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传统游戏

2023-04-24

第一篇:幼儿教育中的传统游戏

子课题一: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2012-04-29 14:45:11)

转载▼

标签: 分类: 研究方案

杂谈

课题《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

子课题一: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民间体育游戏是由民间创编、并在民间代代相传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它给很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孩子们经常参加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形成,培养其民间体育活动兴趣。本研究通过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收集、筛选、整理、改编、创新、整合,创设丰富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循序渐进开展民间体育活动,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区、家长、教师的作用,拓展民间体育游戏,充实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了幼儿在园的生活。

二、相关的课题研究现状

提起童年,每个人都能回忆起儿时曾经玩过的游戏:老鹰抓小鸡、滚铁环、跳皮筋、骑竹马、踢毽子、打陀螺、丢手绢、捉迷藏等,这些民间体育游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如今的孩子,玩具是应有尽有,不少孩子常常是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玩电脑,很少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交往意识、合作精神往往欠缺。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单调枯燥、陈旧单一,多现代化玩具、少自制器械,已难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创设良好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循序渐进开展活动,通过组织与指导,既可以充实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内容,还能增强幼儿体质,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身体能力的发展,增强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促使幼儿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培养幼儿运动的兴趣,是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课题概念的界定

1、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游戏是竞技民俗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

2、本土资源:当地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教育教学目标:通过筛选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民间游戏,使民间游戏与课程及幼儿一日活动有效整合,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2、幼儿发展目标:通过民间游戏的应用,促进幼儿在体能、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教师成长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实验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素质。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1.创设宽松的户外活动环境

我园户外场地宽阔,草地成片、绿树成阴,柔软的塑胶地非常便于孩子游戏、追逐。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丰富游戏环境和材料:在平整的水泥地、塑胶地上画上了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房子”等,孩子们还可以利用小树林,玩起“躲猫猫“、“捉迷藏”的游戏。在宽松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孩子真正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2.创设丰富的室内环境

我园每班都有民间游戏的活动,自从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将民间体育游戏内容有机地融入课程活动和晨间活动中,幼儿每天可根据自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械,尽情地玩耍,在富有民俗氛围的、开放式的活动中,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二)循序渐进开展活动,增强幼儿体质

1.利用一日生活,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除了晨间活动、体育教学、区域活动外,我们还利用晨间入园时、课间、等时间,积极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此外,我们还探索多种教育途径,把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不断创新游戏内容,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为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将一物一玩改为一物多玩,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一物多玩的活动,让幼儿充分尝试各种不同的玩法,如玩“石子荷花荷花几月开”三个班级对教案进行更深层次的修改,引导孩子用各种方法游戏,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在“玩绳”活动中,绳子除有多种跳法以外,还可以用绳子当小河,玩过河的游戏,这些都是孩子探索的结果,既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又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自信心,磨炼意志品质。

(三)加强组织与指导,发挥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首先应全面了解幼儿,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其次合理选择游戏材料,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第三,精心设计游戏活动,灵活掌握幼儿的活动量;第四,提高幼儿认知,形成规则意识;第五,积极探索游戏指导方法、提高活动的积极性;第六,重视游戏的评价工作,培养幼儿的探索、竞争意识。此外,我园还开展每月一次的民间体育游戏观摩活动,观摩活动结束后每位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一般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找出游戏的利弊得失,提高了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四)家园共育,拓展民间体育游戏

我们通过调查和家长交流,让家长们重温童年生活,回忆小时候玩过的民间体育游戏,并详细记录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及所需的材料。充分发挥了民间体育游戏的原汁原味。 一年来,通过课题的研究,幼儿的体质、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和社会性等都得到良好发展,同时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转变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我园还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不断沟通交流,架起了家园交流的桥梁;。在此基础上,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挖掘、整理、创新地方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对搞好幼儿教学,开发幼儿的智力,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为此,应尽可能多的发掘民间游戏资源,以更好地搞好我们的幼儿教育。

七、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在本课题中,我通过调查我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体育常规的现状以及教师对有效队列队形的看法来了解目前队列队形练习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我通过观察体育课堂上有效的队列队形取其精华并运用到实践中。

