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4-04-16

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共9篇)

篇1: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海军卫生防疫队万昀

摘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对本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他们进行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成果利用

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主体受权或受托对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在 部门或单位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 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所进行的独立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 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有:

1、审计工作缺乏规范 目前在实践中,审计工作的不规范性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缺 乏具体操作指南,审计评价指标既缺乏依据,又无统一标准,经济责 任审计结果不能体现出干部的差异性,导致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受到质疑。对于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审计内容、范围不明确;对于不 同行业、不同基础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标准不统一,对于领导干部任 期经济责任的认定,存在较大随意性,特别是涉及个人直接经济责任 时,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容易出现分歧。

2、审计目标不明确 由于审计理念陈旧,视野狭隘,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的财政 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差别不大,审计内容和重点停留在传统 财务收支纠错查弊上,不能较为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任期业绩和经 济活动全貌,难以对其经济责任进行全面评价;审计工作跟不上宏观 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对掌握不同职 权、在不同风险岗位的领导干部的监督,没有做到重点突出,不能体

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掌握资金和审批权利的重要部门、经济运行的 薄弱环节、群众反映较多、容易出问题的单位,领导干部出现问题的 几率,比一般单位要高得多,如交通和土地等部门的领导干部。这从 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制度缺陷,是导致干部监督不 力、腐败现象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

3、审计人员素质难以审计工作的需要 首先,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由于我国审计事业起步较晚,因此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而且现在的审计人员多为一个 专业,专业知识比较单薄,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再加上现代经济责任 审计相对审计人员来说,仍属于一项新生事物,更增加了审计的难 度。其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 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对审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要求很高的工作。此外,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干部个 人,一旦查出了问题。追究起责任来,上下左右的说情者,或明说或暗 示、或硬缠、或软磨、甚至封官许愿搞感情投资,凡此种种往往使审计 人员原本就很薄弱的职业道德,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

4、审计结果报告不便于使用 目前一些审计报告缺乏针对性,不充分考虑委托人的具体要求 而形成意见;报告使用语言模糊不清,或者对发现的问题干脆采用写

实的方式进行描述;审计评价比较笼统,审计结论表达不够规范,经 济责任的定性不恰当等,这样做出的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不能很好地满足委托方的需要,给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增加一定的难度。有的审计报告,没有充分考虑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通常报告中使用的语言过于专业,对于没有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人员

来说,要透彻理解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还需报告起草人的协助。对

于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或非财经专业背景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来

讲,读懂报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探讨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利用

审计成果利用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生命线。如果审

而不用,就等于没审,达不到审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应与内部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做到按需审计,有针对性的进行审

计,用好审计结果,健全管理机制。

1、与干部任免机制相结合。经济责 任审计结论报送组织人事部门,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

任免、调整的重要依据。例如:近年来,我们对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

审计每年进行审计,形成审计档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 重大违规违纪者行惩处,同时将审计结果及时报送组织和人力资源

部门,作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与分配机制相结合。领导

人的收入与该单位的经营绩效挂钩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结论成为兑

现其收入的主要依据,不经审计不得兑现。

3、与纪律处分相结合。审

计成果应成为澄清或处理处分有问题干部的重要依据,审计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形成一种监督的合力,做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成果共

享。

4、确保审计成果利用的规范性。其一

要严格控制审计成果的传送 范围,区分不同情况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报告的抄送对象,以防

止审计成果的漫散和泄密。其二,经济责任审计不是由审计机构独立 完成的,因此应同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审计结果档案信息的联网工作,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其三对审计成果的运用要区别对

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注意不同情况的区别和联系。

2、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

1、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由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内

容比较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在制度上确保各部门在审计

实施过程配合协调的规范化,尽量避免野先离后审冶情况的出现。

2、制

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明确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

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职责,审计部门依法审计,保证审计结

果质量的职责,从而各司其责,责权明晰。另一方面明确对审计查明的不同问题,对被审计人分别采取谈话、通报、诫勉、组织处理、党纪 政纪处理等相应追究措施,使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

3、完善相关部门内部运行机制。对于审计部门而言,要制定相关事项管

理办法,明确经审办(处)的职责任务与各有关处室的协调程序,对经

济责任审计的文书内容格式进行规范。对于组织人事部门而言,对经

济责任审计委托书、立项审定表、审计结果运用反馈书等文书也进行

规范,同时制定相关内部运行办法,明确内部协调管理职责、拟定审 计对象及委托程序、审计结果报告运行审签程序等。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准入

首先,强化后续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再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甚至比其已掌握的知识更重要。要尽量创造条件,通过专业

