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2024-04-13

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精选14篇)

篇1: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马井镇遭受重创,商人停商,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各项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老百姓生产生活举步维艰。一时间,人心惶惶,百废待兴,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阻。面对此情此景,马井镇党委政府毫不退缩、沉着应对,紧紧团结在市委市政府周围,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不畏难、不畏艰,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深入基层了解灾情,深入群众了解疾苦,大力宣传、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灾后相关政策,用赤胆忠心争取了抗震救灾的初步胜利,为马井下一步恢复灾后重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两年来,在灾后重建的赛场中,马井镇党委政府以不甘人后的精神,怀抱奋勇一搏的决心,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起点打造特色亮点,以点带面、以面带片将马井丰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融入到灾后重建项目中,切实提高重建项目的品质品味,力争把每项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和人民满意工程,努力实现在重建中争优、在发展中争先。在城乡住房建设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健全完善工作机构,成立了灾后城乡住房重建领导小组,建立了质量监督检查组、矛盾纠纷调解组、资金管理监督组、信息上报组、资料收集整理组等工作组,切实加强对城乡住房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在具体操作中,力求“四个一致”:思想一致、政策一致、宣传一致、上下一致;认真开好“四会”:镇党委政府工作会、村组干部会、议事听证会、社员大会,并要求班子成员亲自参与、驻村干部亲自宣讲、村组干部逐户解释,力求灾后重建政策宣传的全覆盖。积极引导农户不等、不靠、不要,充分发挥农户重建积极性。在登记核实的过程中,在政策的框架范围内,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认真按照“户报、村评、镇审、市核”的原则,逐户登记。经过反复的宣传、核实、公示,基本做到政策宣讲不漏一户,政策落实不漏一户,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促进了本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农房重建过程中,马井镇党委政府立足于宜散则散、宜聚则聚、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不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的情况下,把自主权充分下放给农户。从召开农户大会,推举业主管理委员会,到确定联系施工对子,都充分尊重农户意愿,镇党委政府则作好台前台后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不但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也使农房重建始终在有条不紊中加快推进。在加快推进农房重建的同时,着力抓好“六进村”配套设施工程的落实,确保老百姓按时入住,确保几个时间节点的任务圆满完成。截止目前,全镇城乡住房重建已基本完成,旧宅基地的还耕工作也加大马力在有序推进中。在项目建设中,马井镇按照“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病有所医”的工作思路,抢抓北京援建、灾后重建的机遇,主动出击,积极争取,狠抓项目落地,抓好要素协调和服务,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措施,全力助推灾后重建项目在我镇的顺利实施和建设。一是实行一个项目,定一名牵头领导,安排一名具体工作人员,落实一名村(社区)负责人的“四个一”工作办法;二是强化工作责任,将重建项目纳入目标管理,进行专项考核,奖惩逗硬;三是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做好征地拆迁等基础性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四是对市上要求的项目实行挂牌倒排工期制,促进和推进各项目高效、快捷地开展。截止9月30日,已完工或基本完工的项目分别有:马井中心学校、马井镇卫生院、马井派出所、同心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S105道路、农村住房建设、马井镇幼儿园、马井镇敬老院、马井新华学校、马井200套廉租房、洛小路改扩建、马周路等村道恢复项目、支农资金整合项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特色村落打造、城乡住房灾后重建等;因各种原因在积极推进中的项目分别是市政基础设施及道路管网、政府机关重建和综合服务楼、垃圾转运站、集贸市场等。

在重建、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书记镇长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分工明确。成立了以镇纪委书记为组长、纪委委员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全程参与监督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拨付程序。镇财政所建立健全灾后重建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实行“一支笔审签,重大开支集体研究决定”制度;严格报销审批程序:由收款单位或收款人提供正规的合法的发票或票据—具体经办人签字或盖章—分管领导审批签字——财政所进行审核——主要领导签字——报账(付款)。

在各项救灾重建资金及“特殊党费”的发放中,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严格资金发放的审核程序,实行跟踪调查和全程公示,保证每一笔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群众手中。所有资金均顺利通过中央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省巡视组等各级的严格审计,尚未发现一例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了廉洁重建、阳光重建。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好灾后重建土地复垦共作,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以480万元“粮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为依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206万元“安民增收”项目为载体,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种植水平,巩固我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品牌;以152.56万元“日元生态贷款”(含8个集中点的生态林建设和2200口沼气池建设)项目为契机,不断提高我镇新农村建设品质。以25支渠路、四马路、5公里村道建设为纽带,全面改善我镇乡村交通环境;以湔江两岸(马井段)堤防建设(含:马井湔江马井大桥下段右岸堤防大桥改造、湔江马井大桥下段右岸堤防、湔江马井大桥上段、湔江下老鸦堰、鸭子河菠萝堰段)项目为机遇,彻底提升我镇防洪抗旱的能力,为打造“水乡马井”奠定坚实的资源保障。

加快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上。为使工业经济止滑回升,迅速恢复和超过震前水平: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尽力协助企业恢复生产,维护好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恢复生产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二是继续扶持和培育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规模和重点企业,使企业逐步呈梯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三是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北京对口援建”三大机遇,用好用足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和扩大内需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招商引资队伍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以商招商和企业家招商以及筑巢引凤招商等策略和手段,以项目为载体,抓好生产性和建设性项目的招商,不断拓宽镇域经济发展渠道,增强“造血”功能,确保马井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大服务业、消费品零售业等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五是认真落实以“一岗双责”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了全镇无一例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2009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1279万元,同比增涨48.3%左右;新增规模企业1家,德阳市重点企业2家;工业利税实现1980万元。

200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0008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44万元,同比增长222.74%;财政收入实现594.69万元,同比增长5.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223万元,同比增长77.41%;招商引资实现310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80元,比上年增加528元,增幅9.2%。2009年,连续第三年荣获市委、市政府年终综合考核一等奖。

中共马井镇委员会 2010-10-11

篇2: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由于受到初的冰凌雪灾及“5·12”汶川地震的影响,造成我镇522户民房倒塌,100户民房严重受损,范围遍及全镇25个村,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另有50户属扶贫安居工程。灾情发生后,得到了上面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划拨了大量物资及专项资金,用于我镇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加固以及扶贫安居工程。我镇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立即组织启动了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根据我镇实际,在灾情较严重、集中的玉笋、新春、云荞三个村各设立了一个集中安置点,为:玉笋大石26户,新春大树21 户,云荞荞棚49户,其余均为零星散户。迄今为止,历时两个月余,恢复重建工作已取得了较大成效,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有五十余户已迁入新居。其他建设户正在建设中。现就我镇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领导组,党委书记任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镇长为副组长,作为直接责任人,分管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的副镇长作为具体责任人。

