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任何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被科学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时其效果才可以彰显,对案例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文章分析了案例教学的内涵,探讨了案例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案例教学实施方案。【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课程设置《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性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1:

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教学当中使用最为普遍、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被国内外教育学家公认的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西方经济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但是如何在课堂中使用案例,使用什么样的案例,是采用教师直接讲述的方法,还是和学生讨论的方法,还是其他的什么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应用效果

一、研究意义和背景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石,除了经管类的学生必须学习这门课程,很多学校的其他专业学生也开设了這门课程。因为经济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就像《财经郎眼》这个节目中的口号所说的:生活无处不经济。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奉行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主张政府应该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成功地帮助资本主义世界走出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众多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功不可没,虽然很多理论有争论,有各种不同的观点,甚至有批判,但是西方经济学也正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在百家争鸣的各种理论中不断发展,适应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现实经济社会。尽管有各种争论和争议,但是西方经济学的很多基础理论在现实的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不仅对西方国家,而且对于我国来讲,西方经济学中的核心基础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鉴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就要求我们要去学好它,研究如何更好地加以运用,并且在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用实践去完善丰富它,甚至去修正理论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之处。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

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内容庞杂,理论多,涉及的范围广,既要将理论讲透,又要深入学习运用案例,时间上比较紧。除了文字叙述之外,理论分析中运用了大量的模型、公式,运用到了高等数学的知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普遍老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特别是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看见公式、模型和各种图表之后,就产生了学习的畏惧心理,越是看不懂听不懂,就越是不愿意、不喜欢学,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难,有的学生在学习过后仍然感觉茫然

西方经济学中的很多理论虽然是从现实经济中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抽象得到具有一般规律的结论,有的也是人们的经验总结。一些经济模型的前提假设条件虽然不完全符合实际,但是是必要的,因为现实经济纷繁复杂,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没有前提假设条件,就无法构建模型,得不出任何的结论。严苛的前提假设条件,再加上各种公式,坐标曲线,组成的模型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如果没有很好的案例去深入到这些理论之中,将学生从理论中拉回到现实生活,就会让人感觉人云亦云,理论空洞不切合实际,学了半天不知道这些理论到底有什么用,有的学生在学习过后仍然感觉茫然。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还原到现实中,是我们作为教学工作者需要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案例更新速度快,对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西方经济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些案例需要不断地实时更新,因为经济状况是千变万化的,比方说GDP这样的宏观经济数据,就需要每年进行更新,如果在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时,还总是在用以前的数据,就很难说明问题,也不易被学生接受。还有国家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也总是在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行为,也在适时而动,如果不随着时事去更新案例,一直使用已经过时的陈旧案例,一是不能说明当前的经济形势,二是不能和过去做比较,三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方经济学不像一些学科比如数学、英语、力学等,案例可以相对比较固定,它是一门时效性要求比较强的学科。案例的更新速度快,也对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案例分析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一)纯理论无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都比较抽象,特别是使用众多模型来进行表述的方式,增加了初学者对它产生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如果仅仅是纯理论讲述,势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也容易让人遗忘,更谈不上对理论的深刻理解,难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和实用之处。抽象的理论往往让人感觉枯燥无味,提不起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倦感。

(二)案例较长,紧接理论之后,主要由教师陈述无讨论

如果案例比较长,主要由教师陈述且没有讨论,学生会产生疲倦感,而且是长时间被动接受理论,自己没有参与其中,会比较难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冗长的案例也会压缩理论的讲述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三)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讨论之后由教师陈述理论

在叙述一个理论之前,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讨论,讨论之后由教师总结,再陈述理论。这种方法也能起到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自己参与进来,积极思考问题,能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兴趣。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讨论的问题比较熟悉,能灵活应对在讨论过程中遇见的各种状况,总结的时候也需要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讨论中起到引导和主导作用,也需要合理把握时间,时间短内容少难以说明问题,时间长又会喧宾夺主影响进度。

(四)案例长度适中,教师陈述之后再讲解理论

如果案例长度适中且比较新颖,来回穿插于理论之中,就能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注意,一会轻松,一会严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疲劳感。这种方法也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和案例融入理论中的节奏掌控,且案例的选取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冗余部分少。

