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理财研究论文

2022-07-03

作者简介:崔田,女,西安财经学院,会计学。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现代企业理财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企业理财研究论文 篇1:

探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中的理财观念创新

摘 要:自改革开放起,我国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前行,坚持以社会主义理论为依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天地。随着我党精神的贯彻落实,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结构、文化建设、经济体制、生态文明及利益格局的深度发展与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革新。在此背景下,各行业都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发展理念,以更好地适应国内形势变化,更好地应对市场冲击,把握市场机遇,与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构建全新的经营理念及策略。本文阐述现代企业理财观念创新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理财观念创新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理财;创新观念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逐渐的发展与变化,由传统的工业经济社会向新时代下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企业也不例外,各行业的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根据经济体制的发展变革情况,及时的调整创新。但当前大部分企业所应用的生产经营活动形式,依然是基于传统的工业经济体制,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充分结合新形势下的文化經济体制,合理应用相关措施,对过去的财务理念进行调整,通过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及新市场。为确保新形势下企业的理财操作能够成功,需要就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以确保其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式的发展需求。

一、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当初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愈来愈多,基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角度而言,知识经济下,企业原本侧重资金、机器、厂房等资源配置方式,开始逐渐调整为基于知识、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形式,财务管理的内容及重点也随之而发生改变。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财务逐渐替代传统的财务管理,在当前虚拟市场、虚拟银行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且,当前金融全球化快速推进且不可逆转,企业在投资、筹资的渠道与方式上面临更为复杂的风险和机遇,如此都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予以解决。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理财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念、理财观念及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能够适应当前的时代需求,积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及模式进行创新,对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及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财务人员自身还需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熟练掌握并应用科学技术及财务管理相关技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才能够确保企业可以在新形势下稳定、健康发展。

二、财务管理工作中理财观念的创新要素与原则

1.财务管理工作中理财观念的创新要素

企业自身的稳定运营与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在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下,现阶段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力极为充沛,为企业营造了优良的发展前景及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得企业自身相关的金融链条复杂性大幅上升,使得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大大增加。通过对理财观念的创新,可以显著强化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效率及质量,在财务理财理念的创新要素方面,需要从两个角度入手,第一,企业发展环境。企业自身的发展环境能够从空间和基础两个角度,有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对理财观念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企业的决策人员及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积极建立完善的创新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顺利开展工作,确保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第二,市场经济环境。我国在近年来颁布了诸多经济政策,使得我国的经济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自身想要实现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突破当前限制,加强与市场经济及其他企业之间的关联。所以企业的理财观念创新需要将此作为重要基础,作为企业创新自身理财观念的重要方向。

2.财务管理工作中理财观念的创新原则

我国在近年来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通过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使得市场经济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营造了优秀的创业空间,并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强化,要围绕创新思维,基于理财观念角度,确定创新理财观念所需要遵循的原则。第一,协调性原则。企业创新理财观念需要以企业当前的发展环境及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为基础,在创新理财观念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创新自身的一些条件与创新制度的应用有效性,将问题作为导向,以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所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为切入点,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和创新型的理财观念深度融合。第二,实际性原则。通过创新理财观念的方式,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深度优化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环境,就必须要先深入了解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充分掌握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所存在的需求,准确把握财务管理工作自身的发展趋势,合理应用创新型理财观念,并促进其真正得到时间应用,逐渐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局面。当前,我国的国家税务总局大力推动规范化管理模式,并针对此推出了诸如纳税服务规范、税收征管规范、出口退税管理规范、国税地税合作规范、督察审计规范、稽查规范等一系列税收工作规范,在我国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税务特色的工作规范体系,让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理财观念创新能够获得更为合适的契机。

三、企业理财观念创新路径

1.实现理财战略的多元化与集约化发展

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改革进程不断深化,企业理财战略发展,应当以突出多元化和集约化特点为发展方向。即我国企业发展除了需要注重规模层面的扩张外,还必须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产业控制和核心竞争方面的能力,在做大的同时,也要做强。而在此过程中,多元化、集约化的理财战略,是保障我国企业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控制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情况下,我国企业发展的战略内容主要分为稳定、发展和收缩三类,其中多元化与集约化的发展战略属于发展性战略范畴,此战略是在不违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前提下,通过采取资产重组、核心业务强化等形式,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适度的多元化发展,采取该战略形式,不仅能够在提升企业产销规模、拓展其行业市场的影响力方面意义重大,还可以使得经营风险和产销成本大大下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起决定性作用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向其他业务和能力进行辐射,如此要求国有企业需要能够准确地看待自身发展环境、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精确识别客户的实际需求,并能够基于此作出快速的反应,确保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逐渐体现出难以被他人模仿的特点,让自身在所从事行业中持续保持难以超越的优势。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对复合多元倾向予以有效规避,尽可能避免自身进入并不熟悉的领域,从而有效保障自身的业绩。

