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灾后重建报告

2022-08-27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邛崃市灾后重建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邛崃市灾后重建报告

灾后重建实践报告

如今的北川

物电2011级2班

姓名: 何潇

学号:1109030227 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已过去五年多了。五年多来,无论是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还是只争朝夕的灾后重建,这片土地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伤痛,感受着力量,见证着速度。昭示着奇迹。回望逝去的日日夜夜,痛与坚强伴随着我们,爱与希望激励着我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从恐惧到远离恐惧,从惊慌失措到镇定面对,以一个古老民族的韧性,含泪弥合创伤,倔强开始新生。

灾难既然无法避免,故土岂能轻易抛却!余震声里,废墟之上传来的最强之音,无疑就是迎着苦难,快马加鞭,加快建设,继承历史,融入现实,面对未来的灾后美好新家园!这是灾区人民给自己的决心和承诺,更是向世人展示的重拾这片废墟,以及破碎山河的不屈气概。

灾后重建我们需要感谢的太多,感谢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力物力挺进灾区救援;感谢勇敢无畏的人民解放军,总是你们出现在第一救援线;感谢全国各族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此刻我们流着同一滴血。太多的感谢,让它化作灾后重建的动力和决心。我相信灾区美好的明天和灾区人民重新绽放的笑容才是对十万逝去亡灵的最好告慰,才是对所有关心灾后重建的人的最好答复。

老北川地震遗址依然只能用废墟来形容。虽然时过五年,除了道路,整个北川县城所遭受的巨大破坏,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幕,在这一刻,真实、震撼、栩栩如生……到处是断垣残壁,满目疮痍,无尽的悲伤不由得涌上心头。虽然地震已经过去五年了,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生命仍然被掩埋在废墟中,就这样再也见不到阳光,永远是黑暗,泪水一下子盈满了眼眶。

上图为北川震后遗址。

“深切悼念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

地震之后,北川中学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北川的符号。

老北川中学校址的绝大部分,已经掩埋在巨石和泥土之下。山体滑坡几乎与地震同时发生。听说,当时除了正在上体育课的数十名师生侥幸得以生还之外,其余数百名师生员工都埋在废墟之下。奔泻而至的巨石层层堆涌着,像是万马奔腾的场面戛然而止。巨石在操场附近停住脚步,两个篮球架还完好地存在。在篮球场的一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看得使人落泪。

北川新县城位于安昌镇以东约两公里处,处于永安镇与安昌镇之间,距离老县城23公里,北川新县城紧邻安昌河,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可建设用地8平方公里左右,新县城所在地取名初定为永昌镇。永昌镇是新北川版图的第29个乡镇,名字取相邻的永安、安昌两镇首尾一字,寓意着北川新县城还有北川和全国一样,永远繁荣昌盛。

新县城的一角,在原来一片黄灿灿的菜地上,崛起了新北川中学。新北川中学的建筑外墙以黑灰白三色为主。灰色的砖,白色的墙,整体给人以质朴、沉稳之感。但置身于校园之内,却并不感到沉闷和压抑。无论是建筑外墙顶端,还是校园内的林荫道上,羌族服饰中常见的红黄蓝绿黑五色散布其间,呈现出跳跃的色彩。

美丽的校园里,窗明几净、鸟语花香,一栋栋校舍拔地而起,一条小河蜿蜒流过。那群历经地震磨难的孩子们,欣喜又好奇地走在崭新的校园里,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9月1日上午,北川中学开学典礼在刚刚落成的新校园举行。五星红旗在北川中学操场冉冉升起,标志着在遭遇磨难告别羌山,辗转三年终于回到羌乡的北川中学,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孩子们眼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脸上写满了喜悦的笑容……

2亿元一分一厘都会花在刀刃上

2008年8月27日,中国侨联、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援建北川中学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国侨联具体组织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援建北川中学项目启动。经过初步设计概算,中国侨联决定北川中学的投资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每每言及此事,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就要“摆事实、讲道理”:“2亿元这个数字,与重建规划所要求的新北川中学规模是匹配的,与5200人的全寄宿学校、72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是匹配的。这所学校还被规划为北川县群众应急避险场所,相应的安全标准很高。

“要建一座不会倒的学校”

“2亿元的资金,主要花在结构和基础上。北川中学按抗震烈度八度设计,就是要建一所„不倒‟的学校。为确保建筑安全、牢固,施工人员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每隔1.8米就打下一根8米高的桩,累计打桩2000多根,部分校舍的桩基比地面部分还高,像古树生根一样将楼体紧紧抓住。从2009年底北川中学灾后重建工程主体结构封顶至今,校园建筑沉降率几乎为零。”刘奇说。

“漂亮走好最后一步” 竣工典礼那天,在认真查看过校园之后,中国侨联主席林军给中铁二局老总发了一个短信:“中学终于建成,感谢二局的巨大贡献。但一些细部仍有检查改进的必要,如有的纱窗还没安,有的宿舍门锁不好用……这些都应在开学前解决,行百里者半九十,漂亮地走好最后一步。”

