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

2024-05-12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

篇1: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

近日,读了孔庆东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一书,感受颇深,也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洗礼,对今后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开始了更深刻的思考。以下先摘抄一段 编者的话:拯救语文

这是一本批判的书,但批判的对象不是老师,批判的方式不是谩骂。

这是一本控诉的书,但控诉的被告不是作家,控诉的结果不是宰杀。

这是一本伤心的书,因为再不伤心我们的孩子将不会说话。

这是一本拯救的书,因为再不拯救,我们的民族将由聋而哑。

悲惨的中学生朋友,我的弟弟妹妹,你们学了12年语文,居然写不好一张字条;你们学过数百篇的课文,居然听不懂一首歌谣;你们呕心沥血背诵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标准答案”,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几个小时的高考。假如你考上了中文系,大学老师第一天就会告诉你:“把你从前所学的,全部扔掉!”

可怜的中学语文老师,我从前的同事,我永远的同胞,你们也明知这样的教材不对,这样的教法不好,可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大学,为了让家长露出微笑,为了能当上“优秀教师”,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指导”„„你们只好牙掉了咽下肚硬把老鼠讲成猫。你们在教研室也是愤愤不平,对“标准答”热讽冷嘲,可是一走进教室,你们就黑手高悬黑教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待学生的质疑和不满,你们失去了“人民教师”应有的气度和耐心,你们表现得比山大王还蛮横,比希特勒还粗暴。咱们是不是需要想一想:自己的饭碗和祖国的花朵,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陈旧的内容,极左的观念,荒谬的肢解,专制的答案,处处和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不协调,处处和科教兴国的总目标唱反调。辛辛苦苦的老师,他们已经丧失了独立讲解一篇文章的能力,每周到区里统一备课,就像文革时的早请示,晚汇报;凄凄惨惨的学生,被强迫着弄虚作假,穿靴戴帽,硬说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是因为“四·一二”大屠杀,硬说周朴园的性格是虚伪冷酷残暴;写作文必须“开门见山”,结尾一定要联系四化,形势一片大好。我小的时候拒绝写“批邓”文章,老师还夸我能够独立思考。今天学生写《我的1998》,忘了提“抗洪”二字,便被老师斥责为“傻冒”。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应该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可是今天的语文课成了艺术的屠宰场,成了情感的死囚牢。少数有个性有才华的学生,受压抑受苦闷,少数有锋芒有见解的老师,招嫉恨招烦恼。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立国立人的依靠。从远古的圣贤,到我们共和国的三代领导,都把

语文问题看得十分重要。幸好,举国上下已经意识到当今语文的积弊,四面八方飞来燕山雪片般的声讨。这些声音难免有一点夸张和激愤,那是因为他们要拯救的,是世上最沉重最豪华的“泰坦尼克号”。拯救语文,就是拯救中华文明,就是拯救炎黄子孙圣洁的心灵和智慧的大脑。让我们的弟弟妹妹们;儿女侄孙们,绕过冰山和暗礁,在通畅无边的艺术公海上,自由地选择最适合他们性情的航道。(摘自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前言)

看了以上内容,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过去在语文课本里,尽管内容五彩纷呈,但真正能激起学生们内心兴趣的恐怕为数不多,不可否认,语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精神的传声筒,这种精神就是政治的精神、革命的精神,老师成了庄严的说教者和指导者,学生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主体,他们扮演着被灌输、被管教、被批评和被指导的角色,他们的个性特点。被湮没了,这种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脱离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他们渐渐地丧失了用语言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培养未来的‘奴隶’和‘奴才’”。但是,我们并不是否认语文教学不要精神的支柱,语文不仅是工具性学科,同时它还是人文性的科学,谈到语文教育之精神,钱礼群教授说到:“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一个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我个人认为这种精神底子应当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的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至于走向绝对和虚无。就象《 红灯记》 里的李玉和说的那样‘有了这碗垫底的酒,什么都能对付’”。语文教育的精神是培养学生一种永恒的信念,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很多困惑便可迎刃而解。从这点上讲,语文学科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然而,“奴隶”或“奴才”式的教学很难激起学生内心真正的热情,很容易让他们的学习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他们的情感因素,不能将他们的思维纳入一个早已设定好的没有个人意志的模式中。很多学生已经很习惯地见风雨就与革命的主题或人生的主题联系起来,有些甚至不沾边的,他们也能谈出很深刻的革命道理来。我们不能埋怨学生,因为很多教参上也在大做文章,如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开篇的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些书上都在“不宁静”上做文章,猜测着这句话中“革命”的含义,作者在美丽的荷塘中暂时忘却了烦恼,但学生们却抓住了“不宁静”不放,他们眼中的荷塘则带上了一层灰暗的色调。在写作训练时,则很多学生显地过于现实,过早面对世俗的丑恶,感情基调乐观不足,感伤有余。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这个做梦的季节,不要让成人世界里的现实击碎青年时期的梦想。梦想是可贵的,是富有生命力的,别林斯基说过:“年轻的时候应该追求做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要敢于做梦。在成熟以后,美梦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就可以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没有了青春的亮丽色彩,没有了青春飞扬的个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足以吸引学生的兴

