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的传统文化论文

2022-04-29

摘要通过研究互动班牌形态和功能,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提升校园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探索基于互动班牌的智慧管理新样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人才培养的传统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于人才培养的传统文化论文 篇1:

浅析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改革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现状,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改革,提出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原则”,基于“六个维度”,实现外贸专业课命题与核心素养的对接,通过素养立意向命题行为转化的实践,实现外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外贸专业课 考试命题

外贸专业课是中职外贸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外贸业务协调、外贸商函、外贸制单、外贸跟单等课程,这些课程专业知识集中而且相互交叉,又有不同的表述。

一、目前中职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现状分析

1.过于关注学科知识和标准答案,少学科跨界,少知识穿越共享

同一知识点在不同专业课程的考试命题中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而专业教师往往会出现过于关注标准答案而不注重这些表述之间内涵和联系的现状。

2.多低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多孤立的知识考查,少关联性、综合性的考查

目前中职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中出现的多为低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孤立知识的考查,对关联性、综合性的考查较少。即使有些题目很复杂有很多小题包含很多知识点,看上去好像是很多知识的综合,但仔细分析题目不难发现,每小题考查的也都属于低阶思维的考查,题目之间上下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关联性、综合性不强。

3.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而忽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外贸专业课中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题型,但纵观近年来的各种考题,包括外贸高职入学考试和外贸各类资格考试,试题多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而忽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二、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的原则、依据

根据目前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的现状,基于核心素养,为引导外贸专业教学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进而向“核心素养立意”的转变,学校外贸教研室提出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原则”。

2.基于“六个维度”,实现外贸专业课命题与核心素养的对接

学校外贸教研室结合六大学生核心素养,针对外贸专业的特点及外贸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六个方面对外贸专业课命题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经提炼后归纳为外贸专业考试命题的“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分别为落实外贸专业素养,加大开放性的主观探究题比例,注重外贸信息阅读分析能力,关注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合作共享能力,强调贸易规则、遵循平等互利,分析外贸形势、掌握估算判断。这六个维度与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六个维度与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图

3.外贸专业课素养立意向命题行为转化的实践

(1)试卷承载家国情怀,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我国近年来的外贸成就、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在外贸专业课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为此学校外贸教研室在外贸专业课命题中注重弘扬传统文化,渗透家国情怀。如结合2018年11月5—1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行命题,让学生在阅读进博会的材料中感受国家的强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如义新欧班列,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互联互通的一项重要的国际贸易铁路运输线路,大大促进了中国东部沿海与中亚和欧洲地区的联系,可以结合“合同中的运输条款”的知识点进行如下命题:

从中国义乌出发、到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义新欧班列运输属于国际铁路联运,在这种货物运输方式下,采用____作为结汇单据。

A.海运提单                  B.航空运单

C.铁路运单                  D.铁路运单副本

在外贸商函课程中,命题者把时政、外贸的新发展与考纲知识点结合进行如下命题:

Which country is not along the route of the Belt and Road ?

A.Russia                         B.Thailand

C.France                         D.Hungary

题中提到的沿线国家,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我们国家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目标的一些重要的伙伴,通过这样的命题,让试卷承载家国情怀,让命题落实立德树人。

又如,在外贸制单课程命题中,命题者选取的所有素材都是以绍兴当地有名的服装企业作为出口商,并以绍兴最典型的出口产品梭织衬衫作为合同商品,让学生在阅读试卷素材中领略绍兴地方产业的发展,增强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热情。命题者通过这样的选材,旨在以试题为示范,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选用有价值、有意义的素材,从而引导教师深刻体会教书与育人的密切关系。