竣工典礼前两天,北川中学食堂飘出了饭菜的香味,这是整个北川新县城用市政煤气做出的第一顿饭。援建指挥部工作人员、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和怡海集团董事长王琳达在食堂用餐。当晚,一行人又在学生宿舍的小铁床上住了一宿。先后十多次到工地的乔卫说:“只有把校园设施都体验一下,确认没有问题,我们才能放心地交给北川中学使用。”

吉娜羌寨,羌语意为“最美好的羌寨”,是猫儿石村的别名,地处永安镇与擂鼓镇交界处。地震中,全村被夷为平地,71户村民房屋有69户需要重建。如今的羌寨青山环绕中,苏宝河潺潺而流,河边高坡之上,两座尖尖的石塔直刺天空。一排排、一幢幢或联排或独立、砖木石结构的碉楼依山而建,布满山谷,一面面绣着“羌”字的彩旗迎风飘飞„„

一座新城,一域新县,从生根发芽,到吐枝绽叶,离不开颗颗爱心与点滴汗水的耕耘、浇灌。国家行动、山东力量、中规院智慧,四川精神、绵阳方舟、北川意志,全国共产党员、人民子弟兵、志愿者的拳拳之心,华西集团、同济大学,海外华侨与港澳台同胞的赤子情怀…… 北川灾后重建的成果

北川新县城给世人一个崭新的面貌,刚进入新县城,印象最深刻、视觉冲击最大的就是整齐、庞大的居民建筑群。从整体上看,居民建筑群整体规划合理,选址适宜,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北川新县城的整体规划,也满足了北川人民的住房需要,保证了每人每户的有较大的住房面积,相比地震之前,人民的住房面积大大增加,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这也是灾后重建重要成果之一。

从个体上看,居民建筑群及其北川、羌族的地域、民族特色、房屋的设计排列有特点、有规划,而起建筑的一楼都统一规划为商铺,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工商业的发展。从促进北川县城发展的角度把住房面积与商用面积很好的相结合,提高看当地人民的收入,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动了北川经济的发展。

北川新县城内的道路规划合理。建设质量高,这大大方便了北川人民的出行,也有利外来的参观者、投资者的交通出行,因为道路是一个城市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只有道路畅通,才可能带来商机带来发展。

就北川大道为列来说,县城中的北川大道,目测宽度约为50—60米之间,按照绵阳市统一规划设计为三组绿化带,一来有效降低了尘土,净化了空气,二来有效的分割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三来扩建弹性大,即使日后需要扩建,也有充足的绿化带可以扩建,而不用搬迁周边的建筑,四来符合北川新县城的整体规划,使得道路、住房、城市建筑标志、公共设施、绿化面积更具有一致性,协调性。从整体规划鸟瞰图来看,北川新县城的道理“东纵九路”,即完善了整个交通网络,也体现东部援建西部,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精神。

绿化面积、公共绿地面积是一个很能体现城市发展情况、居民人均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就河堤的绿化工作来举例说明,新县城的绿化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整个河堤沿河栽种荷兰柳。配套设置3米宽的草坪作为绿化带。堤坡按照方格状划分,在方格之中用绿草填充,虽说成本高,但一来美化环境,改善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二来可以拦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流量,有利于河道防洪泄洪。可谓考虑非常到位。

北川新县城永昌镇城市总体布局为“一廊、一环、一带、一轴”。一廊为安昌河河谷生态廊道;一环为沿新北川大道和新川路形成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环;一带为永昌河城市景观带;一轴为包含羌族特色商业街、抗震纪念园和文化中心等重要设施的城市空间轴线。一条绵安北快速通道贯穿了涪城区、安县和北川的县城,从涪城区绵兴路交岔路口出发到安县县城花荄约15公里,到北川新县城约30公里,距离中心主城区和安县县城距离都很近,那么由此带来的经济提携效果明显。绵阳市政府计划沿此线路打造精品旅游走廊,北川新县城对面的山,既是王保长故乡寻龙山龙隐镇,同时,寻龙山也是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潜力巨大。远一点的有千佛山、猿王洞、佛叶洞、白水湖都是此线路上的大型景区,在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配合下,北川的经济,尤其是旅游业势必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既然重点是在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工业对于环境的破坏降到了最低,整个北川青山绿水的局面将会继续维持,植被和河流将会得到最充分的保护,加之人口稀疏,对环境的压力小,清静的氛围适合人们休闲度假。

