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2024-05-06

灾后重建实施方案(通用8篇)

篇1: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201x年6月19日开始,我县普降暴雨,部分学校不同程度受灾,为确保全县教体系统高效有序地开展抗洪抢险及灾后重建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落实龙办﹝201x﹞43号文件精神,保证6月23日前完

成灾区学校排涝任务,6月25日前完成灾区学校清淤、清扫、

和冲洗工作,6月27日前完成灾区学校环境治理、消毒灭菌等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灾区学校安全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二、责任体系

成立教体系统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傅立波局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联合学区负责人、各学校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小组。

(一) 后勤保障组:负责教体系统抗洪救灾日常运转工

作、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资金保障。

组 长:傅立波

股室分工:

计财股:负责救灾资金调度保障等工作。

审计股:负责救灾资金使用的审计等工作。

项目办:负责灾后重建工程立项等工作。

(二)应急安抚组:负责对灾后师生进行合理安置、救助到位、确保稳定正常。

组 长:彭昌仲

股室分工:

安全股:负责灾区师生安置、应急处理、与上级部门协调等工作。

资助中心:负责灾后学生救助等相关工作

(三)卫生宣传组:负责宣传、舆论引导和网络舆情监控,灾后学校垃圾及杂物清理、清扫和清洗及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等工作。

组 长:唐恢波

办公室:负责工作安排调度和情况综合上报、与上级衔接等工作。

体卫艺站:负责协调有关部门搞好灾区学校消毒灭菌、清淤、灾后垃圾杂物清理等工作。

基教股:协助做好灾区学校秩序维护等工作。

(四)辅导募捐组:负责对灾区需要心理干预的进行心理辅导、组织进行捐款募捐活动。

组 长:向清美

人事股:负责组织学校心理专职教师对灾区需要心理干预的师生进行心理辅导。

教育工会:组织全县教体系统干部职工及人民群众进行向灾区募捐活动。

(五)民社体育恢复组:负责灾区民众体育活动设施设备的损毁统计、体育产业站点恢复等工作。

体育产业股:负责尽快恢复站点的正常经营等工作。

群众体育股:负责灾区群众体育设施设备的损毁统计。

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恢复活动中心的正常秩序。

(六)食品安全组:负责灾区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

组 长:刘斌兰

股室分工:

勤管站:负责食品、饮用水、食堂、校园超市卫生安全等工作。

(七)维稳应急组:负责灾区学校维稳等工作。

组 长:李诗政

股室分工:

纪检组:负责灾区学校师生维稳等工作。

(八)督导督办组。负责对灾区学校教育教学进行督导等工作。

组 长:彭良春

股室分工:

督导室:负责灾区学校教育督导等工作。

(九)重灾区抗洪抢险及灾后重建值班安排。

三、工作要求

一是严密组织、严守纪律、切实负责、确保安全。各工作组合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科学安排工作,确保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务必按各自分工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必须注意工作安全,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宣传及舆论引导工作。

二要及时准确上报、统计汛情。局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QQ群等多种方式逐联合学区、逐学校发布汛情警报,要求各学校在做好防范工作的同时及时、准确上报值班情况、汛情和受灾情况。

三要安排专人值班,掌握灾情。县教体局安全管理股从19日晚开始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同时各联合学区、各学校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密切观察汛情、灾情,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于每天下班前报告值班情况和汛情,直至汛情解除方可解除24小时值班。

四要实地查看灾情,科学应对。抗洪抢险及灾后重建组工作人员要分别赴各自联系片区学校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学校科学应对灾害,平安度汛。

五是疏散受灾师生,严防伤亡。凡因水灾无法正常通行的学校,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学生可以不到校上课,在家自行学习,待到安全后再返校就读,凡已经在校的师生,学校要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倾向,立即组织师生向安全地带转移,尽全力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六是搞好后勤保障及灾后防疫工作。做好灾情研判断,并视情况准备好抗灾救灾物资,保障后勤供给。同时安排部署灾后卫生防疫、灾后重建工作,严防疫情发生,确保秩序井然。

七是积极发动机关学校党员干部心系灾区献爱心活动。全局机关、全县学校党员干部要把“两学一做”活动落实到此次抗灾救灾实践中去,积极为灾区献爱心捐款,尽党员干部最大力量支援灾区民众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1.安徽《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2.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3.xxx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4.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5.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6.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7.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8.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9.浙江省g20峰会建设系统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方案

10.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

篇2: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损毁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

7月16日至25日,我省先后两次出现大范围、长历时、高强度降雨过程,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多种次生灾害,造成大量农村民房倒塌或严重损坏。为了切实做好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坚持“政府指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力争入冬前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一是坚持自力更生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受灾群众是住房恢复重建的主体,在自力更生、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财政给予贴息支持。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开展对口支援和捐赠活动,援助受灾地区搞好恢复重建。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选址、择优房型、提高质量的原则。从各地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坚决避开洪水、断层、泥石流和滑坡等危险区。提倡采用建设部门推荐的设计图纸,提高住房质量。

三是坚持恢复重建与农村危房改造、廉租房建设、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以及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重建户进入城镇,既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又促进城镇化建设。

四是坚持分类施救、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建房补助资金,对重灾区给予适当倾斜。根据受灾群众的实际,实施分类救助,保障救助重点。

五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严格执行政策,加强民主监督,杜绝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现象发生。