2.基于投资创新理财战略

我国企业的多元化和集约化理财战略对优化和完善我国企业理财战略目标管理体系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完成该项工作的前提下,企业还需要充分认识到理财战略自身所处的核心地位,确保企业在投入理财资金、配置理财资源等活动时,能够获得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切实保障企业的理财战略目标管理体系和企业所制定的具体理财战略之间一致且统一。企业在制定整体发展战略和理财战略的时候,都需要企业能够持续评估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和所拥有的发展优势,将其作为战略制定的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和创新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理财战略。在《公司进化论》中具体论述了持续创新的相关优势,认为投资是企业理财战略的中心,是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必然要求。企业的理财战略相关工作具体涵盖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资金运营和财务分析等多个部分,尽管部分企业在投资渠道方面拥有显著优势,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此类企业应当主动消除持有资金多多益善的想法。基于投资为重角度进行分析,此次理财战略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创新组织结构,还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对新市场和业务的开辟。合理地开展投资活动,可以让企业能够更为科学地配置和优化自身资源结构,只有确保能够为企业的核心部门和核心业务注入相应的资金支持,才能够切实保障企业在未来持续保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落实投资为重这一理财战略的时候,企业除了需要对投资价值评价相关工作的开展予以重点关注外,还需要积极引进和应用多元化的评估模式,合理评估相关投资项目与供应链,确保能够科学制定相关投资决策,完善相关基础工作,促进企业理财战略的持续创新。

3.注重产业和融资的有效结合

在企业理财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效的理财组织创新,可以为后续理财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遵循多元化、集约化的理财战略指导的基础上,企业应当将强化产业控制能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销售与研发环节投入大量的资金,此战略形式,使得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都呈现哑铃型的状态,而产融结合形式是此类企业所备选的理财战略中最为合适的组织形式。基于产融结合的理财战略,可以使得金融结构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并且可以确保产业资产和金融资本之间实现快速的转换。具体而言,我国企业产融结合的支持重心,直接决定了产融结合的具体形式,所以产融结合战略下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基于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为出发点的组织形式和以促进销售为出发点的组织形式。促进技术发展和创新为出发点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财务公司、风险投资和创业孵化器三部分,其中企业在开展上市、并购、风险投资、资信评估和基金托管等相关工作时,财务公司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咨询服务功能,让企业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和相关的理财工作,可以获得多个层次的服务及支持;风险投资要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方向,确定相应的投资项目,按照定向风险投资方式,促进自身业务的拓展,促进企业产品的升级完善。为确保投资风险得以有效控制,企业除了需要充分应用外界相关资源外,还需要能够应用有限合伙制组织模式和聯合投资策略;企业基于创业孵化器开展相关投资活动,可以让相关技术创新更具活力,所以基于创业孵化器构建相关产融结合平台的方式,应当是我国企业在开展理财战略制定过程中,所必需要重点考虑的形式之一。围绕企业销售为出发点的组织形式主要为财务公司,此组织形式所拥有的销售金融服务功能,能够在企业的信贷业务工作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4.以长远经济效益理念替代短期收获利润观念

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效益观念,不应当将目光局限于近期的收益。若企业处于筹资决策阶段,需要重视资金成本的主导地位,建立和维持适当的负债结构,掌握相关细节数据,确保财务风险因素处于可控状态。要准确衡量投资项目的资金波动,结合当前的计量方法,对资金进行科学的治疗,定期主观、客观评估企业财务,为企业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还需要强化机遇成本的理财理念,对各类闲置进行合理处理,合理控制资金流转,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5.以竞争与合作共存替代传统的相互竞争

新形势下,企业之间不再是纯粹的竞争关系,所以企业应当构建竞争与合作共存的观念。当前我国社会及经济效益日益提升,有效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普及,使得各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之间不得不主动强化互相之间的沟通,加强项目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联动多动,通过多方的合作支持,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引进优秀人才,促进企业发展。

四、总结

财务理念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相关理念的创新内容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和增加,逐渐突出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作用。所以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完善和创新企业理财观念,并规范财务行为。合理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理财战略的多元化与集约化发展,基于投资创新理财战略,注重产业和融资的有效结合,以长远经济效益理念替代短期收获利润观念,以竞争与合作共存替代传统的相互竞争,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向着更为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波.会计信息化对企事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分析[J].经济学,2019(3):71-72.