趣的。

[6] 同上,第12页

[7] 龚春燕等《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第53页,中国青年出版社

[8] 同上,第59页

篇2: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

农民工为了生存而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可能无形中为子女的发展设置了“教育陷阱”.留守农民工子女缺乏家庭教育,进城农民工子女遭受教育歧视,新生代农民工常囿于教育瓶颈,这些都值得我国教育界的重视.作为农民工输出地的农村中学,有责任关注这一现象,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功能.

作 者:阳大桥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仁县禾市中学,湖南,郴州,423602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生存现状   农村中学   教育功能  

篇3: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

当前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日益普及,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 为语文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 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但是, 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弊兼有, 如果使用不当, 反而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 充分考虑学生与辅助工具及教师之间的和谐, 使语文多媒体教学“到位”而不“越位”呢?本文从构建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的各相关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出发, 以课堂生态理念为指导, 提出创设生态化课堂的观点, 以求解决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的僵化因素

(一) 学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个人因素往往导致了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的僵化现象。部分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因为对课文内容不熟悉, 加之课件知识内容的丰富, 学生的思维速度、书写速度未必跟得上, 往往不习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中多样化的富有冲击性的展示, 只能引起学生暂时的关注, 并不能使这部分学生很好地接受吸收相关的知识, 实现教学目标。

(二) 教师因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定位应当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 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然而, 在当今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中, 不少教师被多媒体牵制了教学。第一, 目前看到的多数多媒体教学, 老师基本是先设计好课堂流程, 然后由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所谓的自主探究, 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被动的应答上, 并没有自主地去思维, 学生的任务只不过是对教师设计好的流程按部就班而已;第二, 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大量运用,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交流。优秀的教师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 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 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为了保持教学过程的连贯, 甚至整节课都在电脑前操作, 忽略了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教学相长的交流大大减少。

(三) 课堂环境因素

优良的课堂环境应当是空气流通、色彩宜人、宽敞明亮, 然而由于目前硬件的局限, 导致多媒体教室是“封闭”和“阴暗”的, 否则投影就会模糊不清。而在光线不是太好的多媒体教室中, 学生的视力必将受到影响, 并且整个群体的听课效率也会有所影响。学生是在上课, 需要接受知识, 需要看课文, 动手动笔。师生双方的不对称, 注定了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这一环境的客观因素,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 多媒体自身因素

多媒体的直观化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散。文学语言具有主观性夸张性, 而相关的图片、影像却是客观实在的。语言文字有模糊性、多重性、不确定性, 对于语言文字所传导的美与信息, 学生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 在脑中形成他自己的认知与感悟, 但多媒体却扼杀了这一可能。用具体影像代替想象的结果必然是不利于语文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也使得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大大降低, 语言文字自身的功能和魅力, 也势必随之减弱, 这显然不是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初衷。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学生、教师、多媒体运用、课堂物质条件之间, 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态化系统。因此, 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我们应当以生态化的视野, 为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更好地创设适宜的条件, 实现更加高效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

二、以教育生态学视野改进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

要解决目前中学语文多媒体面临的问题, 就应当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物质环境, 营造和谐、自然、自由、宽容、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 以学生发展为本, 强调多维互动, 形成独立自主的、自由开放的、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课堂生态环境, 进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探索铸就课堂生态观的教学模式。

首先, 要对教学结构体系进行根本性的变化,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主导的教学结构, 真正实现“学教”并重。这一框架下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 要求将多媒体作为一个有机部分整合于语文教学之中, 必须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建构或获取新知识。

