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开展幼儿社会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教育应从幼儿抓起,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对幼儿的成长过程具有非凡的影响。将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幼儿社会化教育,不仅让幼儿从小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之美,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培养新一代中国公民。文章针对民族传统文化与幼儿社会教育问题,进一步探讨两者的融合与应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传统节日开展幼儿社会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节日开展幼儿社会教育论文 篇1:

刍议如何利用传统人文资源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

【摘要】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流传和保存着极为丰富的传统人文资源。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经过岁月的沉积,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历史和文化精华。在现代幼儿园教育中充分利用传统人文资源,能够对幼儿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能够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通过对幼儿园社会教育中运用传统人文资源的途径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传统人文资源  幼儿园  社会教育

传统人文资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现代幼儿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传统人文资源中的传统节日、历史故事、风俗习惯等,都是进行幼儿社会教育的优质素材。通过将传统人文资源有效引入幼儿教育,可以极大丰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传统人文资源能够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代幼儿社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社会教育承担着塑造幼儿良好品德、提高幼儿生活能力的重要责任。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充分融入传统人文内容,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融入传统人文资源的意义

(一)使幼儿社会教育素材得以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育内容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幼儿教育不但需要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同时也需要引导幼儿对社会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知。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因此现代幼儿园中普遍开展了社会教育。通过有效的社会教育,能够实现当代教育体系中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1]。幼儿社会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通过在幼儿社会教育中融入传统人文资源,可以使教育内容得以丰富、教育质量得以提高。传统幼儿社会教育中,由于教育内容偏重于理论,很难让幼儿真正理解教育的内涵。通过传统人文素材可以将历史故事、民风民俗等引入幼儿教学课堂当中,由于内容与幼儿生活贴近并且新颖有趣,能够极大地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将社会教育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幼儿的接受水平。

(二)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中华传统人文资源是我国珍贵的文化宝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些优秀文化内容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代人的努力[2]。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能够使幼儿对传统文化增强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在面对社会上的多元文化冲击中可以保持初心,始终对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热爱和维护情感,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源远流长。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融入传统人文资源的根据

(一)传统人文教育内容能够符合幼儿身心特点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思想和情绪的共鸣来实现的。传统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有趣的素材,并结合幼儿所喜爱的故事和游戏形式进行展现,从而使幼儿能够乐于参与社会学习[3]。另外,传统人文资源具有较强的教育优势,可以使幼儿在学习中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改变了传统社会教育形式和内容单一枯燥的问题,对幼儿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传统人文教育内容能够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目标

由于现代幼儿教育目标是通过社会教育提高幼儿的社会意识和能力。传统人文资源中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通过结合传统人文资源中的情境和内容,可以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使幼儿在寓教于乐中完成社会学习。传统人文教育素材具备良好的延展性和寓意,可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并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融入传统人文资源的途径

(一)在幼儿主题活动中融入传统人文教育

在现代幼儿教育中,主题活动形式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式。通过主题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提高知识水平以及应用技能。在幼儿主题活动中融入传统人文教育内容,可以使幼儿主题活动更具价值。幼儿老师需要深入挖掘传统人文资源,将其中与幼儿学习能力相适应的文化素材,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进行渗透,从而在提高幼儿知识掌握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

例如,幼儿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我是成语小达人”的主题活动,通过鼓励幼儿在课余时间了解中华优秀成语故事来实现社会教育目标。老师可以建议家长与幼儿共同学习和掌握一个成语故事,并能够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在“我是成语小达人”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给大家讲授具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如曹冲称象、完璧归赵、掩耳盗铃等,从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精神和文化素养。

(二)在传统节日中融入传统人文教育

我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将传统节日与幼儿教育相结合,能够使幼儿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幼儿老师需要对我国每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入了解,將其中对幼儿有教育含义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在节日的庆祝过程中让幼儿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和熏陶。

例如,我国传统节日春节,代表着古人对于一年之始的期盼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幼儿老师可以在春节时,让每个幼儿说出自己新的一年的希望,并在新年中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通过这样一种节日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在过年的气氛中正确树立生活目标。在传统节日端午节,老师可以给幼儿将端午节的由来。通过我国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可以增强幼儿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重阳节,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参加敬老活动,使幼儿真正体会到尊老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含义。

(三)在幼儿游戏中融入传统人文教育

由于幼儿爱玩的天性,在幼儿社会教育中,游戏教学方式能够被幼儿更好地接受。通过在幼儿游戏中融入传统人文教育,可以帮助老师将幼儿教育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传递。

例如,幼儿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模仿游戏。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素材中的事物进行模仿,从而加深幼儿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幼儿游戏与传统人文素材的结合,需要幼儿老师选取与幼儿社会经验相适应的内容。老师可以在此环节中通过对古诗的讲解,使幼儿形象地模仿。如幼儿老师在讲到“曲项向天歌”这句诗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联想生活实际并结合诗中的描写,模仿鹅的动作和形态。老师还可以通过评比,激发幼儿的游戏学习热情。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将剪纸游戏与社会教育进行结合,通过帮助幼儿掌握传统剪纸技法,并在游戏中启发幼儿进行思维拓展,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人文内容,通过剪纸游戏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

结束语

在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认知水平以及行为能力的综合培养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幼儿园社会教育承载着对幼儿的启蒙职责,幼儿老师需要积极发挥传统人文资源的优势,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够增长知识、明事理,还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伟大,从而促进幼儿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也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作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五一,杨明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8).

