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当前小学新课标中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材也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因此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感受,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科学的评估方式的实施等方面。为此,本文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 篇1: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摘 要】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只有一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教会学生感受生命、感悟生命,并以此树立正确、科学的生命价值观,让学生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本课题笔者结合具有实质性价值的教学案例,分别从阅读、写作、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四大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生命价值观;语文教学;生命教育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大力改革,各学校更注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便能充分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教学方针。然而,该以怎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对学生实施全面性的生命教育呢?笔者便从阅读、写作、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四大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结合了有实践意义的案例,充分展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阅读的载体是课文,学生只有深刻的感悟和领会了课文内容,才能获得教育。纵观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渗透着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这些文章正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载体。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只有把生命教育穿插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命的含义,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作者的四次流泪。当学生在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和作者进行对比,并扪心自问,我们怎么就没有发现生活中父母爱我们的这些细节,我们为什么会漠然地把父母的这些关爱当作他们的责任、当成我们的权利?我们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现并珍爱父母的这些爱的细节。难道非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撕心裂肺的时候吗?的确,读了这篇文章,学生们都感觉到:“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动了,心灵净化了。”通过让学生反复的阅读课文,并且组织学生发言,畅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达到了生命教育的效果。

二、通过写作训练进行生命教育

学生作文是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重要平台,写作的过程其实是感悟生命和生活,创造艺术,发泄情感的过程。学生的作文中能反馈出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生命意义的认识,因此通过适当的作文训练,对其进行生命教育十分有必要。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生命为主题,给学生布置一些专题日记,让学生通过留心观察周围小动物或者植物是如何成长的,写成日记,进而增强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进而让学生接受到生命教育。另外还可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命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书写真正的自己,并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由。例如,在一次写作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文题: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位学生以《生命的启示》为题这样写道:大家一定从报纸上见到过这样的新闻:某某因受了某某事的刺激承受不住打击而跳楼、割腕自杀了。然而这些自杀者往往都是一些很有前途的大学生,就这样毫无价值的失去了生命,实在是可惜。人的心灵实在是太脆弱了,有时都不如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学生在写作中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发生在身边的事,写出了自己对身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收到了完美的效果。

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要落实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课外活动是学生间互动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果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中进行生命教育,其教育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期间阅读一些赞美生命意义有关的读物;观看一场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科教片;创办一份赞美生命的手抄报;玩一些互帮互助的游戏;举办一次关于珍惜生命为主题的儿童画展;举办一次珍爱生命的主题演讲会等等。这些活动都能有效的为学生灌输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起到生命教育的作用。如我在一次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写一篇随笔,要求在写之前要自己亲自做的一件事,学生们带着任务都各显其能,虽然关注母亲成了一种任务,但至少从此次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知道,母亲是这个世界我们最亲近的人之一。

四、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生命在生活的点滴中延伸,生活的点滴构成了生命的内容。学校是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也不能忽视社会和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意义。学生除了在学校的学习而外,还要在生活这个大“教科书”中汲取知识的养分,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和学科知识一样,不仅仅渗透到课文的思想内涵之中,它还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有所体现。生活就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库”,里面不乏生命知识的内容,学生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并且能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这正是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生命教育十分必要,生命教育的责任不仅仅只是教师和学校的,社会和家庭也有一份,社会的舆论宣传和各种媒体的影响作用,是营造良好生命教育氛围的保证,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更能为孩子接受生命教育推波助澜。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的三个阵地,教师应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例如与生命现象有关的新闻报道,发生在生活实际中的生命相关的故事等,教师通过举一反三的讲解,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让学生认清事情的实质,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对生命的认识,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充分认识到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充分结合阅读、写作、课外活动以日常生活四大方面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更能让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重要意义,并且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小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广州大学.2012

[2]铁春燕.教育守护生命——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中学语文.2009.Z1:104-105

[3]叶宗爱.让语文点亮生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学苑教育.2010.02:28-29

[4]苏春.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中学语文.2011.21:7

-8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

作者:彭秋平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 篇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讨

摘 要:当前小学新课标中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材也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因此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感受,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科学的评估方式的实施等方面。为此,本文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运用

相对于传统教育方式,生命教育更关注学生本身,更加强调学生的个体感受和内心想法。因此,小学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期,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创造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学校都配置了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拥有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支持。但许多教师仍旧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教师的教学热情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够强。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以教材为主,学生的知识获取面较为狭窄,视野受到限制,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使得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许多教师还存在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灵活处理。

(二)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严格来说,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方法之一。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逻辑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许多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主动性并不高,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此外,学生不仅要应对课程的考试,还要面对许多教学资料的作业,极易出现学习疲倦,缺乏主动学习的现象。虽然许多学校在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大多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具体学校情况,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二、生命教育的优势