其次, 教师要自觉担当起课堂教学设计者的角色, 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 分析其特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为目的, 预设不同的情景, 精心安排设计课程的每个环节。

再次, 教师不应当是知识的讲解者, 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积极促进学生学习, 尤其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获取解决问题的资源方法。在资讯发达的当下, 特别要利用好课堂中的多媒体资源, 将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去, 通过学生间的同伴互助, 有效探究, 深化所学知识。

最后, 改进多媒体课堂的物理环境, 生态观下物理环境包括确保教学实施的所有物质条件, 这些物质条件对教学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学环境中适宜的光线、合理的布局、舒适的温度及悦目的色彩等, 可以让师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更加积极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 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开展顺利高效。因此在对整个多媒体教室环境的设置上, 应便于学生学习探究的开展, 尤其是在光线的设备配置上应该加以科学调控。

参考文献

[1]窦福良.课堂生态学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第24卷第6期.

[2]李帮琼, 冯维.课堂生态观的研究进展[J].基础教育, 2007.

[3]田燕.对话:生态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

[4]徐陶, 彭文波.课堂生态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10) .

篇4: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读后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中学语文 多媒体 课堂

德国生物学家、哲学家Haeckel 于1866 年提出“生态学”概念,生态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学领域。美国著名教育史家、教育评论家劳伦斯·克雷明,在他的代表作《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 “教育生态学”概念,教育生态学所研究的是: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的相互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 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因素组成的系统。此外,教育生态学还必须考虑教育对象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当前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日益普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为语文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弊兼有,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充分考虑学生与辅助工具及教师之间的和谐,使语文多媒体教学“到位”而不“越位”呢?本文从构建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的各相关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出发,以课堂生态理念为指导,提出创设生态化课堂的观点,以求解决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的僵化因素

(一)学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个人因素往往导致了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的僵化现象。部分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因为对课文内容不熟悉,加之课件知识内容的丰富,学生的思维速度、书写速度未必跟得上,往往不习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中多样化的富有冲击性的展示,只能引起学生暂时的关注,并不能使这部分学生很好地接受吸收相关的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师因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定位应当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然而,在当今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中,不少教师被多媒体牵制了教学。第一,目前看到的多数多媒体教学,老师基本是先设计好课堂流程,然后由学生讨论回答,学生所谓的自主探究,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被动的应答上,并没有自主地去思维,学生的任务只不过是对教师设计好的流程按部就班而已;第二,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大量运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交流。优秀的教师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为了保持教学过程的连贯,甚至整节课都在电脑前操作,忽略了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学相长的交流大大减少。

(三)课堂环境因素

优良的课堂环境应当是空气流通、色彩宜人、宽敞明亮,然而由于目前硬件的局限,导致多媒体教室是“封闭”和“阴暗”的,否则投影就会模糊不清。而在光线不是太好的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视力必将受到影响,并且整个群体的听课效率也会有所影响。学生是在上课,需要接受知识,需要看课文,动手动笔。师生双方的不对称,注定了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这一环境的客观因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多媒体自身因素

多媒体的直观化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散。文学语言具有主观性夸张性,而相关的图片、影像却是客观实在的。语言文字有模糊性、多重性、不确定性,对于语言文字所传导的美与信息,学生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在脑中形成他自己的认知与感悟,但多媒体却扼杀了这一可能。用具体影像代替想象的结果必然是不利于语文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也使得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大大降低,语言文字自身的功能和魅力,也势必随之减弱,这显然不是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初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教师、多媒体运用、课堂物质条件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态化系统。因此,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我们应当以生态化的视野,为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更好地创设适宜的条件,实现更加高效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

二、以教育生态学视野改进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

要解决目前中学语文多媒体面临的问题,就应当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物质环境,营造和谐、自然、自由、宽容、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多维互动,形成独立自主的、自由开放的、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课堂生态环境,进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索铸就课堂生态观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对教学结构体系进行根本性的变化,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结构,真正实现“学教”并重。这一框架下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堂,要求将多媒体作为一个有机部分整合于语文教学之中,必须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建构或获取新知识。

其次,教师要自觉担当起课堂教学设计者的角色,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分析其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为目的,预设不同的情景,精心安排设计课程的每个环节。

再次,教师不应当是知识的讲解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尤其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获取解决问题的资源方法。在资讯发达的当下,特别要利用好课堂中的多媒体资源,将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去,通过学生间的同伴互助,有效探究,深化所学知识。

最后,改进多媒体课堂的物理环境,生态观下物理环境包括确保教学实施的所有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条件对教学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学环境中适宜的光线、合理的布局、舒适的温度及悦目的色彩等,可以让师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积极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开展顺利高效。因此在对整个多媒体教室环境的设置上,应便于学生学习探究的开展,尤其是在光线的设备配置上应该加以科学调控。

参考文献:

[1] 窦福良.课堂生态学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第24 卷第6 期.