二、补助政策

(一)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需要重建的重灾户,每户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按照5︰3︰2的比例再补助1万元。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级补助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对居住在深山半坡、狭窄深沟、低洼地、河道(滩)旁、滑坡点等危险地带但房屋并未受损的农户,由国土部门牵头,进行科学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搬迁,不列入此次灾后重建补助范围。

(二)一般损坏房屋需要维修加固的受灾户,每户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再补助1000元,其中省财政补助500元。

(三)对房屋倒塌的“五保户”和“三孤”人员,原则上不再重新建房,由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补助资金下拨敬老院。

三、扶持措施

(一)金融机构开设农村受灾群众建房贷款业务,省财政安排资金,给予3年贴息支持。

(二)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厅、省扶贫开发办、省物价局等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灾后重建。

(三)组织西安、榆林等灾情较轻、财力较好的市以及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中省金融机构,对口支援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白河县,商洛市山阳县、丹凤县、商南县,汉中市镇巴县、宁强县、勉县等11个重灾县(区)开展恢复重建,每个县援助2000-3000万元,对农村低保户、低收入户和“三无”户建房每户再补助1万元。西安市、榆林市各对口支援1个县,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对口支援8个县,中、省金融机构对口支援1个县。

(四)广泛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捐赠资金全部用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倒损房屋恢复重建。陕南三市募集的捐赠资金由各市安排使用,其他各市募集的捐赠资金全部上解省救灾募捐办公室,由省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使用。省红十字会和省慈善协会接收的捐赠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根据全省救灾工作需要和灾后重建规划,商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统筹安排使用。

四、重建时限

农村受灾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从2010年8月启动实施,力争在2010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规模较大的集中重建必须在2011年5月底前完成。

五、组织机构

成立省“7〃18”、“7〃23”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民政厅厅长曹莉莉同志任组长,省民政厅副厅长李保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许龙发同志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开发办、省金融办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由李保存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抽调必要的工作人员集中办公。

省民政厅职责:核实因灾倒塌和损坏房屋数量;指导督促市县搞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提出中、省农村民房重建资金和捐赠资金分配意见,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省发改委职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生态移民搬迁项目与农村民房恢复重建的衔接工作。

省财政厅职责:及时下拨各类重建资金;会同省发改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开发办等单位,统筹安排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

省国土资源厅职责:搞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牵头制订陕南山区移民搬迁总体规划,保障灾区民房重建用地。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职责:负责灾区民房重建和集中安置点规划选址,加强建材和建筑质量监管,协调解决施工队伍及建材供应等。

省卫生厅职责: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搞好集中重建点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规划建设。

省国资委职责:组织协调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开展对口支援。

省金融办职责:协调组织中、省金融机构开展对口支援。

六、组织实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市、县民政部门对倒塌、损坏房屋进行全面排查,摸清需要重建和维修加固的房屋数量,建立台帐,为实施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二)核定对象,落实到户。严格按照受灾群众自愿申请、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监督委员会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确认、县(区)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确定补助对象,实行“三榜”公示,接受各方监督。

(三)制订规划,细化方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抗震设防标准制订重建方案,新建住房均采用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确保符合避灾、防灾、抗灾要求。对集中重建点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同步规划实施。各市、县受灾民房恢复重建方案于8月底前完成,上报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

篇3:灾后重建中代建制实施探索

关键词:代建制,灾后重建,地震,经验,教训

1 代建制的概念

目前国内对代建制的定义,唯一具有权威性的也是比较通用的说法来源于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正式出台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对代建制的概念表述如下: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灾后重建中代建制的实施又不同于普通的代建制,灾后重建公益性项目具有一次性、唯一性、综合性、时效性的特点,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代建制的实施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环境的不稳定、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时间的紧迫性、资金短缺等,而且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不同的灾害,在其后各自的灾后重建过程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切不可一概而论。

2 灾后重建推行代建制的必要性

灾后重建的公益性项目有以下两个共同的特点:1)灾后重建的公益性项目中包括医院、学校等机构,这些业主单位缺乏工程建设的专业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建设管理能力,难以担此重任;2)灾后重建的公益性项目多为政府投资。原有的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方式已无法有效全部解决这些问题,而代建制在上述问题上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首先,代建单位具有一定的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和经验,使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管理效率得以提高;其次,在代建制中政府管理部门、代建单位和使用方三者为合同关系所约束,明确界定了各方权责,真正实现了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四者分离,可以有效解决利用权力创租、寻租问题,杜绝腐败现象。

3 汶川地震后灾后重建中推行代建制的经验及教训

3.1 江苏对口援建绵竹项目

江苏对口援建指挥部对80%以上的援建项目实施代建制管理,2010年5月11日绵竹市纪委监察局依法公开相应信息表明,江苏对口援建指挥部按代建制相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代替建设单位行使建设期项目法人的职责,把建设单位的职责在建设期间划分出来,使建设单位不直接参与项目建设。这样做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同时有效克服了建设单位对投资的人为影响,割断了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基本杜绝了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竣工决算的“三超”现象,从制度上消除了建设单位的权力寻租。