3、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我运用经验总结法不断探索、改进、建立适合体育课堂的有效的队列队形。如:讲解示范、接力比赛时的有效队形等,及时总结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概括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各种现象,形成各种有效的队列队形,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3—2012.8)

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个人分工,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撰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9—2014.2)

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课题的实施研究,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3—2014.9)

总结子课题研究各阶段工作情况,整理各项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基础

1、子课题的组长葛丽华,是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评课选优二等奖获得者;副组长沈美芳,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早期阅读工作室成员,她们都具有丰富的教研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全面调控主课题的运作,并给予子课题具体指导与专业引领。

2、子课题成员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为子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3、研究小组有较好的行政支持力度与经费保障。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子课题研究报告:如何利用民谣,优化幼儿队列队形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论文汇编

十一、课题组人员组成和分工

1、子课题组长: 葛丽华沈美芳

2、子课题组员: 李庆锭陈怡璐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传统游戏

幼儿园大班传统游戏:跳房子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让幼儿练习单脚跳。

2、锻炼幼儿腿部力量,培养幼儿其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沙包数个,红旗一面,布置活动场地图: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一幼儿进行完毕,换第二组幼儿跳,交叉进行。

2、玩法:

将沙包用手投入第一格,幼儿单脚跳至沙包处,双脚夹住沙包抛上第二格,再单脚踢入,重复上面的玩法,依次完成。到门口后双脚夹沙包踢,用手接住。第二名幼儿再将沙包投入第二格,依次进行。如果哪通过的人数多为胜方。

3、组织幼儿进行活动,老师指导,让每组完成游戏的幼儿分别站在一方,违犯规则的幼儿站在另一方。进行比赛。

4、老师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评论,将红旗奖给优胜队,激发幼儿玩沙包的兴趣。

第三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发布时间:2012-11-09 作者:马旭 单位:北京市昌平工业幼儿园 浏览次数:352

字号:T|T|T 更多1

文章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材料简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易学、易会、易传、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那自然的游戏材料、有趣的游戏情景、多种教育形式、同伴间的相互合作使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使幼儿的平衡、协调、灵敏、肌肉力量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满足了幼儿活动的需要,增强了幼儿的体质,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正文:

民族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根植于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意识。几乎每一个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都是一首绚丽的民族诗篇。其活动形式鲜活多样,在浓郁的趣味性中蕴含着各种身体练习,张扬着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它是各民族儿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接受社会化教育的重要方式。它伴随着一代代各民族儿童茁壮成长,也受到了当代儿童的喜爱。

塑胶场地、人工草坪,幼儿园装修得非常漂亮却使得我们的孩子远离了泥土的芬芳,乡野的空旷,同时也远离了大自然的欢乐。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组织的体育游戏都来自教材,体育游戏的开展需要准备大量的游戏材料,可结果是幼儿玩了两遍就不感兴趣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材料简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易学、易会、易传,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在幼儿园组织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增强幼儿的体质。