[2] 李帮琼,冯维.课堂生态观的研究进展[J].基础教育,2007.

[3] 田燕.对话:生态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4] 徐陶,彭文波.课堂生态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5] 王宏霞.有效教学的生态学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5(9).

篇5:教育的现代性审视

我们的现代教育存在着诸多内生性的问题。这源于哲学对教育理性叩问与批判性审思的缺位。缺乏哲学的现代性拷问,教育就不可能走出已然深陷的泥沼而获得自新。于是,教育哲学就自然而然地担当起了对教育进行现代性审视的这一责无旁贷的时代任务。

在教育哲学视野关怀中的教育,是一项致力于追求并竭力实现人(儿童)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精神自由这一旨趣的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之于儿童,教育的神圣责任和全部使命就是帮助他们摆脱内心的匮乏,以实现精神自由的追求。由于儿童是尚处于发展中的未成熟的人类幼体,因此他们 “ 蒙昧无知 ” ,所以儿童是匮乏的个体,因而他们需要获得一种过上良善生活的可能性。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的就是教育。教育的终极价值不是仅仅教授给儿童有限的知识,而是教会儿童学会不懈追求并最终能过上一种完满的良善的可能性生活 ---- 这样的生活是指能够自由发挥全部潜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对于教育者而言,其责任显然就是帮助未完全的儿童点亮生命之火进而燃起精神之炬,对他们进行价值引导和民主教化,并基于此而促使孩子们能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理想、价值、自由和精神。

但是,今天的教育已经相当严重地异化成为了一种企图囚禁自由灵魂的手段与试图禁锢开放精神的枷锁 ---- 毫无一点人性可言的规训机器。在人文主义教育哲学的情怀和视野的关照范围之内,如今的教育已被世俗化的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践踏得面目全非了。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规训与教化》一书的著者金生v审慎地说道: “ 现代性教育试图用规训的技术、规训的道德、规训的知识为人们装备上最具生产力的功能,教给人们获得各种利益的手段,但这些手段是无法燃起生命和精神之火的,只能像石头一样,砌成为身体之间的墙,这墙无法为生命和精神展开一条可能性之路,仅仅是禁锢生命,阻隔爱。 ”“ 规训的.教育虽然教给人们获取各种实在利益的手段,但却把生命捆绑在铁笼里,把灵魂囚禁在洞穴里,它剪断了生命和精神自由飞升的翅膀,无法为生活指引可能性的超越之路。 ” 著者还在书中进一步提醒我们,须用批判性的眼光来审视现代教育在其华丽外表掩饰之下的许多内在性危机。

“ 教化是对精神的守望、爱恋和提升。教化的理想期望每一颗心灵在教育中诗意地成长,获得爱意的眷顾,实现生命的卓越。人的生命需要诗意的大地,也需要教化的眷恋。教化乃是生命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惟有教化才能在现实的大地上为精神的成长筑起诗意的希望之路。 ”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作者在书中颇富启发性地讲: “ 教育的使命不应是将自己变成一把神圣的扫把来打扫世界和人们的心灵,而是对精神的守望和援助 ” ; “ 教化的爱的意义在于激发人的自我完善的状态,促进个性的完整,从而使每个人从蒙昧的状态上升为有德性的状态 ” 。现在,我们已然身处现代性教育规训与教化的历史境遇之中,显然我们根本无法回避诸如 “ 教化与规训的对抗 ” 、“ 理性的癫狂 ” 、“ 个体性的迷思 ” 、“ 自我实现的隐忧 ” 、“ 理想的命运 ” 、“ 道德的脆弱 ” 和 “ 知识的幻觉 ” 之类的现代教育哲学难题。

