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研究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刑法学研究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法学院校应适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当前的刑法学教学方法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以讲授式教学法为主,辅以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针对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等问题,应在将来推进对话式、互动式教学,并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

第一篇:刑法学研究论文范文

有关刑法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  要:近二十年来,中国刑法学界处于一个理论变革与知识转型的关键阶段,尤其是1997年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对传统社会危害性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将对我国刑法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刑法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古希腊人关于法律的含义,既包括更高级别的法,也包括了较低级内容的法,高级法主要是指神法或者是自然法,低级别的法就是国家法,它们都属于法律。这种理论认为,神法和自然法是关于上帝或自然的法则、宇宙的规律,国家法是人定的规则,但它必须合乎自然法,自由符合自然法的国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神学自然法思想家圣奥古斯丁认为:“所有人类制定的法律,只要是从自然法引申出来的,便都是符合理性的。如果一项人类的法律与自然法相违背,它便不再合法,而毋宁是法律的败坏。”可见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会面临多样化的法律问题,导致研究者的研究方向与侧重点也不尽相同。1997年刑法颁布至今,法律条文几经修改,研究理论也在不断创新。针对国内外的相关刑法学问题,学者几乎都有涉及,并提出了专业化的观点和建议。在研究日以精细化的同时,学者也面临着许多碎片化的问题,例如在域外知识本土化的过程中,内涵相同的概念该做何种解释等等,这些都是刑法学理论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中国刑法学的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刑法学的研究处于理论变革与知识转型的时期,即所谓的“古今中西之争”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指,在时间层面上的古今之争,空间层面上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中西之争。法律内涵以及理论的中体西用、全盘国际化以及自由主义等诸多命题皆为讨论热点。[1]因此本文就这些争议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文献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接下来将对现阶段中国刑法学的研究发展中的争论性问题进行分析。

1.1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争论

关于该问题的争论焦点集中在行为的特定方式及行为人的主观状态,是否会对不法的判断产生影响。该争议最先发端于德国,主要讨论地在日本。在20世纪德国学者提出的古典犯罪体系中,不法的判断问题并没有涉及到主观因素,结果无价值是当时的主流看法。随着目的行为论的发展与完善,德国学者开始提出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共同构成不法的观点,逐渐成为研究通论,并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该观点沿用至今,内涵无重大变化。

1.2犯罪论体系的争论

最近十年来,法学界就犯罪论体系坚持原有的四要件理论,还是推行三阶层体系进行了持久的争论。关于这场争论其实本质上体现出国内学者坚持了传统的中西之争的模式,并且经常将该理论之争简化为中外刑法理论之争。就实际社会层面来谈,法律的设定与内容规范都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每一次法律条文的修改与完善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因此,犯罪论体系坚持原有的四要件理论,还是推行三阶层体系都需要立足社会现实。每一种理论都要植根于社会现实的土壤,这样才可以生根、发芽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1.3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的争论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规范人类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稳定发展。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犯罪率、监禁率不断上升,刑不压罪等问题仍然存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的争论就成为讨论的重要议题。20世纪50年代新派学者行为人刑法的主张仍然具有时代价,该主张认为面对犯罪事件,不主张着眼于犯罪行为,而要关注行为人。行为人刑法在今天的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根据行为人的实际情形结合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来对刑法犯罪进行分析和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中国刑法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2.1刑法基础理论的研究

通过对世界各国刑法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笔者发现刑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对刑法学的改革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刑法理论基础对刑法的制定以及刑法体系的构建、创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世界刑法学改革的相关事件可以看出,刑法理论的突破是刑法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我国刑法学界针对刑法适用原则的研究著作较为丰富,但是关于刑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没有理论的法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没有理论的突破就没有实际法律的完善与创新。刑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是推动刑法改革与完善的学术基石,尤其是青年学者必须要加强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法学基础,为深化和拓展研究做准备。因此在今后的刑法学研究中,学者需要加强对刑法学理论的等方向的研究,进一步拓展、深化刑法理论基础,为我国刑法的发展完善提供完善的法律理论。

