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教学高职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在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定位思考的基础上,明确了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基于成功智力理论和企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要求,本文从总思路、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体系几方面对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的重新设计。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仓储教学高职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仓储教学高职教育论文 篇1:

浅议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摘 要:高职开展教学工作应该和现有教学技术发展相吻合,在课程开展中充分使用信息化该项领域传成果,以便更好进行教学设计。高职在进行课程创建时,应该将教学计划实现信息化创建,才会让课程得到更高效创建,更好对知识进行传输,提升教学最终呈现的质量。为此,本文对高职开展教学设计中信息化创建程度开展分析,对此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几点提升现有高职进行教学设计信息化的途径,为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模式教学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职学校开展实际教学设计时候存在一系问题,将重心放在生源招收上,没有对软件建设进行及时更新。导致信息化模式教学推进速度较慢,制约整体教学工作开展的先进性和高度性。现有教学设计不能对学生产生主动接受的兴趣,实际教学工作取得成果较差,应该对教学设计开展信息化创建。让教学工作开展摆脱以往教育中的呆板性,提升教学工作开展的软件建设程度,更好对学生开展教育。

一、教学设计实现信息化设计分析

开展信息化模式教学就是对信息技术以及资源进行合理运用,以系统性方法对学生开展教学环节策划。对教学目标,方法,内容以及策略等环节开展科学化分析和制定,让教学实现系统化创建。以此让学习者对知识开展有效学习,进而提升最终教学开展成效性。利用信息化对教学开展设计是强调教师将一些具有抽象化,很难进行直观理解的知识以视频,动画或者是图片等形式转化成具有直观性,容易理解的内容。这样可以减低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的枯燥感,提升他们该类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实现更高层面知识传输以及学科教育。开展该种模式教学设计,教师要强调学生在情景中学习知识的积极态度,重视学生在教学中呈现的能力性。

教学设计开展应该以现代教育呈现的理念性为基础,遵守学生认知规律为中心,对整体教学环节开展创新性建设,让教学水平更加具有先进性以及合理性。教学设计对随后教学工作开展有着直接影响,要想实现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就应该提升设计开展的先进性以及信息化,让教学环节得到有效创建。优质的教学设计可以让信息技术以及多种教学资源实现充分运用,对教学难点开展解决工作,提升日常教学呈现的高度性。

二、高职开展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

(一)手段缺乏

高职院校目前开展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表现为没有对教学设计呈现重要性开展认知,导致实际教学资源在配置中存在局限性。一些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时,将重心放在生源招收上,没有对软件建设进行及时更新。这样创建情况导致信息化模式教学推进速度较慢,制约整体教学工作开展的先进性和高度性。高职在开展信息化课程教学时候,手段缺乏导致教学工作开展的成效性较低,整体推进速度比较缓慢。高职在实现教学管理时候,只是重视对硬件以及专业设置,对软件建设关注度较低。教师所能运用的信息教学手段较少,还是以对学生开展硬性传输为主,课程营造效果较为低下。高职没有对信息平台实现合理创建,就会导致教学手段存在缺乏问题,制约整体信息化模式教学设计的推进速率。

(二)对信息化教学认知较低

高职院校在推进信息化课程创建时候,对信息化该种教学模式认知存在较低问题,影响最终教学设计开展的质量。开展信息化模式教学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等媒介对课程知识进行形象化和通俗化的方案拟定和设计。但是,目前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不是很好,教学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对传统教学热衷度较高,导致知识传输中存在硬性灌输严重问题。一些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时,虽然对信息技术有着一定使用欲望,但是基于教学经验以及专业素颜等因素制约,未能将信息化实现有效推动。很多高职教师将信息化模式教学等同于运用PPT开展课程讲解,就是将课程知识罗列在PPT上就可以。这样就会出现教师制定的教学PPT堆积大量文本知识以及图片,学生不仅不能对知识进行初步掌握,同时会影响重难点知识讲解程度,最终教学效果较差。