(2)在开放中思维,在探究中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高技能外贸专业人才,学校外贸教研室加大试题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中展示思维和答案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在外贸业务协调课程案例题中,命题者一改以往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模式,而是在题干中事先将分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判断这样的分析是否合理,并指明原因,说出自己的分析。命题者试图通过这样的命题来探索有利于让思维生长的考试模式:通过让学生在试题上写明自己的思路及理由让思维有理有据表达,呈现思维过程和方法。通过判断别人的分析,换位思维,推测别人观点的思维过程方法,从而引导质疑思维,引爆创新思维,教师通过批改试卷、分析试卷阐述教师思维观点,形成优化团体思维,最后达成思维生长终极成果。如在外贸制单课程的装船通知制作中,没有规定装船通知固定的格式,已知条件中也没有给予现成的装船情况,需要学生在相关的合同、信用证与其他单据中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才能制作单据。又如在合同填制中,命题教师一改以往试卷中的背景资料形式,已知条件中没有给予现成的资料,而是提供了外貿实际工作中英文表述的交易标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包装资料,需要学生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才能判断合同相关内容,因为学生的思维是开放多元的,试题的答案自然也是开放多元的。又如在外贸商函课程阅读理解题型中,命题教师将题目命题成与传统阅读理解题不同的形式,全部设置为有限制性的主观题,学生需要在理解并思考的基础上才能答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让学科跨界,让知识穿越共享。学校外贸教研室提出将命题内容进行跨界整合、命题材料进行跨界研究、命题方法进行跨界比较、命题图片进行跨界采风,以培养学生跨界志趣的命题定位。不但加强各专业课之间内容的整合与关联,同时也加强外贸专业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关联,让学科跨界,让知识穿越共享,如在合同装运条款命题中命题教师出示的装运时间为收到产前样确认意见后45天内,这种表达在外贸制单课程教材中没有出现过,但在外贸实践中对产前样的确认是至关重要的,产前样确认时间直接影响到出货的时间。这一知识在外贸跟单课程中已作了详细的讲述。又如在合同结算条款中,结算方式为凭买方的货物收据即期付款交单,是将商务专业知识与合同填制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再如,命题者将信用证单据条款阅读量增大,需要學生运用英语知识和相关外贸商函知识才能正确理解。也就是说,试卷不单纯考查外贸技能操作的相关能力,还把外贸函电的阅读与理解、外贸跟单的操作、商务专业知识的掌握等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跨界思考,从而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共享。

除了将命题内容进行跨界整合外,命题教师还实现了对命题图片进行跨界采风,如在外贸商函课程命题专有名词翻译一题中,命题者一改以往死板的中英文翻译,而是将这些实物化名词,用简单的图片表达,这些图片涵盖了不同交易环节中需要的各种东西,学生可以通过读取图片信息反映出相应的词汇,并作出选择。通过这样对命题图片进行跨界采风,改变了学生对考试的认识,不再惧怕考试,让学生在快乐考试中培养跨界志趣。

(4)创设有效的测试情景案例,提供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视角。创设真实又能为解决问题提供多样化视角的测试情景案例能改进和提升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质量,有助于发挥教育评价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引领指导作用。

当前的外贸专业课各类考试,测试情景案例很多,但其定位与功能并不理想,有些情景案例与问题的设置关联性不强,或无法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样化视角或有效的支撑性信息。如在贸易术语考试中,命题者将“运费”作为脉络,让学生根据专业知识的积累,判断对应的贸易术语描述是否正确:贸易术语中的运费关系到买卖双方的费用负担问题,若不考虑运费将使报价错误。如题:我方出口货物时采用DDP术语,则运费由我方即卖方负担,我方在报价时应考虑运费,以下贸易术语对运费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

A.CIF术语的运费由卖方负担

B.CFR术语的运费由买方负担

C.FOB术语的运费由卖方负担

很显然,与直接性运费判断相比,这种命题方式创设了一定的情景,有助于学生调动日常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但是,该题考查的知识是固定的,这使测试情境自身的开放性受到B限制,也就是说,测试情景的有无对选项并不产生影响,情景的设置与问题的描述并无实质性的关联。

有效的测试情境需要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情景中问题产生的背景资料为解决情景中的问题提供影响因素,二是在情境中创设“矛盾”,并让“矛盾”发生冲突,三是为解决情景中的问题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视角。创设外贸测试情境,有利于让学生运用日常所积累的各类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文化课知识及其他有关的常识性知识,而创设与学生现有认知相冲突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日常所积累的知识去解决情景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考虑的条件与因素,也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样化的视角。

学校外贸教研室尝试以一个基本能力为基础,通过对目标的设定,强调在情景中解决问题,体现能力的跨界、迁移、组合和提升,引导专业教师从专业知识教育走向专业能力教育,进而走向核心素养教育。

三、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改革对外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

1.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培养融为一体

命题改革重视创设情景、加大开放性试题比例,学生的答题过程就是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问题,学生要思考问题的实质,思考解决的方法与步骤,拟定解决的方案,最后要以各种形式展示解决的结果。在有些外贸专业课考试中,如商务谈判中,还要向谈判对手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所有这些反馈到外贸专业课课堂教学上的信息是: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分析、表达、选择、判断、动手、讨论、合作等能力的过程。核心素养中的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都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和强化,最终让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