2.2外向型刑法的研究

随着大数据以及云端服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与世界互动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争端,需要借助法律来进行处理和解决,因此外向型法律的研究十分重要。但是从目前的学界研究来看,学者注重国内刑法学研究,外向型刑法研究较少,这就严重阻碍了中国与世界进行法律交流与学习的步伐。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外向型刑法的研究,但是研究成果仍然有待丰富。毕竟中外法律交流是大势所趋,加强外向型法律的研究既是实际发展的需要,也是补充和完善国内刑法的需要。在今后的刑法学研究中,拓宽刑法的研究范围和视野,加强外向型刑法的研究将会是刑法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例如,比较刑法、区际刑法以及国际刑法等方向的研究。

2.3刑法学体系的研究

通过梳理近30年的刑法学研究著作,笔者发现刑法学侧重于具体理论展开研究的,涉及刑法学宏观结构与体系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纵观刑法学的发展历程,刑法学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及规律,例如,我国刑法学体系的具体内容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进行具体的逻辑顺序排列、实际的刑法学体系是否具备科学性等这些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并且关于刑法学体系的研究,学者还存在着意见分歧,例如引入大陆法体系的国家是否适用等,这些在今后的刑法学体系研究中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科学性的结论。刑法学体系是进行司法学研究以及研究拓展的重要基础,只有进一步完善刑法学体系的研究,才可以将具体性的问题深化研究,得出更加有建设性的研究结论,推动刑法学研究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2.4刑法解释性的研究

在刑法研究过程中,学者倾向于对刑法展开批判性研究而非对刑法进行解释性研究,这样就容易出现在未了解刑法规范的情况下,就对刑法规定的内容进行批判,导致批判问题的出现,不利于提出科学合理的刑法修正建议。过度关注对刑法学的批判研究,而忽视对刑法解释的研究,这样既不利于树立刑法的权威,也不利于提升刑法解释的能力,严重影响刑法的科学发展。从实际角度来看,只有将刑法学的研究重点放在刑法解释上,才可以保证司法解释的科学性。刑法解释可以有效的完善刑法内容的不当性,使其更好地符合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学者要侧重于刑法解释的研究,为刑法实施与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保障。

3、结语

刑法学是法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对目前刑法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今后刑法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分析,希望可以为刑法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陳兴良.回顾与展望:刑法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政治与法律,2017(03):2.

作者:鹿胜盼

第二篇:刑法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摘 要: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法学院校应适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当前的刑法学教学方法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以讲授式教学法为主,辅以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针对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等问题,应在将来推进对话式、互动式教学,并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

关键词:刑法学;教学方法;改革

刑法学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一向在法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设法学专业的各高等院校均十分重视刑法学的教学,力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刑法学的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教委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刑法学课程一共6学分,这在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是学分最多的。一般的法学院系开设刑法课程都历时一学年,将刑法总论和刑法各论分成上下两学期分别进行讲授。在国家司法考试中,刑法学的内容也占有相当大的分值。以上无不说明刑法学在法学教育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刑法学教学方法一般是以课堂讲授式教学为主,辅以模拟法庭、案例教学等方式,个别院校还开设了刑事法律诊所,进行诊所教学,作为刑法学教学的必要补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法学院系要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培养哪一种类型的人才,必须要有合理的定位。从目前法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能够到司法机关工作的毕竟只是少数,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很多法学院系的培养目标。而刑法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在刑法学的教学中,要突破以往以讲授式教学为主的格局,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刑法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在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纯灌输式、说教式的讲授式教学法往往在刑法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采用较少或者有些教师嫌麻烦干脆弃之不用。这样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方式过于呆板,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司法实务操作能力,将来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刑法学知识体系掌握不够。一些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上课听老师讲,记笔记,下课之后看教材复习。虽然刑法学课程一般都历时一学年,但其体系与理论内容都十分庞杂,课时还是远远不够的。例如,讲到刑法各论时,一般教师的做法都只能选取其中的一些重点罪名进行讲授,有些罪名因课时原因几乎根本无法涉及。况且,自我国1997年刑法典颁布之后,到现在已经有八个修正案,加入了若干罪名;与此同时为了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能够具体操作,还出台了若干司法解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刑法典做到了与时俱进,而刑法学教学推陈出新的步伐却相对缓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引用了某些司法解释,但作为本科生来说,很多人并不重视司法解释的作用,学习的内容跟不上司法的动态变化。因此,学到的理论知识还是书本上的、刻板的、教条的。甚至也有学生反映刑法修正案和司法解释太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所适从。

