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论文

2022-04-26

【摘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最容易被人们忽视,近些年中间业务已逐步成为商业银行除传统经营项目之外开拓的主要目标,然而,我们还必须要密切关注隐藏其中的法律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手段与措施,确保中间业务稳定健康发展。因而,如何有效防范中间业务的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面对并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论文 篇1: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

【摘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对银行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不仅直接参加了银行的利润,也间接可以用性价比高的优质服务吸引更多客户,进一步提高利润;同时为提高社会福利也有不小贡献。另一方面,其收费不合理产生不少负面效应。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数据,进而从经济学角度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影响进行简要的阐述,并为银行进行中间业务收费提出推进对策。

【关键词】中间业务 正面效应 负面效应 推进对策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业务和表外业务,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各种手续费与佣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具有高盈利性低、风险低、成本和收入稳定等优点,是衡量现代商业银行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中间业务服务作为商业银行提供的一项基本金融产品,正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例相对于我国外资银行而言仍有较大差距,而在西方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在50%以上,投资银行及私人理财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六成以上。

本文将简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理论依据,并将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现状进行简单对比,由于相关学者过多关注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负面效应,因而笔者选择了多元化视角进行分析,即从经济学角度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为银行进行中间业务收费提出合理的推进对策。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现状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趋活跃,银行加大了拓展力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中间业务收入的新增额、增幅及其在商业银行经营净收入中的占比均逐步升高。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蓬勃增长,一是商业银行加快了业务战略转型,对中间业务给予了高度重视;二是商业银行加快了综合化经营步伐。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影响效应

(一)正面效应

一是从银行的经营上看,商业银行在提供中间业务时,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向客户收取合理的费用,获取合理的资源利用报酬并对损耗的资源进行等价补偿,可以改善银行的财务状况。

二是从消费者角度上看,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收费有助于转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虽然表面上银行对中间业务进行收费对自身利益有一定影响,但是,收费后,形成了利益关系,客户就有权对银行的业务及服务提出质疑,这会受到法律保护。

(二)负面效应

作为各家银行发展转型的业务重点,中间业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生了不少乱象。中间业务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

1.收费理由不充分。商业银行对其中间业务收费,主要依据是通过收费来补贴开支;另一个理由则是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两个理由看起来冠冕堂皇,但实际上不仅难以使消费者信服,反而可能激化消费者与商业银行间的矛盾,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

2.收费机制不合理。商业银行的收费主动权完全掌握在银行手中,多数情况是银行告知消费者需要缴纳的金额、缴纳的限期、缴纳地点等等,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银行的这种做法,从多方面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利。以跨行查询收费为例,各商业银行在此之间普遍都已收取了银行卡年费,但没有一家商业银行明确向消费者告知年费收取后银行会提供哪些相应服务,不少消费者认为跨行查询应是其缴纳年费后的服务项目,银行如此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等。

3.消费者对服务收费的理解不合理。由于国内银行长期对客户提供免费服务,消费者习惯了免费享用银行服务,没有把银行当作一个企业看待。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影响,消费者的缴费意识不强,对银行收取中间业务费用缺乏正确认识。

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推进对策

(一)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传媒渠道,对消费者理性消费观进行引导和培养,并优化自身中间业务收费的软环境。

1.关注客户感受与市场反映,经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顾客是否选择某一企业及其产品,印象、情感等“偏好”占有相当比重。若不能取得广大消费者对中间业务收费的理解与认同,就不能较好地维护客户感情,最终导致消费者选择的转向,使银行的收益难以得到真正提高。

2.因地制宜,合理定价,规范收费机制。目前,国家对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即其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对原有的代理业务进行整合,对占用资源多而综合效益差的不收费或收费低的项目逐步退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公开收费信息的内容,收费信息公开的方式、渠道等。

3.研发服务与产品创新。商业银行首先是一个服务型企业,搞好服务是赢得市场和客户的根本。国外先进金融机构重视服务研发问题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发服务就是解决为顾客服好务的问题。目前,不少商业银行已重视到提高服务水平这个问题。

(二)相关政府部门

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完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内容和手段,加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收费的日常监管。一是在制定政策或相关办法时,注意其衔接和配合;二是设立完善争议的解决机制,当商业银行的服务价格受到质疑时,特别是针对影响范围广的价格争议时,应能够又快又好地做出裁决;三是细化对中间业务收费信息明码标价的监管措施,保证消费者能够得到充分和正确的价格信息,增加市场的“透明度”等。

(三)消费者

作为金融服务的消费者,应当培养理性金融服务消费观,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消费者尽可能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指导,以便更好地了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同时,面对多变的市场形势和不断的金融创新,单纯依赖政府部门的监管是不够的,应当参与到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服务价格的监管中,促进良好的投资软环境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阳子.从中外比较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J].财经热点,2010,(10).