2.引万物入课堂,以世界为教材

命题改革让教学远远超出课堂,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整合还是教学形式的呈现, 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的场所也因此而变化,外贸专业教学的场所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实训基地和外贸企业,还可以是仓库、码头、车站等,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知识生成和问题解决的地方,都可以是外贸专业学习活动的场所,外贸专业学习活动没有空间限制。另一方面,从外贸教学的载体上看,可以多种多样,无论是能够交易的任何有形或无形产品,还是世界的形势、国家的政策,都可以是外贸专业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这些都让外贸专业教学真正实现了“引万物入课堂,以世界为教材”。

3.引导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改革重视思维过程,强调探究,事实上是引导一线外贸专业教学由“提供结论”向“问题导学”转变,将知识作为探索的对象,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在成就感中产生兴趣,学生就会乐学,这时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就会随之而生,从而出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萍,李丽娟,史志杰.山西中考命题改革:基于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J].人民教育,2018(2).

[2]李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考试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8(10).

[3]吴明好.基于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谈高中化学教学[J].中国考试,2017(3).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作者:宋秋红

基于人才培养的传统文化论文 篇2:

基于互动班牌的智慧管理新样态

摘  要 通过研究互动班牌形态和功能,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提升校园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探索基于互动班牌的智慧管理新样态。

关键词 互动班牌;智慧管理;智慧校园;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

1 数字班牌现状分析与思考

在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程中,各地出台并开始实施智慧校园创建计划,如201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江苏教育信息化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提出探索“智能+”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治理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多媒体互动班牌这种新型教育终端载体快速进入校园,为智慧教育提供了更多形态和内容。

笔者通过对区内36所中小学进行走访或电话调查,有15所学校已经配备数字班牌,其中具有交互功能的有11所;应用方面都是以学校主动发布的形式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包括校园动态、课程课表、作息时间、通知公告、班级评比

等;呈现形式上以定时发布、轮播和触屏查阅等为主。通过调查,笔者认为数字班牌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校园信息化层次。

数字班牌作为校园新兴的教育信息终端,无论从时代信息化发展的角度,从学生对于信息化设备认知和兴趣的角度,还是从传统教育革新的角度,都是现阶段处处育人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理念的优秀载体。因此,充分发挥班牌的育人特质应是学校选择和应用班牌的初衷和核心。

基于如上分析和思考,笔者设计了智慧校园项目中的互动班牌应用系统,全面融合学校育人理念和传统育人方式,努力构建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的智慧管理新样态。

2 互動班牌与智慧管理融合路径

互动班牌承载学校之育人功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也必将融入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智慧管理体系,并与之融合为一个全面、和谐、高效的育人整体。

坚持立德树人基石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必应担负“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的立德树人使命,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内修品性、外修行为,于点滴育人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德树人思想指引下的互动班牌系统紧紧围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设计了传统文化微课、品德行为养成、践行美好展示、校园班队共建等主要功能模块,引导学生成长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直击校园管理痛点  互动班牌系统一定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升级和优化,也就是说传统管理中存在某些不足,症结在于管理难以触及,这也正是学校管理的痛点所在。学校育人常规管理中评比是常见方式,如管理者对每日常规反馈通常会通过教师工作群、校园网站等形式进行,然后由教师传达到班级学生,评价信息的及时性和精准度降低。班主任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依赖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主观印象和日常班级管理表等形式,可能造成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学生也缺乏对自己的清晰认识。学生是教育的受众主体,利用互动班牌及时传递多场景下的评价信息并推送到班级和学生面前,学生还能通过点击查询详细图片、文字等现场信息。互动班牌成为班级信息发布的重要窗口,成为学生课间兴趣聚焦的主场。学生关注自己的班级和自己在班级中的形象,此时班牌的育人功能就显而易见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难以突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把握智慧创新动点  互动班牌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新兴多媒体智慧终端,其通常融合了互动触摸屏、RFID感应、拾音与播放、人脸识别和一体化智能系统等先进技术。然而这些新兴产业化的产品并非学校拿来即用,教育信息化也一定不能是让教育适应技术,而更应是技术协助教育、融入教育,最终成为教育的先进生产力。学生成长每天都在动态变化着,让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都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成长,并帮助和引导学生更美好地成长,是教育者的追求。紧紧把握学生成长的动态是在设计互动班牌应用系统时的一个创新点。编著项目设计需求时,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信息系统,如学生基础数据、学校与班级常规评比、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情智之星评比、社会活动体验等,都要求进行数据对接,设计开发整合多应用平台的互动班牌管理系统。该系统及时动态化将学生个体发展、班级常规与活动管理、学校德育评价等融为一个整体,通过可视化综合数据页面方式进行呈现。借助互动班牌创新应用,校园大数据也初步能在实际管理中发挥其特有效用。

