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音乐艺术论文

2022-04-20

[摘要]钢琴音乐是电影音乐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在有效推动情节发展的基础上深化电影主题,充分诠释电影的艺术美。本文以电影《钢琴家》、《海上钢琴师》等电影为例,就钢琴音乐对于电影情节的渲染与烘托作用,以及对电影艺术的人物情感内心诠释作用进行深刻解读,以进一步加深对电影中钢琴音乐艺术表现力的理解。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电影中音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中音乐艺术论文 篇1:

浅谈久石让在宫崎骏动漫电影中的音乐艺术

【摘要】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而如果没有久石让的音乐再配上宫崎骏的动漫电影,生活就没有那么美好。我们可以从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中感受到美好,从久石让的音乐中感受到简单、纯净。这二者的结合,很好地把音乐艺术与美术结合在一起,也使观众无比期待,这无疑是观众对人性回归简单、纯净的渴望。作为久石让和宫崎骏的忠实粉丝,本文以动漫电影《千与千寻》为例,简单分析了久石让的音乐与宫崎骏动漫电影结合之后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久石让;宫崎骏;电影;音乐;千与千寻

序言

久石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能够认识宫崎骏一定是他这辈子最令人高兴的事;宫崎骏也这样回应过久石让说:只有认识久石让才是这世上最令人感到幸运的事情;而对全世界的影迷来说,久石让与宫崎骏的完美配合就好比现代版的伯牙子期,二者互相成就,缺一不可。童年时,宫崎骏的动画是我们成长的主旋律,快乐、浪漫;长大后,我们重新翻出动画片回看时,才知道陪伴着我们、和我们分享快乐的那一首首经典配乐,是来自久石让。久石让说:“所有的音乐都是没有语言的。当文字停止的时候,音乐开始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音乐出现得最早,就算是出现得非常早的文字,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一、久石让个人介绍

久石让的原名叫做“藤泽守”,他曾经说过,根据他本人的一些经验,转瞬即逝的灵感一般都出现在无意识的时候。他第一次担任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配乐,是在动漫电影《风之谷》中。当时,久石让和宫崎骏并不认识,在经过别人介绍之后,宫崎骏被久石让的电影深深触动到了心弦。正是由于这种缘分,他们二人开始了长达25年的合作。一开始的久石让并不出名,但是由于宫崎骏对久石让的肯定,所以,后来久石让得以有机会施展才华,并名声大噪。久石让如同一杯清酒,温润柔和。他的音乐就是很多人珍藏记忆的笔记,给了我们一个美好与安静的世界。

二、宫崎骏动漫电影创作特点

很多喜欢动漫的人对宫崎骏不会感到陌生。他的作品以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动漫界独树一帜。宫崎骏的动漫电影都有着许多共同的创作特点,大多数电影画面唯美,取材广泛,包括成长、和平、梦想、环保等,并且社会责任意识强烈,正能量十足,向观众传达着真善美的思想。

角色设计是动画影片制作的灵魂,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中所塑造的角色都很有特点,个性十足。在宫崎骏的画笔下,每个角色都带着个人的角色魅力。各种各样可爱或胆小的精灵,或美丽单纯的小女孩,或勇敢热情的小男孩,亦有年纪一大把却精力旺盛的老婆婆。这些角色或多或少地丰富了影片的故事情节,使影片更具有吸引力。

三、宫崎骏代表作《千与千寻》音乐赏析

宫崎骏的代表作品《千与千寻》就是一个典型的宫崎骏式的现代寓言。《千与千寻》讲述了10岁小女孩千寻和父母误入神灵世界,父母因为偷吃变成了两只猪,而千寻为了拯救父母经历的一系列情节奇妙的故事。最终他们都回归到了人类世界,而千寻最终也与神灵世界中的白龙分别。