3.2 湖南援建理县项目

湖南省对口支援理县灾后重建学校、医院项目数量共23个,计划投资29 230万元,这些项目全部实施代建制。在湖南援建项目中采用了代建管理费取费激励方案:项目开始不久便发现援建项目代建管理费的取费率偏低,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励代建人,及时调整了代建管理费的取费率,之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且援建人与代建人双方在代建合同中明确约定:“原则上对节约投资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同时援建单位和代建单位在合同中对双方的权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从实施的效果看,通过发挥代建单位的专业优势,援建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有明显提高,而且有效控制了项目工期;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代替建设单位行使建设期项目法人的职责,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同时有效克服了建设单位对投资的人为影响,基本杜绝了“三超”现象,从制度上消除了建设单位的权力寻租。

4 灾后代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权责及风险分配方面

前面提到在湖南援建理县项目中,委托人对代建人的授权不充分,目前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委托人不肯对代建人充分授权,同时又指责代建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代建人不肯为委托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又抱怨委托人干预过多。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完善代建市场,提高代建单位人员素质,规范代建单位的行为标准,并授予其一定的法律地位,其次委托人和代建人应该共同建立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在鼓励代建人承担一定的风险的同时,提高代建人与承担风险相对应的收益。另外代建人也可以采取担保参保的方式转移风险,在发达国家这也是工程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的做法,这就要求我国逐步培育完善代建制的担保和保险市场。

4.2 监督方面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之后,要与其建立一种基于合同关系的相互监督机制,而且双方的权责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划分。

4.3 计价方式方面

目前主要采用如下三种计价方式:固定费用计价、固定费率计价和附加结余提成方式的计价。采用固定费用计价方法的弊端是代建单位做的好与不好一个样,对代建单位没有激励作用,致使其积极性不强,进度和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采用固定费率计价方法会导致代建单位盲目扩大工程成本,使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在工程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的条件下,可以对结余投资给予奖励,这样对代建单位会产生激励作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然而在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体系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不宜采取这种做法,防止代建单位盲目缩减成本,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固定费用计价方式,同时让代建单位提交高额履约保函,确保工程质量。

5 对玉树地震后灾后重建的启示

1)施工时间短。玉树地震灾区地处青藏高原腹部,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雪灾、干旱、雷暴频发,当地冬长夏短,冬季一般是七八个月,夏季是四五个月,而且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带,冻土时间长,最晚6月上旬完全解冻,如果以三年一个周期来算,有效施工时间只有十四五个月。2)建筑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因为玉树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的源头,为保护生态环境,当地基本没有砖厂、瓦厂、水泥厂,几乎所有灾后重建所需要的建筑材料都要从外地运进去,这样成本就很高。另外,结古镇是这次地震的重震区,其地形狭窄,很难展开大规模施工。3)运输能力弱。玉树处于西藏、四川的接合部,结古镇是物资集散地,现向外有效的通道只有两条,要保障整个重建物资运输需要的压力很大。4)电力供给没有保障。玉树的供电主要是靠小型水电站,由于冬季很长,再加上地震对小型水电站造成的损毁较重,电力保障就更加脆弱,保障电力供应的难度更大。

综合分析上述问题及汶川地震后灾后重建中代建制实施的经验及教训,对玉树地震后灾后重建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注重资源环境的影响。首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其次,对于阻碍重建过程的因素,比如不稳定的自然环境,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等,要学会规避风险,尽量减少损失;再次,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不能走边污染边建设,建设后再治理环境的弯路,崇尚低碳建设;最后,要与当地有关部门及群众做好沟通,尊重当地的民俗习惯。2)重视代建制实施的细节。首先,授予代建单位一定的法律地位,依据政府部门、代建单位与使用单位的权责划分,给予代建单位一定的自主权,按合同要求充分履行代建职责,行使相应权利;其次,完善代建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来提高代建单位的能力以及代建单位人员的自身素质,使代建单位逐渐成熟起来;再次,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可以得到有效监管;最后,建立规范的代建制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项目后评估机制,认真总结代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相关决策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银桥,周卉.代建制项目权责划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1):138-140.

[2]张伟.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79.

[3]宁芳海,王旭.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代建制的初探[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10):185-187.

[4]尹志宏.刍议代建制的实施[J].山西建筑,2009,35(30):198-199.

[5]彭杰.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监管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9):9-10.

[6]庞玉成.代建制项目实施集成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11(6):26-29.

篇4: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是以提引长江水为主,结合滁河分洪、航运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工程于1969年底动工兴建,现有主要工程包括乌江枢纽、襄河口闸枢纽、滁河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枢纽(四级站正在建设中)及驷马山分洪道工程。工程运行近四十多年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驷马山一级站枢纽位于全椒县古河镇石溪行政村与居巢区苏湾镇东黄行政村交界处,是排泄滁河上游洪水、并承担上游灌区供水及滁河上游渠化通航的关键工程。工程1977年动工兴建,1979年建成,工程主要包括节制闸、抽水站各一座。滁河一级站是驷马山工程的骨干工程,投入运行三十多年来,在防洪排涝及灌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确保了上游灌区大灾之年能取得好的收成。

滁河一级站节制闸共5孔,设计排洪流量为780m3/s,实测最大流量为976m汉仪书宋一简/s(1991年测)。

滁河一级站设计灌溉面积191.7万亩,设计装机5台套,抽引流量为118.5m3/s,总装机15000kw。现装机2台套,容量6000kw,流量46m3/s,设计净扬程8.5m。