领导组下设灾后恢复重建办公室。分管新农村建设的副镇长为办公室主任,项目办负责人为副主任,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工作。

成立了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由镇纪委书记熊洲斌任组长,党政办主任吴中云、纪委办董国萍任副组长,项目办、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工程质

量、干部作风、工程进度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成立了物资采购组,负责灾后重建所需建材物资的联系和协调,确保物资及时就位。

二、工作措施

规范修建程序。为确保此次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按期完成,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对此次重建工作,规范修建申报程序,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即:由农户先写出修建申请,经包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签字认可,由镇四班子领导研究审核后,农户再写修建保证书,承诺按时按质完成修建任务,才能开工建设。

明确职责。各挂钩领导、包村工作组、村两委班子、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具体实施细则、建设任务、标准、时间要求帮助农户如期完成工程建设。

强化包扶制度。根据我镇地震灾后新建302户的实际,认真落实了镇领导、干部职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一对一”的包扶帮建对象;

实行风险金责任制和问责制。严格按照党委政府制定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奖惩办法》,镇领导每人交纳保证金1000元、干部职工200元、村两委班子每人100元,提前完成的给予一定奖励,不能按时完成的不但扣除风险金外,对工作懈怠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且年终考评为不称职。

开展公开承诺制。各村向群众公开建设户名单、资金的补助标准、建设内容、建设时间要求、包扶人员的联系方式。

坚持跟踪督查制。恢复重建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各村的恢复重建工作的进度、包扶人员到位情况等进行跟踪督查,及时收集情况向相关部门汇报。

实行倒计时工作安排。要求各村及

包村工作组提高紧迫感、责任感,实行倒计时工作制,定期向镇领导组汇报工程实施及进展情况。

三、材料物资的采购

地震恢复重建所需物资按镇统一协调,根据群众意愿以建设户自购自建为主,政府协调帮助采购为辅的方式,进行物资采购。

四、工程进展情况

迄今为止,全镇302户“5·12”地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主体完工的280户,竣工验收65户,迁入新居14户,完成基础工程22户。

220户冰灾。主体工程完工的220户,已竣工验收145户,已迁入新居45户。

100户地震加固。墙体粉刷完工76户,正在启动的24户。

50户扶贫安居。主体完工21户,加固改造完工19户,启动改造的10户。

五、工程质量

修建中,严格按上级设计的图纸,要求的面积、质量、时限等修建,建设计划安排合理,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六、资金使用及管理

资金到位及发放情况

截止9月3日,上级财政下拨到我镇专项资金万元。其中,地震恢复重建资金万元,冰凌恢复重建110万元。到8月31日,已发放“5·12”地震资金万元,发放冰凌雪灾资金77万元。

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严格按专项资金财经管理制度执行。由镇政府在信用社统一为重建户办理存折,把该户重建资金存入信用社;由村两委、包村工作组根据重建户工程进度决定资金发放时间,发放标准按4:3:3比例进行发放。

镇纪委对资金的使用、发放进行监督,定时不定时到财政所查看资金的到帐、出帐;询问农户领取资金的情况和使用情况。

七、主要存在问题

1.建材紧缺,建材价格上涨。

2.农户贫困面大、程度深,贷款和经济自筹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到工程进度和质量。

七、下步工作打算

1.加大领导力度,帮助、协调解决好建材的及时就位。

2.主要做好墙体粉糊、室内外硬化、美化工作。

篇3: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本刊讯雅安联通加大灾后投资力度, 持续开展灾后惠民工作使得雅安灾后重建工作得到持续稳定的推进。

网络重建规划包括传输网、无线网、宽带接入、大客户接入、通信局房、营业厅及办公用房, 总计需投入资金11297.84万元。目前, 传输网中, 已完成芦山-宝兴、宝兴盐井、盐井-大川、太平-隆兴4个方向的光缆路由修复重建, 在个别次生灾害频繁的峡谷地带, 已重新选择了安全路由, 避开危险地段。已在芦山、天全、宝兴三个重灾县共计新建基站16个, 新建光缆56皮长公里。持续开展灾后惠民服务工作, 成立临时党支部帮扶点, 以村支书、村长或村能人为对口帮扶联系人, 在芦山县青龙村、隆兴村、仁家村, 宝兴县新宝村、新光村, 天全县新场乡等重点行政村开展“联通村”建设, 落实整村赈灾机捐赠活动, 共计捐赠赈灾机4000余部。

篇4:从生态文明视角看灾后恢复重建

分阶段完成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是国外灾区恢复重建的基本经验,1995年日本发生里氏7.6级的阪神大地震,成为二次大战之后日本损失最大的灾害,其第一份完整、全面的评估报告是地震发生5年以后才完成,直到2008年1月,日本专家才发表了一部对阪神大地震评估和灾后重建过程的报告。全面的科学评估包括人口、住房、就业、地质、基础设施、经济、文化设施和环境评估等,是灾区恢复重建的基本前提。当前,要尽快组织力量在抗震救灾的同时调查灾区的交通设施、生活基础设施、重要公共建筑等的受损情况,汇总成《四川汶川大震灾调查报告》,为灾区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对住宅建设、城市规划、产业复兴及公路、铁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对策建议。利用遥感资料的解译和分析,对震后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全面缜密的调查评估,重点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特征、造成的危害及其潜在的威胁、灾区资源承载能力,以及生态环境修复能力进行准确判断和科学的评估,为灾民安置和重要城镇的灾后恢复重建选址提供依据。同时,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合理安排城镇布局和建设,对灾区进行生态评估,凡是地震频发带、山体滑坡地带及生态严重破坏区,原则上都应列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不再建设城镇或其它设施,由政府统一实施移民搬迁异地重建。目前对于灾区重建主要有三种思路,原址重建、迁址新建、原址重建和迁址新建相结合,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重建,都必须在地质生态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经济建设评估,评估其区位态势、资源秉赋、要素状况、产业结构、发展潜力和经济前景,运用市场机制选择最佳重建方案。灾区恢复重建必须充分考虑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传统习俗的重要影响,充分考虑实现公民的生存权、健康权、居住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和资产拥有权等社会发展因素,努力把灾区恢复重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布局、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及生态工程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