(三)模式单一

高职课程在设计中,理论知识所占比重较大,需要教师对此开展有效讲解。为让理论知识呈现系统化讲解,教师会使用大量时间对理论开展传输。高职学生整体自控能力不高,学生知识态度不是很积极,对知识领悟以及运用能力也有差异,导致很多学生不会对课程知识进行提前性的了解。基于该种学习态势,教师在课程开展中就会放慢整体讲解速度,以单一模式对知识进行全面性,呆板化传输,没有将信息化运用到教学中。导致学生未能在课程时间跟教师进行互动,接受知识也是以被动为主。可以讲,这种单一化知识讲解不能让学生开展独立性思考,同时信息化该种教学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实际教学效果较差。

(四)教学评估存在落后性

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时候,往往是以考试成績为标准,没有将信息化纳入评估中。一些学校可能是将考试成绩分成不同模块,最终取平均成绩。导致学生形成一种错误性认知——关键看考试成绩。学生关注是试卷内容,在考试前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平时在课程学习中积极性不高。这样导致信息化很难在教学中得到实施,推广程度较为低下。

三、提升高职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途径

(一)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应该将信息化为教学手段基础,提升教学开展的成效性。可以借助信息化对教学内容开展引导化制作,让难点知识能够实现简单化展示,提升学生对该知识理解程度。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平台对教学资源开展整合工作,提升信息化运作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开展视频教学,之后和学生针对知识点开展互动,为学生进行学习疑惑的解答。其次,高校可以创建校园网络资源交流平台。学生将教师授课意见进行反馈,教师通过平台可以了解学生意见,根据学生提出意见对课件或者是现有教学资源进行修改。同时可以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化,提升教学工作开展效果。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利用信息平台开展在线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以此缩短学生开展知识学习中的差异性。

(二)强化教师认知

教师应该对信息化呈现的优势进行正确认知,掌握信息化对教学设计产生影响,以此更好开展课程知识讲解。具体讲,教师应该对原有教学思维进行反思,对最终教学成果开展细化分析,改变自身教学思维,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分析。同时,教师应该以信息化发展环境为认知基础,对教学思想进行辩证看待,实现灵活化的教学思维。此外,教师应该对信息化诸多知识进行学习,更好的开展课件制作,实现更加易懂性以及吸引性的内容展示,提升最终教学工作开展的效果。

(三)创新模式

上文中讲到,高职教师以单一模式对知识进行全面性,呆板化传输,没有将信息化运用到教学中。最终导致学生没有在课程时间和教师开展互动,接受知识也是以被动化为主。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现更高层面信息化运用。但是不能过度强调信息化使用,而是针对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形式的内容制作。使用信息化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展示,让学生能够对知识形成系统认知,以此减少教师对该理论知识讲解时间。这样与学生进行知识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是分组讨论等模式,让学生对知识开展深度分析,实现更好教学工作开展。

(四)制定有效性评估机制

教师以信息化对教学成果开展评价,实现评估工作开展的多样化建设。不能将理论考试作为整体教学评估的基础和检验标准,而是将出勤情况,师生交流以及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等因素纳入评估中,实现更加多元和客观化评价。以这样模式开展,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实现有效展示,教学环节实现优质创建,在提升评估工作合理开展同时,提升教学设计创建程度。

四、结论

实现信息化模式教学是当前教学开展趋势,也是提升教学成果一项举措,需要对此实现深度分析。高职现有教学设计不能满足当前社会推进发展对高职学生素质需求,需要对此开展针对性改进。为此,教师应该将信息化为教学手段基础,对信息化呈现的优势进行正确认知,提升教学开展的成效性。同时,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现更高层面信息化运用。最后,教师以信息化对教学成果开展评价,实现评估工作开展的多样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邵苗苗.浅议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山东纺织经济,2017,(03):57-58+56.

[2]黄成菊.“互联网+”环境下高职课程“3+5”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以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4):232-233.

[3]王燕.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6,(12):114-115.

[4]孙舒,武琳蕴,叶伟.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以“路桥工程检测技术”课程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2016,(04):101-103.

