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法学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法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创新应当建立在符合我国法学教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并能同时凸显学校自身与生源特色。独立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的对象根据对法学教育资源需求的差异性可以分为“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将知识点内容、课时分配和讲授方法进行分流设置,通过双轨制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研究型法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研究型法学教学论文 篇1:

论法学专业研究型教学中的教师

摘要:为培养跨世纪的法律人才,践行党的依法治国方略,高等教育法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当积极探索研究型教学改革。法学专业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以生为本”作为研究型教学的核心,注重学生对法律科学本质的追求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为实现研究型教学的目标,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及法律诊所教育法等教学模式的选择就成为必要。

关键词:法学专业;研究型教学;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模式

1法学专业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背景

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探究的欲望是人与生俱有的,因此,教师就应当创设问题情境,以期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德国洪堡教育改革时,就曾在1809年提出“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教育理念。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在其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到,科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PBL模式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型学习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我国,研究型教学是高校为了适应研究型社会的需求,促进培养跨世纪人才目标的实现所做的教育改革重大举措。21世纪带来了诸多的希望与机遇,但也面临着无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如果說20世纪是属于“财富源于物质资源”的时代,那么,新世纪将完全属于“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崭新时代。这就意味着跨世纪人才的培养需要人才观、教育观的巨大转变,改革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亦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全国高校要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以全面加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随后,《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07)》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为贯彻落实该纲要,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教育部于2007年又颁布了《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研究型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研究型大学要树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理念,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产学研’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内许多高校广泛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尝试,通过课堂研讨,案例研习、实践学习等方法的运用,积极探求有效的研究型教学经验,并展开大量的相关理论研究。

法学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培养跨世纪法律人才,更加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践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加强创新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联合实施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亦将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作为该计划实施的核心目标之一,这就要求高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下,积极探索法学实践教学改革,这也是法学专业研究型教学的应有之义。

2法学专业研究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

法学研究型教学旨在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而是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提高问题意识,积极思考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现实法律问题。

“以生为本”作为研究型教学的核心,决定了教师不应仅仅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也不应仅是知识的承受着,这样的变化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学生共同参与知识发现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真正转变成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研究型教学的实质,是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法律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探究,认识与发现“已知和未知”的内容。这就要求法学专业研究型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应仅仅将研究型教学理解为单纯的案例教学,而将教学重点仅仅放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案例的能力上来,忽略了学生对法律科学本质的认识,对法学基础理论和立法者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探究。否则,将会在一方面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案例的剖析对整个法律科学体系的建构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以至于在面对一些新的法律问题和情境时依然手足无措。另一方面,亦会导致研究型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实践性较强的法学分论环节,而对总论部分基础理论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的层次上。其实,研究型教学的本质就在于让学生领悟研究的思想、过程及方法,因此,任何其他以教师在课堂中作为知识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并以促成学生对法律科学本质的探究与认识,凸显研究型教学内涵的教学方法都可以通过研究型教学得以实现。

综上,为达到研究型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仅仅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从而“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亦为研究型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3法学专业研究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选择

引导学生学习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法学专业的特性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项艺术,而艺术是需要创造的。创造是教师个人在课堂上的智慧彰显和个性舒展。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究型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的发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创新要求。

3.1案例研讨法

案例教学法自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C.Langdell)首创以来,已广泛用于诸多学科。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案例描述,引导学生对这写素材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其实际效果的大小还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案例的选取和课堂引导的能力。

案例的选取要立足于经典与热点案例,力争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与理论深度。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既要克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案例研讨模式,又要避免教师引导不足,导致研讨层次过浅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案例研讨之前,教师要对所有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课前讨论,并形成可小组间可相互交换的书面材料。而课堂讨论的内容则主要集中在学生课前讨论所集中的关键性问题及教师指定的重要问题上,从法学理论到法律制度再到制度时效进行系统讨论,而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介入到课堂讨论中,对学生的讨论予以适度的引导,为保证教师参与的力度与时效,建议教师引导时间应不低于每节课的四分之一。

应当注意的是,法学专业研究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因不同的部门法而存在难易区别。笔者所从事的经济法教学与研究领域,由于其法律实践,多存在于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部门与地方政府的立法实践中的特点,致使其以诉辩形象呈现出来的真实案例极为少见,而学生对无诉辩依托的經济法案例往往又不予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的选取方面要尽量贴近现实,因而对教师在研究型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挑战。

