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思想政治论文

2022-04-17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要落实新课程,适应新课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必然作出相应调整。新授课是落实新课程的主要课型,下面针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的具体操作,举例谈谈个人体会。一、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中突出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思想政治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程思想政治论文 篇1:

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育方式在不断变革,政治教材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然而在政治教学工作中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如课堂主客体分离、教师授课方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更新教学内容、善于利用与整合教材、因人而异改变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该如何用好教材。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 授课方式 灵活调整

1 政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 政治课的主客分离问题

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本观点教育学生的学科,一门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认识、增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参与的学科,一门培养学生公民思想素质的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要反映时代特色,与时俱进,不仅要关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要关注书本知识背后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无可避免的问题。然而有的教师因循守旧,不及时更新知识,过度关注课本,不懂得活用教材将课本与现实结合,做不到主客观统一,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2 教师易出现的授课方式问题

教学方式是教师总结多年经验吸取前人教训并且结合实践为同学们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方法。不同的老师授课方法不同,有的老师上课只靠自己讲,学生们只能生硬的被动接受,效果不佳。近年来国家提倡探究式教学,学生们相互讨论得出答案,老师们在一旁诱导与启发。然而有的教师却不顾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的过度滥用新课改,这样就极大的浪费了一些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的时间。

2 针对教学问题得出的使用教材方法

2.1 开拓创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要结合现实,不断更新知识;不应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如此才能“用”好教材。许多常年授课的老教师,一直重复自己刚开始教授的内容,没有不断更新知识库。殊不知,时代与学生都在不断变化,老师需要新的知识不断更新充实自己,满足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若止步不前,放弃进步,在让同学接受自己所教授的知识时难免生硬,显得被动,老师的教学质量也就将大大下降,所以必须结合现实,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如《生活与哲学》中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反对守旧主义,本本主义。作为一个教师就更应该如此,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让自己传授知识更容易为同学们所接受,所理解。

2.2 善于整合、利用教材

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经验从专业角度有择选的讲授教材,要善于整合教材,而“不应该胡子眉毛一把抓”,如此才能“用”好教材,教好学生。教材自课改后一直不断完善,但教材作为一个客观的事物存在必然有其缺陷。因此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整合教材,使同学们更易吸收理解教材知识。应像《文化生活》中讲得那样,对待传播的文化,不应全盘吸收,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那么这就要求老师有一个足够高的辨别能力,能分得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并把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如《生活与哲学》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一目中讲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没有讲到其方法论要求,而是中间讲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后才讲到其方法论要求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此,教师如果从一定的逻辑顺序上讲课时则可先把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提前来上。所以,要“用”好教材则要求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

2.3 因人而异,改变教学方式

要探索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如此以充分“用”好教材。由于国家现在倡导素质教育,提倡自主学习,探讨学习,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改,以便增加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同学自主思考能力。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这一点,不顾课程的内容,在所有课堂上,都要设计很多“花样”,很多环节,这样就使得每堂课显得过于“热闹”。无论是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上,还是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亦或是现场讨论上都显得过于喧闹。其实这种方法本质是好的,但是它并不适用于每一节课。如果教师只是注重这个形式,千篇一律的使用这个方法,而不考虑新课改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仅“承袭其皮毛”,那就难免显得“华而不实”。那么教学质量难免下降,这并不叫“用”好教材。相反的,唯有针对每节课程的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整一套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教好学生,“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如《生活与哲学》中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第一课就涉及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同学们的受教育水平也不同,有的同学根本对此闻所未闻,因此仅让同学们探讨也只会得出一些没有意义的结果,只能是在浪费时间。而对于那些学习条件较好,有较好的知识储备的同学来说循循诱导自主探究或许是个好办法。因此教师教学时应灵活多变,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把握好自己的授课方式,以此确保能“用”好教材。

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师要想“用”好教材,就不能离题万里,另搞一套,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紧紧依据教材,认真分析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实际不断调整方法,体现使用教材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物尽其用,最“好”的利用教材。

参考文献

[1] 韩春丽.有效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2-03-01.

[2] 褚永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反思性教学现状与对策[D].鲁东大学,2013-06-15.

[3] 孟庆森.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5-01.

