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案例高中政治论文

2022-04-19

学生觉得政治课是一门非常枯燥的课程,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它。但又因为政治课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学生必须掌握它的内容。所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记忆知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乡土案例高中政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乡土案例高中政治论文 篇1:

巧用乡情 打动学生 激活课堂

【摘要】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和我国与世界交往的日益密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潜力。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用乡土案例,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而打动学生,激活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 政治课教学 乡土案例 运用

从2008年秋季开始,江西实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以此推动高中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个政治教师如何去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潜力,是我们必须去关注和实践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用乡土案例,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而打动学生,激活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乡土案例是指有较强的地方特色,且与某一地方有密切联系的材料。政治教学中引用乡土案例,既可充实教材内容,也是政治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体现,同时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巧用乡土案例的即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乡土案例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是学生时常接触的素材,因此巧妙地把乡土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往往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作为教师在引用乡土案例时,应把当地重要的时政如地方党政的重大决策、当地出现的重大事件与教材密切结合起来。同时,在时间上,要注重新近发生的事情,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扩大学生知识面,给政治课堂注入新鲜的内容。

每年的一月或二月是市、区两会召开的时间,因此我们在上高一的《政治生活》课程时,第三单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市、区两会的召开提前完成教学。在讲解这一框题时,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探究问题,组织部分学生分别采访我校的区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要求学生了解:人大代表拥有哪些权利?以及作为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好国家的权利?并要求学生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撰写一份小报告在课堂中向其他学生讲解。同时教师适时地引用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由此导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一过程中,采取了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探讨性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并且来自身边的具体现象,以及相关的“实践”和“研究”的学习过程,从“感知生活”入手,逐步抽象出理论观点“感悟生活”,最后升华到理性的认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巧用乡土案例的思想性,感动学生的心灵。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功能,这种缺乏情感内涵的教学,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躁、单调,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则将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它不但要使学生明白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更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完成感人、化人、育人的任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的学习和确立,则是本课程教学活动要实现的重要目的。因此,引用乡土案例,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掘材料中的德育因素,发挥材料的德育功能,以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上述目标。

为了更好地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一观点时,课堂上我运用了为新界埠中学学生捐款中我班困难学生捐出自己一个星期的伙食费进行教学。

因为奉献就在同学们的身边,奉献事迹是如此的直观和真实,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也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很多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感触,“润物细无声”,教师再多的话都已显得苍白。

三、巧用乡土案例的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通过教学,能使师生的课堂生活丰满,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讲授《多彩的消费》这一框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消费类型及消费结构,树立合理的消费理念,教师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任务:一组负责调查校园里学生的消费行为;另一组则负责调查当地人的消费观念,并要求学生整理成书面材料,得出结论。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巧妙地运用学生的调查材料,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出消费的类型及消费结构。同时教师进一步运用学生的调查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案例一:“很多人奉行吃光用光身体健康的消费观念,并称之为渔民的消费性格,对此你是如何看待?”

案例二:“许多人喜好打麻将,一到晚上或节假日,总能在大街小巷听到“哗啦啦”的麻将声,这你又是怎么看的?”

这节课,教师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处理好文本与课外材料的关系,做到依靠文本又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又不脱离文本,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常识,作为学习资源参与讨论,又可以充分表达不同消费观念对同一消费现象的认识,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多年的实践证实,乡土案例不仅是非常重要的教材,它能有效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理念,更重要是它能以小见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师在运用乡土案例的时候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切忌牵强附会。在乡土案例应用过程中,应避免与课本知识点没有较密切关系的;与课本知识点有密切关系,但并不能典型地说明问题的;与课本知识点有密切关系,但本身内容过多、理解较难、学生较不熟悉的乡土教材,牵强附会地应用到教学中。

二是避免喧宾夺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课本自带实例与乡土案例在时间的分配上有矛盾,在解释一个知识点时,学生的精力有限,过多的例子容易造成学生识记时的混乱。因此,乡土案例作为一种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应建立在学生对课本自带实例的掌握的基础上,切忌花过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造成喧宾夺主之势。

三是注意与时俱进。教师在运用乡土案例时要注意材料的实效性。

总之,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通过恰当、准确地使用典型地本地案例进行教学,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能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从而达到提高道德品质、增长社科知识的“双赢”成果,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虞新富.积极运用乡土案例,活化高中政治教学.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3期

[2]《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年第02期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作者:万小平

乡土案例高中政治论文 篇2:

