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对象,是灵活的生命个体。现代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个体,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但由于高考分数的硬性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现行的教育往往过多的关注分数,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精神、个性、理想等方面的关怀和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价值的迷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简析

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性格养成、认识世界、知识启蒙的重要时期,当前有许多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不足,消极的对待生活,无法面对挫折困难,遇到困难容易放弃,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学生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这对他们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利用语文课程自身优势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们能够热爱生活,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面对生活,遇到困难不害怕坚持到底,能够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表现出生命的独特魅力,学会珍惜一切生命,爱护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减少学生产生轻生的念头[1]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

生命教育是让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人的多次生命活动组成了生命的全过程。生命全过程的质量由多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所以,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生命教育就是关怀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功利

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有的内容则重点讲解,没有的则忽略不讲,老师上课的时候只传授与考试相关的阅读基础知识,很多学生都是按照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对语文阅读知识的了解还很片面,没有掌握到语文阅读的内涵,只能照本宣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

(二)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学方式也是采用粉笔,黑板等传统根据进行板书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使课堂缺乏激情,老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讲,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参与感,就会产生一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心态,让课堂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忽略了生命的鲜活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限制了学生生命活动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天真懵懂,爱玩、爱闹的时期,学生一般都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每天都在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和价值过度的关注考试和成绩,会给学生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导致学生出现消极、烦躁、低落的情绪,对自我产生怀疑,限制了学生生命活动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们生命全过程的质量,从而导致学生对生命缺乏认识,对生活产生消极态度。

二 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老师鼓励学生多阅读关于体现生命的价值的文章,引导学生们感受文章中蕴含的对生活、生命的热爱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丽。例如:在学习《生命,生命》这一篇文章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在悬崖上生长的树木、顽强的飞蛾、路边的小草等图片,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些动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对生命的热爱,让同学们把手搭在自己的心脏的位置上感受自己的心跳,感受生命的神奇与美妙,感受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学会爱护自己与他人的性命。

(二)通过情感的影响,使学生领悟生命

生命是存在于生活实践中的,在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中都可以感悟到生命,学生缺乏的是去感悟生命的机会,而不是感悟生命的能力。为了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教学中感悟生命[2],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去领悟生命的奥妙,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上课的时候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以辅。例如:在对描写“友情”的文章进行阅读分析的时候,第一步要要了解文章的主题就是友情,友情是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是连接人际关系的必要因素,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描写友情的诗句及文章。例如:李白的《赠汪伦》充分的写出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席幕容笔下的《友谊》,的充分表达了友谊的可贵。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对情感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层次的领悟到生命的可贵。

(三)尊重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对阅读分析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讲解,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要一味的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对其保持尊重鼓励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学生能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促进师生之情的感情。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们感受生命的含义,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将生命教育渗透到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去,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认知生命意义和珍贵[3]

参考文献:

[1]张智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16.

[2]肖扬.谈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2):56.

[3]杜珊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9,(60):35.

作者:李兴莲

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研究

【摘要】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对象,是灵活的生命个体。现代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个体,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但由于高考分数的硬性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现行的教育往往过多的关注分数,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精神、个性、理想等方面的关怀和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价值的迷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价值内涵的论述和对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对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命个体;生命教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叶澜先生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教育提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②但由于高中教育阶段,直面高考,面对高考带来的成绩、升学的压力,学校、家庭对分数的看重,高中学生压力倍增,面对重压,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自身的精力十分薄弱,由此不乏出现一些学生痴迷于暴力血腥游戏,以及极端个人主义观念的形成,甚至导致学生抑郁自杀、自残等事件。对高中生这些生命意识淡薄、生命价值扭曲的现象,高中语文教育应该深思,坚持以“立人”为中心,那学生的发展应该要去往何处。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不能只单单重视语文的工具性的性质,也不能忽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人文性的存在,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之一,所以这就决定了语文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一种生命塑造,语文课程在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的精神、个性、人格以及思想进行人文关怀,对学生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进行教育关怀。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高中生以及语文教育的特征,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语文的交流和文本的鉴赏中,感悟文本里蕴含的生命情理,从而净化精神,升华人格。