[2]李文霞.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J].中华少年,2018,(09).

[3]张平.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散文百家,2017,(03).

作者:李风琴

传统节日开展幼儿社会教育论文 篇2:

民族传统文化与幼儿社会教育的融合与应用

【摘要】教育应从幼儿抓起,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对幼儿的成长过程具有非凡的影响。将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幼儿社会化教育,不仅让幼儿从小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之美,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培养新一代中国公民。文章针对民族传统文化与幼儿社会教育问题,进一步探讨两者的融合与应用。旨在研究幼儿园提高幼儿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融合与应用中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力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幼儿社会教育;融合与应用

前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经过数千年的艰辛和洗礼,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了浓缩,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国儿童的传承,传统文化在启蒙智慧和养育人类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石。幼儿园是儿童在学校学习的第一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却非同寻常。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对儿童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儿童能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并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发扬光大。从幼儿园开始,必须教育和指导儿童学习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使他们从小就可以了解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并激发儿童对少数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在丰富他们人文知识的同时,继承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从而激发儿童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一、民族传统文化与幼儿社会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寓教于乐”的学习兴趣

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幼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期。由于学前期的儿童还很小,缺乏社交经验,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儿童学习民族传统文化时要注重实用技能教学。当幼儿园老师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时,他们会感到新鲜和好奇,并对此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鉴于儿童的特定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有必要将“游戏”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活动课程。许多孩子天性活跃,有好奇心和探索未知事物的愿望,具有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将游戏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课程形式,不但提升了孩子们学习民族文化的直观性,而且可以培养孩子对家乡、民族和祖国的感情。例如,可以将传统陶艺制作、民族纺织、民族舞蹈、民族绘画和民族音乐等民族艺术文化融入教学中,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进儿童社会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幼儿教育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通过多边合作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幼儿期是启蒙期,在此期间,个人更容易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在幼儿园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且能使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产生民族自信心及认同感。让孩子从小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培养他们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文化教育是实施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儿童个体社会化的最佳工具。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将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在幼儿园进行,极大有利于幼儿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三)有助于促进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在幼儿社会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社会知识、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化发展。幼儿园结合当地实际,收集当地民族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习俗,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开发儿童潜力并扩大其认知能力,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如社会教育活动“ 快乐三月三”,让孩子们了解黎族人民如何庆祝“ 三月三”。开展“黎乡竹筒饭”“我爱农家的鱼茶”“农家三色饭”等社会教育活动,了解民族传统食物生产过程,品尝美味的民间小吃,加深孩子们对黎族和苗族生活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编制黎族韵律“织锦”,使孩子们了解黎族织锦的过程,并深刻体会黎族人民的辛勤工作。通过上述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许多当地的风俗习惯,从而进一步培养对家乡的热爱。绘画是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教师们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具有特色的民族建筑,在绘画本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黎族船形屋、色彩鲜艳的黎族织锦图案和典型的黎乡动植物。孩子们在图片中展示出建筑物、动植物和人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魅力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学习绘画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当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时,美丽就在其中,启蒙也在其中,他们可以巧妙地体验中华民族悠久而迷人的民间文化,从而提高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

在幼儿社会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有利于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促进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当代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幼儿园通过在儿童社会化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来培养儿童集体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等亲社会性行为。例如打柴舞,又称竹竿舞,是黎族人喜欢的民间舞蹈,不分年龄、性别。要求参与游戏的人分成两组,一组按照节奏敲打竹竿,一组按照敲杆节奏跳舞。游戏中需要大量参与者,为儿童提供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团结协作意识。民族民间运动有其独特的特点,促使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团结协作、帮助他人、谦卑和服从、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民族传统文化与幼儿社会教育的融合与应用

(一)加强幼师的民族文化教育,提升文化内涵

学前教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线指导者与传播者,要将幼儿社会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这就需要幼师提高文化素养。大多数幼师都是年轻人,刚步入社会工作,在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量上难免会有所匮乏。因此,幼师想要教好孩子们,首先自己要有豐富的知识理论。可以通过举办民族传统文化专题培训班、民族文化学习专题研讨会、组织教师到民族地区及民族文化研究部门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幼师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掌握与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提升幼师的民族理论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才能融合民族文化于儿童社会化教育中,将民族文化的真正内涵和经典内容教给儿童。