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对在职审计工作者实施终身学习制度,构建学习型机关,使之逐步适应现代审计职业化发展的要求。对于经济责任

审计人员而言,要不断学习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投资知识等,让更多 的审计人员通晓财会、经济、工程、计算机、三、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有新思路,必须把握和运用现

代化建设规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与经济

责任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才能有新思路,才

能有新突破,才能有新局面,也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

英语等各种知识,在广博

知识的基础上的野专家冶会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其次,建立特约审计人员人才-库。审计机关的人才是有限的,而社会上的 人才是无限的。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审计机关内部,而是要把目光 投向整个社会,适时聘请特约审计人员加入审计队伍,发挥特殊作 用,共同搞好审计工作。

4、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1、拓展审计线索来源。审计人员应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设立举

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公开接待来访时间和地点个别走访和座谈等

多种形式,依靠群众,与财务造假不廉洁行为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

争。

2、领导人的廉洁与否通常都能从财政财务收支上反映出来,调阅

以前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存在问题,分析发现新问题存在的 可能性,对找准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3、搞好多种方法的结合,开好三会做到五结合,所谓 三会:一是审计之初召开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参加的大会,对其讲明 审计的目的意义。为下一步搞好审计工作清除思想障碍,二是审计期

间开好经营财务等有关人员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对责任人的反 映和评价。以集思广益使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审计结束后向

被审单位报告审计结果,增加审计的透明度。

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参考文献:

[1]李金华,关注责任,完善治理,促进民主与法制,中央财经大学 学报,2005.1 [2]李东,经济责任个人理性与家族理性的不同理解,自然辩证法 研究,2006.2 [3]秦小丽、常丽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刍论,审计研究,2005.6(责任编辑:段玉)

(四)加强对审计项目的全程质量控制

1、加强审计准备的质量控制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小组成员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 位规模的大小、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 的内部审计人员。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通过查阅前期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存在的问题、风险领域等相关

信息,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初步确 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要分类编制,重点突出,内容要周全、详细,组织分工要明确、合理。

2、加强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1)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测试,若发现内部控制的重大

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

(2)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过程,并履行签字复核手续,并由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3)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 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应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

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 控制审计风险。

(4)建立并严格执行审计日记制度

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日记中记录每天具体工作中的工作思路、工

作方法、审计的步骤、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以及所作出的判断和结

论,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降低审计风险。(5)严格执行复核程序

行业各内审机构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设立二级或三级复核制

度,通过加强审计复核工作,以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

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各级都应具体

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工 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6)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 审计报告由项目组长起草,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签发

前,应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征求意见后,项目组长

应对审计报告再行修改,经复核把关后,向被审计单位、企业最高管

理当局和规定的其它有关人员报送正式审计报告。

3、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1)及时总结审计工作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不

足进行总结,以指导以后审计工作。(2)加强后续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结束后,还应定期对审计结果的落实

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以确保审计结果能真正落实到位和内审工 作成效的真正发挥。

(3)实行内审项目质量的定期检查考评制度

市局将组织检查小组,对全行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定期检查,对

发现在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进行归类总 结,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4)加强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应及时将项目的审计资料整理归档,并 妥善保存。

(五)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及奖惩制度

1、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行业各级审计人员,应明确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项目组及其有关 人员应进行适当处理,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

2、市局审计处根据考核结果对内部审计质量优良的审计项目组

及其有关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以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参考文献:

[1]赵炳莲.对高校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浅议[J].现代经济信 息,2008(10)

[2]史剑桥.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北方 经贸,2009(1)

[3]董庆平.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现代会计,2007(5)

[4]姜秉琛.试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J].公用事业财会, 2006(2)

[5]刘伟华.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6)

[6]刘桂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3)(责任编辑:贾黛)

篇2: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安阳县工商局 田仲智

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或部门、单位指定的法律、政策、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而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接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政策,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对企业或政府部门领导人任职期间或离任时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活动。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受托性,它一般是接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开展工作。二是专一性,主要体现在审计时间、范围、内容和审计对象的专一性。三是事中、事后审计,这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因为对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无法也不可能进行事前审计。四是主要职能是评价,即对被审计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为管理部门提供考核、使用干部的依据。可见,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在整个经营者任期的全过程,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强、内容多、要求高、责任重大。2010年12月新颁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对于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

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规定》的第四十一条中明确提出了“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这就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为此,笔者就目前我国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调研,观点如下:

一、目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是审计工作的时间上存在问题。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当遵循“先审后离”的原则。但在近年来的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存在为了得到评价和为了任用干部而委托审计部门走形式的现象。离任者已离岗,接任者也已经到位任职,有的离任者人走了好久才进行离任审计,时过境迁。这种先离任后审计,审计监督滞后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讲,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失去了考核、监督的意义,监督上的滞后,导致干部考察与使用“两张皮”。

二是审计对象上存在问题。当前很多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多数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考核,公示通过后任命的。这样,也往往使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走过场而已,而大部分员工对领导干部公开赞扬的多,而客观批评的却很少或不敢,使审计人员有时难以掌握真实情况,使很多领导产生“审计走过场”的心理定势,因此很难体现经济责任的权威性,更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是审计项目内容上存在问题。看重财务数据,忽视理性分析;看重问题明细,忽视任期效益,看重问题罗列,忽视责任划分。财务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审计质量难以提高,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雷同于常规审计,影响了审计效果。

四是审计方法和标准上存在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了查阅、设举报箱、公告审计、座谈等方法。账外审计方法上下功夫不够,使审计的问题难以查深查透,审计质量无法提高。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的领导干部的审计标准和政绩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在认定经济责任划分时特别的个人责任划分时审计单位和领导者往往存在分歧。

五审计成果利用上存在问题。首先是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不高,审计结果报告滞后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其次是缺乏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多个各个部门,由于没有严格规范的保障制度,使审计结果在运用时大打折扣;最后是审计结果运用的衡量标准不一致。由于审计结果运用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有些审计结果很难适应当前改革用人机制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需要。

六是内部审计存在先天不足。一是难以引起领导者重视,表现为很多领导者认为内审部门又不直接创造效益,有没有都行,或者和财务部门混为一体;二是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严肃,表现在领导配备使用内部审计人员常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甚至有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严重不足的人员也被配备为审计人员;三是内部审计职能过于狭窄,表现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依据缺失,致使在空间上内

部审计人员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及决策领域,在时间上内部审计绝大多数都是事后审计,几乎不涉足事中审计;四是内审人员立场易受影响。表现审计人员敬业精神不强,觉得与审计对象都是一个部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何必得罪人呢,致使经济责任审计不全面、不细致,追查不深入,结论不真实,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五是领导用人意图与审计结论脱节,表现在审计结论在领导用人因素方面只占一小部分,特别是遇到用人唯亲(钱)情况时,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更显得更为苍白。

二、针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先审后离,广泛开展任中审计

针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监督滞后、审计结果难以有效运用以及审计任务相对集中等问题,今后应认真贯彻“先审后离”制度,积极推行任中审计。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开展任中审计后,可以科学确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审计哪些部门(单位),审计哪些内容,审计哪些重点事先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离任审计被动、盲目的弊端。而且,按照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将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审计调查等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避免了重复审计,实现了审计成果互用和资料共享节约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效率。

2、突出重点,进行定期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情况复杂、要求很高,内审部门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个部门的全部重要指

标进行审核和作出评价。因此,必须突出重点,对其进行定期审计。有重点地对重点部门(单位)进行定期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数额和政资金分配权较大的、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部门的领导干部定期安排经济责任审计,掌握基本情况。并通过定期审计,将这些部门的基本情况、基础数据和有关的财政、财务数据等进行分类汇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实施监控,使审计人员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流向和基本情况,分析审核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并对照检查其内控制度、行业政策和发展状况、执行财经纪律等情况,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动态管理。

3、针对性选择,确定审计内容重点。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不但包括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还包括各项经济指标具体完成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的审计。在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突出重点,主要包括:第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计合法性和真实性;第二,审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投资决策情况、廉政建设情况等,重点审计效益性。

4、形式多样,采取有效审计方法。经济责任审计除使用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一是“看”,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基础设施等进行察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审计疑问,从而确定审计重点;二是“问”,围绕领导干部实施的经济行为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导者施政情况;三是“访”,围绕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和施政行为,走访相关人员;四是“谈”,组织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召开座谈会,全面收集领导干

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5、提高质量,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

通过离任审计、任中审计和重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应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其特殊作用,而这些最终都体现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充分运用审计成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因此,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重视审计结果利用工作,把审计结果作为宝贵的资源加以利用。要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结合起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评价结合起来,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成为科学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之一;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整改工作结合起来,督促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落实审计意见和决定,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切实纠正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综合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特别是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和预防的措施;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结果公示制度结合起来,让单位员工通过关注审计结果,参与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来;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结合起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6、制定制度,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一是领导者要对内部审计充分重视,制定有明确目标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使其能独立行使内部审计权,提供真实有效的审计报告,并将经济责任

