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造型艺术论文

2022-04-20

摘要: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瑰宝,其中书刻造型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书刻造型艺术将书法和雕刻艺术进行了灵活的结合,并将现代雕塑和装置艺术引入其中,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发展。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市场相辅相成,所以也是我们需要仔细研究的一个课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传统文化造型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造型艺术论文 篇1:

论四合院

中国民居,蔚为大观。辽阔的地域,众多的民族,在建筑上不可避免的体现出独特的地理风范和民族特色。北京四合院可视作华北地区传统住宅建筑的典型。它结构规整、布局合理、有房有院、温馨敞亮;注重装饰、雕梁刻柱、油饰彩绘、古色古香,除具有实用功能外,在造型方面也独具特色,且文化内涵丰厚,有着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造型艺术的载体,体现了中国人的居住观念、思想追求和审美趣味。

一、四合院的结构特点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位于住宅东南。入门折西,则为前院。前院很浅,以倒座(南房)为主,用作门房、客房、客厅。过前院北侧的中门则进入内院,内院由正房及耳房和两侧厢房组成。正房以北有时仍辟有小院,布置厨、厕、储藏、仆役住室等,称为罩房。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大型四合院,则沿纵深方向增加院落,各院落之间以过厅相连,但每个院落的正房中心定在中轴线上。规模更大的四合院,则再增加平行的几组轴,在厢房位置辟通道开门相通,形成跨院,向横向发展。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叠石造景,在四合院布局的中心备缸饲养金鱼,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庭院面积较大,各房通风日照条件都很好。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二、四合院的精神

四合院的建筑理念与文化内涵,构成了四合院的精神。四合院的建筑理念来源于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宗法制度、儒教经典和建筑风水学说。

第一,四合院内外有别,长幼有序,尊卑有序,上下有分,等级分明,充分体现了传统伦理观念——宗法制度。这是我国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体现在居住形式上,就是聚族而居,进而形成庭院形式的四合院。不仅如此,四合院还具有维系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强化亲情,并体现宗族成员不同地位的重要功能。

四合院就是一种体现了礼制思想的民宅。国人在建筑空间安排上,形成了中为尊,两侧为卑;北尊南卑;左尊右卑;前尊后卑体系。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而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北京四合院的居住形式也是在儒教经典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第二,四合院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因为中国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犹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文化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即所谓“和而不同”、奇偶结合。在建筑组合之中,大小、曲直、繁简、抑扬、虚实等手法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还体现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会通”精神体现于古建筑中,就是建筑技术和艺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传统建筑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兼容并蓄。

第三,古代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说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这也反映在古代的建筑中。如,传统的北京民居四合院,轴线清晰,院落分明,其布局方式既体现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定,内外有别的观念,也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应当遵守的政治伦理规范。四合院的建筑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中国古建筑的点也是体现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上,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这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总的说来,“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四合院的构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天人合一”建筑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是古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三、四合院对现实的启示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民居更是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典型。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四合院这种建筑中体现了一些优秀的居住理念如“和谐人居”与“健康人居”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基本型式,不仅体现了封建制度下的宗法家族观念、等级伦理观念,也体现着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中国古代建筑更是一座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纵观来看,北京四合院能在历史上存在数百年,是因为它具有其它住宅建筑难以并论的优点。北京四合院,这种古代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伴随人们休养生息成百上千年,留给人们心目中的印像是极深刻的,留给历史的遗产是极丰厚的。

参考文献:

[1]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

[2]雷雪梅《四合院的启示》.

[3]李雪妍《北京民居四合院的形和神》.

作者简介:郭永丽(1977-)女,河南省濮阳县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方向。

作者:郭永丽

传统文化造型艺术论文 篇2:

浅谈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市场

摘要: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瑰宝,其中书刻造型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书刻造型艺术将书法和雕刻艺术进行了灵活的结合,并将现代雕塑和装置艺术引入其中,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发展。书刻造型艺术与文化市场相辅相成,所以也是我们需要仔细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书刻造型艺术;文化市场;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在设计艺术领域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越发广泛的被运用,导致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手工艺品被淡去甚至遗忘。本文通过介绍分析书刻造型艺术的具体特点,并对中国的文化市场现状和功能性进行详细的阐述,进而提出书刻造型艺术在文化市场中的优势,希望通过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的推进书刻艺术与现代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在文化市场上占据越发重要的作用,也推动文化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书刻造型艺术的概述

