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荣电影观后感

2024-04-17

文朝荣电影观后感(精选13篇)

篇1:文朝荣电影观后感

微电影《村支书的榜样——文朝荣》观后感

×××

2014年9月15日

9月13日-14日,我×的干部职工分别自行收看了由贵州广播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微电影《村支书的榜样——文朝荣》。文朝荣同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坚克难、造福子孙的崇高精神,再次鼓舞着我们。

微电影《村支书的榜样—文朝荣》虽然只有短短的23分钟,但深刻的再现了文朝荣同志带领村民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轰轰烈烈的植树“革命”的情景。80年代的海雀村满山都是光秃秃的,石漠化极其严重,晴天风一吹,沙尘四起;雨天,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文朝荣反复琢磨思考,意识到贫困的根源在于毁林开荒,并提出“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思路,带领群众奋战3个冬天,使全村13400亩荒山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价值超过4000万元,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在取得这样丰登伟业的背后,是让人心酸的。起初文朝荣同志挨家挨户的发动村民去植树,他们都说:“饭都没得吃,还种什么树!”,在这种无助情况下,他信念坚定,身先力行,最终得到了大家的支持。1 在种树时,他为了让种树的村民吃得好一点,把自己家里养的过年鸡和要送给女儿生孩子的鸡蛋都拿给村民们吃了,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如今的海雀村,山上早已经满眼翠绿、郁郁葱葱,山下错落有致、白墙青瓦。人民的好支书已经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永世长存。他的精神事迹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灵魂,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取得长远发展的具体体现。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我们,文朝荣同志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像他那样有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理想信念;有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有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有关爱家乡、造福子孙的爱乡之情。我们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献给祖国和人民。

篇2:文朝荣电影观后感

无私奉献。这是文朝荣精神的本质。英雄模范都有无私奉献的共性,而具体表现又是丰富多彩的。文朝荣用实在、简单、可贵的行动体现无私奉献。他心中只有群众唯独

二月父亲下葬时的情景,因为贫穷,由邻村的麻老二垫付了费用,麻老二以此胁迫二月嫁给他,并按照苗族风俗习惯带人抢亲,遭到海雀村百姓拦阻,村民们在达成三天内偿二月父亲欠下的一千多元债务的协议后,苗族首领才被迫放人。为了筹集欠款,文朝荣村支书早出晚归,走遍了几个邻近村寨,因为劳累过度,昏厥倒下,从山坡上滚落山谷。最终因为无法凑齐这笔钱,二月被迫远走他乡躲避,离开她熟悉的小学,离开她热恋的王老师。为了给即将缀学的孩子们寻找上课老师,村支书文朝荣极力恳求一个怀孕七八个月、挺着大肚子女儿给孩子代课。他为了让饥饿的村民有力植树,他将爱人给女儿坐月子准备的鸡蛋,煮熟之后分给村民们充饥。

小学的屋顶下雨坍塌了,为了筹钱修好教室,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忍心卖掉了家里的仅有一头耕牛。在当时的特殊环境和艰苦条件下,他以一己微薄的力量,统揽起全村的大小事务。而恰恰是这种不得己的行为,强烈地折射出了文朝荣强烈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折射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文朝荣》以种树为主线,影片穿插了一连串的`故事情节,用生动地事例来衬托主人翁的伟大、时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电影讲述了贵州赫章县海雀村支部书记文朝荣带领群众在艰苦的岁月中,靠勤劳奋斗把海雀村变成了今天郁郁葱葱、青山绿水的样貌,让海雀村成为了贵州乃至全国“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先行者。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在文朝荣身上,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体现在他的人性光辉中,正是他的精神让我们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感动不己,潸然泪下。

