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术后护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33例面肌痉挛患者,对这33例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症状以及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面肌痉挛术后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面肌痉挛术后护理论文 篇1:

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6年经手术证实的病例 ,从临床上解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神经血管减压术的长期疗效。方法:2009年以来采用乙状窦后和迷路后路径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75例 进行总结。结果:75例术中未见血管压迫者6 例 (8.0% ) ,余 69例 (92 %)有血管压迫,多数病例可见神经根有明显的血管压迹或神经根扭曲 (静脉压迫无此现象)。疗效:75例神经血管减压术者治愈74例,治愈率98.6% ,无效1例 1.34 % ,其中 1例为顽固性面痛 )。治愈者中复发 7例 (9.4% ,静脉压迫者基本全部复发 )。感觉根部分切断 5例 ,1例复发 ,1例顽固性面痛。结论:三叉神经痛主要病因为血管压迫神经根,神经血管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愈率高 ,长期疗效稳定。静脉不应视为压迫血管。顽固性面痛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更多还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 病因学(Etiology); 外科; 手术(Surgery; operative;

应用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观察患者的术后护理并发症中,最危险的并发症即为颅内出血。只有精心护理,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保证手术的成功。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后,多应用射频或者甘油注射的方法,行经患者皮三叉神经毁损,术后患者很容易出现面部麻木[1]。应用微血管减压术并不把神经切断,可以根治疾病,还能使患者神经结构和生理功能得到保存。手术在患者小脑桥脑角区域完成,由于手术视野过小而深,在术中很容易对患者血管和周围神经侧造成损伤,所以,术后护理人员一定要细心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处理[2]。本次研究中,经过精心护理,患者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手术疗效得到保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选病例有75例资料完整,其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在40~80岁,平均年龄(46.8±3.3)岁;病程0.3~25年,平均病程(5.5±2.1)年。所选75例病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实施手术。

2.护理方法

2.1低颅压综合症护理

术中视野暴露过大,脑脊液释放过大,尤其伴有脑萎缩患者,很容易出现暂时颅内低压。临床表现出头痛和恶心、血压过低、脉率过快等症。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安排平卧位,补充液体,要避免高渗盐水与脱水剂的应用。对呕吐患者要保持好呼吸道的通畅,鼓励患者多进食淡盐水,以此减轻临床症状。

2.2颅内出血护理

颅内出血是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出现最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死亡。由于术中患者的脑脊液过多释放,造成小脑的牵拉压迫过量,如果患者伴随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动脉硬化等容易发生出血。术后,要为患者及时补充液体,纠正颅内低压,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减少出血的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是否有嗜睡和血压升高、呼吸深慢等表现,观察患者呼吸、意识与瞳孔的变化,是否出现颅内出血。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安排患者进行CT检查,是否采取开颅完成血肿的清除[3]。

2.3疱疹的护理

有一半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后会出现疱疹。专家指出,疱疹病毒在三叉神经手术时激活产生的疱疹,多发生于术后的2~3d,发生于术侧上或下唇、口角等处。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忌手抓挠,保持皮肤的局部清洁,避免出现糜烂与化脓,导致感染发生。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以金霉素眼膏进行擦抹,病情多7~10d即可自愈。

2.4非交通性脑积水护理

术中引流静脉如果发生损伤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小脑水肿,对脑室进行压迫,造成脑脊液发生引流不畅。多发生于术后的24h,护理人员要及时上报医生,以CT进行复查,进行脱水治疗。

2.5周围性面瘫护理

术中对患者面神经与多触动神经根过多度的牵拉,就会造成患者出现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表现出同侧面部的麻木和咀嚼无力、嘴歪等。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以健侧完成咀嚼,当食物温度适当时为患者进行口腔的清洁。如果患者出现眼睑闭合不全,就要应用金霉素眼膏进行封眼,避免患者角膜发生角膜炎,也可以应用营养药促进患者三叉神经髓鞘的再生,使三叉神经功能可以尽快恢复正常[4]。