(一)书刻造型艺术的特点

1.民族性

书刻造型艺术主要是源自书法以及刻字艺术,是汉字中非常少见的艺术表达形式。书刻造型艺术虽然已经成为‘种比较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可是刻字以及书法艺术已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了。[1]书法主要是根据文字自身的含义以及特点,再运用书法的结构以及书体的笔法进行书写,进而形成非常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而刻字艺术一般是作为书法的附属艺术出现的,往往伴随着古代文字的出现而形成自己的一派。书法以及刻字艺术在艺术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这两者再同现代造型艺术进行灵活的结合,进而出现了非常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就是书刻造型艺术,这个艺术非常有利于传承以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原创性

书刻造型艺术相比于传统的书刻艺术而言,在造型方面有着更加灵活多变的特点。书刻造型艺术通过把书刻艺术同雕塑以及城市景观等进行灵活的结合,从而取长补短形成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总之书刻造型艺术是非常大胆独特的一种艺术尝试,充分的表现了艺术的多变性和多样性以及发展创新性。

3.个性化

目前的书刻造型艺术作品总是会风格迥异。这是因为作书刻造型艺术作用一般会将书刻元素引入其中,然而每个设计者在自身的创作中都会将设计者自身的思想和见解融入其中,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会在其造型以及选材以及具体的着色方而会呈现出设计者自己的特色,因此呈现的书刻造型艺术作品一般非常具有个性化以及独创性。

4.多兀性

书刻造型艺术同多种艺术形式进行灵活的结合,并且在不同场景场合,也会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设计。如果将雕塑同书刻造型艺术进行结合,可以通过城市雕塑的方式来将书刻艺术呈现出来,从而的加强城市的整体文化环境。[2]如果将建筑装饰同书刻造型艺术结合起来,对书刻艺术进行装饰,越发灵活多变的形式很有可能带来非常不一样的效果。若是将旅游产品同书刻造型艺术进行灵活的结合,可以将旅游当地的文化特色更好的呈现出来,也可以使人们在旅游玩耍的同时更好的r解欣赏旅游地的文化特色。

(二)书刻造型艺术的美术思想

汉字本身就是对美的一种艺术再现。书法之所以可以历史悠久并且不断的传承,就是因为书法有着自身独特的美感,并且书法的美具有一种很好的精神力量,通过书法创造可以使人的审美以及抒情不断的提升改善。[3]并且书刻艺术的审美教育在学生的教学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及人格塑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书刻既具有艺术共有的特质也有着更多的情感表达,呈现着设计者独有的思想和精神。

(三)书刻造型艺术的教学意义

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可以非常清楚地发现,现代刻字与传统刻字和刻画艺术是紧密联系的,也是不可分割的。现代刻字这种非常新型的艺术形式,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审美自觉的发展。一些高校的意识作品通过经书刻艺术同国学进行紧密的融合,以一些常见的木制石头等作为材料,将两者灵活的结合起来。高校通过探讨现代刻字艺术和我国古文化的结合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在现代刻字创作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进而更好的发扬现代刻字艺术的魅力。

二、中国文化市场的概述

(一)中国文化市场的现状一般而言作品会非常的依赖市场,而市场想要有着很好的运行也要有优秀的作品不断的涌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民众对文化作品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需求会使文化艺术作品不断的创新和涌现,也会促使相关的艺术设计师更加用心的去创作文化艺术作品。[4]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市场仍然是非常薄弱的,所以相关的设计者要基于本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创作。想要提高民众的文化消费,需要培养民众的文化消费习惯,通过美学讲堂的开展等形式,使民众真正的走近美术艺术,也使得艺术可以被群众真正的接受。尤其学校要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青少年对文化艺术品有一个很好的欣赏水平,从而促使我国的文化市场可以不断朝着健康良性的方而发展。