篇3:许冠文电影作品特点浅析

一、语言、动作上的幽默感

无疑, 从电影类型来划分, 许冠文的电影属于喜剧片。因此, 其电影的大部分内容都充满了喜剧色彩和幽默感。比如在《鬼马双星》和《天才与白痴》 (1975) 中, 就充满了大量笑话对白。这些笑话如果与九十年代出现的“无厘头”笑话相比, 会发现其“逻辑性”较强, 它们一般都沿着一种严密的逻辑性层层递进。比如在《半斤八两》 (1976) 中, 劝员工不要去看病时说道:看感冒无非两种可能, 若不是猪流感就浪费钱, 若是猪流感就死定了也浪费钱。这种喜感需要动一动脑筋, 进行一番逻辑推理才可体味到笑点。与九十年代风靡的“无厘头”搞笑那非理性的狂欢相比, 许冠文这种理性的语言幽默显然有些死板了 (这可能也是其在后期渐渐淡出香港喜剧的一个原因) 。

同时, 从香港喜剧电影的发展阶段来看, 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属于动作喜剧的黄金年代, 所以, 许冠文的喜剧电影在对现实嬉笑怒骂之时, 也加入了动作电影的武打因素。在其集大成之作《半斤八两》中, 厨房里的那段打斗场面可谓看点十足:以香肠当双节棍、以鲨鱼牙齿来自卫、以马勺当武器……创意和搞笑兼具, 无疑已成为香港电影中的经典桥段。

二、笑中带泪, 贴近平民市井生活

若说许冠文的电影是纯粹搞笑娱乐是不正确的。从其处女座《鬼马双星》开始, 对市井百姓、平面生活的关怀就从未间断。只要仔细看许冠文的电影, 观众就会发现他的片中完全没有“高富帅”的身影, 有的都是低收入人群, 住的都是简屋陋室。主题为赌博的《鬼马双星》所反映的也正是七十年代初, 香港市民狂迷股票, 希望投机倒把迅速发财。一位从大众心理世界出发的导演所拍出来的电影, 必然能取得良好票房。《天才与白痴》虽然中, 要把握好“似与不似”, 这是艺术创作的真谛, 不能随心所欲, 漫无边际, 只有这样, 才能创作出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同时, 艺术家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丰富个人的思想。只有不断的积累生活中的信息, 以及个人内在素养, 才能创作出贴近生活真实的作品。艺术要求对社会生活撷取, 整合, 加工, 提炼, 融入艺术理念, 达到真、善、形的和谐统一;要求发现和创造典型艺术形象, 鲜活, 独特。这就是“高于”生活之所在。社会生活本身并不是艺术, 只有把社会生活当作素材、进入艺术创作才能成为艺术源泉。通过这次的毕业创作, 我亲身体会了“艺术创讲了一个精神病院的故事, 但片尾处的一段父女真情结尾, 看来让人感触良深。《鸡同鸭讲》 (1988) 直接以一间烤鸡店和烤鸭店为例, 探讨了西式与中式经验模式, 有趣地道出了一些许冠文对二者的深层思考, 这也同时是香港社会发展到某个现代化阶段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卖身契》 (1978) 则更是关注了底层的手艺人、跑龙套演员, 以喜剧来探讨这些人群在生计所迫的高速社会中何去何从。

可以说, 在地寡人众的香港, 随着现代化日益加快, 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都难以找到自己的社会同一性。这一点恰好被许冠文敏锐捕捉到了, 并以电影中的小人物淋漓再现。然而, 即使社会贫富悬殊再大、自己的社会地位再低, 许氏电影中的人物从不悲观:他们虽然出身卑微, 却志存高远, 心怀暖暖爱意。就像在《鸡同鸭讲》里, 虽然老板与员工不欢而散, 但关键时候还是不计前嫌、伸出援手, 这里体现了: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下, 传统文化的“和为贵”思想仍能使我们彼此互爱互助, 与西方烤鸡店的冷酷裁员迥然不同。