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分析评价

作为当前在各法学院系中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都应被纷纷引入刑法学的教学当中,而现有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弊端,有必要在这里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讲授式教学法

讲授式教学是最传统的刑法学教学方式。顾名思义,该种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和大陆法系国家相同,我国的《刑法》是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形式,立法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都是“宜粗不宜细”,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刑法典中法律条文的规定较为抽象。对于普通高校的刑法学教学来说,是以解释刑法学为主,即注重对于刑法条文本身的解释,这也跟大陆法系国家法学教育的主流观点相一致:法学是一门逻辑自足、体系完整和真正的科学。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讲授式教学仍然具有实践式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完整、系统、按部就班地讲解刑法学知识体系中的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刑法学的基本概念、一般理论、原则、制度、具体罪名的认定等等,即是先有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因而,不能忽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的优势。但是,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讲授式教学以课堂面对面的讲授为主,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否真正获取了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除了考试和考核外无从得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不利,同时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知识轻能力培养的不足”[1]。因而,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提倡对讲授式教学法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提倡在刑法学的教学方法中要加入案例教学,并且,案例教学也逐渐成为了刑法学教学的一种常规方法。一方面,案例教学可使刻板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使得学生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理解相关法律的规定;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确实也能够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加强刑法学的应用性方面,案例教学法确实功不可没。

然而,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选取的刑事案例大多是两种,要么重大,要么疑难。联系到司法实践,课堂上选取的案例总是体现出“以偏概全”的特征,不能反映刑事司法实践中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的全貌。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刑法学的实践性特征体现得尤为突出。司法实践中的刑事案件形形色色,不可能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而加以表现,因此,对法科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掌握实践技能尤为重要。此外,当前在刑法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法,通常也是夹杂在讲授式教学法当中,仍然是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案件的整个过程。很少有学校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程。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刑法学教学中的地位也近乎不言自明,也仅作为讲授式教学方法的某种补充。

(三)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也称为模拟法庭教学法,同样也是各法学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选择典型案例,将学生置于仿真环境之中,由学生来扮演控、辩、审三方的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地学习刑法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模拟教学法自推广以来,一时之间风靡于各大高校。其优势显而易见:能够在组织模拟法庭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力,使得书本上呆板的理论知识活化起来,在模拟庭审的过程中对刑法学知识活学活用。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刑法学的教学中采用模拟教学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劣势在于,正如前述,刑法学的教学周期一般都长达一学年,本科阶段的刑法学教学主要涉及的是刑法解释学,内容纷繁复杂,单纯采用模拟教学法显然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数高校采用的做法都是一学期举办一两次模拟法庭而已,涉及到的理论内容不会太多,故此,模拟教学法不可能成为刑法学教学的主要方法。

(四)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采用的步骤一般是,教师先行布置一个或者几个论题,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行准备,主要是准备发言的内容。之后在课堂上,由教师主持,学生依次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学生们的发言内容。简单地说,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特别适应刑法学理论纷争较多的现状,对同一种理论,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学生对各种学说也有可能抑或支持抑或反对。因而,采用讨论式教学非常符合刑法学科的特点。并且,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得学生锻炼法律人才必备的两种素养:思辨的能力与雄辩的口才。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是,该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学生毕竟仍处于学的阶段,对于刑法学整个的知识体系不可能十分了解,发言的内容难免有所偏颇,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发言的内容进行有效引导,导致的结果往往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离题太远,不知所云。因此,在适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时候,虽然教师只是处于辅助的位置,但是其作用是不可取代而且非常重要的。讨论式教学法同样也只能作为刑法学教学的辅助方法,课堂教学不可能主要以讨论的形式展开,只能针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且必须强调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的重要地位。