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共享是制订有效重建规划的关键,系统的规划设计是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基础。美国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后,新奥尔良市长在全球范围邀请灾后重建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商讨对策,其整体重建规划方案到2007年4月才批准通过,距离灾害发生已经20个月。花如此长的时间制订重建方案,就是为了确保方案的科学性,确保不再重蹈覆辙。灾区恢复重建要尽快组织国内外规划专家、战略学家、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对地震灾区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多重研究及对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多角分析的基础上,抓紧编制灾区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灾区恢复重建选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恢复重建阶段的各种方案,进行系统的、多方位的论证和比较研究,最终筛选出更符合灾区客观实际的科学规划方案。灾区恢复重建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主要包括城镇和乡村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基础设施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社会事业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农业生产设施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工矿企业与服务业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地质灾害与生态环保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等,当前最重要的规划是城镇和乡村灾区居民住房及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尽快满足灾民对临时安置住所的需求,重点解决受灾地区安全饮用水、营养食品、卫生环境和基本医疗条件等问题。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范型,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指导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基本理论。以生态文明的视角看灾区恢复重建,必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总体安排,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创新型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致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循环机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保护机制,森林、湖泊、江河、池塘等的自我平衡机制,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机制,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始终坚持尊重自然、科学重建,始终坚持远近结合、注重质量。高度重视地震灾区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经济基础所造成的救灾困境和建设难度,解决好教育卫生、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配套程度,实现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城镇体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还应高度重视以藏羌文化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与继承发扬,通过公示、讨论会、发放资料和网络传播等方式让民众能够广泛参与灾后重建计划。通过科学评估、统筹规划和民间参与使灾区恢复重建实现高层次规划、高速度建设和高水平发展。

篇5: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今年年初,我镇多次遭受雨雪冰冻袭击,引发了严重的冻害、房屋倒塌损毁等自然灾害,全镇5个村(场)普遍受灾,人民生命财产受到较大损失,尤其是大桥村安义组在这次“冰雪”灾害中受害最为严重,有13户村民的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和倒塌。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和县民政局关于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精神要求,我镇迅速行动起来,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灾民新村建设。现就我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灾民新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力量到位及时

冰雪灾害发生后,我镇党政领导亲临灾害发生现场,坐阵指挥干群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及时成立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镇长等三位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抽调8名能力强、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干部为成员。为了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专门组建恢复重建规划组、现场施工组、资金筹措组等三个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实行了工作落实责任制,把重建工作做深了、做细了、做实了。在土地平整时,抽调的工作组干部每天从早五点开工,晚上12点收工,吃饭都在工地上,5000平方米建房用地仅用两天的时间平整好了,从规则设计到开工建设仅用了三天的时间。

二、迅速行动,做到了“三个确保“

篇6:白浪镇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定稿]

7月份以来连续四次的特大洪灾对我镇造成了重大损失,全镇累计经济损失达3060万元。农业、企业、基础设施、广播电视、乡村公路、桥梁、水利、电力等各个领域普遍严重受损。为了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进行,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全镇经济社会有好又快发展,确保取得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白浪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疲惫、连续作战的精神,做到抢险与救灾并重、安置与重建并重,确保取得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

二、工作目标

全力开展抗灾自救,确保我镇7月份洪灾灾后重建工作实现五大目标:一是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衣穿,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稳定;二是做好防疫消杀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三是恢复农业生产,确保大灾之年减产不减收;四是受损基础设施全面恢复,确保全乡人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五是受灾企业全面恢复生产,实现工业经济全年增长目标。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灾后恢复重建要从镇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群众意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

2、坚持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要以人为本,把关系国计民生和受损最严重的项目放在首位,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吃穿、住房、就医、行路、通讯等问题。

4、坚持近期救灾,远期提高的原则。当前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重点,开展生产自救。同时要结合年初的民生工程计划,把近期救灾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多领域、多行业、高层次发展。

5、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灾后恢复重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各种资源,及时准确汇报灾情,配合上级做好灾后核查损失、恢复重建工作。以自筹为主,争取国家补助为辅,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

为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白浪镇成立以党委书记潘云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焦士启为副组长,党委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办,由王保健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

五、工作重点

(一)受灾群众安置及垮塌房屋重建工作

1、做好三无户等困难户安置工作。在7月28日,根据实际灾情,临时选址搭建帐篷等作临时安置点,并安装好水电等生活 必须附属设施,妥善解决好58户倒房户的吃、穿、住、行等;通过发放大米、蔬菜、食用油、棉被、衣服等和提供医疗救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全镇倒房户和78户危房户及生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2、恢复建设受灾群众住房。完成全镇严重损毁78户239间重危房和一般损毁房屋的维修加固工作;并积极规划58户房屋重建工作,确保群众有一个安全、保暖的房屋过冬;积极筹措资金,宣传发动需重建房屋的群众,解决土地、材料、劳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尽力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条件成熟的应及时启动建设。

3、各村动员组织住房损坏的受灾群众及时对住房进行修缮,排险加固,并做好清淤、消毒防疫工作;要动员组织住房垮塌的受灾群众投靠亲友,本着“自建为主、援建和帮建为辅”的原则,尽快重建家园;对住房全部垮塌、无家可归,确需政府安置的、倒房户、困难户、五保户,各村要采取措施帮助解决住房问题。

4、各村委会要全力帮助受灾群众规划好房屋灾后重建工作,驻村干部、各村支部书记要建立倒塌房屋档案和台帐,交民政办汇总。

5、国土、集镇办等部门要特事特办、简化手续,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做好受灾群众垮塌房屋灾后重建规划、选址及审批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对全镇地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各 村要落实专人监控,随时掌握灾情发展趋势,积极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

(二)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力争减产不减收

1、农业服务中心要深入生产第一线,组织技术人员对全镇2000余亩受灾田地进行实地调研,对成灾和绝收的田地提出补救补种等建设性意见,搞好技术培训和示范,把技术落到实处。鼓励农户抓紧时间补种生长期较短的“短、平、快”速生蔬菜类品种,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组织人员对农田积水进行清渍抢救,缩短受淹时间,减轻损失。及时疏通沟渠,排出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的通透性。稻田灾后注意蓄水保水,避免后期高温烈日造成旱灾损失。并动员组织受灾群众切实加强对未受灾农作物的田间地头管护,最大限度地弥补损失。对晚秋生产和抗旱救灾所需的种子、苗木、肥料、农药、资金等服务工作,要做好安排和及时供应到位,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农业目标任务。

2.由畜牧站牵头,做好畜牧养殖业的灾情核查和灾后恢复重建及安全防疫工作。各村积极配合,组织对受灾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完成动物尸体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引导受灾群众完成损毁圈舍得修复、重建和畜禽补栏;同时组织群众对现存畜禽进行免疫,确保灾后不发生人畜共患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3.鼓励受灾群众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劳保所 要结合就业促进、技能培训等惠民行动,引导和帮助受灾群众广辟生产自救门路,努力增加受灾群众收入。

(三)抢修基础设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1、加强对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对各堰塘、沟渠及时清淤,对大坝进行加固;各村根据本村实际受损情况要及时组织群众对水毁河堤、堰渠、田坎等垮塌处进行修复,隐患处进行维修加固。包村干部牵头有关部门加强支持和督导,尽快恢复受损河堤。