三、搞笑之余不忘讲道理

许冠文的喜剧片值得玩味, 同时也是因为其中每每包含的人生道理。《鬼马双星》里的赌博高手, 凭着小伎俩和小把戏, 居然赚取了三十多万。许冠文对此的处理不但没有来个悲剧收场, 反而像塑造英雄、天才一样叙写。不过, 最后他又玩笑地来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让那三十万在赌场中消失掉。这正是在告诫痴迷股市的香港人, 一切财富、占有到头来都是空虚。《天才与白痴》更用搞笑的故事, 讲了两个精神病院工作者, 财迷心窍, 最终被一个白痴似的疯子耍。这种无奈而荒诞的结局, 想来无不意味深长, 也能让观众学到不少人生哲理。

四、配乐时髦喜感

谈到许冠文电影的出色, 一定离不开其中的电影音乐。唱作歌手许冠杰发行的几张原声音乐都显得十分出色。许氏配乐不但吸收了七十年代流行的摇滚乐元素, 动感十足, 在作词上也很出彩, 比如《鬼马双星》的主题曲歌词, 便写得让人久久难忘:“人生如赌博, 赢输都无时定。赢咗得餐笑, 输光唔使兴。”

参考文献

[1]许乐.许冠文的电影世界[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8, (02) :36-41.

[2]张黎.许冠文“城市喜剧”的社会文化意义[J].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4 (2) :48-50.

[3]康宁.香港喜剧电影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 2010.

篇4:文朝荣:心里装的都是群众

2014年2月11日,文朝荣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如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文朝荣精神”,正在成为贵州全省上下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力量源泉。

村里破天荒出了大学生

走进海雀村,海雀小学格外醒目:漂亮的三层建筑楼,标准的篮球场,宽敞的学生食堂,良好的教学资源在这里汇聚,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159个本村和外村的孩子在这里快乐地学习。

过去海雀穷,穷在恶劣的环境,更穷在教育。1985年,海雀村只有5个“读书人”,且没有一个小学毕业。文朝荣小学三年级的“文凭”,是当时村里的最高学历,他也因此成为村里第一个会计。

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是文朝荣平生最大的心愿。1988年秋天的一次村民大会上,文朝荣动情地对大家说:“现在最紧要的,就是好好为我们村的娃娃盖一所学校,不能再让他们像我们这一代一样睁眼瞎,进城连个厕所都找不到。”

有钱的捐钱,有材料的捐材料。文朝荣向村民倡议并带头捐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168元。文朝荣的儿子文正友对记者说,“当初那168元钱,是我父亲瞒着母亲把家里的牛卖了得的钱。”

一个多月后,一所简易的土墙学校建好,村里的孩子实现就近入学。2006年,台盟中央将海雀村作为帮扶联系点。在政府的支持下,海雀村兴建了一所全新小学,办学能力从3个年级增加到6个年级。2005年起,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100%。

学生王光全和王光祥曾经因为家庭特别贫困,面临退学。文朝荣找到他们的父母,反复动员劝说让孩子多读书,还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钱,定期资助这两个孩子。2009年,王光全和王光祥双双考上大学,海雀村破天荒出了大学生。录取通知书到达的那天,全村上下一片欢腾。文朝荣难掩心中的喜悦,在村民大会上说:“真是连做梦都没想到,我们海雀村也出大学生了啊。”

深深的群众情怀

海雀村一些年长的人至今还记得,老支书文朝荣4次把救济粮让给困难群众的情形。

1985年,海雀村连续遭受冰雹、低温等灾害袭击,村民生活十分困难。春节来临,政府给村民下拨救济粮,按困难程度,文朝荣能分得一些,但他却让出了救济粮指标。他对大伙说,“作为一个村支书,遇到困难首先应该自己解决,救济粮要考虑更困难的群众”。青黄不接时,文朝荣又让出救济粮指标和平价返销粮指标。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咬牙卖掉耕牛,想法凑钱买粮食。

文正友说,当时很多亲戚不理解他,说他“救济粮、棉花款都不会往自家弄点,当了村支书,什么好处都没有”。现在自己当了村委会主任,更能理解父亲“公正无私,清清白白,村民才会信服”的教诲。

