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仿真的金融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商业银行经营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多探讨。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来看,被热议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案例教学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和翻转教学法。本文认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来实施,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最佳效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商业银行业务仿真的金融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业银行业务仿真的金融学论文 篇1:

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在阐述当前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存在的教材设计不合理、实训平台内容具有局限性、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基础上,提出增添新材料,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堂组织方式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及时总结,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双师型”教师,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参与实训课程建设;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实训课程 改革

实训教学在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至关重要。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商业银行因为保密制度和内部管理的要求,难以给学生提供临柜、临岗的机会,学生实习更多参与大堂管理和营销业务的情况下,实训课程成为金融专业学生了解银行业务和实际运作过程的首要机会。深化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改革也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从当前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开展商业银行课程实训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应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设置可以探索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仿真实训为学生构建了情景化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交互学习,发挥好奇心建构知识。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要注重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同时为学生提供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在商业银行实训课程中,丰富新颖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接收反馈不断强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创造和改变自我的重要方式。实训课程是学生在校内实践的基础环节,实训教学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二、当前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随着硬件水平的提升和仿真实训系统在课堂的运用,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课程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设计不合理

市面上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材很多,但真正落实到实训课程的教材非常少,能够全面覆盖商业银行实践业务的教材更少。故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时候并无教材,仅仅是教师在仿真系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讲授。课后学生没有教材预习复习,影响上课的效果。此外,大部门教材对于商业银行实训课程的基础知识,如反假(假币识别)、业务注意事项、岗前和岗后的工作、工作流程、点钞手法等,都缺乏系统性的介绍,学生学习更多靠自己想象。

(二)实训平台内容具有局限性

目前高校使用的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平台的内容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柜面业务的操作,银行金融理财产品、贷款的调查和审批等内容缺失或篇幅较少,主要还是任课教师讲授,学生依旧难以接触到实践业务。二是实训平台的案例内容有限,难以覆盖所有的实践操作环节,需要进一步丰富和补充新案例。三是实训平台的部分案例脱离实践,譬如银行实践业务中的授权环节,很多系统并未涉及或者只是部分业务涉及,“傻瓜”式的操作未能使学生真正系统掌握知识和技能。上述因素使得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未能达到所希望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考核形式单一

现行的商业银行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通常以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相加。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出勤率、课堂表现评定,作业成绩主要为学生完成系统案例的分数来评定。但因为仿真实训系统的局限性,对于学生完成案例的时间(效率)、錯误率、业务中间的相互配合,工作程序是否准确,缺乏可以参考的依据。事实上这些错误在实际业务中一旦发生,很可能将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考核形式单一,又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调动积极性。

三、开展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改革的意义

2017年,广西教育厅先后公布了《广西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和《广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7—2020年)》两份文件,分别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信息化作出规划和要求,开展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即是响应教育厅的号召,具体而言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培养密切联系实际、符合行业发展需要、能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的人才受到政府和学校的重视。开展商业银行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造工作的情景,增加其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相联系,使教学和银行现行的制度、工作流程、金融产品相挂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建设的需要

当前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受限于方针系统和硬件设施,难以全面有效地实施实践教学。同时随着金融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建设出现滞后于实践操作的现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加以完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教学加以消化吸收,进一步丰富商业银行课程的知识结构,使课程建设能够真正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开展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改革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改进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建设,满足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文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一)增添新材料,丰富课程内容

对于商业银行仿真系统未涵盖的教学知识,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补充。一是银行最新的金融产品,可以联系相关银行索取产品简介,培训资料以及网站上的业务介绍,沟通产品的针对性和作用,与银行工作人员共同完成新教学材料的编写。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将不同银行的产品、收益、期限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开展拓展性工作任务。二是补充编写商业银行业务的注意事项和工作流程,让学生了解进一步了解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三是引导学生抓住商业银行业务的前沿问题。例如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每年都会出台许多新文件,银行会要求其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作为未来的从业者,金融专业的学生也需要跟进行业的发展,在课堂上学习文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行业现实问题的了解,尤其是金融监管部门对行业的要求,增加他们与未来工作的对接能力。四是配套教学视频,制作点钞手法、翻打传票、小键盘训练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课前课后可以巩固训练。