就以上所列举的几种情况,第三和第四种都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将这两种方法交替灵活运用,相信一定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进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一)教师需加强学习,具备扎实的功底才能将案例灵活运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深有体会,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要做一名好老师,就需要不断地勤奋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将每一个知识点吃透弄懂,才能熟能生巧,将各种案例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胸有成竹,才能抛开教案,游刃有余。而且除了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之外,还需要多看其他专业书籍,才能触类旁通,在编写案例时才有更多的素材,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感觉更加实用。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教授的讲座,他说一个老师要想上好一门课,不能只看教材那一本书,确实很有道理,让人感觉受益匪浅。

(二)案例需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经典案例与时事并用

新颖的案例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学,也许一个案例涉及到好几个知识点,但是如果重复使用,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案例的推陈出新,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时事新闻,并把一些比较具代表性的时事编写成案例,放到课堂中来。当然经典的案例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将经典案例与时事并用,然后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相信更能说明问题。

(三)讨论式的案例能取得较好效果,应尽可能采用

讨论式的案例,能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能使老师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讓老师和学生交流思想,在探讨中学习,成功的讨论式案例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采用。

(四)注意案例的长短,并且合理穿插于课堂之中

教学中应尽量避免长篇的案例,选取一些言简意赅,没有冗余,长度适中的案例。并且合理穿插于课堂之中。西方经济学由于运用到了数学公式和模型,课后也有一些习题,可以将这些习题作为案例放入课堂,先由学生做再讲解,理论陈述与讨论、案例分析、习题交替进行,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感。就像一个人坐多了想站起来,站多了又想睡一睡,是一样的道理。

(五)增强案例的趣味性,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和引用别人的案例相比较,学生往往对前者更感兴趣。有趣的案例,需要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而要用自己的体会编写案例,就需要教师多走、多看、多想,多外出学习,多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见多识广,才能有更多的素材编写成案例。同时也需要老师平时注意收集各种趣闻趣事,慢慢积累,增强案例的趣闻性,提高理论的实用性,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论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要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不断更新案例,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同时注意案例的长短,与理论分析、讨论、习题交替进行,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相信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向阳.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4,(08).

[2]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06).

[3]李雪苑.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思考与建议[J].财会月刊,2013,(04).

作者:吴颖林

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2: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任何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被科学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时其效果才可以彰显,对案例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文章分析了案例教学的内涵,探讨了案例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案例教学实施方案。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课程设置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性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它研究的是从经济实践中、从各个具体领域中的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普遍规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在中国,《西方经济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有其独特的艺术性、抽象性、特殊性。西方经济学的任务就是从既定的假设出发——资源的既定性,去研究经济问题、提出正确处理和解决资源配置的理论、政策、制度和方法。结合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案例教学方法是既便于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又便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案例教学的内涵,接着探讨了案例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案例教学实施方案。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特征

追根溯源,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商学院,主要是指教学者以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经济案例为研究对象,以此为课程讲授模板,把抽象的理论融入具体的案例之中的教学活动。对于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来说,由于传统的讲授法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视传授轻视参与的缺陷,从理论到理论,缺乏与实践的对接,学生很难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同时,也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传统讲授法相比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能改变学生参于课堂的方式。它能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我国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当前,该方法己经成为经济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实际管理情况的描述,它一般要涉及到一个决策问题。案例通常是从一个有关的决策人的视角来写的,同时允许学生想象性地站在有关决策人或问题解决者的位置或角度做出决策或解决问题。所谓案例教学法,我们认为它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与内容的需要,精心挑选案例,把学生带入案例的情景中,进入角色,进行分析讨论,达到学以致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1.目的性。在案例教学中,不论案例的选择,还是要求讨论的内容,都围绕着如何应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这个目标来进行;2.实践性。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中的角色扮演,来学习相关的经济理论并能灵活的运用经济理论和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们多年的案例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案例对所讲授学科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差,甚至严重脱节。

