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灾后重建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北川灾后重建的目标和规划,是要把北川打造成一个特色农业强县、工业强县、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大县,把北川县城建成一个禹羌文化浓郁的森林景观艺术城市,让“再造一个新北川”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经济灾后重建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经济灾后重建管理论文 篇1:

关于绵阳市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关系的论述,阐明了当前应该如何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以永久性农房重建为契机,与小城镇建设、产业规划、旅游经济相结合,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绵阳市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

“5·12”特大地震,绵阳市受灾最重的是北川、平武等山区农业县和安县、江油等山区农业乡镇,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房遭到极大破坏,农村灾后重建成为全市灾后重建工作的首要任务。2009年是绵阳开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之年。为了响应“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号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对于尽快恢复农村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是抢抓机遇推进科学发展的需要。最后,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还是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绵阳市委的相关工作精神,实现灾后恢复重建目标的迫切要求。

二、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契机,全力推进绵阳市新农村建设

(一)灾后重建为绵阳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对绵阳来讲,刚刚过去的一年,可谓“灾难深重”,但千年不遇的灾难也孕育了“千年”不遇的机遇。一方面,灾后重建是绵阳最大的机遇,也是灾区独特的优势。在国家规划拉动投资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也计划投入3万亿资金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也将推动绵阳市的经济发展。可见,绵阳市新农村建设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的资金投入能推动绵阳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发展。

(二)当前绵阳市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就是灾后重建

当前,绵阳市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来展开。地震使全市农房和农业基础设施遭到了极大破坏,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使就业难、增收难等民生问题在灾区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绵阳市的实际来看,就是要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三)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跨越式的推进绵阳市新农村建设

当前,绵阳市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财、物都逐渐有了眉目。就“人”来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东南部沿海返乡的务工人员刚好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就“财”和“物”来说,国家灾后重建资金中,直接用于农业,或与农业和农村工作相关的资金占了很大比例。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三、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努力实现绵阳市在灾后重建实现上档升级

(一)按照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的要求,利用灾后恢复重建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要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试点,一是发展设施农业;二是发展农业机械化;三是发展农业标准化;四是发展循环农业;五是发展特色农业。另一方面,要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为全市灾后重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二)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提升就业消化能力,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宽裕”的目标

在灾后重建中,有大量的基础设施、永久性住房等需要重建,成为我们提升就业消化能力新的切入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级政府已先后制定出台了就业援助、以工代赈等一系列适合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就业政策。绵阳市重灾乡镇的农民工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三)按照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要求,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担当灾后恢复重建的主力军

一要采用新观念改造农民,引导农民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要采用创新技能培训方式,整合乡镇和社区的力量,共同利用扶贫培训、灾后重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素质。三要用新文化塑造农民,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生活,努力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水平。

(四)灾后重建决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复原,而要按照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整洁”的要求来建设

一是组织实施好灾后重建项目,二是搞好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加强水利和农村公路建设,四是加强农机装备,五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六是建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五)按照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灾后重建中的主体作用

不論是灾后重建还是新农村建设,广大的农民群众都是主体。为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各级各部门既要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在管理上深入民主观念,又要突出农民群众在灾后重建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总之,如何使灾后重建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确实是一项全新和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从而使绵阳的新农村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2009年绵阳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2]《关于“十一五”前三年全市农业发展情况汇报》,绵阳市委农办,2009年6月11日.

[3]《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有关情况汇报》,绵阳市“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2008年12月16日.

杨艳 (1981-),女,汉族,四川绵阳人,中共绵阳市委党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

刘桦 (1955-),女,汉族,四川绵阳人,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的研究。

作者:杨 艳 刘 桦

农村经济灾后重建管理论文 篇2:

灾后重建与北川休闲产业

[摘要]北川灾后重建的目标和规划,是要把北川打造成一个特色农业强县、工业强县、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大县,把北川县城建成一个禹羌文化浓郁的森林景观艺术城市,让“再造一个新北川”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关键词] 北川;羌文化;灾后重建;休闲产业

(

[文献标识码]A

 — —北川是“5.12”大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整个县城和部分场镇被夷为平地,全县遇难失踪人口近2万人,县城遇难失踪人口达50%,县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被山体滑坡掩埋,漩坪、禹里两个场镇被唐家山堰塞湖全部淹没。工业全部被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旅游等第三产业遭受重创,全县有近50%的群众失去了土地、林地等生产资料,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5.7亿元。灾情十分惨重,恢复重建异常困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2日到北川视察灾情时指出:“此次地震灾害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宽、重建恢复最难的特大自然灾害”。