一、生命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以每位学生生命个体为根基的。语文作为母语学科,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语文学科的悠久的历史又为我们留下了富饶的文化。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不仅仅是语文工具性能力的获得,到了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学生思维不断发展成熟,更应该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完善个性生命,建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所以,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从字面来看,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文教育,包括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的生命能力的提升和价值的实现,狭义的生命教育是对自我和他人的生命关注。“生命教育”原本是对20世纪中叶时期美国社会出现的吸毒、自杀、他杀等危害生命的现象而制定的策略,是所谓的狭义的生命教育。而现如今,中国课堂中“生命教育”的呼声是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尊重,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正如《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生命教育的宗旨是促进青少年身体、心理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关爱生命,创建人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感悟生命的意义,理解生命的价值。所以,在语文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和学生的互动中,通过对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赏析和交流,不仅要强调语文知识的工具性,更要强化人文素养的教育,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建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必要性

经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逐渐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中阶段逐步形成,这个时期的学生有自我的主见,但又未对世人有着固定的观点,所以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最为恰当的时期。但由于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和一定的叛逆心理,所以在进行生命教育中,往往将其融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来,而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的言语互动以及文本内涵的赏析交流,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地生命教育的影响。

首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教学基本理念的重要内容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难看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注点,注重学生的成长,完善学生的情感认知。其次,高中语文课本不同于小学、初中语文课本,它增加了多种文体,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形式多样化、丰富化,体现着当代的时代特征,融入了古人和今人的智慧,体现了生命的传承的勃发,无一不包含着选文作者对于生命的重视。最后,由于题材多样性和内容丰富性,高中学生语文阅读不断增加,人生阅历不断丰富,不难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和感悟总能在文学作品中找到情感的宣泄,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的阅读课堂,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感悟,带领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去感悟作品,读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发现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是体现着人学,是对“人”的生命的礼赞。

(三)高中语文阅读课程中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课程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的高中生,他们追求的是成功的人生,希望自己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精神状态,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大有裨益。语文教育培养的不是精神侏儒,人云亦云,而是要有自我判断力,具有道德和生命意识,达到自身与社会、自然相和谐的个体“人”,学会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甚至发展生命。生命教育的渗透更有助于学生学会体贴他人、关注自然和关心社会,减少社会上青少年残害动物、漠视生命等事件 的发生,甚至不再发生,这对于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罗曼·罗兰曾说:“伟大的灵魂犹如崇山峻岭……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的呼吸与脉管的血液;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③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阅读中的生命教育的传授,是使得学生站在更高的精神支点上,追求崇高的理想,精神世界的品性和高度不断提升,从而在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挫折或者困难,都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设计出自己美妙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成为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四有”人。

二、现状堪忧:高中语文“生命教育”的不足

由此可以看出,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纵观当今中国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对生命教育的实践却是尤为不足,令人沉思。

(一)语文阅读课堂注重知识点教学,淡化人文生命教育

在中国教育中,高中教育在学生一生的求学道路中是重中之重的,很多的家长和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分数都是密切关注的,高考分数决定命运,这句话似乎还是起着不可更改的作用。所以高考这种标准化“一纸定天下”的考试模式使得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强调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以及各种答题技巧、答题格式的传输,关注的是高考语文怎么考,怎么分数更高,语文老师就怎么教,由此直接大大影响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影响了学生对语文人文内涵丰富的吸引力,使得原本具有生命意义的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工具化,越来越标准化、考试化,让学生觉得语文课的魅力荡然无存,与数学课、物理课等公式化的课堂没有差别。当然,也有语文课堂中传输了课文中的生命价值的意义,但是由于高中课程紧张,在阅读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往往都是纯粹的生命价值灌输,忽略学生的人格、道德、精神、意志等的培养,没有真正落实语文教育中“语文素养”“生命教育”的所在,只是游离于学生的精神意志之外而已。