[5]王驚旻.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J].中国培训,2016,(20):163-164.

[6]贺婷.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型探讨[J].科技视界,2016,(27):327+240.

[7]张莹莹,罗润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以展示设计专业《透视与手绘》课程为例[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82-84.

[8]张俊娟,穆卓辉,张朝晖.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继续教育,2015,(10):73-74.

作者:沙小进

仓储教学高职教育论文 篇2:

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摘要】本文在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定位思考的基础上,明确了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基于成功智力理论和企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要求,本文从总思路、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体系几方面对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的重新设计。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成功智力理论;物流The Design of the logistic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based on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theory

FENG Jia(Zhongshan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4)

1对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思考

对高职实践教学的正确定位和理解来自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认识。2006年12月14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通过大量的企业访谈和高职学生就业情况反馈,笔者清楚的认识到高职学生的培养规格是不同于科研分析型或者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企业把对高职学生的第一线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和职业化素养放在最基本的位置上,然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系统分析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

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责任来看,首先,通过培训学生第一线实操技能和职业化素养,使学生获得相应行业的谋生手段。其次,高职院校在谋生的基础上给学生铺垫一条由基层操作人员向管理人员发展的职业成长路径。可见,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应该处于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

2成功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 J. Sternberg)1985年基于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弊端及其对教育的不利影响而提出的。所谓成功智力是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用以达成人生目标的智力。斯腾伯格认为,为了达到个人、群体的文化目标而去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的能力,成功智力包括实践性智力、分析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三个方面。

2.1实践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想法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实践性智力体现在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示范、展现、操作、使用和应用等能力上。缄默知识是实践性智力的核心。缄默知识是基于区别可以结构化、编码化的理论知识等显性知识形式而提出的。

2.2分析性智力。 分析性智力是指个体在遇到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知觉、记忆、比较、分析、解释、评价和判断等能力。个体运用分析性智力,在问题初现时便能觉察到其所在;能准确地定义问题,甄别出问题的轻重缓急;仔细地制定解题的策略,尤其注重长远的规划;能尽可能准确地表征信息,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使用;能斟酌风险和回报的比率,以保证资源分配的最优化;能对其问题解决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2.3创造性智力。 创造作智力是指个体打破已有知识结构进行重新组合、运用而产生新颖有趣结果的能力。个体的创造性智力主要包括想家、假设、构思、创造和发明等能力.

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的提出大大拓展了传统智力概念的内涵,揭示了智力形成与后天实践、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智力发挥与具体情境之间的关系。

3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话动的各要索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话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质量保障等要素。

3.1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总思路。 根据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和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本文将高职学生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就业能力,主要表现为高职学生一线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化素养;第二层次是晋升能力,主要表现为高职学生的应变分析管理能力;第三层次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表现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三个层次能力又依次对应了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路径:初次就业岗位——晋升岗位——未来成就。如图1所示。

根据成功智力理论和企业要求对高职学生能力层次的划分,本文将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也对应地划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

图1高职学生能力层次与其职业发展的关系示意图

“点”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以商务谈判、仓储和货运代理等多门专业课程为载体,设计一个多“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训学生在物流第一线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化素养,使之能胜任初次就业岗位的要求。由于“点”实践教学项目的基础性、系统性、学生人数的大量性和教学节奏与生产经营节奏的差异性等多方面原因,“点”实践教学项目采用以课程为载体,进行校内实训的组织形式较为合理,并且可以聘请企业第一线技能操作专家来校承担“点”实践教学项目的指导。

“线”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以不同岗位的物流业务流程为指导,以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系列为载体,设计一个多“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训学生物流业务流程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使之具备从初级就业岗位向晋升岗位发展的基础。“线”实践教学体系涉及多项技能和多个岗位之间的衔接合作,是不同岗位业务流程的完整实现,所以在完成相应课程系列的教学后,采用进行校内整周实训的组织形式较为合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去进行轮岗实训。

