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图示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现阶段,由于国情、文化、生源的原因,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是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可视化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介绍了当今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现状;可视化的定义、内容和意义;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介绍开展可视化教学思路及措施;最后对可视化教学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小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板书图示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板书图示教学管理论文 篇1: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

【摘要】“思维导图”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发明,有“大脑潜力万能钥匙”之称,不仅具有强化记忆巩固的作用,还可以训练思维.在世界多个国家的教育领域,思维导图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介绍,希望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数学学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应用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依旧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而思维导图将文字、图示结合在一起,并符合人脑放射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层级关系、隶属关系更加直观地展現出来,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意义重大.

二、思维导图的含义及特点

思维导图是二十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式,由中心图案、各级分支和关键词三部分组成,在托尼·巴赞撰写的《思维导图》一书中指出,人的思维呈放射性的特点,这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功能之一.思维导图是借助了大脑放射功能的特性,按照特定的规律,将图示与文字结合在一起,从而将人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示展现出来.思维导图可以诱导思维发散,并理清知识的思维脉络.思维导图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世界各地的教育当中,如新加坡、韩国、美国、日本等都曾在思维导图的研究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人脑的神经系统呈现出放射性的特点,而思维导图则刚好是放射状的结构,两者之间有着诸多一致性,其能够将文字、逻辑、线条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可调动左右脑分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大脑.其次,自主构建特点.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知识的本质就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意识形态,它与生活中的实体相区别,知识学习应基于学生自身的理解、记忆和积累,显然思维导图很好地契合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最后,知识可视化特点.表达知识的方式有很多,而教师通过图示或是图像的方式来表达知识,不仅能够展示知识的逻辑关系,还便于学习者接受记忆,而显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图示工具,能够使知识自身所具有的可视化特点得到充分突显.思维导图所具有的特点也验证了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情前测,突显教学科学性

现代教学正在不断地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方向过渡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预先对学生的学情有效把握十分重要,这样才能确保课上更加放矢有度的教学.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结合教学知识内容对学生实施前测,从而通过学生的前测成绩,准确地把握学情,明确课上教学的突出重点.在学情前测环节,思维导图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以“大数的认识”这节课程教学为例,本节课程是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课程,在生活之中大数广泛存在.为此在学习本节课程前,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传授给学生(如思维导图的三大组成元素中心图案、各级分支和关键词),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知识内容,并尝试进行思维导图绘制.而结合对学生的绘制的思维导图分析,教师就可以发现,学生在读写亿以上以及亿以内数的过程中,出错的概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数的末尾或中间有0的情况下,学生写错读错的概率往往更高,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对数学方法的归纳能力比较欠缺.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难点和薄弱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数学学科的科学性特点能够得到全面突显.

(二)在知识生产中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多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随着数学学习知识的不断增多,学生难免会出现遗忘和混淆,这对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展现数学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数学教学更加深刻,可实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程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尝试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进行总结探究,并运用不同符号、颜色、图像和文字,去尝试构建思维导图.在学生绘制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并引导班级不同的小组学生对此进行点评,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各组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性,让学生自主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结构.

(三)将数学方法与思维导图融合到一起,体现问题策略性

大脑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针对一些相互联系而又复杂的信息的记忆,思维导图可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的展示使很多复杂的数学知识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实际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解题过程中,并通过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解题思维框架,融入解题思路方法,这样就可以带领学生跳脱出答案本身,促使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实现进步与提升.如在“字母表述数规律探究”这节课程中,涉及这样的一个问题“一张正方形的桌子可以坐4个人,若是再添加一张桌子,可以坐6个人,以此类推,6张桌子可以坐多少个人?若是现在有38个人,问12张桌子可以坐下吗?”在解这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图或者列表,从而依照图示列表,对桌子中的数量和人数进行记录,并从中发现规律,如下图表所示:

桌子数量1234…N人数46810…?在这样的思维导图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发现,桌子与人数之间的规律,即:人数=桌子数×2(桌子两侧都可以坐人)+2(两边余出的两个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学习,学生得到的是问题解题的过程和方法,这是真正可以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长远发展.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掌握正确的思维导图画法