作者:梁永桃

新课程思想政治论文 篇2:

例说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新授课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要落实新课程,适应新课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必然作出相应调整。新授课是落实新课程的主要课型,下面针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的具体操作,举例谈谈个人体会。

一、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中突出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二、思维方法

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个别→一般→个别”的程序,探求新知以“个别→一般”为主,坚持归纳法为主,演绎法为辅。让学生在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中,拥有获得新知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多设计讨论、辩论、演讲、调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四、实施程序及要求

本模式由搜集信息、导入新知、探究新知、集结观点、运用实践、加深拓展等六个环节构成。下面以《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把新授课的实施程序及要求作一说明。

(一)信息搜集

此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准备。由于新课程中,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这个环节中,要树立以课标为中心的思想,广泛收集各种教学信息,为落实课标服务。为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研究所学教材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把教材、教参等相关教育资源分析透、把握准。研究教材能否落实好课标,若不能,还需搜集其他信息,为落实课标要求服务。然后根据学生实际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及主要教学方法,设计出易操作、高效益的具体教学活动程序。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先看课标要求如下:

我们把这一标准与教材内容对比会发现:教材中描述了四种消费心理,课标要求是描述几种消费心理。这种差别告诉我们对消费心理不能固守在教材中的四种。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把学生中实际存在的如:爱美心理、安全心理等列入教学活动的范围,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消费心理具有多样性。

(二)导入新知

此环节要巧设新颖的开头导语,来激发学习兴趣,其具体方法多样,在新课程实施中要尽量多采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选取典型生动的事例导入,会让学生感到知识与生活贴近,能更好地增强学习兴趣,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的导入,就可以中学生当今典型的求异爱美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导入,既引发兴趣,又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本框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面面观。

(三)探究新知

此环节是落实课标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灵活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新型师生观,倡树教学民主,积极开展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促进生生间的合作学习。如《树立正确消费观》一框,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先把学生分成两组,对每一种消费心理,消费原则进行逐一讨论,让学生充分利用在生活中的获得的体验,对同一消费现象发表不同看法,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从而实现在价值中突出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四)集结观点

经过一系列的新知探究活动,学生在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中,必然获得一定结论,即得到了正确的价值标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需及时归纳梳理,以使学生今后准确规范地使用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新知探究结束后,可以以图表或提纲的形式整理本框主要观点。

如:《树立正确消费观》一框,观点集结如下:

1、消费心理面面观

2、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五)运用实践

精心设计适量的习题,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型要多样,倡导开放的综合的题型,既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又着眼发展能力的培养。选题要贴近社会生活,突出联系实际,富有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可运用下题。

最近,雷晓燕一家正在闹矛盾。雷晓燕的爸爸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拥有上千万资产。爷爷从乡下来城里后,爸爸花一千多元到酒店为爷爷义不容辞接风洗尘,又花几千元为爷爷购置生活用品。爷爷非常生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晓燕正在上高中,好好的衣服说不穿就不穿了,说买就买,要那么多新衣服干什么?一到周末就下馆子,一出手就是几百元;春节快到了,父母又计划着贷款买车,开私家车去海南旅游过春节,这要花多少钱?这不是把子孙的钱都花了吗?爷爷大骂爸爸是“败家子”。

你赞成谁的消费行为?请说明理由。

(六)加深拓展

此环节作为课下作业安排,以丰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锻炼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如:《树立正确消费观》一框,可这样安排:

1、撰写小论文

可以以命题或自命题的形式,并组织相互交流,教师可提供参考题目,如:适度消费之我见、我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

2、虚拟条件,让学生制定消费计划,可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作者:鲍勇

新课程思想政治论文 篇3:

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拓展

摘要新课程下的课堂应是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故要求教学拓展。教学拓展包括拓展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式等,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本文只探讨其中的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拓展。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拓展包括生活化情景的创设、生活活动课的构建、生活化练习的创编、考试的生活化拓展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方式 生活化 拓展

新课程下的课堂应是开放、有活力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教学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开放设计。同时课程内容除了面向教材还要向校园、学生、家庭、社会、自然界开放。教学拓展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应有之意。教学拓展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对所学知识作横向的拓展,还要做纵向的延伸;不仅要求拓展知识,还要在拓展与延伸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教与学的方法。