一、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材料,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物、运动游戏材料、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感受运动游戏的愉快。”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材料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之中,是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如:瓦片、绳子、竹竿、纸箱子、小棍、饮料罐等。这些材料物美价廉,许多是废旧物的再利用。幼儿在游戏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的将材料加以创造和想象。如:把一根棍夹在两腿中间玩骑马的游戏;立在肩上、手臂上或额头上玩霸王举鼎的游戏。我们还把废旧物品洗净消毒后稍加修饰做成玩具。如:把废旧瓶子装上水玩顶罐的游戏;把可乐瓶子安上棍稍加装饰,几个人合作玩舞龙的游戏;把大废旧纸箱子穿两根棍可以玩抬花轿的游戏。这种废旧物品的利用可以培养幼儿节俭朴素的意识,又可以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创造。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同样,孩子的玩具材料也应来自于生活,生活中自然的游戏材料才是孩子最喜欢玩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随地可循的玩具材料,既能节省财力,又能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二、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有趣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他根植于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意识。几乎每一个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项目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都是一首绚丽的民族诗篇。所以在组织幼儿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时,我们会先给幼儿讲一个传说故事,然后提供给幼儿运动材料为幼儿创设游戏情景,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情景中参加体育活动。如:“顶罐走”我先给幼儿讲了一个朝鲜妇女清晨走出家门相互结伴把盛水的罐子顶在头上到河边去取水的故事后,在给幼儿提供大小不同、重量不同盛水的罐子,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取不同的罐子,投入到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幼儿主动更换不同的罐子顶并探索出盛水多、罐子底大的好顶,走路时动作要慢,罐子才不会掉下来。没用我过多引导,幼儿能够在游戏情境中主动探索顶罐走的方法。有趣的游戏情景充分调动了幼儿体育游戏的积极性。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只需一根棍儿、(骑竹马、霸王举鼎)一片瓦片、(跳房子、打瓦)一根绳子、(捕蛇、捉尾巴)简单易行,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不需任何材料,配上简单的儿歌,幼儿边游戏边说儿歌。活动充满了生动的节奏感,形象具体情趣盎然。如:《编花篮》、《打井台儿》、《捞小尾巴鱼儿》等。幼儿能从这些游戏中体验到各种快乐。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活动中,他们自己选择游戏方式,准备玩具材料,协商角色,构思情节,控制游戏环境,制定游戏规则,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有趣的游戏情景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多种教育形式,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我们将以集体活动为主的传统体育活动方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如:分散活动,分散集中相结合以及家园互动等让幼儿获得更多自主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技能同时形成对人、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如:在《踢毽》过程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带绳子的、不带绳子的、鸡毛的、尼龙绳的各种各样的毽子让幼儿根据自身的能力与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玩具分散玩,教师观察玩法,在分散活动中幼儿非常有创意,想出了许多踢毽的方法:有一人踢的;有两人合作踢的;有多人合作踢的;有单脚踢的;有双脚踢的;有使脚内侧踢的;有使脚外侧踢的„当幼儿尽情玩耍后,我们让玩得有特点的幼儿介绍玩法,组织集体进行练习,或将好的方法告诉幼儿,引导他们自己进行练习。这样分散集中交替进行,不仅能调控幼儿的运动量,还能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以幼儿主动活动为主的活动原则,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游戏的快乐。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幼儿的爸爸、妈妈也会玩,因此我们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玩并把家长请到幼儿园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花样踢毽比赛,幼儿和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不仅增加了母子、父子亲情,更激发了幼儿运动的兴趣。

四、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中的相互合作,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一般需要两名以上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翻烙饼(2人)、跳花盆儿(3人)、搭井台儿(6人)、跳竹竿(多人)满足了幼儿合作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玩具或材料等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有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使幼儿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幼儿助人、合作等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如:捞小尾巴鱼,两名幼儿双手举高当渔网,其余幼儿排好队依次从渔网下钻过„。这些可充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促进幼儿积极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这种愉快的活动中,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大家在一起活动或游戏,会比个人活动、游戏的效果好,促进了幼儿在共同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中的相互合作,不仅促进了幼儿和作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面向全体,重视各别差异的原则”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教师不仅要运用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幼儿的发展还应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正视幼儿间的差异,在民族体育活动中改善材料投放,促进每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如:在玩“霸王举鼎”的游戏中我会为幼儿准备矿泉水瓶子、茶叶罐、细竹竿、废旧的即时贴纸芯。这样材料长短不同、粗细不同,能力弱的可以选择茶叶罐、矿泉水瓶子,能力强的可以选择废旧的即时贴纸芯、细竹竿。每个幼儿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材料,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更激发了幼儿参与运动游戏的兴趣。

在幼儿园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自然的游戏材料、有趣的游戏情景、多种教育形式、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既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同伴间的相互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更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使幼儿的平衡、协调、灵敏、肌肉力量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满足了幼儿活动的需要,增强了幼儿的体质,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期刊类:

沈卫《民间游戏,幼儿快乐的源泉》《幼儿教学研究》

2008年2月 刘敏《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任务》《幼儿教学研究》2008年3月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民间的传统游戏,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民间游戏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民间游戏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给幼儿带来无限欢乐!本文试从民间传统游戏的概念及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并从民间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入手,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析,以期引起重视。