思维导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但教师若是想要更好地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作用,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从上文介绍可知,思维导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中心图案、各级分支和关键词.首先,我们在进行中心图绘制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因此整个中心图的布置必须合理,一般情况下,中心图应该占据整个思维导图的1/5.其次,思维导图的分支一定要清晰明确,我们在绘制思维导图分支时,最好每一支分支都选取一种颜色,还应该尽量保证每个分支颜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不同的分枝点之间的线条粗细要各有不同,通常离中心图近的分支线条更粗,远离中心图远的分支线条更细,且第一支分支最好是从中心图的右上角开始,这样的绘制方式是人的大脑最舒适、习惯的一种方式.最后,关键词选取要简洁,最好不要超过四个字,这样可以形成一种更加强烈的头脑风暴之感,并可促使学生在观看思维导图时得到更好的思维发散.此外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时,为了能够使整个图示布置得更加合理,我们最好先在草稿纸上进行设计,通过不断修改完善,绘制出最适合的思维导图.

(二)明确思维导图的适用范围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教师应该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只有在最合适的内容中应用思维导图,才能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预先对教材、学生以及思维导图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哪些环节适用于思维导图,切记不可以生硬地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以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增添学生知识理解难度.此外,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常见的呈现方式有两种,分别是依次呈现和一次呈现,其中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比较适合采用依次呈现的方式,而在进行课程知识复习时,教师比较适合采用一次呈现的方式.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收到更好的思维导图应用效果,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绘制能力和思维导图应用的匹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思维导图的专业培训和以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帮助自身不断更新教学知识,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利用好思维导图这一工具.

(三)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在应用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能够给予充分尊重,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如从本文中列举的三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课前预测、课中知识呈现还是在解题中的思维导图的应用,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地绘制思维导图.而这样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在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之后,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小学数学课堂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大多是以教师板书为主,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很难得到有效体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机会,这也是教师应用思维导图需要注意的.

(四)把握思维导图的教学作用

教师要认识到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并将其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对数学教材的细致总结,对于当中不适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的教材内容,可适当进行概念和公式思维上的总结,分析是否能够将思维导图用到解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先在中心位置上提出一个导图概念,然后再用这个概念连接教材其他章节的知识概念,用环形来表示教材中所有的概念,然后用长方形框边做具体的概念注解和公式应用注解,并把这样的制作思维导图的清晰思路分享给学生,使他们在掌握正确画法的同时,也能够对思维导图产生一定的理解.教师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课堂可以有效减少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状况,使他们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完成对课上学习内容的复习与学习.教师依据课上涉及数学概念范围的大小,适当缩减思维导图,展示出细节内容,能够让学生思考他们在思维导图中能够学习到什么,要进行哪些内容的学习和补充.

(五)帮助学生回顾思维导图

学生能从思维导图中了解课上学习的知识主干,由此完成对新知识的预习和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复习,从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在预习阶段,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新的数学概念,而在复习阶段,思维导图能够引发他们复习数学知识的思路.教师带领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并讲解导图中概念所对应的解题方法,可以引发他们学习更多知识兴趣,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产生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在概念应用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的内容时,要关注他们是否能够理解数学概念和一些相关的解题思路,并根据学生在导图概念回忆过程中的停顿,为他们讲解在解题时分析数学材料的科学思维,使他们的学习思路能够更加清晰和简洁,及时帮助学生清理他们在学习中没有掌握的学习难点.

(六)利用思维导图讲解知识

在开始新一节教材知识内容的讲解时,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画出这节课所要讲述的概念和公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猜想课上他们要完成学习的习题和案例,并将教材中已有的案例,运用思维导图上的公式计算,让学生能够懂得思维导图在解题时的作用.这能使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对课上所学内容的分析和应用,完成对教材案例的有效学习.在习题的解题过程中,思维导图是让学生接触和认识更多知识的工具.在学生还没有产生学习思路时,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讲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在导图中细致标注自己在习题演练中遇到的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认识知识和有效解题,把课上时间用于对习题的解答,并对自己不太理解的数学概念,进行有关交流,促使教师更有目的性地为学生解答知识概念.而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时,利用思维导图完成对学生学习、做题等多个方向的细致引导,使思维导图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更好的设计,更加高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五、结束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的教学工具,非常契合人的大脑思维特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按照特定的思维结构规律进行整合,并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这对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应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做出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从而正确科学地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韦亚丽.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33.

[2]陈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8):17-18.

[3]陈少敏.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5):92-93.

[4]呂婷.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21):93.

