金融业务的盈利水平。在这方面,外国发达的商业银行走在前列,例如花旗银行香港机构,为香港高收入阶层的5%设立贵宾理财服务中心,其服务对象都是存款达100万港币以上的客户。我国国内目前大多数银行也都根据客户的收入和资产状况对客户进行了分级管理,对具备特定金融属性的客户群体提供指向性较强的金融产品。例如工商银行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理财金账户服务,招商银行对存款规模50万以上的客户提供金葵花理财服务,各家商业银行都推出了金卡、白金卡等贷记卡服务,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理财产品往往都有较高的起始认购额度。

四是重视利用科技手段辅助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利用科技手段辅助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分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大力发展电子银行,利用网络、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自助终端等服务渠道,使个人客户使用金融产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综合信息和交易系统,利用产品信息、参数信息、客户信息、运营管理信息等系统采集业务和客户信息数据,利用综合交易系统统一账务,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支撑对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探索和决策。

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主要问题

随着个人金融业务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各家商业银行对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品同质化、产品割裂化现象严重。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产品创新思路较为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存在着相互模仿的误区,致使同质化、割裂化状况严重。从产品结构上看均为3大板块:1、储蓄存款为主的负债业务。2、个人结算、银行卡、个人理财产品、代理基金、保险、代收代付等个人中间业务。3、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个人贷款业务。各行的产品功能、收费标准、收益率均趋同,缺乏更高的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差异性不足。同时,由于各行在设计产品时均从银行产品角度出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尚未能真正得以实践,因此产品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性和组合性,难以满足客户的一揽子金融需求 。

二是营销观念落后,过份依赖物理网点被动营销。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个人客户营销拓展模式,主要是在网点等待客户主动上门,业务营销主要是靠客户主动申请。在许多基层员工看来,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都是在柜台前等待客户、服务客户,认识存在偏差。因此导致个人金融业务营销仍局限于原始的柜台式推销,客户经理向外拓展客户的作用未能真正发挥,对客户类型的分析、有效的引导和潜力的挖掘严重不足。

三是宣传渠道、方式单一。个人金融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选取适合的切入点,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宣传的重视程度不足,将宣传简单地定位为推销,缺乏基于对客户系统分析形成的有效体系的根据,仍采取电视、报纸、网站等渠道的传统模式,宣传企业形象或基础产品,方式较为单一、生硬。从内容上看,宣传的产品内容不足,客户难以获得足够的产品信息;从角度上看,缺乏从客户出发的视角和对客户的细分,不易于受众的接受;从宣传媒介上看,未能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及时向如微博等新媒体跟进;从更新速度上看,较为滞后,尚未跟上新产品的推广速度。

四是客户管理方式粗放,服务水平不高。在客户服务方面,由于长期的粗放式经营理念,客户经理等服务人员的相对缺乏,导致出现优质客户常常面对无人维护,或一个客户经理服务数个客户的问题。同时,由于网点的效率低下以及电子银行渠道分流比率较低,常常带来网点多人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普遍服务水平不高,客户体验不佳。

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是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组合。要打破目前个人金融产品同质化、割裂化的现状,就是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对现有产品进行遴选、整合,通过产品组合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一方面是要将对公产品与个人产品形成公私产品组合。将贷款、授信、企业网银、现金管理、代销合作等对公业务发展与代发工资、银行卡、电子银行、贵金属、私人银行等个人金融业务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通过对公服务内涵的延伸来提升个人金融产品竞争能力。如将基金托管业务与借记卡联名卡发卡相结合,将企业网上银行业务与代发工资业务相结合,将贷款业务与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私人银行服务相结合等。另一方面是将各类个人金融产品进行组合,“代发工资+银行卡+电子银行”的客户拓展组合,“储蓄存款+理财类产品+个人贷款产品”的资金配置组合,以及在两大类个人金融产品组合基础上进行二次细分、服务内容拓展和灵活的个性化定制等。如针对客户的“金卡+网上银行贵宾服务+高收益理财产品+高端客户增值服务”的高端产品组合。

二是变坐商为行商,重视批量化营销。要扭转当前商业银行坐等客户上门的零散营销状况,亟需扭转营销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将营业网点作为战斗堡垒,转换视角开展走出去营销。一方面,要建立“走出去”营销机制。“走出去”营销机制的建立重在队伍的建设和主动营销方式的建立。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外勤营销人员队伍,明确其营销责任,通过培训使之充分了解个人金融产品和有效的营销技术,培养对客户识别的能力,提高营销技巧。另一方面,要重视批量化营销。走出去营销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粗放式扫楼营销、零星发展客户,而应当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批量化客户发展。对公客户的个人金融业务拓展能够带来个人客户的批量化发展,因此需要集中力量将对公客户作为营销重点,针对高收入行业企业、大型集团公司、政府机构、学校医院等优质事业单位开展营销,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批量化快速发展。

三是细分客户群体,开展精细化宣传。根据当前的个人客户情况,需要从分层式多条线的方式对客户进行有效细分,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细化宣传。一方面,由于经济结构和分配模式的多元化,我国人群的收入水平、消费层次等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因此,按资产状况划分客户可以分为潜力客户、中高收入客户和富裕客户,不同收入状况的客户对于银行产品的消费能力和理财需求有着较大差异。同时由于生活状况的分层,不同客户接受的传播媒介和场所也有所不同,需要在开展宣传时针对不同收入状况的客户,分层订制恰当的宣传策略和方案。如针对中高端客户开展个人金融业务咨询会、理财沙龙和贵金属鉴赏会等。另一方面,从社会结构上来看,不同的职业和行业特征,多条线地开展客户细分。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江浙地区出现了大量个体商户,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客户群体,这个群体虽然收入状况存在很大差异,但是由于共同的行业特征,形成了共有的偏好和思维模式,对个人结算等特定产品相同的敏感性。因此,需要找准不同职业和行业个人客户的特征和敏感点,多条线分头切入,开展营销宣传。