“现在流行讲家风,父亲也给我们这个农村家庭留下了朴素的家风。”文正友说,做事公正无私,做人清清白白,父亲一辈子这样做,并告诫后代也要这样做。

前几年文正友花7万元买了一辆皮卡车,文朝荣担心他挪用了公款,告诫他“我当了几十年村支书,做事光明磊落,没有留下一点扯不清的账,你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你”。直到文正友证明了买车钱是自己多年的积蓄,文朝荣才放心。

“是旗帜,更是一面镜子”

老支书文朝荣从医院做完手术回到家,已是2013年8月。3个月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他感觉身体大不如前。但他照例每天拿着镰刀巡山。到后来,他需要依靠拐杖才能走近山林了。

2014年2月11日,73岁的文朝荣不幸病故。村民朱学友说,“老支书上山那天,从寨门到墓地全是送葬的人,邻村的人也来了百十个,都争着要为他垒一把土。”文朝荣生前选中了一块可以眺望山林的地方作墓地,他说“死后还要看着海雀这片林。”

老支书走了,他“贴近群众,爱护群众,是海雀村的一面旗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任海雀村村支书詹以香说。

“老支书为海雀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赫章县委书记黄光江说,赫章生态脆弱,贫困面较大,“只有像文朝荣一样,真正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摆脱贫困。”

篇5:学习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观后感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同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担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在为官一任的十几里,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面对海雀的贫困现实与群众的期盼,他带领群众与自然作斗争,在海— —

雀村的荒山上种植华山松、马尾松一万三千多亩,使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70.4%,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他带领群众大力扶贫攻坚,198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三十多元,到2013年增加到五千多元,人均占有粮食从一百多公斤增加到三百多公斤;他模范抓好人口控制和素质提升工作,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海雀村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学习文朝荣同志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文朝荣同志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无怨无悔。他经常深入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中,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学习文朝荣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针对海雀村的实际,文朝荣同志提出了“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朴素构想,拉开海雀村轰轰烈烈的造林护林运动的序幕。他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大儿子文正全带头办理独生子女证。在村里成立了教育基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让村里走出了两名大学生。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解放思想,模范带头改变传统生— —

育观念,兴办教育,身体力行引导群众改成规陋习,树文明新风。要像他那样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敢于改革创新,发展科技种养殖业,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做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学习文朝荣同志苦干实干、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文朝荣同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带领群众与天斗与地斗,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拼搏,带领村群众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在艰苦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从“苦甲天下”到年人均纯收入近五千多元,村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做一名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苦干实干,敢与天斗与地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好党员、好干部。四要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文朝荣同志在当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兴办教育,脱贫致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海雀村的发展上。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情系群众、心想群众,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做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五要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文朝荣同志是普通农民,但他胸怀坦荡,担任支书25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 —

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村级财务收支账目清楚,没有一分“扯皮帐”;他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为群众创造了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精神财富,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自己的吃穿住用却并不富足。他经常教育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儿子要靠勤劳致富,不能起贪念,不能让群众看不起。向文朝荣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做一名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甘守清贫,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

深入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对于强化思想道德、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提高自我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经常以文朝荣精神为镜子,对照自身查找问题和差距,进一步统一和提高思想认识,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篇6:文朝荣事迹

1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会议,组织全省党员干部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看后深受感动。

文朝荣同志一贯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党和人民。他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了解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农村干部如何按照党的要求,如何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问题。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朝荣同志作为一名农村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农村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处处显示出当代新农村干部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会计,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

文朝荣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今后,我们要把文朝荣精神落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中,学习文朝荣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篇7:学习文朝荣心得

2014年6月24日,以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为出发点,加之文朝荣故里在本县的实际,赫章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党员走进文朝荣故里,参观老支书生前工作留下的遗物,学习老支书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干出的丰功伟业。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通过20多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带领群众,斗荒山,战贫困,绿化荒山上万亩,将全村13400亩荒山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价值超过4000万元,森林覆盖率达到70.4%,创造了海雀人吃上“林业饭”的奇迹。