(二)语文教师忽略生命关怀,缺乏与学生的生命价值意义沟通

吴惠青说:教育即生命,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新认识,是生命化的教育,不仅实现了工具式教育轴心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表达了“本真教育”的本质。④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不能忘却“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但是,如今的大多数的高中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阅读教学环节内容单一、环节不连贯、教学目的功利化,使得语文课堂中生命教育难以达成。在阅读环节中,教师拿到一篇文章,往往不是研究这篇文章所要表达出的人文内涵以及所透露出来的生命意义,往往是想着如果是高考出现了这样的文章,会考哪些题目,这样功利化的目标往往割裂了学生的知情意行的感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的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中,甚至不与学生互相沟通交流,还是实行的填鸭式的教育,这时,学生没有自己对文章阅读的生命体验,与教师、与文本、与文本的作者的对话都是隔离的,所以无法体会到文本表达出的生命的价值,以及选文的价值意义所在,更不用说激发学生对自我、他人、自然以及社会的关心和思考。所以,社会中往往出现的高中生打架斗殴致死、不堪压力自杀等现象的发生,大都反映出学生遇到精神问题,但由于高中阅读课堂中语文老师对生命教育的漠视和不关心,学生找不到精神支柱,内心的情感得不到发泄,封闭在自我的内心中,由此变得冷漠生命,轻视生命。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对学生人文“生命价值意义”的教育得不到清晰的实施目标,忽视学生的生命教育,重视学生的分数,漠视对学生生命意义的引导,那么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得不到良性的发展,也只是一个“高分低能”的冷漠“机器”罢了。

(三)高中生叛逆轻视生命,生命价值感悟不够

高中生正是十六七岁的青春年华时期,他们有着自我的想法,不太容易接受家长、教师等对他们一些错误想法的纠正,容易固执己见,想要证明自己,然而就是这种太想要长大独立的想法,但又缺少强大的内心精神的寄托,往往遇到困难时,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采取的大都是封闭自我内心甚至是采取更加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据有关方面调查,自杀已经成为未成年学生的第一大死亡因素,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未成年人自杀的比例更有低龄化的趋势。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学校的课程紧凑,家长的满心期待,作业、试卷漫天铺盖,分数的重视,学生在这些压力下,往往被动考虑的是是否有利于提高分数是投入学科学习精力的多少的标准,而语文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慢慢提高的过程,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分数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学生投入语文学习不足,成了只参照标准答案答题的考试机器,轻视了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意义的追求,感悟不到语文阅读课堂中生命的价值意义、体验不到生命的丰富性,对生命的敬畏、热爱、重视以及探索都慢慢消失,他们理解不了生命中的生与死,对生的不够珍惜,对死的不够慎重,甚至最后终将会造成大错。

三、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生命教育渗透的建议

于漪曾指出:“教育要给学生提供四大精神支柱。但现在呢?作业笼罩了整个学习过程。作业=读书=学习=求知,这是极为荒唐有害的。现在中小学教育的普遍倾向是重理轻文,毛病都出现在‘急功近利’这四个字上。这是要负历史责任的,因为人文精神的失落必然会导致国民素质的下降,导致国家民族的灾难。我们再也不能办没有灵魂的教育了,否则,我们怎么对得起可爱的孩子啊!”⑤从于漪老师的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教育是教导学生面对不同的重大生命问题时能够学会解决,而不是逃避,是要丰富学生的生命意义,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生命教育的教学迫在眉睫。

(一)发现并用好高中语文阅读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

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区别于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它的内容性、思想性和人文性更加丰富,更加深度化,对高中学生认识生命、感受生命、提高生命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阅读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不同程度的含有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有着众多具有生命教育的阅读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在处理这些文章时,要发掘阅读素材中的生命意义,用好这些素材,在阅读课堂中与学生交流语文的人文生命价值。例如在苏教版必修语文课本中,就有大量的生命教育素材的体现。如在必修一“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中,《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等等诗歌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悟到青春生命的昂扬,对生命价值的不断追求,实现自我目标,奋勇前进,这些都是非常激昂向上的生命礼赞。再如必修二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鸟啼》《最后的常春藤叶》都体现着对有限生命的礼赞,生活中虽然都有挫折,但仍然要珍爱生命,要做精神的强者,要有自我的精神寄托。这些例子无不体现出生命意义教育的不同方面,而这些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对学生精神、意志、人格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给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课文中的这些篇目如果能被高中语文教师用好、挖掘好,对学生感受自然、社会、情感、生命都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的。