另有省重要水文站、35千伏变电所各一座。

2、雨情、水情及灾情

2.1雨情:2015年6月25日,滁河流域连续遭遇强降雨袭击,截止6月28日8时,晋集闸累计降雨量190毫米。最大站点降雨量全椒小集站达298毫米。

2.2水情:受强降雨影响,滁河干流水位迅猛上涨。从27日8时,晋集闸水位开始上涨,以后几小时开始猛涨,水位从15.10米猛涨到16.40米。闸门从2孔0.30米,调到5孔4.50米。19时,5孔闸门全部提出水面。闸门提出水面后,上游水位仍然持续上涨。到28日19时达到洪峰水位17.33米,低于历史最高水位0.45米。

2.3灾情:驷马山一级站站区于28日5时开始进水,29日6时,站区进水最深处达到1.0米。车库、大门值班房进水0.50米。生活区午休房、办公楼已经部分进水。内外墙面有0.60米深被洪水浸泡。由于洪水来势凶猛,致使站区排水系统被洪水损毁严重。

2015年6月25日-28日,滁河流域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暴雨袭击,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一级站枢纽工程在及时下泄洪水、发挥了巨大减灾作用的同时,站区防洪墙、排涝泵房、午休房等多处建筑物及排水系统、照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遭到洪水毁坏,急需进行修复完善或重建。(2015年6月28日管理区受淹影像资料)

3、災后重建工程实施方案

3.1防汛道路工程

实施方案:在今年大水期间,通往周边集镇的主要交通道路都被大水淹没近一米,无法通车,我驷马山一级站形成孤岛,生活物资等都难以运进站区,本次拟利用驷马山一级站节制闸下游右岸堤防的堤顶便道修建一条防汛通道。道路全长约9公里,宽5米,采用现浇混凝土(6750立方米)道路。(需要拆除安置21户、70间房屋1400平方米、征地约8000平方米。

3.2管理区高程抬高工程

实施方案:驷马山一级站管理区现高程为16.70米,在今年的洪水期间普遍受淹深度在1米左右,为了彻底解决管理区每次遇洪水年份,站区必受淹的困局,需要对管理区地面高程做搞高处理,平均高程抬高至18.00米以上。(约60000立方米土方)

站区内的建筑物全部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当时全部采用楼板,部分楼房的墙砖还使用泥巴砌筑,在2014年经权威部门检测,已成危房,在本轮的管理区高程抬高工程中需要对其全部拆除,拆除工程主要工程量有:办公管理房一座(约740m2);3栋职工管理房(约3300m2);食堂、俱乐部及车库等(约700m2);招待所约(500m2);老浴室等90m2、管理区公共厕所(约40m2)。

3.3管理区道路新建工程(约6000平方米)

3.4管理区管理房(办公楼、午休房、招待所、食堂俱乐部、车库)新建工程(约800+2400+500+500+200+其他200=4600平方米)(按照2400元/平方米计算)(含建筑、装饰、水路、电路、网络电视及通迅、太阳能等);

3.5管理区绿化美化工程(约30000平方米);

3.6排污水系统1000米;

3.7排雨水系统1000米;

3.8照明、视频、监控系统;

3.9休闲健身场所(篮球场、羽毛球场等)2400平方米;

3.10厂房电缆沟重新布设;

3.11环占道路抬高50厘米(400米长);

3.12回车场整体抬高、厂房下游防洪墙;

3.13其他。

篇5:乡村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乡村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k j.oM文

章 来

在今年“6.21”特大洪水灾害中,瓦厂村委太山屯遭受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影响,需要异地搬迁重建新村。为使该屯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建设好,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太山屯的基本情况

太山屯是瓦厂村民委比较贫困的自然屯之一,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全屯共44户,199人,耕地面积80亩,山林面积1800亩。该屯群众的经济收入以八角、杉木、药材为主。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及时组织人员驻村入户帮助群众做好生产自救工作,并于7月初派出6名乡干部组成工作组到该屯境内进行考察,选好了异地搬迁的新址。自我乡灾后重建家园工作开始至今,该屯群众参与家园重建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肩挑、手锄、马驮平整好了建房基地。每天参与劳动的群众达100人以上。目前,该屯的建设已投入资金7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4万元,社会捐款6万元,群众自筹40万元。

二、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精神,围绕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的“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扩大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三、时间安排和工作步骤

根据上级要求,灾民新村建设要在2005年12月20日前全部竣工,结合我乡实际,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年7月15日至7月31日),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有5项:(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2)召开乡、村级动员会议;(3)做好新村选址;(4)制定工作方案;(5)做好规划、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5年7月31日至12月10日),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有8项:(1)组织群众平整新地;(2)组织群众开好公路;(3)联系老板把施工机械抬到工地;(4)组织群众到山外拉建房水泥;(5)组织群众挖好建房地基;(6)组织群众搬运水泥砖;(7)安装水电;(8)其他设施完善。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05年12月10日至12月20日)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有4项:(1)完善各种材料并归档;(2)动员灾民入住;(3)迎接检查验收;(4)总结。

四、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党委、政府组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灾民新村建设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乡直各单位(部门)要深入村屯,建立帮扶对子,切实为灾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确保太山屯新村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二)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乡直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以建设太山屯新村的成效来检验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要把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穿于新村建设工作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村屯、深入群众、深入建设第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夯实为灾民服务。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乡党委、政府将抽调一批人员具体负责宣传发动工作。采用板报、标语、横幅、山歌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动,教育群众,使 太山屯受灾情况和建设情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新村建设中去。同时,还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形成人人关心新村建设,各方支持新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部门协作,齐心协力。