此外,法学案例的设计与研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相关法学理论的理解与思考,进而解决理论与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因而,案例的选取应当与理论的学习之间具有连续性,力求通过案例的甄选、苏格拉底式的发问等方式,达到深化对法学理论的认识与解决理论实践问题的能力。

3.2基于问题的学习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自20世纪80年代起,此种教学模式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被广为采用。“PBL强调把学习放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来探究问题背后隐含的概念和原理,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其作用主要在于设计问题情境,并对小组的学习加以引导与协调。虽然PBL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因研究者的不同而在具体实施策略上有所不同,但其中不可或缺亦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以一个问题的情境设计为起点。在法学学习领域中,作为法学学生学习起点的问题,既要保证能够引起与所学法学专业领域相关的概念与基本原理,以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又要能够在专业学生的经验世界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这就对法学专业教师运用PBL教学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备课、学校提供相应的学习培训机会就成为必要。

3.3诊所法律教育法

诊所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的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形式借鉴了医学院临床实习中的诊所式教育模式。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的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并开出“处方”。在法律诊所教育情境中,教师的身份应当是组织协调者,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完成向学习主题角色的转换。这就需要法律诊所教师运用引导式、启发式提问使课堂气氛融洽、生动活泼,进而把课堂讨论引向深入,并最终由学生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诊所教育实践的特点,要求作为法律诊所的教师不仅应当在创新教学观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诊所教育的经验,还应当具有扎实的诉讼法学、实体法学和律师实务学方面的理论知识。

又由于将培养律师的职业技巧作为担负的主要职责之一,法律诊所教育还要求教师具有娴熟的律师职业技能,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引导学生诊断案情时做到得心应手,真正实现从传统教育中教师主导者地位向研究型教学中引导者身份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骆四铭.洪堡理念与德国高等教育发展[J].高能工程教育研究, 2010,(5) .

[3]曲钦岳.跨世纪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1994,(5) .

[4]刘冰,陈厚,倪文莉.以科学本质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新思路[J].高等理科教育,2011,(3).

[5]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李德林,徐继存.教学个性的遮蔽与澄明——基于教学制度视角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0,(6).

[7]宁金平.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的发挥[J].教学与管理,2016,(11).

[8]张春丽.法治国家背景下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思路[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6,(2).

[9]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10]洪银兴,谈哲敏.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张爱菊

研究型法学教学论文 篇2:

法学专业“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培养双轨制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 法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创新应当建立在符合我国法学教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并能同时凸显学校自身与生源特色。独立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的对象根据对法学教育资源需求的差异性可以分为“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将知识点内容、课时分配和讲授方法进行分流设置,通过双轨制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法学专业 就业型人才 理论型人才 双轨制教学

Study on Law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Talent" and "Theory Talent" Two-track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s

——Take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Law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s the Perspective

LIU Dan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00)

Key words law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talents; theory talents; two-track teaching

独立院校作为高校中新兴的组成部分,在力求不断完善法学专业结构的同时,更要探索如何创办出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法学教育方法,在法学本科教育遭遇瓶颈的转型期中寻求机遇。笔者在独立院校法学专业执教多年,以所工作的武汉东湖学院的教学课程和培养方案为研究背景,探索出一条法学专业“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培养双轨制教学方法,以期抛砖引玉,对独立院校的法学本科培养模式创新作有益的探索。

1 “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培养双轨制教学方法的界定

“就业型人才”是指在完成本科阶段后有意愿就业的学生。“理论型人才”是指在完成本科阶段后有意愿继续深造的学生。对“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划分的判断标准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志向和意愿,同时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判断。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意愿不明确的,可塑性较强的,那么双轨制教学方法则能从侧面更好地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培养双轨制教学方法就是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分为面向“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两种模式,然后通过课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创新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形成有合有分的培养方法,为学生提供各取多元的教学资源。

