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宏观经济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为了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课程教育改革入手,立足于如何培养出合格的经济学人才的教学目标,基于笔者多年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经验,对民办院校的本科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进行改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办院校宏观经济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民办院校宏观经济学论文 篇1:

民办院校金融学专业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探讨

摘 要: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侧重提高学生实践业务操作能力。目前民办院校普遍开设有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以理论学习为主,以教材为中心展开教学,但也开始逐步重视实践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推广存在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行难度较大等问题。要提升教师行为导向教学技能,强调个性化教学方案,选择适合行为导向教学的专业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形式和比例、配备相关教学设施与环境。

关键词:行为导向;金融;民办院校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教学出发点,教学内容被逐层细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作为学习的行动导向,全面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通过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民办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的特征

(一)金融专业教学仍以理论学习为主

金融学专业理论是一个庞大的复杂体系,很多技术分析和实践操作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数学基础或者经济学基础理论。所以现有的民办院校金融专业教学很重视经济学、金融学的基础教学,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都属于这类基础教学,这类基础教学学时、学分都高,讲授内容以经济学相关名词含义和基本理论、理论模型为主,理论性很强。即便是实践性很高的专业课如证券投资学、投资基金学、期货交易、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等课程,受到实验室和教学软件的限制,也往往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金融专业的实践操作往往需要一个操作周期,学生应该在反复的操作中提高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和操作手法的熟练程度。目前的金融专业传统教学是没有足够的学时和相应的软件、实验室供学生实践的,所以,目前的民办院校金融专业教学仍是以基础理论学习为主。

(二)金融专业教学以教材为中心

金融专业知识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相对抽象。现阶段民办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主要以任课教师选取难度相对适宜的教材,以教材为教学中心开展全部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成体系,但是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教材所传达的知识体系,而忽略了金融实践。而且金融行业创新产品、金融发展模式层出不穷,金融监管政策也不断变化,例如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金融等,这些金融实践在教材中体现必然是不足的,但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是将来毕业从事相关工作必然要应用的知识。这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提出了挑战,目前各民办院校的金融教学都开始注重金融案例的教学方式。

(三)逐步重视实践教学

一般来说,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所以近年来,各民办院校的金融专业培养都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例如,建立各种金融学专业实验室尤其是应用型实验室,购置相关的金融模拟交易软件,提高实验室开放时间和教学比例,积极参加各种专项金融模拟竞赛,尽可能地提供相关金融岗位实习机会,引进具有金融相关行业从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或者专业导学等等。目前,民办院校金融学专业普遍建设有专业实验室,配备有相关的金融专业教学软件,实践教学环节占比基本能够达到20%左右。

二、民办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开展“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难点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

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具备相对扎实的基础知识,团队合作和参与性强。但是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较差的情况。他们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课堂上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状况,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自控能力强的同学,往往会积极参与,紧跟课程进度,在团队行为中会居于主导,甚至是各项任务的主要完成人;而基础差又学习主动性差的同学,很可能无法参与到每个项目当中,甚至出现搭便车获得成绩、实际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情况,这直接导致团队行为导向的教学环节出现一两个学生在学在做,而很难进行团队合作。

(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民办院校金融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显然是不够的,一般受制于两个方面,第一,金融相关实践基地不易建立,民办院校一般很难与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营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联系,金融机构与普通企业不同,一般很难安排一定规模的短期实习岗位。例如,金融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很多学生的实习岗位都是某企业的会计岗位或者销售岗位,真正能够在毕业前进行金融相关岗位实习的学生比例很低。第二,民办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实验室+模拟软件为主。受到资金的限制,民办院校的各类金融模拟交易软件购置的不够齐全。基于此可以看出,民办院校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和合作程度不够,缺乏全真化教学和实训,这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也是开展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难点之一。

(三)实践教学实行难度较大

民办院校目前的金融专业教学主要偏重理论,实践教学严重落后理论,这对于实践操作性很强的金融专业学生培养是不利的,例如商业银行各基本岗位的基本操作,股票、基金、期货等金融产品操作的实战经验并能向客户提供可以让人信服的投资建议等,这些能力都不是仅从相关金融概念和经典理论中学到的,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过程,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其流程和技能。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金融实验室模拟操作是主要实践教学手段,但目前看,民办院校实践课教学仍以教材为中心,与实际岗位操作有差异。而且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受到实验室资源的限制,实践教学一般不能够随时进行,大都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集中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没有将实训课融入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相对较差。民办院校的金融实践教学很难做到任课教师自主安排实训时间,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即便有实践教学环节,往往由于学时较少难以在实验室进行。