(一)小学课程标准关注人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关注人的个体差异和主体性,并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内心想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尽量发挥主体性,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同时,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并逐渐成形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极为重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和参与课堂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教材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理念和与之相关的内容,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与生命感悟有关的课程。小学生大多还处于童年时期,这个阶段是学生记忆能力提升,从潜意识的记忆向有意识的大脑记忆能力的转变,而有意识的记忆能力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抽象事物的记忆能力也逐渐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得大多数小学生在小学时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小学时期也是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通过生命教育的方式,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对学生以后的厂长和深入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运用

(一)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

生命教育中的教学特点之一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创造想法和内心世界的变化。例如在封建时代的生活,学生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原因,因此對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不够深入。教师此时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通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创造时的社会环境,并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以及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等。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生命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安排学生首先预习,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划分出来,并将自己不懂的地方都做出标记。预习结束后,学生积极发言阐述喜欢文中的哪一段描写,为什么喜欢,最后再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生平以及作者的其他事迹,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背景。随后,教师安排学生再次思考和阅读课文,此时再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再将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实施个性化教学评估方式

教学评估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与实际教学相关的关键环节,科学的评估方式应是长远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过程。其真实目的是为了给予学生动力,帮助学生不断进步,而不是简单的通过成绩来进行判别学生的优良。生命教育中的教学评估,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真实想法,以学生内在的基质为前提,灵活地使用评估方式,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创造力。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使得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因此生命教育中的评估,不再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坚持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课余爱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通过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实施个性化教学评估等方式,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自身,从长远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吴宇晖.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中小学德育,2013,11:81-82

[2]张鹏.生命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思想维度[J].淄博师专学报,2014,04:23-26

[3]曾盈奡.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亚太教育,2015,16:27-28

作者简介:

杨妮英(1966.09—),女,重庆秀山人,大专,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杨妮英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 篇3: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充分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生命 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一、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

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令亿万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汶川地震夺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毁掉了无数美好的家园。同时,使我们认识到生命之于每个人的弥足珍贵。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生命教育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以承认不同禀赋、性格和能力的差异为前提,以倡导人的生命和自身、自然、社会、他人整体和谐为目标,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唤醒学生生命之意识,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好、领悟生命之艰辛、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全面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

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中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每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应当关注和思考的。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以生命为主题的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和开发现有教材,引导学生在欣赏经典作品、体味先哲圣贤的生命情感、走进他们生命世界的同时,多层次认识生命的本质、探求生命的意义、建构生命的信仰、实现生命的和谐,最终实现对生命的认识的全面提升。

(一)唤醒

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意识是一个人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

(二)欣赏

唤醒学生生命意识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发现生命存在之趣,带领他们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伴随学习的深入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塑造一颗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灵,建立一种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理机制。从而带领他们发现生命之真,感受人性之善,欣赏人生之美。

(三)领悟

人的生命虽然宝贵、美好,但并非一路坦途,其中存在很多个体无法摆脱的困境。教师要通过对作者生命历程的介绍、生命感悟的解读和人物命运的关照,引导学生领悟生命之艰辛,正确认识和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境。

(四)探求

追问生命意义的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和精神陶冶,也是一种唤醒心灵和充实心灵的教育。生命教育不仅让学生明确“活着”,还引导他们明白“为何活”,引领他们探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活出人生的滋味和精彩。

(五)建构

明确了“活着”、“为何活”,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活”,学会以科学心胸面对现实人生。人生在世,存在不同层次的信仰和追求。个体除了物欲的满足外,还有精神和心灵的追求,还有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对心灵归宿的探求。哲学家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美学家宗白华将人生分为六种境界: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艺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他们“都把超越生理的、物质的、功利的和政治的境界而向道德的、艺术的、宗教的境界攀升,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作为人之为人的精神标识”。可见,语文教育作为一种人生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构生命之信仰。透过《归去来兮辞》,让学生体验陶渊明顺应自然、忘怀得失、遗世独立的洒脱,体味陶渊明淡泊明志、乐天知命超生死的“自然”。通过《题西林壁》,让学生体味苏轼洞悉“庐山真面目”后的“超然”。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个体只有摆脱世俗功利的束缚,超越现实功名、金钱、物欲的诱惑,才能解放自己的心灵;只有树立正确的生命信仰,忘怀得失,才能体味人生的博大与深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人生境界,才能真正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坦然面对人生的苦难,实现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六)实现

生命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创造和实现一种广泛的和谐。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实现生命教育的核心要义,让学生体验生命和谐之貌,引导他们实现生命的真和谐。通过品读“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让学生体验作者与自然和谐所得之乐;通过“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让学生体验作者伤今怀古之情;通过欣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感悟那种欲辩已忘言的真意。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一个人只有实现了和谐,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像善待自己一样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语文学科与语言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没有一朵浪花不是生命的欢歌。学生和教师都应认识到:语文教育不是为考试,而是为人生,这才是真正充满人文情怀和终极关怀的教育。

作者:刘强

上一篇:民国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论文下一篇:课堂运动训练小学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