《规训与教化》一书的著者从现代性的文化处境出发,对上述这七大方面的教育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甚为细微深入的思考和极为坚实有力的探讨。全书着重分析了教育中的规训的结构与教化的困境,研究了教育的规训与教化在现代性演变过程中的种种对抗与冲突,阐述了由规训所展现的教育、政治和文化问题,思索了通过教育改革重建文化理想、构筑教育生活以及治理公共政治的路径。作者怀着一种浓厚的乡愁式的学理冲动,花费了整整三年多的时间试图在教育的原野上寻找一种教化的精神家园,期望每一颗成长的心灵都能获得爱与教化的眷顾,力图让每一颗纯真的心灵都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书中表达了作者的知识分子理想的情怀,认真持守了理性审问的思想姿态,并且十分具有指向现实的实践关怀之意涵。在其深厚的哲学与教育学双重学养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之中和循循善诱之下,捧起金生v教授的这本大部头的新著《规训与教化》,在他独到的见解和发人深省的言说中,我们的精神和心灵受到了强烈碰撞与震颤,热烈激荡与共鸣,酣畅之淋漓,回味之悠长,感想之绕梁,真皆难以用笔墨所能详尽。

在中国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今天,无孔不入的经济与物质利欲广泛冲击着我国的教育,这已成为不可置否的事实。市场经济的不断入侵使得我们的教育日益面临着陷入市场经济殖民地的巨大危险之中,教育的规训化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引起高度的警惕。在教育改革中功利主义日渐抬头的今天,对于当下的教育进行一番必要且系统的审视与拷问和建设性的考量,就显得非常尤为亟待了。幸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金生v教授在其近著《规训与教化》一书中,为我们用哲学理性对之进行了深刻且颇富有新意的审问与检讨,这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富于教益的颇为难得的启发。

篇6:审视我们的幼儿园教育

内容摘要:《有效管理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办园水平》全文围绕“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这一主题,从岗位职责规范、情感管理、教育教研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推动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师资队伍 办园水平岗位职责 制度规范 情感推动 教育科研专业成长

有效管理教师队伍 切实提高办园水平

当前社会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学前教育改革呼声日高,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幼儿园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是我们目前的校办幼儿园硬件设施不足,教师队伍薄弱,办园水平滞后,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家长、幼儿的需要。如何创办符合时代发展、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是等?是靠?还是审时度势,奋勇前进?落后就被淘汰,“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清醒地审视我们的幼儿园教育的弱势和不足,创新和改造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才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经得起社会和时代检验的优质幼儿教育。

一个优秀的园所,形成一定的品牌,必须有优良的办园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目前,作为一所校办幼儿园,硬件设施的不足阻碍了办园水平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但真正欠缺的是教育经验的积淀,教师队伍的建设。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幼儿教育。目前我们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7.3岁,专业合格率仅为百分之零点五,正式教师占全园教师的百分之五十,其余均为聘用教师。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专业水平较低,教研力量薄弱,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流动性大,这些因素成为幼儿园发展的一个瓶颈。一所好的幼儿园,必须以硬件作支撑,用软件作底蕴。硬件的改变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能短期内实现的,但软件的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需要从现在就做起,从现实入手,根植于本园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师素质与整体实力的提升,①“组织和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保教队伍,是幼儿园管理的立足点”。为此幼儿园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以岗位职责规范人,以制度改革激励人以人为本,以积极情感推动人,以良好师德塑造人,以教育科研提高人,以专业成长发展人。

一、以岗位职责规范人,以制度改革激励人

目前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是源于没有建立、健全规范的规章制度,一所幼儿园必须有符合本园实情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幼儿园工作制度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使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明确职责,有法可依、有所适从,从而形成正常的工作秩序,使园所工作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研究改进保教学大纲工作,将教职工的积极性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使园所工作纳入良性循环。

(一)制定科学、规范的幼儿园规章制度 1.确定全园和各部门工作学习的秩序和标准

幼儿园全园和各组织部门要根据幼教工作规律,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工作和学习秩序,确定工作质量标准,保证园所工作正常运行。特别是保教工作,一定要细致严密地制定常规工作程序和标准,要从编班、排园历、一日作息、教育活动安排表到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建立备课制度以及保教工作常规、教育质量的检查、评价等形成规范。

2.制定教职工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对教师的培养上,幼儿园坚持以德为先,制定并实施《教职工师德行为指导》,强化教师在思想品质,治学态度、文明礼仪、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规范,使全园教职工有章可循,参照自律。

