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审视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程度决定了区域教育的品质。基于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管理知识存在的双弱、单边弱、双强的不平稳现状,嘉兴市经开区从区域实际出发,形成“双起点”自测、“双螺旋”架构、“多关联”路径并指向“双成长”的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新样态。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阅读审视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审视教学管理论文 篇1: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职业院校要重新审视当前教学管理工作,注重加强教学改革的同时,要不断优化教学环境,积极创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深刻理解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一切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现存问题进行了概括总结,重点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学生;教育理念;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应用

一、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现存问题

職业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所影响,仍然存在很多有待于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具体主要体现以下方面内容:其一,校园管理方面: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部分职业院校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侧重于管理机制的严谨性,将制度管理放在足够重要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很多职业院校主要通过行政权益方式来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当前这在做法显然不合理,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激发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导致教学结果不够明显。其二,教学管理方面:职业学生在进行教学管理时,能否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于落实人才标准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职业院校并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而设定进行管理创新,并且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能力,没有掌握现代化管理方式,导致职业学院教学管理效果不理想。基于此,职业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创新管理方法,促进教学管理工作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教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一)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职业学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尤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面的转变,由“教”逐渐过渡到“学”为重心,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职业学校要想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内容:其一,职业学校要意识到“授人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并且要注重将当前这一理念应用到具体教学当中,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其二,改善现有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特定的场所中进行学习。其三,做好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读物,帮助学生合理选择阅读物,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教师要做好教学方面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体主要包括:其一,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可根据具体教学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使得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二,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其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帮助学生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使得学生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学习,尽可能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其四,开展和个性化教学,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认清当前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专业指导,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做好自主学习管理

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做好以下方面工作;其一,学生要做好自主学习管理工作,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学习计划,对于指引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每天的复习计划,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障。其三,认真听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保证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配合教学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全神贯注投入到学习当中,注重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职业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感知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在教学中的作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做好教学方面的工作,根据教学大纲及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促进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促进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夯实职业学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尹雪芹.以学生为本,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效果[J].现代经济信息,2018(04):423.

[2]裴智民.高职人才培养回归“以学生为本”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14):56-58.

[3]何峰雷.职业院校要以学生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J].新西部(理论版),2012(08):127+132.

作者:张志强

阅读审视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双螺旋: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样态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程度决定了区域教育的品质。基于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管理知识存在的双弱、单边弱、双强的不平稳现状,嘉兴市经开区从区域实际出发,形成“双起点”自测、“双螺旋”架构、“多关联”路径并指向“双成长”的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新样态。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管理知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培养质量,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1]可见,教师专业成长既是个人需求,也是团队发展的必然。当前,教师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学科教研员负责,突出指向教师专业知识成长的学科培训;另一种是由行政教师负责,突出教育的通识知识培训。这样的结构与方式,会出现“重学科弱管理”“重管理轻学科”的情况,导致教师专业成长出现“内卷化”。而且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2],其根基是专业与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3]。由此,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把教师当成一个完整的人,通过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管理知识的双螺旋整体建构,激发教师的内生力,不断形成向上的教师成长新样态。

一、模型建构: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思辨

最早提出“双螺旋”概念的是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他们通过观察DNA晶体照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其由两条主链构成,它们似“麻花状”相互平行而螺旋向上[4]。本文中的“双螺旋”指的是“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管理知识”,主要突出双螺旋、双起点、多关联、双成长的特点。

双螺旋:通过对学科专业知识及教学管理知识的分层(如表1),形成不同的等级架构,让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自测,了解自已的现状及螺旋向上的全景。

双起点:指的是学科专业知识起点及教学管理知识起点。教师通过自我判断为自己成长双定位,以追求“点”上共生,达到共同发生,协同发展。

多关联:聚焦自我起点坐标,关联区域层面建立的“名师工作坊”等载体,依据受众对象、课程类别等设计侧重点不同的多元培训,形成学科专业及教学管理的相互贯连,以追求“线”上互动,达到多元联结,相辅相成。

双成长:通过学科专业与教学管理的双螺旋架构,提升教师专业和学科管理的双成长,以追求“面”上的发展,达到内化实践,自主调节。

总的来说,这是基于“完整的人、整体的教师”的定位,通过建构区域教师发展现状的双螺旋坐标起点,通过基于分层分类的双螺旋实施路径,依托多关联的平台赋能,让教师在经历双螺旋样态的成长中,实现从外在植入到内在唤醒的成长自觉。

二、实践尝试: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创生

结合双螺旋的理念思辨,聚焦教师成长的真实现状与需要,经开区形成了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四条路径。

(一)针对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管理知识双弱的“共绘蓝图”教师成长路径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日积月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中,了解起点坐标是基础,全面发展是关键。