2、及时对水毁道路进行抢修。在26日成功抢通两条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后,相关部门积极着手对中断的村级道公路进行施工,确保通村公路畅通;各村要及时组织动员群众加大对水毁道路整治力度,尽快对塌方、路基悬空、垮塌路段进行修复,疏通排水沟、下水道,对堵塞涵洞进行清淤,尽快抢通道路,保障物资运输。

3、及时对水毁饮水设施进行修复。各村要尽快恢复供水,包村干部要联系水保站,组织力量对全镇各村水毁管道进行修复、更换,保证群众饮水供水安全。

(四)恢复工业生产,力争实现年初目标

1、指导受灾企业抓紧清理受淹厂房场地,抢修受损设备,协调供电、供水等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其尽快全面恢复生产;指导受灾企业做好设备的检修,厂房的检查,确保灾后企业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2、信用社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 于灾后畜牧业恢复生产贷款贴息方案》的文件精神,全力扶持全镇直接经济损失30%以上的畜牧、水产养殖户。同时积极帮助受灾群众和受灾企业渡过难关。

(五)搞好卫生防疫,确保大灾之年无大疫

1、卫生院要研制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做足、做细、做实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2、各村牵头,卫生院配合,动员组织受灾群众对洪水浸泡过的区域进行全面消毒、防疫,防止各类传染病和疫情的发生;广泛宣传灾后卫生防疫知识,对洪水浸泡过的生活用品及厕所等进行消毒杀虫。

3、做好除“四害”防治工作,卫生院要做好药品组织和技术指导,组织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等防治工作。

六、保障措施

各村、镇直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切实发挥党组织、党员干部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带领受灾群众重建美好家园。

(一)情系群众,恪守职责。全体镇、村、组干部要切实把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进一步转变作风,对受灾群众抱以同情和爱心,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做到多理解、多关心,让受灾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严肃纪律,抓好督查。在救灾物资的发放中,必须做到 公平、公正、公开,绝不允许贪污、挪用、私分、哄抢、浪费等现象发生;严管救灾物资和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账目清楚。各村必须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抓紧落实,确保我镇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镇党委政府将成立灾后重建督查工作组,对资金发放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在灾后重建中失职渎职、擅离职守的;对不顾大局、不服从统一指挥的;对违反救灾物资分配纪律的将从严从重处理,情节严重的将报请上级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宣传报道抗洪救灾先进典型事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干部群众稳定情绪,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上来,大力推广恢复重建的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力更生,重建美好家园。

中共白浪镇委员会

篇7: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简报

10月26日下午,陈汉乡乡长贺潮水一行到大明村,实地督查水毁工程修复建设工作及灾后倒房重建工作。

督查过程中,贺潮水对水毁桥梁、公路及每一户倒房重建户进行了实地查看,并详细了解了恢复重建进展情况及灾民的安置情况。他指出,要组织实施好推进水毁工程修复建设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动每一阶段的工程进度;要严格实行包保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贺潮水强调,各村干要积极行动,勇于作为,为各项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共同推进水毁工程修复工作的顺利完成,要结合水毁工程实际情况,明目标、保质量、保进度,扎实做好水毁工程恢复建设工作及灾后倒房重建工作,确保打赢灾后恢复重建的硬仗。

篇8:吉水县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由于连续强降雨,吉水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县贫困村损失惨重,农作物受灾面积3万余亩,损失大牲畜510头,倒塌损坏房屋595栋(间),许多公路、水利设施惨遭损毁,受灾群众占近50%,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面对灾情,该县不等不靠,积极做好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

一是及时组织灾情调查,科学制定重建计划。为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该县干部主动放弃双休,第一时间深入到受灾严重的枫江、醪桥、白沙等镇了解灾情,协助村里制定灾后重建工作计划,鼓励干部群众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坚决打赢灾后重建战。二是迅速开展生产自救,努力减少灾害损失。暴雨过后,全县迅速组织干部群众疏通水渠沟道,排除安全隐患,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指导农民有针对性地用药,防治病虫侵害,并积极进行秧苗补救,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三是积极争取资金,确保灾后重建的投入。主动加强与部门单位协调,为贫困村牵线搭桥,争取行业资金支持,并组织争资工作组,赴省扶贫部门开展争资工作,积极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目前,各村灾后重建工作正有序开展,农民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篇9: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一、高度认识,坚强领导。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政治性极强、国际影响极大、社会关注度极高、务必举全国之力做好的全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切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并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三年灾后恢复重建要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可见其政治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事关能否按时高质量完成这一必须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特殊政治任务。省审计厅党缎、领导以及审计人员能充分认识,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陕西审计机关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确保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总要求,在充分审前调查、把握政策的基础上,主动征求审计署、天津市审计局(援建方)、西安特派办、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省发改委及财政、民政、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意见,尽快出台了陕西省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总体方案及7个专项工作方案,为全面、规范推开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文件。省审计厅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及时成立“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厅级干部带队的督导组,及时根据实情,果断决策、有力指挥;适时召开会议,跟踪领导、靠前指挥,使各市县局、审计组和全体审计人员始终明确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明确审计目标、对象、范围、内容、重点、方法和要求,明确迎难而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审计工作。省厅还整合社会保障、行政事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4个口、6个业务处室和相关综合处室人员,组成3个综合审计组和1个专项审计组,加强了对受灾的5个设区市和全省水利、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的监督、指导。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其整改:对苗头性问题,能及时指正、及时遏制;对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反映,审计要情及时上报,举报线索及时查处;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跟踪,帮助被审计单位尽早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落实政策。

二、把握特性,科学组织。灾后恢复重建不仅政治使命重大,而且业务任务艰巨;不仅涉及领域、部门、单位多,规划项目、种类多,资金量大,而且公共建筑设防标准要求高,资金来源渠道广,重建情况繁杂,是一项多个任务的全程跟踪审计、决算审计、系统工程。陕西审计机关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展现了处理应急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深入开展了政治动员,强化大局意识,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参加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所有审计组和全体审计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和衷共济,保证了全省上下步调一致。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审计,讲科学、讲方法,加强了组织协调、科学调度。安排部署、审计方案、问题定性、处理标准、汇总上报审计结果,全省一盘棋,统一有序;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任务明确、分级负责,共同实施、灵活处置,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畅通,审计成果共享,上下贯通、协同密切;审计关口前移,对重建立项、选址、实施、决算全程跟踪,“同级审”、“上审下”有效结合,以点带面,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在复杂的环境里、困难的条件下,整体上得以顺利推进,审计成效好。省审计厅尤其注意将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与民生八大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体系建设等审计工作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积极协调,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保障运转,使各项审计工作在纵横交错中共同前行。陕西审计机关还大力配合审计署相关机构、特派办下审本省各级有关部门和项目,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指派专人负责联络协调,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及时整改。共克时艰的团结大协作,汇聚成了陕西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提高了重建资金的管理水平。