关于思想政治新课改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思考

学生觉得政治课是一门非常枯燥的课程,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它。但又因为政治课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学生必须掌握它的内容。所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记忆知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形成学生人文素养和高尚品质的基础,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政治课必须重视基础,这样才能达成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这个基础包括知识智力基础,还包括非智力因素等能力基础,尤其学习者的兴趣习惯的基础。而在高中政治新课改的环境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要立足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为本,是普通高中政治课改的根本理念。高中政治课程改革更应多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根本的理念,它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趋势和要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提供现实基础,关注每位学生的人生发展,引领每位高中生获得顺利通过人生十字路口的钥匙。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钻研和深度的挖掘,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或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有关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我首先拿出 2010年9月20日的《北方晚报》,亮出大标题《家电市场上演四国大战》 并且说出几组商品的价格:1 元的单眼灶具、7 元的电话机、98 元的 DVD 、128 元的 MP3、3698 元的 21 寸纯平电视。顿时,教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了,正在大家感到不可思议时,我乘势引导他们阅读课本并用课文的有关知识分析解释个中的种种现象。这节课也由此渐入佳境。同时,我还要求自己每节课都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在课堂教学做到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治课教学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我在备课时,都会认真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在讲授信用工具和外汇的有关内容时,考虑到学生会提出“为什么各国之间的汇率不一样且经常会变动”这样的问题时,我就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学生感到都很满意,而且还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既排除了学生的疑问,又坚定了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就难以接受教材的观点,甚至认为教师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第二方面,为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如乡土案例、现代教育技术等。

首先,关于乡土案例的使用。所谓乡土案例,特指能与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衔接,能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能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发挥德育功能的各种本土化的教育资源。开发与选取适当的乡土案例,是实施政治乡土案例教学的基础。丰富的乡土案例,为政治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之前,教师应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选用乡土政治案例与热点问题结合的乡土案例或者是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的乡土案例,认真选择跟得上时代的要求并能够反映当前政治客观实际的乡土教学案例。眼下正值各省份三年一度的村干部改选,而许多生长于农村的学生对村干部选举而引发的口角甚至血案早已司空见惯。因此,我在讲授“民主选举”一框时,选取村干部选举中产生的拉票等事件来组织教学案例,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政治课堂一改往日沉闷现象,教学目标在师生互动中悄然达成。

其次,当前日常教学中应用的视频、投影、动画、计算机、多媒体、远程信息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随着教学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的使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实践证明, 现代教育手段能很快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在讲授“不健康心理的危害”时, 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一组相关图片,先让学生分析说明其含义, 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本人是否有类似的不健康心理及其对自己造成的危害。最后, 再将其与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相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又如在讲“开拓进取的品质来源于浓厚的兴趣”和“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内容时, 两次运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古道尔“趴在鸡窝里观察母鸡下蛋”和“与黑猩猩一起生活”的动画图片,使学生在趣味横生中,真正懂得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开启智力、不断进取、陶冶高雅情趣的金钥匙,是学业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从而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品质。

我们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最终是希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科目的兴趣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驱使学生主动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创新。如果教学中总是教条条、背框框、满堂灌,学生只会感到厌烦,丧失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学生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对抽象的知识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

总之,学生学习有趣才会主动去学。当然,新课改的实施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寻找可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作者:赵永文

乡土案例高中政治论文 篇3:

对高中政治教学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探讨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学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政治教学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实现高中政治的创新改革,应对乡土资源大力开发,将课堂教学与乡土资源有效结合,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本文将对高中政治教学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展开阐述。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乡土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教师逐渐意识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通过开发乡土资源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经笔者调查,课程资源涉及风土人情、自然条件、民族习惯,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意识还有所缺乏,导致诸多课程资源被严重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将校乡土资源与高中政治教学有机融合,活化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调查显示,现阶段大多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引入不多,借助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教学内容的更少。此外,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相关的教学资源,由于资源过于陈旧,虽然经典但其实用性较差,无法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发挥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了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精选乡土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可为教学增添更多活力。实际上,应用乡土资源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对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判断能力加以培养,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了发挥乡土资源的作用,教学应与地域特点充分结合起来,对乡土资源进行鉴别,找出教学内容与乡土资源的结合点。例如,在讲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客家的“围龙屋”(梅县区的仁厚温公祠和万秋楼,梅江区的承德楼,大埔县的张弼士故居和花萼楼,平远东石丰泰堂)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展示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将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及相同点,从而加深对矛盾特殊性及普遍性辩证关系的理解。因为“围龙屋”与学生生活相近,甚至有些学生就居住在其中,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将乡土资源应用到高中政治課堂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从而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建设美好家乡的责任感也随之增强。

2. 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做中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思想,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一理念对实践的重要性作了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及情感的体验均来自于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可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回归自然,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保持教学的活力,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基于新课程理念,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使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特点来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参与到知识传授中,充分落实教学三维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参与探究活动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时代教育背景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培育的重中之重。高中政治教师要在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对象,选择有效的乡土资源,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进一步推动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培养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银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2]马承珍.高中政治课堂融入乡土文化资源的原则及策略[J].广西教育,2014(22).

作者:姚玉秀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程管理论文下一篇:思想品德导学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