三、基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运用的措施

(一)提升教师行为导向教学技能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目前并没有在民办院校普遍开展起来,所以任课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例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因此,要开展相关的教学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既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又熟悉新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高素质教学团队。积极对接相关金融机构或者引进双师型专业教师,让教师先对金融机构的运行模式和经营过程有深入了解,有助于教师结合相关金融理论知识,去合理设置若干项与课程有关且成体系的教学实践任务,通过实践项目任务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去分组完成实践任务,达到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业务能力。

(二)选择适合行为导向教学的专业课程

金融专业教学需要传统理论教学和行为导向教学的有机结合,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为目标,尽量提升行为导向教学的授课比例。传统教学有助于形成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尤其对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民办院校学生,一些专业基础课需要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来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基础的搭建,让学生实现对基础知识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在此基础上,对于涉及学生未来就业能力需求较强的专业课,进行行为导向教学,并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尤其在学生的选修课中,提高行为导向教学的比例。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所选,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行为导向教学目标。

(三)强调个性化教学方案

教师在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课程不同、班级不同,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实践任务设计不同,所以要强调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行为导向教学方案一般需要涵盖“情境导入、教师讲授、自主学习、探究讨论、练习巩固、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例如,情境导入可以有多种方式,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经典案例、简短的相关小视频、相关的小故事、某些实践经历等等。合理的有意义的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兴趣,实現主动学习的目标。所以针对不同课程、甚至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是必要的,要求教师对课堂和教学的把握程度更高,并实现教学功能向教育功能的延伸。同时,教师要有能力控制课堂,不同学习项目要注重难度适中、前后衔接,并根据教学效果及时动态地调整教学方案,如怎样和课堂参与度低的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小组成员的及时调整、考核的相对公允客观等等。

(四)增加实践教学形式和比例

金融专业的特点和民办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求金融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要尽量增加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学时比例,而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也主要将应用于实践教学较多的金融专业核心课。在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等课程中,按照课程所对应的岗位进行实岗实务进行行为导向教学的设计,按照岗位认知阶段、轮岗实践阶段和顶岗实践阶段流程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和创业能力。积极参加各级金融专业竞赛,尤其是岗位模拟竞赛、商业银行模拟经营、外汇交易、股票交易等,实现“以赛促教”,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下,展开团队协作,无论是赛前的集中培训,赛中的应对策略,还是赛后的经验总结,对于提升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都是课堂教学不能够达到的,可以作为行为导向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

(五)学校要配备相关教学设施与环境

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引导为主,理论讲授相对较少,注重大规模的与学生交流和指导。为了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学和保证教学效果,必然要求小班级教学,尽量避免合班上课的情况。要配置有金融专业实验室,各种教学设施和仪器例如电脑投影仪、张贴版、大白板、卡纸、磁板、实物展台、相关课程软件、足够的耗材和场地等。

参考文献:

[1]高华.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从企业用人标准[J].现代商贸工业,2017(8):165-166.

[2]李光.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178-179.

[3]李华娟.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1):106-108.

[4]陈士亮,王晓望.行为导向教学论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5(12):50-52.

作者:王东东

民办院校宏观经济学论文 篇2: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摘要】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课程教育改革入手,立足于如何培养出合格的经济学人才的教学目标,基于笔者多年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经验,对民办院校的本科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进行改革。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一、课程改革实施背景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是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介绍国民经济核算和决定理论、IS-LM模型及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效果及其运用,AD-AS模型及其运用,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的运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等理论。这门课理论性很强,从宏观经济的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逐步展开,运用定量的手段、从实证分析的角度,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弗里德曼理论为辅助。每天国内外的新闻财经报道中都会多少涉及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每个家庭、企业和政府每天都会多多少少地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理论进行决策,使决策的机会成本最小。这些理论在历年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体现,例如,2004年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他们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研究的两个关键领域:经济政策在时间上应该保持连贯性;影响商业周期的主要因素是供应方而不是需求方。他们的理论不仅广泛运用于经济分析,还影响了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作的贡献。2011年美国人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政策手段及其经济影响研究获得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和西姆斯“开发多种方法,用以回答……问题,即经济政策与诸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就业和投资之类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联”。

鉴于这门课的理论性太强、又很深奥,和现实经济问题结合很紧密,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财经类新闻的习惯、也没有参与社会实践的经历,就很难学懂这门课。但是这门课又是经济类专业学生打开思维的窗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主动参与现实经济生活的阶梯。另外,三本院校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针对这门课,基本没有自学能力。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对其中的理论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照本宣科,要么引用一些经济事例,既提高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改革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改革指导思想