北川新县城规划整齐,建筑色彩统一,风格古朴大方。最重要的是房屋密度适中,楼间距相对较大,充分的减少了居住者在居住时的压抑感和局促感。房屋抗震烈度高,经本人观察,所有房屋全部采用钢筋混泥土框架全现浇,因为在施工现场我们没有找到一块预置板,同时在在建房附近观察也未发现使用预置板。所有线缆全部埋入地下,天空中没有了蜘蛛网,营造了一种整洁美。宽广的绿化带和沿江公园营造了轻松良好的居住环境。地砖铺设合理,所有建成地段全部采用黑色透水磨砂砖,又在其中辅之以黄色凸痕地砖作为盲道,起到了防滑和排水的作用,同时方便了行人出行。地面排水设施完备,根据本人目测观察,所有道路下全部贯通下水道系统,主水管直径1米左右。生活设施完备,车站、医院、学校、警察局、消防局一应俱全。

在新北川的建设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安居房“交钥匙”工程。意思就是说,今后到这个县城居住的原北川县的居民,一方面可以免费拿到钥匙,直接居住;另一方面,因为所有的安居房都是经过简单装修的,可以免去居民的装修开支。同时也会同相关部门,简化办理房产手续的程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针对小学教育这个块,在北川县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在教学楼重建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包括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都基本重建完毕。

把村小学撤销、合并为县、乡、镇小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和师资的水平。

但是新北川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房屋建设千篇一律

虽然城市内建筑都是仿羌族居民风格设计,但是所有的建筑,无论从户型,还是小哦能够外观风格上来说,基本上是没什么差异的,就只一点来说,建筑的个性化缺失!

应该在保持相对统一的风格下,提倡个性化发展,稍微的一些变化和区别,更好的划分出新县城的各个功能区域,也使得整体规划更加合理,居民及外来参观者,考察者的辨识力更为强烈。

2、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系统的传承与保护

就吉娜羌寨中的羌文化来说,那些传统的文化、技巧都是瑰宝,而今这些丰富的、宝贵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正面临一步步的缺乏与流失。

在建筑上,以前用来避难聚集的碉楼,每家每户都有暗道通往其中,但现在的碉楼只能作为供游客观光、观赏的用途。在人民生活方式上,人民大多都没有了耕地,只有极少部分人,还以耕地为生,到部分居民都是靠贩卖一些小的民族工艺饰品来创造收入。国家有相关的政策,却没有实际性的措施,导致居民只能靠卖小工商业饰品来维持生活。在羌族是传统文化上,只有个别群体自发的收集保护相关的文化信息,没一个专门的组织群体来保护。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去关注到这个方面,成立专门的组织和团队来保护民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县城内缺少绿化设施

县城的公园、绿化带主要集中在沿江两岸,县城内部从现在的规划来看,暂时还没有发现大型的公园嘿人森林绿色。所以,应着手规划在县城内部建设有规模的绿地及绿化设施,从另一方面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年来,北川灾后重建创造了世界奇迹,创造了非凡业绩,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化,实现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史跨越,成为了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中当之

无愧的一面旗帜。

三年来,北川新建了52000多户城乡居民住房,加固维修了18000多户居民住房,新建了33所学校和24所医院。新建的房屋都很漂亮,道路基础设施也得到极大提升,可以说经过三年重建,北川跨越发展了30年以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怀,全国人民关心和帮助的结果。 今后,北川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创先争优,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把北川建成全国文明县城,实现财政收入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两番,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把北川建成美丽富饶文明的新北川,以加快发展的业绩来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第二篇: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重建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都江堰模式受汶川大地震影响,都江堰市大面积受灾,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对口援助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都江堰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农房重建、生态重建等为重点,积极探索都江堰重建新模式。

一、城镇重建——“壹街区”模式

大地震导致都江堰城镇受灾严重,大量房屋损毁,灾后重建的第一重任就是要着力解决都江堰受灾市民的安臵问题。在城镇住房重建中,融入援建市的建筑风貌和当地特色,是都江堰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一大亮点。为了城镇灾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积极探索“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使灾后重建从单一城市功能的应急恢复向系统提升转变。此外,在重建过程中,都江堰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带给灾民切实的利益。以“壹街区”为例:

(一)建筑特色——“川西风貌+上海风情”

“壹街区”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第一个功能完整的成街区建设项目,社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完善,是一个集川西风貌、上海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按照“一街区、一家人”的理念,“壹街区”的设计规划融入上海元素,条条小巷纵横交错,住房建设相对集中,建筑风貌体现上海特有的“弄堂”风情。

(二)命名特色

“壹街区”的命名很有特色,它不仅包含着都江堰人民对援建者的感恩之心,更是传递着新的文化理念和突出其综合功能,让人耳目一新。据悉,当初在为该项目命名时,都江堰为了感恩上海援建、铭记援建者的恩情,提出叫“上海花园”、“上海城”或“上海村”。但被上海援建者拒绝:“援建不是恩惠,这个项目应该传递出更新的理念,拥有更响亮的名字。”而且该项目拥有开放式的特点,无线网络将覆盖于整个区域内,所以“壹街区”也是“E街区”。