2.6脑脊液漏护理

患者术中如果硬膜缝合出现不严密的情况,术后出现颅内压增高、切口愈合不良,都会使脑脊液由切口漏出。术中如果把患者乳突小房打开,也会导致脑脊液由乳突向鼻腔中流出。患者临床表现为:鼻腔会流出清水样物,流出液含糖量和脑脊液如果相近就可以确诊为脑脊液漏。患者一旦发生脑脊液漏很容易引发低颅压,还会使颅内发生感染,所以,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避免发生感染。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以半卧位或者把头部抬高,忌对鼻腔冲洗和填塞,避免发生逆行感染。嘱咐患者忌用力打喷嚏和咳嗽,防止引发颅内压增高。

参考文献

[1] 刘光宽,李光华.三叉神经痛与面神经疾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44-345.

[2] 朱宏伟,李勇杰,胡永生,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69例临床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2, 17(1): 222-225.

[3] 张锦清,李静其,李 丹.种植体填塞神经孔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21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0(7):38-40.

[4] 种衍军,张志强,陈剑,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远期效果[J].中华外科杂志, 2011, 39(5): 349-351.

作者:杨琳

面肌痉挛术后护理论文 篇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33例面肌痉挛患者,对这33例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症状以及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结果 护理后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发现33例患者中,痊愈率为20例(60.61%),好转率为10例(30.30%),无效率为3例(9.09%),治疗总有效率为30例(90.91%)。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并有针对性的做好综合护理工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缓解患者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护理体会

面肌痉挛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侧面部不由自主的抽搐。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抽搐的程度各不相同,抽搐发作为阵发性且没有规律。引起患者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有精神压力大、神经紧张等,也有因过度疲倦引起的面部抽搐现象[1]。面肌痉挛患者病情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将会由最开始的局部抽搐延伸至整个面部的抽搐,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面肌痉挛患者多为中年期的女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33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并有针对性的做好综合护理工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缓解患者心理焦虑等问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33例面肌痉挛患者。所有患者经过头颅MRI检查发现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左侧面肌痉挛15例,右侧面肌痉挛15例,双侧面肌痉挛3例。男12例,女21例,年龄区间为31~77(50.21±3.05)岁,病程为0.8~13(7.34±2.15)年。

1.2方法

日常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三天的密切观察,主要观察患者的生命病症变化,面部肌肉抽搐情况,发现异常必须及时通知医生进行二次治疗。术后患者易口干,可适时为患者清洗口,患者清醒六小时后可以饮用少量流食。

心理护理:面部痉挛患者大多为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对自己的容貌较为关注,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因此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2]。多与患者普及面肌痉挛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并且告诉患者要保持乐观心态将会有助于改善病情[3]。同时给予患者氯硝安定药物治疗,患者每晚睡前服用,可以帮助入眠以及缓解面部痉挛情况,改善患者痉挛情况以及心理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后一年半内面部抽搐现象完全消失且无复发;好转: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后一年半内面部抽搐现象有所好转;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后一年半内面部抽搐现象未有好转甚至更加严重。或者患者接受护理后所有症状消失但又重新复发。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2.结果

护理后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发现33例患者中,痊愈率为20例(60.61%),好转率为10例(30.30%),无效率为3例(9.09%),治疗总有效率为30例(90.91%)。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多发于女性[4]。女性对于面部痉挛等严重影响容貌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烦躁等,主要表现为女性患者经常利用头发等将面部遮挡起来,并且不敢与他人目光对视等[5]。面肌痉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必须要加强对面肌痉挛患者的手术治疗和心理护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次实验中对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包括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极大的缓解了患者的心理情绪问题。护理结束发现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0.91%。综上,对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并有针对性的做好综合护理工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缓解患者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时峰,常青,倪红斌,梁维邦.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74-1676.

[2]关素平.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363-364.

[3]陈美蓉,马亚红,庾莉萍,俞文华. 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1:46-47+63.

[4]黄芳,古巧芳,何燕.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03:44-45+51.