(二)中国文化市场的功能性

文化市场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一方而,文化市场通过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也使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不断的增加,使我国的经济可以更加和谐的运营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5]另一方而,文化市场中的商品并不是一般的商品,是一些集合了设计者思想结晶的展现,具有一般商品所没有的美感以及艺术感,可以使欣赏者感受艺术的魅力并且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文化市场在不断的改进中,可运用积极的文化内容去引导教育人们,促使人们形成一个更加良好全面的人格,也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书刻造型艺术在文化市场中的优势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法一般历史悠久并且内蕴很是深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环境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书法艺术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有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新的情况。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书法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毛笔以及书写汉字,但是书法的内涵已经在不断的丰富和增加。[6]在工具方面,像是毛笔,硬笔以及雕刻刀和电脑仪器等等,很是丰富。随着这些变化的不断演进,书刻造型艺术已经也在不断的发展既具有视觉艺术共有的特质之外,还具有非常鲜明的独特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在潜移默化的融合。通过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行国际文化市场的不断开辟,可以使世界文化在保持差異性的同时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所以书刻造型艺术这个产业,会在境内后的艺术舞台上散发越发生动的光芒与非常强大的实力。通过积极的与国际艺术市场进行融合进而在国际艺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总而言之,将书刻造型艺术同文化市场进行一个灵活的结合,可以有利的促进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的不断发开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将书刻造型艺术灵活的运用在城市的景观以及旅游纪念品的实际开发中,会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也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总之书刻造型艺术想要和文化市场相辅相成共同进步,需要不断的尝试以及磨合,这样才可以促进书刻造型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学院与沙龙——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开幕[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03):157+130.

[2]宋梅梅,全香春,李苗.书刻造型艺术创作研究——以牡丹江师范学院书刻造型艺术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3(04):64.

[3]胡咏梅.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艺术类教师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音乐探索,2012(02):109-111.

[4]胡咏梅.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艺术类教师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音乐探索,2012(02):109-111.

[5]谢玮.客家民间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30( 04):116-123.

[6]宋姗姗.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生风采录宋姗姗模特造型艺术[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02):130-131.

本文系牡丹江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014s069

作者:穆野

传统文化造型艺术论文 篇3:

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学术化途径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系统逐步被纳入城市规划中的参与性规划版图,它以连接被高速建设斩断的历史文脉、凝聚散乱的本土文化为重点,结合市民的室内审美诉求和户外游憩需要,构建人文活动空间体系,建立具有独有品格和魅力的城市。本文对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学术化途径的前提确立、方法、原则及发展前景作了科学的分析与探讨。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学术化途径是法制化建设的必然过程,而城市有形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适度的规划和立法保障,以制约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盲目现象,促进城市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城市规划;城市文化

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概念中,公共(性)是前提,空间(领域、领地)是必要条件,造型是手段,艺术是实现方式。公共空间造型艺术是公共文化及社区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公共艺术的一个门类,是通过造型手段体现公共意志的艺术统称。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已逐步被纳入城市规划中的参与性规划版图,以连接被高速建设斩断的历史文脉、凝聚散乱的本土文化为重点,从结合市民的室内审美诉求和户外游憩需要,构建人文活动空间体系,建立具有独有品格和魅力的城市。研究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学术化途径成为发展城市有形文化的必要因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

首先,要确立以公共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地位的途径。公共艺术亦是艺术,公众的意识和审美呼声归根到底要通过艺术家用艺术的手法使之物化。艺术家通过对一定地域的自然、人文状况的调查采访和研究,了解城市既定或已规划空间的秩序和功能区的分布,从总体上把握艺术品所处的位置和所承担的功能,听取来自公众的多种声音,理性分析并归纳出公众需求的各个层面。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个人已经融入一定地域或民族的集体情感中而成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而后从城市的历史与当代、自然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综合考虑,遵循艺术自身的美学规律、技术要求和评价标准,归纳出富有地域个性的特征并加以创造性发挥,使这种良性的基本特征更为突出。

其次,要确立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合理化途径。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设立及操作必然要有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要有公众(公众代表)及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政府在此过程中充当了统筹者和出资方(纳税人)代表的身份,为艺术家和有关专家提供各种必要的硬件设备和相关资料。公众的意见在整个艺术项目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它将决定艺术品的题材和表现内容,并影响艺术品的风格倾向。另外,各界专家、学者的参与对项目的意义极为重大,特别是城市规划、建筑、园林、植物学、民俗学、文学、社会学等与区域文化建设密不可分的专业学者的参与。具体参与某项目的艺术家实际上承担着公共意愿的收集、整理和再创造的工作。这种合理化途径可以有效遏制不正当权力对公众权力的侵害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文化缺失,为公众建立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较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是城市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客观要求。