(三)功能提升——综合性城区

为了提升都江堰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力,“壹街区”建设项目通过对口援建、联建等共同参与重建的新模式,形成功能提升的“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壹街区”是集居住、学校、医疗、购物、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对居民的安居乐业和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造出都江堰城区重建的特色街区。

(四)产业提升——“借水还水”生态城区

水,是都江堰城市的灵魂,在“壹街区”中充分利用现有优质生态环境,做足水文章,打造河、岸、林、园的生态体系。将蒲阳河的河水引流到区域中心,打造人工湖,规划成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态城区,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农房重建——“十大模式”

都江堰的农房在地震中大量倒塌,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住房问题,让灾民震后生活和生产有保障,都江堰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运用于乡镇灾后重建,探索出农房重建的“十大模式”:①“指标换住房”的向峨模式;②运用“联建”政策的大观茶坪模式;③“依山靠水原址自建”的蒲阳花溪模式;④“院落统规自建”的翠月湖清江村模式;⑤“大院落原址自建”的安龙徐家院子模式;⑥建设“新型社区”的青城山石桥模式;⑦产权“抵押贷款”的青城山泰安A模式;⑧臵换平移“大地变小地”的青城山泰安B模式;⑨“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⑩“产权融资”的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按照土地和房屋确权与流转制度,以及灾后重建资金筹措的不同,上述十种模式又可分为统建统建、统规自建、原址重建、异地重建和联建共五种住房重建模式。

(一)联建——都江堰农房重建特色

都江堰区别于其他灾区农房重建的一大特色就是联建。联建不仅引入了社会资金,解决了农村受灾群众重建资金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重建水平,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大观茶坪模式是利用依山傍水的优美旅游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金采取“联建”方式进行灾后重建,包括企业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与农户联建三种形式。并在联建过程中突出后续产业发展,布局未来乡村连锁酒店业,构筑村民可持续增收平台,有效推进了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而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则是通过产权换住房,成功实现了住房重建。

(二)统规统建

向峨模式的“指标换住房”和青城山石桥模式的“新型社区建设”探索出统规统建新路子。“指标换住房”是指农民通过宅基地产权臵换新居住房、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等多项权利,对农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农民的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新型社区建设”是指农民通过比选形式选择社会投资方进行“新型社区”建设,不仅保证农民先入住新房再拆除旧房,还能收取租金,并从受灾群众转变为产业工人。此外,为了增强灾后重建和发展的动力,青城山镇泰安村通过两种方式解决资金缺口:一是建房前向金融部门申请担保贷款用于重建;二是建成后申请抵押贷款用于装修,通过产权“抵押贷款”,解决商铺、住房重建的启动资金,促进当地商业的快速恢复。

(三)统规自建

在统规自建上,翠月湖清江村模式的“院落统规自建”使受灾农民就近居住,方便生产生活的需要,实现了基础设施的集中共享。结合“川西林盘”保护,“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拆小院并大院的方式,将拆除的小院落还耕,由县级政府或成都市级政府回购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从而有效解决重建资金难题。并且结合区域实际,依托产业带动优势,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原址自建

在原址自建上,蒲阳花溪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依山靠水原址自建”,通过灾后恢复重建永久性住房补贴、自筹资金、贷款资金三种方式筹集重建资金来源,并改善了水电气等基础配套建设,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而安龙徐家院子模式则采取“大院落原址自建”,一是全面利用林盘院落幽静的环境,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二是在完成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利用紧邻成青路的区位优势,统筹考虑未来产业支撑。

(五)异地重建

青城山泰安在破解资金瓶颈上,则通过臵换平移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出让收益,集中迁址异地重建,有效解决了灾后住房重建问题,促进灾后产业发展。

三、乡镇重建——向峨模式

结合成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都江堰制定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并且,通过对区域的整体规划和产业组合,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实现一三产业联动,为灾后产业重建与提升提供了又一典范。以向峨乡为例:

(一)农房重建——“指标换住房”

向峨乡按照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综合整理,集中修建住房安臵灾民,将城乡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腾出多余集体建设用地3000亩,在经济较发达的双流县有偿使用这部分挂钩指标,为灾后住房重建筹集建设资金6亿元,有效保证了灾后农房重建的顺利进行。而且集约利用土地,实施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二)社区管理特色——“居民自治”

农民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后,向峨乡为了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不花一分钱管理好自己生活的安臵小区,提出“群众参与,自治自管”口号,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区主体、市场运作、居民自治”的新型村级管理模式。以向峨乡鹿池社区为例,为共同创建、共同分享和谐小区,鹿池社区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家园自己守”作为小区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小区管理,不仅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而且改善生活习惯,提高了文明素质。

(三)产业提升——带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一三产业互动。震前向峨乡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挖煤为主,产业单一。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2003年向峨乡放弃了资源挖掘型经济,转而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向峨乡大力实施“四个万亩”工程(猕猴桃、茶叶、“三木”药材、笋用竹),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向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09年已发展猕猴桃基地17683亩、茶叶基地3993亩、“三木”药材基地15974亩、笋用竹基地8679亩,直接带动产业农户1500余户。