1.1 双轨制教学方法的目标定位与本科生未来期待的发展方向紧密结合

法学专业本科生对学校提供的法学教育资源需求是存在差异性和层次性的,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主要是大三、大四以后),由于学生自身的素养以及愿景的差异出现的分流,会自然形成“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一本院校与二本院校在法学本科培养目标的设置上,80%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大多数高校培养目标中都有“高级专门法律人才”的提法。这一目标设置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学校以及学院所有的教育资源进行“精英”式的法学人才培养,但不足在于,法学生毕业后如未能进入公检法等传统司法机关就业,则不得不寻求别的就业渠道,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这样一来,以“高级专门法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资源对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存在浪费。而独立院校就可以在这方面寻求突破口,对潜在的就业型人才进行就业训练,确保这一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另一方面,根据以武汉东湖学院12级和13级法学本科生作为样本进行走访、问卷的结果可知,有四成左右的学生在毕业后有志于进一步深造,即“理论型人才”。一般来讲,这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较强,善于分析与总结,且往往在低年级阶段就开始显现这些特质,是考研的预备型人才。因此,法学专业“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的双轨制教学方法,就是在现有的法学培养目标框架下,探讨法学生分流后,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两类不同类型的预备人才,将双轨制教学方法融合到具体课程中予以实施。

1.2 双轨制教学方法的具体形式应当立足于本科生的教学需求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独立学院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还存在着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比如,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应试能力方面可能稍差一点,但他们思维活跃、活动能力强,有极强的表现意识。以武汉东湖学院12级和13级法学本科生作为样本的问卷显示,42%的人喜欢幽默风趣、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20%的人认为应增加师生互动;36%的人要求进行模拟教学,2%的人认为可以自学为主,老师指导;而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方式是学生最排斥的授课方式。老师们应更多地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兴趣点与授课知识点有效结合,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做到“感知、理解、运用、巩固”。

2 “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培养双轨制教学方法的具体设计——以民事诉讼法与金融法学课程创新为视角

2.1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双轨制教学方法针对的是两类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但在教学方式上也存在共同点,即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都思维活跃,不满足于“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启发式教学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如在民事诉讼法中讲授二审程序中“漏判”和“新诉”的处理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182、184条有明确规定,如果在授课时首先将法条摆出,无法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但由学生自己从立法设计的角度来思考,从保护当事人的审级利益、二审的纠错功能等法理出发,选取最佳解决路径,最后再结合现行立法将两种制度进行横向对比,就能深刻理解这两项制度的机理。当然,启发式教学,不仅是课堂上的,也包括课堂下的自学,以前例而言,课后可以布置作业,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法条为对象,整理出每一条法条背后蕴含的法理及其实践支撑,再由学生来发言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该知识点理解深刻,同时也将之前所讲的理论和制度构建巧妙地结合,无形中也启发和锻炼了学生的法学思维。

2.2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方式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授课时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将课堂要讲授的内容作成PPT,这样做的明显优势有:一来可以有效节省板书的时间和学生做笔记的时间;二来PPT中可以加入大量的图片、案例、图表,丰富教学内容。但是也可能带来问题,如老师过多地依赖PPT,将课堂讲授变成单纯地念PPT,这样做曲解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多媒体应该是教学方法中的辅助措施,可以让生动的课堂锦上添花,但不应该完全取代老师的讲授和板书。一个丰富、生动的课堂,核心还在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并在适当的时候用板书将知识点总结、串联起来,这些都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因此,双轨制教学方法应当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方式的有机结合。

2.3 双轨制教学方法的实施应根据不同课程有各自的侧重点

双轨制教学方法在不同的课程中,应当注意在内容以及课时分配上的侧重点,并根据学生需求将调整授课重心。以民事诉讼法的授课过程为例,在讲到理论性问题如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诉讼标的等问题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观点和立法例思考和比较,老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说理、辩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是必要的,融入一些科研的基本技能的讲授,如考研答题的技巧;论文的写作技巧;国内外数据库查找的基本技巧等等。

而在金融法的授课过程中,则应当注意更多结合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将社会生活中的金融法律现象作为课堂讲授的样本。另外,鉴于有相当部分的法学本科生在毕业后将会进入银行业和保险业,有必要针对这部分学生增加一些专业技能考试的补充教学,比如笔者在讲授该课的过程中,就补充了银行业从业资格认证考试指定教材的内容和习题,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为未来的就业早做准备。

3 “就业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培养双轨制教学方法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双轨制教学方法应当避免授课的功利性