其次,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定位不准确,课堂气氛失控现象时常发生。在西方经济学课程讲授过程中,一定数量的授课教师以为案例教学就是在传统理论讲授的基础上,以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例来对理论辅以说明和解释。或者,在某个知识点讲授结束后,较随意地从选取一个案例,不加修改拿来结合经济理论讲解。这样的教学态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再次,课程设置和考试方法不支持案例教学方法的实行。案例教学方法的实行必须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和老师教学成绩的考核应该能对案例教学起到支持作用。然而,一些高等院校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均没有明确的案例教学要求,也就更谈不上对案例教学的规范化操作。同时,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的支持。由于高等院校教学资源相对紧张,有时也很难保障。此外,一些案例教学的开展也需走出校门,走入企业。在这一方面,学生的组织、企业的联络单凭授课教师本人都是难以实现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考核仍主要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并在高等院校规范化教学中,对教师出题的内容和形式都予以定的规定,这就给授课教师以案例分析作为主要考核手段带来一定难度。同时,对于习惯于记忆、背诵纯理论来应对考试的学生来说,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考核的柔性和非标准化也给其带来一定的困扰。

三、解决案例教学方法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结合我们教学的实践,要克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针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编写合适的案例教学教材。选编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之有关的经济活动资料,并对该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提炼使之适应课堂演练的过程。案例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案例教学案例的编写必须全面,案例类型通常有:描述型、分析型等案例类型。不同角度的教学案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得出不同的结果,从而可以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同时全面性原则还要求案例选择不但要有成功的经验,还应有失败的教训;同时,要注意案例的适时性和客观性。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理论规律也在不断发展。

其次,做好案例教学课前准备、课中诱导和课后反馈。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它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的主体地位,成为设计、组织和指导课堂的“编剧”和“导演”的角色。在案例教学前,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准备者,学生按小组独立地去阅读、分析案例。教师只负责将案例提供给学生,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或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小组组长和书记员。在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师类似“导演”的角色。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有效组织课堂讨论方面有重大影响力,不然的话,课堂讨论不是一锅粥,就会冷场。教师应在讨论中起“桥梁”作用,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引导学生挖掘深层的东西,将案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假设下分析透彻。教师在最后课堂收尾,应做简单的小结和评价。课后阶段,教师和学习再次交流把课堂的启发进行交流。

最后,学校要从课程设置和成绩考核两方面支持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实行必须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和老师教学成绩的考核应该能对案例教学起到支持作用。高等院校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均应明确的案例教学要求,对案例教学的规范化操作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的支持。同时,高校还需要在学生的成绩考核方面对案例教学给予支持,传统的考试方式和当前的案例教学之间是兼容性有待提高,需要对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便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李申申.简明外国教育简史[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3]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徐仲昆

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3:

基于现场考察的案例教学法探析:以《西方经济学》为例

摘 要:本文以《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问题,提出基于现场考察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思路,并通过具体的实践实施过程进行效果评估,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现场考察;案例教学法;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是经管类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梳理现有的案例教学法的弊端,并提出新的改进思路与措施,以此推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本文以经管类核心基础课《西方经济学》为例,探讨基于现场考察的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西方經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此课程自20世纪90年代就被国家教育部指定为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它本身是一门内容新颖、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它需要通过大量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去理解西方经济学原理,这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较大的困难,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高校经济学教师探索一种适用于《西方经济学》学科性质的教学方法把这些抽象的经济理论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媒介,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其教学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要从该课程一开始就要进行。从全国高校的经济学课程的设置来看,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是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或大二上学期,而大学的这个时间段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鉴于学科性质,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大学的初级阶段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利于他们在整个大学期间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

第二,有助于学生理解经济学的理论。《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模型多,不容易使学生理解,如何让枯燥的深奥的理论真正为学生所掌握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以运用,这就需要借助案例教学法。它生动形象,能从案例的分析中导出一般原理和理论,易懂好记。如教师在分析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时让学生讨论上大学、上网打游戏的机会成本,或者让同学们自己举例说明做某件事情的机会成本。从而让学生对机会成本有一个感性的理解,而不是只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上。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讨论,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而且还能用这些经济学理论来分析身边的现实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下很多高校都将《西方经济学》列入自主学习课程,这里的自主学习其实也是案例教学的一种延伸。可以将一小部分课堂讲授时间留给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需要上交自己的读书报告和心得。如在讲解西方经济学中的“厂商理论”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某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回到课堂后组织同学讨论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及它的运作模式,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厂商理论,理解经济学其实就是身边的科学。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对于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作者进行了实践调查,将现状调查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别是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与对主讲教师的访谈调查。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遵循了科学性、客观性和适用性的原则。本次问卷设计题型是以李克特(Likter)五级量表为格式,共 23 道题目,前 22 道题为客观题,每个问题是由陈述句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本次问卷共发放 150 份,共回 147 收份,有效问卷为 136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 82%。通过调研数据的总结分析,关于《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案例内容陈旧,无法体现时代特色。案例编写质量的高低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很多教材和其他渠道搜集到的案例资源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从国外的书籍和文章中原封不动地搬过来的,这些案例固然有其合理性、科学性,但与我国的经济社会体制、发展道路和文化背景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学生对这些舶来的案例背景了解不多,因此在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时往往不能透彻理解。