审计结论作为作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在用人、经营决策时,让内部审计部门参与进来,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三是形成合力,有效组织人事、纪监和内审部门,联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总之,有效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将强化了企业或政府部门领导人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也可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可以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也为干部管理部门科学合理考察、选拔和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审计结果逐步科学合理化,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篇3: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审计部门工作的被动性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先由组织部门下发委托审计通知书, 审计部门才能对委托单位进行审计。组织部门委托多少, 审计部门就审计多少。这就造成了当遇到领导干部密集调整, 审计任务就会十分繁重, 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已在新部门提拔任用, 组织部门要求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突击式”经济责任审计, 给审计核实、取证工作及客观评价带来很大困难, 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二) 审计评价标准的模糊性

经济责任审计既对“事”, 也对“人”, 审计目标较为复杂。审计评价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及所在单位的内控制度、管理情况等做出的综合性评价, 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体现, 是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依据, 是组织人事、纪检部门考核干部任期内“德、能、勤、绩、廉”的主要参考依据, 也是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的体现, 所以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还未制定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考核评价具体可行的操作规定, 对如何考核领导干部缺乏具体的指标体系, 对如何分清单位的集体责任和领导干部的个人责任, 也没有具体的依据和操作标准。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性、单位经济活动的复杂性, 不同的审计组织或不同的审计人员面临同样的问题, 可能会做出不同的评价。如何客观、准确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 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的评价方面, 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 没有量化界定, 给审计工作带来不便。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 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 审计结果运用的局限性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常规审计的最大区别在于从事入手, 以人结束, 是审计的人格化。目前审计未能深刻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 将其与其他常规审计的审计结果相等同, 忽视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与目的。审计工作又面临审计任务重而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 无法对每位领导干部进行审计, 因此审计结果的运用仅局限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部分未经审计的领导干部却不能正确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 对自身存在问题排查缺乏主动性。

(四) 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本身的失误或其他客观原因, 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不实, 对被审计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做出不恰当评价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除具有一般审计风险外, 还有其独特性。这主要是由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其一, 经济责任审计既要审查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 又要评价责任人的经济责任, 审计的内容多、范围广、难度大, 加大了审计风险;其二,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层次高, 责任人一般为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 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的复杂化, 需要大量采用专业判断和科学性分析, 而审计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会从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风险;其三, 经济责任审计涵盖被审计人的整个任期, 审计的时间跨度大, 评价的事项多, 审计的依据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完善之中, 因此, 有可能因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当而产生审计风险, 所有这些都使审计风险存在普遍性。

二、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强化组织部门和审计机关的联动机制

为解决“先离后审”、“先任后审”、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的问题, 组织部门下达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时, 应参考政府部门制定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中已安排的财政预算执行、财务收支等, 与审计机关联系沟通, 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关口前移, 将任职期间合理分段。除了领导干部调离时必须进行离任审计以外, 对每年要进行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在计划下达时既要考虑组织部门干部管理的需要, 也应充分考虑审计部门审计力量的实际情况, 以免造成审计力量的不足, 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完成质量。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应当及时反馈审计机关, 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 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

(二) 健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统一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定量指标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包括绝对值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如预算的执行、决算的执行程度、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收入支出的同期指标对比等。定性指标是不能直接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如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执行的有效性、重大经济决策运行情况、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等指标。对定量指标、定性指标设定合计为1的权数, 确定一定的标准值以此为参考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指标, 使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评价阶段有章可循。而审计评价仅仅依靠财务指标反映的数据, 笔者认为欠妥当, 财务收支的合法、真实、有效性,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情况可以用财务指标来反映, 而领导干部重大经济决策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是否存在短期行为、是否兼顾国家、集体及个人利益, 单位内部议事规则是否科学民主等都直接关系着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效果以及群众的支持程度,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一个只懂经济管理的领导干部不一定就是一个让老百姓满意的、称职的领导干部, 所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设更应该从宏观上去把握制定。

(三) 依法依规合理制定审计方案, 降低审计风险

建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树立依法审计意识, 促进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运作。在审计工作中, 要通过内部控制测评, 精确预测风险, 合理确定审计的重点及范围, 来规避审计风险, 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并注重审前承诺, 用科学审计方法来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

(四) 加强复合型人才建设, 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审计工作, 要求参加审计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技术素质。加强审计机关复合型人才建设,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特别是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应用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通过计算机采集数据、分析数据, 结合审计经验以更高的效率发现问题, 这就迫切要求通过组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学习培训、审计专业学习、会计学、经济学、政治理论等专家讲学、交流学习、职工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而促进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全面提升审计质量, 根据审计证据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提高在审计工作中的综合分析能力。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方法, 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必要程序, 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 可以有效地维护国有资产、公共财政安全, 促进领导干部提高决策管理水平,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淑荣.浅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1 (1) .