高端旅游,实行差异化营销。在灾后重建中,向峨乡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进行旅游开发,与一般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区别开来,实行差异划化营销,着重发展高端旅游产业。例如开发莲花湖原生态旅游资源,发展集水上运动、小球运动于一体的旅游休闲中心,吸引高端客户前来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机制创新——“田间股份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中,都江堰积极探索实践“田间股份制”模式,利用市场化,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有效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田间股份制”模式的具体做法是:计划用三年时间采取“政府扶持、公司出资,农民出地,茶园品质验收合格后,青城贡品堂茶业有限公司逐年将股份退回农民”的形式,在向峨乡开展万亩优质绿茶基地建设。其中,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余部分由公司和农户以“田间股份制”投入。茶叶投产后,公司将在前4年分别按照4%、2%、2%、4%的比例将所持股份赠送给农户、村、社、合作社。“田间股份制”不仅使农民土地承包权得到保护,而且充分保证农民在公司的参与权、管理权和收益权。对于公司而言,也获得了稳定的优质茶叶基地,一举两得。都江堰探索“田间股份制”模式是灾后重建中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典范。

四、产业重建

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都江堰在工业上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实行集约化发展;在农业上从传统走向现代,提出“一镇一特色”的建设目标;在旅游业上,加大恢复和发展,利用都江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

(一)工业——合作共赢

工业基地建设融入上海特色。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融入了上海特色,分为单层、二层和多层建筑,单层主要是安臵重工业企业,二层和多层则是安臵轻工业企业、服装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基地着力形成以政府引导为关键、各类企业为主体、优势互补为基础、市场运作为导向、产业项目为载体、合作共赢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都江堰的工业集约化发展。

灾后就业培训积极开展。基地的建成将有效解决都江堰面临的就业问题。为了保证人员的顺利就业,都江堰将和上海大力合作,开展就业培训为当地培养人才,特别是技术研发人才、生产管理人才等,保证都江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一镇一特色”

对于整个都江堰发展而言,农业对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灾后,上海援建的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将形成都江堰惠及面最广的支农惠民框架体系。据悉,该聚集区覆盖都江堰12个乡镇、60%的耕地、44%的农民,将做到一镇一特色,建成后可带动核心区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民持续增收基地和两地合作交流基地。10万亩集聚区将同时成为都江堰市未来6个4A级景区之一,有望成为一个“

一、

二、三产”互动、解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平台。

(三)旅游业——“加快恢复提升”

震前,都江堰就拥有很好的旅游业基础,这次地震虽然导致一些旅游景点受损,但也给都江堰增添了新的旅游元素。震后,都江堰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新形成的地震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规划一批批特色城镇,大力开发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路线,努力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五、对口援建——“援建+合作”

在上海的对口援建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据统计,上海援建资金达80亿元,共112个援建项目。其中,“交钥匙”项目70项,“联建共建”项目39项,“交支票”项目3项。

工业方面,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就是旨在增强都江堰“造血”功能的上海援建项目之一。而且都江堰和上海将在项目上进行优势互补、互惠合作,形成长效支援合作机制,为灾后都江堰的工业重建提供动力。

农业方面,上海援建了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而且开辟“绿色通道”,帮助都江堰10多家特色产品企业与上海大型超市成功对接,扩大销售市场。此外,上海企业还成功举办了“浦江爱.岷江情”慈善义卖、“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振兴计划”等活动,促进了都江堰农业产业的重建和提升。

旅游业方面,上海市旅游局向都江堰授发“世博会旅游推广工作站”牌,推出包括世博之旅、爱心之旅等在内的8条上海与都江堰之间特色旅游线路,对外宣传推广都江堰的旅游资源。为了加强客源互动,上海多家旅行社还与都江堰开展合作,推动都江堰旅游产业的恢复与提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部署,都江堰抓住新机遇,谋求新突破,坚持科学重建和科学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都江堰模式。都江堰的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复制过去,而是更高起点的建设、更高水平的发展,一二三产业得到全面的恢复和提升,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江堰模式为灾后重建、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板,我们相信都江堰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 北川灾后重建实践报告

摘要:

回想起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的那场惊天大地震,虽然让我们记忆犹新,然而,更让我们四川人民,甚至的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是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国家主席胡敬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切关怀下,全国各省近600亿的捐款投向灾区,对口支援建设也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心与关怀灾区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而北川经过了三年的灾后重建已改变了面貌,在基础设施、建筑房屋、道路桥梁、通信设施、学校教育等方面重建了北川新家园,重建了心灵是新家园,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战士北川的不屈与坚强。

关键词:北川 灾后重建 新县城 吉娜羌寨

一、实践调查的目的及背景

在大地震发生后四年后,北川等灾区灾后重建进行到了一定的阶段,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绵阳师范学院组织了一个实践学习活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则为实践活动的其中一小组,我们此次前往北川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调查了解北川灾后重建的相关情况,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以及灾后重建与老北川的对比等问题,让人们更好更直观地了解北川人民的生活现状与生产方式,让北川是灾后重建工作能更好更快的进行!