[2]张艳.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实务》[J].企业管理,2019(02):123.

[3]王广立.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19(03):80-82.

[4]张瑞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财会通讯,2020(20):179-179.

[5]张嘉苘,胡杭爱.新形势下个人投资理财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9(08):9-9.

[6]吴文鹏.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的探讨[J].智富时代,2019(01):60-60.

[7]董枭.新形势下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的改进与完善[J].时代经贸,2020(14):14-15.

[8]刘国良.浅谈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商讯,2020(11):45+47.

作者简介:李婷(1991.06- ),女,汉族,甘肃省庆阳市人,研究生,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助教,研究方向:公司理财与会计控制

作者:李婷

现代企业理财研究论文 篇2: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分析

作者简介:崔田,女,西安财经学院,会计学。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

关键词:现金股利;股利分配

一、引言

股利政策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历经以融资为主的传统理财阶段和以资金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为主的综合理财阶段之后,以估价和股利分配为特征的现代理财阶段应运而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但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其规范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若深入观察我国证券市场的内部运作情况,一些有损投資者的不良行为仍有待解决。

二、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

上市公司最大的参与主体是证券市场,其稳定性直接受公司的运行状况影响。其中,现金股利政策是投资者分配股利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主要特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不派现现象普遍存在。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上市公司总数1377138114341550162517182063234224942537派现公司数7005966967808969831024113210581248派现比例5084%4315%4854%5032%5514%5722%4964%4833%4242%4919%根据上表统计,从2004年至2013年,选择派现的上市公司随着上市公司的总数增加而逐年增加。但未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仍有一部分。以2010年为例,在2063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024家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未派现的公司达5036%。一些公司由于经营不景气,再加上未来不断扩大的资金需求,为保障公司的发展,所以选择不分配现金股利。而一些公司在拥有大量可供分配利润的情况下,仍采取不派现的股利政策。某些上市公司漠视投资人的利益,但中小投资者处于地位,尽管其对这一情况提出异议,但却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2.派发现金股利的比例呈阶段状。如有关数据所示,我国从2004年至2013年呈现稳定性较差并具有阶段性的派现特点。2004年的派现比例为50.84%,2005年下降约七个百分点,其比例为43.15%,;从2006年至2009年,急剧上升的派现比例使2009 年达到历史最高点57.22%。2009年到2012 年又呈下降趋势,降到42.42%。2013年稍有回升,维持在50%左右的水平。

3.股利支付水平较低。股票市场具有高风险性,投资者须谨慎投资。根据风险与收益的对等性,高风险的投资则会有较高收益的补偿。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对于股东来说,其根本利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20122013每股派现<01元01-03元>03元<01元01-03元>03元公司数量16216741991598710229百分比65%27%8%63%28%9%根据表2可以看出2012年和2013年现金股利分配金额的具体情况: 2012年最高派现额为每股3 元;最低仅为每股0.003 元。有93%的上市公司派现金额为0.3元。仅有199家上市公司选择0.3元以上的派现金额。2013年现金股利分配情况大致相同,91%的派现公司其派现金额低于0.3 元的公司,派现金额高于0.3元仅有229 家公司。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近几年股利分配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上市公司的数量的增加,选择派现的公司数量也随之增加,但是仍有一部分公司不派现。因此可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仍然很不规范,现金股利支付率明显较低,股利分配政策稳定性差。

三、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原因分析

在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上,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众多问题,其原因不仅只有自身因素,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是根源所在。概括如下:

(一)上市公司层面:存在“一股独大”现象的股权结构。非流通股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反之亦然。无法通过市场变现的股东的股份(如国有股),愿意选择派现形式。而管理层掌握了代表国有股股份的实际控制权,其不分配比例越来越高,小股东或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非流通股股东出于自身的利益,随意制定股价,这导致内部人控制、“一股独大”行为。

(二)证券市场层面:不成熟的证券市场,股利分配受滞后的监督管理和与之相应的配套政策而扭曲。在我国不完善的证券市场中,存在较低的股利支付率,扭曲的股权结构等问题,因此,在总体运行上,我国股票市场表现较强的投机性。我国股市存在低股利派现的重要原因是对其关注较低。虽然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但是地方政府以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为标志,在实践中为保护其利益会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很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而我国对这方面的行政处罚力度不大,从而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分配政策方面出现不规范的局面。