[2]寇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J) .中华会计网校, 2010 (9) .

篇4: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关键词】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和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接受国家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通过对各级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这里的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2010年10月,中央两办联合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和内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运用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进一步明确,范围进一步扩展,内容也进一步充实。与其他审计类型相比,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其特殊性。

1、审计目的特殊。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管理的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是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为民主政治建设服务。

2、审计对象特殊。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特殊的人,是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审计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是由特定人的任期来界定审计的范围和事项,是由人而事,而非由事究人。

3、審计程序特殊。一般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由审计机关与其他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因此具有特殊的审计程序。主要表现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立项需要经过干部监督管理部门,而不是直接由审计机关自主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经济责任审计进点实施时,一般应召开由干部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组织的进点会,被审计者应就自己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说明;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应征求被审计者个人的意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报送给干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委托审计的部门。

4、审计内容特殊。经济责任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但不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根据被审计者承担的经济责任范围,审计内容除了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外,还涉及被审计者任职期间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其内容范围是由被审计者的职务任期决定的,不属于任期内事项,原则上不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注重把好领导干部的“经济关”,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加强干部管理的一项有效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其任期工作业绩作出评价,能够达到客观、公正地确认其工作成绩,全面评价考核领导干部任期业绩的目的,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同时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短期行为。

2、有利于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落脚点在于查明领导干部个人任期内经济责任,着眼点在于防范领导干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有利于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纪律观念,促廉政建设。

3、有利于鉴定前后任的经济责任,促进责任分明。经济责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改变了“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一走了之”的不良状况,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开展了多年,中央和各地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规章和制度,实践证明,经济责任审计的推行,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任用干部提供了一定依据,为维护财经秩序、揭露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揭露和惩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这些年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界定经济责任的标准不统一。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还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标准,这就导致工作中对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审计界定比较模糊,审计评价比较笼统,往往只是粗略地描绘一下被审计人任期内相关业绩,各个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评价内容大同小异,审计评价的质量不高,难以根据评价结论任用干部。

2、经责审计联席会议作用的发挥有待加强。以具体工作为例,很多地方虽然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但是由于基层审计机关人手紧缺、事情多、工作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很难摆上领导小组的议事日程,领导小组会议、部门联席会议召开的较少,在审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有效开展。

3、纪检、组织等各部门配合有待加强。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需要和党委、人民政府的意见,经济责任审计应先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向审计机关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建议,再由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各部门应该做到信息共享、资源互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但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因为种种原因,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不高,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审计一个部门完成,然而审计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单方面完成工作容易导致效率低、信息滞后等问题,只有与其他部门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功效。

4、审计人员素质和审计力量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在目前的审计队伍中,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多,很多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管理能力与经济责任审计要求不适应,同时,受审计时间、审计人力和审计成本限制,导致审计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大,涉及的范围广,审计时段跨度大,存在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的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的效果发挥。

5、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透明度亟待加强。按照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但目前,审计机关公开披露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现象还不普遍。审计结果透明度低,不利于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也不利于建立和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审计整改增加了难度。

四、改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有效改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今后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建立和完善界定经济责任的标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正式实施和中央两办新《规定》的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建立和完善界定标准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制定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规避、减少审计风险,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真正发挥出功效,成为评价、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2、积极发挥经责审计联席会议的作用,争取领导重视。审计机关应多汇报、多沟通,多方面取得重视和支持。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取得上級领导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视和支持。审计机关应多向“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请示工作,不定期地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部门联席会议,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有关问题及时提交“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切实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发展。

3、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组织、监察等部门的通力配合。积极推动建立审前共商、审中互动、审后运用的工作机制。审计实施中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密切配合、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做到在思想认识上合拍、在组织实施上合力、在日常工作上合作,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

4、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以提高审计人员理论水平为核心,积极提供学习机会,切实加强经责审计培训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理论水平;同时,要不断为年轻审计人员提供实战练兵机会,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加快年轻审计骨干的培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从审计工作中锻炼自身,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水平,力求做到“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