再次,要确立项目操作的程序规范化及民主参与方式的法制化途径。这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城市总体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品的系统化研究。包括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布、特定空间的题材定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格选择等诸多问题。二是对项目操作程序的系统化研究。通过对项目操作程序的每一个子系统进行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如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了解民意、如何进行艺术品题材的定位等。三是对类型或个案的研究。如地铁站、博物馆、学校等相关的专项研究,寻找某一类型公共空间中造型艺术的多种实现可能。作为主导方向,它将对公共空间造型艺术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地域化、民族化和个性化等与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必然涉及民主参与方式、操作程序规范化等与民主法制建设相关的问题。

最后,要确立科学的公共艺术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的规范化途径。根据社会需求,要加大培养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力度,由于本学科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甚至在学术界连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都不够明晰。尽快使学生明确该领域的概念,克服面临的困难,认识到本学科学习性质和特点:第一,涵盖知识面宽,学习任务重。本学科内涵丰富,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园林、社会学、工程学、社会心理学等各方面都需要了解。第二,需要掌握多种材料技法,工作强度大。比如从工地的角磨机到浮雕墙上的小十字架,从锻铜厂震耳欲聋的敲击声到磨漆工作间习惯了的毒性空气,几乎无一不是高强度的工作。第三,操作程序复杂,持续时间长。从一个项目的立项到谈判、创作或设计、制作,往往必须通过反复的沟通、无数次的磨合才能完成。第四,生活没有规律,接触人范围广。在项目进展过程中,熬夜、不吃饭是常事。从政府官员到市民,从学者、专家到包工头、民工,必须适应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这样一个复杂的专业需要专门培养的专业人才去完成,合理化操作程序的确立和公共艺术的法制化建设也必须依赖专业的公共艺术工作者以及支持其工作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二、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学术化

(一)研究方法

首先是进行实地社会调查。第一手材料对于课题的论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实地考察是搜集课题进展需要的原始资料和实证资料的最好方法,可深入调查该地区的文化背景。在调查过程中,还可以使用访谈、讨论并结合自身体验等方法。其次是对相关文献资料、图册及影视资料分析。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图册及影视资料,搜集与课题有关的各种资料,建立课题资料库。通过前人取得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再次是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课题进展的各个阶段,通过对当地的环境、人文、群体文化心理的分析,并结合大量的具体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以求达到优化创作、优化策划、优化管理的目标。另外,学会运用比较论证法,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相关实例的比较,论证公共艺术品的题材、内容及形式等方面的可能性,寻求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契合的造型方式,并能深入体现出现代的时代特征。公共艺术学科的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生态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有共通之处,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借鉴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必须调查作品的受众人群的生活习惯、文化层次等,切实做到公共艺术为公众服务。其次以环境为基础,环境不仅是公共艺术品所处的小环境,还应当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公共心理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体系化建设

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学术化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如果能形成城市整体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理论体系,将成为城市文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包括对历史上公共造型艺术品的保护、当今公共造型艺术建设的调控、未来公共造型艺术的规划等,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补充。

促成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学科教育的体系化建设,培养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专业人才,使传统和艺术走进公共空间成为必然的趋势。一方面是社会对公共艺术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近几年美术类院校大量扩招导致大量的造型类毕业生的滞留。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系统化教学将有效解决造型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较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管理机制的合理、操作程序的严谨会成为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健康发展的最有力保障。在一些重点城市应当建立专职负责城市文化建设的机构和城市文化发展咨询委员会,这些机构成员应由各方专家学者组成。应当建立、健全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资格认定制度,确立公共空间造型艺术项目的规范化操作程序,建立政府与艺术家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并能体现公众意愿的关于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资金来源、题材定位、方案邀(征)集、方案评审、具体实施等方面的科学机制。

学术化研究是法制化建设的必然过程,而城市有形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适度的规划和立法保障,以制约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盲目现象,保证城市文化的健康发展。建立从公共建筑内外空间到广场、公园、道路等城市公共空间的点、线、面交织的造型艺术系统,确立公共艺术项目操作的合理化程序和法制化建设,对于减少同一题材的重复建设、减少公共艺术建设中大量的社会问题、完善城市的有形历史和文化构成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李璞珉.心理学与艺术[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任致远.透视城市与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张萍.城市规划法的价值取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徐海翔

上一篇:司法和谐法治探讨论文下一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