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提升教学质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次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社会宏观经济现象的思考能力,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深入开展互动式、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评价与考核。通过对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仅能促进学习过这门课的学生的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还会给学生今后的社会经济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

2、改革基本思路

针对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目标,精选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反映学科精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选取当前的国内外经济事例,解释和运用经济理论分析。

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在启发式和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采用讨论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对所学的理论进行深入思考。教学手段是以多媒体为教学工具、以课堂练习和提问为形式、以课后查阅和准备为依托,组织好每一节教学。

针对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改革。课堂教学以设问为引导,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集中注意力,多叫已经开小差或干其他事情的学生,对答对的适当给予登记,作为考核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一个方面,对答错的,不进行任何处置,只是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针对每次课的教学重点,设置课堂练习,叫两名学生在讲台上完成,依据完成情况,给予登记,达到对所学的重点内容强化的目的。课后辅导以课堂教学重点内容为核心,布置经济现象的查阅、尝试实践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分享和完善。对正确完成的学生给予登记,对于完成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地交流,了解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改正。

针对过程性学习评价和考核改革。考勤以课堂回答问题和抽查为主,参照班级学生的考勤结果,作为学生参与这门课程的一个环节的考核。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一方面作为辅导差生的依据,另一方面为作业考核的依据。中期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所学的经济理论,设置小论文、热点经济问题讨论和调查报告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期末可以根据所有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大作业或闭卷考试,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

三、改革实施情况

1、教学目标的调整

教学以学生的学为目标。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班级、不同时间段的教学,参照三本以上经济学方面的课本和相关经济报刊,依据教学日历,做好每一节课的教案。然后针对每一节教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调整。上课时,针对不同班级、不同时间段,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顺序或方法、手段。例如,对于8B1113单班、女生出勤率高、男生自由散漫的特点,对于需要记录和标识的知识点,会常关注男生是否做到要求,对于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会对女生进行提问、调动她们对该课关注和思考。对于7—8节的课,会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顺序和教学手段。例如,先将学生的思想全部拉回到课堂中来,给学生讲大量有关这节课的日常经济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这节课的内容,然后又带着问题对这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处理课后作业,不只是讲解答案,而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答案进行讲解,对于做得很差的学生,课后一一谈话,询问对讲解内容掌握情况,同时给出学习这门课的要求和建议。

2、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调整

对教学内容的调整。针对所教改的班级8B1111-13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以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经济学的教学中,突出四部门(即国外部门)的相关内容教学。然后,还会根据往届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对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不进行单独章节教学,而是在讲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时,需要说明经济均衡或稳定模型,才对此内容进行补充讲解。最后,会根据这届学生曾经学习过哪些课程,没有学习过哪些课程,对经济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或粗略讲解或学生自学为主的调整。例如,鉴于学生已经学习过《经济学(微观部分)》、《基础会计》,笔者会对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粗略讲解,对折旧、投资等概念对比讲解。学生正在学习《货币银行学》,没有学习《财政学》,笔者会先讲解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后讲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调整。加大问题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上课时,没有采用直接看课件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将要讲解的内容,先给学生设问,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对所学的理论深入思考。例如:讲解凯恩斯的消费定义时,先让学生看“凯恩斯认为消费是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提问学生此概念与自己的消费或听到的消费是否一致,你对此概念是否会产生怀疑错误的想法等等,然后参照我国统计年鉴——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10年),让学生从统计年鉴中,对比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和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得出“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大量的事例,注重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一方面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事例,例如,讲解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和凯恩斯陷阱时,让学生先查阅有关股票市场,然后对学生查阅的内容在课堂讲解,对此进行评价。而且每节课也会准备大量的相关事例。针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课时较长(54学时)的情况,学完宏观经济政策及其运用,结合当年的热点经济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组长随机抽取提前准备好的题目,然后依据此查阅相关资料,大概两周后,各自组织人员讲解,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组员回答等形式,对宏观经济政策在现实中的运用进一步加深认识。

3、过程性考核评价的实施

以往大学课程考试平时成绩部分仅由考勤、作业和老师的印象分组成,随机因素太大,对一部分学生不公,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这门课存在的问题。因而对学生的平时学习这门课,采用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就是在这门课一开始,就给每个学生建立这门课学习的档案袋,其中有这个学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对老师的提问回答记录和课堂练习)。合班课90人,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三次回答问题的记录,单班课45人,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五次回答问题的记录,其中,黑板上的课堂练习分数等于两次回答问题的分数,从期末的考勤表看,每个班都有80%的学生完成这项考核。针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中的不良表现,就会及时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期末,以每个学生的学习这门课的档案袋为依据,给予学生相应的平时成绩,这就会使平时学生的成绩能体现公平、合理,更具有信服力。

(注:基金项目:2012—2013年西安培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 Olivier Blanchard著:宏观经济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译: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萨克斯、拉雷恩著,费方域等译: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 马先标: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2012(2).