5、加大审计宣传和公开力度。审计机关要加大《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可以通过电视、新闻媒体、审计网站及其他途径,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宣传,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同时,有选择性地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并逐步加强公开力度,审计公开是转化审计成果、提升审计层次的有力手段,也是展示审计形象、扩大审计影响的有效平台,有利于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篇5: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对领导干部开展经济审计已成为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医院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要严格遵循该行业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对医院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维护医院的良好声誉,保障医院各项工作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医院经济审计工作的主要特点

1.1 审计对象具有特殊性和针对性

医院作为特殊行业,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上具有特殊性和针对性。其审计对象主要是医院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接受组织部门的委托,采取一定的方法,在医院各主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内或任职期满即将调离现有岗位时,核查和监督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个人遵守有关财经政策情况,并进行评价。同时,通过严格审计程序,加强对医院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其行为,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1.2 审计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范围广泛,不仅包括医院主要领导和各要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包括对主要负责人任期内的资金运作情况逐项进行审计,还包括重大决策、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管理等,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财经政策目标完成情况、收支情况、经济收益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上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1.3 审计方式方法具有多样化、交叉性

在开展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针对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特点和性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多样化、交叉性的方法,通过运用座谈、约谈、随机采访、调阅档案资料、绩效指标分析等多种审计方法对涉及的审计人员和内容进行审计,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医院领导干部廉政情况、药品设备采购管理情况、基建后勤管理情况等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使审计工作更具科学性。新时期我国医院经济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医院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有待加强,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现有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下,虽然公立医院相继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但无论是医院管理部门还是医护人员,都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职能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把该项工作纳为医院管理的重要事项。部分医院领导干部和审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利益驱使下,无视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导致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现象,给医院的管理、声誉和效益带来严重影响。另外,由于审计专业人才匮乏,加之相关业务培训组织、开展不到位,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审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对医疗行业缺乏统一、科学的责任管理标准,更没有对经济责任的考核评价做出明确规定,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因对经济责任审计理解的不同,导致执行中发生一些与职能存在出入的情况,使工作开展变得被动。比如,审计人员在对医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由于对其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集体决策与个人专断、工作失误责任与故意违规责任等缺少统一的认识标准,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3 内审机构有待健全和完善

医院作为公益性行业,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医院的内部审计内容的纷繁复杂。虽然很多医院都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在内审机构设置、内审程序运作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加强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做好医院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医院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3.1 不断提高医院领导干部认识水平和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医院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为医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出面协调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完善审计人员的筛选录用机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引导工作,转变作风,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3.2 明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医院要结合各职能部门的实际,建立职责明确的经济责任制,不断健全完善医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以医院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大对其在任期中、任期末各项经济责任指标的监督考核力度,强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廉洁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氛围。

3.3 进一步健全完善医院的内审制度和内审机构

篇6: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8-30 11:22:00 ]作者:徐立新编辑:studa110711-

[摘要] 自1999年开始,针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全国县级审计机关正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对于合理、科学选拔使用干部,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由于受各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改进,则很难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审计工作的时间上存在问题。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当遵循“先审后离”的原则。但在近年来的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存在为了得到评价和为了任用干部而委托审计部门走形式的现象。离任者已离岗,接任者也已经到位任职,有的离任者人走了好久才进行离任审计,时过境迁。这种先离任后审计,审计监督滞后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讲,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失去了考核、监督的意义,监督上的滞后,导致干部考察与使用“两张皮”。二是审计项目计划上存在问题。当前很多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多数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考核,公示通过后任命的。这样,也往往使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走过场而已,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是审计对象上存在问题。不能完全做到在任期内相关领导干部都已应审尽审,不能完全体现公平;多数审计项目是临时上阵,总体审计的质量不能保证;大部分员工对领导干部公开赞扬的多,而客观批评的却很少,促使很多领导产生“审计走过场”的心理定势,因此很难体现经济责任的权威性。

四是审计内容上存在问题。看重财务数据,忽视理性分析;重问题,轻责任。看重问题罗列,忽视责任划分。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审计质量难以提高,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雷同于常规审计,影响了审计效果。

五是审计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了查阅、设举报箱、公告审计、座谈等方法。账外审计方法上下功夫不够,使审计的问题难以查深查透,审计质量无法提高。

六是审计成果利用上存在问题。通过几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成为强化干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方面,尤其是在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发挥重要作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不高,审计结果报告滞后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目前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用人和审计严重脱节。其次,缺乏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涉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各个部门,由于没有严格规范的保障制度,使审计结果在运用时大打折扣。最后,审计结果运用的衡量标准不一致。由于审计结果运用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有些审计结果很难适应当前改革用人机制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需要。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是把离任审计监督的时间“关口”前移,逐步把离任审计变为任中审计,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而且还能防止和避免经济行为的“一错再错”;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干部,还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功过;不仅能减少和避