1 新课程生活化特征要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拓展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新课程教材的观点和原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运用教材的观点和原理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新课程生活化特征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因思想政治课要实现“情意目标”不能空谈理论,教师必须多选择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新课程的模块设计来讲,就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就能很好地提炼生活中鲜活典型的案例服务于教育和教学。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单纯依靠一本教科书、一两本参考书、教师单纯传授的局面,要求拓展教学方式。

2 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拓展的教学策略

2.1 创设问题情景的生活化

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自生活情景中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沟通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一老师在学习《文化对人的影响》时,要求学生讲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参加过什么活动,有什么感受,校园文化对其成长有什么影响,并对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建议等。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普及为创设问题情景的生活化提供了便捷。因为通过它可以创设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同时也为推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必要的铺垫。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手段,选取具体、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反映教材理论观点的生活材料、事实、事例,为思想政治课学习创设鲜活明了的情境,以揭示、分析教学课题。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内容时,有的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对我国和外国选举情况的报道。再用幻灯或录像等形式如实介绍中美选举过程中的一些资料,让学生感悟“哪种选举比较好”?

2.2 适当构建生活活动课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七年级至九年级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全部改为“活动”。构建生活活动课也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拓展的形式之一。生活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参与生活的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政治教学走出空洞说教,走进“活动课”中来,尤其是着眼于学科三维目标深化与拓展的活动课,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良好途径。把课内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开展活动课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密切联系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要注意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注意采取贴近生活的活动形式,比如法律常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举办模拟法庭活动。此外可采取课前3分钟演讲、时事政策学习、调查访问、辩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活动。通过构建生活活动课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场境中进行真实、鲜活的生命体验,主动地获取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力量。

2.3 创编生活化的相关练习

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拓展还包括编制生活化的练习,注重生活性思考题和练习题的训练,激励学生生活中学以致用。有老师在学习“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受消费欺诈的案例,并提出问题:通常我们都是怎么办?一老师将《母亲》歌词做题干,编制练习题“对待母亲无微不至的爱,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做选项。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政治课回归于生活的教学意识,要注重生活化思考题和练习题的训练。

2.4 拓展生活化的考试

以中考为例,各省市基本都以关注社会生活为话题,体现了地方特色和学科渗透。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课是以社会生活为根基的,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对生活的独立思考、体验和探究。以河北省2008年中(下转第107页)(上接第104页)考30题为例,“依托社会生活,试题的探究性进一步增强”是其特点之一。该题选用三个有关网络的消息,为探究提供了具有实践性的生活化情景,要求考生在虚拟的人民网“强国论坛”上谈网络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它不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生活经验或对生活的感知,又要求有个性化的思维,这种个性化的思维有着明显的创新性,其实质就是建立在生活实践基础上的探究。

考试的生活化拓展应该体现在每位政治课教师的教学中。为适应考试生活化拓展,需要在平时拓展学生学习内容: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可让学生养成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坚持做笔记的习惯。

3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生活化拓展注意事项

实践中教师们往往在每堂课最后几分钟里安排一些拓展的环节,“拓展”成为了例行公事,成为了一名教师遵循了新课改的理念的标志。故此,有些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误以为只有进行了拓展才能够体现课程新理念。新课程呼吁教学拓展,但不是为了应付。

在实施拓展时,无论是教学内容拓展,还是教学方式拓展,都要从以下方面注意:一要围绕教学目标。课堂上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拓展也不例外。教学拓展最重要的就是拓展的内容是否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与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弃教学目标不顾的拓展往往是无效的,徒然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拓展应该看有无目的性。二重实质而不是形式。有的教师在学生对课堂内容还未理解掌握,就立即忙于形式各异的拓展。拓展延伸不是越多越好,要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与程度,展有度,适而止。否则把课堂变成资料展厅,因搜集、交流课外资料而浪费大量宝贵课堂时间,实乃喧宾夺主。所以要看拓展有无必要性。三拓展要有生成。既然拓展是新课程开放式教学的表现,拓展内容和形式就应该能够满足学生观念创新、学习开放、感悟体验,而不是依旧将学生局限在老师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活动。也就是说,拓展要有生成。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2]思想政治.教师培训手册[Z].人民教育出版社.

[3]林碧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08.12.13.

[4]邓玉明.“课程生活化”不要走入误区[J].中国教育学刊,2006(3).

作者:刘建芹

上一篇:民法人格权法律论文下一篇:媒介与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