(二)教师阅读课堂中学会引导学生探寻生命意义,启发生命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处于引导者的地位,所以,在阅读课堂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意义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教师在阅读环节中不能填鸭式地告诉学生阅读素材中的生命意义是什么,那么就失去了学生的自我体验了。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去感悟阅读素材中表达的生命意义,从而带动学生在阅读其他的文本素材时能够自发地感悟文本内涵。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生命教育渗透环节中,语文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加强与学生的精神情感世界的沟通,让学生在阅读文本、赏析文本中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可以运用共情法,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动之以情,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讲解课文,描述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沟通教材中选文表达的情感和学生情感相连接的桥梁作用,带着学生走进课文,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感染他们的情感,从而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必修三第一专题中《祖国山川颂》一诗中,教师可以先范读,要注意读的情感,断句、重点词怎么读,带入情感,融入其中,而后让学生朗读,从读中悟,从悟中读,去感受这首诗歌表达出来的对祖国大自然山川的生命热爱。此外,在课堂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倾听,将文本的素材生命感悟的主动权交于学生之手,让学生自我去感悟情感,相互交流,思想发生碰撞,如果发现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对生命的感悟有过激或者消极行为,由于语文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这时候就可以及时地科学、善意地引导这些学生,使得他们的生命教育得到良性的发展。

(三)开展高中生课外阅读,提高生命价值,加深生命感悟

对高中生生命教育的渗透除了来自课堂中学校必修教材中课文素材,高中生的视野更加宽阔,对世界的求知欲更加浓厚,所以课外语文的阅读,也是不可减少的。从更加宽广的生活中学习,众多的书籍中探索生命价值、感悟生命魅力,对培养高中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无论是拓宽眼界或者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高中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必要,也是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苏教版必修五“直面人生”这一专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老人与海》这一本课外名著去感悟这一生命意义。通过感悟主人公圣地亚哥在面对大自然的凶恶环境中,不是选择躲避或者失败,而是通过强大的意志力和顽强的勇气与鲨鱼进行殊死搏斗,从而论证了他的那句“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名言,激励着多少不畏挫折、不肯放弃的青年去奋斗、实现自我目标。所以,在学生阅读之后,语文老师可以组织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去讨论圣地亚哥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生命价值和人生追求。在这样的讨论交流下,学生很容易感悟到圣地亚哥身上不畏惧死亡、不愿屈服,直面人生,奋勇向前的生命意义,而这些意义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困难也是能起到模范作用的,激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要畏惧失败,要积极向上,努力攻克难关。因此,通过课外语文阅读,更加加深了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感悟生命丰富的精神意蕴。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对学生个体的人格、精神、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让高中生在获得语文工具性知识的同时,唤醒生命的认知,增强生命能力,感悟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生命价值观,达到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热爱生命,超越生命,让高中生青春活力的生命绽放灿烂的光彩。

注    释

①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

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③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④吴惠青.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10(2)

⑤唐晓云.基础教育是“树”,语文是“根”——访语文教育家于漪[J].语文学习,2003(4).

(编辑:龙贤东)

作者:王羽

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3:

生命教育在职教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结合职教阶段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在职教语文阅读教学中确定生命教育主题,通过情境、民主、创作的课堂平台构建,完成生命教育主题的突显、实现、深化。利用语文阅览课拓展延伸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旨在通过职教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完善在职教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实现生命教育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职教;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育;渗透

作者简介:周密,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中图分類号:G710文献标识码:A

生活是生命的轨迹,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来源于作者的生活,以及他在生活中的生命感知。职教语文的阅读教育,应该挖掘这些生命的教育元素,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境界,充实生命内容。要利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语文阅读教育中挖掘生命的教育元素,给予学生生命教育中的烛照。

一、结合职教学生心理需求,深入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

(一)职教学生的心理需求

1.职教阶段的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做事缺乏理想,容易冲动。加之,学生们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的庇护,使其在情感方面异常脆弱、害怕挫折,个别还无视生命的珍贵,在遇到挫折、困难,甚至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选择极端的方式。所以,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美好,帮助他们塑造一个健康光明、乐观坚强的人生非常重要。

2.职教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正处在巨变期,他们情绪波动大,控制能力差,性格暴躁,易受刺激,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而作出暴力的行为。所以,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怀,培养他们绿色和平、同情弱小、物我平等的情思。

3.职教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但仍未形成正确的评判标准,受外界影响很大,容易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自我。对流行狂热追求,对享受互相攀比。所以,教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熏陶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善待他人。

4.职教阶段的学生个性强,善于张扬个性,有叛逆心理,注重自我价值的体验,不愿意与家人交流,封闭自我想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小我,放眼世界,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

(二)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根据职教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名家先贤们深邃的思想内蕴,给予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烛照。(1)“珍爱生命、珍惜生命、正确对待死亡”生命元素主题;(2)“绿色和平、同情弱小、建立平等基础上的尊重”生命元素主题;(3)“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元素主题;“放眼世界、眼光开阔、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生命元素主题。

