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堂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2022-09-10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捷、安全、准时、大容量、低能耗的优势, 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地位和分担比例不断提升,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人才需求不断升温。

作为面向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合格站务人员的高职院校, 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创新和尝试。文章拟以《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课程当中的项目“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为例, 探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与实施过程, 以期与同行探讨与分享。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分析

(一) 做好课程分析, 才能科学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设置依托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 (GB/T 30012-2013) 要求、并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的地铁企业站务员岗位群对站务管理知识与技能的需求, 经过行业专家的多次论证, 教学内容设置目标为学生就业时顺利取得《站务员上岗资格证》并零距离上岗。

(二) 做好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 才能有的放矢

本次教学设计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为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模块中的第三个任务--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学时为2学时。本次教学设置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掌握车站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置原则、掌握车站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法;能力目标是会快速识别突发事件的类型、能依据应急关键指引处置车站常见的突发事件;素养目标是为养成沉着干练、冷静周密的站务人员心理素养添砖加瓦;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三) 做好学情分析, 合理取舍相关内容

本课程开设在城市交通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第三学期。学生已有的轨道交通基础知识和本课程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 知悉车站日常运作和行车组织、票务管理、客运服务, 能识别车站危险源, 知悉事故处理程序;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缺乏对应急事件的感性认知和实际了解;处置流程术语枯燥、死板;实践操作缺少实景平台。

同时我们看到, 学生们热爱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部分同学已经被地铁公司预录取, 对专业核心课程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乐于运用并借助信息化技术与平台学习专业技能。

(四) 透析教学重点、难点, 方能重点突破

本次课教学重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 车站突发事件的类型判断与报告; (2) 能按正确流程和操作规范处置车站突发事件。教学难点一是如何快速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并做出行动反应, 二是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判断, 依据公司应急处置指引, 不同岗位均能快速、准确进行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理。

二、达成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

依据前面所作的教学分析, 那么如何实现本次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预则立, 不预则废”, 所以, 在教学具体实施之前, 要先搞好本次课的教学设计。

(一) 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学规律, 该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思路是:观、模、练、评的递进与强化, 达成教学目标。

地铁车站作为公众集散场所, 突发事件的处理难点, 关键在于“突发性”, 且灾害性场景不能重置, 无法现实中操作训练。因此, 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丰富的信息技术与资源可以使学生在接收视觉与听觉双重刺激下活跃思维、增强理解与记忆, 以便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一, 充分利用电子教材、二维码教材、微信群、蓝墨云班课、仿真软件操作, 达到并实现“翻转课堂”的效果。

第二, 综合利用可以合理利用的信息化手段和虚拟资源平台。采用任务引领, 明确学习方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在接受知识速度及思维方面的差异, 运用小组合作可以达到以快带慢、差异互补的效果, 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中做, 学生会不断加深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知识的理解;做中学, 学生在不断熟练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设施操作技能的同时, 会提升自己的感悟力, 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 教学手段与资源设计

在本次课教学中, 将充分运用丰富的信息技术与资源, 如微课、视频、动画、网络、QQ群平台、微信平台、蓝墨云班课平台及大量图片。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思路的实施

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是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信息化平台、实训室数字资源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一) 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在班级微信群、蓝墨云班课、QQ课程讨论群提供自主学习任务单, 发布地铁车站安全设备设施的调研任务, 学生根据任务单, 通过电子教材、扫描二维码教材直达地铁微课堂, 或通过手机APP蓝墨云班课平台随时学习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视频, 或通过互联网查阅地铁车站的突发事件图片资料进行补充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时交流平台进行分享交流, 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而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惑之处, 突破时空限制, 进行重点答疑。

课前准备及其预习过程中, 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与资源平台, 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效果。同时, 也为教师归纳大家自主学习过程遇到的重难点问题, 方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加以着重解决。

(二) 分步进行课堂实施

选取项目的此次课堂教学 (二节) 分五个实施过程:一是翻转课堂学习效果检查, 并根据新知识进行车站突发事件的判断与报告角色扮演模拟训练;二是利用系统平台, 在练习模式下, 小组合作完成站台火灾应急处置操作;三是在练习模式下, 小组合作完成随机发布的其他车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操作;四是在考核模式下, 小组合作完成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操作。并根据考核情况, 教师归纳总结。

实施过程一: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我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难点问题。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汇报车站应急设备设施的调研情况、突发事件图片搜集情况。同时, 进行知识储备检查与互动。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展示和案例分析 (此前准备过程, 案例已推送) , 启发导入新知识学习。然后,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强化突发事件判断与报告的流程。

实施过程二:站台公共区发生火灾的应急处置任务的操作训练。教师登录城市轨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软件, 发布任务;学生根据随机分配的角色 (值班站长、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站务员) 进行操作演练。当然, 也可以是学习小组事前商议、或者选择角色时协商好每人扮演的角色进行演练, 由系统根据演练的正确度进行结果显示并赋分。实施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也可以多次反复中根据平台提示进行练习。