表1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物流岗位分类和要求

相关物流岗位类型岗位技能要求具体岗位企业物流岗位具备商务谈判、产品采购、订单处理和生产运作管理等技能OP、采购员、生产计划员、PLM、跟单员等流通或物流企业储运岗位全面掌握仓储原则、仓储规划、库存控制、分拣、配装作业和运输配送线路优化等技能仓储管理员、理货员、库存管理员、分拣员、配送员等国际物流岗位在进出口业务中能熟练进行报价商谈、报关、报检等相关作业订单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跟单员、货运代理等 “面”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以综合内容课程为载体,设计一个或多个“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训学生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使之全面适应社会的环境和竞争。“面”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必须走出去,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进行实践学习,所以采用“校中厂”、“厂中校”或者顶岗实习等组织形式较为合理,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面”实践教学指导任务。

“点”、“线”、“面”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是逐级包含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

3.2物流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设计。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相关物流岗位的技能要求和职业标准,所设置的各个具体实践教学项目目标的集合体。本文可以把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物流岗位分成三类,它们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具体岗位如表1所示。

3.3物流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方式。通过对“点”、“线”和“面”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设置,使学生在物流实践教学系统中获得在物流目标岗位的就业能力、晋升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如表2所示。表2 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学期物流目标岗位类型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载体“点”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载体“线”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载体“面”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载体第一学期军训、心理教育、沟通与礼仪、经济法、现代物流等第二学期企业物流岗位商务谈判、应用文写作、企业采购实务、生产运作、连锁经营等“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整周实训第三学期流通或物流企业储运岗位仓储实务、配送实务、运输实务、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仓储-配送”一体化整周实训第四学期国际物流岗位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货运代理、外贸跟单、物流英语等进出口业务一体化整周实训第五学期管理岗位企业管理实务、创新创业实务等企业生产实训第六学期顶岗实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线”实践教学项目都必须在完成系列课程的教学后开设。以上物流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的载体在不同学期中的分配主要考虑的是不同目标岗位类型的要求和业务流程包含的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各学期课时总量、课时的平衡以及课程之间的承前启后的关系,所以在表2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各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4物流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设计: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物流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规章制度等内容。管理对象包括了校内物流实训设施设备、校内物流实训教师、校外物流实训基地、校外物流实训教师以及校内外物流实践活动等。

物流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在很多高职院校都较为薄弱甚至是混乱,除了其管理对象多、制约因素多、教学过程复杂和可控性差等原因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日常管理机构缺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日常管理人员缺位和常规化管理形式缺位也是重要原因。

“点”、“线”、“面”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在各门课程载体间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实践教学项目,并且不断的反馈改进实践教学效果,有必要由专职的日常物流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定期组织物流实践教学会议。该会议要求物流专业负责人、校内外物流实践教学基地日常管理人员和校内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共同参加。

3.5物流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设计: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由校内外物流实践教学基地日常管理机构、日常管理人员、校内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相关设施设备和保障制度等组成。物流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要求高职院校有较完备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深度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关系、“双师型”校内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合理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

4总结

以上对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是在解读16号文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基于成功智力理论进行的重新构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高职教育全面快速发展的时代,本文是出于对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思考,期望彻底打破本科教育对构建高职教育体系的束缚,确立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异,黄翔.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下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35-137

[2]苟建华.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29-34

[3]吴建设,丁继安,石伟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65-67

作者:冯佳

仓储教学高职教育论文 篇3:

PBL教学法在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仓储与配送实务》是高职物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目前在教学、学生参与、考核和授课地点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将PBL教学法应用到《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发现PBL教学法能解决上述问题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法;仓储与配送实务;高职

0引言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称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1969年由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创,随后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PBL教学法是以构建主义、实用主义及情景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并强调以非结构化的真实问题为基础,使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和发挥创造性。PBL教学法的基本流程包括问题设计与问题提出、小组合作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结果展示、评价与总结四个环节。目前国内关于PBL运用主要集中在医学教学领域,在其他专业的较少。通过将PBL教学法引入到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同时将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探讨PBL教学法在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的适应性。

