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人物评价问题论文

2022-04-26

摘要:历史人物具有久远性和无法恢复性,就事论人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树立杰出人物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时代背景方面加以如实铺陈,并介绍杰出人物的境遇,言论、功绩,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理解历史人物的思维资料,用生恰当的语言,表其形象,明其实质,使学生“如生于其时,亲见于其事”。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历史教学人物评价问题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历史教学人物评价问题论文 篇1:

对历史教学中人物评价问题的思考

随着历史教学新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着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新教材对此究竟该如何设计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就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前提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寻求人物史教学的最有效途径。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客观分析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所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客观分析他们的作为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后,再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只有明确标准,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前提

1.严格的历史性。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这就是说,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错误倾向:①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如认为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的观点是反动的,等等;②对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估计不足,不妥当地拔高、颂扬古人,把古人现代化;③把古人与今人简单类比,牵强附会。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提醒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历史背景的重要性,要以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为突破口,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2.科学的阶级性。一般来讲,历史人物是生活在阶级社会之中的。因此,对历史人物还应进行科学的分析。这就要求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其作为对哪个阶级有利。同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绝不能简单化,唯成分论,一刀切。如对封建统冶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全盘否定,对农民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完全肯定,这是中学生学习历史、评价人物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要避免这种错误,教师就应向学生讲清两点:①阶级是不会改变的,但个人是可以转变的。列宁说“阶级是各不相同的”,但“个别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自由地转到另一个阶级”。例如,佃农出身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来他领导这支队伍,推翻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做了皇帝。朱元璋本人也就由农民阶级转化为地主阶级了;②相同阶级出身的人可以走完全不同的政治道路。如宋庆龄和宋美龄姐妹选择的政治道路就完全不相同。周恩来说:“她兄弟三人、姐妹三人就出了她一个革命的,不能因为她妹妹是蒋介石的妻子就要打倒她。”不能让中学生对该事件的认识停留在这一题材的电视剧里,而要引导他们以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来看待这两个历史人物。

3.充分的全面性。“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这是邓小平对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论断。因此,要用矛盾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要重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①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其个性特点,如品质、气节、修养、性格等。因为在相似的历史条件下,地位相近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表现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同是封建帝王,隋炀帝气度狭隘,对一些才能突出的诗人也要杀之而后快;唐太宗则胸怀宽广,善于纳谏。当然,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其对历史所起的作用而非个性特点。例如,武则天虽然大肆杀戮李唐宗室,招收男宠,但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郭沫若才会因此对其给予“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高度评价;②应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历史人物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不一致。如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为的是使他的统治“传之万世”,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谭嗣同给予了“二千年之政,秦政也”的高度评价。又如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却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只有以客观效果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主观动机,才能对人物进行辩证、全面的分析。如果只强调效果,而忽略了动机,对学生就起不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两种基本方法

1.分阶段评价。对历史人物可根据其生平活动的主要阶段进行评价。如梁启超,中学历史课本主要介绍了他三个阶段的活动情况:①维新变法时期。宣传变法,参与变法,应予肯定;②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坚持保皇立场,反对革命,应予否定;③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发表文章,反对袁世凯称帝,应予肯定。

2.分方面评价。对历史人物也可以根据其生平活动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如唐太宗,我们可以从政治(三省六部制)、经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思想文化(科举制、设立国家史馆和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民族关系(文成公主进藏)、对外关系(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方面,对其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

(四)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灵活操作。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操作。既可以根据讲课的进度评价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也可以把历史人物的评价作为专题进行系统讲解。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遵循一个根本原则: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服从、服务于历史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评价人物了解一个时代,绝不能为了评价人物而评价人物,任意增加课本中没有提到的人物和材料。而且,讲解时不必逐个评价,可将历史人物分为如政治家、思想家等类别,每一类别重点评价一两个历史人物作为示例就可以了。这样,既能节省教师的时间,也能让学生有“人”可评。