[5]祁莉霞.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才智,2020(12):157.

作者:罗建国

板书图示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工作过程的“可视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 要:现阶段,由于国情、文化、生源的原因,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是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可视化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介绍了当今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现状;可视化的定义、内容和意义;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介绍开展可视化教学思路及措施;最后对可视化教学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小结。提出开展可视化教学应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情境三方面做好可视化工作,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情境;理实一体化;可视化

一、职业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制造2025方针的提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1]。可此可见,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部门协作前所未有,吹响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角。因此搞好职业教育道路光明,使命重大[2]。

当前虽然国家已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但基于中国文化的特点,学生家长还是不太支持子女就读职业院校,同时职业院校为了获得大量的生源,录取分数线往往过低,这就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低,对专业不够感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这些问题将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种现状亟待改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研究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应将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教学载体;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将上课地点由传统教室改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将学习情境可视化(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语言),这样能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这样说,可视化教学是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教学有效的突破口。

二、“可视化”教学

(一)“可视化”教学

可视化是一种将复杂信息快速和容易被人理解的手段,是把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可视的表示形式并获得对数据更深层次认识的过程。这种转变任务既可能由人来执行,也可由多媒体设备等工具来实现。尽管对于可视化的理解,不同学科有着不同定义,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增强人类的认知能力、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降低认知难度[3]。因此,将任何抽象的事物、过程变成图形、图像等图示方式的表示都可以称作可视化。总之,可视化就是利用图示的方式对事物进行视觉加工、处理的过程,选用的工具由完成任务的属性和将要达到的目标来决定。可视化是以一种更直观的、更加容易感知的图示方式表征信息及信息加工过程。理论上,任何复杂的思维过程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图解的方式将其逻辑关系表示出来[4]。

要实现可视化教学,应做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情境三方面的可视化,如图1所示。教学目标可视化,指的是让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要做什么工作以及工作重点、难点等;可视化工作成果能让组员获得成就感,调动积极性,同时也获知自己的优劣势,以便更好地总结、提升;教学过程可视化指的是教学任务可视化,教学语言可视化,通常的说就是进行有材料的交流沟通,这样能降低沟通难度,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情境可视化指的是让教学参与者尽可能快的获知教学场地的工作情况,包括获知什么人正在做什么什么事,达到什么进度,能快速获知各种工具、仪器设备的布置及使用方法等。教学情境可视化是可视化教学设计的核心。

(二)“可视化”教学意义

可视化教学内容能分解复杂知识点,揭示内在规律,降低难度,有助于职业院校开展教学活动。成果可视化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学生要可视化成果,上交材料,无形当中就被“任务导向”了,能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收集资料;同时要设计成果的展示,驱动学生深入学习,研究所学知识,达到进一步学习的效果。由于成果的展现模式是开放式的,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6]。

教学目标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快速明确工作任务、信息,便于小组及时分工、开展工作;工作进度、成果的可视化,让各组相互了解,明确差距,激发各组间的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小组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教学过程可视化有助于教学管理。可视化教学过程中要求展现各组成员情况,以及通过“任务管理表”展现组员每个时间段所做的工作及成果。通过任务责任到人,便于组长管理组员以及让教师及时掌控教学。

三、“可视化”教学实践

当前,教师使用的各种教学文件都是可视化的一种方式,只是可视化的程度不一样,没有系统性地开展可视化教学设计应用研究。例如教师的教案、板书、PPT等都是可视化的初级尝试。真正的可视化教学设计是创建一种学习情境,这种情境下的环境、机制、目标都能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开展有效学习。所以,要实现可视化教学应做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情境三方面的可视化,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一)教学目标可视化设计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的可视化就是要让学生快速、清晰的明确工作任务,甚至可以通过设计示意图、表格的形式辅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可视化最有效的模式就是设计“学习任务书”。“学习任务书”的内容应包括:

1.学习目标的设计。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也就是工作成果。教学目标设计很关键,学生是否感兴趣基本决定了学生是否积极、努力地去工作。所以教学目标(教学成果)应尽量设计为有一定现实意义,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项目,为此教学目标(成果)应告知学生要做什么工作,达到什么效果,成果上交模式、数量以及时间节点等。