篇10: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总结

2009年初,50多年罕见的冰雪灾害袭击我国南方多个城市和地区,我州也是重灾区之一。灾情发生后,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各级领导亲临抗冰救灾一线,指挥抢险工作,取得了抗冰救灾的胜利。为了振奋灾区人民精神,鼓舞灾区人民“灾后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斗志,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受州委州政府的委托,代表州委州政府组成“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队,对重灾地区进行慰问演出。

此次演出活动历时7天,行程1200余公里,5场演出,到达鹤峰太平乡、咸丰县、宣恩椿木营、巴东野三关、利川市等地,观众约2万余人次,全体演职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克服许多困难,战胜种种疾病,圆满完成了州委州政府交给我们的此次慰问演出的光荣任务。现将这次慰问演出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扬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相互扶助,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搞好慰问演出

接到州委州政府“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的光荣任务后,在州委组织部及州文体局的部署安排下,歌舞团党委和团委会领导高度重视。二月二十六日上午,经歌舞团党委会统一思想后,分别召开了全体中层干部会议和演职员动员大会,对这次慰问演出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党委书记、团长在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州委州政府将这次艰巨又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关心、支持,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怀着对受灾地区老百姓和抗冰救灾、恢复生产的模范人物的深厚感情,认真做好这次节目的创作、排练、演出,展示歌舞团风采。此次演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将州委州政府的关怀和慰问带给受灾地区各族人民群众”。

下午,副团长主持制定了详细的演出方案和节目组成方案,组成了38人的演出队伍。2月27日—3月1日,全体演职员群情激奋,加班加点,充分发扬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慰问演出所有节目的创作和排练。

3月5日下午,前站人员(舞美队、演出流动车)在副团长的带领下,到达目的地,6日上午全体演员在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带领下,冒雨出发,带着州委州政府的重托,带着省民宗委、省文化厅的问候,奔赴此次慰问演出第一站——鹤峰太平乡,拉开慰问演出帷幕。

演出冒着雨在《大雪无情人有情》的歌声中徐徐开幕,整场演出由《大雪无情人有情》、《从头再来》、《把一切献给党》、《为了谁》、《祖国知道他》等10多个歌舞节目和诗朗诵组成,整台节目充满了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鼓舞着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歌声阵阵传温情,婀娜舞姿展风采……每个节目结束,都得到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每场演出结束,观众都久久不愿离去,有的群众还主动邀请我们到居住的村组演出,有的还要求现场捐款救助灾区……有的观众还请我们转告州委州政府领导:“请领导放心,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生产自救,尽量减少政府的负担,艰苦奋斗建家园……”等等。

每场演出,不管是50多岁的老演员还是15岁的年轻演员,在风雨中,克服因赶车和路途奔波带来的身体的不适,身穿单薄而早已被雨淋湿的演出服,脚踏着地下的雨水和刚刚融化的雪水,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完成好每一场演出,感染感动着每一位观众,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观众久久不息的掌声。每场演出结束,在不知不觉中,一种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仿佛使每一位演职员忘记了疲劳、伤痛和寒冷,自发参加到拆台的工作当中,他们有的搬道具、有的卷音响线、有的抬音响、有的清理服装、有的卸台装车……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全体演职员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任劳任怨,友好和谐,团队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我团发扬光大。

二、学习抗冰救灾模范人物,以顽强拼搏的救灾精神搞好慰问演出

在演出过程中,被采访的抗冰救灾的模范人物鹤峰太平乡的何哲峰、咸丰公路段女子班班长吴远芳、椿木营乡副书记黄长喜,利川元堡供电所职工陈泽俊、巴东野三关供电所所长卢圣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在抗冰救灾过程中,用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顽强的意志,抗冰救灾在荒山野岭中,抢险在风霜雨雪中,表现出了舍小家顾大家、心系群众、爱岗敬业、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各级党委政府的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灾后重建的蓝图,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灾后建设美好的发展前景……使全体演职人员深受教育和极大鼓舞。全体演职员决心以实际行动学习抗冰救灾模范人物,以顽强拼搏的救灾精神,以一个文艺工作者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高昂的斗志和满腔热情,带着对灾区人民崇敬之情,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副团长朱圣佑同志,拖着疲惫的身躯,奔走在各个演出点;办公室主任陈维民同志生病未愈,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着病痛,一直坚持在一线的前站工作和舞台装置工作中;老演员汤世雄在演出前三天才拿到朗诵稿,为了保证演出质量,牺牲休息时间,努力背诵着朗诵内容,尽量做到精益求精,把最美好的朗诵带给灾区人民,一首诗朗诵《有一首歌》催人泪下;在太平乡、咸丰县,全体演员冒着风雨,抵御着寒冷,带着全身的哆嗦,参加演出,但他(她)们一上舞台就精神抖擞,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旁观的观众无不佩服;演艺科科长杨芳、编导何瑛两位女同志,身患感冒,拖着纤弱的身体奔忙在演出节目的组织安排工作中;主持人郑申国同志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每到一地,主动与抗冰救灾模范人物交朋友、收集典型材料和典型事迹,保证了在采访中事迹介绍的真实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东风、康纪彬两位驾驶员,两位同志既开车又装台,从不叫苦叫累,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记得从咸丰去椿木营的路上,下午4:30出发,由于舞台演出车车速较慢,体积较大,加之山区路窄弯急,特别是山区的雾大,能见度不足1米,行使艰难。康纪彬同志由于极度疲劳,驾车途中出现了几次呕吐,但是为了完成好任务,保证时间,他们硬是凭着一种责任和娴熟的驾车技术,终于在深夜12:00安全到达了椿木营,保证了第二天的演出,受到了椿木营乡党委和政府领导们的高度评价。不能忘记的是10日下午3:40由宣恩椿木营到巴东野三关镇演出,约6:00左右到达巴东支井河,由于巴东支井河桥头一辆车出事,堵塞了交通,两头的公路堵车将近20多公里,据打听可以能要到第二天凌晨才能通车,是继续前进,还是后退?想到野三关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经商量,舞台演出车继续前进,其他装置人员留宿大支坪,第二天一早赶往野三关。由温东风同志驾车、陈维民同志随车前往,凌晨3:30左右,舞台演出车终于通过支井河大桥,由于支井河区域的公路太烂,过桥不远,一只轮胎突然被路石划破,胎瘪了,前无村、后无店,停下来,会再次出现堵车,换备用胎又缺少工具,怎么办?所幸坏的是护胎不是主力胎,同时烂路还有约两公里就可以上好公路了,温东风同志根据自己多年驾车的经验,小心翼翼慢慢前行,又走了10多公里才找到修车的地方,由于时间是凌晨4点,任由我们说破嘴皮,人家就是不愿修理,没办法又撑着往前走了2公里,找到一户修理铺,老板答应在清晨6点钟才能替我们补胎。为了安全,车不能再行驶了,二人只好在车上等着补胎,此时已是凌晨4:40左右,一直到6点多钟叫醒了修理员补胎完毕才继续赶路,到达野三关已是清晨7点多了。