2.应强调用词的准确性。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学生最普遍的毛病就是用词不当。如认为唐太宗是个“好人”、“君子”、“谦虚的人”,认为岳飞抵抗了金的“侵略”,是“中华民族的英雄”,等等。要纠正这种错误,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记课文,如课文中对岳飞的评价是“南宋最杰出的抗金将领”;另一方面,还要将教材讲深讲透,告诉学生,宋金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这种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而没有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翦伯赞在论述中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时说:“至于各族人民共同承认的民族英雄,那要在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出现。”这告诉了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前贤先哲和当代同人均有论述。笔者以以上思考,为历史教学补漏拾遗。

作者:黄 静

历史教学人物评价问题论文 篇2:

谈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评价问题

摘要:历史人物具有久远性和无法恢复性,就事论人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树立杰出人物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时代背景方面加以如实铺陈,并介绍杰出人物的境遇,言论、功绩,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理解历史人物的思维资料,用生恰当的语言,表其形象,明其实质,使学生“如生于其时,亲见于其事”。

关键词:人物形象 点拨 现实意义 情境

每一个时代的某一些社会团体里,差不多都会涌现出少数具有突出才能、特点的个人,对社会起着促进抑或阻碍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历史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人物评价课对培养学生历史观、人生道德观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影响。所以必须予以足够重视,那么究竟如何上好人物评价课呢?

一、创设历史情境,塑造人物形象

历史人物具有久远性和无法恢复性,就事论人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树立杰出人物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时代背景方面加以如实铺陈,并介绍杰出人物的境遇,言论、功绩,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理解历史人物的思维资料,用生恰当的语言,表其形象,明其实质,使学生“如生于其时,亲见于其事”。在此基础上,要抓住每个历史人物的突出特点,即在共性中找出个性来,树立其人物形象,以促使历史人物在学生的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评价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玄宗皇帝李隆基,他继承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之后,使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局面的一位皇帝。他统治的后期,宠爱杨贵妃,任用奸相杨林普,杨国忠,发生了875年到883年的安史之乱,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使玄宗表现出与别的帝王将相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可以说玄宗是一个唐朝由盛转衰的皇帝。我们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来讨论大唐一朝盛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便可对玄宗皇帝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总结为:前期:行事果断,处事清明,集贞观,武周之遗风,开先天下之盛世。后期:四海升平沉溺酒色,安史一乱惊慌失措,使得平定安宁的天下战火纷起从此唐朝由盛转衰。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巧设疑难,适当点拨

历史人物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我主要采用提问和讨论,设置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深入浅出,使模糊的概念具体化。比如讲美国资产阶级的领袖克伦威尔,在教师发问引起悬念,启发学生兴趣后,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在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看待历史人物要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评价他的功过时,要以他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为准绳。在谈到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建立个人军事独裁但在建立英吉利共和国中起到过重大作用时,教师对学生说:克伦威尔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是起了进步作用还是退步作用?教师恰到好处的语言加以引导,即开动了学生的脑筋,又避免了离题现象,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三、挖掘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史教学的思想教育是多方面的,通过人物评价来进行历史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一切过往的历史人物,表现出不同的爱国主义形式和特征。我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也是多方面的。历史教学若能突出历史人物表现出爱国主义的精神,气节、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做人的基本原则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奋发进取,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比如讲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1898年9月的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得到消息后逃往国外,谭嗣同能走却没有走,他说以前成功的变法没有不从流血开始的,而这次变法还没有流血牺牲的,他愿为第一人!谭嗣同被捕后,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我自横刀向天笑,留肝胆两昆仑”书写一曲大义凛然、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豪迈赞歌!学生很多听后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尤其那首诗久久回荡在教室?。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感受到人物的气节,风骨,精神所在,从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学会做人!

但人物评价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只抓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重视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今天,我们要通过人物评价,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用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是陈述还是讨论,是设置疑问还是联想比较,都是因为历史人物情况不同由教师自己确定,此即所谓教无定法。我认为关于历史人物评价课,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去高效率、高层次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分析,综合历史人物问题的能力是关键?.更重要的是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客观的去看待他,切忌主观臆断。每个人物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都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体,不能为考试而套用一些评论模式,简单的去评价,要全面,科学的去认识,以给我们后人一个借鉴。全面提高人文素质!