1.目标牵引,让青年教师绘好两张图

经开区立足教师成长的“最近发展区”,为青年教师规划了两张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专业诉求。第一张图:个人成长路线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求各学校通过教师发展顶层规划、青年教师成长校本细则、教研组细化落实、自我审视等,帮助青年教师精准规划“个人成长路线图”。第二张图:阶段成长规划图。我们在已形成区教学能手、区学科带头人、区名师的个人阶段成长规划图的基础上,结合区域青年教师体量迅速增长的现状,增设35周岁以下的新锐教师评比,通过教师成长台阶的精准搭建,让青年教师在成长规划目标的牵引下呈现集体行走样态。

2.行动落实,促青年教师叩开三扇门

基于”最大公约数”的课堂建模方向是基础。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沿着课堂建模方向淬炼课堂,叩开三扇“虚掩的门”。一是全面育人门——通过培训增强教师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明确其共需的价值恪守。二是教学设计门——明确把握教学理念、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适度预设生成空间、适切选择方式方法,是教师专业能力生长的显性标识。三是反思沉淀门——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越恒久、越深刻,课堂改进就越有效。

(二)针对学科专业知识强与教学管理知识弱的“多元帮扶”教师成长路径

再好的设计没有落实都是空中楼阁。我们通过专业能力带动教学管理成长,以寻求突破“帮扶半径”的教师成长路径。

1.“双线追踪”常态帮扶策略

区教研中心指导各学校学科教师与同教研组的学科名师结为师徒,落实避免短视的“双线追踪”。通过日常化、常态化的课堂教学随访和日常教学管理的点对点扶助,开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通道。

2.“课堂观察”诊断帮扶策略

区教研中心注重课堂观摩,有计划、针对性地走进课堂,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进行评价与诊断,并提出相应改进方案,助力教师在上好常态课的同时,注重研制精品课例。

3.“教研联盟”辐射帮扶策略

我们成立了区教研联盟专家智库。各学校教师在进行市、區级课题研究、技能竞技时,可以从中选择一名或多名专家教师进行跟进式的“一对一”或“多对一”指导,促进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快速成长。

(三)针对学科专业知识弱与教学管理知识强的“微项目引领”教师成长路径

“微项目引领”是教师群体发展的触发器。“微项目引领”下的教学管理,能有效连接教师之间的深度卷入,弥补学科专业知识薄弱的缺陷。

1.实践“微项目引领”,帮教师创设专业场

经开区通过三项引领,创设教师成长专业场。一是榜样行为项目引领:通过18个学科名师工作坊的建立,自下而上分别形成独立小群与集合大群,创设教师与名师互研互磨的磁场,体悟榜样。二是主题聚焦项目引领:区教研中心通过每年一主线、每月一主题的方式,依托主题轮训开展多项主题培训活动。三是比武竞技项目引领: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教师技能比赛、班主任论坛、命题设计比赛等载体,引导教师在竞技中加强同伴交流,切磋技艺。

2.网络“微项目引领”,帮教师拓宽专业场

我们通过网络研修微项目的引领,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力。其中的操作核心有三。一是以研训需求为导向确定“微项目”主题:围绕教师业务成长阶段特点,开展系列在线调研工作;根据不同培训领域的核心问题,项目开发小组将其转成以解决单一、短期任务为目标的“微项目”主题。二是以PBL项目学习方式驱动实施微项目方案。PBL项目学习方式以本质问题为基点,通过做中学进行驱动与实践。三是以钉盘为存储条件构建微项目资源库。网络微项目实践,有助于自然形成丰富的过程资源,进而形成网络资源库。

(四)针对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管理知识双强的“核心智控”教师成长路径

针对教师学科专业能力与常态管理能力均强的教师,我们成立区域核心团队,汇聚智慧颗粒,形成研修路径。

1.区域教师成长研修核心团队

区域教师成长研修核心团队包括三类。一是教研中心人員,主要做好区域研修顶层设计、主题选择和组织形式。二是学校分管校长和教务主任。我们以课题“三力六径:区域校长专业素养成长的路径创生研究”为引领,形成以分管校长、教务主任为内核的研修核心团队。三是学科基地负责人和兼职教研员,负责诠释教师专业发展质态、学科研修的路径设计和具体实施。

2.区域教师成长核心研修路径

区域教师成长核心研修路径包括三条。一是实行项目管理制。我们以“项目化研修:区域教研专业发展路径的实践研究”为区域总项目,形成由分管校长等领衔的10个学校管理项目,以及由兼职教研员领衔的18个学科管理项目,并通过主线串联形成区域研修的核心管理框架。二是实行智慧众筹制。形成“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清单,每日一亮点”制度,每月召开主题研讨会,每周制订学校重点工作清单,每日展示研修工作的一个亮点。三是实行过程评价制。建立绝对与增量两条评价机制,变定性评估为定量评价,挖掘数据价值,重视过程监控管理。

三、样态反思: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点

我们通过外铄内修、健全体系等维度的样态反思,为可持续教师专业成长蓄力,并乘势而上,触发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

(一)外铄内修,固化区域教研“双螺旋架构”