免账目“技术处理”的假账,还能使审计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不仅能正确地考察干部队伍,还能为组织任用调整干部提供依据。审计实践证明,任中审计好于离任审计。二是审计项目的确定应具有能动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得以确定,应由相关组织部门“一家言”改为“多家言”,主要由组织、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等共同确定,审计机关应主动积极地参与项目计划的制订。对于变化比较频繁的部门组织,如政府、党委以及重点部门的领导任期审计由组织部门来确定,对于不经常变化的一般部门领导人任期审计则由审计机关确定,遇到特殊情况时,对某些被举报反映的单位领导人任期审计则由监察和纪检部门来确定。

三是审计内容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不但包括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还包括各项经济指标具体完成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的审计。在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突出重点,主要包括:第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计合法性和真实性;第二,审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投资决策情况、廉政建设情况等,重点审计效益性。

四是审计方法的使用应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除使用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一是“看”,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基础设施等进行察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审计疑问,从而确定审计重点;二是“问”,围绕领导干部实施的经济行为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导者施政情况;三是“访”,围绕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和施政行为,走访相关人员;四是“谈”,组织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召开座谈会,全面收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五是合理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并不断取得预期效果,确保不流于形式,关键在于对审计结果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对被审计者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评价,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认真履行经济责任,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表彰和宣传,而对于那些在任职期间严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规定,损公肥私或者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警示、教育和制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合理的转化和运用,能有力地促进县级以下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篇7: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高校教学改革、人事分配翻度不断深入,高校事业经费筹措渠道、教育事生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内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内部审计这一课题进行探讨,阐述了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 者:余红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市玛河流域管理处,新疆石河子,83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G47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篇8: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审计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相应的法律法规有所缺乏,在进行工作过程中出现先审后离的责任等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措施, 完善审计的目标和加强多方面的互动工作,加强审计责任制度。

1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我们国家的经济责任审计追溯很早时间之前, 在封建王朝时候就有开始了,在周朝的时候就有关于审计的记载,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封建王朝的发展,直到民国的审计部,在前人工作中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一直在进行。 我们国家真正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 同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变成了审计制度 。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初步的建立和发展,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国家腐败出现了一定的苗头,导致我们国家经济责任审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同时还会建立了企业经营考核责任制度。 随着走进新千年,我们国家的审计机关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配合和协助下, 积极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明显发展,同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2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不平衡

在我们国家幅员辽阔, 各个国家的不同地方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地方能够强烈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有的地方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审计机关发展,但是各个地方对审计机关和经济发展的不同, 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开展的深度和认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 再有一些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才刚刚开始,有些地方还没有存在审计工作。

2.2立法和规范制定工作相对滞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风险

我们国家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相对于制定的制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是表现在工作规范和评价程度上。 在工作规范上, 我们国家各个地方县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进行开展起来。 在进行运作的时候,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较为困难的局面,不能有专一单位进行工作,这样就导致工作的很难开展。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质量较难进行办理工作。 除了进行审计工作外,对审计工作的评价也是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是评价标准不能很好的体现审计工作。 在地方经济工作中,常常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彻底。

2.3贯彻“先审后离”的原则难度大,审计成果运用存在差距

在目前的审计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先离后审”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出现“先审后离”,这主要是有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审计工作的社会威信不够高,不能体现在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表现; 第二就是在地方建设中,干部的责任心是不够的,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前人已经走不能及时将审计工作做好。 第三是审计结果不能很好的利用,在进行审计工作出现审计问题后,不能很好的改动任职情况,同时还会深深影响到组织威信和权威认识。

3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3.1现行经济责任审计体制的制约

在我们国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较 为大,同时党政机关领导对相关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就不能很好的重视审计工作的进行,在审计工作中,其中认为因素较为多,主要表现在当受到领导重视中,审计工作才能较好的进行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审计责任经济制度,主要实在行动上而不是在口头上进行工作, 只有将审计监督工作和干部监督和反腐倡廉工作进行紧密相联系之后, 才能将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统一起来进行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3.2法治建设的滞后阻滞经济责任审计机制进入良性循环

审计工作是由于在经济的发展程度而进行发展的, 同时也受到经济的发展的限制,在进行发展过程中,发展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法律的推动和法制环境的发展而深受影响的。 在宏观经济上,我们国家的法律环境没有达到法律经济的要求,在微观程度上,我们国家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是很全面,审计工作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在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就是很好的体现。