乡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做好群众的协调工作,及时处理好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矛盾,乡国土资源管理所要根据本乡实际,负责组织灾民对新建地的规划和测量工作,并对在建设中的手续一律给予和简化,乡水厂要积极与上级联系,实地寻找灾民新村的人饮水源源头,并做好管道的安装工作,乡供电所要及时帮助该屯架设高压线到新建地,确保新村能用上电。通过部门协作,达到共同服务于灾民,服务于灾区的目的。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五)合理规划,整体推进。

篇6:白浪镇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定稿]

7月份以来连续四次的特大洪灾对我镇造成了重大损失,全镇累计经济损失达3060万元。农业、企业、基础设施、广播电视、乡村公路、桥梁、水利、电力等各个领域普遍严重受损。为了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进行,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全镇经济社会有好又快发展,确保取得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白浪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疲惫、连续作战的精神,做到抢险与救灾并重、安置与重建并重,确保取得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

二、工作目标

全力开展抗灾自救,确保我镇7月份洪灾灾后重建工作实现五大目标:一是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衣穿,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稳定;二是做好防疫消杀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三是恢复农业生产,确保大灾之年减产不减收;四是受损基础设施全面恢复,确保全乡人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五是受灾企业全面恢复生产,实现工业经济全年增长目标。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灾后恢复重建要从镇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群众意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

2、坚持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要以人为本,把关系国计民生和受损最严重的项目放在首位,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吃穿、住房、就医、行路、通讯等问题。

4、坚持近期救灾,远期提高的原则。当前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重点,开展生产自救。同时要结合年初的民生工程计划,把近期救灾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多领域、多行业、高层次发展。

5、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灾后恢复重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各种资源,及时准确汇报灾情,配合上级做好灾后核查损失、恢复重建工作。以自筹为主,争取国家补助为辅,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

为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白浪镇成立以党委书记潘云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焦士启为副组长,党委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办,由王保健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

五、工作重点

(一)受灾群众安置及垮塌房屋重建工作

1、做好三无户等困难户安置工作。在7月28日,根据实际灾情,临时选址搭建帐篷等作临时安置点,并安装好水电等生活 必须附属设施,妥善解决好58户倒房户的吃、穿、住、行等;通过发放大米、蔬菜、食用油、棉被、衣服等和提供医疗救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全镇倒房户和78户危房户及生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2、恢复建设受灾群众住房。完成全镇严重损毁78户239间重危房和一般损毁房屋的维修加固工作;并积极规划58户房屋重建工作,确保群众有一个安全、保暖的房屋过冬;积极筹措资金,宣传发动需重建房屋的群众,解决土地、材料、劳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尽力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条件成熟的应及时启动建设。

3、各村动员组织住房损坏的受灾群众及时对住房进行修缮,排险加固,并做好清淤、消毒防疫工作;要动员组织住房垮塌的受灾群众投靠亲友,本着“自建为主、援建和帮建为辅”的原则,尽快重建家园;对住房全部垮塌、无家可归,确需政府安置的、倒房户、困难户、五保户,各村要采取措施帮助解决住房问题。

4、各村委会要全力帮助受灾群众规划好房屋灾后重建工作,驻村干部、各村支部书记要建立倒塌房屋档案和台帐,交民政办汇总。

5、国土、集镇办等部门要特事特办、简化手续,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做好受灾群众垮塌房屋灾后重建规划、选址及审批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对全镇地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各 村要落实专人监控,随时掌握灾情发展趋势,积极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

(二)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力争减产不减收

1、农业服务中心要深入生产第一线,组织技术人员对全镇2000余亩受灾田地进行实地调研,对成灾和绝收的田地提出补救补种等建设性意见,搞好技术培训和示范,把技术落到实处。鼓励农户抓紧时间补种生长期较短的“短、平、快”速生蔬菜类品种,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组织人员对农田积水进行清渍抢救,缩短受淹时间,减轻损失。及时疏通沟渠,排出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的通透性。稻田灾后注意蓄水保水,避免后期高温烈日造成旱灾损失。并动员组织受灾群众切实加强对未受灾农作物的田间地头管护,最大限度地弥补损失。对晚秋生产和抗旱救灾所需的种子、苗木、肥料、农药、资金等服务工作,要做好安排和及时供应到位,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农业目标任务。

2.由畜牧站牵头,做好畜牧养殖业的灾情核查和灾后恢复重建及安全防疫工作。各村积极配合,组织对受灾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完成动物尸体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引导受灾群众完成损毁圈舍得修复、重建和畜禽补栏;同时组织群众对现存畜禽进行免疫,确保灾后不发生人畜共患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3.鼓励受灾群众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劳保所 要结合就业促进、技能培训等惠民行动,引导和帮助受灾群众广辟生产自救门路,努力增加受灾群众收入。

(三)抢修基础设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1、加强对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对各堰塘、沟渠及时清淤,对大坝进行加固;各村根据本村实际受损情况要及时组织群众对水毁河堤、堰渠、田坎等垮塌处进行修复,隐患处进行维修加固。包村干部牵头有关部门加强支持和督导,尽快恢复受损河堤。