3 智慧管理新样态

技术融入日常管理流程也催生出智慧管理的新样态,多向管理的教育合力逐步形成,师生内生变量也在日常应用中悄然形成。

实现三类管理并行  学校班队管理主要从校级层面通过德育处、大队部等行政部门对各班级教育实施管理,在学校统一组织协调下,以班集体为单位形成和谐竞争的主动管理模式。常见的有五星班队、校园之星、礼仪小天使等多种活动评比样式,既有面向班队集体的活动,也有面向学生个体的活动,这些活动在统一的教育主题下开展。

每个班队又是在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共同组织和管理下,班队内部开展的管理常见的有学生出勤、课间活动、课堂评比、班级小家务、文明礼仪、班级活动和每周评比等内容。自我管理是教育所有管理指向的目标,通过学校、班队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是每个受教育者成长的重要途径。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自我管理是一个需要引导和存在反复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是教育面向的重要内容。为借助互动班牌协同三类管理以发挥其最大合力,进行了系列探索和实践。

1)设计可视化线上班队(图1)。此设计主要指向学生自我和班级集体两类管理。自我管理可以理解为学生自我关系的管理,指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个体目标、心理状态等进行管理,进行自我约束、激励,努力向着自我目标发展的长期过程。在现实教育中,自我管理茫然现象并不少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处班队是什么模样?自己在这个集体中有怎样的存在感?也许很多学生没有明晰认识。可视化线上班队建设弥补了这一缺陷,成为学生体验和了解自我的有效形式。互动班牌设计了自动轮播和触屏查阅的方式,展现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的即时动态。“今日我上榜”“荣誉榜”及时展示队员信息,这些信息来源于所有任课教师课堂、课间和活动中利用情智助手工具随时记录。以身边同伴的榜样力量影响和感染自我,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全体成员向优秀的行为学习。学生间积极主动、你争我赶,让自己的优秀表现展现在班牌上,也成为大家赞赏的榜样。

在线上班队设计中还涵盖校级、班级管理功能。从功能模块面向的对象分:出勤数据模块既能及时反映各班级学生到班情况,又能让管理者了解全校学生出勤率及详情;情智之星、校园检查、今日课程面向校级管理;班级相册、微课程面向班级层面。这些模块又是相互协同的一个整体,让管理多向贯通并都最终指向学生成长。如情智之星模块,每周五班队活动教育中,班主任先对系统自动统计生成的TOP10名单开展班级集体评选,结合日常行为数据和学生现场投票情况,选出班级的情智之星获得者,并提交学校德育处审核后在班牌上展示一周。这样的评选促进了优秀班风建设。

2)构建教育全域数据链。众多班牌厂商都有与其硬件相配备的应用系统,但原生系统都是已经设计开发完成的固定程序,特别是与校园其他应用完全不相兼容,这样的班牌就成为一个“信息孤岛”。在设备选型中,重点提出二次开发和数据互通的需求。基于学校现有的基础数据平台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以线上班队为主体,整合人脸识别库、课堂评价助手、学生成长过程评价等多个應用系统,让这些应用数据相互贯通,构建起教育管理全域数据链,实现数据瞬间可达、及时呈现。如每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助手进行的点评,就立即呈现到“今日我上榜”模块。基于全域数据链学校管理能触及每一个班级的每一名学生,使传统管理难以实现的难题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得以破解。

激发师生内生变量  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

源自经济模型,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基于互动班牌的智慧管理模型中所要决定的变量主要有两个:学生和教师。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型,使这两个变量向着预设教育目标发展,即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学业能力和行为习惯;教师层面促进运用信息化方式高效开展教育活动。

运用互动班牌管理样式是以评价为切入口,教育评价深层次内涵是唤醒,唤醒生命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其一方面摒弃了唯分数单一评价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展现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也能通过努力实现和同伴公平竞争。另一方面,班牌可视化,以数据呈现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仅展现自己,更能体验到自己在班级集体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起自我愈加努力争先的动力与潜能。

外部的评价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师生以互动班牌为载体共同参与评价后,这一形式就更能激发个体自我发展的内生变量,同样激发了班级之间竞争的内生变量。

4 结语

实践表明,基于互动班牌的智慧管理深度融合并提升了学校和班级传统管理形式,破解了学校教育数据的信息孤岛,充分发挥了校园数据的教育功能,激发了师生主动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2019-06-27.