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从上述现金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角度看,必须从以下两个角度规范派现政策。

(一)重塑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1)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在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下,利益相关者是股东、债权人、员工,其理想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三者的共同参与,从而形成利益相关者的牵制。因此,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完善性和合理性,部分债权人和员工代表可以积极参与董事会和监事会以监督股利政策的正常与合理进行。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明确公司内部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是很有必要的。

(2)提高管理层对现金股利分配认识的重要性。对于股东、债权人以及公司员工而言,股利政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对派现政策重要性的认识却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忽视。因此,管理层应及时改变这一认识上的误区,认真分析和研究相关利益者的需求。

(二)强化外部约束机制

(1)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以保证投资者可以获得真实、可靠、全面的相关信息。在减少内部交易的同时也可避免市场操纵;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通过这种措施,使我国证券市场完善化与成熟化。让所有投资者都能公平竞争。

(2)完善法律环境。派现行为需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若要引导派现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遏制公司不规范的派现行为,这就要求法律部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严惩股利分配行为不合理的行为。

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因素很多,只有各方面积极配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资本市场体制才能不断完善,让所有利益的逻辑尽在情理之中。

作者:崔田

现代企业理财研究论文 篇3:

关于企业筹资风险控制与规避的探讨

摘要: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掌握筹资风险的规避,是现代企业理财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文章对我国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与规避进行了粗浅探索,提出了一些原则与措施。

关键词:筹资风险;风险控制;风险规避;负债

资金的筹措在企业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当前企业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如何筹集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筹资方式也由依赖过去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逐步转向通过市场融资,而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了一定程度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这就要求企业独立承担起筹资风险和做好筹资风险的规避。

一、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财務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二)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企业在安排银行贷款、市场融资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应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三)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四)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应建立风险自动预警体系,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负债比率,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

(五)加强企业筹资业务内控制度

筹资的主要业务有:分析确定公司在短期和长期内所需要的资金数量;编制各种筹资计划、审批确定某种筹资方式;办理债券或股票发行登记和注册手续,签订各种借款合同;确定和支付股利;会计记录等。在上述业务中需要职务分离的有:筹资计划的编制人应与审批人分离。执行人与会计记录,通常要求由独立的机构来代理发行。保管人与记录人分离。负责利息或股利的计算及会计记录的职员应同支付利息或股利的职员分离。并尽可能让独立机构来支付利息和股利。

筹资业务虽然在大多数企业中发生的次数较少,但其一旦发生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筹资业务发生前,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往往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董事会在事前应批准授权一名负责筹资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通常是财务经理,对他所负的责任予以明确。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规避

(一)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所谓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一个企业只有股权资本而没有负债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是资金成本较高,收益也不能最大化。反之,如果没有股权资本,企业也不可能接收到负债性资本。如果负债资本多,企业的资金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风险却加大了。因此,应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合理统筹安排筹资总额及配置资金

无论是权益资金还是债务资金,都是资金使用成本。如果筹集的资金不能有效配置和使用,不但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反而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在筹集资金时,应遵循项目资金管理原则,控制筹资总额,避免过度筹集资金而为企业日后的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个别上市公司盲目从证券市场“圈钱”而不重视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能力的提升,不按筹资计划书使用资金,随意变更筹集资金用途,同时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和对上市公司监管不力,导致不少“问题高管”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不利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有甚者,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不少每股巨额亏损的公司。这样的公司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迟早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企业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的高低及其变动程度,是导致筹资风险的直接原因。控制筹资风险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投资风险有效控制能够降低企业的筹资风险,否则会加大筹资风险。

(三)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方式

筹措长期资本,成本较大、弹性小、风险小,而短期资本则与之相反。因此,企业在安排长、短期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一般来说,企业对筹资期限结构的安排主要有两种方式:中庸筹资法和保守筹资法。

1、中庸筹资法。这是经常用到的筹资方法,是指企业根据资产的变现日期,安排相应的筹资期限结构,使资产的偿付日期与资产的变现日期相匹配。在采用中庸筹资方法的情况下,企业流动资产的短期性变动部分与季节性变动部分用短期负债筹措资金,长期性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则通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等长期性资金予以解决。企业在采用中庸筹资法时,在当年,除安排长期借款外,就无需在淡季进行短期借款了,短期借款将用多余的现金偿还。当企业经营进入旺季需要资金时,可以进行短期借款,这样企业只有在需要资金的场合才去筹资。采用此种筹资政策,可使企业降低其无法偿还即将到期负债的风险。