2、及时对水毁道路进行抢修。在26日成功抢通两条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后,相关部门积极着手对中断的村级道公路进行施工,确保通村公路畅通;各村要及时组织动员群众加大对水毁道路整治力度,尽快对塌方、路基悬空、垮塌路段进行修复,疏通排水沟、下水道,对堵塞涵洞进行清淤,尽快抢通道路,保障物资运输。

3、及时对水毁饮水设施进行修复。各村要尽快恢复供水,包村干部要联系水保站,组织力量对全镇各村水毁管道进行修复、更换,保证群众饮水供水安全。

(四)恢复工业生产,力争实现年初目标

1、指导受灾企业抓紧清理受淹厂房场地,抢修受损设备,协调供电、供水等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其尽快全面恢复生产;指导受灾企业做好设备的检修,厂房的检查,确保灾后企业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2、信用社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 于灾后畜牧业恢复生产贷款贴息方案》的文件精神,全力扶持全镇直接经济损失30%以上的畜牧、水产养殖户。同时积极帮助受灾群众和受灾企业渡过难关。

(五)搞好卫生防疫,确保大灾之年无大疫

1、卫生院要研制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做足、做细、做实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2、各村牵头,卫生院配合,动员组织受灾群众对洪水浸泡过的区域进行全面消毒、防疫,防止各类传染病和疫情的发生;广泛宣传灾后卫生防疫知识,对洪水浸泡过的生活用品及厕所等进行消毒杀虫。

3、做好除“四害”防治工作,卫生院要做好药品组织和技术指导,组织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等防治工作。

六、保障措施

各村、镇直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切实发挥党组织、党员干部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带领受灾群众重建美好家园。

(一)情系群众,恪守职责。全体镇、村、组干部要切实把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进一步转变作风,对受灾群众抱以同情和爱心,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做到多理解、多关心,让受灾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严肃纪律,抓好督查。在救灾物资的发放中,必须做到 公平、公正、公开,绝不允许贪污、挪用、私分、哄抢、浪费等现象发生;严管救灾物资和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账目清楚。各村必须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抓紧落实,确保我镇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镇党委政府将成立灾后重建督查工作组,对资金发放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在灾后重建中失职渎职、擅离职守的;对不顾大局、不服从统一指挥的;对违反救灾物资分配纪律的将从严从重处理,情节严重的将报请上级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宣传报道抗洪救灾先进典型事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干部群众稳定情绪,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上来,大力推广恢复重建的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力更生,重建美好家园。

中共白浪镇委员会

篇7: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实施办法2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办法

第一条

为了切实做好我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工作,进一步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确保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根据国家、省政府、地矿局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队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我队办公楼恢复重建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

第三条

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审计监督,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局、绵阳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本办法进行。

第四条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审计监督内容包括:

(一)立项程序、招投标程序、建设程序、工程竣工验收程序。

(二)资金来源、管理和使用等有关财务收支情况。

(三)概算、预算、竣工决算和资产移交情况。

(四)资金拨付和使用效果。

(五)依法应当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主要审计下列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项目前期阶段审计

1、项目立项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初步设计概算、征地造址及开工报告等审批文件。

2、建设规划许可、建设用地批准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

3、招投标工作或对招投标程序及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对项目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与招标人沟通,并按程序进行修正。

4、各参建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行业资质证书、有关技术人员证书及收费许可证等资料,计取的代建、勘察、设计、监理、咨询等费用。

5、与项目建设相关单位是否依法签订合同。

6、项目资金的来源和到位情况。

7、项目资金是否按照要求,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8、征地补偿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有无擅自扩大、提高支付标准。

(二)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审计检查

1、是否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如:工程签证、验收制度,材料设备采购、验收、领用制度,经费拨付、费用支出报销制度等。

2、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如有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

3、检查原材料的采购情况,市场行情。重点检查有无虚列、乱套定额、高拨材料以及多计工程量,超预算、超标准等问题。

4、检查项目资金是否专项专用,有无挤占、挪用、截留情况。

5、大宗设备、材料采购审查。

(三)项目竣工决算阶段审计

1、及时整理、核对、完善各阶段竣工的决算资料。

2、对以前阶段未进行、不完整或审计后有调整的内容进行补充审查。

3、国家、省、市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4、项目投资效益情况。

第六条

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应在项目实施合同中明确社会中介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七条

聘请的社会中介机构必须具备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资格,选择方式可以采取招标方式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

第八条

组织和聘请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所需的经费,按照相关规定在建设项目经费中解决。

第九条

加强项目工程资料管理,队应对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归档,根据不同的审计组织方式的要求提供资料。

第十条

队在签订项目施工合同(协议)中必须明确:

(一)工程价款的结算以竣工决算审计确认金额为准,且实施竣工决算前,队必须预提20%以上的工程款,待审计结束后,以审计报告确认的工程价款进行结算。

(二)承包单位要严格按招投标、合同约定及有关规定编制工程结算,项目工程审减率超过5%的审核费用由承包单位承担,并由队从工程款中代扣。

(三)符合规定具备竣工验收条件,队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主 动向市审计局书面提出竣工决算审计申请,同时报送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审计,接受国家审计和局审计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十二条