三、刑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的实现不能只依赖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的完善,法律人才和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改革法学教学方法、使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如上所述,传统的刑法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法律人才培养的需要,急需对刑法学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变革。“对于刑法学本科教学而言,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法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技能,只有学会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2]

(一)推进对话式、互动式教学

在刑法学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但其主导地位也不能断然否认,这是结合我国法律体系的特点所得出的结论。在继续推行讲授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讲授式教学法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尽量克服不良因素的影响。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主要在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笔者提出的改革方法就是在讲授式教学方法中推进对话式和互动式的教学,变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对话和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必须要注意与讲授式教学相结合,单纯令学生进行互动只会让互动的内容漫无边际。因此,进行讨论和互动应具备一定前提,即学生对互动的内容所涉及领域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这种了解可通过教师事前的讲授或者令学生自学的方式加以实现。该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可以在对话和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当理论学说存在争议时,可通过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有多种,如举办模拟法庭、开设法律援助公益网站、刑事法律诊所,等等。举办模拟法庭一度也被视为在刑法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笔者认为,单纯的“模拟”,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应当选取实践中真实发生的案件来进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拟法庭教学方法曾经一度主要被应用在程序法的教学当中,主要强调审理案件的程序,使得学生了解庭审的各个环节。在刑法学的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实体法的作用,如在宣读起诉书、发表辩护词或者法庭辩论环节中,对于案件的定罪与量刑问题,结合刑事实体法,由模拟的控辩双方各自陈述意见,展开辩论。

开设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站是辅助刑法学教学的一大创举,笔者所在高校于2009年5月成立了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站,面向社会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在法律援助工作站运行三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在本市和周边一些城市提供大型现场法律咨询,并通过网站的形式提供日常的在线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咨询的主体是法学院的教师和本科生,咨询的案件中有很多是刑事案件。严格地说,由于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纷繁复杂,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又非常有限,所以,在提供解答的过程中,学生避免不了又要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查找资料、集体讨论、向教师咨询等等途径在内。事实证明,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站不仅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对于刑法学的教学质量提升也大有裨益。

值得一提的还有刑事法律诊所的创建。采用诊所法律教育,通常是实行判例法的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自本世纪初开始,国内的一些法学院校也展开了法律诊所教育,进行诊所教学。自2007年开始,国内多家法学院校纷纷设立了刑事法律诊所,展开了有益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刑事法律诊所的具体操作,可由某些法学院校设立的教学实习科研基地提供一些案情相对简单的案源,学生在诊所教师指导下以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站名义对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实施法律援助。如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案件诉讼及其他非诉讼业务。主要选取基层法院管辖的普通刑事案件,该类案件证据比较清楚,矛盾冲突并不激烈,适合学生在诊所教师的指导下提供法律援助。

——————————

参考文献:

〔1〕苏彩霞.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5):58.

〔2〕赵微.“三维立体式”刑法教学法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8(7):50.

(责任编辑 张海鹏)

作者:韩玲

第三篇:对于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行为的刑法学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的兴起与信息的快速传播,近年来有关于家庭暴力的新闻报道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家庭暴力也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对于受虐妇女“以暴制暴”行为刑罚处罚更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文件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本文主要对于“以暴制暴”行为轻刑化的可行性及途径进行探究,并结合国际上对于类似案例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家庭暴力;以暴制暴;刑法学

作者简介:王子莘(1993-),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法政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刑法。

一、家庭暴力的现状与立法保护

(一)我国家庭暴力案件的统计

根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大多数受害方为妇女。2004年以来,妇联受理的家庭暴力投诉案件每年都在4万至5万件左右。因家庭暴力而涉及的故意杀人案占到全部故意杀人案件的10%左右。

一些地方的妇联组织和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辽宁鞍山,60%的女性罪犯是因不堪家庭暴力而导致以暴制暴的恶性案件;福州的女性重刑犯大约80%是因家庭暴力而导致的犯罪。四川某女子监狱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犯中杀夫、伤夫共233人,因家庭暴力导致的共128人,占54.9%,而且这个数字只是保守计算。学者对121名服刑的受虐妇女以暴制暴杀夫的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原判死缓、无期的占58.7%,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占23.1%,五年至十年的占5.8%,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仅占0.8%。从量刑幅度来看80%以上都被判处了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量刑幅度。