二、构建生命教育平台,完成生命成长

(一)构建情境的课堂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深厚的生命教育资源,而职教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辩证的发展时期,需求多样化。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生命教育元素内在的生命力突显,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作者海伦·凯勒作为一名盲人,想象着获得光明后看到的美景,从而表达获得三天光明的喜悦,以及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与追求,作为每天都能看到美景的学生来说是难以体会这种情感。教师可以用布蒙住某位学生的双眼,让他在教室里走一圈,感受下暂时失去光明的不幸与不便,让他谈谈在失去光明后的感觉,一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情感,再去感悟作者渴望光明的那份热切之情。构建情境的课堂,还包括图片、音乐等情感熏陶手段。例如,讲授《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的图片,按照作者攀登的顺序一张一张地展示,让学生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待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使其谈谈攀登泰山的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勇攀高峰的勇气。因此,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以情入教,突显文本中的生命元素,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下调动出求知的内在欲望,获得情感体验,进而领悟人生。

(二)构建民主的课堂

生命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生命教育的成果也是体现在学生。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人性化,构建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这有助于师生共同生命成长:(1)教学过程应在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下进行;(2)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阅读过程;(3)教师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表达,他既要高屋建瓴地领导,也是这个民主课堂的鼓励者。例如,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的志向,由学生自主探究,按小组讨论分析,由小组代表代表小组发表看法观点,然后其他小组点评。各小组的思想碰撞非常激烈,大家都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在此基础上,分析四人的性格,仍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民主的语文课堂,思想火花不断碰撞,教师认真倾听每个小组的观点和分析,将他们的思想记录下来,作为分析点评的依据。教师懂得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指出不足,这样民主的课堂呈现出鲜活的个性、向善的张力和生命的能动性。

(三)构建创作的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即他们能否把这种生命资源、生命体验应用于自身的实践中。生命教育只有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会真正变得鲜活、有意义、充满生命力。因此,教师利用语文课堂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创作平台,使得学生能把体验与感悟沉淀下来,实现生命感知。例如,教授《记念刘和珍君》时,为让学生感知人物精神世界,唤起生命情感体验,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文章里的词句,揣摩、触摸刘和珍的心灵世界,并对其精神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创造诗句,评价心中的英雄。学生们积极创作诗句评价这位女英雄:“你是微笑的,并且温和着;当你不为势力所屈,敢于反抗黑暗,又是黑暗社会一缕永恒的曙光。”“枪林弹雨中,殒身不恤,你是中国女子的勇毅,你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一位善良、温和,却又勇毅、担当的新时代女性呈现面前,大家在真情倾诉中走进人物精神世界,沉浸在对刘和珍为民族献身的缅怀中,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这就是可爱的学生们,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上生命教育的成功之处;让我们明白了,构建创作的课堂,追求深度的生命感知,使其内化为一种生命素养,是生命教育最有效的策略。

三、充分利用语文的课外阅读,拓展延伸生命教育

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文本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生命教育的目标完成也要拓展延伸,融入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感悟到生命教育的丰富性、自主性、发展性。中外书目卷轶浩繁,教师可以根据生命教育的四大生命元素的主题,有目的地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高质量的书目。如安东尼·德·圣艾修伯里著的《小王子》、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著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日本作家黑柳彻子著的《窗边的小豆豆》,等等。学生在课外阅读了优秀的生命教育的书目之后,教师必须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这个反馈不能只停留在摘抄或者作文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锻炼,情感是否得到了升华。教师可以设计一份生命教育阅读的质量分析表,包括“阅读的时间、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内容、阅读的体验、阅读的反思”五个部分,最后教师填写指导意见。通过质量分析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生命情感流向,是语文阅读中生命教育效果的最好反馈。通过一个阶段课外阅读的生命教育,教师可以设立生命教育阅读话题交流的专场。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最感动的段落拿出来一起分享,也可以对于同一本书,大家发表不同的感悟,以及对他们产生的深远影响。把生命感悟活动由纯粹的个人行为变成大众性行为,既丰富了学生的生命情感,也创设了一种主动、互动、生动的阅读局面。

参考文献:

[1]魏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及途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7):76.

[2]吴小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育与研究,2011(26):48.

[3]贾湘玉.语文阅读教育与生命教育[J].文学教育,2010(6):136.

[责任编辑秦涛]

作者:周密

上一篇:自改文章教学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