灾害发生后,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北川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全县的中心工作全面转入灾后重建,新北川的重建工作中央重视、社会关注、世界瞩目。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城乡统筹、科学重建”的要求,灾后重建应当包括过渡安置、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包括产业重建。本文重点研究休闲产业重建。

一、休闲产业的文化认知

什么是休闲和休闲产业呢?被称为“休闲之父”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是“对要履行的必然性的一种摆脱”,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他甚至认为,“人唯独在休闲时才有幸福可言”。换言之,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是自由选择的,精神性的,非功利的,正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意境。杰弗瑞·戈比在《你生命中的休闲》一书中这样阐述:“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从根本上说,休闲是一种生存状态,休闲是对生命意义和快乐的探索,是人们以自己喜好的、感到有兴趣的方式去休息、放松和消遣,以至从工作的紧张状态中超脱出来,实现生理、心理的合理调节及身心愉悦的目的。人类在经历了生存时代、温饱时代、小康时代、福利时代之后,休闲,显然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方式和休闲时间的多寡,应当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以及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重要尺度。休闲理念的确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休闲权已成为基本的社会需求。

所谓休闲产业,是指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业为骨干而形成的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一般包括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场馆、运动项目、设备、设施维修)、影视、交通、旅行社、餐饮业、社区服务等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休闲产业实际是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后,步入的“第四产业”,即体验经济的产物。世界休闲组织的秘书长说:“休闲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多样化选择”。这就意味着,发展休闲产业,首先要研究休闲市场,研究积极的休闲方式,以更大的适应性,满足人们对休闲的需求。要把休闲和度假居住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人们更好更全面地获取休闲、精神和健康,根据不同的特色资源和环境,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真正把休闲度假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一个大众化的休闲时代正在到来,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的普及又会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发育出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因此可以说我国已跨入休闲经济时代的门槛,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也面临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商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更是离不开休闲状态的存在。

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产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有效减少“逆城市化”现象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在西方,由于人口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中的诸多弊端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尽管许多发达国家一直寻求解决的办法,但问题日积月累,总是难以解决,居住在大城市的经济条件优越者纷纷迁居城外,许多工商企业也随之另谋发展,城市人口向郊区集中,中心城市产生“空洞化”现象。“逆城市化”现象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社会财富,影响城市商务、贸易、部分服务和制造功能作用的发挥。而事实上,在物质生活条件不存在重大差异的情况下,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居住环境对于人类生活有着极大的重要性,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始终令人向往,乡村才应该是人类休闲居住的最佳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且70%居住在农村,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如果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倾向所带来的经验教训,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居住产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口大量盲目涌进城市;同时,有效有序地引导城市中有条件有愿望的人群到人类宜居的乡村度假居住,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重复投资。

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度假可以开辟第三居所,涉足“第四产业”。现在的都市人将日常居住、起居的住所称为第一居所,而将并不经常固定使用的郊外别墅类住所称为第二居所。伴随着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专门依托于郊外度假村和生态旅游景点而建的产权式公寓,由于开发的空间较大,很受一些市场人士的推崇。由于此类开发产品,并不完全以普通的居住作为惟一的功能,因而也被称为“第三居所”,主要提供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实用和价格;而体验经济通过制造感官体验及心理認同,为产品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发展休闲产业,就是要开拓继服务业之后的“第四产业”。

一般来说,发展休闲度假居住产业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首先,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好,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有特色,对外有强吸引力,符合健康舒适人居标准。其次,文化积累够丰富,历史蕴藏够厚重,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符合文化人居的标准。再次,区位条件较好,基础设施(水、电、路、通讯等)相对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教育、医疗、商业、金融、行政服务等)相对配套,社会服务氛围和谐,形成移民社会氛围且地广人稀,有发展空间,符合环境艺术人居的标准。最后,应该是一个“生活博物馆”,有很多可以参与体验的机会。

总之,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是产业经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休闲度假旅游能充分满足人们对生态、人文、健康、参与体验的需求,符合现代社会日益休闲化的趋势,因而正在成为新时