影片中有琴弦和鸣之章,多次采用钢琴独奏以及弦乐创作,由久石让所作,大气磅礴。电影中多次出现紧张的故事情节,每到此时,音乐也都是急促与紧张的。久石让创作的音乐,很好地配合了宫崎骏动漫电影的情节与节奏。他的琴声细腻,仿佛千寻跌宕起伏的情感世界,也不断暗示了小女孩千寻即将经历的探险,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影片开始的镜头,是千寻一家正在准备迁徙到另一个城市,配合舒缓轻快的钢琴背景音乐以及低音略带淡淡忧伤情绪的弦乐,表现了千寻对以前就读的学校及旧环境的依依不舍之情。当音乐变成急切、紧张的管弦乐时,预示着电影情节在进入神明世界后将会发生的一系列波折遭遇,尤其是千寻一家在穿过隧道进入遗址及之后的情节,钢琴音乐神秘、诡异,断断续续,使观众有屛住呼吸观看的紧张之感,为接下来的情节作了铺垫。尔后千寻遇到白龙,白龙担心千寻的处境并帮助她逃跑,随即千寻发现父母因为偷吃变成了两只大肥猪,音乐愈发变得急促强烈,急切的管弦乐烘托了此时千寻万分惊恐的内心。直至后来白龙出现在千寻的身旁,他送来药丸让千寻吃掉,以避免她消失,此时的音乐是舒缓的,正如白龙给千寻带来的安慰与安全感。后来每一次白龙的出现,背景音乐都会变得安静又舒缓,正如他的勇敢与智慧抚慰了千寻不安与惊恐的内心。在遇到搬煤的小黑精灵们之后,画面俏皮、轻快、愉悦,音乐亦欢快、活泼、诙谐、幽默,表现了小精灵们活泼可爱的性格特征。千寻开始了工作,也真正开始了在这儿的生活,这是对她个人成长的磨练。而当千寻见到汤婆婆之后,音乐就会变得低沉,一如汤婆婆给人的那种感觉,令人生畏。无脸男出现后,都会有“叮叮”的背景音乐出现,这也是无脸男给大家带来的印象,他是寂寞与空虚的象征。无脸男有着善良的本质,变坏后最终又回归到单纯善良的内心。腐烂神的出现伴随着急促、令人紧张的音乐,让所有人都感到惶恐不安,并且因为肮脏遭到所有人的嫌弃。不过在腐烂神恢复真身飞走以后,仿佛一场战斗的胜利,人们欢呼雀跃,背景音乐也是热烈欢快的,渲染了喜庆热闹的场面。白龙受伤后,情形紧张,音乐也变得低沉。汤婆婆发现自己的宝宝不见之后,钢琴声紧张急促,表现了汤婆婆气愤、焦灼的心情。钱婆婆与千寻在一起之后,音乐变得悠扬、动听、美好,表明她们的关系相处十分融洽。白龙再次与千寻相遇,音乐美好和谐,一如他们之间互相关爱的心情。当他们分别时又是依依不舍,音乐忧伤,让人不禁伤感。宫崎骏说:“千寻与小白的爱是指一种在困境中互相扶持,给予彼此鼓励、坚强活下去的朋友,也代表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而每一次白龙出现在千寻身边,都会给予她关怀与鼓励,这时配合安静、舒缓、温暖的音乐,不仅在情节上、视觉上,更能在听觉上抚慰大家的心灵,使观众内心满怀感动。

片尾曲《Always with me》是整部电影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乐曲,亦是一部风靡全球的经典之作,由温暖富有亲和力的女声配合琴声伴奏演唱,音乐舒缓、恬静,给人如冬日般暖阳的安慰与美好之感,向人们述说了人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告诉人们要去经历与成长,寄托了人类对美妙梦想及美好记忆的渴望。

四、结语

宫崎骏的动漫电影能够风靡全球,除了跟他個人的才华、勤奋有关之外,还有一个离不开的因素,就是久石让的音乐。他的音乐通过人声或钢琴或打击乐等表现出来,旋律至简,通过他的内心诉说故事中的情感,感人至深,以至于我们总能透过它们看到重叠的故事,并且能够净化心灵。宫崎骏的电影陪伴我们长大,久石让创作的宫崎骏式背景音乐不可替代,这些音乐更是我们生命中独一无二的背景音乐。

参考文献

[1]张雅轩,刘健.动画电影千与千寻音乐赏析[J].音乐时空,2003(5).

[2]翁鹏,寿叶永,冯梦森[J].科教导刊,2017(3).