[5]吴惠娟,任兴珍,陈芳卿,王静.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06:100-101+110.

作者:赵微

面肌痉挛术后护理论文 篇3:

控三高防治面肌痉挛

日常生活中,轻微的、偶尔的眼皮跳动非常多见,导致眼皮跳动的原因也很多。

有的仅仅是由于疲劳、睡眠不足或者精神压力过大、食物或药物刺激导致的。针对这样的眼皮跳,减少压力、避免刺激、规律作息,大多几天会自行好转。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朱宏伟提示,如果是长期的眼皮跳,并且渐渐扩大到一侧嘴角、面颊甚至脖子等部位,面部跳动的程度也渐渐加重,有可能是某些面部神经疾病的先兆,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面肌痉挛。

四种疾病易与面肌痉挛混淆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跳动范围逐渐扩大、不适感逐渐加重的疾病。

朱宏伟主任表示,94%的面肌痉挛都是从眼皮跳动开始的,在患者发病早期,面肌痉挛和单纯的眼皮跳动不太容易区别,医生大多会嘱咐患者观察一段时间,三个月后再复查。三个月后,若眼皮跳动自己消失,就不需要特别关注;若仅仅是局限于眼皮不舒服,就要对症看眼科;但如果跳动的范围明显扩大、症状加重,那很可能就是面肌痉挛,此时应尽快去神经内外科就诊。

面肌痉挛是面部肌肉不自主的跳动,而儿童抽动症、癫痫等也会表现出脸部的抽搐,这有什么区别呢?

朱宏伟主任提示,实际上儿童抽动症、癫痫不仅仅是脸部的抽搐。抽动症多发生于儿童,是大脑基底节的功能发生了紊乱,导致脸上对称或不对称的、变化多样的抽动,一般还伴有挤眉弄眼、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癫痫就更复杂了,因此结合一些其他的症状,就可以区分开来。同时,也不要误把面肌痉挛当成是抽动症或者癫痫发作。

还有些人会迷惑,面肌痉挛与面瘫、三叉神经痛有区别吗?

虽然这都是脑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但这是三种不同的疾病,通过症状就可以进行区分。

面肌痉挛和面瘫虽说都是面神经的功能出现问题,但发病机制完全不一样,因此面肌痉挛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面瘫。面神经主要是支配面部肌肉运动的神经,如果出现炎症、水肿、供血不足,面神经传导障碍,没法继续支配相应的面肌正常工作,面肌运动不起来,就会出现眼歪嘴斜等症状,这就是面瘫;如果面神经受到周围血管的侵犯,血管搏动,神经也跟着发放异常冲动,面神经功能亢进或者短路,支配面肌异常运动,这就是面肌痉挛了。

面神经和三叉神经虽然都掌管面部,但前者管面肌的运动,后者管面部的感觉,比如冷热、触觉、痛觉等,都是由三叉神经来传导的。如果三叉神经受到损伤或者压迫,脸部会出现麻木感;如果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刺痛感,这就是三叉神经痛。

血管硬化是信号

面肌痉挛其实也挺烦人的,弄得脸上老是这里跳那里抽的,那么面肌痉挛是怎么产生的呢?脸上那么多神经、血管和肌肉等组织,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朱宏伟主任解释道,脸上的肌肉群统称为面肌,在脸上对称分布,面肌的运动主要受面神经的支配。如果面神经受到不停刺激,面肌就会跟着不停地、不由自主地抽搐,这就是面肌痉挛。而面神经受到什么刺激,才会导致面肌出现这样的“群魔乱舞”呢?