(二)创新课堂组织方式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课堂教学组织中,应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教学,每一小组中,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职责,模拟情景开展银行业务教学。具体环节包括:教师设计业务实践案例;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初步讲解;学生再进行情景化业务实践,实践中可用小组比较的方式,让不同小组的学生互相学习;每个案例学习完毕,请各学习小组分享过程中的经验与吸取的教训,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后,学生进一步完成实验报告。具体到考核环节,可以用每个案例中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如发言情况)和小组排名(考核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最终考试上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改变期考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

(三)及时总结,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与传统课程相比,实训课程较为开放自由,自律的学生能够及时查缺补漏,反思总结,但是另一部分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往往忽略这一步骤。例如很多学生在进行商业银行柜员业务的时候会发生账不平的现象,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和反思这一在实践部门容易造成损失的环节。在掌握基础技能之后,要强化学生对业务的熟练度。小键盘和文本输入技能需要贯穿柜员业务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经验,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参与实训课程建设

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区别于传统的理论课程,更注重实践性,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具备行业熟悉度和职业技能,因此,一方面,应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到银行学习、锻炼,定期与一线部门开展交流,提高讲授实训课程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授課过程中,对于一些专业性的技能,如贷款的发放、事中检查、贷款的回收,可以邀请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前来分享案例,让银行优秀员工走进课堂,这样可以密切教学与现实的相融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从业人士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思考和专业能力的训练。

(五)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

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建设,除了原有的电脑、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外,学校应配套更多的经费用于购买实验耗材,如打印机、打印纸、模拟存折、磁条卡等业务凭证,使课程教学更加接近银行业务操作,提高仿真水平,加深学生的体验与了解,增加其将来投身商业银行工作的自信心。学校的教室布局也应更接近银行的布局,为学生创造真正的工作情景,更符合实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魏岚.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开放实验课程设计[J].对外经贸,2015(8)

[2]杨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6)

[3]王小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课程改革教学初探[J].经济师,2015(10)

【作者简介】蔡 琦,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师。

(责编 苏 洋)

作者:蔡琦

商业银行业务仿真的金融学论文 篇2:

商业银行经营学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对接的思考

摘要:《商业银行经营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多探讨。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来看,被热议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案例教学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和翻转教学法。本文认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来实施,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最佳效果。在此,结合《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内容,分别对三种教学方法的内容对接做一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翻转教学

一、引言

金融专业是以培养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领域专用人才为教学目的的。其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技术性。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业务在不断创新,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数学、计算机技术和工程技术在金融业务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金融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设置也越来越趋向于技术化、工程化、实证化及微观化。这些特点决定了金融学未来的教学和科研趋势不能仅仅局限于各种经济理论和模型,而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利用模型和理论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商业银行经营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往往偏重理论而忽视应用,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这对于高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目标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近年来,为了在这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多探讨。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被热议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案例教學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和翻转教学法。本文认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来实施,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最佳效果。以下结合《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内容,分别对三种教学方法的内容选取做一探讨。

