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资源拓展问题加以阐述,重点要求教师敢于放手,善于指导,勤于钻研,重新审视网络等现代媒体资源对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课程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课程地理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地理教学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摘要:自主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研讨,并按自己的想法目的“自由”地获取知识。打造高效课堂,为终身学习奠基。

关键词: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构建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研讨,并按自己的想法目的“自由”地获取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结合地理科教学的特点,我在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针对部分教材内容尝试采用如下的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气压带与风带”一节说明其操作要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实现自主学习的首要工作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动机的情境,所以,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确立需要创设的情境。同时注意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创设新颖、直观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同时,根据教材的特点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

在“气压带与风带”一节教学中,首先通过屏幕展示设置情景,提出以下问题:制冷剂的生产与使用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因大量排放氟氯烃而产生的臭氧空洞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极上空?我国大陆高空的云为什么会总是自西向东运动?通过生活化的情景设置制造兴奋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心理和智力水平的条件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材上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可以自学,做到不讲或少讲;(2)鼓励学生大胆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和模式(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概括),寻找解决问题的入口;(3)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挂图、模型、录像、网络等)诱导学生思考;(4)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争辩和发表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合作交流,形成共识

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氛围,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提倡思维无“禁区”,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鼓励学生敢疑、敢想、敢说、敢讨论,使课堂出现“信息传递与反馈畅通,思维活跃,乐于创新”的情境。但是要教师做到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四、总结建构,延伸拓展

这是师生的思维相互融合的阶段。教师要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帮助学生概括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体系,同时帮助学生提炼思想观点,明确解决地理学问题的一般方法。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问题向不同方向拓展,尽可能地把新问题和以前的问题联系起来,将问题对接,以使其进一步延伸。

在“气压带与风带”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建立了如下的整体体系:

并组织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英吉利海峡终年盛吹什么风?试分析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风力强弱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给我的启示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入手,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并倡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和主动探究。为此,我们应该真正领悟新课程的内涵,构建和谐而高效的地理课堂。

作者:姜雨萍

新课程地理教学论文 篇2:

新课程地理教学资源的拓展

摘要:

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资源拓展问题加以阐述,重点要求教师敢于放手,善于指导,勤于钻研,重新审视网络等现代媒体资源对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强调地理课程资源是有利于地理課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它应该包括一切对教学有用的、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人力和物质。因此,高中地理新课程应该是一种开放性教学,需要教师将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重组,创造性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新课程对教材的功能定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再有绝对的权威性。教师需要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补、删减、重组和替换,加强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践的联系和融合,并及时补充生活中的案例、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资源体系。

就目前皋兰所在的西部偏远地区尤其农村学校来看,绝大多数教师依然在“教教材”。由于社会经济条件、文化教育水平、教育教学观念的诸多制约,教学素材的获取途径非常有限,部分教师形成了思维定势和固有教学惯性,从内心深处不愿意改变教学模式,甚至对课本外信息产生抵触情绪。教学管理部门强调教师回归教材,这也成为教师不愿拓展视野的堂皇藉口。然而学生对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教师认同度并不高,学习兴趣索然,课堂效率低下,直接影响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当然,部分教师尤其文科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摆脱教材的束缚,善于从网络、乡土、民俗等各个不同领域获取教学素材充实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情境的设置打破陈规,为学生营造了宽松、惬意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面得以拓宽,学习兴趣浓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这些富有前瞻性、开拓性的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范例,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组织了一次打破常规的教学活动,从中深刻体会到了课本外教学素材尤其网络教学资源的不可或缺。

在近期期中考试对《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备考中,为了使复习工作卓有成效,事半功倍,我决定从案例入手组织课堂教学,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了8.1级强震,西藏震感强烈、损失惨重,我意识到这一突发事件是课堂教学最好的素材。课前安排学生利用网络或其他媒体获取此次地震的相关报道,重点了解地震的成因、当前灾情和目前的救灾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对上述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获取知识的兴趣浓厚、手段多样、效率惊人。部分网络知识的获取方法我无法企及,自叹不如,获取的信息及时详尽、条理明晰,基本涵盖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所有主干知识,尤其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正契合了新课程对地理教学和生产生活关联这一主旨要求。课堂教学过程很流畅,学生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讨论,使复习课的效率更高。