[6] 成新华: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8(5).

[7] 王红霞:基于学生精神成长的美国课堂研究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1).

[8] 蔡宝来、车伟艳: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13(1).

(责任编辑:胡婉君)

作者:华慧婷

民办院校宏观经济学论文 篇3:

新文科背景下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西方经济学课程,它的主要特点是过于抽象、理论性非常的强,而且大多数是利用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述。对河北科技学院而言,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将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对教学的内容合理地安排,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而新文科的建设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所产生的,它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文科的背景之下,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中国的蓬勃兴起,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经济理论研究范围的转型,以及学科知识方法的融合等等,使得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对于经济学人才的培养都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新文科;西方经济学;实践与探索;河北科技学院

引言: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它是新时代的特点,新文科背景下是中国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函数,关于河北科技学院的理论创新,这种创新要借鉴西方经济学课程,从而来达到很好的教学实践与相关的探索,从而促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河北科技学院目前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河北科技学院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存在的问题,近代西方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初期,有着较强的社会背景,同时西方经济学课程开设于大学一年级,虽然主要以简单的经济行为作为开端,对于刚刚在基本封闭的环境下度过三年高中的同学来讲显得过于生疏。它主要体现在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第二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依然沿用课高中的学习方式---以记忆为主。大学时期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明显不再适合。第三西方经济学中涉及了较多数学模型和图形,对于习惯死记硬背的学生,难以将文科的记忆与理科的数学模型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起来,大多数是因为学生听不懂才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西方经济学课程它本身的特点很难理解,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内容更抽象,大多数以图形分析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感觉很枯燥,特别是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就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教師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机械的讲授相关内容,对内容之间的联系,对理论在现实生活的表现的那个方面分析不够充分,尤其是宏观经济学部分,此部分基本从国家和社会层面着眼,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合适经济实践,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有一些经济现象和事件已经无法用课本的经济学理论做出通俗的解释。这会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疑惑。

教师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上容易出现满堂灌的形象,也就是说并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大多运用传统教育来进行对于学生的教育。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知识体系的缺乏,导致学生对基本概念、经济原理的掌握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新文科背景下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探索

教师在教西方经济学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适当运用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案例中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运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对基本理论进行区别对待,西方经济学中有些概念看似简单,却是最基本的概念,或者以发生混淆的概念,对此类概念可将其关键词进行强化,而有些理论看似复杂,其实质却极其简单,只需要按照惯性思维或日常经济行为就可简单掌握。有些概念看似难以理解,其实只是将最常见的经济行为进行了总结归纳而已。

案例的使用会对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安排来解决相适应的课程教学。[2]传统的教学过于单一,导致学生无法有更多的主动性参与到学习当中。西方经济学课程要采用多种手段相互配合使用,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手段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发挥教学手段的优点,实行优势互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得张弛有度,才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效率上能够大大提高,还要提倡创新教学思维,开拓教学思路。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考试必考科目,既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为自我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教师在进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授课,还要注重学生经济思维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利用经济学理论进行简单问题简单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去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观察,课后训练也要有目的选择进行,比如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资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浏览一些经济学的网站,了解国内外经济学动态。尤其要掌握新文科背景下我国经济学规律性,让学生能够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结束语:新文科建设时代背景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首先要了解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它表现在学生的兴趣难以调动起来,是因为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抽象,使学生难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不容易掌握,对理论知识掌握也比较薄弱,教学内容安排也不合理,教学思维过于狭隘单一,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适当运用案例进行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配合,创新教育思维,开拓教育思路,这样才能在新文科背景下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当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经类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财经学院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

[2]杨婷婷.关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273-273.

(2020年河北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课题,新文科下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探索---以河北科技学院为例 HBMXYJY2009)。

作者简介:安海峰(1980/6)男,汉族,河北省、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经济学和金融学;

郝锋(1985/10)男,汉族,河北省,讲师,硕士研究生,区域经济学;

魏鹏程(1968/3)男,汉族,河北省、副教授,本科,思政。

作者:安海峰 郝锋 魏鹏程

上一篇:外汇风险经济全球化论文下一篇:红外线综合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