二、案例教学法内容的选取

案例教学非常适合《商业银行经营学》的教学,近年来使用较多,效果非常明显。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增加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发挥潜在创新能力,开拓学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但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时,教学内容和与之对应的案例选取是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要选择和所讲内容高度关联的案例。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层次,选择案例还要充分考虑到所讲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高的案例才能发挥通过案例理解理论的作用,让学生掌握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通过现实问题分析再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其次,要选择有启发性的案例。选择最经典最新内容的案例,最好是首创性的案例,能够反映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比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这章内容涉及商业银行总体业务的宏观管理,对于没有任何银行业务实践的本科生来讲,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建议选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条例》作为案例来讲解。对其中的缺口管理方法就应该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利率频繁波动的现象做为计算基础;存款业务可以2008年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为背景进行经营分析;借款业务以近年来各家银行发行混合债券为案例为宜。资本业务以《巴塞尔协议》为案例分别解释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并进行计算资本充足率的练习;国际业务中外汇期权交易案例是最佳选择;涉及资产证券化的内容当然是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案例;营销策略方面可用商业银行个人客户经理的职责和服务对象为案例;风险管理这一章最好用世界几大金融欺诈案为案例,如建设银行汉代玉衣骗贷案等;绩效管理的内容可以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报表来分析。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内容的选取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提升学生毕业后的操作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虚拟仿真实验是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将以往实体实验室中难以展现的一些学科前沿技术以及因受场地、资源限制较难开设的实验虚拟化,并按照不同的技术和专业,设置基础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专业综合虚拟仿真训练、学科前沿虚拟仿真认知三个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克服真实环境中的诸多限制。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形成基于产学研良性互动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建设模式,丰富虚拟实验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本质特征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适应了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开放办学、资源共享的变革要求,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实验和创新实践提供了先进手段、开放平台和优质资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为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增添了活力和动力。

如前所述,《商业银行经营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具体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教学内容中应用了不少数学、计算机和工程技术。其技术化、工程化、实证化及微观化的特征,使得这门课程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才能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以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实地实习,但是,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企业化经营改革的完成,大多银行基本不予配合,实习基地的联系非常困难。鉴于此,应该采取成本相对低廉、效果比较明显的虚拟仿真银行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操作环境和实验对象虽然是虚拟的,但都很逼真,在开放、自主、交互的虚拟环境中可以开展更高效、安全且经济的商业银行业务的实习。《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内容中,存款业务、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中间业务最适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这些业务的操作流程多,参与人数多,环节复杂。如存款从开户—支取—再存、销户,贷款从申请—审查—批准—发放—收回,证券投资从投资分析—买入—持有—卖出,中间业务从受托—审查—办理—回收。要让学生具体形象的掌握这些知识,最佳方式就是模拟仿真办理业务,让学生获得视觉、听觉、触觉、运动感觉等多种感知,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环境能够作用于人,人也可以对环境进行控制,而且人是以近乎自然的行为(自身的语言、肢体的动作等)进行控制的,虚拟环境还能够对人的操作予以实时的反映。虚拟环境给学生的各种感觉与所模拟的存取贷还、买进卖出、转账结算等业务非常相像,一切感觉都非常逼真,如同在真实的银行一样。

四、翻转教学法内容的选取

翻转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发源于美国。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提前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预先看任课教师上传在校园网络上的课程视频,将不懂的问题做出记录,然后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主要的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积极与学生开展交流和互动,在交流和互动中解决问题。可见,该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很高。实施过程中既考查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能力,也能反映出学生自学能力、思维深度激发能力。这种教学方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课堂变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而课堂之外才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场所,真正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翻转教学法中的教学视频要紧扣教学的内容,选取的内容不仅要“专”且要“精”——专业性要强、内容要精选,这些无疑要求教师要慎重选择教学内容。在《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内容中,“商业银行概述”这一章比较适合翻转教学法。本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功能性质、机构设置模式、经营原则等,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商业银行经营做全面概括性的了解。学生有前期知识的铺垫,自学难度不会太大,但通过视频自学却不能完全理解,能给教师和学生留下讨论交流的空间。用翻转教学法还可解决这部分内容较多与课堂讲解时间有限的矛盾;再者,“存款经营策略”和“贷款经营策略”也是适合翻转教学法的内容。存贷款是目前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这些内容都是以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为基础的,也有自学基础,且营销策略不会有固定答案和固定模式,学生发散空间大,课堂讨论会比较激烈。

参考文献:

[1]刘涓.案例教学法在商业银行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纳税,2018,(03):179+181.

[2]潘金霞.基于实践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03):85-88.

[3]单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4):179.