作者简介:杨晓林(1976-),女,汉族,本科,中级经济师,现就职于广发银行新乡分行,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作者:杨晓林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论文 篇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最容易被人们忽视,近些年中间业务已逐步成为商业银行除传统经营项目之外开拓的主要目标,然而,我们还必须要密切关注隐藏其中的法律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手段与措施,确保中间业务稳定健康发展。因而,如何有效防范中间业务的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面对并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风险 防范措施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近些年,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缩小,为了寻求更多的盈利,各商业银行纷纷将目标转向了中间业务。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相对滞后,业务量占银行全部营业额的比重较低,品种少,现有的中间业务技术含不高,类似于企业资信状况调查、资产评估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种发展较慢。

(一)银行体制改革缓慢制约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尽管近些年我国银行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但是仍存在着产权不清、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垄断经营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防范金融风险的考核指标主要以降低不良资产比率为标准,并未将利润指标作为核心考核指标。目前在我国金融行业采用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资金顺畅流入其他金融行业,导致商业银行缺乏创新力,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品种较少[1]。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到的金融管制相对较严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滞后,与之配套的风险防范体制不够规范和健全,导致中间业务的发展面临诸多阻碍,同时,我国对商业银行开展新业务存在诸多管制与限制,审核新产品的周期较长,手续繁琐,因而,现存的中间业务种类单调、层次较低,多数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结算、代理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商业银行对客户中间业务需求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慢,其产品的开发多数处于自己探索、单项开发以及管理分散的状态。在开展中间业务的同时,因缺乏正常、顺畅的渠道接触客户,往往不了解客户实际需求,导致开发的新产品受冷遇,有需求的项目却没有被发掘,客户深层次投资需求缺乏关注,造成客户与银行之间的金融业务往来往往限于存、贷款以及结算业务,对于其他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中间业务了解不多,虽然近年来我国各个商业银行都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但客户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信任度还需要加以培植。[2]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才逐步开展了中间业务,但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中间业务的发展仍缺乏制度保障。总体来讲,我国对中间业务的规制侧重于采用监管手段,而中间业务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规范不够完善和规范,对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的调整也不够重视,这就使得这一系列法律关系稳定性和确定性的不足。监管部门在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拥有较多的自由裁量权,对违规行为标准的界定及处罚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中间业务的开展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而商业银行缺乏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风险管理,因而难免有疏漏之处:例如,商业银行内部法律事务部门力量通常较弱,多数法律人员的主要活动又是以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但中间业务的营销又主要是在基层银行开展,基层又缺乏专门的法律人员,银行职员所掌握的金融法律知识不完善,虽然各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构建统一的风险管理机制,但多数中间业务却经常处于银行风险监督管理体系之外。[3]我国在2002年出台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但是目前并没有专门的中间业务信息披露制度,尤其是相关金融衍生产品出现后,中间业务作为表外业务,其信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无法得到真实反映,比如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信息披露规范的约束,银行就要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吸引客户投资和披露可能存在的风险,而银行出于追求其利润的目的,往往会忽视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对客户不履行完整的风险告知义务,最终导致中间业务具体信息不透明,客户对所购买产品的风险程度不了解,根本无法作出正确、客观的风险评估,为以后有可能出现的纠纷埋下隐患。

三、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法律法规并增强其可操作性

随着金融活动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区分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明确,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的交叉业务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构建更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为了实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稳定有序发展,就要使中间业务各项管理规范的具备更强的操作性,加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使得银行业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我国现行法律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还有着较多的限制,应加以补充与完善;另外,扩大国内商业银行可开展的中间业务的范围,可制定《银行混业经营法》,允许部分商业银行可以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在相关领域代理业务,为今后金融业推行适度混业经营打好基础。

(二)构建完善的中间业务风险内部防控机制

应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内部控制的法律规制,加强中间业务各项内部配套建设,不断强化自我约束力,主要包括规范中间业务操做流程,加强日常检查监督,构建风险监控以及预警系统等。同时,还要加强对经营中间业务的员工的法律培训,加强其法治意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对经营业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有充分的准备,防患于未然,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能顺利拓展各项中间业务,又可以有效防范中间业务经营中的各项风险。