灾后恢复重建办公楼经过竣工决算审计,财务决算批复后,方可办理产权登记和移交手续。

第十三条

灾后恢复重建办公楼项目审计结果(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结果)要进行公示,并向职代会汇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职工的监督。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四川省地矿局九0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篇8: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地震灾害的形成和发展, 除受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外, 还与人类活动及经济社会条件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及经济社会条件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致灾因素, 不仅影响灾害的形成和发展, 而且作为承灾因素也影响到地震灾害的减灾效果。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是地表的破坏、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与倒塌, 因此建筑物、工程设施抗震设防是避免人员伤亡的关键[1,2,3]。因此, 为了确保减灾防灾目标的实现, 有效抗御地震灾害, 灾后重建应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 建立预防机制[4], 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国外学者认为, 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只能是从空间上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结构工程[5]。从空间上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管理基本功能, 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保障对策、措施, 以确保规划目标的贯彻落实;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结构工程, 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进行科学制定。

2 提高工程建设安全标准

2.1 提高居民点工程建设安全标准

为了有效抗御地震灾害, 需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规划, 提高设防能力和防灾标准。根据历史经验, 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难以保证是否再次发生大地震。如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了8.8级强烈地震, 地震学家认为本次强震发生位置与1960年9.5级地震同处于纳斯卡板块俯冲至南美洲板块西部边缘处的断裂带, 其震中位于1960年9.5级地震震中以北约220km处。与2010年1月12日海地地震相比, 智利死亡人数有限, 其原因之一是因为智利建筑质量标准较高, 在遭遇强烈地震之后很多建筑虽然受到损害, 但并没有完全倒塌。因此, 住房建设应有高标准的抗震设防标准, 尤其是学校和生命线工程设防标准应高于一般建筑的设防标准, 将学校建筑和农村居民住房纳入抗震设防的重点监管对象。

根据统计, 中国超过80%的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王瑛等根据对中国地震灾害致灾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 中国农村乡镇是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其地震灾害危险远远大于城市市区。中国农村的居民住房是地震灾害最主要的承灾体, 地震灾害造成农村房屋破坏约占总损失的80%以上[6]。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 我国农村地区防震减灾工作十分薄弱。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居民住房基本不设防, 加之农村居民住房建筑结构多以土木或砖木结构为主, 因此农村居民住房抗震性能较差, 很少考虑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往往5级地震即可造成农村居民住房破坏, 7级地震会导致大量农村居民住房严重损毁和垮塌。汶川大地震中房屋倒塌严重, 其中农村居民住房坍塌率极高。由于汶川重灾区的农村居民住房主要是砖混结构房屋, 损毁十分严重, 地震造成90%以上的农村居民住房遭到破坏, 特别是绵竹市汉旺镇和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尤为突出, 大部分农村居民住房垮塌, 损失非常严重。

2.2 提高生命线工程建设安全标准

从汶川大地震对生命线工程的毁损程度看, 设计等级越高, 抗震能力越强。如都江堰至汶川公路, 其中按照高速公路标准设计的路段损害很小, 而按照二级标准设计的路段损害率超过37%。因此, 灾后重建也要注重生命线工程建设的安全标准, 科学合理地确定生命线工程建设标准, 增强其安全保障能力。日本阪神大地震在生命线工程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7,8,9]。1995年1月17日发生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前所未有地冲击了日本原有的地震防灾体系, 成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地震造成日本阪神高速公路神户线、山阳新干线的桥墩和28号国道坍塌, 通往神户方向的主干道严重拥堵。该次地震使日本意识到交通系统抗震的薄弱环节, 开始重新审视以往的地震防灾体系, 此后加固了灾区的道路和桥梁, 同年6月还部分修订了自1961年起实施的《灾害对策基本法》, 规定了在警察疏导下确保消防车辆通行的措施和交通管制情况下驾驶员的义务等, 以避免道路拥堵延缓救灾。

2.3 加强建筑质量安全监管

有学者对世界上130多例伤亡巨大的地震灾害资料进行过统计分析, 发现其中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如汶川地震灾害中中小学伤亡惨重, 除了地震震级大、烈度高外, 建筑物抗震设防性能弱, 部分住房建设质量较差也是原因之一。因此, 除了提高住房的抗震性能外, 还应加强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科学规划设计, 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切实抓好建筑施工和质量管理是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值得引以为鉴的是印度古吉拉特邦2001年1月26日7.9级大地震, 其建筑物质量事件给人们留下的深刻思考。大地震发生后, 印度建筑质量问题成为热门话题, 舆论普遍认为地震灾区近年来建成的一些“豆腐渣建筑”加重了地震带来的损失, 因劣质建筑物倒塌而失去亲人的市民愤怒地将建筑商告上了法庭。印度理工学院民用工程系主任辛哈博士指出, 印度许多民用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 不经专家设计和审查就匆匆上马, 施工人员素质低下、操作不规范且任意缩短工期等现象普遍存在。土耳其是世界上抗震减灾法律较完备的国家之一, 土耳其制定了一系列减灾防灾法律法规, 如《灾区建筑规范》、《自然灾害法》等, 规定一级重点地震区房屋建筑不得超过二层。但由于执法监管力度不够, 房屋建设中使用劣质材料、偷工减料、超标建筑 (盲目增加楼层高度1—2层) 等得不到及时有力的制止, 以致建筑物质量差、抗震性能弱, 遭遇了1992年3月13日6.8级地震的毁灭性打击[10]。因此, 杜绝“豆腐渣建筑”应成为灾后重建规划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以来, 房屋建设质量总体趋好, 但也存在部分开发商为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不按防震规划设计严格施工, 违规违章, 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环节薄弱等现象。我国部分地区违规违章行为、质量安全隐患问题近年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时有发生,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国于1994年颁了第一部《工业民用建筑抗震设防规范》, 历经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的惨痛经验教训, 抗震设防标准不断完善, 1989年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 11-89) 》, 2002年新提出了《建筑抗震设防规范 (GBJ 50011-2001) 》, 全国均采用统一的设防原则、设防目标, 建筑物防御地震的标准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因此, 应加强居民住房建设和生命线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同时充分考虑农村居民住房的抗震设防要求, 使农村居民住房达到相应的抗震设防等级, 房屋结构和房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 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保障对策措施