作者:赵晓芳

商业银行业务仿真的金融学论文 篇3:

高校模拟银行实验课程建设探析

摘要:在当前金融院校模拟银行实验课程中,存在着课程内容没有充分反映银行业务发展变化、业务操作种类单一且有失偏颇、业务操作系统性与整体性不足等问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促进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软硬件环境建设;建立内外部联络机制;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验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系统性、特色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和超前性等。

关键词:商业银行;模拟银行;实验课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强调了教育的实用性。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增强,商业银行日益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能够快速适应金融行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是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本科层次主干课程,开设时间较长,理论教学基础丰富。然而也存在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理论教学有余而应用教学不足的问题,与培养高能力、高素质适用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前,各高校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创新,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讨论、银行实习、开设模拟银行实验课程等形式,实现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其中,模拟银行实验教学,借助于系统实务操作技能训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银行理论的理解,加快掌握银行业务操作技能。与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相比,模拟银行实验教学增强了操作性与实用性;与银行实习相比,费用相对低廉。

一、高校模拟银行操作实务实验课程概述

模拟银行实验课程,包括模拟仿真实验和银行实训教学两个方面。依托高度仿真的银行模拟环境和真实的业务内容,通过模拟银行实验操作,将银行实务理论与实践结合,阐明银行业务操作实务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当前已成为国内外不少金融类大学或学院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的模拟银行实验课程集实际操作、理论与业务培训、课程教学于一体,融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于一身。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康柏公司联合建立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位于成都西南财经大学,集金融科技开发、研究、实验和培训于一体,当属颇具代表性的模拟银行。

随着银行业务的综合化发展,银行业务日渐丰富和多样化。相应模拟银行业务涉及内容也逐步增加。当前,比较齐全的模拟银行实验课程所涉及的业务主要包括:一是储蓄业务,包括活期储蓄、定活两便、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活期一本通、定期一本通、特殊业务等。二是公司业务,包括结算业务、贷款业务、联行往来业务等。三是商业银行营销业务,包括产品定价、个人理财等。四是电子银行业务,包括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等。五是银行卡业务。六是代理业务,包括支付结算代理业务、凭证式国债、代理基金、代收费业务。七是国际业务,包括结售汇业务、外汇贷款业务等。八是表外业务,包括承兑业务、保证业务等。此外,还包括系统通用模块、客户关系系统、代理证券期货、理财分析、现金业务、票据业务、清算业务、汇划业务、事后监督等。

二、当前金融院校模拟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没有充分反映银行业务发展变化

商业银行当前业务已经远远超出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单一存贷款业务,实现了综合化、全能化发展。为方便客户业务办理,银行推出集存、贷、汇、中间业务、表外币业务、本外币业务于一体的一站式“金融超市”。银行系统也进行了相应一体化改造,推出几乎囊括了商业银行所有业务的综合性网络。而在当前金融院校模拟银行课程开办当中,真正能够集以上业务于一体的系统非常稀少。

(二)业务操作种类单一且有失偏颇

实验课程业务操作大多集中在柜员前台业务,较少涉及客户关系管理、代理证券期货、理财分析、现金业务、票据业务、清算业务、汇划业务等业务。柜员前台业务中又多集中在银行会计、出纳、储蓄等常见业务,对在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较少涉及。当前,商业银行基本都已经实现了本外币一体化,而在高校模拟银行业务中,还存在本外币分离,重本币、轻外币的情况。

(三)业务操作相互隔离,系统性、整体性不足

银行业务中,前后台、储蓄、会计、出纳、汇划清算、银行卡、中间业务、事后监督等都相互关联,而在实验课程中,大多停留于完成单项业务操作。能够通过系统办理整套业务,把各项业务有效结合与有机串连起来的少。当前,商业银行基本都实现了全国联网,并且部分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税务局等公共机关之间;也实现了实时联网业务。而在模拟银行操作中,大多模拟某一家银行中一个网点的业务,没有将同一银行各个网点之间、不同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银行与相关公共机构之间,整体联系起来进行模拟业务训练。这种静态、个体、隔离性的操作学习,势必不利于学生对银行体系业务系统的整体认识和全面把握。