(二)以暴制暴案件频发的原因

作为弱势一方的妇女往往会因为害怕更大的伤害而不敢离婚,或者是因为家中的孩子和老人的安全不能离开,所以只能日复一日的生活在丈夫的暴力阴影之下,在心理和生理都遭受巨大的创伤之后,在感觉自己的生命或是其他家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之时,杀夫这种行为的伤害对象是固定的,犯罪环境和犯罪原因具有特殊性,其犯罪行为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她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而社会往往也会给予同情和宽容,对于这类案件的轻判更符合人们朴素的正义情感和道德观念,也没有违背法律所追求的价值。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受虐妇女被逼上绝路不仅仅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当她向公安司法部门求救无果的时候做出的悲剧性选择,社会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许多部门在接受求救信号之后一般都认为这类事件属于家庭纠纷,大多以调节的方式进行处理,导致施暴者的暴力行为变本加厉,而受虐妇女则面临着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都无果的境地,只能被迫铤而走险。所以对于家庭暴力中受虐妇女“以暴制暴”行为的轻刑化趋势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三)对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立法

“国外关于家庭暴力的研究及立法实践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禁止家庭暴力进行了专门的立法”。我国《婚姻法》第3条第2款规定:“禁止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家庭暴力一词。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对家庭暴力做出了法定解释:“‘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严重后果的行为”。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于2015年3月4日联合发布《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的惩罚与防范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刑事司法指导性文件。

二、受虐妇女“以暴制暴”行为的正当防卫学说

(一)正当防卫的认定条件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对于正在侵害的不法侵害人,采取造成一定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方法,以防止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遭受侵害的行为。”传统暴力案件中正当防卫理论以正义和秩序为价值基础,以两方身体和心理素质相当的人发生争执为事实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当矛盾双方拥有相当的力量和相对公平的防卫环境时,传统的正当防卫理论才能够顺利实现其价值。认定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五个条件:①起因条件:必须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②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③主观条件:必须具有保护合法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目的;④对象条件: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的人身或财产进行,不得对第三人实施;⑤限度条件:必须控制在必要的限度之内,正当防卫你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正当防卫的否定说

1.不符合防卫时间条件

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实施防卫行为,大多数学者认为受虐的妻子无法在暴力侵害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反抗,往往都是在丈夫处于两次侵害的间隙通过投毒或趁被害人熟睡将其杀死。在受虐妇女实施杀害行为时明显不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和时间条件,所以坚持否定说的学者认为这不属于正当防卫。

2.不符合防卫限度

大多数的受虐妇女认为只有剥夺施虐方的生命才能真正让自己处于一个真正安全的状态,所以这种极端的行为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制度规定的限度。在家庭暴力中,丈夫殴打妻子一般不存在故意杀人的意图,此时妻子的杀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

“由上可见,主张防卫缺失时间条件和防卫限度条件的观点都是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上对于受虐妇女杀夫案之定性进行评价的,持这两种观点的学者均是罪刑法定的严格遵守者,如果认为将此种明显不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情形人牵强附会的解释为正当防卫,会对我国的目前的刑法之定罪标准的确切性造成冲击。”

(三)正当防卫的肯定说

持肯定说的学者从女性视角出发,认为正当防卫制度的设计对于女性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是不公平的,因为女性从力量上根本无法与男性进行抗衡,在发生家庭暴力的情况下,大多数女性无法保护自己,只能忍受暴力行为的侵害,正当防卫的制度并没有给受虐妇女带来实质意义上的庇护。“由于这类法律无视或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造成的法律适用对象之间存在实际差距,忽视或排斥女性独特经历和不同境地,采取一刀切的立法模式将同等的权利分配给了不平等的男女两性。”

1.不法侵害持续存在

认为受虐妇女以暴制暴行为构成正当防卫的学者主张,由于家庭暴力的反复性和持续性,不法侵害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整体的,时间上具有持续性的侵害行为,不能把每一次的家庭暴力孤立开来,将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存在解释成一个持续存在的过程,就可以解决构成要件的起因条件符合性问题。