二、实践的时间、地点、对象及范围

此次实践活动的时间为2012年7月22日全天,地点为绵阳市北川县,时间路线为北川新县城到吉娜羌族,再至安昌镇,实践的对象和范围是北川县灾后重建情况,包括师弟考察、人员的专访、访谈、活动的参与等。

三、实践小组人员的组成

本实践小组共有3名成员,来自绵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有王雪平和及其同班其他两名同学共同参加此次的实践活动。

四、实践调查方法

此次社会实践调查采用了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等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听报告、访谈等形式来获取北川灾后重建的状况与信息。

五、实践的基本情况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不能忘却四年前的大地震,更要关注、关心受灾群众的现在生活状况,以及是否恢复到震前的生活生产水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小组运用所学知识实地的考察当地的灾后重建状况,建设成就、经验、具体认识、启示及不足。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绵阳到北川的道路情况相当的顺畅,经过将近50分钟左右就来到了山东援建北川新县城的施工现场,暨原安县板凳桥,新县城新址位于安昌镇以东约2公里处,中心地势平坦开阔,四周低山丘陵环抱,安昌河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自然条件较好。到达北川新县城之后,老师带队一起参观了北川新县城,新县城由山东省援建,“东纵九路”可以看出新县城的交通网络相当完善。此举一来体现了东部援助西部,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精神。二来完善了城市路网,充分避免了以后交通的拥堵,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另一方面,新县城的绿化水平较高,新县城的整个安昌江沿岸都将被打造成50~120米宽的森林主题公园,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同时净化空气,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一个重要因素。近观新县城,建筑排列整齐有序,色彩统一,既加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又保留了古朴大气的风格。由观察以及了解得知,北川新县城建筑整体采用全现浇框架结构,大大提高了抗震级别,按照宣传公示栏所说,将达到8度抗震烈度。建设中的北川大道,大道据目测宽度应该在50~60米之间,按照绵阳市统一规划设计为三组绿化带,一来有效降低尘土、净化空气,二来有效分割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三来扩建弹性大,即使日后需要扩宽,也有充足的绿化带可供扩建,而不用搬迁周边建筑。一个标志性建筑标志“禹王桥”也立于新县城之中,因大禹而得名,建筑结构采用的是假斗拱结构,虽然不是真斗拱,但是只要能具有斗拱结构的神韵即可。禹王桥不仅强调了行人的通过性,更注重了商业性和观赏性。在桥的内部,设计了缓坡作为残疾人通道,方便轮椅通行。在中部的大拱之上,设计了视野宽阔的观景平台,红漆的中式栏杆,淡黄的庭柱,精致的宫灯,横梁上的水墨画,唐宋的风韵再现。在主通道的两侧,适当的布置了店铺,应该是以后作为商业经营使用,利用桥上的景观提高收益。过了新县城,我们来到了“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办公室举行了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并了解到了丰富的北川灾后重建的情况等。

下一站是吉娜羌族,在吉娜羌族我们感受到浓郁的羌族文化,包括服饰、饮食、生活等方面。这个被誉为云端上的民族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从交流中得知现在的羌族人民,特别是生活在吉娜羌族的人民大多数靠卖小工艺品、饰品为主要生活来源,发展商业,而耕地大多数已经丧失,大部分羌族人民都不以耕地为生。羌族主要的建筑——碉楼。以前碉楼主要用于避难、躲避战争、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密道通往碉楼。只要灾难,战争袭来,居民就会聚集到碉楼当中,然而现在的碉楼主要是观光、欣赏的作用。关于羌族内包含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虽有个别在保护和记录,但远远不能影响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名族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最后我们实践团队前往安昌镇二小与小朋友开展一场心连心友谊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拉近了与当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到了丰富的、真实的、第一手的资料和情况,了解北川灾后重建特别是小学建设的这方面的主要情况。活动中有各种形式的活动,大学生实践团队带来了歌曲、健美操、配乐、诗歌朗诵等节目,也与当地小朋友开展了许多益智活动,训练团队精神的游戏,最后我们大学生实践团队还把自愿捐赠的书籍、课外读物、笔记本、水性笔等赠送给当地小朋友,并相互交换了联系方式,让这座爱心之桥、友谊之桥心连心、手牵手地长久维系在一起。

六、北川灾后重建的成果

1、居民建筑群高质量竣工

北川新县城给世人一个崭新的面貌,刚进入新县城,印象最深刻、视觉冲击最大的就是整齐、庞大的居民建筑群。从整体上看,居民建筑群整体规划合理,选址适宜,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北川新县城的整体规划,也满足了北川人民的住房需要,保证了每人每户的有较大的住房面积,相比地震之前,人民的住房面积大大增加,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这也是灾后重建重要成果之一。

