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水平逐步提升,化学是初中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师对初三化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进行了符合时代的创新,为化学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中考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考查有了明显的改变,其逐渐弱化对简单概念的考查,更注重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就现阶段而言,初三学生更应注重提升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而不是全身心地沉浸在考试成绩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化学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初三化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1:

“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摘 要:在初三这一阶段化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应该转变以往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基于以上,将引导教学法应用于初三化学教学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帮扶作用,有利于提升化学教学成效,就此文章首先概述什么是引导教学法,然后分析“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最后提出“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以此能够为相关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引导自学法;初三;化学;应用策略

一、 前言

将引导自学法应用于初三化学教学中,是基于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而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性的教学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来不断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能力。就此文章对“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二、 概述引导自学法

所谓引导自学法,是当前中学教育中比较新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以“教学生理论知识”为主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指路等方式,以此促使学生能够在半独立,甚至能够完全独立完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来看“引导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一种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所谓引导就是引入所学课程,指明可能的学习方向等;另一种则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其中主要有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对所学理论知识点的进一步巩固等。

三、 “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在初三化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引导自学法开展相应的教学,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根据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能够起到对学生化学这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对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为学生未来进行化学知识学习时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在采用引导自学法开展化学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做到张弛有度,科学对学生化学学习进行引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化学全面发展。

(一)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

因初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升学方面的学习压力,因此在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时,总会遇到自己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的各种问题,基于此,化学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应结合当前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情况,以此为基础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提问和帮扶性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扩展,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致,对学生思维逻辑的扩展有积极性教育意义,以便于学生能够对化学学科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除以上之外,教师采用引导自学法开展教学,能够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进行教学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上的动力。

(二)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引导现状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引导时,因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观念造成的影响,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化学这门学科的引导,这种学习模式下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下,不能真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扩展性教学作用,同时教师教学效率也没有因此得到相应的提升,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烦学习心理。基于此,这就要求初三化学教师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采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教学弊端问题,积极应用引导自学法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的积极性学习态度以及自主学习意思,以此来培养学生化学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明确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以及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整个班级集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征。基于以上,在实际化学教学中,若教师还是采用原本传统的模式下的教学方式,班级中所有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都是相同,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班级中化学基础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无法取得进步;同时也会使得班级中对所学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无法学到其想要学到的化学知识,无法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四、 “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致和动力

初三化学教师在采用引导教学法开展化学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该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不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应该学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来对当前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提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主动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另外,因初三学生面临升学有非常大的学习压力,同时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初三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引导时应该借助学生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与此同时,还可融合与教学所学知识相应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之后所学内容的热情。

例如在进行初三化学《溶解与乳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关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本节课所学化学知识中,首先教师准备高锰酸钾、食用盐、蔗糖、粉笔灰(或者泥土)以及食用油,并准备几杯水,引导学生分别将上述材料加入水中,促使学生对这些材料加入水中后的实验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来进行相应的化学探讨和分析,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引导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验进程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教学质量的化学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根据所学进行思考和回答,这样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化学问题时能够深化所學知识记忆力,同时也能够起到对学生思维探究能力的提升作用。与此同时,化学教师也应该学会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探索实验的同时来强化学生认知能力,以此为未来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进行化学题目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就以往传统模式下的化学教学模式而言,通常都是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也都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发问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另外,教师在进行化学所学知识提问时,通常都是根据自身教学模式开展的提问,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即使学生遇到问题情况下,需要进行思考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多数都是由教师帮助学生揭示问题的答案。从整体上来看,这种提问教学形式虽然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教学成效,但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行针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基于以上,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将更多的提问机会留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结合所学提问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然后教师在学生提问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引导,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找到问题答案,相比较于教师提问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初三化学《溶液浓度表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在正式教学前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题目:将4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6g水中,请问最后获取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改变题目的形式,将题目中的氫氧化钠固体改成别的化学物质进行相应的求解,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以此来实现自主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三)教师应做好自身在实际教学中的职责

将引导自学法应用于初三化学教学中,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因此这就要求化学教师结合当前现代化教育中的一些教学措施,为学生设置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提问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头脑风暴的学习模式,对扩展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有积极性教育作用。

例如在进行初中化学《油脂》这部分内容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与油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向学生提出有关油脂方面的教学问题:植物或者动物在什么状态下能够变为油脂?油脂是怎么形成的?教师可将班级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解答,上述问题因与学生实际生活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因此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这些问题的探索欲望,在讲到从大豆中提取油脂这部分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相应的实验方法进行提取油脂的实验,有助于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有问题就要去问并想办法去解决的学习习惯,若时间上不够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不明白的问题记在笔记中,通过以上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学习,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成效。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在采用“引导自学法”进行教学时,应将班级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主动学习和参与,以此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性进行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吕洁.“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8):33.

[2]陆晓敏.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青春岁月,2019(2):310-311.

[3]张仕军.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7):35.

[4]徐晓勇.“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20(3):138-139.

[5]夏招英.“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5):77.