2.时间条件

关于不法侵害的开始,主要有四种观点,分别是“着手说”、“进入现场说”、“直接面临危险说”、“综合说”不法侵害“结束”的认定,主要有“完毕说”、“离去现场说”、“危险状态结束说”、“排除危险说”。根据肯定论学者的主张,一旦将不法侵害看做是一个整体的、正在运行的过程,那么受虐妇女的行为就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并没有造成防卫不适时。

3.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不得超过必要限度否则要承当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对于正当防卫的限度,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理论上有三种观点:“必需说”、“基本适应说”、“适当说”。持肯定论的学者一般从女性角度出发,认为受虐妇女由于长期处于家庭暴力的恐惧之中,对于限度的把握并不能从平常人的视角来看,她们对于危险的感知比一般人要敏感,所以对于危险作出反抗,受虐妇女并不认为超过必要的限度,法律不应该苛求受虐妇女能够准确的判断防卫的限度在哪里。

虽然正当防卫的肯定说有助于从制度上保护受虐妇女的合法权益,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对于正当防卫适用条件的扩张性解释有可能从根本上违反刑法体系。

三、国际上的“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

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刑事诉讼中,“受虐妇女综合症”以专家证言的形式作为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有助于法官和陪审团理解受虐妇女的处境法与行为,利用正当防卫辩护理由将受虐妇女的行为视为正当防卫。英美法系受“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的影响较大,该理论主要观点是,长期受到家庭暴力的妇女有着异于常人的心理与行为模式,在家庭暴力的严重程度超过受害人的忍耐极限时,与受害人采取以暴制暴的行为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近年来有学者建议将“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引入中国,但是也有很多的学者认为这势必会造成“水土不服”。“受虐妇女综合症”是以专家证言的形式在法庭出示,而我国并没有这类证据制度,况且对于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司法鉴定也没有确切的标准。

四、对于受虐妇女轻刑化的途径

对于反抗家庭暴力的受虐妇女处以轻刑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前面提到的无论是正当防卫的认定还是借鉴国外的“受虐妇女综合症”,在进行司法实践时都存在很多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以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的从轻减轻情节为出发点,建立一个统一的轻刑化标准。对于家庭暴力引发的受虐妇女杀夫案进行灵活的量刑与刑罚执行,综合考虑被害人存在过错,被告人的悔罪态度,主观恶性,群众的情感各种因素,在合适的范围内对受虐妇女的再次伤害降到最低。

(一)司法机关应出台相关指导性案例或法律文件,对于全国各地此类案件的量刑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改变同案不同判的局面,维护司法公正,树立法律权威。

(二)对于《反家暴法》的相关法条进行具体的解释,明确适用范围和法律含义。

(三)公安、检察机关及时介入家庭暴力,改变过去对于家庭暴力的传统观念,着重保证弱势一方的合法权益。

五、结语

刑法学界对于受虐妇女以暴制暴行为的研究理论很多,但是未必都能使用到实践中来,在相关立法有待完善的现实下,司法更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受虐妇女作为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不应该再让她们在法律中成为受害者。

[ 参 考 文 献 ]

[1]张震.家庭暴力的概念、成因与干预对策浅析[J].月旦民商法杂志,2007(17):44.

[2]陈兴良著.正当防卫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61.

[3]郭强泽.正当防卫制度研究的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89.

[4]赵秉志.对女性“以暴制暴”行为的刑法学思考―基于家庭暴力视野下的思考[J].人民检察,2015(13):16-23.

[5]陈红.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理解正当防卫[J].浙江学刊,2005(13):216-218.

[6]季理华.受虐妇女杀夫案中刑事责任认定的新思考[J].法律与政治,2007(4).

作者:王子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刑法学研究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刑法学论文范文05-09

比较刑法学论文范文05-13

刑法学硕士论文范文05-13

法学刑法论文范文05-10

法学研究论文范文05-10

刑法论文范文05-08

法学论文范文05-08

刑法哲学论文范文05-09

刑法理论论文范文05-09

法学社会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城市地理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税收优先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