关键词:幼儿 民间游戏 教育价值 运用

前言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迈向现代化幼儿园行列的步伐加快,教学设备、媒体也得到了飞速的更新与换代。我们可以看到,在孩子走近高科技产品的同时,正日渐疏远着那些草根化的、蕴含丰富教育资源、娱乐成分的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幼儿可以通过民间游戏来锻炼身体,促进语言、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有着很大的价值,对幼儿教育者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应该重视并充分地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让孩子们徜徉在民间游戏中愉快地成长,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民间传统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一)民间传统游戏的概念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民间传统游戏因趣味性强且能够满足儿童好说、好动、好模仿、好游戏等心理特点,种类繁多,是一个巨大的游戏宝库,深受幼儿喜爱。同时,民间传统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特别是对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机能的增强有着重要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民间传统游戏的特点

1、形式简单、取材方便

这一特点使民间传统游戏能在许多幼儿园开展以及经验推广。民间传统游戏所需的材料非常简单、廉价,大多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并且这些材料并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根据自己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加

工和改造。有的游戏甚至用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进行。游戏规则可有参与者自己决定,游戏由浅入深,形式也可由参与者随时改变。

2、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民间游戏总是在某个特定的地点范围内产生、传承并享用的。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各民族生活的环境与习俗有所不同,而民间传统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日常的生活,并且所配的儿歌一般是当地的语言,这使得民间传统游戏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如四川民间游戏游的《蝗蛳蚂蚂》贴近儿童的生活,有着自身突出的特点。

3、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趣味是游戏的生命,兴趣是孩子们创造的源泉。民间游戏之所以得以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幼儿在自然、自发的民间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能玩得很开心。这说明幼儿民间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因此,民间游戏的开发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二、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

发展儿童走、跑、跳、钻等基本的动作,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收到效果,如果只机械地反复让儿童做这些动作,只会让这些动作更加乏味,没有成效。由于民间活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这一显著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幼儿非常乐意参与其中。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反复游戏,可以使这些动作更加熟练,从而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动作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在“国培”实习期间,我在曾大班组织过“扛轿”的游戏,游戏之前,我先示范了游戏的玩法,主要是手的搭法还有三人的合作方法,孩子们很感兴趣,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跃跃欲试。终于,到了玩的时间了,我给他们分好3人组,但是里面谁抬轿子,谁坐轿子交由他们自己分工。“我和嘟嘟比较高,乐乐你小一点,就坐轿子吧!”孩子们知道发挥各自的特点,优化组合,轿夫有成就感,他们就商量着轮流当,整个活动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在整个通过这个小小的案例可以看出,在轻松欢快的氛围里,幼儿的体能和动作得到了发展,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自由地得到发挥,由此可见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之大。

(二)有利于幼儿认知的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大多数数民间传统游戏都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比如:“包饺子”游戏附有儿歌帮助幼儿了解饺子制作的整个过程;“跳房子”游戏让幼儿从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挖掘、搜集到的游戏童谣和儿歌加以改编,赋予其新时代的新内容,使孩子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民间游戏有一大特点就是形式多变,一物多玩。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已有的物品自由地创造新的玩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首先,民间传统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如:“跳竹杆”游戏,二人抬、一人跳,游戏要求幼儿抬的动作要一致,抬跳动作要协调,抬跳节奏要一致,两个一致和一个协调,充分培养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又如:“小鱼网”要求当鱼网的两个幼儿要合作好,动作、语言必须一致,当小鱼的幼儿们行动要迅速,以免被抓。再如:“一网不捞鱼” 同样要求当鱼网的两个幼儿要合作好,动作、语言必须一致,当小鱼的幼儿们前面的要抓紧后面的并且行动要迅速,步调要一致。这些游戏都至少需要两名

幼儿参加的,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这为现今的独生子女提供培养合作意识的好机会。其次,民间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由于幼儿个性的差异,在游戏过程中常会发生不同意见,从而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有一次,笔者在组织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时,全体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选出3-4为幼儿扮作“老狼”,其他幼儿在牵衣服排成一排扮作“羊”,第一位是“老羊”,当“老羊”问到“老狼老狼几点钟”时,老狼可回答1-11点任何时间,当老狼回答“12点”时,便开始抓羊,“羊”则要赶快跑。但是,有的幼儿怕被“老狼”抓住,当“老狼”还没有回答“12点”的时候已经开始跑了。这时,我让孩子们回到身边,组织大家共同讨论游戏规则,“老狼”还没说“12点”的时候,到底能不能跑,如果跑了该怎样惩罚。最后我统一了大家的意见,大家又开始开心地玩起了游戏。可见,在游戏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四)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精神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外来文化和事物充斥着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玩具不再是毽子、皮筋、沙包,取而代之的遥控汽车、洋娃娃、电子游戏机等现代化产品,导致许多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民间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游戏又是一个幼儿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的桥梁,让幼儿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充分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有利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