(二)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教育环境,提升环境育人功能

良好的民族教育环境可以让儿童从不同角度接触和理解传统的民族文化,丰富儿童知识和扩大视野。要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注入幼儿园环境中,强化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如充分利用校园走廊、游戏区、活动室和主题墙来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故事、民族图画、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等。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有必要单独开辟一个区域摆放民族特色剪纸、折纸、泥塑和绘画作品,并展示一些优秀的儿童手工艺品。每个班级都可以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并定期更换内容,使儿童有机会互相欣赏和学习。创建一个独特的课堂环境,创建一个主题墙,并组织幼儿园老师在课堂的区域活动中设置民族服饰区或“民族小屋”和其他角落。通过服装表演和角色扮演,孩子们可以欣赏丰富多彩的民族服装和传统礼节文化。将有关黎族、苗族等民间故事、童谣等的书籍和视频材料放在班级的图书馆一角,以促进孩子们的欣赏和阅读。最大程度地为孩子们搭建幼儿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他们对本土民族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并能够继承和发扬本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三)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儿童社会课程内容相结合

在学龄阶段,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合学龄儿童特点的课程内容。学龄前儿童特定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决定了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通過将民族文化教育内容融入游戏活动,可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感知与体验。要在游戏中充分体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影响。此外,学前期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人格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将民族文化内容以多种形式融合到社会课程领域中,以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儿童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很重要。比如,希望孩子们彼此合作,礼貌待人,关心他人,尊重师长,这些实际上就是我国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各类幼儿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身体,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和规则意识。例如幼儿园举行运动会,可以邀请父母到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完成比赛,增加亲子的感情,并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在六一晚会、元旦晚会这样的文化节目中,孩子们可以准备一些当地民族传统文化节目,例如唱黎族儿歌,黎族服饰表演,黎家竹竿舞表演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不和不觉地接受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四) 通过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建立家园共育模式,促进家园协调发展。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家长开放日、民族民间节日、传统文化知识讲座以及在幼儿园举行的其他教育活动,邀请家长积极参加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提高家长的民族文化教育意识,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将民族文化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如在幼儿园中举办黎家“三月三节日”文化活动中,邀请黎族的教师或家长,向孩子们介绍黎族“三月三节日”的知识。让孩子们形成一种民族认同感。在庆贺节日的同时,孩子们还可以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识,形成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在幼儿园举办的民俗艺术节上,组织所有家长与儿童开展亲子互动游戏,通过参与民俗艺术活动亲身体验民族传统文化。在生动地展示民族民间艺术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而且能进一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日常教育渗透,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根植幼儿园日常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幼儿园晨练、体育活动、音乐活动、游戏等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早上和下课时间进行民族健身操,组织孩子们跳民族舞蹈竹竿舞,玩民族民间游戏“拉乌龟”,让孩子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在幼儿饭前和饭后播放民族音乐,讲述有关民族的故事,如 “鹿回头传说”和“ 三月三日节日”的起源,也可以介绍有关民族习俗,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同时,还可以通过日常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学习和识别。例如带领孩子们在教室或活动室观看和制作民族手工艺品,表演和欣赏民族歌舞节目,开展民族食品制作游戏,饭前或午睡前让孩子们听民族故事等。让孩子们通过玩耍和一日活动学习了解当地民族传统文化。

此外,可以将传统节日教育纳入社会教育主题活动,结合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比如,在儿童社会教育“黎族人民的好客习俗”主题活动中,将黎族的山栏酒、鱼茶、竹筒饭和其他美食带到班级儿童的餐桌上,由儿童担任主持人和嘉宾,在教师的指导下依照黎族的风俗习惯及用餐礼仪品尝美食。通过主题社会教育活动,不仅加深孩子们对家乡饮食文化和传统美食的了解,还教会孩子们懂得分享与感恩,从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造福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教育实践中,将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社会教育相融合,是培养新一代公民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教师应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在幼儿社会化教育中合理渗透民族传统文化,使儿童能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力量,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玉萍.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N]. 经济日报,2018-10-18(13).

[2]胡媛,王路路.民族地区幼儿园传承民族文化的定位、问题与出路[J].中国民族教育,2019(12):52-54.

[3]丽晖.民间艺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1(3):110-111.

[4]吴少峰.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路径探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93.

[5]石丽霞.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的尝试[J]. 儿童与健康,2016(5):26-27.

[6]王怀亮.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实践[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20):148-179.

[7]罗红.怎样开展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J]. 小说月刊,2018(4):114.

[8]刘英杰.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实践[D].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0):118.