(二)切实贯彻执行园所规章制度

幼儿园管理中,应通过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引导教职工将外部的规范内化为行为主体的自觉意识,从而强化责任感,培养起良好的工作作风,并在全园形成健康向上的园风园纪,推动组织文化建设。为了充分发挥规章制度作为管理手段的作用,就要重视制度的贯彻执行。管理者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注重宣传教育

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必须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强调自觉精神,因此,必须注重宣传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讲解各项制度的目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同时引导教职工增强是非观念和自我调控能力,自觉遵照执行。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要持之以恒,经常进行。结合幼儿园工作的阶段性特点,在每个学期或学年开始时,在每周一次的例会上集中进行教育。向全园教职工重申本园各项制度规章的意义和内容,使各类人员包括老职工与新成员进一步明了各自的任务要求,逐步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保证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2.领导者率先垂范 要使园所各项规章制度顺利得到实施,成为全体人员所认同并必须遵守的“法”,幼儿园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给全园教职工做出表率,发挥人格的影响作用。而不是只要求教职工遵守,领导者则可以置身“法”外。3.严格检查督促

园所规章制度要成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法”,就要注意制度执行的严肃性,要严格要求,认真督促检查,同时将检查与评价奖惩结合起来,加强指导。管理者要注意深入基层,了解和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并给予指导督促。定期和不定期地依据制度内容逐项检查,公布执行情况,及时肯定表彰执行好的,批评执行不良的或违反规章的。要坚持执行制度的一贯性、一致性,做到有章必循,避免前紧后松、因人而异,使制度切实发挥管理手段的作用,在全园建立起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以积极情感推动人,以良好师德塑造人

幼儿园教师由于相当一部分是聘用教师,这部分教师付出与在编的正式教师同样的辛勤劳动,但工资收入却是杯水车薪。同时,一线教师工作辛苦,压力大,待遇低,怎样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少职业倦怠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以浓浓的爱心对待幼儿,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是幼儿园管理的关键所在。

(一)情感管理 在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上,幼儿园要注重情感的力量,实施情感管理,强调从情感入手,尊重、理解和信任老师;强调优化人际关系,创设平等、互助、互敬、互谅的同志式人际氛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宽松、平等的人文环境。在这方面工作中,幼儿园的管理者首先要做到做人朴实、待人真诚,能真正成为与教师共同研究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能“走”下来、走进教师,走进班级,更为关键的是心能“走”下来、贴近教师,倾听教师的心声、与教师心灵沟通,以教师为镜,共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德国管理学家赫尔茨有一句名言:“会鼓励别人,会服务别人,会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一所幼儿园园长的站位不应是居高临下,行为不应是颐指气使,园长的自我位置定位是以人为本的前提,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保证。园长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教师前进的同行者。②“一个同行者,必定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坚守教学第一线;一个同行者,必定能倾听教职工的建议和呼声,及时解决问题,理解、尊重教职工;一个同行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决不要求教师去做。她不会打扰教师的成长,只是去呵护、引领,她愿意提供足够的机会与耐心,创造条件让教师建构自己的教育思想,实现着她们独特的教育风格,张扬着她们弥足珍贵的个性”。

(二)赏识鼓励

在与教师相处时发挥情感的亲和力,多些平易会心的微笑、多些发自内心的赞扬、用朴素的情感打动教师的心,运用激励的感召力,实现园长与教师心与心的零距离。教师也是需要鼓励和夸奖的,做领导者要有许多夸奖教师的词汇,绝不能吝啬。注重相互赏识,大力倡导看到别人的优点是自己最大的优点;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让大家在赏识别人中净化自己。在每周一次的幼儿园例会结束时,我们总会开展一个小活动,那就是“夸夸自己两分钟,夸夸别人三分钟”,在轮到每个教师发言时,老师们都能发自肺腑,认真中恳的肯定自我,赞扬他人。而且每到这时,作为园长的我也不忘补充上我捕捉到的大家平时工作中的闪光点。每每这样的活动结束之后,大家心中总是洋溢着一种被他人肯定的喜悦与自信,享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工作中的倦怠与烦恼减轻了,奋发向上的内驱力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就在这样的正面强化下不断提高,主观能动性被激发了出来,避免了很多管制与说教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负面情绪。