三、以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创作、排练、演出工作

这次慰问演出时间紧、任务重,全体演职员本着对顽强拼搏抗冰救灾模范人物和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崇敬之情,本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敬业精神,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制定了“四五”计划,即:排练5天、演出5场、辗转5个县市、5天途中乘车。

在创作排练过程中,创编中心全体同志加班加点,从整台节目的立意、主题思想的确立、氛围营造到每一个词句的修改,都认真斟酌,精益求精,直到完全符合主题的要求为止。在排练场上,有的演员带着伤痛,坚持排练,为了抢时间,一排练就是几个小时(是平常排练工作量的三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唱腔都仔细推敲,认真抠排。老演员汤世雄同志离演出前三天才拿到朗诵的稿子,为了保证演出质量,连吃饭、睡觉都在背台词,仔细琢磨每一句朗诵词的节奏和普通话的标准以及感染力等。每到一地演出结束后,都立即进行总结,根据观众的反馈意见马上对节目进行修改或调整,力求做到最好,让观众满意。通过这次慰问演出,全体演职员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增强了州委州政府和各族人民的血肉联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振奋了灾区人民的精神、鼓舞了灾区人民的斗志,增强了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我团全体演职员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关键时刻敢于打硬仗、打胜仗,同时,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应变能力,锻炼了队伍,并为拓宽无限宽广的农村演出市场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活动,给歌舞团全体演职员上了一节生动的社会教育课,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家一致表示,要以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为契机,高举党的十七大理论伟大旗帜,沿着十七大指引的方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创建文化大州、促进恩施州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存在的不足

这次慰问演出过程中,通过认真总结,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节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演出节目形式比较单一;二是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演出队伍还需进一步锤炼。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加强演员队伍建设。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演员专业技巧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二是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拓宽视野,提高文化底蕴,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三是老演员带新演员要形成长效机制,不能松懈;四是要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演员队伍。

2、不断强化精品意识。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也将是中华文明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作为文艺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从人民群众伟大事件的源头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激发灵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讴歌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不断攀登文艺高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3、不断强化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群体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是体现凝聚力、战斗力、和谐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要不断强化团队精神,使全团干部职工拧成一根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建设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队、文化人才的精英队、团结一心的战斗队、收入水平的小康队。

篇11: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我镇高度重视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一手抓救灾,一手抓发展,迅速启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我镇主

要采取以下措施:

1、领导到位。我镇立即成立了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xx任组长,下设6个协调小组,明确各协调小组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各项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责任到位。实行“两挂钩、五落实”制度,即每户重建户由一名下村领导和一名下村干部挂钩帮扶;下村领导和下村干部帮助受灾户落实临时居住地、重建安置地选址、重建协议签订、搬迁和旧房拆除。制定出台了灾后重建进度安排表,挂钩的镇领导干部对各户的重建工作进度定期上报,并实行通报制度,真正把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实到户。

3、宣传到位。通过召开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会议、张贴帮扶灾区重建家园政策问答以及入户宣传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将各级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政策宣传到户,把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上来,充分调动灾区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4、措施到位。

灾情发生后,市、区领导高度重视,深入我镇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导灾后重建家园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对龙岩提出的“一手抓救灾,一手抓重建;一手抓救灾,一手抓防灾,一手抓救灾,一手抓发展”的要求和市、区领导的指示精神,在区委、区府的直接领导下,我镇迅速启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各下村领导和下村干部及时驻村组织并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镇政府统一组织工程机械疏通各村主干道;电力、通信、交通等部门加紧抢修水毁工程;积极配合保险和民政部门开展房屋理赔工作。并制定了实施方案,镇根据工作进度给予相应补助。对于集中重建点采取统一规划和选址、统一设计、统一筹款建好一层,明确工作时间进度,确保在国庆节前建好一层以上,让受灾户迁入新居。

二、加快进度,密切配合,确保完成重建家园工作任务。

今年5月以来的持续强降雨,致使我镇地质灾害频发,大量房屋倒塌,给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需重建有37户,其中xx村因地灾需集中统一建房16户,自建房14户,其它村分散建房共7户(其中3户已购房,1户移居到敬老院,3户已基建)。

xx村集中重建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原则,把重建家园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6月15日完成了重建规划与选址工作,xx新村规划可安置67户,现有意向建房53户。每户先预缴2000元征地补偿和“三通一平”的启动资金。6月30日开始实施“三通一平”,计划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已竣工,可安置30户,每户占地面积90平方米,已签订重建协议30户,其中已签订集中统一建房协议16户,签订自建房协议14户(在10月1日前建好可享受统一建房户优惠政策)。大坪已完成放样,从8月8日起用勾机挖基,9日工作人员进驻石场爆破作业,11日开炸石料,14日开始下基。各户按进度缴交工程款,统一建房户每户已交1万元,分散户已交5000元,统建合同已签订,要求在9月25日前完成。目前,道路已畅通、生产用水和生产用电已解决,饮水工程和居民用电将于近期完成。一期工程10月1日前可建好一层以上,让这批灾民入住新家园。当前,我镇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蹲点指导,加快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三、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确保救灾款物发放落到实处。

我镇救灾款物的发放工作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先调查摸底各村的受灾情况,而后确定各村救灾款物的分配数量,同时在政务及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无异议后再将救灾款物发放到受灾群众的手中。纪检部门积极介入,加强监督,杜绝贪污、挪用救灾款物现象的发生,做到专项使用,专项管理。截止目前,我镇共发放救灾大米4460斤,快速面70箱,运动鞋70双,旧衣服144件,棉被18条,救灾款2万元,人员安全转移补助款5.09万元,保险公司委托代发房屋倒塌理赔款7.58万元,收到救灾募捐款34574.6元(已上交区民政局)。

篇12: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2010年10月23日)