在教学目标的形式上可以有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就是要让教学目标(成果)可视化,让学生能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学生完成工作后有成就感。教学目标(成果)的形式可以是沙盘实践(在沙盘上检验学生的作品、成果或者实现一定的功能)、海报(能迅速实现成果并有效地引导学习、思考等),word文档、PPT、图片、纸质小结、实物、试制件、产品等;展现方式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微信、QQ、邮件等。这样使得学习不至于枯燥,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等。

2.教学场地介绍。教学场地介绍很关键。因为拥有不同的资源,学生采用的方法就不一样。所以在任务开始实施时就应告知学生可以使用什么设备、资源,工具、材料以及它们的型号、尺寸等。

3.教学内容基本情况介绍。任务书中还应介绍教学内容(工作内容)名称、实施地点、项目标号、课时安排等基本信息。

在某高职三年制数控技术专业第三年的《组合件数控加工》课程中,情境3-2的任务是:制作“凸轮轴”加工工艺卡片。根据教学目标可视化的要求,作者设计的任务书如图2所示。该任务书不仅描述了学习情境、基本信息,还详细介绍学习成果要求,包括达到的目标、格式,数量,上交时间等。最后还要求学生在确认书上签字,让学生确认已完成“任务书”的阅读,已明确工作条件、目标及上交成果要求。签字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让学生明白从签字那刻起就已接受了该项工作,就有义务去付出,去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学过程可视化设计

教学过程可视化指的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设计可视化的成果。这样每个教学环节都能看到学习成果以及掌握学习状况;同样也能使学生的学习(工作)方向更明确,有助于小组分工、任务布置等。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中,教学过程分为六步,分别是: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在这六个步骤中,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设定若干个“成果”。这样就实现把学习作为一种手段,而完成成果才是最终的学习(工作)目标。

本文例举的教学案例中的“成果”设计思路如表1所示。首先安排学生根据任务书收集资料,然后做成海报,这样学生很明确该如何做,也会想办法去完成该任务。其次在计划、决策阶段,学生要分析零件特征,学习制图知识、工艺知识,为此设计学习工作单(针对载体设计相关知识点的简答、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点。再次是实施、检查阶段,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所学知识完成工作任务——加工工艺海报,对所有之前工作进行一个综合应用,同时再请教老师、同学优化成果。最后是评价阶段,各组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小组间相互点评,取长补短,根据总结评价的情况,每个成员在工作内容、收获、自我表现等方面进行小结,上交可视化的纸质文件。

(三)教学情境可视化设计

教学情境可视化就是让学生能看得到、感知到学习任务(工作);同时能感受到一种氛围——有责任、有义务去完成某项工作(职业素质的培养)。创设的这种氛围可以是客观物质,也可以是精神意识。教学情境可视化包括情境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设计、“6S”管理、学习状态可视化四部分。

1.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情境应实现学生进入情境后,不仅感受到他是学生,同时也是带着任务的“某职业人”,有学习权利的同时,也有义务完成“职业人”的任务,这也是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某高校设计的教学情境为如图3所示。

该情境要求学生组成团队,设计机器人按指定路径爬坡,下台阶,穿过涵洞,转弯,然后在指定的位置打开垃圾桶盖,取出爆炸物,然后送至安全区域。该情境的主要特点为:一是问题描述让学生感到所做的工作很有社会价值、现实意义,调动学生兴趣;二是沙盘能让学生快速明确所要做的工作,使成果可视化,一目了然;三是沙盘引出任务,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学习、开展工作,同时也是检验成果的地方;四是问题描述中设计团队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激发学习积极性;五是该情境为目标、成果导向,由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制作、展示,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开展“6S”管理。开展“6S”管理非常关键,养成“6S”工作习惯能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本文例举的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室为例,应做好如下工作:及时清理实训室不需要的物品;需要的物品设计固定的位置,摆放好,做好标识,包括学生信息、设备信息等,大到机床设备,小到工具都应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并做好标识;应保持物品、设备的整洁、卫生,并养成长期清洁的习惯;使用设备前先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坚决杜绝不安全的行为。总之就是做到清除无用设备,做好有用设备的标识、管理、卫生、安全等工作,并养成习惯。