从个体上看,居民建筑群及其北川、羌族的地域、民族特色、房屋的设计排列有特点、有规划,而起建筑的一楼都统一规划为商铺,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工商业的发展。从促进北川县城发展的角度把住房面积与商用面积很好的相结合,提高看当地人民的收入,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动了北川经济的发展。

2、新县城道路合理规划建设

北川新县城内的道路规划合理。建设质量高,这大大方便了北川人民的出行,也有利外来的参观者、投资者的交通出行,因为道路是一个城市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只有道路畅通,才可能带来商机带来发展。

就北川大道为列来说,县城中的北川大道,目测宽度约为50—60米之间,按照绵阳市统一规划设计为三组绿化带,一来有效降低了尘土,净化了空气,二来有效的分割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三来扩建弹性大,即使日后需要扩建,也有充足的绿化带可以扩建,而不用搬迁周边的建筑,四来符合北川新县城的整体规划,使得道路、住房、城市建筑标志、公共设施、绿化面积更具有一致性,协调性。从整体规划鸟瞰图来看,北川新县城的道理“东纵九路”,即完善了整个交通网络,也体现东部援建西部,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精神。

3、新县城绿化覆盖面积高

绿化面积、公共绿地面积是一个很能体现城市发展情况、居民人均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就河堤的绿化工作来举例说明,新县城的绿化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整个河堤沿河栽种荷兰柳。配套设置3米宽的草坪作为绿化带。堤坡按照方格状划分,在方格之中用绿草填充,虽说成本高,但一来美化环境,改善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二来可以拦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流量,有利于河道防洪泄洪。可谓考虑非常到位。

4、区域经济合作趋势加强。 北川新县城永昌镇城市总体布局为“一廊、一环、一带、一轴”。一廊为安昌河河谷生态廊道;一环为沿新北川大道和新川路形成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环;一带为永昌河城市景观带;一轴为包含羌族特色商业街、抗震纪念园和文化中心等重要设施的城市空间轴线。一条绵安北快速通道贯穿了涪城区、安县和北川的县城,从涪城区绵兴路交岔路口出发到安县县城花荄约15公里,到北川新县城约30公里,距离中心主城区和安县县城距离都很近,那么由此带来的经济提携效果明显。绵阳市政府计划沿此线路打造精品旅游走廊,北川新县城对面的山,既是王保长故乡寻龙山龙隐镇,同时,寻龙山也是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潜力巨大。远一点的有千佛山、猿王洞、佛叶洞、白水湖都是此线路上的大型景区,在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配合下,北川的经济,尤其是旅游业势必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既然重点是在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工业对于环境的破坏降到了最低,整个北川青山绿水的局面将会继续维持,植被和河流将会得到最充分的保护,加之人口稀疏,对环境的压力小,清静的氛围适合人们休闲度假。

5、基础设施建设完备,设计理念超前,规划合理。

北川新县城规划整齐,建筑色彩统一,风格古朴大方。最重要的是房屋密度适中,楼间距相对较大,充分的减少了居住者在居住时的压抑感和局促感。房屋抗震烈度高,经本人观察,所有房屋全部采用钢筋混泥土框架全现浇,因为在施工现场我们没有找到一块预置板,同时在在建房附近观察也未发现使用预置板。所有线缆全部埋入地下,天空中没有了蜘蛛网,营造了一种整洁美。宽广的绿化带和沿江公园营造了轻松良好的居住环境。地砖铺设合理,所有建成地段全部采用黑色透水磨砂砖,又在其中辅之以黄色凸痕地砖作为盲道,起到了防滑和排水的作用,同时方便了行人出行。地面排水设施完备,根据本人目测观察,所有道路下全部贯通下水道系统,主水管直径1米左右。生活设施完备,车站、医院、学校、警察局、消防局一应俱全。

6、建设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

在新北川的建设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安居房“交钥匙”工程。意思就是说,今后到这个县城居住的原北川县的居民,一方面可以免费拿到钥匙,直接居住;另一方面,因为所有的安居房都是经过简单装修的,可以免去居民的装修开支。同时也会同相关部门,简化办理房产手续的程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7、重视学校教学设施及质量

针对小学教育这个块,在北川县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在教学楼重建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包括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都基本重建完毕。

把村小学撤销、合并为县、乡、镇小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和师资的水平。

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房屋建设千篇一律

虽然城市内建筑都是仿羌族居民风格设计,但是所有的建筑,无论从户型,还是小哦能够外观风格上来说,基本上是没什么差异的,就只一点来说,建筑的个性化缺失!