[3]代风.宫崎骏:东方动漫之珠[J].电影,2008(2).

作者简介:曹娟(1990—),女,汉族,江苏赣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刘双(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为本文作者的导师。

作者:曹娟 刘双

电影中音乐艺术论文 篇2:

电影中钢琴音乐的艺术诠释功效探究

[摘要]钢琴音乐是电影音乐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在有效推动情节发展的基础上深化电影主题,充分诠释电影的艺术美。本文以电影《钢琴家》、《海上钢琴师》等电影为例,就钢琴音乐对于电影情节的渲染与烘托作用,以及对电影艺术的人物情感内心诠释作用进行深刻解读,以进一步加深对电影中钢琴音乐艺术表现力的理解。

[关键词]钢琴音乐;电影;艺术诠释;《钢琴家》;《海上钢琴师》

在影视化作品极为普及的今天,影视作品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甚至影响了观者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是培育及传播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我们所知的乐器中,论起流行度以及普及度,钢琴可谓王者,钢琴音乐能够实现乐、景、情的有机融合,使电影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随着电影的发展及有声电影的诞生,电影中钢琴音乐的运用更全面和深入,很多创作人员对钢琴音乐情有独钟,对不同画面所需融入的钢琴音乐把握得当,全面彰显了影片的艺术特色。

一、钢琴音乐对剧情情节的渲染与烘托作用

钢琴音乐对于影片剧情情节也具有强大的烘托与渲染作用,并帮助影片剧情结构逐步升华。无论对于何种影片,音乐的作用均不可或缺。以《钢琴家》影片为例,该影片中的钢琴音乐力量,可谓脆弱生命却具有无穷生命力的一种象征,音乐成为男主人公当生命倍受摧残之后,仍能坚持不放弃的重要支撑。钢琴音乐自身就体现了剧情情节的发展。当什皮尔曼逃至一处建筑废墟中后,为打开一小瓶罐头,却被德军官发现之后,他们之间展开了对话:“What are you doinghere?Who are you?Do you live here or work here?”“No……”“what do you do?”“I am a pianist……”二人对话之后,什皮尔曼走向钢琴,并奏起了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优美的钢琴音乐瞬间融入电影情节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g小调叙事曲》是1835年期间肖邦所创作的,不仅概括了《康德拉-华伦洛德》这部叙事诗的总体精神,并展现出恢宏如史诗一般的气势,因而也被成为“最富独创性的粗犷作品”这部作品展现了一种爱国主任精神气质,在音乐深处所展现的是悲剧生命动机及其对胜利的强烈期望。在影片中,主人公开始弹奏时沉重而舒缓,烘托了他当时真实的心理感受,虽为低音却铿锵而有力,就像他内心深处的呼喊,展现了波兰人民对于深重灾难的咆哮与反抗。影片在关键时刻采用肖邦这首作品,深刻地烘托了剧情情节,深化了主题,极大地增强了钢琴音乐的渲染力。

而在《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对于影片故事情节的烘托与渲染效果更为显著。在影片的开头,持续的长音演奏将故事帷幕正式拉开,悠长的音符将观众的思绪带入了Max深深的回忆之中,并奠定了该部影片的主题。Max在如此温暖而抒情的音乐中出场,如此音乐正如对好朋友1990的情感一般悠远绵长,也将观众带入了深切的怀念中。随后,电影首个镜头出现,所配以的钢琴音乐忧郁而悲伤,还充满了惆怅与迷茫。在茫茫黑夜之中,独坐于台阶之上,凝视远方的Max开始了回忆。此时,音乐迅速步入了高潮,镜头也开始转向“弗吉尼亚号”船,大量移民伫立于港口,准备登船。此时,Max奏响了小号,脑中有关主人公1990的各种镜头分别出现。Max所演奏的曲目正是留声机中所播放的钢琴音乐。钢琴声的出现,预示了故事的开始,此时,观众对于钢琴的弹奏者也给予了万分的期待,主人公的故事拉开了帷幕。随着情节的发展,舒缓而流畅的钢琴音乐就像娓娓道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一般。音乐的主题是“孩子”,旋律同船员生活氛围一致,虽然不算精致,却也单纯而欢快。随后钢琴音调出现了调整,音乐节奏整齐而划一,无忧无虑的“孩子”再次通过长笛加以表达出来,进一步烘托了故事情节。悠远的旋律使电影充满了浓烈的情感,为剧情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钢琴音乐深刻描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