《纲要》中指出: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其中,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间游戏中编配的部分儿歌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玩游戏摇元宵时,是由两名幼儿合作合作边念儿歌边玩的。而这首儿歌溶于此游戏中,不仅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而且有教育了幼儿从小懂礼貌,争做文明人(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童谣中添了游戏的情绪,幼儿能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1、创设良好的室内环境

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在各区角投放充足的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在常态下,随意自如地开展各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等。如在益智区投放“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各种民间游戏;在科学探索区投放“捻捻转”、“绕饶转”、“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等材料;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小乐器、服装等;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此外,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既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2、创设良好的室外环境

幼儿园户外场地进行环境创设。笔者在实习期间的幼儿园有宽阔的户外场地,该幼儿园在平整的水泥地、塑胶地上画上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房子”等,

让孩子们玩 “跳圈”、“跳格子”等游戏。在宽松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幼儿真正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二)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合理渗透民间游戏

1、民间游戏在户外体育锻炼中的渗透

民间游戏内容广泛而丰富,其中有许多游戏能发展跑、跳、钻、平衡等身体动作,发展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例如:“跳皮筋”、“炒黄豆”、“跳格格”等。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民间游戏以幼儿为主的特点,特别是大班的幼儿还可以自己寻找游戏玩伴,自己制定规则或改变玩法,这样能够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

2、民间游戏在领域教学中的渗透

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身体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组织民间游戏活动。如在中班的数学活动中,教育目标为认识“6”的相邻数,就利用“跳格子”游戏,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在格子里分别填上6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6有两个好邻居,就是5和7,5是6的小邻居,7是6的大邻居,大家一起玩跳格,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6”的相邻数,教学目标也顺利实现了。

3、民间游戏在零散间隙时间中的渗透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在各个环节的过渡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的民间游戏。教师应特别注重幼儿的来园活动这一环节,因为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在营造温馨环境的同时,开展一些发展小肌肉群或手眼协调的民间游戏如“翻绳”“捉猴”等,可调动幼儿积极的情绪,让幼儿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学习与游戏活动。而在离园时,幼儿情绪较不稳定,教师容易“顾此失彼”,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安静、有序地离开活动室,可开展一些稳定幼儿情绪的民间游戏,如: “烟盒三角块”“拍手游戏”。这样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同时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三)改变创新,增强游戏时代气息

民间游戏毕竟是经过上千年的流传与积累,具有一定的地方性与时代性,许多的语言与规则不太适合现代幼儿的使用,需要改编,使游戏更具有趣味性和发展价值。改编民族民间游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游戏规则的改编与创新

有的游戏的规则需要或适合改编与创新,如:跳房子的游戏规则可以进行这样的改编,跳的规则由石头停在哪一格改为跳单双数,以结合数学知识的巩固。

2、游戏玩法的改编与创新。

民族民间游戏不一定都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玩耍,可以通过改编玩法后,让幼儿园的孩子能玩、喜欢玩,在享受游戏的乐趣中得到发展。比如在玩沙包时,不仅可以扔沙包,还可以踢沙包。

3、改编游戏童谣

在许多游戏中都伴随着着动听、有趣的童谣,但有一些很多童谣不容易理解或不感兴趣,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改编。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

织孩子变化童谣,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整合资源,提高游戏的影响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具细微的任务。”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参与性和利用价值。首先,可以向家长搜集整理民间游戏。大多数家长都是玩民间游戏长大的,知道许多好玩的民间游戏,甚至有些家长小时候就是游戏高手。家长就是一个巨大的“游戏宝库”,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其次,把民间游戏延伸到家庭。幼儿在家人陪伴下进行民间游戏,不仅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能够增强幼儿对民间游戏的了解与感受。

结语: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传统民间童谣游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添加剂”。作为幼教工作者应不断钻研,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信心百倍地用爱去探索,给每个孩子的童年增添灿烂,享受幸福、快乐!