1高职伧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现状

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是物流管理及港航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仓储与配送基础知识、仓储与配送设施设备及仓库布局规划、仓储与配送作业管理、仓储与配送经营管理几大部分内容。其前置课程为《管理学》、《运输实》务、《物流基础》等基础课程,后续课程为《采购与供应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通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课程。

1.1课程特点

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仓储和配送基本流程、相关设施设备,掌握现代化仓储与配送信息技术,针对现实的仓储与配送问题进行规划,最终使得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仓储与配送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不管是仓储设施设备的认识,还是仓储与配送问题的解决,都是针对现实的问题。因此要求学生要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在熟悉相关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能利用相关仓储与配送技术完成仓储与配送作业。

1.2课程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目前高职院校《仓储与配送实务》的教学形式普遍还是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的火热开展,任课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技能竞赛元素。但是传统教学中方法的授课教师在课堂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形式依旧存在于很多的《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课堂中。

(2)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经过高考筛选过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较少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去学习;再加上存在传统“满堂灌”这种乏味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内认真听课的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

(3)考核环节缺乏创新。目前,《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考核形式很多还是采用“平时课堂表现+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平时课堂考核主要包括考勤、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考核形式很难考核学生对仓储与配送知识了解的多少,更谈不上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了。平时考核中考勤主要是要求学生到课堂听课,但是学生很多情况下“人到而心不到”、整个课堂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而未参与到课堂中去;课堂回答问题时候,学生也是沉默一片,生怕被提问到,更谈不上主动回答了;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很多情况下也是简单随意应付,并不是想着要高质量完成。期末考核仍采取闭卷考试,多数学生考试前突击准备,不求甚解、应付了事。

(4)课堂上缺乏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很多还是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室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仓储与配送的设施设备的了解还是依靠教材和教师课堂上用多媒体工具播放所展示的设施设备素材,学生对这些设施设备的了解非常有限。如果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此类设施设备,很多学生都很难想象这个设施设备的实际样子,更不用说怎么利用这些设施设备进行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了。

2PBL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应用

学生在前期其他基础课程中掌握了一些物流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对仓储与配送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物流及仓配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如基本设施设备、仓储与配送中心分类。接下来,在仓储与配送作业管理、仓储与配送经营管理等方面,根据PBL教学法原理,结合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实际情况,按照问题设计、小组分工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成果展示与汇报、评价与总结的步骤进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教学。

2.1PBL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内容

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包括仓储与配送基础知识、仓储与配送设施设备及仓储布局规划、仓储与配送作业管理、仓储与配送经营管理四大模块内容,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PBL教学法,需要先对PBL教学的内容进行甄选。像仓储与配送基础知识这种基本介绍类的内容,则适合于在实训室内的授课式教学;而像仓储与配送作业管理这类需要动手实践的内容,则适合于PBL教学。根据》《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内容,适合于授课式教学法教学的项目有:仓储基本知识、配送基本知识、仓储与配送设施及设备认识、仓库安全管理;适合于PBL教学法教学的项目有:仓库布局规划、入库作业实务、在库作业实务、出库作业实务、配送运输作业设计、仓储与配送经营、库存管理技术、仓储配送成本与绩效管理。

2.2PBL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过程

2.2.1问题设计。《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PBL教学部分主要是仓储与配送作业管理、仓储与配送经营管理两类内容。PBL教学法的问题设计原则是非结构化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问题的设计,既要结合仓储与配送的内容,又要符合实际需要,最好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入库作业实务部分,可以根据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入庫信息设计一项入库任务,也可以根据流通型商业企业如便利店的配送中心的入库计划设计入库任务。这些入库任务可以从校企合作企业那里获得,然后根据获取得到的数据,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一起合作进行修改,使问题尽量符合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求学生分好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可以根据学生自已的意愿和兴趣进行自由组合,但是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关的建议,如货物出入库涉及到货物搬运等体力劳动,建议男女同学一起组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和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建议各小组内学生轮流做小组负责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而且也必须承担小组负责人的角色。