[9]芦艳.蒙古族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陆敏(1978-),女,黎族,海南琼中,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教育管理及教育学等。

作者:陆敏

传统节日开展幼儿社会教育论文 篇3:

“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德育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想要取得长足而有效的成就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教育策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形成规律,我园从“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目标的确定、“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内容的选择、“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方式的运用和“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的反思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目标

常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工作是长期的工作。制定德育工作计划要将长远的教育目标落实在具体的教育阶段中。经过研究分析,我园提出了以下教育目标:

1.不断扩大讲堂建设的品牌效应,彰显道德力量,进一步突出讲堂主题,丰富讲堂内涵,优化讲堂形式,拓展讲堂功能,放大讲堂实效。

2.进一步加强教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

3.依托信息技术,着力推进以“幼儿礼仪规范”和“孝文化”为主题的幼儿道德讲堂建设。

4.通过家园大手拉小手,努力实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道德建设目标。

二、“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就是幼儿园德育目标的细化、具体化,是实现幼儿园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根据“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目标,我园选择了以下教育内容:

1.我们仔细研究《幼儿园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反复推敲提炼出了十六字的核心目标“尊老爱幼、诚实明理、团结守纪、勤劳勇敢”作为本园娃娃道德讲堂核心目标加以实施。

2. 加强幼儿礼仪文化熏陶。依照《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要求,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序启动和开展幼儿道德讲堂建设。增强幼儿在仪表、餐饮、言谈、待人、行走、观赏、游览、仪式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3. 开展“四德”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友爱、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职员;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三、“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方式

教育方法总是为一定的目的而服务,幼儿园德育教育方法是为完成幼儿园“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目标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它的作用是帮助教师实现教育目标。考虑到幼儿接受社会教育的认知规律和我园的社会教育目标,研究过程中运用了以下教育方法。

一是设立班级讲堂。结合升旗仪式、节庆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每班每月开展一次,在氛围布置上,采取灵活、简便方式,利用教室的投影、电视等多媒体电教设施,同时利用文字、图片、音乐等营造浓厚氛围。

二是明确宣讲重点。一是讲道德规范。围绕核心目标“尊老爱幼、诚实明理、团结守纪、勤劳勇敢”普及道德规范,增强幼儿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二是讲道德模范。借助道德讲堂,向幼儿大力宣传身边好人的善行义举和先进事迹,触动幼儿心灵。三是讲道德文化。从《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中华传统国学中,精心挑选出引导人们省心修身、崇德向善、待人接物的经典句段,让学生吟诵熟记,使他们充分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恒久魅力,进一步涵养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

三是制定活动流程。我们制定了“唱一首歌、看一部短片、誦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想、送一份吉祥”“五个一”的规定流程。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借助视频、网络、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演绎故事,视听结合,使幼儿在轻松、典雅的环境下洗心静心、提升修养。

四是开展道德实践。注重知行合一是我园“娃娃道德讲堂”的一大特点。由幼儿园、班级统一组织,鼓励幼儿开展学雷锋道德实践活动、植树护绿美化校园实践活动、敬老节感恩实践活动、公益宣传等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大手拉小手,共同争做道德传播者和践行者。

四、“娃娃道德讲堂”社会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

通过开展讲堂活动,取得以下效果

(一)注入了品牌活力

我们以传统节日和教育课程,凭借信息技术采用情景化、游戏化、幼儿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组织活动,向市文明办、教育局、辖市区幼教系统开放,成效显著,作为全市娃娃讲堂范例加以推广。

(二)汇集了正向能量

讲堂活动受益面广。授课对象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幼儿为主体;二是幼儿与家长共同参加的亲子活动;三是既有幼儿,又有家长和社区人员。在活动中,目标指向不仅是幼儿,也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真正达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

(三)赢得了荣誉信心

讲堂活动增强了教师的社会教育能力,幼儿园以“争创省文明单位”为主线,以锤炼师德铸师魂为重点,以“道德讲堂”为契机 ,全面提升了道德文化建设。我园荣获了江苏省文明单位、局创建先进多项荣誉。通过家长问卷调查、教师互评、园务会议讨论、社会网络票选等方式,从百余名教师中评选出20名最美教师和微笑园丁,22名教师评为师德标兵,3名教师被评为市“十佳母亲”,1名被评为市公安局“十佳警属”。毛婉清、张沐暄等二十位小朋友获“常州市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礼仪之星”,刘毅哲、刘丁铎友等29位小朋友获“常州市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礼仪宝宝”。刘畅、谢雨桐等18位小朋友获“常州市机关幼儿园班级礼仪之星”,孙米果、吴思睿等十二位小朋友获“常州市中央花园幼儿园班级礼仪之星”。展现了机幼教师和幼儿的风采。

这一切来之不易,极大地催化了我们的激情和信心,也为幼儿园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 常州市机关幼儿园 江苏】

作者:陈黔艳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中小学资源库建设网络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