海雀村有个顺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挫”。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山上吃自带的烤洋芋,天黑归家。那3年的春节文朝荣们都是在山上过的。有一年除夕,他下山把自家仅有的2只大公鸡杀了炖好送到山上给一同植树的村民们吃,为的是让大家油水足了,多有力气多种树。3年后,海雀村民在荒山造林1.16万亩。1995年,海雀村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为响应国家政策,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带领百姓变贫瘠的土地为林海,退耕还林,以林促农。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坚克难、造福子孙。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杰出代表,是全省基层干部学习的楷模,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

篇8:电影与文学创作间的互文研究

电影是一种比较直白的艺术表达方式, 它拥有广泛的受众和较大的影响面, 其影响力远远超出其他艺术表达方式。 电影既是商业产品, 又是艺术作品。 如何命名电影作品名称十分关键, 它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其的第一感知和评价, 成功的电影命名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牢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提高影响力。 随着西方影视作品不断涌入国内, 如何正确合理翻译这类电影片名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电影内容十分丰富, 它取材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和行业。 电影片名是故事情节的概括总结, 对观众注意力有很大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外国电影片面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 具有互文性的特点。 互文性理论产生于语言符号学, 它是影视评论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语言翻译由表及里都带有明显的互文性色彩。 一般来说, 互文性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同一个文本中的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不同文本中内容之间的联系。 互文性分析的目的不是要探究“历史客观体系”内部的规律或者发展趋势, 而是分析不同关系对整体价值的影响, 例如是否创造价值、营造独特的氛围或者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因此, 对西方电影片名的翻译, 关键是做好互文性分析, 翻译者要从国内观众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出发, 比较分析两种文化之间的价值差异, 做好文字识别、含义转换, 以将其真实的文化含义和价值观呈现给国内观众, 为他们带来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体验。

二、电影与文学创作互文性现状概述

(一) “互文性”概念解读

本文在深入研究之前, 首先要全面认识“互文”的正确定义和涵义。 本文研究采用了广义上的互文定义, 是指在一个宏观的文化体系当中, 从文学与电影两种角度理解艺术表达人性的方法和手段, 分析二者之间在表现方面存在的互补性。“互文”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是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本质联系, 其次是在特殊的社会发展时期两种艺术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的互补性和兼容性。 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互文性, 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在电影作品创造过程中, 文学作品是十分重要的素材来源, 这其中的转换就是体现互文性的过程。 国内外学者对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过程中的互文关系,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欧洲著名影视评论家巴赞认为, 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主要有三种主要互文方式: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作为背景、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角色基础上进行电影元素丰富和发展、将文学作品照搬转化为电影。 他十分赞成最后一种方式。 美国著名影视评论家杰·瓦格纳认为, 可以从以下方面实现文学作品与电影作品之间的互文性:利用自然的移植方式将文学作品转移到电影屏幕上;或者处于情节发展需要将部分文学作品内容稍加调整和变动, 使其更具观赏性;也可以从表达技巧方面出发, 用现代主义电影展现手法将文学作品细节放大, 使其与文学作品区别开来, 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

(二) 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现状

美国著名影视评论家路易斯·贾斯汀认为, 主要有三种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方法:随意性改编、忠实性改编和原封不动改编:随意性改编主要是以文学作品中的某个情节和细节为蓝本, 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发展。 忠实性改编即严格按照文学作品情节编写电影情节, 力求真实体现原文。 电影改编过程中, 主要处理好电影文本与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关系, 一般主要从情节、情境和精神等方面着手。 在改变电影作品过程中, 也会遇到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相同性问题, 例如人物形象描写、中心思想表述和渲染情感氛围等。 由于文字语言与视觉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区别, 这就使得二者在表现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文学作品中, 人物心理活动刻画是最深刻、最准确的表述方式, 电影中要达到这个效果就很难。 文学作品中对宏观场景的表达稍微薄弱, 远不如电影具有直观震撼性。因此, 电影与文学作品的转换过程中会遇到互文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需要改编者正确处理这些关系。 接下来, 本文将从时空变换角度出发, 对这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