3.3审计工作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

在经济责任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 同时也不可能脱离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社会现状和政治现状决定了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 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也是对我国改革现阶段所存在问题的折射。

4健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4.1改革经济责任审计体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模式

对待我们国家改革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我们国家的经济责任制度改革也同样存在问题, 要不断创新领导机制改革,要时时刻刻以群众为基础,让工作能够达到群众的满意,将各个部门,像是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多个职能部门进行统筹协商进行工作,只有将工作进行创新和实现之后,就能进行很好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出适合我们国家真正意义的审计模式,进行审计工作。

4.2加强多方互动,提升审计效力

进行审计工作时候要在强化对经济工作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工作上进行下到很好的功夫, 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工作, 促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化, 同时达到审计结果利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升审计效力。 只有在拥有一个外部良好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审计工作,才能进行很好的工作,保证党政领导的重视,促进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直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4.3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

解决好审计法规与其他法规的衔接问题的基础上, 将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在当前审计法规、 条例以及准则中得到确认与体现,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与其他审计法规之间的衔接工作,使得整个审计法系更加严谨完整,真正做到依法审计。

5结语

篇9: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关键词:经济责任 审计 问题 对策

1、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审计工作的时间上存在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当遵循“先审后离”的原则。但在近年来的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存在为了得到评价和为了任用干部而委托审计部门走形式的现象。离任者已离岗,接任者也已经到位任职,有的离任者人走了好久才进行离任审计,时过境迁。这种先离任后审计,审计监督滞后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讲,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失去了考核、监督的意义,监督上的滞后,导致干部考察与使用“两张皮”。

1.2、审计项目计划上存在问题

当前很多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多数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考核,公示通过后任命的。这样,也往往使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走过场而已,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1.3、审计对象上存在问题

不能完全做到在任期内相关领导干部都已应审尽审,不能完全体现公平;多数审计项目是临时上阵,总体审计的质量不能保证;大部分员工对领导干部公开赞扬的多,而客观批评的却很少,促使很多领导产生“审计走过场”的心理定势,因此很难体现经济责任的权威性。

1.4、审计内容上存在问题

看重财务数据,忽视理性分析;重问题,轻责任。看重问题罗列,忽视责任划分。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审计质量难以提高,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雷同于常规审计,影响了审计效果。

1.5、审计方法上存在问题

目前主要采取了查阅、设举报箱、公告审计、座谈等方法。账外审计方法上下功夫不够,使审计的问题难以查深查透,审计质量无法提高。

1.6、审计成果利用上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成为强化干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方面,尤其是在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发挥重要作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不高,审计结果报告滞后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目前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用人和审计严重脱节。其次,缺乏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涉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各个部门,由于没有严格规范的保障制度,使审计结果在运用时大打折扣。最后,审计结果运用的衡量标准不一致。由于审计结果运用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有些审计结果很难适应当前改革用人机制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需要。

2、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2.1、把离任审计监督的时间“关口”前移,逐步把离任审计变为任中审计,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而且还能防止和避免经济行为的“一错再错”;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干部,还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功过;不仅能减少和避免账目“技术处理”的假账,还能使审计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不仅能正确地考察干部队伍,还能为组织任用调整干部提供依据。审计实践证明,任中审计好于离任审计。

2.2、审计项目的确定应具有能动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得以确定,应由相关组织部门“一家言”改为“多家言”,主要由组织、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等共同确定,审计机关应主动积极地参与项目计划的制订。对于变化比较频繁的部门组织,如政府、党委以及重点部门的领导任期审计由组织部门来确定,对于不经常变化的一般部门领导人任期审计则由审计机关确定,遇到特殊情况时,对某些被举报反映的单位领导人任期审计则由监察和纪检部门来确定。

2.3、审计内容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不但包括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还包括各项经济指标具体完成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的审计。在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突出重点,主要包括:第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计合法性和真实性;第二,审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投资决策情况、廉政建设情况等,重点审计效益性。

2.4、审计方法的使用应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除使用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一是“看”,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基础设施等进行察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审计疑问,从而确定审计重点;二是“问”,围绕领导干部实施的经济行为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导者施政情况;三是“访”,围绕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和施政行为,走访相关人员;四是“谈”,组织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召开座谈会,全面收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2.5、合理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并不断取得预期效果,确保不流于形式,关键在于对审计结果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对被审计者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评价,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认真履行经济责任,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表彰和宣传,而对于那些在任职期间严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规定,损公肥私或者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警示、教育和制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合理的转化和运用,能有力地促进县级以下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上一篇:3013年春季九年级六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自强社区居委会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