在《钢琴家》影片中,当什皮尔曼怀揣着罐头悄悄躲进阁楼中时,影片的配乐为《月光奏鸣曲》,而弹奏该音乐的正是那位德军官,通过所弹奏的音乐,能够看出其内心并非冷漠无情,反而极具人文主义情怀,从音乐中体会到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惆怅之感,这也表明德军官内心温暖,并非凶暴残忍之人,也为其后续行动进行了铺垫。

在《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中,对于人物心理及性格的描述,更多是从主人公指尖下流出的动听乐曲中呈现的。通过钢琴音乐展现人物形象及性格,较语言往往具有更好的效果。当主人公1900于舞厅中演奏时,常挣脱曲目传统风格,即兴进行演奏,他会即兴地将舒缓舞曲瞬间转变为欢快的爵士曲,直观展现了主人公的个性同当时社会主流的格格不入。如此短镜头中就洞悉到主人公在追求音乐方面自由不羁的个性,也为其未来结局埋入了伏笔。此外,在影片中,主人公与莫顿的斗琴引发了电影高潮,也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从莫顿所选弹的曲子中,第一首是爵士乐之代表——《Big Fat Ham》,他选择该曲明显能够看出是对主人公所施的下马威。第二首是《The Crave》,弹奏中深刻展现了莫顿出神入化的钢琴技巧,也展现了其对主人公的不屑以及势必赢得比赛的骄傲。第三首选择的是《FingerBreaker》,展示了莫顿精深的演奏功底。莫顿采用前两首钢琴乐曲,意在暗示社会权威对新生事物的挑衅。在首场对赛中,主人公怀揣着交流与崇敬的心态弹奏了一曲简单、温馨的乐曲——《Silent Night》。当莫顿奏起第二首乐曲时,主人公被竞争者的琴声感动落泪,这表面1900只关注音乐自身,而非音乐所带来的名位,随后他以谦虚之态,通过惊人之天赋,对莫顿的《The Crave》进行了改编,以传达内心对对手的崇敬。而如此“继承”与“创新”之音乐,却使莫顿感到被藐视,并向主人公“宣战”,这也激怒了男主角,他抱着必胜之念,全力奏出了《Enduring Movement》,誓死捍卫自我尊严,彻底打翻了高高在上的“权威”,也深刻反映了他不畏压迫,不怕权威的个性特征,通过夸张地手法展现钢琴音乐的同时,也使观者深刻感受到1900对于钢琴音乐及尊严的捍卫。

作者:窦悦文

电影中音乐艺术论文 篇3:

论《三个和尚》电影音乐中打击乐的艺术品质

《三个和尚》(徐景达/马克宣,1980)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故事。影片全长20分钟,剧情非常简单,它以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蓝本,创设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齐心协力也能有水喝”的新故事。影片以幽默、含蓄、单纯、质朴、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特殊效果,以同步的丰富、哲理的趣味和鲜明的中国风格赢得了中外观众的青睐和喜爱。《三个和尚》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动画影片,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艺术家们在1980年创造的经典影片,导演阿达用此片承包了无数人童年的回忆。《三个和尚》的成功,音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片中音乐发挥了先导作用,由于是先期录音,所以影片的结构受到了配乐的结构影响。

这部影片的电影音乐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金复载先生先期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全靠音乐的起伏与各种打击乐器的运用,将三个和尚的情绪和场景氛围表现得恰到好处。《三个和尚》的整部电影音乐作品以中国打击乐为主,所使用的主要打击乐器有石磬、大中小木鱼、筛锣、小锣、京锣、月锣、碰铃、小镲、中钹、大钹、云锣、大锣、大小鼓、排鼓等。这些中国打击乐器的运用对刻画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渲染场景气氛、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物设计造型更是通过不同的打击乐器表现出其强烈的人物个性以及身材特征。高的、矮的、胖的,寥寥几种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就完全体现出三个和尚的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观众可以在这部影片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它有各个年龄段的笑点,这就是这部经典作品的精妙之处。