*项目来源:本文系中央电教馆2016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成长过程评价实验研究”(课题立项号:162723774)研究成果。

作者:陈云龙,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信息处主任,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张峥嵘,南京市科利华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应用(210008)。

作者:陈云龙 张峥嵘

基于人才培养的传统文化论文 篇3:

中职学校学生“德、礼、文”三位一体素质培养探讨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为例,从道德、礼仪、文化涵养三方面论述提高中职学生基本素质的做法,旨在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德、礼、文”三位一体 中职学校 素质教育  烹饪专业

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主要体现在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欠缺、理解及归纳等学习能力偏弱、学习热情较低,且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与此同时,部分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叛逆性,特别是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的学生,很多时候对家长、学校、教师的管理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教师的课堂管理难度加大。基于此,以道德教育、礼仪教育、文化素养教育的“德、礼、文”三位一体教育,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效手段,能在夯实学生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一、从道德教育夯实学生思想根基

道德是一个人立足、行走于社会的根基,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一次好的选择并不意味着道德,道德是良好的选择习惯。比如,在对待老人过马路摔倒时,过去将老人扶起、主动关怀就是合乎道德的行为,过去围观或漠然离去就是不合乎道德的行为。中职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选择习惯,使学生懂得在面对问题时如何选择才是符合道德的。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然后进入为期一年的实习,初涉职场会面临更多的道德选择。在过去烹饪系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道德问题,如打架事件。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很多时候打架的原因往往是由一件很小的事情产生矛盾,却不懂得冷静下来思考,只想着用拳头去解决。这种行为就是学生走在道德的十字路口时没有做出正确抉择的体现,他们往往对“暴力”一词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考虑过用暴力解决问题会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对企业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等等。如果他们在做出抉择时,能够考虑清楚行为发生的后果,对符合道德行为与不符合道德行为有一个清楚的判断,不当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教师可从两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选择习惯。

(一)培育学生正确的“三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认识,也就是对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世界观则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指了解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后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对中职学生而言,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有崇高的道德情操,但是需要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对人生目标、价值、意义的正确看法,培养学生对世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培养学生对事物价值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帮助学生建立最基本的道德体系,进而对学生的行为形成基本的约束。

1.教育使学生产生共鸣

要想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可以从当前的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事情切入。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反馈、状态,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情感共鸣,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我思考、反省,而不是采用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从而在良好的气氛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改变学生的麻木心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培养职业素养意识

专业课堂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专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也要注重对专注能力、主观能动能力、抗压能力、反应能力、责任心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具体化在课堂之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来施教,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3.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与普通中学的教学有较大的区别,中职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中职学校也一直在摸索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中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些年推行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翻转课堂、一体化教学等,相比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来说,无论是对能力的培养还是对“三观”的引导都更有效果。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模式与“三观”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视频形式讲述“三观”知识、热点事件等,寓教于乐,解决大多数学生学不好的问题。

(二)加强学生心理建设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间段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上的困惑和冲突,与此同时学生在这个阶段经历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转变,由通常的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转向以就业为主的发展方向。再加上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增加,职场竞争严峻,他们很难避免在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和成长等方面产生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如何在这个特殊时期保持住学生良好的心态,这是当下大多数中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在面对抉择时,很多学生其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在理智与冲动面前控制不住自己,往往是冲动大于理智。为此,教师可从两方面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

1.加强理性情感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理性情感培养,让学生在面对矛盾冲突时首先做到理性思考。如在礼仪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利用真实案例加以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遇到类似问题时用什么心态去面对、该如何处理。

2.开设法制教育辅导课

一是每個学期,学校邀请法律专家给学生做法律讲座、宣传法律知识。例如,在烹饪系学生走向实习岗位之前,针对实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的或曾发生的事件,安排相关的安全主题教育和法制主题教育。法制教育对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预防学生犯罪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知道什么行为违法、什么行为犯罪,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懂得有效预防违法事件的发生。二是案例分析,邀请一些已毕业的、经历过挫折的学生现身说法,用发生在他们身上真实的案例去教育学生。如曾经有一个学生小柴,在学校因与同学发生口角之争,一气之下对同学大打出手,将同学打伤,家长将小柴告上法庭,小柴成了少年犯,被送去劳教。后来应小柴父母的恳求,学校收留了小柴,让小柴得以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虽然小柴比较顺利地完成学业,但是当他想报考导游资格证和报名当兵时,都因少年犯的经历失去了报名的资格,留下了终身遗憾。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不为一时的义气或解气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以礼待人,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之道。首先,礼仪教育是身处服务行业的必然要求,能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更有章法,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与气质。其次,中职学校烹饪系学生虽然动手能力很强、思维很活跃,但是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因为礼仪素养缺失、言行举止不得体甚至冒犯他人而在学校或是在工作岗位上吃亏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以下四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与引导。