[1]付雏菊,民间游戏初探,幼儿教育,2006.7.8 第12页

[2]王永,唐代游乐风气探略[J],传统文化,1990.

[3]蔡丰明,游戏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117

[4]梁学成,中外民俗[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2002.

[5]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6]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郭泮溪,民间游戏与竞争,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8]陈云霞《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幼教博览]2005年第3期

[9刘婧《民间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无价之宝》[为了孩子]2009年

[10]王美芳《幼儿教育中的奇葩民间游戏》[科学大众]2009年第1期

[11]海喜丽《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创造作用》[教育艺术]2009年6月

第五篇: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变革与发展

江宁学校 王秀玲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如何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有机整合的大背景下,遵照中共中央《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认真探讨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并在探索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变革与发展的同时,通过制订切合学校实际的研究目标与内容、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培训、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情操陶冶等有效手段,积极开发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帮助学生体验、认同、感悟传统美德的意义与价值,逐步将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较好地达成课题实验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物昌盛、人才济济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传统美德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德,如敬业乐群、造福社会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怀;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等等。自古以来,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深刻地熔铸在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华,它塑造了中国人谦让、宽厚、稳健、含蓄、克己、耐劳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然而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在中国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里,虽有不少糟粕,但不可否认也有很多精华。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然而在经久不衰的反封建浪潮中,传统文化中越来越多的成分被当作“糟粕”横遭批判,尤其在十年**期间,传统美德更是被打倒在地,批驳得体无完肤,以至于被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封建糟粕。

近百年来,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等。进入21世纪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了“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的阴谋,更需要我们不断地丰富和拓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把弘扬传统美德和传承民族精神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有效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又下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这是指导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两个纲领性文件。贯彻实施好这两个《纲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对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几年十几年后,他们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承担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学校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强有力的育人功能。为了体现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新特点,满足家长的自身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校在扎扎实实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环境科学进家庭”、“创新教育进家庭”等系列教育后,选择与认定了以《家庭传统美德与学习型家庭的营建》作为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学校、社区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全面开展“传统美德进家庭”的系列教育。

通过民族精神的传承,通过以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教育活动,我们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弘扬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宽容大度、谦虚谨慎、友爱同学、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良好的社会公德,体会到传统美德的魅力,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课题研究的做法与成效

1、制订切合学校实际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为家长提供帮助。提高家长思想道德、教子育儿水平,帮助家长克服“重教轻养、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等错误倾向,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2)提高学校的家教文化含量。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水平,提高服务意识、指导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家庭教育

指导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都有新的提高。

课题研究内容:

为了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按照“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宽容大度、谦虚谨慎、团结友爱”等“家庭美德”要求,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与年龄特点,我们分别制定了各年段的教育内容。如小学低年级: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指导孩子学会关心、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小学中高年级:让孩子懂得合理消费、学会审美、重视家风的熏陶;初中年级:开展道德法制教育、让孩子迈好青春第一步、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等等。教育既有侧重点,又有层次性,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力求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实际与需求。

2、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培训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抓好教职员工的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实施“传统美德进家庭”的关键。

(1)率先垂范

我们利用班主任例会及全校的政治、业务学习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培训,把为家长服务、提高家长素质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学校特邀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专家来校作关于“教师心态与学生健康”等知识讲座。因为教师的心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体现着教育的力量,教师的积极情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为了加强家庭伦理道德修养,净化社会风气,美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应当修身律己,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并饯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体现师表风范。我们注重师德形象,为人师表,在全体教职工中培养和树立了一大批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典型,通过教师的高尚美德影响全校学生。

(2)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了现状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教育现状;运用行为矫正法:通过学校习以成俗的跟踪教育,进行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的正强化;重视经验总结法:认真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开展经验交流,推进课题实施。

其中我们积极进行了以跟踪教育为重点的个别教育方式的实践研究十分有效。老师们十分重视对学生行为现状的调查,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状况的基础上,认真制订跟踪教育计划,进行有计划的连续性的跟踪观察。老师们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思想活动及发展趋势,把教育工作做在问题将要发生之前,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