一个“完整教师”的专业发展,追求的是教学管理知识与教学专业知识的双修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螺旋上升,形成整体,如同植物的根与叶。

1.管理立足,培双螺旋之根

一是细化管理机制,强化规则意识。区域教研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创新研训模式,引领形成导向机制和约束机制。二是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基于受训者的专业需求,开展培训者的业务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三是设置学科基地,孵化区域特色。以学科基地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跑道,在课堂教学、考试评价、教研组建设等方面注重质量效能和研究创新。

2.专业成长,育双螺旋之叶

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推动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学习文化的再造,提升专业素养。一是开展专业阅读,拓展学识视野。从“外铄”走向“内修”,引导全体教师学习本学科内部的系统学识,丰富理论积淀,激发教师主体性生长。二是汲取实践智慧,提升课程领导力。发挥推进区域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职能,形成关键领域课程体系建设的规格与策略。三是物化教研成果,拓宽展示场域。透视研训现象,优化教研成果表达,使研究由实践体验走向理论建构,实现深度学习。

(二)健全体系,联通区域教研“双螺旋碱基对”

我们基于学科专业与教学管理的“双螺旋”架构及互动机理,探寻两者的耦合点,以实现知行合一。

1.聚焦项目,深度赋能

我们以“名师工作坊”“学科基地”等核心项目建设为载体,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形成经验,生成智慧,聚合资源,获得成长。

2.创新形式,提升素养

我们把握双链互动的关联点,构建区域总设计,结合教师自我定位实施分层培训,丰富教师的行动策略,并指向教师专业成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1-06-1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66.

[3]张茂林.教师专业成长与PCK的互动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4):40.

[4]陈平.“双螺旋”式的网络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11):1.

作者:王雄

阅读审视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的几个重点

新时期基础教育已从注重数量规模的扩展,转到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最有力保障,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认真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提升工作是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思想是先导,思想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虽然新课改实施工作已经多年,广大教师也经过了新课改培训,但是,当前仍有一部分老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够重视学生活动和能力培养,课堂封闭。年轻的教师虽然接受了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但是对新课程精神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实质性的东西,虽然教学方法花样翻新,但是华而不实,教学质量并不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没有多大改变。可以说,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之间的差别即在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高度决定教师的教学高度。

学校管理者应积极创建平台和机制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思想,如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参观学习或邀请知名教师到学校讲学,让教师感受新课程的理念。组织并鼓励教师阅读教育杂志、教育名著,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观点和操作模式,要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群体力量,组建学科优秀群体,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教、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要鼓励教师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用笔记录课程改革的点点滴滴,记载自己课改的探索之路等等方式,让新课程理念占领教师的精神圣地。

二、认真抓好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

只有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抓教学过程的管理,就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学常规依然是保证教学正常秩序、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修订“备课、上课、批改、考试、课外辅导、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把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原则和课堂评价标准逐一落实到新的教学常规中,把每个管理环节做细做透。有句流行语叫“细节决定成败”。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应该是:1.备课要求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要建立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学设计。备课应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确定教学的深、广度和容量。要研究实施过程,选择教学流程、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艺术和整合教学手段。备课时应体现“三个痕迹”:书上有备课的痕迹,教案上有修改的痕迹,教完后有反思的痕迹(写教学后记),学会根据“学情”不断丰富、调整、优化自己的设计。2.上课要求激趣导入,起点准确。讲授精准,探究有效。训练扎实,注重应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论教”,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的。因此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到能让学生思考的教师不要多讲;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不能取代;能让学生总结的教师不能包办,鼓励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目标达成率。3、新课程实施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4、科学地进行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工作,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难易要适度,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提倡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的题目;选做题、提高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鼓励他们冒尖。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三、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生长点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估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首先要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原则,要特别注重课堂监控、单元检测、学科竞赛、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组织教师认真对每个过程进行质量分析并及时地作为改进和加强教学的重要依据。把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起来,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过程和结果各自所占的比例要适当,克服那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评价倾向。其次要严肃考风考纪,认真组织每一次测试、竞赛,提高考试信度。同时考核评价要实事求是,认真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确保考核的全面和公正。

四、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是提升教学管理效益的增长点

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服务,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提高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所学校。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教学管理的最高目标。教学管理的两个轮子,一是教学常规,二是教研教改。校本教研作为教学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校本教研,深入研究教学常规,深化教学常规,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常规,促进教学常规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益。

一个教师要做好学校规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增长自己的实践智慧,在教学中学会教学,在管理中学会管理。校本教研是教师学习进修的重要途径,倡导教师把改进工作与教学研究、学习进修相结合,用学习和研究的态度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模式。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方式,它为教学管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是对学校发展机制的重新认识。

教学管理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抓好上述几项管理工作,就把握了教学管理的重点和方向,就能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作者:贾梦米裕王晓红

上一篇:城市旅游规划分析论文下一篇:校园体育文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