双轨制教学方法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的过程中,会根据“就业型人才”和“理论型人才”的不同来相应增加应试技巧的讲授,但是,这不意味着要减少基本知识点的讲授,更不是要把课堂变成应试培训班。首先,在课时分配上,应试技巧及相关的就业技能应当控制在不超过整个课时的30%;其次,在环节设置上,应当放在基础知识之后,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主,记忆为辅,也要注意技巧背后蕴含的法理分析,而不是像某些社会上应试培训班传授一些投机取巧的应试方法。

3.2 双轨制教学方法适宜小班授课

传统的法学教育较普遍采取的大班化教学,它和讲授式教学方式是适应的,能够高效、大批量地培养法学人才。但是大班化教学中很难进行讨论式教学,即使勉强为之,其实效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双轨制教学方法中应该采取小班化教学,建议一个班级的人数不要突破50人为宜。这样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变粗放式教学为精细化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津明.法学教育改革与探索[M].法律出版社,2010.

[2] 李傲.互动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育[M].法律出版社,2004.

[3] 江淮海.法学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美]罗伊·斯塔基.完善法学教育——发展方向与实现途径[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5] 曹艳琼.独立学院法学就业困境的突围[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

[6] 屈茂辉.中国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6).

作者:刘丹

研究型法学教学论文 篇3:

任务型教学在职高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语言最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语法,这同时也是职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中之重。任务型语法教学是在分析任务型教学和语法教学的基础之上提炼出来的,它既关注语言意义,也包括语法,学生通过学习语言形式,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同时也符合职高的教学特点。任务型教学就是在完成生活相关任务中,运用自己的经验来完成学习语法的目的。在传统的的语法课堂中大家所使用的3P教学法,是枯燥乏味的,任务型语法教学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而出现的,使语法教学不再脱离交际实际。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 任务型教学

本文将首先探讨国内外任务型语法教学现状,对任务教学进行统一的分析,包括其定义、特点、流程等,再通过教学实验来路不正任务型语法教学在职高英语课堂中的优势和可行性。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主观能动性,丝毫没有学习语法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并且没有能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而任务型语法教学改变了这一现状。此次研究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希望此研究对职高教学会有所启迪,有助于他们改进英语语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它最早出自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以完成任务为基础,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习成就不以分数体现,而是以任务成果展示为标准。学生在有具体目标、动机之下,即中自觉学习,并且自然而然的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些事情,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则会再次运用他所学的语言,以自觉到的语言来处理事情,即可发展本身语言能力,同时,依照英语教育理论,实际教学的发展分析。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是当前用来培养学生最有效的语言能力运用方法。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需求

随着现代世界的日趋发展,外语显得尤为重要,外语语法教学也在发展中,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需要给教学输入新鲜的血液,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多,例如任务学习、语法听和写、增加活动意识等方法。同时还要注意语法教学的三大原则:交际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还有多样性原则。

通过实验表明,虽然任务型语法教学和传统语法翻译法的影响下,教学都可提升学生英语的语法水平,但任务型语法教学效果更明显。任务型语法教学不单可做中学,还可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融合课堂,让学生以自己学过的英语,在真实语境中来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全面提高了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还使自己运用的英语能力大大提高。这才是我们学习英语最高目标,以学来达到运用目的。任务型教学不单单是立足于学生,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任务设计还是和学生的情感、生活经历接近,这更要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知识与生活体验,有助于学生尽快的掌握和运用新知识。

任务型教学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重的方式,让学生可由不同角度看到自己的英语水平及其他方面能力,哪里有进步,一目了然,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也会暴露出来,使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友好,积极参加至评价,这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与学习观念。

在职高英语任务型教学方式时,要就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材的创造、选择、学习者,由被动成为主动的,让学生变成一个自己完全的喜欢上教学材料和课堂活动的学生。教师作为任务型教学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学生实施学习任务时的指挥、促进、领导者。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教师作为一个学生引领人,要构建起学生的正确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可以树立乐观、向上的探究学习的优秀态度,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学以致用的学生,运用到实际上来的杰出能力。学生有好有坏,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学习范围、内容,再提升不一样层次学生水平、能力,指导学生在组织学习洗中相互帮助、鼓励、合作。教导学生养成增强自我责任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习成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任务型教学在职高英语语法教学运用的关键

任务型教学运用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几大关系:

1.处理好规则及其所发生的例外。在任务墼科学家中对于语法的例外有两种处理情况,一类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自己总结和归纳出规则,然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此时老师应该对该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来讲解,同时在之后练习当中及规则用法一起说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将学习上遇到的疑难杂症彻底根除。还有一种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规律来帮助其学习,这时,作为教师应把这些规律收集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有用的规律告诉大家。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都有所提高。

2.正确的认识语法与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在于研究语法本身,而是为了通过学习语法来更好地掌握英语的读、写、听、说等英语综合能力。不能舍本求末,忘了我们原本的初衷。这是一门应用科学,学习语法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英语。

3.要做好与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沟通。现代职高教学所面临的情况较差,职高老师不了解中学的教学情况,而中学老师同样不了解职高的教学情况,其中缺乏了必要的沟通,双方各行其政,从客观上讲,这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所造成的,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从而导致了学生成绩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要互相了解,互相补充,来弥补从中学到职高的教学缺陷。

虽然现在的任务型教学仍然存在着争议。明确的语法教学可促进语言学习。但任务型教学方法倡导语法教学是一定的,但这不是语言教学唯一目标。(1)学习语法可提升语言输入效率,这让学生抓住那些平常都未能注意的语法规则、问题。(2)其可监控语言的输出,加快语言学习的过程。语法教学写法不可提升学习交际力,其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语法意识,让他们可运用准确应运知识及监控的语言输出。

到当前许多职高学生是以3P教学为主,以教学总结规则再传达给学生,无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还会打击他们的上进心。任务型科学家强调学生为教学主体,重视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以及经验,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又可将所学习的信息原本学习基础上,通过同化造成原有知识的丰富。

4.在传统教育心理上,将学习动机定义成维护、激发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原因。但是,当前教育心理学加以了更多含义。沃尔福克曾经说过,学习的动机不仅是涉及学生或是想法,同时也涉及了更多含义,包括了目标、计划等,对于所要学习和如何学习任务反省认知意识,主动找信息,对于反馈清晰、直接,对于成就自豪和满意及不怕失败。同时,将学习动机定义成寻求学习活动努力、意义从中获得溢出的倾向。心理学上把学习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动机,另一种是外在动机。任务型教学就是良好的结合了这两种动机的产物。语法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主题及任务介绍。在这一个阶段当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有关语言输入,学生可回顾之学过内容,为提出新内容做准备,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回顾之前的相关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进来。(2)提供任务环。在任务的环节当中,给学生充分语言表达出的机会,强调语言的流畅性,让学生可以知识任务的内容。职高的学生在自信心方面有所不同,部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不足且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在学生陈述时,比比做太多苛刻的要求,使用母语答题也未尝不可。在这个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回答的机会,这样既不单增加语言输出量,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动机,在一定的语境环境下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3)语言焦点。本环节用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在任务中的语法问题及知识,以此来构建语法知识的架构,用来制约学生学到零散的知识,未有整体结构。这让学生把他们观察到的语言特色系统化。把概念进行澄清,同时注意新知识更新。这类语言形式都会引起学生注意,在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即可快速识别。在经过之前环节,学生们已经整体上接触至语言,在完成任务中,听、说、读、写让他们对语言进行深层次加工。

任务型教学能否顺利的执行,第一,看观念是否有所转弯。任务型语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是否还是权威,这一理念会被颠覆,教师将成为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人。在课堂之上,教师应构建起良好、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以此帮助学生来消除课堂之上紧张气氛。多多鼓励学生来参加到小组合当中,让学生可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末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学生任务作为平台,整体学习过程中,就是完成任务的一个过程,教学成果也体现在任务展示的结果,任务型教学就是这样一种立足于学生,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的课堂上,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语法教学都采取任务型教学法,这符合牛津大学的高级英语素材语法编写的特点,可以说是填补了传统语法的教学的问题。虽然在长期的发展中,任务型语法教学中有利于排除掉传统语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加法学生的潜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将个性化学习普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型教学完全按照新课标理论,以及素质教育要求进行执行,让教学方法可更有效。但是还需要所有语言学家、英语教学及学生的不懈研究、努力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范明华.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14.

[2]陈敏.任务型教学在高职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导报,2011.

[3]刘芸.高中英语课堂实施任务型语法教学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

作者:梅雪琴

上一篇:企业职工思想政治论文下一篇:完善管理失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