作者简介:

高俊,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作者:高俊

初三化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2:

初三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策分析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水平逐步提升,化学是初中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师对初三化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进行了符合时代的创新,为化学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中考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考查有了明显的改变,其逐渐弱化对简单概念的考查,更注重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就现阶段而言,初三学生更应注重提升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而不是全身心地沉浸在考试成绩中。文章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性思维,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对策

引言

初中化学是一门理科性质的课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够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促进学生未来对化学知识的高效学习。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再将成绩当作唯一标准,也不再以中考当作唯一教学目的,而是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当作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从备课开始,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若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那么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注意,想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走出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掌握知识点,优化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开展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化学实验不仅是论证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与锻炼,同时让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题中“二氧化碳性质”这一知识点,教材中给的实验是在装有燃烧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蜡烛立马熄灭,可以得出结论:在CO2中物体无法完成燃烧,并且CO2本身也不能燃烧,可以用来灭火。但是在特定条件下,有一些活泼金属与CO2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因此,CO2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灭火的。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更直白地观看。实验如下“准备一个镁条与装有CO2的密闭的集气瓶,将燃烧的镁条放入集气瓶中,可以发现镁条并没熄灭,而是继续燃烧,并产生白色气体与黑色固体附着在集气瓶上。”通过该实验,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将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

三、与生活相结合,创设化学“第二课堂”

化学与生活有密切聯系,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因此,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与生活相结合,创设化学“第二课堂”。

1.与生活结合,创建教学情境

化学教师可以与生活相结合,给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如通过酸雨危害引申出建筑被腐蚀的原理,建筑的主要成分是CaCO3,那硫酸是如何腐蚀建筑呢?通过该引导,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公式,增加他们的印象。之后,再让学生探讨如何减少酸雨。在经过探讨以后,学生得出结论:可以采用原煤脱硫技术、降低燃煤的含硫量、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如煤的气化和液化)等方法减少酸雨。这样,通过酸雨危害与解决措施探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化学知识,切身感受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原理。“铁钉生锈”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现象,但是铁钉是如何生锈的呢?这是学生都好奇的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实验,先分析铁钉生锈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总结原理,根据原理解决该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及时发现学生探究中遇到的难题并指明解决方向,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内化教材知识,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四、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和评价

教学其实是“教”与“学”两个活动,是相互交流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学习情况。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形成“师生平等”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切不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利与威严而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不仅不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不仅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相处,还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地进行及交流,同时,在该模式下,教师需要耐心讲解知识,让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学习、理解化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在教授过程中捕捉学生学习中的微妙变化,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有极大帮助。在解决完学生的疑惑以后,如果发现学生答题中有不足之处,那么要及时对学生的答题及结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他们正确答题。如果评价和指导不及时,那么学生就难以准确判断自己的解答思路与结果是否正确,进而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化学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并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实现化学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邓永凤.浅谈初三化学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5(12):215.

[2]刘晓.新课改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策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4(06):19.

作者:左洪飞

初三化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3:

初三化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包含很多实验操作环节,这些实践操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部分化学原理同时也解释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随着教学改革力度加大,对初中化学教学要求也更高,在这个阶段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并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充分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本文将针对与初三化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初三化学;生活化教学

在初三阶段,化学知识不仅诠释着科学真理,同时也述说着一些生活问题。举个例子,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观察到精细的仪器设计与实验试剂状态变化。在学习水的组分时,学生对生命之源水的了解也能更加透彻,这种无色无味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的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可代替的。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魅力,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初三化学教学融入生活元素的原因

在初三阶段,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的考验,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带给他们的压力是巨大的,因此教师需要改善学生学习状况。教学工作者们除了要做到寓教于乐,还需要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感受到“乐”,对学生而言,他们最熟悉的便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那么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收益[1]。生活也就是教育,学生可以通过带着对生活的思考来探索化学学科的奥秘,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独特魅力,还能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另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也指出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说明知识也推动着人们通过探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终得出自身的想法[2]。一次同时,在生活元素融入后,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他們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富有生活气息的化学知识感知力更强,这样一来教学工作者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更加顺畅。

二、初三化学教学融入生活元素的可行性策略

1.开展生活化实验

化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实验环节,在这些实验中,不仅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化学变化的神奇,还能让学生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局限性,应将生活元素充分融入实验教学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专业的化学仪器比较陌生,那么教师便可以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物品来合理代替。这样一来,学生们对实验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在无形之中学生们的对化学理论的理解也变得更为透彻[3]。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学溶解章节时,教师可以以盐、蔗糖等学生在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作为原材料,随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其溶入水中。对于溶解现象的分析,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想必大家都喝过不少饮料吧,那么你们觉得哪些饮料味道更浓厚呢?”通过生活化的提问,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此时他们便会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再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仅是溶解实验可以做到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轨,燃烧等实验也蕴含着较多生活元素,教师需要合理拓展课堂话题,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学

质量。

2.广泛收集教学资源

教材的内容固然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课本,还需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从中找寻丰富的教学材料。对学生群体而言,碳酸饮料一直以来都收到他们的青睐,那么教师便可以以碳酸饮料位切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喝可乐还是雪碧呢?你们在喝的时候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通过发问,学生们可能会说:“老师,我摇了摇可乐瓶,盖子一打开可乐就喷出来了。”那么学生既然了解了基本化学现象,那么就是便可以深入挖掘问题,“既然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现象,那么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原理吗?”在教师结合生活材料的发问后,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思考也就逐步加深了。

3.课后作业中体现生活元素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这无疑是在给学生增加负担。在双减政策下,教师更应该精炼且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在生活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布置的作业也需要与之配套,在作业内容设计过程中更需要广泛融入生活元素,比如在物质性质作业中,可以让学生写出厨房调料的性质成分。

结束语:

初中阶段增加的化学科目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不同学科的魅力。那么对于化学这一科目来说除了课本的理论知识之外,更多是化学实验,那么很多实验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基于课本内容以外向学生渗透更多的生活元素,生活元素更贴近学生更易于学生理解。因此教师要构建生活化化学教学体系,把生活化合理运用到化学教学中,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周华. 初三化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6):2.

[2] 周岩. 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方法[J]. 明日, 2021(15):1.

[3] 苏丽芳. 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 2021(2016-4):51-52.

作者:刘坤

上一篇:物态变化科学研究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