三.以教育科研提高人,以专业成长发展人

幼儿园的发展需要有对教职工外在的约束机制,内在的激励机制,但必须根植于本园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师素质与整体实力的提升才能强化幼儿园的软实力,提高幼儿园的竞争力。课程领导是幼儿园管理者的立足点,以教育科研为媒介来提高教师素质,以专业成长为渠道来成就教师。如何有效的对教师进行课程领导,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工作:

(一)认真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教师的园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培训,能有效地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1.认真学习《纲要》和《规程》。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幼儿园工作规程》,同时结合案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让纲要精神深入人心,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心中有“本”。

2.认真进行教材教法培训。目前幼儿园所选用的教材选择性和灵活性比较大,对教师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怎样恰当的使用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素养,特别是新教师更是必要。所以要通过假期的园本培训及开学初的教材分析培训,还有平时的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详细、具体、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指导培训,使教师教有得法。

3.认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动组织能力直接制约着教师教育活动组织水平。在这方面幼儿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自培,注重个性,全面提高”的培养宗旨。在艺术技能方面,平时坚持教师自主训练、学习。在教研活动时,请骨干教师做一些相应的培训讲座,如,“怎样运用音乐游戏组织幼儿常规”“怎样有效地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幼儿教师一般都比较年轻,她们的上进心较强,在合适的环境下一般都能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通过竞赛措施,使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异素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以学期为单位举行教师的艺术能力竞赛,可以使教师主动加强艺术素质的训练,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并争取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学年为单位组织教学技能竞赛,这种竞赛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作用十分明显。结合教师的素质竞赛活动适当辅以奖励措施效果更好。

(二)积极开展互观互学的观摩活动

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的幼儿园,该怎样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一个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互观互学。“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必有她的长处与优点,而且专业水平高的教师能够发挥出“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互相观摩教育活动,有利于比较、吸收、借鉴。在观摩后及时进行评课、反思、总结,然后再“趁热打铁”,再讲,再评,再总结。最后选出优质教育活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园推广其好的经验与做法,来调整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过程观,同时也使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进行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这样一个质的提升,能有力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管理者必须身先士卒,积极的准备示范活动,认真地参与活动设计,深刻地进行反思、总结。尤其在总结中,必须站位要高,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视角,要有明晰透彻的过程分析,要有有的放矢的整改策略。这样,教师才能在观摩活动中得到历练与提高。

另外经常组织教师到其它幼儿园参观学习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办法。利用旗、市教育局举办能手大赛的机会组织半数以上的教师参观学习,把其它幼儿园的成功教育经验迁移到我园,有力地推动了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素质也有较大提高。

(三)有效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目前幼儿园的部分教师认为,“园本教研”“教学改革”是高深的东西,需要专业水平高的教师、专家、教授来完成,而自身没有那么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无法企及这一“尖端”领域。③“其实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日常教学研究,是以园长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存在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管理和教育质量、促进机构内部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探索活动。园本教研活动的主旨就是提高教师教育教研水平,为教师创设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园本教研的关键点就是推动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越低,才越需要进行园本教研,以此为抓手来提高教师能力与素养。

④“幼儿园应实实在在进行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有效地深化课程改革,满足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和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课题从何而来?从问题而来,从保教工作中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而来。因此,首先要发现问题,寻找研究的着眼点,从不同的问题中寻找共同的主题,确定研究课题。在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动态性研究的实践基础上有效地促进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2010年11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两所幼儿园就发展学前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时强调,“我们不仅要重视幼儿园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师资建设。幼儿园老师要具备学习能力、引导能力、创新能力,就是要求老师不仅自己会学习,还要教会孩子们学习;通过引导,进行适合儿童特点的养成教育、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创造一种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环境。”教师是幼儿园全部教育工作的依靠者和真正的主人,是教育质量好坏的决定者,只有打造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才能为我们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保驾护航,才能使我们的幼儿园发展拥有不竭动力。让我们把办好一所幼儿园,带好一支队伍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去开创幼儿园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① 金幼中 胡贵平《改革造就过去 创新引领未来》(《学前教育》幼教版2009.10)② ③

尤素敏 《走在旁边》(《学前教育》幼教版2009.10)、④ 茅茵《如何组织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

论 文

有效管理教师队伍 切实提高办园水平

乌拉特前旗第六小学幼儿园

姚颖英

上一篇:远离烟草倡议书下一篇:员工上班抽烟时间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