本文以《三个和尚》为例,探讨打击乐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

一、中国大鼓声中的引子

本部影片开场的引子就是使用中国大鼓。中国大鼓是打击乐器之一,其声音宏亮,气势磅礴,给人以精神和力量。鼓的中心发音较低而深厚,越向边缘声音则越高而坚实。由于不同击打位置的音色不同,演奏时可利用这些变化来丰富它的表现力。观众可以根据鼓点音色的变化、节奏的快慢、音量强弱起伏来传达人们特定的语言和信息。鼓声可以诉说人们的悲伤情绪,也可以表达人们的欢乐和喜悦,鼓声中所特有的韵律和节奏动感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开场的引子里,大鼓鼓点由慢渐快,配合着片头画面出现,随后出现一声磬响,之后影片开始介绍情节时使用了三个高中低音调各不相同的木鱼和碰铃敲击,非常贴切地代表了三个和尚的艺术形象,最后在很强的一声大筛锣中结束了引子部分。影片开场的打击乐运用塑造了三个和尚的形象和性格,表现了人物的感情和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观众可以从影片中的中国大鼓声中听出力度对比和速度变化,强化了三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对情绪和气氛的渲染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高音木鱼声中的小和尚进庙

木鱼,打击乐器的一种,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大木鱼发低音,小木鱼发高音。木鱼发音短促,音色清脆洪亮,是富有特色的节奏打击乐乐器。常用于戏剧、曲艺伴奏、器乐合奏、民族乐队和宗教音乐等,多用于配合轻快活泼的曲调。随着反复的快板速度,第一主题出现,伴随着明朗快速的八分音符高音木鱼敲击声,第一个小和尚由远至近地跳跃着向庙走来,小和尚机灵活泼的人物形象,与画面配合得非常紧密。打击乐器小镲和中国小鼓演奏的切分音节奏型与主题音乐形象非常一致。高音木鱼和小锣演奏的锣鼓点,运用了打击乐最有特点的倚音、附点等欢快的节奏型,将小和尚一路上的贪玩,与迎面飞来两只小黄鸟玩耍,结果被地上的乌龟绊倒,将乌龟四脚朝天的场面表现得惟妙惟肖。小锣的后半拍节奏型的运用,和最后的打击乐合奏形成丰富的复调音乐,使观众脑海里浮现出寺庙的钟声和念经声,同时也体现出轻松滑稽的电影基调。描绘这段小和尚进庙画面的打击乐运用,表现了小和尚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有效地利用打击乐来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与气氛,这时候运用的高音木鱼、小锣等打击乐器不只是呈现画面,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对增强电影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低音木鱼声中的小和尚念经

主题展开部分是作曲家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交替的形式,将主题动机以紧迫方式再现,目的是想让观众在听觉上感觉到节拍重音位置的改变,动机节奏型的变化重复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在乐器上选择小鼓和小锣小镲的交替,像是一唱一和。之后云锣和碰铃相继出现,两种乐器金属质的音色模拟了寺庙里念经和击钵的声音,刻画了寺庙的庄严肃穆,与前面的跳跃的节奏型产生鲜明的对比。小和尚进庙之后低音木鱼四分音符节奏型的敲击,与碰铃八分音符的配合也变成抒情的中速,主要表现了小和尚虔心拜佛。这段配乐与电影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打击乐器的运用显示出明显的刻画人物作用。主题旋律两次出现介绍小和尚,第一次出现时,是表现小和尚单纯幼稚、边走边玩耍的镜头;第二次出现是表现小和尚下山打水,边甩袖边走的活泼可爱形象。这两次旋律的反复出现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将小和尚形象描绘得十分鲜活。