3.学习状态可视化。学习状态可视化指的是让教学参与者的基本信息、工作任务、工作进展、设备使用情况展现出来,包括什么人正在用什么设备做什么什么工作,达到什么进度等,让所有人都明确自己的角色及工作任务。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任务管理表格”、“团队信息登记表”、“工作计划表”等教学文件来引导学生学习、工作,如图4所示。这些纸质文件需要让学员手签,让其明确各自职责、工作任务,实现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要学的转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既是一个团队,又有各自任务,需要各自的付出才能完成小组任务。

四、小结

可视化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教学的重要措施,能有效地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是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同时该教学模式需要教学设计者前期做大量的备课工作,能预知教学进程中各环节的情况并有相应措施。要做好可视化教学还应注意:

(1)研究学生特点及教学知识点,设计符合学生学识水平,又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和教学项目;可以将教学载体设计成“起点高,落点低”,一方面吸引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降低难度,切不可为追求新颖而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仅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是协助者,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工作过程(完成任务书和学习工作单等的过程)。

(4)通过小组展示、评比、可视化成果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实现小组间、学生间的竞争、督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5)教学成果的评价应由师生共同完成,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建议教师评价占50%,学生评价占50%。

(6)教学实施前需要老师布置好教学环境,配齐教学工具、附件、耗材等。

(7)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工作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所以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理解、认可,打破唯教师讲课才是教学的旧观点。

(8)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尽量实现“翻转课堂”模式。

总之,可视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学要全盘考虑各个环节,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活动都有设计、预判及解决措施。要实现可视化教学在理念上需要明确: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学习(工作)的过程;教学过程以成果可视化为导向,让学生具体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7-8]。实现可视化教学需要根据各院校的特点,教学各部门的配合,逐步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是当今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可视化教学是实现该教学模式的有效突破口。开展可视化教学改革能提高各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水平的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晓明.可视化教学过程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3):16-19.

[2]马树超.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呼唤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8-22.

[3]李芒,蔡旻君,蒋科蔚,等.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法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3):16-22.

[4]余蕾.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现状与解决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6):27.

[5]葛道凯.学习贯彻全国职教会精神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5-7.

[6]郭美荣,侴爱辉,夏德宏,等.可视化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128-130.

[7]蔡百周,马爱群,陈惠哲.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策略简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1):148-151.

[8]钱旭鸯.教学设计可视化研究:教学设计的视觉转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0(7):30-35.

作者:曹著明 宋改敏 贾俊良

板书图示教学管理论文 篇3:

高等数学教育中多媒体教学形式探究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稳定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本科院校开设课程日益增多,高等数学课程的学时在不断压缩。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在高等教育中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从事高等数学教育三十余年教师的教学体会与统计数据,从不同侧面论述了以多媒体形式为主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给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多媒体;高等数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高等院校大量扩招导致各校教育资源越来越紧张。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由于教学班的人数不断扩大,受到听与看的限制,传统的以“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绵绵板书”为主,以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为辅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已逐渐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似乎是大势所趋。各高校为了缓解由于教学硬件不足带来的教学压力,开始鼓励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有许多院校甚至把是否用多媒体形式教学作为评价“好课”的条件之一。如此一来,在许多高等院校教师上课不带课本,不提前备课,两手空空走进教室,只需打开邮箱,把多年不变的多媒体课件放映出来,照屏幕内容授课已经成为习惯。尽管在许多高等教育研讨会议上,多媒体教学在高等教育某些课程中是否适用,一直存在一些争论。但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普及已是事实。通过对37所高等学校的调查显示多媒体课件教学形式由5年前的68%增加到现今的93%。因为教师的紧缺,同堂上课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即使像数学这样的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也达到了80%以上。是否使用多媒体基本由上课人数决定,而几乎与课程无关这一现象在许多院校已经发生,主要原因是多媒体至少可以解决学生看清与听清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在许多以直观、解剖、结构、分类、图示等教学为主的学科,例如,在数学中空间解析几何,化学中分子结构,生物学,动植物解剖学,以讲解、示范动作为主的部分体育类课程及许多需要以图示为主的形象类课程中,多媒体教学能达到比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方式更理想效果。对农林学科类中的作物结构、作物播种、收获等课程,对来自于城镇的学生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往往很难体会,无法理解课本中相关段落的真正意思。此类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使课本由静变动。通过播放作物“种”与“收”的全过程,使学生产生“亲临”现场的感觉,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此部分知识的特点和规律。这类课程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形象的特点,有效解决了此类课程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再如部分体育类以动作讲解为主的课程中,在讲解类似于双杠、跳马等联合动作时,由于年龄与专业所限,教师本人很难自如地完成相关动作,如果采用多面体课件讲解,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应提倡,是否必需,是否应普及,是否每门课程要千篇一律?带着许多疑问,笔者组织、参加、旁听了十二次期中教学检查,听取了代表近六万学生的高等数学课代表的意见。通过与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的数学教师座谈、交流,总结出如下观点与体会。