3.1 给予灾后重建特殊的支持政策

灾后重建的各项要素主要包括政策、资金、物质、技术、施工力量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政策因素。为了确保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国家应给予灾后重建特殊的支持政策, 将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中的城乡住房、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各种必需的建设项目用地规模纳入灾后重建总规模中优先核定, 并优先纳入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和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 从规划上确保灾后重建必需的各项建设用地。对地震灾区过渡性安置房用地、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抢险救灾设施, 以及应急安置、医疗、卫生防疫等急需用地, 应允许按临时用地优先安排使用, 但不得改变原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及其用途性质, 确需转为永久性建设用地的, 应依法及时完善用地手续。临时安置房、周转用房及其配套设施以及用于恢复农业生产的农业建设用地, 应不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规模控制。同时, 应给予地震灾区特殊的资金支持政策, 加大灾毁耕地复垦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 将中央分配给地方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地方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以及其他可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资金, 向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复垦重大工程倾斜[11]。应实施特殊的供地政策, 对投资规模大、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明显的新建工业或大型商业设施等项目用地, 允许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地价标准出让, 低于评估地价的应报省级人民政府备案;对在新址上建设的工业或其他经营性项目用地, 同一宗地只有一个用地意向者的, 可采用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并挂牌公示;对规划易地重建的村庄、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用地、非商品住宅用地、需整体搬迁的工业企业, 市 (县) 政府在收回其原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 允许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建立灾后重建用地审批的快速通道, 对灾区各类损毁建筑物、构筑物需恢复重建的项目用地,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开辟绿色通道, 简化审批程序, 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 实行先用后批和边用边批, 提高工作效率, 依法及时地提供建设用地。

3.2 以人为本, 科学规划

为了实现减灾防灾、促进地震灾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和科学规划的原则, 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编制规划, 将地震灾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应与灾后重建城乡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相协调, 优先考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与地震灾区应急性措施和永久性安置、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恢复相结合。应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12,13], 根据地质灾害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与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土地整理复垦做出科学的规划安排, 避开地震断裂带、生态环境脆弱区、自然灾害多发区域, 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脆弱区造成破坏, 减少因灾后重建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3 严格保护耕地, 节约集约用地

确保必需的灾后重建用地是地震灾区实现灾后重建目标的关键和基本保障, 但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确保1.2亿hm2 (18亿亩) 耕地不减少的刚性要求, 重建用地的利用安排必须科学合理,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从严控制建设用地、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 做到以人定地, 科学核算, 防止盲目扩张和土地的粗放利用与浪费。灾后重建用地规模必须符合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规模, 尽量使用存量建设用地, 过渡性安置用地应尽可能占用废弃地、空旷地, 确保建设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灾后重建的工业项目原则上应向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 提高工业项目用地的投入产出率和集约利用水平;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原则, 加强土地整理, 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 适度撤并自然村落, 搞好迁村并点和旧村改造, 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设, 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 合理调整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

3.4 搞好灾毁土地的整理复垦

各级政府应将因地震灾害损毁的耕地、农田道路、抢险救灾应急用地、过渡性安置用地、废弃的城镇、村庄和工矿旧址纳入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复垦专项规划, 编制实施方案, 依法进行土地整理复垦, 及时修复损毁的基本农田, 恢复灾毁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应坚持项目选址科学安全的原则, 在地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开展, 按照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的原则, 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恢复、农田基本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以恢复耕作、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提高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目标。在对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损毁耕地、损毁居民点等土地进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地实施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复垦工程, 统筹规划, 先易后难, 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 集中连片治理, 恢复耕作土壤条件, 治理坡面水系, 完善田间道路, 以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努力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灾毁土地整理复垦必须坚持合理用地、集约用地、持续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原则,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要充分重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注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在规划安排灾毁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时要特别强调和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 着眼全局和长远利益, 依法、科学、合理、有序地规划安排灾毁土地整理复垦规模和布局, 搞好灾后重建和土地的整理复垦工作。

摘要:分析评价了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机制与实施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确保减灾防灾目标的实现, 有效抗御地震灾害, 灾后重建应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 建立预防机制, 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工程建设安全标准, 加强建筑质量安全监管;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措施, 确保规划目标的贯彻落实。国家应给予灾后重建特殊的政策支持, 以人为本, 科学规划, 切实加强与灾后重建各相关规划相协调;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严格保护耕地, 节约和集约利用耕地, 搞好灾毁土地的整理与复垦。

上一篇:兴仁小学“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总结下一篇: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