期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二、灾后北川旅游休闲产业重建的条件分析

产业重建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是资源条件和众多因素构成的经济环境,地震以后的灾区或多或少都有变化。北川县城由于无法就地重建,需要迁址,迁址以后经济环境条件将发生较大变化,部分因素形成了新北川经济发展的一些机遇,为“再造一个新北川”奠定了基础。

一是区位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地震之后,北川辖区内少量河谷平坝地区全部被乡镇集镇建设使用。新县城拟选址在安县的安昌镇东南,交通便捷,距中心城市绵阳仅28公里,距省会城市成都仅140多公里,可以直接融入成一德一绵经济圈和省内大市场。区位的变化尤其给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将比震前有所提高。目前,各方面都在支持北川重建,国家领导人明确表示要再造一个新北川。对口援建的山东省也表示要全力支持北川重建。可以肯定三年以后除生态建设、群众心理重建外,其余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都将高于或优于震前水平,提升了产业发展的环境。

三是形成了部分地区新的局域区域功能。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风羌韵十分浓郁,并有一定的市场品牌基础。划人的安昌镇、永安镇及黄土部分地区由于有羌文化的进入,使原有山水有了文化底蕴,整合资源吸引投资并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由于山体滑坡严重,涉及人口大量迁徙,关内地区的生态得到进一步保护,增强了生态旅游功能;特大地震也带来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机遇,例如“地震产业”、载能产业投资等。

四是北川仍然保留着原有的一些特色资源。原来因气候优势发展的休闲度假旅游、各种综合资源形成的特色农业、特殊自然条件形成的水能资源、较为厚重的禹羌文化等人文资源,不仅可以继续利用,而且因为行政辖区,更容易吸引市场资源,有了更大的发展的空间。

五是科技促进产业发展的机制健全。北川通过“科技经营转移及自主创新开发网络”的建立,锁定了优势,选择了大量的优势价值链,比如米黄大理石、红素莓、玫瑰花、高山蔬菜、休闲旅游等等,这些优势价值链仍然可以做成竞争力较强的、能富县裕民的产业。灾前就确定了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品牌“341”工程,即石材、气候、禹羌文化3个资源品牌,石材产业、水电载能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乡村休闲度假“居住产业”4个产业品牌和1个区域形象品牌——“大禹老家,健康北川”。这些依靠新技术支撑的新产业仍可大力发展。

六是地震后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如北川、唐家山、大禹、唯一羌族自治县等。这些品牌都蕴藏着商机,能够带动投资,形成市场优势。

此外,国家为了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有利于形成投资洼地,有效地推动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川在大西南的市场地位、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劳动力等要素优势,这些都是北川在灾后重建中可以把握的重大机遇和发展条件。

三、灾后北川旅游休闲产业重建的目标任务

我们根据经济环境条件等有利因素,制定了灾后重建目标和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北川人口和资源布局合理、人民生活富裕、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社会管理井然有序、城镇化率达到40%—50%,并建成羌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北川新县城,把北川打造成一个特色农业强县、工业强县、生态休闲渡假旅游大县,把北川县城建成一个禹羌文化浓郁的森林景观艺术城市,让“再造一个新北川”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其核心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特色民族文化传承。把传承民族文化贯穿于重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二是特色产业支撑。尤其是以北川山东工业园为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北川工业,力争新增500万个就业岗位。三是建设生态旅游县。依托北川的独特的生态、地震、气候资源,把北川建成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大县。四是推进城镇化水平。依托新县城建设和重点场镇建设,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城镇化率提高到40%—50%。

四、灾后北川旅游休闲产业重建需要注意研究的问题

1 抓好稳定工作。龙门山断裂带大多在山区和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5.12大地震后,北川许多城镇和村庄全部灭失,社会管理组织体系遭到破坏,当地政府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要求及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基层组织,以期正常开展工作,但新的社团和社区由于跨越了震前的行政管辖,往往乡村交叉、阶层交叉,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情感、甚至信仰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加之集中居住地又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好地解决群众生活、就业等诸多问题,逐步产生引发许多矛盾。可以说,在社会重建的系统工程中,上述问题客观存在,不可避免。