(一)礼仪思维培养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礼仪现象,学好个人礼仪和工作礼仪。一是播放服务行业礼仪细节对餐饮行业影响的小视频,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意识到礼仪对餐饮服务行业的重要性;二是邀请一些受过礼仪培训的人到教室展示,让学生感受受过礼仪教育的人与未受过礼仪教育的人的差距。由此让学生多角度感受礼仪行为对日常生活以及职业生涯的影响,使礼仪课程深入人心。

(二)礼仪理论知识教学

通过课本内容的合理编排、PPT展示、视频播放、情境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理论常识,使学生能基本分辨出哪一种礼仪姿态是正确的、哪一种礼仪姿态是错误的,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讲解礼仪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不同场合的餐桌礼仪、服务礼仪等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使其懂得“在不同场合,我应该是何种仪态”。礼仪知识非常广泛,但烹饪系人才培养的总课时不多,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要接触方方面面的礼仪知识是不可能的,教师在做礼仪授课计划时要针对烹饪系学生的需求来编排授课内容。

(三)礼仪实践教学

有了思想意识、理论基础,便可以过渡到实践层面。在这个层面,教师通过真实事件的案例分享,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工作中的礼仪需求感同身受。根据不同的案例分享,可以设计不同的情境,通过氛围营造、角色扮演等,为学生营造实战环境。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三步递进式练习法:第一步,按要求练习动作要领;第二步,动作加上相应的礼貌语;第三步,结合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情境,分角色扮演进行练习。经过反复的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找到学习的乐趣,在练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更有效地巩固学习效果。

(四)礼仪课程深化与渗透

由于烹饪专业的学生本身行为习惯差,因此学习了礼仪知识后,将所学到的知识慢慢地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才是根本所在。通过礼仪培训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职业化、素质化,是礼仪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的烹饪专业课上,礼仪教师进入课堂指导学生的礼仪行为很重要,比如课前的着装整理、课前课后的问候、课中的站姿、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时的基本仪态、分组合作时的团队意识、菜肴分享时的基本体态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指导,能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更加精细化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用人文教育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缺乏良好的文化素养,因此除了要掌握一门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应提升文化素养。

例如,关于一道菜肴的烹饪,中职学校的学生也许只是简单地知道这道菜应该怎么做:火候多大、放多少盐、什么时候加水等这些技术问题,但当被问“这道菜在食材上有什么讲究?这道菜在什么季节吃最为合适?这道菜有什么寓意?”等问题时,学生往往答不上来。真正懂行的厨师,不只是拥有“做出来”的技能,还应该理解这道菜精神方面的内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不仅仅是解决温饱,也不仅仅是“这道菜真好吃”,更多地在乎食物是人们对过去时光的一種记忆,承载的是一种情感;同时吃出健康是当前人们非常重视的一种理念,对菜肴的保健功能越来越重视。因此,烹饪系学生不仅要做好菜,还要了解菜的食材特点、食材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道不同季节采收的食材,采用怎样的烹制方法,才能将它的营养价值最大化、口感最优化,并明白蕴含的寓意、典故等。

综上所述,在以往的中职教育中,专业教师往往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生思想上的端正、人格上的健全、精神上的丰富。而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就必须抓紧学生的道德教育、礼仪教育、文化素养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在综合素质上更具备竞争力,在个人发展道路上人格更加独立、健全、完善。

【参考文献】

[1]秦海菲.从艺考浅析播音主持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养[J].视听,2017(3).

[2]刘丽.井冈山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传承,2015(7).

[3]邓志平,谢玉申.以专题式教学视角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7(12).

[4]敬丽华.“四元三维”立体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5]邓雯.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大学思政教育教学对策探究[J].戏剧之家,2019(5).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烹饪专业与传统烹饪技艺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烹饪专业‘一节一菜’为例”(编号:GXZZJG2019B19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致莉(1972— ),女,广西柳州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旅游管理、烹饪管理、礼仪教育。

(责编 罗汝君)

作者:廖致莉

上一篇:品牌战略的豪华汽车营销论文下一篇:党的建设科学化群众路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