第二,案例不够生动,无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另外一个问题是案例不够生动。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相对形象生动起来。因此,本门课程的案例选择一定要注意趣味性。

第三,讲解死板,无法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技巧。案例分析效果的好坏与所选择的案例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同时更受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的影响。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因此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既能够掌握学科的前沿理论又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组织案例教学;既能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又能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过程进行科学地点评和指导。

三、基于现场考察的案例教学法创新与思考

案例教学法在当前学术界和现实运用中,不少学者还从教育学角度对其提出了种种质疑,包括:(1)案例设计整体框架趋于完全理性化,其方法的规范性、严谨性不足以令人信服。(2)案例无法将事件发生、发展的所有变量予以全面揭示,其“片段化”特征不利于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3)传统课堂案例教学中,学生缺乏对案例所涉及的真实情境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无法对案例做出全面而深刻的解读。经济学管理学是综合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基于案例教学的上述不足,在充分利用“考察法”所具有的“提供真实情境”、“赋予感性认知”等优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现场考察的案例教学”的思路,以期探索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的创新。

现场案例教学是大学理论课案例教学的一种新尝试,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有利于内隐知识的呈现与迁移,组织和实施好现场案例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从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和课后提升三个阶段规范其教学流程;同时,还要抓好现场空间选择和特邀讲师的作用发挥,注意“隐性教育”原则的运用,注重“多维体验”教学理念的渗透和重视现场案例教学的动态生成。为此,作者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以“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为主题,联系了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现场考察企业,遵循“案例编写(精选)与问题设计——课堂教学1——实地考察——课堂研讨2——报告与结论——迁移应用”的设计思路,设计了“基于现场考察的案例教学”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操作程序,明确每一阶段需注意的关键问题和采用的方法。

通过以上基于现场考察的案例教学各环节的实施,对比一般的课堂案例教学方式,基于现场考察的案例教学方式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第一,克服课堂案例教学的不足,推进课堂与社会结合的教学方式创新。基于现场考察的案例教学是一种设计严谨的探究式教学形式,把学生置于真实场景,将现实中的问题引入课堂,既有助于学生全面、立体、真实地把握案例对象,克服传统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内“抽象考虑问题、做出结论”的片面和不足,同时又能增强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直观性和自主性,将学科中束之高阁的理论讲授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教学实践,真正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推动高校教学理念与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第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应用,激发创新性知识的产生。在经济管理学科领域,存在一些晦涩难懂的抽象性知识,即便对于易于理解的基本理论,学生也存在着权变的应用难题。通过将现场考察引入案例教学过程,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案例的深入讨论和探究,逐步总结出有规律、有结构的认识成果,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形成的认知结果更系统、更全面、更符合客观实际,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还能推动学生从实践中学会迁移应用,更新理论知识,激发创新性知识的产生,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与深化。

第三,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结构的改善。“案例+考察”教学法兼具启发、讨论与互动性,它将课内、课外相连接,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专业思辨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组织管理、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结构的有效提升,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综上分析,基于现场考察的案例教学法,通过强调课堂案例与现场考察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获得方式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经过积极实践和反思内化而主动接受,这对于经管类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璐.“互联网+”背景下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48-51.

[2]石金海.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创新与深化[J].河南教育.2019,(2):90-92.

本文为2018校级教改课题《基于现场考察的案例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经管类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

作者:郭蓉

上一篇:项目投标工程经济学论文下一篇:经济全球化观点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