三、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互文中的差异性分析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互文共通性, 主要表现在时空变换方面, 采用多元化表现手法诠释故事情节, 让故事情节更具吸引力和观赏性。 电影是社会科技革命的产物, 它与现代技术密不可分。 一般来说,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在时空互文中的差异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 电影的可视化特点与文学描写的区别

电影采用直观的内容呈现方式, 文学作品采用文字描述, 需要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象故事情境, 它更擅长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述。 影视作品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述, 主要是通过外部情境, 例如人物脸部表情、 不同场合和氛围环境烘托出来, 需要观众综合运用自身情感分析工具。 矛盾关系、人物外在行为等都是文学作品的独特展示对象, 影视作品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薄弱环节。 同时, 文学作品与传统绘画中的“留白”特征有共通之处, 言有尽而意无穷, 加大了读者对文学语言的理解难度。 电影作为一种直接的呈现方式, 它将模棱两可的语言描述转为直观的场景, 用电影镜头替换了一段段生涩含糊的表述。 影视作品的可视性特征实现了时空的完美融合, 大大拓展了故事内涵。

(二) 影视作品与文学在时间值与空间值方面存在不一致性

电影是一种时间刻画方式, 文学作品的文字语言通过激发人们的想象实现时空流转和变化。 影视作品具有直观性特点, 它采用各种镜头场景帮助人们感受时空切换变化。 从前面关于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改编中的互文性特点分析可以知道, 在叙事性表达方式中, 时间具有很强的伸缩性, 镜头时间可以更好地表达文字语言内容。 相同的,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互文差异性, 也可以从镜头时间变化体现, 例如时间值与空间值存在不一致性问题。 时间值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扭曲和伸缩,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值主要来自叙述过程需要, 影视作品中的时间伸缩旨在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变化, 突出人物微妙的态度变化。 时空值不一致性采用了高速拼接方式, 形成了静止空间中变化的时间运动;时空值的不一致性采用逻辑关系表述, 形成了空间与时间的共同发展和相互转换。

(三) 影视作品与文学文本中空间想象性的区别

电影是在空间上动态演示的, 文学作品中空间的想象性与建构性, 影视作品中的空间采用直观的呈现方式将情境展示在观众眼前, 将文学中的虚幻性空间变成了直接的视觉感受。 空间不是文字语言的唯一描述对象, 在电影片段中, 空间与时间突破了时空限制, 在静止的空间中将变化的时间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文学文本中的空间是故事情节变化的平台, 它需要读者发挥主观想象力来体验和感知, 但是影视作品采用了直观的屏幕表达方式, 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

四、结语

文学与影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法, 在展现过程中经历了不同时空变化和发展。 文学超越了口头语言的时空限制, 融入了诗歌的浪漫元素, 将时空永久的定格在了字行里间。 影视作品在文学基础上融入了绘画元素, 打破了静态描述的局限性, 用画面艺术将时空转换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电影与文学各有优缺点, 文学采用文字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变化, 忽视了时空变化的细节, 对故事情节中的元素进行陈列式的表述。 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差异性, 导致两种艺术表现手法存在较大区别, 这种差别源自于艺术审美差异, 文字与画面的高度统一丰富了故事的时空内容, 提高了可观赏性。 在对于人性刻画、人在时空中的发展思考方面, 二者都通过自我反思发掘审美情趣。 从宏观文化生态学角度来看, 后现代文学正面临文学与文化的变异与锐变, 文学在文化的生态圈中好比森林里的草木, 电影同样是矗立在文化森林里的大树。 二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具有很强的艺术互补性和共通性, 共同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摘要:互文性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 其主要受到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在一些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研究中, 不少学者认为文学作品语言表达的时空概念主要靠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电影通过声音和影像展示故事情节, 并利用电影拼接技术渲染环境气氛。电影独特的展示方式决定了其故事时空被观众认可的程度。在表述同一个故事情节时, 电影故事取材于文学内容, 它们在时空变换方面既存在区别又有一定的差异, 二者相互影响和促进, 形成完整的表述过程。本文分析了国内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表达手法差异, 并论述“文本是一种生产力”, 能够有效提高文学的互文性, 最后得出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互文联系十分紧密的研究结论。