2、保守筹资法。采用保守筹资法,企业不但以长期资金来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而且还以长期资金来满足由于季节性或循环性波动而产生的部分或全部暂时性资产的资金需求。这样,企业在淡季时,由于对资金的需求下降,可以将闲置的资金投到短期有价证券上。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不但可以赚到若干报酬,还可以将其部分变现,储存起来以备旺季时使用。但在旺季时,资金需求增加,因此,这时除了出售企业所储存的有价证券外,仍然还要使用少量的短期信用才能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其临时性资金的需求。

(四)科学预测利率及汇率的变动

利率变动主要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动和物价上涨率以及政策干预引起的。利率的经常变动给企业的筹资带来很大的风险。这就需要根据利率的走势,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量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措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金融市场上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主要是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变化和货币供求状况的变化。因此从预测汇率变动趋势入手,制定风险战略,规避筹资过程中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一是注意债务分散,即借款和还款时间不要过于集中,以防止汇率短时间内的突然变化而造成债务增加。另外,债务的货币币种结构要合理,尽可能分散为几种货币。二是实行“配对”,尽可能使借款货币、用款货币与还款货币相一致。三是妥善选择筹资中的货币,并注意货币币种与汇率的搭配选择,争取借“硬”货币,还“软”货币。四是在合同中加保值条款。

(五)完善企业筹资风险管理机制,从组织上和制度上控制筹资风险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治理结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运作基本框架结构,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正常、科学、高效率的运行。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为筹资风险控制提供保障,有效防范筹资风险。

(六)制定公司不同成长阶段的筹资战略

1、公司初创期的筹资战略。在公司初创期,其产品尚处于开发与引入期,经营风险极高,其可以承受的财务风险相应的就比较低。因此,这一阶段公司应主要采取权益资本方式进行融资。初创者的资金及留存收益为公司的开创及最终成功奠定了基础,我们将其称之为所有者股权,它与发行股票筹集到的权益性资本虽然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这两者的作用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较少的业务获得成功并且规模逐渐扩大后常常就会遇到资金瓶颈,当现有的融资渠道和规模无法满足其投资和扩张的资金需要时,风险资本出现了。风险资本一般是指为较少的,处于初创期的,通常风险和收益都很高的项目或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的资本。作为回报,风险资本提供获得公司的部分所有权。

2、公司成长期的筹资战略。公司通过初创期为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但是为了实现公司成长,发展战略,还需要进行再融资。相对于经营风险来说,财务风险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调整而加以控制,而经营风险在不同企业,不同阶段往往先确定于财务风险,因此,管理层应根据公司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可能承受的财务风险的大小来选择不同融资方式进行组合。

3、公司成熟期的筹资战略。在这个时期,公司的各项业务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公司大量盈利并且通过利润留存的方式也积累了较为充裕的资金,随着公司财务实力加强,其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这时,公司可以考虑利用负债作为其主要的资金方式以增加公司的价值。

4、公司衰退期的籌资战略。在这个时期,公司产品市场已趋于饱和和趋于萎缩,公司常常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方面,管理层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很可能盲目地使用资金;另一方面,公司的许多业务或分部已不再创造价值,而在毁损价值,需要予以剥离。因此,要解决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面临的上诉问题,必须增加激励管理层好好干的机制,实践是杠杆收购或管理层收购,是较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杠杆收购与管理层收购是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调整和优化公司战略目标而通常采取的战略举措。

(七)转移风险

企业的筹资费用总和可能会超过企业的财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的做法就是转移风险。最常见的做法:开展专业化协作,将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承包给能力较强的企业去完成。通过分散风险,可以稳定企业的资金结构,避免过多的债务输入和过高的资金支出,缓解企业资金紧张、风险恶化的局势。加入WTO后,国际性的公司在我国开展业务后,带来新的经营理念,会进一步促进我国业的发展。在防范企业筹资风险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风险与机遇并存,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企业只有加强经营,提高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掌握筹资风险的规避,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筹资风险是企业债务到期偿还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延伸造成的结果。因此,研究筹资风险,并由此探寻其控制、规避,是现代企业理财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雄胜.财务管理原理[M].宇航出版社,2007.

2、张志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M].宇航出版社,2006.

3、孙宇.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6.

4、李云宏.筹资风险及筹资规避[J].理论观察,2006(4).

5、赵东发.企业如何规避筹资风险[J].中国西部科技,2005(6).

(作者单位:中共南平市委党校)

作者:陈 琴

上一篇:区域金融政策研究论文下一篇:工程造价审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