3、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我们把家庭美德教育引入家长学校讲课内容。根据家长实际,进行分层次、分类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我们分年级进行了家长调查问卷,对各家庭结构、家长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对家庭藏书、报刊、电脑、书桌书房等学习硬件,对家庭共同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双休日的安排等学习软件,以及亲子交流话题、沟通时间、沟通方式、沟通困难、终身学习理念等方面均作了全面调查,还了解了家长对家庭精神生活的自我评价与对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建议,倾听了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即时需求,同时有的放矢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指导活动。

(1)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开展家庭美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要养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达成家庭教育的目标,有赖于各种亲子活动的经常开展。结合0

2、03年暑假上海市家庭亲子共同学习节学习型家庭系列活动方案,我们组织家长开展双向互动、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积极参与“读、谈、画、唱、说”等系列竞赛,通过绘画、文字、英语情景对话„„进行亲子之间的心声传递,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同时联系家庭教育实际,增强家庭美德教育的实践体验。学生创作的《诚实守信》等四幅漫画入选区编辑出版的《德趣画选》,由此改编的亲子共演的短剧参加区家庭教育现场会展示演出,获得好评。今年暑假,我校和长寿路街道联手开展了一次“长寿社区暑期家教超市”,开展亲子游戏、亲子读书会、文艺沙龙等各类活动,供家长各取所需,自主选择。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家长们接受了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并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辐射到周边地区和学校,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2)家教咨询

学校开设“校长信箱”、“校长热线”、“心理热线”,尽学校所能,为家长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除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和烦恼。我们经常聘请曹志方等有名教授坐堂,开设“专家门诊”,为家长开出对症下药的“教育处方”。我们还应家长需求,开展了多次大型家庭教育咨询活动,邀请许多专家同时坐堂设摊咨询,解决更多家长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同时我们充分发挥那些教子有方的家长的示范作用,经常邀请一些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卓有成效的家长现身说法,传经送宝。这样的交流更切合家长实际,容易引起家长共鸣,深受家长欢迎。

(3)家教沙龙

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家教沙龙”是充分体现家长主体作用的指导形式。我们利用学校传统的“家教沙龙”模式,抓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重视家风的熏陶”、“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等热点话题,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研讨活动。家长们畅所欲言,挖掘提炼了各自在家庭传统美德方面的有效经验与做法,在总结交流中进一步提升了对传统美德教育的认识。同时我们创建了家庭互动小组,由家长携家庭自由组合,优秀家庭带动薄弱家庭,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交流、家庭联谊和实践活动,起到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作用。

(4)网上家教

运用学校较为完善的校园信息环境,我们几年前就开设了“江宁网上家长学校”,效果很好。我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开发适合家庭教育指导的音响制品和多媒体软件,并设置“专家论坛”、“网海了望”、“家教沙龙”、“优秀个案”等网页,开设了“王老师信箱”,扩大网上家教信息功能,拓宽家校联系的渠道。我们多次利用校园网络召开网上家长会,和与会家长就学校的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主题进行网上交流与磋商。“网上家长学校”通过网络家庭教育的宣传、咨询、交流活动,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经验与方法,进一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

(5)个案培育

我们曾组织“长寿杯”家庭美德征文比赛,以家庭伦理道德、家庭美德为主线,着重反映“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家庭教育内容。家长们踊跃投稿,以小见大、以微见著,语言生动、真实感人,反映了许多真人真事。

在最近街道组织的学习型家庭评选和优秀学习型家庭个案征集活动中,我们充分挖掘家庭教育潜力,培养好学习的家庭、成长的家庭、温馨的家庭、幸福的家庭、现代的家庭等优秀家庭教育个案,让家长们通过浅显的理论、切身的体会、生动的实例、活泼的形式,写出在“传统美德进家庭”活动中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典型的情景故事,反映家长们终身学习的理念、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分享等学习型家庭的基本要素,体现亲子之间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新观念。家庭教育的个案培养帮助家长跳出了学外语、学电脑、学琴棋书画等狭隘的学习天地,从孩子学做人、孕育道德情操上广泛拓展,进一步提升了学习型家庭的质量。