(三)确立新形势下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强化其对金融监管活动的指导和统率作用

金融监管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同时金融监管行为还必须符合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不仅监管的内容应符合法律规定并合乎情理,其监管程序也必须符合规定。金融监管不应当违背金融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充分发挥市场自主调节机制的作用,而不能过度监管而损害到金融市场的正常竞争。金融监管始终应当以整体社会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和目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发展,已给金融行业的监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作为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的主动性,全面统筹监管手段,合理引导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达到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贝政新,谭寅生,万解秋.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与创新〔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德.经济全球化中的银行监管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吴志攀.金融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刘倚源(1980-),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甘肃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司法、金融法。

作者:刘倚源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论文 篇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问题的现状及思考

摘 要:该文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理论基础,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长期存在"免费午餐"的原因,并分析在现实环境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商业中间业务收费难的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理论基础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存、贷业务只是银行经营的一条主轴,在其旁侧可以延伸发展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提倡从正统的银行资产和负债以外的范围去寻找新的经营领域,去开辟新的盈利源泉。国外大多数银行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提供了各种类型的表外业务。

(二)银行“中介理论”(Sealey,Lindley,1977)

商业银行对服务本身也是银行的一项重要产出,存款人接受银行的服务,因而客户应该承担其中的成本。客户消费服务产品,可以享受到资金安全、支付方便等带来的服务,既然客户享受到了银行提供的服务,客户自然应该为自己的消费行为支付价格。这种复合行为,决定了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一方面要考虑金融消费中客户应支付的价格,同时也要考虑到金融投资中客户应得的叫报。服务产品的最终价格满足两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三)中间业务产品属于私人商品(牟德士,2008)

首先,商业银行在既定的经营规模下,每增加一个额外服务都会增加管理成本,即它的边际成本必然大干零,因而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具有竞争性,其次,中间业务产品的载体是银行的专业设备和管理人员,中间业务产品的消费具有排他性。由于具有这样两个特点,所以中间业务产品具有正的社会外部性,但是其并不是公共品.而是私人商品。

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服务产品,考虑其成本和收益性,自然具有收取费用的权利和必要。

二、“免费午餐”长期存在的现实原因

即使中间业务具有收费的自然权利,但是在我国“免费午餐”却是长期存在的。究其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政策法规不完善

我国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一些规定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完善的收费政策体系。这些规定因为不具体、太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造成可操作性差,使商业银行感到无所适从。没有相应的政策界定,影响到商业银行对应实行市场调节的中间业务收费正确行使自主定价权,阻碍了商业银行中间服务收费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进而造成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因收费问题的搁置。

(二)市场秩序混乱

由于一些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少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银行存款份额的手段,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局面。

(三)政府干预过多

除传统的中间业务外,商业银行大量的中间业务都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对这些新出现的中间业务收费如何进行管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看法,也都不愿放权,由此形成中间业务收费谁都想管,但谁也管不了、管不好,结果是政出多门、互相排斥,难以形成管理的合力。管理的混乱,致使政府对商业银行行为干预过多,让商业无所适从,在收费问题上无法按照市场情况定价,中间业务收费无法开展。

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中介业务收费困局

(一)规范收费机制,提高定价的科学性,提高收费透明度

在政策法规不完善,收费标准不统一的现实环境下,商业如果利用政策法规漏洞肆意收取高费用必然进一步加深公众的不信任,造成客户流失,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恶意竞争,低于成本收费,并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利润的长期增长,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为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规范收费机制,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做到收费合情合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必须提高收费的透明度,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公众对商业银行的收费必然存在不信任,如果收费不透明,客户对收费项目、收费多少不了解,必然加深客户对商业银行收费的抗拒心理。

(二)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恶性竞争,为了争取客户商业银行不断降低收费标准,致使中间业务收费无从说起。但是商业银行的竞争最终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管理能力、服务质量的竞争。商业银行既要加强经营管理,减少收费项目,降低中间业务成本,同时又要提高收费服务质量,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

(三)关注市场和公众的感受,采取适当的步骤开展中间业务收费,做到以人为本

虽然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收费具有合理性,但是绝不能不顾市场和公众的感受,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在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上只考虑自身的成本和盈利。由于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状况的特殊性,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收费时必然遭到公众的不解甚至抗拒,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收费时必须循序渐进,听取市场和公众的意见,照顾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以人为本,在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前提下逐步开展中间业务收费。

参考文献:

[1]高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市场阻碍分析[J].价格月刊,2007,(2).

[2]冷崇总.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3.

作者:钟青青

上一篇:音乐欣赏中的德育因素论文下一篇:应用类课程计算机软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