篇9:奉献之文朝荣

杨姣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同志,担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他是一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甘落后、不怕困难、爱岗敬业、清正廉洁、持之以恒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杰出代表,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我作为教师党员,文朝荣的事迹让我明白了我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与文书记比起来,相差甚远,深感愧疚。文书记干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而我这个教师党员呢,上班等下班,周三盼周五,遇事绕道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调查研究,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

学习认识不够,思想意识里存在认为学习是务虚,工作才是务实,工作忙了就把学习丢在一边,把学习让位于工作,甚至以工作忙为理由放弃学习。深入学生不够,调查研究少。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与学生交流。

工作中缺乏闯劲,缺乏敢想敢干敢为敢当的锐气,究其思想根源,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教师,没有奔头,思想上也就没有要求积极、进步,虽不甘人后,也不求人先,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去多动脑,缺乏创新精神。工作中不想主动担当,不愿主动去表现,认为越是做得多做得好就越会有更多的任务与责任往你身上压,自己就会更辛苦更累,所以工作怕麻烦,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篇10:焕学习文朝荣心得

寒风凛冽,大雪飘舞。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一日,一生勤俭为民,心系海雀的村支部书记文朝荣,因积劳成疾,不治辞世。

青山埋忠骨,绿水伴英魂。

大地哀歌,高山仰止。

文朝荣,毕节市赫章县合正乡海雀村人,彝族,1971、10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1982年任海雀村支部副书记,1982—1995年任书记,2000、01—2014、02月任“名誉书记”,海雀万亩林场“终身义务护林员”。

文朝荣一生践行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朝荣是海雀人民的,是全国人民的文朝荣。我以文朝荣为镜,照镜思考,明白了“我是谁”。

人定胜天为海雀,无私奉献文朝荣。

二十九年海雀地贫人穷,沙尘四起;二十九年后海雀地肥人富,绿荫翠掩。文朝荣凭着一股犟劲,砸锅卖铁,历经三个年头未在家过春节,三十个春秋的精心呵护,造就了“全国植树千佳村”,硬是改变了海雀的穷苦面貌,摘掉了“苦甲天下”的帽子,人均GDP从不足30元跃升到了5460元。文朝荣艰苦朴素,克己奉公,敢与天斗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我整理着衣冠,明白了我将“为了谁”。

绿地青山埋忠骨,黔中愚公文朝荣。一堆黄土,几块灰石。紧依青黛绵延的海雀山,偎傍绿翠如镜的大海子,俯瞰璀璨如玉的海雀寨子。海雀是他一生一世的守望,汩汩的流水在叙述着他的前世今生。在文朝荣走了,愚公精神永存。

为官十载一世穷,布衣粗茶慰平生。

文朝荣一生都在演绎“勤俭为民、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动人故事。九十三岁的苗族老人安美珍不时在叨念着,文字书为她修房、送粮的往事,文朝荣妻子李

明芝老人不时在抱怨老支书不顾家人,只顾村民,海雀那些朴实的村民无时不在感恩着文老支书,他们爱戴文朝荣老支书。文朝荣与村民融汇,受村民拥护。我思考,我感悟,我整理衣冠,梳理工作,明白了我“依靠谁”。

两袖清风朝天去,不带海雀一寸棉。

文朝荣离去了,身后没有留下贵重财物,却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辞世时的重要嘱咐,是四不忘告诫时任村主任的儿子,‘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做人要清清白白。’老支书的箴言是在践行着杜绝四风的精神,我将以这朴素的箴言为做人准则,扬帆起航。