应该在保持相对统一的风格下,提倡个性化发展,稍微的一些变化和区别,更好的划分出新县城的各个功能区域,也使得整体规划更加合理,居民及外来参观者,考察者的辨识力更为强烈。

2、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系统的传承与保护

就吉娜羌寨中的羌文化来说,那些传统的文化、技巧都是瑰宝,而今这些丰富的、宝贵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正面临一步步的缺乏与流失。

在建筑上,以前用来避难聚集的碉楼,每家每户都有暗道通往其中,但现在的碉楼只能作为供游客观光、观赏的用途。在人民生活方式上,人民大多都没有了耕地,只有极少部分人,还以耕地为生,到部分居民都是靠贩卖一些小的民族工艺饰品来创造收入。国家有相关的政策,却没有实际性的措施,导致居民只能靠卖小工商业饰品来维持生活。在羌族是传统文化上,只有个别群体自发的收集保护相关的文化信息,没一个专门的组织群体来保护。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去关注到这个方面,成立专门的组织和团队来保护民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县城内缺少绿化设施

县城的公园、绿化带主要集中在沿江两岸,县城内部从现在的规划来看,暂时还没有发现大型的公园嘿人森林绿色。所以,应着手规划在县城内部建设有规模的绿地及绿化设施,从另一方面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八、结语

通过这次是的假期活动实践,丰富了我们实践团队成员的课外知识,锻炼了我们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同时体会到了党和国家人们民对绵阳北川的重视和关心,为北川重建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决心要建设一个传承羌文化的新北川。

九、致谢

感谢吉娜羌寨猫儿石村居委会,安昌二小的全体师生,以及在北川重建期间以任何形式帮助重建的人民群众的大力合作与支持!谢谢你们!明天会更好!

第四篇:灾后重建监督检查自查报告

20xx年,乡高度重视灾后农房重建监督检查工作,不断摸索和创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今年我乡圆满的完成了“4.20”芦山地震灾后农房重建任务,现将我乡重建过程中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营造监督检查良好环境

我乡自开展灾后农房重建工作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研究切实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制度,积极协调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为我乡灾后重建监督检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乡重建监督检查共组注入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监督机构,落实监督检查责任制

为更好的开展重建监督检查工作,我乡及时成立了以乡纪委书记为组长,业务人员为的重建监督检查领导小组,配备了2名工作人员,同时制定了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和监督检查计划。并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和对照督查计划每月开展一次重建监督专项和重建资金普查工作。并且及时对重建监督情况进行通报并反馈,确保了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效,不走样。

三、健全责任追查制度,确保重建有序推进

为有序推进重建工作,我乡建立了干部包户帮扶制度,由乡干部联系几户重建户,了解重建户重建相关情况,对重建安全、质量、进度进行全面检查。对无法推动重建的农户进行干部追查责任,限期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制度进行保障

四、加强信息公示公开,确保监督落到实处

根据上级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每个月的监督检查情况,及时反馈于分管领导、联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共同协商帮扶措施、方案,并落实责任人,确保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重建检查台账、重建整改台账,限期整改措施以及检查总结等。

加大检查信息公开力度,对重建工作开展较好的进行通报表扬,及时对政策性文件、物资发放明细、重建相关技术等资料进行张榜公示,以及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重建动态等信息接受广大群众监督,真正做到科学、阳光、公开、公正、公平重建。

五、加大对重建资金监管力度,确保重建资金使用规范

为确保重建资金使用规范,我乡不定时的开展重建资金普查工作,受理受灾群众反映重建资金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按时结算,杜绝了重建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第五篇: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县重建办:

按照三重建办﹝2011﹞10号通知要求,对照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认真组织对我乡2011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2011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乡的中心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机遇,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重建、艰苦重建,强力项目建设,强化质量、资金监管,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了目标任务。

二、2011年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目标任务:除农房、场镇居民住房重建重建和加固维修、政府办公楼、政府公共住房、学校教学楼、司法所、卫生院加固维修、新建学生宿舍楼、派出所已在2010年完成,2011年尚有敬老院、村级活动室、劳动保障平台、综合文化站、周转房以及道路、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等22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任务,总投资额1630万元。完成情况:截止2011年12月20日,22个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竣工21个,在建1个,完成投资额163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速推进恢复重建工作。要切实加强织领导,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充实调整重建力量,确保重建工作机构、领导、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做到一个项目一套领导班子、落实一名领导负责。继续实行灾后重建"一把手"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任、人人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和重建合力,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们对2011年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详细分解目标任务,认真制定了计划和阶段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明确了重建内容、重建重点,通过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的方式,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三)、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有关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做到加速不违规,提速不越轨,强力推进重建速度,确保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二是强化监督管理,确保重建优质高效。严格执行建设标准,严格执行项目程序,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资金物资监管制度,加强对资金、项目和重要物资的跟踪与管理,确保重建资金按照规定使用。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规范招投标行为。严格坚持抗震设防标准,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恢复重建质量,保证每一个工程和项目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三是严格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专帐、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四是制定和完善建成项目管理使用办法,努力使建成项目发挥最大作用和产生最大效益。

上一篇:实验室岗位职责大全下一篇:实验室方法验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