四是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加大人员的投入,在软件上提高。重点在于提高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通过强化柜员、客户经理、大堂经理以及电子银行客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加强人员配备,降低客户服务比,优化客户体验。另一方面是提升渠道服务,在硬件上完善。通过对网点进行分类管理,形成针对不同客户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根据网点布局分别突出便捷、舒适、高贵等不同的服务特点;通过加强系统建设,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网点服务能力;通过丰富电子渠道功能,完善商业银行的全渠道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何嗣江.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策略研究[J].上海金融,2000,(05).

[2]杨玉凤.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4,(11).

[3]惠平.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工商银行个人金融发展战略[J].金融论坛,2004,(02).

作者:李涛 方渊

我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论文 篇3: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问题及对策探究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各大商业银行都已经推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因此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之一。但是,就我国目前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状况而言,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问题。完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个人对消费信贷的认识,有利于健全银行对信贷管理的监督,有利于我国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应对国际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金融市场也逐渐完善起来。个人信贷业务在金融市场的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其盈利的主要途径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当数量的消费人群都会选择各种形式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就目前国内的个人消费信贷而言,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住房装修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旅游贷款以及其他贷款。然而,就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而言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亟待完善和解决。

(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增长迅速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增长迅速。这种增长不仅体现在总体贷款金额数量上的增加,还体现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领域的拓展上。就数量而言,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权威统计数据,在总体数量方面,2010年全年,在个人消费信贷方面国内的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信贷新增1.89亿元,较之2009年增加899亿元;在所占比重方面,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贷款的新增额的比重由2009年的18.7%提高到23.7%;在贷款余额方面,2010年年末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较之2009年增长35.7%,与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业务相比增速明显。就业务领域而言,个人消费信贷已经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我们上面已经提到个人消费信贷已经涵盖了个人住房贷款、住房装修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旅游贷款以及其他贷款。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商业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领域也必定会更宽。

(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不平衡

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间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不平衡。就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分布来看,大部分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四家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较之四家银行,其他银行在此类业务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就地区分布来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

(三)个人消费信贷方式单一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受理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相当大比例的消费贷款方式是终极消费品作抵押的。这类贷款的用途主要集中在大件物品或贵重商品上,具体如住房、汽车等。除此之外,个人相对较少地使用银行信用卡消费。

(四)个人消费信贷发展潜力大

虽然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业务领域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和拓展。但是,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现在的个人信贷业务水平还很低,在整体贷款中所占的比重也不高,对总体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个人消费贷款在全部贷款中所占的比例越高。美国的个人消费贷款能够占到全部贷款的百分之七十,德国则能占到百分之六十。就整体而言,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中消费贷款在全部贷款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30%~50%。较之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所占比重还过低。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要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消费信贷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潜力巨大。

(五)个人消费信贷进度缓慢

总体来讲,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相比,个人信贷业务的进度还是有些缓慢。

此外,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的制约,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总体而言,中国人更为崇尚“量入为出”式的消费,很多人都持有“有几分钱,办几分钱的事”的观念,在个人金钱方面总是以积累和储蓄为主,秉承“勤俭节约”、“积少成多”的理财理念,很少有人能接受超前消费、贷款消费。因此,要实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破除种种束缚人们消费的传统观念。

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应对之策

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自然也会面临一些风险问题。总体来讲,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包括信息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法制风险四种。信息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缺失导致的。这种信息缺失主要表现为信息的不对称,银行对借款人的一些关键信息不掌握,从而带来一定的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是由于国家的消费政策滞后导致的。消费政策不能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便利,反而成为其绊脚石。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对贷款的监事和检查不力,从而造成许多不利于贷款回收的问题。法制风险,主要是由于相关立法滞后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从而为其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风险和障碍。

针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求破解之策:

(一)严格消费者贷款收进水平

严格消费者的贷款收进水平,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明确的法律来保证其切实履行。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改善贷款收进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条文、保证银行具有切实的追偿权利等方式和手段。

(二)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是有效规避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主要手段。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首先,进行个人信用的登记,登记的信息必须真实并且尽可能的全面;其次,要对个人信用进行科学的评估。通过科学的评估,来确定不同贷款个人的信用等级,以此来为银行是否为其提供贷款提供依据;再次,要建立严格的个人信用监管制度。通过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监管,一方面有效约束个人贷款行为,另一方面就是一旦发生逃款,能够进行有效的追偿。

(三)建立完善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

完善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是有效规避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就要做到加大对个人消费信贷失信行为的法律惩罚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银行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

除了以上三点,有效规避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还可以通过增加市场风险分散和转移的途径来实现。总之,通过多种措施的共同作用,要力图建成有效规避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大网”,最终实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顺利的开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丽丽.个人金融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J].法律出版社,2004.

[2]邹浩.美国消费信用体系初探[J].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张茂林,王飞.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风险与政策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3).

作者簡介:李刚(1973-),男,汉族,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行,研究方向:银行信贷管理与产品创新。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李刚

上一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