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模式、多渠道双向互动的家庭教育指导,既重视面上的共性化指导,传播家教新观念,普及家教新知识,增强家长的教子责任感,又积极开展别开生面的个性化指导,充分发挥家长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形成教师、家长和谐默契的教育伙伴关系。

4、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情操陶冶

(1)强化学习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中,我校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运用《道德教育》系列读本与《东方小故事》等音响资料,将家庭美德教育引入思品课、晨会、班队会教学。我们充分运用《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团结友爱是快乐之源》、《“慎独”使人高尚》、《宽容使人受益》等优秀教材,使传统美德成为贯穿学生一生的品德。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蕴含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蕴含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中,蕴含在中华儿女五千年奋斗创造的足迹中,蕴含在中华儿女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2)体验感悟

除了学习认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在体验感悟。我们发动学生对传统美德的教育内容逐项进行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具有可操作性。如“诚实守信”:做到忠诚老实不说谎,敢于对老师、家长暴露自己的缺点,敢讲心里话;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老师在与不在同样遵守纪律,有人在、无人在同样严格要求自己;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借别人东西要按时归还。如“尊老爱幼”:对父母有礼貌,在父母面前不说谎,听从父母劝告;理解、体贴、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为难父母,不让父母操心;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爷爷、奶奶、外祖父母;帮助爱护比自己年幼的孩子。又如“宽容”:将心比心,充分体谅、理解别人;从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敞开胸怀,容纳别人的缺点过失等等。领悟细化的过程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认同、感悟。

我们还要求每个学生重点领会其中

一、两个在自己身上最为薄弱的中华传统美德,对照学习,找到差距,制订措施,逐步将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

(3)勇于实践

社会实践是实施家庭美德教育的主阵地,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我们创建了各种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使学生的心灵在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得到陶冶净化,思想境界和道德人格不断得到提升和升华。我们曾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投入“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主题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理导行,注重训练,深化道德实践,养成道德好习惯。学校还发动每班学生与本区启星学校的一名弱智儿童帮困结对,定期捐款捐物,建立了“爱心基地”。通过一系列“爱心”活动,让具有强盛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生身上发扬光大,教他们学会付出真情,关心周围所需要关心的人;献出爱心,帮助周围一切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课题实施,有力促进了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进一步形成,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学校多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示范性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全国雏鹰大队等荣誉称号。

三、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

(1)父母必须言传身教

融洽的亲情关系和积极上进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传统美德的培养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构成了无意识示范和暗示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具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家长必须从自身素质着手,注意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环境,重视家庭风气和文化生活环境建设,自觉进行道德修养,优化自身的道德人格形象。如今的孩子知识面十分宽泛,他们可以从社会各种通道上接受信息,而家长往往忙于工作与家务,知识面相对显得狭窄。目前孩子对家长的要求已在无形拔高,他们在对父母的评价中已经十分在乎父母的谈吐、言行、思维,因此做个好家长是每个父母一生的功课。家庭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方法,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情感启蒙,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建构起有利于孩子道德人格养成的家庭美德环境,通过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等家庭美德的弘扬,培养孩子的真善美,寓人格铸造于个性美的活动之中。

(2)科学扬弃兼收并蓄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提出:“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的文化。我们民族历经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虽然我们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已经走出了曾经困扰过我们的误区,但是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很清醒,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儒家文化,对于传统文化需要“破”与“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握好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

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一切外来文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关于道德修养、健全道德人格的教育,虽然西方家庭的礼仪文化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但他们中能体现个体性、竞争性、外向性的因素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所缺乏的。我们应进行科学的扬弃,兼收并蓄,以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它民族的长处,把优秀的中华统美德与西方的理性、逻辑性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培养求知上进、不断进取的品质。

(3)全员参与形成网络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互相配合、共同协作、综合管理,多管齐下,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我们在有组织、有基地、有措施、求实效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参与。只有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三结合”的巨大合力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强化育人功能。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传统美德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为了让中华传统美德走进千家万户,使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形成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家庭氛围,为了把未成年学生培养成举止文明、谈吐高雅、心理健康、情操高尚、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承载作用,继续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上一篇: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下一篇: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