伴随着一段排鼓从高音到低音区五个鼓的连续十六分音符下行,太阳落山了。小和尚一边有规律地敲击木鱼一边念经,木鱼声音采用的是场景音效。这一段作曲家采用的节奏型是同音反复的八分音符,碰铃四拍敲一下,两小节后两拍敲一下,然后再四小节使用多次反复,用以模拟小和尚日复一日的念经音調,最后逐渐减慢,画面是小和尚打瞌睡,枕在木鱼上,最后在一声鼓和镲的配合中把来捣乱的老鼠吓跑。这段运用的木鱼和碰铃等打击乐器,以不同的音色、速度的变化表现剧情,每种打击乐器都充满了丰富的表现力,在这些各具个性的打击乐器演奏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不同风格的音响效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贴切,作曲家深入地挖掘了打击乐乐器本身的音色,更有效、更准确地发挥了打击乐器的优势。

四、排鼓声中的瘦和尚进庙

排鼓由五个大小不同、发音不同的鼓组成一套。由于排鼓的形制构造以及演奏技巧的不同,可以在五个不同的鼓上,产生很多种音色变化,加上演奏者速度的掌控,排鼓可表达出更丰富多彩的音响艺术。排鼓发音激烈、跳荡,高音坚实有力,中、低音宽厚洪亮,尤擅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作曲家用排鼓演奏分解和弦和一阵急促的小锣小镲声,模拟瘦和尚行进庙的步伐,排鼓的加入丰富了打击乐器的音响色彩,表现出瘦和尚呆板木讷的性格特征。这时第三次出现了主题旋律,与第一个小和尚进庙时的主题音乐一致。随着轻快的旋律,描写了瘦和尚走路稍快平稳的步伐以及瘦和尚与蝴蝶嬉戏的情景。瘦和尚进庙后,在表现瘦和尚饮水的情节时,作曲家运用了抒情主题再现的手法,低音木鱼的加入,表现了两个和尚和睦相处的画面。随着排鼓十六分音符的下行演奏,太阳落山了。作曲家通过打击乐器排鼓的强弱、节奏、韵律等的变化结合,不会让观众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而是让观众在轻快的排鼓声中感受到了愉悦的气氛,产生了渴望知道接下来故事情节发展的迫切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个和尚在菩萨面前相对日复一日有规律地敲木鱼念经,在平稳的木鱼与碰铃配合的音响效果中,瘦和尚抬起水桶去打水,小和尚转动眼珠偷笑。但一声小锣起到了转折的作用,剧情出现反转,接下来排鼓分解和弦出现,这时瘦和尚招手叫他一起去打水。瘦和尚在前,小和尚在后,两人挑着一桶水去打水。在小锣声中两人出现分歧,通过木鱼敲击的不稳定速度,不难看出两个和尚的关系逐渐疏远。在这里,木鱼敲击的速度不仅作为情节发展的体现,也描绘了两个和尚的心理活动,从而加强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在这段故事情节的描绘中,综合运用了打击乐器木鱼、碰铃、小锣、排鼓等,这些打击乐器常用于戏剧性的场面,以增加画面的情节转折效果,为剧情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锣鼓声中的胖和尚进庙

锣鼓是中国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是戏剧节奏的支柱。中国戏曲中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性,而锣鼓是一种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的乐器,有了锣鼓的伴奏配合,能增强戏曲演唱、表演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准确性,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在描写胖和尚进庙中,作曲家更多运用了富有穿透力的锣鼓点来体现胖和尚急躁粗鲁的性格特征。在一阵欢快的木鱼和小镲声中,憨态可掬的胖和尚大汗淋漓地走来,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与小和尚、瘦和尚有很大的差异,作曲家为了表现他急匆匆的脚步,以紧打慢唱的形式引用活泼的锣鼓点做衬托。与此同时,前两位和尚进庙的主题音乐再次响起,而胖和尚在河边喝水时,节奏平稳的木鱼声和排鼓的运用又把他与小鱼儿玩耍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也鲜明地塑造出胖和尚幽默憨厚的性格特征。在由低音区向高音区的云锣敲击声中,胖和尚进庙了。节奏波动,音调张扬的木鱼通过后十六和八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型,准确地表现了三个和尚自私的共性以及初次见面的情景。在忽隐忽现的碰铃声中,肚子比水缸还要大的胖和尚开始喝水,喝饱了之后打盹体现了胖和尚懒惰的一面。

