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要体现“尊重”教师育人要突出“尊重”

2023-03-01

1 学校管理要体现“尊重”

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所以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取向。学校管理必须改变过去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 既要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又要尊重和满足教师多方面、多层次的价值需求。

1.1 尊重教师的各种正当需求, 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从根本上来说, 需求是教师的工作源泉, 教师的工作动力, 无一不是由其需求引起。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学校对教师采取“鞭打快牛”或“又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态度, 无视或简单否定教师的各种合理需求。尽管有的教师工作努力、成绩公认, 但在提升、晋升、评优和个人生活等正当需求方面却常常得不到相应的满足, 久而久之, 教师就会感到自己的合理需求不能被理解和尊重, 而变得消沉空虚起来。

科学测定表明:一个人平时表现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和经过激励可能达到的能力与水平, 二者之间大约存在着50%的差距。因此, 学校要通过不断为教师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用目标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办法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要通过制崐度管理等多种有效措施, 对教师实行奖优罚劣, 让教师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尽可能得到合理满足, 不断引导其工作的活力与冲劲。

1.2 尊重教师的才干, 要不断为教师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

一些教师尤其是少数骨干教师之所以精神不振、无以寄托, 在工作上感到心灰意懒、无精打采, 主要是看到有的学校不是凭德才、凭实绩用人, 而是惟亲、惟顺、惟礼、惟关系用人, 使之深感用人不公, 怀才不遇, 有劲无处可使。“用人不公是最大的浪费”, 所以学校要学会借助管理这根“杠杆”。通过机构改革、岗位聘任、竞争上岗等方式, 去唤起教师的工作危机感, 让全体教师在思想上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压力, 让那些混日子过或想混日子的教师真正懂得“今天不好好上班, 明天就可能无班可上”;“今天不努力工作, 明天就要努力去找工作”。同时把那些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有教学水平、有工作能力的教师用其所长将他们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一展其才, 以实现岗位所需和教师所长的最佳结合。对一些在某一岗位上能力发挥达到一定“饱和”的教师, 学校要果断地运用“反饱和”办法, 加大其工作难度, 使其在新的挑战和工作压力下, 重新认识自己, 调整自己, 不断给他们提供一个能真正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干的新“舞台”, 为他们创造一个想拼搏和能拼搏的环境与空间, 让全体教师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能时时感悟到有干头、有劲头。

1.3 尊重教师的改革创新, 引领他们走内涵发展的路子

把教师造就成为研究者, 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 自觉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与水平, 这是与过去从事教师工作的主要区别。而且, 教育教学高效益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发现、改进, 需要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夯实教学基本功、追求教育教学艺术, 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做一个勤于研究善于研究的“有心人”。所以学校要引领教师全面看待自我, 鼓励改革探索, 使自己拥有不断发展的空间。

以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知识, 学习与教书、育人、教育管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学习国内外教育发展, 教育改革的经验, 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等等。从而丰富自我成长的知识宝库, 丰满自我发展的羽翼。

以热爱激发工作热情。爱我们人生的每一段时间, 爱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爱我们的职业, 爱我们的事业。正因为我们热爱教育事业, 才肯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教育事业。也正因为肯于奉献, 才能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取得成果, 才更有信心、有胆量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

以研究品味成功的快乐。这方面, 教育家魏书生同志可谓典范。魏书生同志说, 他取得的每个成绩都是研究探索的结果。他研究教书, 创立了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 教给学生若干种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他研究育人, 构建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他研究管理、创立了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经验。他研究人生, 构建了一整套享受人生快乐的学说。

2 教师育人要突出“尊重”

2.1 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

古希腊有个杰出的哲学家叫漠克利特, 他总是笑脸迎人, 不摆架子, 被人美称为“含笑的哲学家”。由此受到启发, 现在的商店、宾馆的服务员都开展了“微笑服务”, 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同样如果我们在平时清除惟我独尊的心理, 尊重学生的人格, 主动积极地加强双向感情交流, 给学生以笑脸, 给学生以信任, 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应该是一位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家, 能从学生装的眼神里看出困惑和希望, 给学生以力量和启迪, 能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 让学生把教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 把教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信任和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

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楷模榜样、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师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 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 爱如慈母, 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 做到言传身教, 公正坦诚, 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收到“敬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身体力行“共同生活”, 营造教育的亲和氛围, 让学生在宽容中“学会”忍让, 在鼓励中“学会”自信, 在称赞中“学会”欣赏, 在公平中“学会”正直, 在支持中“学会”信任, 在赞同中“学会”自爱, 在友爱中“学会”关怀, 从而建构学生的健全人格。