但要保证灾后重建顺利推进,保护灾区大多数受灾群众的利益和生命财产不受到侵害,重灾区一定要认真落实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对于少数人因为个人利益违法乱纪应当“坚决打击,从重惩处”。只有切实、有效、有力地维护灾区平安稳定才能保护灾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 落实灾后重建主体。在抗震救灾和过渡安置期间,很多工作事项都由政府主导,包括保证基本医疗、基本生活等方方面面。进入重建以后,一是要注意发动群众,明确群众和企业是灾后重建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二是政府要尽可能转变职能、尽可能不增设行政许可,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推动重建,使产业发展、经济运行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合理布局基础设施。震前灾区希望有基础设施投入,但在灾后重建中,各种援建投入要警惕陷入城乡均衡发展和资源分散配置的誤区。著名经济学家陈淮说过,“村村通、广覆盖,不留死角”的模式并不经济也不可能。由于受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我国农村人口空间布局极其分散,属典型的传统农业经济资源配置模式。当国民经济因规模效益递增而主要选择以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经济选择以相对集中规模经营为特征作为主要空间资源配置方式时,再人为地在空间上强制性地分散配置资源,就会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影响国民经济总体效率。

4 降低城市消费成本。城市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经济要素的聚合体,经济活动的外部效用所产生的聚合效益的大小与城市规模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城市经济研究表明:城市聚集的要素越多,城市规模效益越高,城市消费成本越低。因此,科学定位城市、准确把握城市规模,无疑将增加城市规模效益、降低城市规模成本、提高城市资源整合能力、竞争能力以及市场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城市成本与政策对城市如土地等要素的控制密切相关,树立经营城市正确的指导思想,保证要素科学供给,也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城市消费质量优、成本低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就北川而言也才能更好地为灾区城乡居民服务,更好地发展旅游,更好地推动工业发展。

5 深入研究灾后重建配套的各项政策。灾区损失惨重,百废待兴,要注意再造优势、再造要素,而且国家应尽可能在这方面给予要素补充。有关资料显示:5.12大地震受灾的国土面积相当于英国的一半、人口相当北欧五国总和,损失巨大,而且属于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国家不能包揽也无力包揽,但是把灾区当特区,认真研究可行的扶持政策是可能的。切实为各地恢复重建自主创业提供可能、为市场广泛参与提供条件。具体政策应包括土地供给、财政金融支持、较长时间的产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担保、科技创新、科技经营的投入、土地(林地)使用权质压交易流通、在山区利用宅基地引导市场投资发展休闲产业等等,此外,还需要尽快明确城市居民救助政策。

总之,灾后重建充满希望,因为不仅有灾区人民的坚韧和坚强,而且有全中国人民的支持,全球华人的期待,全人类的爱心和援助,它不仅仅是灾区的重建,而且是全中国的重建。我们相信,通过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一个崭新的北川、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乐观坚强的北川人期待:从灾后重建走向产业复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北川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 王 炎)

作者:经大忠

农村经济灾后重建管理论文 篇3:

再响集结号

农业抗击2008年新春这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安排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重建工作,对恢复农业生产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应、保障灾区农民生计、保障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实现极为重要。为此,农业部号召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再接再厉,迅速行动,全面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部署,立即掀起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热潮,灾后重建的“集结号”将在南中国大地上奏响。

农业重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部署,坚持保障全年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目标不动摇,按照冬季损失春季补、灾区损失非灾区补、面积损失单产补的总体思路,统筹谋划灾后重建与生产恢复、灾区与非灾区生产、春季与全年农业生产,科学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抓紧开展春耕备耕,努力降低灾害损失,力争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具体做到“三尽快、三及早、三确保”,即尽快恢复损毁农业基础设施、尽快恢复良种繁育体系、尽快恢复鲜活农产品正常供给,及早启动各类农业建设项目、及早下达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及早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确保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确保“菜篮子”产品不脱销不断档、确保大灾之年无大疫。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灾后恢复重建与春耕备耕相结合;二是坚持统筹安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三是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四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相结合;五是坚持部门配合与系统协作相结合。

农业重建工作目标、工作任务

目标。尽快恢复重建农牧渔业良种繁育体系,修复各类受损生产设施和农产品交易设施。要通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各项措施,尽快恢复灾区生产,努力实现全年粮食产量1万亿斤、“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的既定目标。

主要任务。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引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全面展开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鼓励农民积极抢种、补种、改种,扩大迟播小麦、迟栽油菜、速生蔬菜的播种面积,加快畜禽补栏、水产补苗。

