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税收优惠、融资约束与企业绩效研究

2022-09-11

一、引言

对上市企业来说,要想保持良好的企业绩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离不开企业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一个企业能否赢得相应的市场份额,离不开高新技术的革新。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企业绩效最直接表现于研发活动。研发活动产出大部分以专利形式为企业带来收入,但专利本身也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上市企业在研发支出的增长率为34.4%,已经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尽管如此,我国技术水平仍旧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根据数据分析可知,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相去甚远。且根据近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以及申请专利的种类可以看出,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申请专利的种类也在不断扩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专利的数量远远不及美国、德国等国家,且申请专利的种类偏实用型,在高新技术专利申请上仍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中国正处于增速转变、结构调整、政策执行“三期叠加”的阶段。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空挡期,人口红利逐渐褪去,但技术创新的红利还未到来。但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企业融资规模显示,我国上市企业绝大部分受到了融资约束。2019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为91.3万亿元,融资数量增加10.2%,可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上市企业,尤其小微企业,贷款比率仅占38.12%,严重缺少贷款资金。随着“马太效应”的产生,大部分上市公司会因为融资困难使得企业创新难以继续下去,严重影响企业效率,失去竞争力。长远来看,这些企业会因为赶不上行业技术革新而被淘汰。因此为增强我国上市企业竞争力,增强市场活力,融资约束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一环。

二、企业税收优惠与企业绩效现状研究

自从2008年税制改革以来,国家不断为企业减负着想,推出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2019-2021年,国家为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100万的部分,实行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税收优惠结合了税率和税基双重税收工具,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额外收入。同时通过对高新企业的15%税率免征企业所得税,激发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但税收优惠经常滞后一年,因此带来的国家优惠并不一定能够做到“雪中送炭”,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恶性循环。

接下来,本文将着重研究三个问题:

(一)税收优惠能否推动企业绩效提高?

(二)税收优惠完美解决融资约束问题?

(三)税收优惠对高新企业和一般企业带来的效应是否一样?

本文整理相关数据,运用stata14实证分析发现,税收优惠是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在控制一定变量的情况下,拥有税收优惠的企业明显能够带来更多的发明专利以及更高的准入门槛。结果正如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5)调查那样,由于我国企业开展创新发展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绝大部分都是自有资金。因此,拥有税收优惠相当于带来了一大笔额外收入。而且该税收优惠与企业收入呈正相关,因此拥有税收优惠的企业自然能够提高企业绩效。

我国实行间接税为辅,增值税为主的税收政策。再加上一些地区会根据本地区的行情给予本地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因此降低企业税率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但由于消息不对称以及部分投资者“用脚投票”,一些优秀的企业不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补助。这一结果与数据分析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另外,我国的产权保护也不是非常充分。一些专利很容易被复制。大部分企业想通过专利得到的收益来加大投资,往往会因为资金回笼出现偏差,从而大大减少融资收入。进而融资缺口变大,企业就面临融资约束问题。因此,单纯靠税收优惠很难从根本解决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因此需要其他方法共同来解决企业融资约束问题。

回归表明,税收优惠对高新企业带来的效应更显著,对一般企业带来的效应较小。世界银行(2005)发现,我国企业由于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资本的流动性受到地域以及市场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为跟金融发展成熟地区企业相比,金融发展较差的企业需要面对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融资时间长等问题。那么此时降低企业所得税率既可以减少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又能降成本,并给企业带来信心,从而增加承诺股东的事前投资规模,进而扩大渠道,增加企业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这一举措有利于企业自身的良性健康发展,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协同创作能力,为企业内循环提供了动力。

三、解决企业融资约束的四点举措

根据上文所知,税收优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融资约束,进而提高企业绩效。但根据所得数据可以得到,光靠国家政策还是完全不够的,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得加强内外部融资渠道。因此,本文接下来继续探讨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几点措施。

(一)完善供应链金融

目前,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推行模式得到了企业与银行双方的认可,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供应链金融日趋完善,金融服务主体也从早年的金融机构向企业转变。这种转变既意味着市场的放开,也表明企业融资渠道逐渐多元化。近来,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不断延伸,现在银行和企业双方早已跳脱了融资这一方面,开始呈现产业扶植的发展模式。张珂莹(2018)提出,供应链金融既能降低企业成本,又能促生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供应链金融过程中,加强银行主导的融资模式,企业可以用应付账款来抵押,这一举措会大大降低企业融资压力。因此可以看出,除了税收优惠,我国还需完善供应链金融。发挥出供应链金融的天然优势,共建产业互联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融资模式。

(二)提高管理者能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者行为直接影响企业形象和企业决策。企业融资作为企业资金链最主要的一环,毫无疑问会受到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影响。Bertrand&Schoar(2003)认为,在企业并购、融资等重大事项上,管理者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管理者能力与企业融资呈正相关。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个企业管理者能力越强,毫无疑问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促进企业融资;另一方面,管理者能力越强,管理者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极大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外部性,方便企业甄别信息,挑选合适的融资模式;最后,管理者能力强的企业市场认可度高。尽管大多数投资“用脚投票”,但成长性高的优质股仍是首选。因此,企业家自己的声誉也会极大的影响企业的发展。优化管理层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生产前进的必经之路。

(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为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塑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一种使命。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为该企业带来重要的外部性收益。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加大,会带来企业增值与企业的软实力。除此之外,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口碑好的企业,比如京东方、海康威视、三安光电等。加上高新企业前期需要高投入,因此面临高风险。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就相当于一个信号,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双向的信息不对称,以此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四)建立信用保证体系

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我国亟需建立政府牵头、银行导向、企业需求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开放包容的融资渠道,拓宽企业的资金来源,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定时对企业信用评级,及时调整信用额度。这一举措既能使得资金得到合理运用,也能解决一大批“僵尸企业”问题。此外,利用数字技术建立的非链式金融融资,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得到验证。建设智慧金融、智慧融资、智慧识别的融资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摘要: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企业所得税改革,大部分企业在这次税制改革中获得了巨大红利。随后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优惠更加强化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但税收优惠一定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吗?本文通过对筛选后的576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从税收优惠角度出发,探讨融资约束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提出解决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税收优惠,融资约束,企业绩效,供应链金融

参考文献

[1] 李林木,汪冲.税费负担、创新能力与企业升级———来自“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7(11):119-134.

[2] 李思慧,赵曙东.财政激励,资源能力与企业创新[J].当代财经,2012(10):34-43.

[3] 黄珺,贺国亮.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J].软科学,2017,31(7):93-97

[4] 许宁宁.管理层能力与内部控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7(02):80-88.

[5] 顾群.供应链金融缓解融资约束效应研究: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6(05):28-34.

上一篇:接压及卷取参数对卷姿的影响下一篇:道桥工程领域中无损检测技术措施得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