历览古井往事,百姓心中有杆秤。

文朝荣一生公正、清廉为民。换地植树,变卖耕牛,屠宰家禽,无私奉献只为民。

文老支书千古。“一官来世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文朝荣铸造了一生、一心为民的明镜。无为而无所为,平凡的岗位,不凡的星光。无为而无所不为,我愿为祖国的繁荣在工作中收获自己的尽善尽美。

格守尽职,社区是我家;兢兢业业,服务于人民。以周树人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为航标,以焦裕禄的“鞠躬尽瘁”为参照,以任长霞的“舍身忘己”为榜样,以文朝荣“艰苦执着”为旗帜----------为谱写文峰社区的新篇章而努力工作。

篇11:学习文朝荣先进事迹

赫章县第三中学王鸿

海雀,一个响亮的名字,海雀,出了一个文朝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就担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海雀的贫困现实与群众的期盼,他带领群众与自然作斗争,在海雀村的荒山上种植华山松、马尾松13400亩,使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70.4%,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他带领群众大力扶贫攻坚,198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3元,到2013年增加到5460元,人均占有粮食从107公斤增加到318公斤;他模范抓好人口控制和素质提升工作,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海雀村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文朝荣同志作为一名农村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农村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处处显示出当代新农村干部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解放思想,树文明新风。要像他那样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敢于改革创新。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情系群众、心想群众,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做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对于强化思想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12:观看文朝荣先进事迹

7月14日,我区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海雀村原支部书记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观看完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他让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一遍绿色,让人们没有饭吃到小康,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是他却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我们永远也用不完的,他的经验将被我们学习借鉴,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他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篇13:学习文朝荣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文朝荣先进事迹有感

5月13日,我校在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对海雀村名誉书记文朝荣先进事迹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他“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顽强意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解放思想、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不亏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贵州人民的回音石,更是我生活中的一盏指路灯。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祉尺遮盖布,肩膀当作地皮磨。 “海雀”是彝语“候确”的音译。“候确”就是“湖水灌注”的意思。相传这里从高到低原有3个大海子,高处的水漫出来流到第二个海子,再流到第三个海子,绵延不绝……“海雀”之名由此而来。1985年5月29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来到这个县的恒底区四方乡苗、彝族杂居的海雀村的3个村民组,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村民们“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 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海拔2300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全村贫困人口达730人,人均占有粮食107公斤,森林覆盖率只有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3‰。海雀村有个顺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挫。”

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www.fwsir.Com)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上山吃自带的`烤洋芋,天黑归家。那3年的春节文朝荣们都是在山上过的。有一年除夕,他下山把自家仅有的2只大公鸡杀了炖好送到山上给一同植树的村民们吃,为的是让大家油水足了,多有力气多种树。3年后,海雀村民在荒山造林1.16万亩。1995年,海雀村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海雀村山上的树林一天天茂密起来,而低下的农作物产量成了文朝荣头痛的一大难题。以前海雀村主要农作物是苞谷和洋芋,土地贫瘠加上传统的种植模式让村民种一坡收一箩。政府免费提供种植肥料和技术服务依然没能改变现状。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文朝荣在自家地里率先实验种上地膜苞谷。秋收时节,就在他用地膜种植的苞谷地里,站满了全村各寨的老老小小,村民们都来看稀奇,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使用地膜覆盖种植,粮食产量竟然能增加好几倍。海雀村在实现生态效应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同时,海雀林场成了海雀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为了村寨发展,优生优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荣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大儿子文正全成为村里最早的独生子女户之一。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涌现出3户独生子女户和12户双女户。文朝荣以自家亲人作表率,执行政策公道正派,彰显了党员干部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的精神。

当文朝荣得知担任村主任的儿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万元积蓄买一辆小皮卡车受到群众质疑时,他泪流满面地告诫文正友:“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还在对儿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你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让老百姓支持你。”是他让全村人吃上了“林业饭”,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创造了人间奇迹:使曾经“山上光秃秃、屋里干穷穷”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

上一篇:分析物业外包模式问题下一篇:写景物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