自去冬以来,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影响,富蕴县遭遇了60年一遇的持续性强降温暴雪天气,县城平均积雪厚度达1.4米,后山积雪厚度达3米,暴雪造成8.8万人受灾(其中因灾伤病人员3人,紧急转移安置5250户21009人);倒塌房屋180户541间;损坏房屋564户1431间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21万元。同时,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山区积雪融化较快,两河流域流水量迅速增大,额尔齐斯河最大流量达740m3/s,乌伦古河最高流量为499 m3/s,峡口水库最高泄水量为600 m3/s。融雪性洪水致使31126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290人,居民房屋倒塌412户1334间,损坏居民房屋2212户5589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900万元,潜在性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为切实保障受灾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力地推进了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目前,全县385户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第二阶段已经完成,326户基本完工(已打现浇),41户主体已完成,18户正打地基。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常委任组长的富蕴县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全县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与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对全县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科学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具体抓的分片责任制,制定了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包乡(镇)制度,确保每个乡都有2名四套班子领导、多个部门蹲点包乡,指导、督促所驻乡(镇)灾后严格做到“包安全、包技术、包质量、包验收”。确保房屋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兑现到户 按照《富蕴县2010年雪灾暨融雪型洪水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做到专款专用。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全县确定了共有385户符合灾后房屋恢复重建标准,县财政对符合抗震安居标准的重建房屋每户补贴3.5万元,并根据工程进度,分别按启动基础、修建墙身、盖房三个工程段付给建房资金,要求村委会、包村领导、联系领导根据工程进度层层签字认可后方可支取,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确保了民房恢复重建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截止目前,全县协调牧民定居、抗震安居资金192.5万元,争取上级灾后重建资金1000万元,合计1192.5万元,按照工程

进度,目前已为全县385户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居民拨付685.5万元。

三、严格标准,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针对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的特殊性,严格落实灾后重建工作的安全质量监管人员,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由责任人充分考虑节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等因素,按照抗震安居房的标准要求负责协助建房户作好选址规划、地基挖掘、建材选购、施工过程监督与管理等工作,每户住房不得低于80m2,水、电、路、卫、浴等基础设施健全,通过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的管理,确保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切实抓好倒房重建这项民生工程。

四、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篇13:灾后四川旅游恢复与重建对策研究

关键词:四川,旅游,地震,重建

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 四川旅游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按照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 地震给四川旅游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500多亿。而在此之前, 四川旅游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 占全省GDP总量的10%, 是四川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一场灾难, 使旅游业瞬间跌入低谷。如何重塑四川旅游形象, 恢复四川旅游, 重现往日生机, 是灾后四川经济重建的重中之重。

一、四川旅游重建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 被损文物的修复工作

在这场地震中, 四川地区许多沉积千年的人文历史古迹遭遇了一场大劫难。正如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赵川荣所说:“这是建国后对文物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天灾。”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沉淀, 历史贵在真实。文物的修复和重建应尊重历史、尊重原貌, 应严格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中对于文物修复的相关规定, 做到“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技术”的要求。不能仅仅只是表面上的“修旧如旧”, 以简陋的现代方式搞仿古。而是汲取传统建筑的智慧, 从里到外都要汲取传统的精华。坚决避免为了赚取旅游收入, 而将所有震毁的文物都修建如新, 作为灾区复兴和旅游招财的文化道具。

另外, 此次地震, 四川文物受损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物部门缺乏保护意识。有些文物收藏单位的设施不完备, 同时, 对文物建筑和文物保管、陈列、展示工作的防震措施也缺乏具体要求。因此, 灾后传统建筑的修复一定要提高抗震防震技术含量, 增强抗震性能;对于文物的保管、陈列和展示要强化防震措施要求。

2. 避免短期行为和重复建设

四川旅游业的灾后重建修复应统筹规划、全面考虑, 要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受破坏旅游景点的修复和重建, 要请相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 按照文物、景点受损坏程度和重要性进行整体规划, 并严格按照规划有计划的进行。汶川地震后, 国务院已迅速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针对区域性灾难的行政法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政府也联合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工作方案》, 条例和方案对四川灾区旅游业生产力布局和结构调整进行了全面安排, 提出了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的空间布局、主要内容和重点项目, 提出了灾后旅游市场恢复发展的措施及规划实施保障要求。为灾区有利、有序、有效地做好重建工作, 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是四川地震灾区恢复生机, 重建旅游业的重要制度保障。

3. 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川许多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比较脆弱的山区, 自然环境极易受到破坏。因此, 四川旅游的重建必须立足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规划设计和旅游开发,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充分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应注意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生态较为脆弱景区的重建, 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再次评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生态保护为主, 适度开发为辅的原则。避免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严格控制容量, 突出生态旅游特点。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 促进四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四川旅游恢复与重建的对策建议

1. 以重建为契机, 推进四川旅游产业升级

恢复不是简单的复原, 而是要在重建中实现提升。以重建为契机, 解决和克服以往四川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推进四川旅游产业升级。

四川虽然是我国的旅游大省, 但长期以来, 四川旅游是以低档次的旅游产品吸引低产出的游客, 这虽然也能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 但其代价是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有时甚至是破坏。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律,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旅游消费也将呈现出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低端旅游向高端旅游转变的趋势。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是无限制的, 因此, 休闲旅游的发展潜力也是无限的。四川地区自然风光优美秀丽, 人文资源优势突出, 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灯会、花会、转山会、赛马会、火把节等民族节庆丰富多彩;川菜、川酒、川茶更是享有盛名, 因此四川发展休闲旅游的潜力巨大。震后部分重建景区或新建旅游区可以充分考虑到这一趋势, 在产品体系设计上将重心放在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上。使四川实现从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三位一体”转变, 促进旅游产品转型、产业升级。

2. 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旅游应急管理主要在于防止和降低旅游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 从而保护组织和人们免受损害。此次地震提醒我们, 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 做好危机的防范工作是四川旅游重建的重要内容。其中具体措施包括:第一,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次地震暴露了很多景区在抗震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问题。重建过程中我们需要吸取这个教训。建设抗震性强的旅游基础设施, 通过完善的防震措施、防灾通道、紧急避难所等增加游客安全感, 减少旅游中发生意外的风险。第二, 制定危机事件事前应急预案。事前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而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应急及救急机制。景区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针对可能出现的严重事件或重大的灾害风险等紧急情况, 进行重点控制和防范, 如实行各旅游景区全天候专人值守、险情巡查、灾情速报、配备经验导游等措施, 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并保证景区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按照预案实施救援。第三,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及时捕捉和收集可能引发危机的一些征兆, 并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出预测和判断, 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游客发布危机信号信息。第四,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以电话、无线电通讯、国际互联网、电视和基层广播、景区显著位置的电子广告牌等为发布手段的信息网络, 即时向游客发布危机信号信息, 并使信息尽可能覆盖可能受影响的群体。