作者:李豪举

历史教学人物评价问题论文 篇3:

中学历史教学中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历史人物的教学在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怎样讲授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中学历史教学中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一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此作一探讨。

一、确定评价标准

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出发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与时代潮流、民族团结与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愿望与利益等方面。凡是能顺应、符合、促进以上方面的就应该肯定;反之,则要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只有明确标准,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确定评价要求

中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求必须做到:第一,能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和历史作用做出恰当评价。第二,能够对历史人物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立场、观点、态度做出分析评价。第三,能够对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评价(可以是同时代人,也可以是不同时代人)或现实中的人物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能说明自己的观点。第四,具备从所提供的有关某一历史人物或相关历史人物活动的历史材料中,独立地提出适当的观点或假设,并运用基本的演绎或归纳,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方法做出较为完整的论证或阐述的能力。

三、确定评价范围

(一)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评价历史人物时,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因为,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只有考察历史人物个人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现历史规律,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如评价秦始皇就涉及怎样认识他残暴的原因。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就会发现他的残暴是秦统一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腐朽的结果,是权力过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结果。

(二)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的,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这实质上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如评价商鞅,就需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他的主要活动,特别是变法措施逐条剖析,从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在于削弱和限制奴隶主贵族势力,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经济和掌握政权的愿望,最后得出“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的正确结论。

(三)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侧重。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围绕他的政治主张和措施进行分析,看他对当时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对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的影响;对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对加强中外关系和国际交往的影响等。

2.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主要看他所领导的起义:在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方面有何直接作用(推翻或瓦解其统治);有何间接作用(即在多大程度上迫使后来的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从而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使生产力的发展);在斗争中提出的口号或纲领对提高农民革命斗争水平有何作用。

3.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行动: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进步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融合进步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4.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措施或行动:对反对封建势力,动摇其统治基础有何作用;对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有何作用;对西学的传播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何作用;对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富民之路有何作用。特别要注意他在上述几个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进步,此点是确定近现代政治人物时应把握的总原则。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四)注意把握历史人物的总体特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也就是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如对唐太宗应看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一面;对康熙帝既要看到其维护统一的一面,又要从历史转型的角度看待他,这将有助于我们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从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来把握和评点历史人物。在具体评定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二是在对政治性人物定性时,一定要指明他的阶级属性。如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五)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点评历史人物,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把历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认识,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如“康乾盛世”作为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期的康熙,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四、确定评价方法

(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实事求是地从正反两面进行评价。如试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评价拿破仑这个历史人物。评价时,一方面要看到拿破仑采取了一系列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措施;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拿破仑在打击欧洲封建势力的同时,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解答此类题目容易出现评价不公正、不合理的错误,从而产生思维上的障碍。那么,解答时应从以下三点去思维诊断:第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来评价;第二,评价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能以偏概全;第三,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带感情色彩。

(二)要领会题目的意旨,定其一面据史评价。如:历史上的曹操和诸葛亮都在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中起到了很大的历史作用,也为当时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曹操和诸葛亮?本题要求从正面进行评价。从当时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史实,充分说明了他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家。

(三)要依据历史尊重历史,从历史发展的高度进行评价。

如有人说:曹操是一代奸雄,是我国历史上的大阴谋家。这是后人根据文学作品或社会的需要而改造了的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来源于生活,但又有别于现实生活,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惟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解答这类题目时,容易出现混淆文学与历史中的人物形象的错误。所以在解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依据历史事实、尊重历史。二是史论结合、层次分明,从多方面展开叙述,论证自己正确的观点。

五、确定评价应避免的两种倾向

评价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时,应该避免以下几种错误倾向:第一,为适应某种观点或某种需要而颠倒是非,歪曲历史人物的形象。如刘步蟾明明是甲午战争中的一位抗日英雄,而在某些文艺作品中却把他歪曲成贪生怕死的小丑。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尊重历史事实,给历史人物以正确的评价,特别是根据教材的基本观点,把被颠倒的事实是非或歪曲了的历史人物纠正过来。第二,绝对肯定或简单否定,或用好人与坏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概念下结论。这样来评价历史人物必然要陷入形而上学的深渊。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切忌要么是好人、正面人物要么是坏人、反面人物的形而上学的方法,而应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从一个人一生的主流和历史活动的全部总和来评价。

(责编 庞丹丹)

作者:陆丽颖

上一篇:中国音乐前景展望分析论文下一篇:会计核算中心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