由此,我意识到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在网络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误区。教师一味惧怕学生接触网络,的确有部分学生在网络中沉溺,影响学习,这部分学生主要兴趣在网络游戏或者网上交友,很少有学生的兴趣在网上资讯。这并不完全是学生不感兴趣,而是缺乏正确引导。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才有可能将网络与学习主动结合,使网络的负面效应被抑制,使现代网络传媒成为师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当然,部分学生在家长的警惕性要求之下,视网络如洪水猛兽,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最新、最全、最有效获取知识的途径,正确鼓励和引导势在必行,教师和家长不可因噎废食。教师在课堂上拓展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外拓宽学习空间,这是新课程目标实现的必然途径。

多姿多彩的世界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由于地理事象的复杂性、多变性,地理课程资源也应该是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更新,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敏锐的专业眼光,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展教学素材,挖掘这些素材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教师要能指导学生从互联网、电子书籍、图书、报纸期刊等大众媒体中收集资料,整理加工成有用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日新月异,教学工作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形成获取地理知识的基本信息素养,这才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高中课程方案教师读本》 史绍典编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梅桃源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1

作者:牛文涛

新课程地理教学论文 篇3:

“三板艺术”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地理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使用误区,剖析“三板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并倡导地理教学把“三板艺术”与多媒体相结合,突出“三板艺术”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板书 板图 板画

“三板艺术”即板书、板画、板图,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根据美国科学家诺伯特·维纳的教育控制论观点,在地理教学系统中,地理板书、板图、板画既是教师控制课堂教学、把握教学平衡的一种手段,又是地理信息传输的一种载体。扎实的“三板艺术”在地里教学中至关重要。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更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地理空间想象和思维性很强,教师讲授起来难度很大,如果不采用合理的讲授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就会很难理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被逐渐运用于地理教学。多媒体集图片、文字、动画、音乐、视频等于一体,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显著的演示效果使得地理课堂逐渐丰富起来,改变传统地理教学单一的方式,刺激学生视听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该用来促进教学,使难以观察、体验的知识和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使静态对象变为动态对象。但有的教师盲目使用并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学基本功培养,弱化语言的表达作用,导致出现“学生盯着屏幕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最终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教学手段要科学,关键在于教师的驾驭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尽管新课改提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没有必要排斥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地理教学长期倡导的“三板艺术”即板书、板图、板画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存在教育的价值。

一、引导学生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图式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独特方式,充分运用图式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独特的风格和特色。重视图式教学,营造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近年来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有了“三板”,学生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可反复再现,有回旋余地。一般说来,学生常喜欢把板书抄在笔记上。耳、眼、手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所产生的记忆效果,自然远远超过“耳听”的记忆效果。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重点难点知识在授课过程中用板书、板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激发学生兴趣,启发积极思维

内容好的板书板画具有层次清楚、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各种关系表示准确和形象生动等特点,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而且便于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使他们感受到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从而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的整体结构。精心设计的板书、板画,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更能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构建学生知识网络,将知识系统化

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定型的板书形式和内容,按教学进程的需要,有步骤地边讲边写,使知识层次化、系统化。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层次化、系统化的知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必然能提高学习效率,从根本上减轻负担。

四、培养学生能力,训练多重思维

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上涉及实物实地照片、模式图、结构图、过程图、示意图、分布图、剖面图等多种类型的图,使地理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直观,提高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而考试题和练习题涉及的图,都是以线性图或矢量图为主,习惯读彩图的学生不容易读懂,上课听懂了,做题很吃力。但教师如果在讲授过程中配以板画板图,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则既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板书和引导,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培养能力,一举两得。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倡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高效地理课堂应一切以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为前提,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既重视发挥多板书、板画、板图的独特作用,又不忽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活动,并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把二者相结合,丰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2011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S].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7).

[3]从威廉姆·E·多尔的控制理论看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及趋势.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刘丽

上一篇:研究生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武汉市旅游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