(四)实验环境落后,不能满足课程开设要求

一是实验设施落后,各项设备配备不齐全,导致模拟银行对许多新兴业务无法实验,不能有效满足实验要求。二是软件系统功能项缺失和更新滞后,对于商业银行新业务、新功能没有适时升级换代。三是虚拟实验实现的基础应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联网联合是一种必然要求。而实验环境中不乏局限于对一个分离网点的业务测试,没有提供实时联网的模拟实验环境。

(五)教材与系统不配套,更新不同步

模拟银行实验课程包括实验操作和课程教学两个部分,二者不可分隔,应相互结合,同步推进,这样才能充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模拟银行实验操作具有理论基础。而在现有课程开设中,存在教材与系统不配套,操作系统与教材更新不同步的现象,使得教学和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三、模拟银行实验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人力资源培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模拟银行操作实务实验课程要求指导老师兼具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务操作技能,培养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对课程建设至关重要。首先,高校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育,加强模拟银行操作实务课程多层次人员的组织建设,培育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配备高素质、专业化教学教师与实验教师,专职教学与实验工作;另一方面,注重从金融行业和科研院所引进行业型、专家型的兼职教师,注入行业新鲜血液,提高专业水平。其次,把模拟银行操作实务实验课程放到实验课程建设的系统工程中,通盘考虑,系统建设。通过加强实验课程的组织搭建、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系统管理,促进模拟银行实验课程的建设;以模拟银行课程的建设,带动金融学科建设向纵深化发展。第三,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银行业务综合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并争取到银行实地观摩实习,积累实践经验。第四,教学实验课程紧密结合,教学教师和实验教师加强沟通。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普遍将教师分成教学和实验两个系列,讲授理论课的教师不去参加实验教学,很容易造成教学实验不同步、相脱节,使得教学和实验效果都大打折扣,这种现象应予以改变。

(二)加强实验课程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建设

模拟银行的建设要以当前最先进的商业银行体制为模式,配备现代银行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在软件方面,模拟银行实验课程要在高度仿真的银行模拟环境下进行,要具备银行业务经营操作系统。该系统除必需的系统管理、中心操作、行政管理、公用数据管理外,还包括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账务、往来存款、外币兑换、定期存款、活期储蓄、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个人支票、自动柜员机等。在硬件方面,要尽量与银行业务的最新发展状况保持相当标准,配备控制机、主机、联机终端、自动柜员机、电子化记账设备、打印机等机器设备,票据和记账凭证以及办理相关业务等文件、资料,模拟网络建设齐全。

实验课程模拟环境的软、硬件建设经费投入可采取多种方式。学校自行筹建投入最大,应与学校现有实验课程相结合,共享场地、设备等硬件环境,尽可能开发与现有课程(比如会计、证券投资、计算机等)能够兼容和共享的软件系统,同步开发,整体建设,以有效节省成本;也可以与银行和开发公司联合建设,与银行或开发公司协商,把学校建设成为银行或开发公司的一个培训和实验基地,资源共享,成本分摊。

(三)建立高校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实时联络机制,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银行业务变化快,只有与商业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银行业协会等金融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才能跟上其业务变化的步伐,把握最新动向。可以采取多项措施,建立高校与银行业的实时联络机制。

其一,与银行业联合办学,建立人力资源培养共享机制。学校可以为银行业提供人力资源的培训环境,作为银行业务培训基地,以此加强与银行业的联系和交流沟通。其二,建立高校向银行业的人才输送通道。学生在高校学习及毕业阶段,可到银行实习培训,选拔优秀的毕业生到银行就职。其三,定期召开银行、学校座谈会,聘请实务界专业人士到学校培训,方便了解银行最新业务变化和具体业务规程,把银行的新业务及时补充到实验教学中来。其四,高校教学人员经常到商业银行实习交流,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到实验教学开展较好的学校进行观摩、培训,提高教师实务操作技能,保持教学、实验与银行业务的同步发展。其五,可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士到高校任教和兼职,充实教学队伍,促进教学、生产、科研有机结合。