尽管受到教学资源紧张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为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与提高,通过多年的观察与实践,当前多媒体是否进入课堂,是否应成为主要教学工具,本文建议各高校应根据各自情况,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应全篇一律。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根据作者三十余年的教学经验,除了讲授相关的数学知识,此课程还应肩负起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等。数学课程特点是知识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多数内容比较抽象,由此导致不好学、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等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分析式与启发式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出数学学科的智慧与美感,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技巧,而不是仅仅教学生如何考试以及解题。因此,数学采用以播放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形式明显存在下列不足。

首先多媒体课件注重展示了与课本内容大同小异定义、定理、公式、例题、归纳小结等的表象,忽视了或削弱了相应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目的以及定理、公式等的引入与推导过程,会使学生有一种学而不知其因、难以理解的感觉。任课教师只需轻点鼠标,照屏幕读一下内容,即可完成教学。学生看到的满屏的条条框框,没有看到教师对整个知识的构思、推导以及启发的讲解。教师只完成了传导的任务,忽略了授业与解惑的重任。

其次是课件的使用使得课堂容量增大、课程的内容变多、讲解速度相对加快等,如果使用不当,课堂就会由“人讲”变为“机灌”。学生的普遍反映是:课堂上好像是听懂了,但课后很快又忘了,许多内容又不理解了,像没听过课一样。这一原因主要是由数学自身结构的特点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起的。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既缺乏师生间有效交流,又难以激发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何谈学好?更重要的是体现不出数学的逻辑美感,也缺乏有效的反复与记忆过程。本应互动活泼、跌宕起伏、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变成机械的影视播放,这样的课堂不但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反馈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信息,教师则成为一个解说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不出教师的特点与能力。

再者,许多院校高等数学课件基本是一样的,不同教师之间的课件差异甚微,多年不变,每节课所讲内容均是提前定好了的,完全不顾及学生的认知程度与反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与学的脱节,相应削弱了课堂效能的发挥。多媒体的制作要根据个人特点因人而异,千篇一律的课件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难以发挥出不同教师的教学潜能与特长。

更重要的一点,好的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师,本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完成由讲清楚课到讲明白课的转变;由讲明白课到学生听明白课的转变;由学生听明白课到学生理解课程基本内容并掌握基本内容的转变;由掌握基本内容到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转变。上述转变离开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离开细致入微、引人入胜的讲解,对数学课来说是难以完成的。上述转变多媒体教学很难实现,更何况有的教师在碰到多媒体出故障或停电的情况就无法使讲堂进行下去,被迫停课或上自习,这样一来,知识的转化更困难了,这给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由此带来了许多无法弥补的损失,使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减弱。更有甚者,有许多教师省去了备课以及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更改下次课讲授内容或进度的有效教育方法,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前安排好的多媒体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速度不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反应,而是根据每节多媒体课件上要求的内容。

由于许多高校高等数学教师的缺乏,每位高等数学任课教师不仅周学时数不断增加,而且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通过对45所高校的调查资料显示,不适合于大班上课的《高等数学》课程,由于多媒体为主的教学形式的引入,平均每个教学班达到148人。此等现象希望能引起各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任何原因不应以降低高等数学教育质量为代价。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外语、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大面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存在许多不满情绪。各高等院校如果不加限制的使用,对人才培养也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

总之,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利弊并存且较为复杂的系统问题。通过实践与探讨,切实发挥数学教育中多媒体的积极作用,趋利避害,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傅种孙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顺燕.数学的源与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杨小平,等.本科高等教育分层次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3,19(6).

[4]邓东皋.数学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刘东敏.教育改革与创新问题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7]美国数学的现在和未来(中译本)[M].周仲良,译.谷超豪,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8]高校教育研究[Z].世界华裔经济年鉴杂志社,2008.

作者:李仁所 李全忠 王汉锋

上一篇:国民素质政治思想论文下一篇:化学探究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