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过程中音乐的有机运用

2022-09-12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为主, 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工具学科。但它又不同一般的工具学科, 语文的课程资源是相当地丰富, 所以语文学科间接地将其他教育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中, 以激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以达到传道解惑的目的。因此,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欣赏优美、舒畅的音乐, 能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求知潜力, 培养审美情趣, 凝练丰富的情感, 把语文的课堂变成一个“快乐的场所”, 从而全面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1 语文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1.1 从历史渊源上看两者的关系

语文教材的鼻祖《诗经》就是按照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编排的。《乐记》中说:“诗, 言其志也;歌, 咏其声也;舞, 幼其容也。三者本乎心, 然后乐气从之。”“言之不足, 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由此可见, 早在古代的时候, 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 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1.2 从汉语的特点上来看两者的关系

如果说, 语言文学是语文, 那么汉语是语文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的特点是有声、有调、有韵。它们串连在一起, 交错排列, 便是一首非常美妙动人的“歌曲”。不要说唱, 只须吟诵就可以让人为之动容。自古到今, 无论是谚谣、诗歌、词曲, 大都能作为“歌曲”演唱。所以, 语文与音乐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2 语文教学过程中音乐运用的若干方法

2.1 准备阶段, 运用音乐营造氛围

2.1.1 在课前, 可以播放与课文思想感情

一致的动听、动情的歌曲来引导, 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之间营造氛围, 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在准备《乡愁》时, 笔者调查了九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 基本上没有离家在外的感受, 让他们理解那种撕心裂肺、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情实际上是很难的, 于是便搜集了表现乡愁的歌曲《梦驼铃》等, 目的是课前营造思乡的氛围。

课前, 笔者首先播放《梦驼铃》, 学生马上就被吸引, 随着优美的旋律, 精彩的画面和凄苦的乡愁诗词展现在屏幕上,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游子骑马飞纵千里的思乡之情, 体会到游子的孤独。紧接着, 一曲《回家的人》“吹落了思乡的尘, 却吹不去额头的纹……仍有颗思乡的心……落叶总要归根。”进一步营造了凄苦乡愁的氛围。这样, 课前就酝酿出了浓郁的乡愁氛围, 为课堂上的各项任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2 在导入环节播放与课文思想感情一致的歌曲, 可以营造良好的情境

在《背影》导入环节时, 播放歌曲《父亲》。开始, 学生都认真地欣赏, 等到唱到第二段时, 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 教室里回荡着“父亲是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学生们都进入到歌的意境中去, 显然为体验本文创造了良好的情境。教学《愚公移山》导入时, 播放江涛演唱的歌《愚公移山》, 令人振奋的旋律, 学生们马上被感染, 立即营造出十分良好的情境, 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2.2 在朗读课文中, 运用音乐增加体验

著名的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 旋律的起伏变化, 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 用直感的方式, 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 更为丰富, 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朗读中穿插音乐, 朗读与音乐相辅相成。有的课件的范读直接就有音乐, 效果极好。例如:《天上的都市》、《纸船》这两首诗都有精美的配乐, 可谓图、文、声并茂, 当播放完一遍之后, 学生听不够, 主动请求再给重放一遍。通过配乐, 学生朗读的水平大增, 连平时不爱表现的学生都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了。可见, 音乐在增加学生体验方面的功效极大。

2.3 在课文学习结束时, 运用音乐升华情感

在文章学习结束时穿插相关的歌曲, 可谓趁热打铁, 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感到韵味无穷, 余音绕梁。

教学内容与音乐内容相互交融、渗透, 水到渠成,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营造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特有气氛, 为实施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更促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掌握知识, 同时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中心。运用音乐也能升华文章的主旨, 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透彻地领悟所学的文章。

2.4 在语文写作实践中, 运用音乐激活思路

音乐写作是一种全新的写作体验, 内核是想象。运用这一创新教学方式后, 学生们的听说写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他们听着音乐, 说出、记下自己独特的感受。一堂课下来, 他们便提起笔, 将刚才的奇思异想化为美妙的文字。

譬如一次作文课, 播放了著名钢琴曲《命运》, 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听了音乐后的感受。平时这帮学生老是说写作文没材料, 让他们口述一段话也要绞尽脑汁, 说不上几句, 现在一说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立刻眉飞色舞。

音乐鉴赏结束之后,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 讨论拟定写作题目、角度等。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写作。完成初稿后, 选出2~3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由学生自己朗读, 师生边听边点评, 并展示修改过程, 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最后学生进行自我评改, 推荐佳作。

3 在语文教学中音乐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找准结合点

语文与音乐的结合是一门艺术, 是语文老师的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 不是随便把一段音乐带进课堂就可以的。找准音乐与语文文本的最佳结合点是让音乐在语文教学发挥作用的关键。欣赏音乐时, 通过感受音乐语言, 体验音乐情感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让音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这就是语文与音乐相结合的“舞台”。

3.2 寻找契合点

潜心钻研文本, 找到文本与音乐的契合点是两者紧密结合的前提。这就是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具备理解音乐的知识和能力, 还要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

大多数课文基本上没有现成的音乐或歌曲供语文教学时使用。同时, 在茫茫的乐海中, 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运用的。所以, 你应该用慧眼去寻找匹配的音乐:第一、要正确地把握文本所要描述的情境和表达的意境;第二、必须掌握必要的搜索工具, 利用网络上的资源, 积累一些知名的网站搜索与之相匹配的音乐;第三、平时要多注意积累。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 平时多听听音乐, 听多了之后就会得心应手。

3.3 不能滥用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音乐手段时, 要注意当用则用, 不应用时就别勉强。并非音乐用得越多越好, 关键是用到点子上, 做到恰如其分。反之, 就会事倍功半, 阻碍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速度。

总之, 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是实施新课程的一道愉快的通径。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优美怡然的环境, 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启发, 在模仿中得到提高, 课堂气氛活跃, 真正达到让学生快乐地学语文,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 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而音乐是语文教学中可利用的重要资源之一, 音乐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将会给语文课堂注入许多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音乐,语文教学,结合,运用

参考文献

[1] 音乐与语文[J].音体美报, 福建美术出版社, 1993, 2.

[2] 王泉松, 等.语文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 公孙尼了.乐记, 工员[M].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0.

[4] 语文课程组.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浅谈房屋建筑工程钢骨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下一篇:论共犯口供的证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