(四)建立系统性、特色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银行实验教学体系应当系统化。当前,商业银行业务日新月异,向综合化发展,绝大部分商业银行系统都是集储蓄、会计、出纳、结算、理财等于一体,全国实时联网的综合网络系统和一体化操作平台。当前,一些高校的银行模拟实验还多集中在储蓄、会计业务上,应当对操作系统和实验培训进行相应配配和更新,完善模拟银行的业务种类,将银行卡业务、信贷业务、代理业务、资金清算业务、电子银行业务以及外汇业务等都纳入系统,实现一体化、综合化的系统建设。而从学生就业来看,一体化、综合化的银行业务实验培训将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学生毕业分配到商业银行工作之后,轮流换岗无论对职工还是对银行都需要支付时间成本、学习成本、转换成本和机会成本,寄希望于通过实际工作来全面熟悉了解银行业务大多是一种奢望,因此,在商业银行的现有员工中,全面了解银行业务的人员也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源。模拟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低廉的方式和宝贵机会。通过模拟银行实验课程的开设,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各项银行业务的全能型人才,必将受到银行的欢迎。

建立特色化的银行实验体系。随着银行竞争的日渐激烈,各家银行的业务发展已由同质化向特色化发展。各家银行的特色业务,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业务创新的灵魂。当前,银行特色化发展的金融产品集中体系现五彩缤纷的本外币理财产品和各类产品创新上。银行实验除了模拟同质性业务,也需要模拟一些反映银行最新发展动向的特色业务。

(五)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验制度和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实现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学习向学生操作为主的主动学习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实验设计的积极性,鼓励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在掌握基本业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操作和开放性实验。提倡学生进行业务探索和实验创新,从非常规实验中总结经验,尝试业务与产品创新。

建立并逐步完善实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建立多层次的实验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实验课堂表现、期末实验考试成绩纳入课程考核,采用科学的考核办法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与实际操作能力,并把实验考核作为学生考评和就业推荐的依据之一。定期举办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竞赛,激励学生将理论、实验知识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尝试有益的金融产品开发与创新。

(六)增强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超前性,培育适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性人才

模拟银行课程实验要具有可选择性。进行模拟银行实验的系统性、全面性操作培训,有利于培育全能性、综合性金融人才。但另一方面,银行业务种类繁多,其业务操作、经营和管理活动十分复杂,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难对整个业务系统有深入了解。鉴于学生择业偏好和专业特点各有不同,所侧重的实验操作培训也应有所区别。因此,在对整个系统进行框架性、系统性培训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学生的就业取向和专业特征,组织学生结合分组,分工合作,有选择性地对某几个业务模块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实验。

模拟银行的实验内容还应具有一定超前性。模拟银行不仅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业务进行模拟,更重要的是,要借鉴国际银行业务创新经验和发展规律,对目前银行尚未开办或还未普及的业务,进行模拟实验,如信用证业务、金融租赁业务、信托业务、远期利率协议、期货、期权、互换、咨询顾问等。通过进行模拟实验和研究,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此类业务提供经验借鉴和指导。

(七)与时俱进,编制和修订模拟实验配套教材

与模拟银行操作实务的实验内容紧密结合,编辑配套实验教材,提高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和规模化。当前,已经有模拟银行操作实务的一些相关教材,在模拟银行实验操作系统和实验内容不断更新的同时,教材编制也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保证实验内容既与教材密切联系、同步更新。

参考文献:

[1] 钟云燕.模拟银行实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 楼雪婕.模拟银行操作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王弦洲.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 苗绘,刘秀兰,李海申.建立和完善金融院校模拟银行的设想[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5):57-58.

[6] 祝文峰.模拟银行实验教学在金融学专业课中的应用——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1,(5):112-114.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mulation bank experiment course in colleges

SONG Xiao-ling

(Commerce college,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Key words: commerce bank;simulation bank; experiment course

作者:宋晓玲

上一篇:会计职能发挥支撑精细管理论文下一篇:理财环境管理财务体系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