2.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渠道极大地扩展之后, 以教师为本的“师本教育”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 即“生本教育”。随着主体性教育的思想在中国由一种思想演化为一次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运动, 主体性教学成为了教学创新的“聚焦”。

教学创新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教师的主动在于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的正向主动;学生的主动在于与教师协调配合, 积极思考, 充分吸纳的反向主动。师生双方在教学中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并对对方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激发、肯定和鼓励, 从而使学习讨论的内容尽可能深化。教师的提问、启发对学生是一种促动, 使学生积极思维、深化理解和灵活运用;学生的反问和质疑亦对教师构成促动和挑战, 从而促使教师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 探索教育规律, 提高教育水平。

所以,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 给学生留足自主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尝试的尽量让学生尝试;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推导总结。必须要有学生自己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 必须要有学生自己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 要有多种观念的碰撞、论争, 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实践等活动突显出来, 这样的学习才有活力、创造力。

2.3 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华裔美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回国讲学时曾说:“中国过去几十年来, ……养成了读死书的习惯。其结果是培养了许多非常努力、训练很好、知识扎实的学生。可是他们的知识是片面的, 而且倾向于向死的方向走, 这是很有害的, 这种情况急需改变。”“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学生好得多, 然而10年以后, 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的多, 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的确, 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全面牢固, 对学生的考试能力训练扎实有效固然有“短期效益”, 但是,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而“惟师是从”的专制性师生观、“惟书本是从”的奴化学习观, 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活, 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挖掘,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 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鼓励。一届届学生在各种应试的条条框框中小心翼翼, 步履艰难。

所以, 教育要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教师要艺术运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 激励学生就是要冲破“惟师是从”、“惟书本是从”的维持性、继承性学习的束缚, 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做出科学的质疑、批评乃至争辩, 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所必须具备的独特的优异品质, 诸如对既定学理的怀疑意识、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意识、对学术权威的独立意识、对传统体系的突破意识, 追求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教育实质上应该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精神钥匙, 是授之以“渔”而非“鱼”也。

2.4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有道是:“鹤颈虽长, 断之则悲;凫颈虽短, 续之则忧。” (庄子) 与其补短, 不如扬长, 且“生年不满百”, 短暂的人生不允许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无效的弥补缺漏上。从宏观角度讲, 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优势与弱势, 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并发展张扬这种优势, 因势利导, 使长短各自依乎自然之理而尽情发挥各自的作用, 为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基础, 让学生在“扬长”中走向成才、成功之路。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哈沃德·加纳指出人有八种智慧:语言智慧、逻辑数学智慧、音乐智慧、空间智慧、肢体动作智慧、人际智慧、内省智慧、自然观察者智慧, 并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论”, 这种理论可通俗而形象地表述为:没有人是全能的, 也没有人是无能的, “上帝给我们的孩子关上一扇门, 一定会为我们的孩子开启另一扇窗。”由此可见, 仅凭一些本身并不一定十分科学的知识检测来评价学生, 或者仅凭一时一事给学生的现在或将来妄下断言, 就可能使教育走入误区。“风物长宜放眼量”教育应注重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 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让学生选择合理的舞台各展其能, 各显其才, 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尊重”, 一个温暖的、饱含人文关怀和教育精神的词组。教育的真谛在于尊重我们的教师和学生, 因为尊重我们的教师和学生, 就是尊重我们的教育, 就是尊重我们的未来。

摘要:我国教育必然要经过一个改革创新的历程, 而这个改革创新的历程其出发点、关注点、归宿点则是, 以教师为本, 尊重教师, 发展教师;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 发展学生。因为尊重我们的教师和学生, 就是尊重我们的教育, 就是尊重我们的未来。历史经验已经证明, 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 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已显端倪的今天, 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 在知识信息的掌握者、创造者必将成为经济建设生力军的今天, 综合国力的竞争必将聚焦到教育上来。然而, 我国教育真正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相适应, 必然要经过一个改革创新的历程, 而这个改革创新的历程其出发点、关注点、归宿点则是以人为本, 以教师为本, 尊重教师, 发展教师;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 发展学生。

关键词:尊重,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特长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 1999.

[3] 阎立钦.创新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学校管理要体现“尊重”教师育人要突出“尊重”】相关文章:

要尊重生命的作文04-10

谋事要实 尊重规律04-25

要尊重孩子的世界07-26

为什么要尊重劳动07-19

要学会尊重我们的孩子05-06

浅析尊重艺术在教师群体中的体现09-10

尊重学生宽容育人07-30

教师要有育人目标07-06

教师尊重孩子感悟07-06

企业要体现以人为本08-23

上一篇:现代景观工程的业主现场管理浅析下一篇:电视综艺节目导播艺术探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