尽快修复被损毁的种植业基础设施,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突出抓好油菜、蔬菜、柑橘、小麦四大作物的灾后恢复生产。及时分析灾后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早提出防治对策。科学评估灾害对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等方面的影响,做好应对倒春寒等灾害的准备,提早制定应急预案。

加快重建因灾损失严重的300个畜禽原良种场和畜禽遗传资源场,尽快恢复良种供应能力。修复重建商品畜禽舍1926万平方米,确保灾后恢复生产需要。做好仔畜雏禽和饲料的调配工作,突出抓好生猪、家禽和牛羊的灾后恢复生产,强化动物疫病防控;

抓紧抢修恢复受灾严重的80个重点水产原良种场,在繁殖生产季节之前尽力恢复良种生产和苗种供应能力。积极组织各级水产原良种场抓好春季水产苗种早繁早育工作,扩大生产规模,做好跨区调运工作。针对不同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因地制宜地指导养殖户解决恢复生产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帮助和指导农机手保养、检修各类农机具,做好灾毁机具、库棚设施修复工作,抓紧落实购机补贴政策,保证春耕前将资金落实到位;

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提高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在城市建立农产品品牌直销连锁店。利用网络对接会等多种形式,积极促进产销对接,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和其它各项流通优惠政策。督促和指导批发市场加强质量检验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次生灾害监测力度,及早提出防治对策,确保灾后无大疫。制定春季免疫实施方案,提前开展春季集中免疫,重点做好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加大疫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力度,做好应急准备,保障畜产品安全。

农业重建工作措施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强化措施落实和协调配合,全力推进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首先,切实落实各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深入贯彻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煤电油运和抢险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关于抢险救灾工作及灾后重建安排报告的通知》精神,按照“地方各级政府为主负责,加大中央补助力度”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持,切实落实国务院已明确的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包括对长江流域油菜给予适当救灾补助,对受灾较为严重地区的农民给予购种补贴、对灾区边远山区农民免费提供恢复生产需要的种子、种苗、种畜,对修复蔬菜大棚和养殖场舍等农业设施、恢复良种繁育体系、重建蔬菜育苗场和果树茶树良种苗木繁殖场给予补助,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备耕加强信贷支持等政策。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出台的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新增政策。

其次,切实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促进灾区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根据受灾地区实际情况,尽快补充完善灾后恢复重建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大科技入户工作力度,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立即深入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帮助解决灾后恢复重建和春季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农民加强田间(饲养)管理。毫不松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治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针对务工人员返乡少、农村青壮劳力缺的新情况,强化农机作业服务,动员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各种协会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和生产服务,提高灾区农民群众防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再次,切实做好苗种、化肥、农膜等农资的协调供应。立足全国,做好调配,充分保障灾区恢复生产所需苗种、化肥、农膜等农资的供应。进一步加强调度,及时了解各地种子、化肥、农膜储备和灾区秧苗(苗木)受灾等情况,准确把握灾后恢复重建种苗、化肥、农膜、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搞好种子、种苗、化肥和农膜等重要农资调运,协助种畜禽企业和水产原良种场做好畜禽、水产种苗调配工作,优先保证灾区所需疫苗、饲料等物资供应,确保灾后恢复生产需要。突出抓好灾区农资市场监管,开展农资春季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哄抬价格、销售假冒伪劣等坑农害农行为,切实维护灾区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切实做好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明确时间进度,把握工作步骤,有序推进农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各地要尽快细化完善农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方案,明确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政策要求。各省区要抓紧开展并于3月中旬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工作。

第五,切实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的落实。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工作机制。农业部农业抗灾救灾指挥部继续做好全国农业系统灾后恢复重建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灾情影响的分析研究,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责任人,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切实加强工作协调配合,主动与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沟通,积极争取支持,推动有关政策尽早落实。进一步健全信息分析报告制度,及时跟踪农业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的进展动态,发布灾后恢复重建各类信息,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及时总结经验,注意发现和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雨雪冰冻天无情,政府救灾暖农心。大雪可以冰封天地,却永远无法阻挡爱的春天、 无法阻挡破冰化雪那蓬勃而起的春潮讯息。在农业重建“集结号”的号声下,各级农业部门齐心合力,及早谋划、迅速行动、科学指导、统筹推进,相信“温暖”将成为重建主旋律。

(张 扬)

作者:张 扬

上一篇:英语精读课堂提问技巧论文下一篇: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