实际上,人脑内的神经、血管错综复杂,它们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工作方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原因,有些人的血管发生了硬化,或者生长异常,就会变形、越轨,去到不该去的地方,很容易侵略到面神经的“领地”,这样的血管称作“肇事血管”。肇事血管触碰到面神经甚至横跨在面神经上时,血管不停搏动,面神经也跟着不断受到刺激。这种血管与面神经的“激情碰撞”,就让面部肌肉“群魔乱舞”起来了。

老年面肌痉挛患者,多数是由于血管硬化导致的;年轻的面肌痉挛患者,有可能是血管发育问题,导致血管离面神经距离太近,所以面神经容易受刺激。但这种先天性血管异常的患者相对较少。

由于面肌痉挛大多是血管硬化引起的,因此,如果患有导致血管硬化的疾病,比如“三高”,出现面肌痉挛的可能性就会比其他人高。但“三高”并不直接引起面肌痉挛。另外,大量吸烟、喝酒也会加重动脉硬化,让您更容易得面肌痉挛。

此外,还有一种继发性的面肌痉挛,由于脑肿瘤、颅内感染,引起面肌痉挛的症状。一般处理好肿瘤、感染等原发病,面肌痉挛的症状也就缓解了。

有的患者怀疑面肌痉挛,去门诊找大夫,结果大夫就问了问病情,让自己做了几个龇牙咧嘴的动作,就说是面肌痉挛,让再观察一段时间,这样是不是太草率了点?难道不需要用什么“高大上”的仪器检查吗?

朱宏伟主任表示,事实上,诊断面肌痉挛,问诊和做表情相当重要。通常,大夫会让患者做快速睁眼-闭眼、龇牙以及不停鼓气等动作,其实是在检查面神经5个分支的功能。如果患者不能做好这些动作,就说明相应的面神经功能有问题。大夫再结合患者讲诉的患病过程和症状,大致就可以诊断是不是面肌痉挛了。进一步的检查包括核磁共振可以显示“肇事血管”,有助于明确诊断。

防治面肌痉挛需控“三高”

面肌痉挛患者做完手术后,让人兴奋也会让人有小小的担忧——会不会出现什么后遗症呢?面肌痉挛会不会复发呢?

朱宏伟主任强调,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但这只是极少数,比如面神经瘫痪(面瘫)、延迟出现的面瘫——迟发性面神经瘫痪、患侧听力减退甚至丧失、平衡障碍、脑脊液鼻漏、切口感染甚至颅内感染。

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找到面神经和肇事血管,并在二者之间放置垫片,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面神经造成一定的牵拉或者损伤,2%左右的患者在术后1周到一月期间,会出现迟发性面神经瘫痪,但是一段时间后,随着面神经接触压迫后自身功能的调整修复,这些面瘫的症状就会消失。

有的患者术后短期内会出现耳鸣,大部分会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的处理。

但是,由于面神经和听神经是“双胞胎”,二者的走行区域很一致,手术暴露面神经的时候,可能会间接地牵拉到听神经;而且,由于听神经本身非常敏感和脆弱,稍微一点点的牵拉就会受伤,从而造成损伤,导致术后出现听力减退甚至听力丧失;加之听神经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弱,因此一旦听力减退甚至消失,就很难得到缓解。如果术后3个月到1年内听力还没有恢复,就说明听神经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然而,通过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术中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发生听力障碍的可能性会非常小,发生率在千分之一以下。

如果切口恢复不好,还会出现刀口感染甚至颅内感染,少数病人會出现这些并发症,但通过抗感染处理和良好的护理,感染情况还是能够控制住的。

当然也可能出现复发,特别是病史长于8年才手术的患者,复发的概率在2%左右。复发后可以注射肉毒素或者再次手术。

另外,情绪紧张、睡眠不足和心理压力过大,都可能加重动脉硬化,继而导致血管与面神经的“碰撞”更为严重,出现面肌痉挛的概率增加,复发的可能性也增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健康生活、调整心态很关键。朱宏伟主任表示,首先,患者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因为面肌痉挛可以预防,也可以治愈。其次,患者平时应规律饮食和作息,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平时需要控制“三高”,戒烟少酒,饮食上最好低盐低脂。要用防控“三高”的方法和决心来防治面肌痉挛。

作者:付冰冰

上一篇:糖尿病足护理教育论文下一篇:和合文化道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