3. 利用地震资源, 打造新的旅游项目

“5·12”地震灾害后, 温家宝总理站在北川县城外的一块高地上, 眺望着满目疮痍的城镇说, 我们要再造一个新北川, 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 变成地震博物馆。地震虽然使四川遭受严重的损失, 但也形成了一些特色旅游, 四川地区可以把这些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开发, 为四川打造新的旅游亮点。这类旅游资源的开发除了经济收益以外, 还有以下的作用:第一, 爱国主义宣传。在纪念馆内, 展示地震遗迹、遗物、遗存, 展现抗震救灾感人场景与事迹, 使广大游客了解来自社会各方艰难而无畏的救援行动, 感受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 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第二, 科普教育。作为地震灾害发生地, 灾区许多地方具有开展科学教育的价值, 可以利用地震遗迹向游客宣传地震知识, 提高游客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能力;第三, 地震体验。建造地震体验馆, 再现地震的情景, 游客通过亲身体验, 可以感受地震的威力, 以此提高大家对地震的警觉度和重视度。此外, 通过吃“救灾饭”、住“救灾篷”、走“救灾路”、听“救灾事”等形式, 切身体验救灾的艰辛, 领悟人生的意义。

4. 采取有效措施, 恢复游客信心

虽然地震已经过去很长时间, 但受地震、余震及震后次生灾害的预期影响, 很多人对来四川旅游还是有恐惧和不安心理。这种心理的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也是四川旅游业走出困境的最大障碍。为此,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重建游客信心:第一, 加大舆论宣传。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向海内外游客多做正面信息的宣传, 减少负面信息的不利影响。通过真实、科学的信息使广大游客相信四川旅游是安全的, 解决信息不对称、消除游客安全顾虑;第二,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媒体聚焦四川的机会, 巧妙借助媒体宣传的契机进行事件营销, 向全世界传播四川旅游的新形象;第三, 邀请境外旅行商和媒体考察团入川考察, 让他们实地考察震后旅游景点, 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使宣传更有说服力;第四, 推出优惠旅游措施, 泰国在普吉岛海啸之后, 为恢复旅游、吸引游客, 他们的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景点携起手来, 对来访游客实行了长达一年的旅游优惠。四川也可以仿效泰国的做法, 联合旅游交通、饭店、景点等部门, 推出一些优惠措施和优惠的旅游线路, 吸引更多游客到四川旅游。

三、结语

地震使四川旅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但震灾聚焦全球媒体目光的同时, 也给四川旅游的推广创造了机遇。依照国际经验, 特大灾难之后, 作为“眼球经济”的旅游业也能有巨大的发展机遇, 如泰国在东南亚海啸之后, 云南丽江在大地震之后, 美国在“9·11”事件之后都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 取得了成功, 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因此, 四川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进一步拓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把地震灾难转化为机遇。

参考文献

[1]罗哲文.灾后文物修复和重建应遵循的原则[J].城乡建设, 2008, (7) .

[2]周毅.四川旅游发展现状与入境旅游问题分析[J].四川省情, 2007, (11) .

篇14: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关键词: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风险防范

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工作对于灾后的和谐重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目前我国所发生的几次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也在紧张的进行中,因此,切实的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跟踪审计风险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阶段我国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工作的创新和亮点就是跟踪审计,但是现阶段跟踪审计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以下就是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制度缺位还没有得到改善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跟踪审计的模式和思路,但是还没有出台跟踪审计规范,在实际的灾后重建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担任第三方,独立的行使项目管理者的角色,然而审计单位和进行建设工作的各方在权利、责任等方面有着非常不明确的关系,这样就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其工作职责,有时其职能还可能会与建立部门和建设部门交叉,就会导致审计工作出现缺位或者越位,带来很大的风险。并且,跟踪审计在许多方面还处于实践阶段,如内容和重点、跟踪范围和组织形式等,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使其从实践阶段逐渐的升华为理论。

2.基层有着比较弱的审计力量

我国目前的整体审计力量还算可以,但是,其依然不能满足像灾后重建这种具有大规模、大范围的建设项目跟踪设计的需要,特别是像基层审计机关,这种有着比较弱的审计力量的机关,更是不能满足其需要。其次,灾后重建跟踪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特别是在计算机、经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基层审计机关却缺少这些方面的人才。最后,基层审计机关有待于加强其“事前介入”的力度。因为灾后重建这种建设项目整个过程涉及到许多阶段,其中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价、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多个阶段,但是,基层的审计机关往往没有在立项阶段就进行介入,而是等到施工阶段才介入,这样就会导致灾后重建跟踪审计的工作不到位,一些阶段的审计工作缺失。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一系列的对策

针对我国实际的灾后重建工作中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来加强其审计风险防范工作。

1.要强化灾区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

全社会对于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工作的关注度很高,因为这项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其历史意义是非常特殊的,因此,就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参与审计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于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的认识,并且要审计人员应当培养出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审计工作中。首先,不仅党中央及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灾后恢复重建审计,而且审计人员要强化自己的审计风险意识,切实的做好审计工作,进而能够得到历史和人民的肯定。其次,还要发扬审计人员不畏困难、奉献的精神,因为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涉及较多的项目,其资金规模也是巨大的,并且灾区的工作环境也是非常艰苦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此时,就需要审计人员发扬不畏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2.要明确职责、分清责任

跟踪审计工作前移了审计关口,不再是原先的事后审计,而改变为事前审计。审计工作中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虽然跟踪审计与以往的审计工作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其职能仍然是监督,是对财务收支或财政收支的合法、真实的审计监督。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明确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工作的职责和本质,要明确职责,分清责任,避免责任交叉所带来的审计风险。

3.要公开跟踪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

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公告制度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初步的确立,并且已经得到了实施,审计公告制度要求审计机关要定期的将跟踪审计的结果向全社会公布,这样可以使社会公众能够充分及时的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进展情况,还可以积极的推动被审计单位的加强整改。虽然审计公告制度已经确立和实施,但是目前在时效性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好,没有及时的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告,信息披露不及时导致社会公众不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审计工作。对此,审计机关和设计人员应该深入的分析,并且总结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地改进工作,对审计信息披露方式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要将审计结果公告和宣传报道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将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升上去,使社会公众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

4.要避免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

以往的审计工作无法满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要求,跟踪审计却能够满足此要求,但是跟踪审计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管理、经济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就需要审计人员要加强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能够对问题惊醒全面客观的判断,避免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引起的审计风险。

三、总结

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就是审计风险的防控,党和人民将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这项关荣的历史使命交给了审计人员,因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切实的做好这项工作,不负党和人民的嘱托,保质、保量的完成审计工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兆勤:灾后重建跟踪审计初见成效[J].中国审计.2009(10).

[2]赵刘中: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探讨[J]. 中国内部审计.2011(01).

上一篇:州级文明校园申报材料下一篇:《冈仁波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