实施过程三:车站突发事件应急操作任务训练。训练的资源平台中设有电扶梯伤客、垂直电梯困人、列车未启动时屏门夹物、列车已启动时屏门夹物、车站发现可疑物品、车站突发大客流、车站大面积停电、车站全部进站闸机故障等11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训练。教师可选择“练习模式”进行随机发布。学生依据自己所分配的小组、角色进行操作训练。也可以进行不同事件处置中, 通过互换角色, 体验不同岗位的操作要求、操作技能, 更好地增加团队协作意识。

实施过程四:考核模式下, 小组合作完成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操作。并根据考核情况, 教师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 学生将通过操作与团队合作, 体会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法与技能, 不断加深理解站务管理知识, 强化应急处置中自我操作能力的提升。

同时, 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克服前面训练沟通、协作中出现的问题, 正确使用系统自带的即时交流工具, 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 过程考核, 也让同学们能够感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认识到“我能行”……学生完成任务操作后, 教师可通过资源平台软件教师端进行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最终得分, 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个人任务完成情况反馈通过系统即时通讯平台等交流完成。

实施过程五:总结评价。根据过程和各组操作结果, 教师点评与纠偏;课堂小结;指出课后提升方向与渠道。在课程结束时的总结主要体现在:提醒学生首先要掌握处置所有突发事件均应遵循的原则。这样, 应对突发事件时就不出重大失误。其次是要注意各岗位的操作流程。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是依据事件的分级分类情况、各岗位的职责规范来进行的。

最后提醒学生, 突发事件的处置, 事关乘客和站务人员的人身安危和地铁财产安全, 消除、减少、降低突发事件的损害、保障客运安全, 是站务人员的职责所在, 是地铁运营的生命线, 将来到了岗位上, 必须能够迅速应对、正确处置。

(三) 学生课后提升与素质拓展

知识学习与巩固:学生利用蓝墨云班课手机APP中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城市地铁、地铁的真相等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QQ学习群的知识推送进行自主学习, 并在遇到疑难问题时, 与教师进行沟通。技能提升与拓展:利用地铁微课堂, 观看微视频, 学习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也可以利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室的城轨运营应急管理仿真系统进行操作训练。答疑、反馈与准员工素质养成:主要利用班级学习的QQ群、微信群, 以及教师个人的即时通讯工具账号进行答疑解惑, 学习、生活、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与学生建立多种网络沟通渠道和良好的沟通关系。根据部分学生被地铁公司预录取的“准员工”, 引导、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和外出时机, 留心地铁车站的安全设备设施, 以及事故预防的措施, 时时按地铁员工标准要求自己, 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地铁站务人员。

四、小结与讨论

(一) 依赖传统手段、传统资源, 课堂学习手段与资源有限, 时间和空间受制

信息化教学, 运用并体现了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资源数字化, 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没有现实中的空间限制。

(二) 凸显信息化教学优势, 提升信息化教学效果

应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从学习任务的发布, 到课后的提升, 均能有效、合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实现。构建学习的多种信息化平台。所有学习资源利用多平台数字化。利用电子教材学习知识点, 借助微课堂学习操作流程与操作技能。整合虚拟与现实, 缩短上岗距离。仅凭识记难于掌握的操作流程, 通过手机扫描教材二维码抵达地铁微课堂, 生动的微课资源便于学习与掌握。4.超越时间空间进行师生沟通。无论是任务布置, 还是课后答疑, 不再局限于教室、办公室, 也不再受制于8小时的上班时间。

(三) 课堂翻转, 学生学习自主化, 考核过程化

从以教师为中心,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换。通过信息资源平台, 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有效对接。

五、特色与创新

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平台, 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知识与技能同步;线上线下整合, 虚拟现实对接。教学改革以信息化手段、信息化平台为基础, 整合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 以听觉、视觉的双重刺激提升识记知识、掌握技能的效果。除了信息化教学常用的学习QQ群、微信群、网络等工具与平台外, 创新还体现在:一是“二维码教材”直达地铁微课堂, 将教学向前延伸到校本教材的编写、校企合作开发资源;相当于课程教学提前进行了整体设计、单元教学设计, 并使之信息化。二是“蓝墨云班课”手机APP平台的使用。蓝墨云班课APP, 可以使人员管理、出勤考核、资源平台、即时交流反馈等诸多信息化手段集成,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自主性学习理念, 开辟了又一条适用的途径。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不断涌现, 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平台提升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以实现传统课堂的翻转, 就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课程的单次课堂教学为例, 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实施等几个方面, 阐述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探讨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势与创新之处。

关键词:课程设计,信息化,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

上一篇:立柱式桥墩倾斜维修加固施工工艺下一篇: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模式创新与规范化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