2.2.2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问题设计好之后,教师即可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任务完成方法发给学生。学生收到作业后即通过小组一起进行分析问题、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小组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小组长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小组内同学们积极参与,协调组内同学各自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在《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入库任务后,学生根据入库任务,制定入库计划。因为入库计划中涉及货物尺寸及装卸搬运工具参数等,需要学生自己到仓库实地量取;在制定配送计划时候,各配送点之间的距离和实际交通状况也需要学生利用现代技术工具进行实地获取。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候,可以在教材、图书馆、MOOC平台、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在线咨询向教师寻求帮助。通过小组一起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也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2.2.3成果展示。在学生完成课前老师发布的任务后,学生将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汇报。在汇报过程中,不仅要汇报小组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也要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思路及解决问题过程,供其他小组同学学习。比如,《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的入库作业部分,学生根据教师课前发布的某仓库或配送中心的入库任务,制定入库计划,并到仓储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在模拟的过程中不断修改自己的方案。

2.2.4评价与总结。在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问题解决方案后,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对其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方案展示进行评价,并对其展示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同时小组对教师和其他小组提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进行自我纠正。根据评价结果来确定小组的得分。

在所有小组的方案展示结束后,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指出各小组中的不足,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

3PBL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教学效果评价

将PBL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于2017级港航管理专业,分别选取2017级港航管理l班作为实验班,2017级港航管理2班作为对照班,2017级港航管理1班采用的是PBL教学法,而2017级港航管理2班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法。在课程结束之后,对比两个班级的平时考核情况及期末笔试考核成绩(如表1所示),对两个班级的平时考核分数和期末笔试成绩进行统计研究,发现PBL教学法的实验班学生不论平时考核分数还是期末笔试分数都要比对照班更高。特别是PBL教学实验班级的平时考核分数更高,主要是因为PBL教学实验班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内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学生在平时分析解决PBL问题时候必须要先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运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对期末笔试也有很大的帮助。

从这两个班级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于PBL教学法的满意程度远高于传统教学法。调查问卷中,实验班级学生对“你更喜欢本学期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是之前上其他课程时的授课方式”的问题,回答“更喜欢本学期教师的授课方式”的占89.13%;实验班级对于“你觉得《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内容是否有意思”这个问题的肯定回答率比对照班要高出40個百分点;对于“本学期《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对你的哪方面能力提升最大”,实验班级的学生回答“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或“资料查找能力”占100%,与对照班级的30%形成鲜明的对比。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从PBL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应用效果来看,PBL教学法中的小组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PBL教学法中的以非结构化的实际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对于提升高职学习兴趣、自学能力、资料查找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帮助。

此外,PBL教学法对于加强校企合作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也具有很大帮助。PBL教学法是以实际问题为基础,教学问题必须是来源于企业实际运作的真实案例,客观上要求学校必须加强与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把企业的案例转变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PBL教学法的成功运用,要求教师要能在全面把握《仓储与配送实务》的内容的基础上将课程理论与企业案例相融合,将企业运营的复杂案例改编成较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案例;同时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较好地充当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幕后助手。通过PBL教学法的应用,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4.2PBL教学法的建议

PBL教学法虽然在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并不是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适用于PBL教学法。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实务操作类的内容适合于PBL教学法,而基础认识类内容则不适合于PBL教学法,教师在教学准备时要注意区分。二是PBL教学法在给学生发布了问题之后,学生在解决问题之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甚至是提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有除教材之外的其他可获得性的相关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因此建设课程的MOOC等在线教学资源对学生自学将大有裨益。三是将PBL教学法应用到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需要有相关的教学场地做支撑。《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有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等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能单纯地只是在多媒体教室完成,需要在能模拟企业实际情况的实训室里完成,这样PBL教学法中的问题才不会脱离实际。四是PBL教学法在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中的实施需要有一支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构成的复合型师资团队,校内专任教师要求全部符合“双师”要求。PBL教学法是以真实问题为基础,因此,需邀请企业兼职教师加入该团队,参加问题的设计,参与学生成果展示评价,使得PBL教学更贴近实际。

作者: 叶善椿

上一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学生差异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