在胖和尚被迫去打水的时候,第四次出现了主题音乐,但很明显作曲家在乐器的选用上比之前几次略显低沉,模拟了胖和尚速度稍慢、比较笨拙的打水情景。木鱼的敲击声表现了胖和尚的步伐,正反拍的锣鼓点体现了胖和尚来回打水的吃力表情。十六分音符的木鱼节奏型则是胖和尚一碗碗喝水的速度,小锣的出现又起到了剧情转折的作用,小和尚和瘦和尚看着胖和尚的表现惊得目瞪口呆。作曲家在塑造胖和尚的角色形象上運用的锣鼓点正是配乐的点睛之处。

六、打击乐合奏中的三和尚相处

打击乐合奏是民族器乐发展史上最先出现的一种合奏形式。它源于民间,且演奏形式多样、乐器种类繁多,不同的打击乐器也表现出不同的音乐色彩和风格。打击乐器作为一种节奏感较强的乐器可以组群进行演奏,有利于提高音乐的表现强度和力度,从而更清楚地反映出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影片中,描述三个和尚相处的方式配乐中,作曲家运用了打击乐的合奏形式。在低沉的低音木鱼声中,三个和尚开始在菩萨面前背对着打坐,谁也不愿意去山下打水喝,没水吃了,三个和尚都耷拉着脸,这时作曲家运用三种乐器“唧唧喳喳”奏个不停,虽然影片没有对白和旁白,但影片的配乐却生动地表现了三个和尚争吵不休的场面。在一声声逐渐减弱的低音云锣和鼓声中,太阳落山了。一阵急促的旋律带来漫天乌云,快板的木鱼表现天气的变化,但令人失望的是并没有下雨,所以三个和尚没有接到雨水,缸里还是没有水。

在这部电影中,除了三个和尚以外,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老鼠,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它在寺庙里经常趁着和尚们念经时鬼鬼祟祟地出没。这时的打击乐合奏运用了高音区的云锣跳音、快速敲击的小镲和排鼓的滚奏,这些都表现了小老鼠行动敏捷又鬼鬼祟祟的形象。在小老鼠趁着三个和尚争吵不休时,咬断蜡烛,寺庙起火,三个和尚及时发现,齐心协力争着挑水救火时,排鼓和木鱼的滚奏更是表现了救火时的急迫心情和大家齐心协力扑火灭火时的忙碌情景。在打击乐节奏逐渐渐慢的节奏型中,火最终被扑灭,三个和尚握手言和。又在一阵欢快的打击乐器演奏中,三个和尚一起互相协助挑水喝,影片进入尾声。这段影片的音乐作曲家运用了急板的速度,各种打击乐器的小合奏此起彼伏,将起火和救火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音画关系

电影音乐的创作中,音画关系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三个和尚》这部动画电影没有一句台词,主要由电影音乐承担了最重要的描述影片内容的任务,不仅需要音乐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渲染人物情绪,烘托环境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也对影片的结构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这部电影是配乐与画面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的结合,配乐为画面服务,而画面又很好地填充了音响的细节。影片中三个和尚的乐器选择上也具有明显的特点。作曲家分别选择了高音木鱼代表“小和尚”的形象,中音木鱼代表“瘦和尚”的形象,低音木鱼代表“胖和尚”的形象,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乐器就是木鱼。当他们心无杂念专心念经时,木鱼的节奏平稳有规律,而当他们内心各有各的想法时,木鱼的敲击声也变得忽快忽慢,体现了典型的音画同步特征。

结语

电影《三个和尚》是中国当代动画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式的杰作。以中国民间谚语为题材,深受中国传统影响的表现手法,给人奇幻、风趣、幽默之感,是一部回味无穷的经典之作。中国打击乐以其多样和富于变化的音色,为影片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在本影片中打击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既是整部影片的配乐,又是贯穿影片的核心。在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故事情节发展,刻画影片场景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在众多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中,打击乐器因其鲜明的音色变化和强烈节奏性功能,在电影音乐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说打击乐这一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和电影观众所接受并喜爱,并随着电影艺术走向了新的高峰。

作者:王静

上一篇:中医院药学服务论文下一篇:设计型通信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