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结合的通信工程论文

2022-04-15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当前校企合作存在深广度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校企协同育人、资源共建共享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企结合的通信工程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企结合的通信工程论文 篇1:

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为了实现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科学培养,实现高校通信工程教育与现今通信工程行业的有效对接,该文就针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的现实意义,然后又具体分析了学校主导——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三种主要的合作类型,并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常用实施方法,以期能够为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通信工程 校企合作 现实意义 现有类型 实施方法

现代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结构多样化、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多个方面的重要特征,如何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是现代国内外高校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而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国内外很多研究都表明,校企合作是现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校企合作,通过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教育资源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校企双向参与为途径,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鉴于此,为了实现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科学培养,实现高校通信工程教育与现今通信工程行业的有效对接,该文就针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 高校通信工程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的现实意义

高校通信专业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构建涵盖数据通信、光传输、数控交换以及移动通信和下一代智能网等诸多商用设备的现代实验中心,从而为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活动,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二是,在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开展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可以借鉴大型通信企业成熟的岗前培训模式和培训教程,并以此为参考及时的更新、置换掉学校已经滞后的课程,有助于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更新与完善;三是,在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尤其是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开展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时,企业可以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或者是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校注入股份,并参与到办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之中,从而拓展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经费的来源渠道;四是,在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开展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可以利用企业这一平台来开展教师的培训工作,甚至可以通过企业引进优秀的师资,从而强化了高校通讯专业的师资队伍;五是,在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开展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时,除了上述的几点现实意义之外,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高校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动态,并据此来制定改革专业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方向,切实提高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 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类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校企合作模式的逐渐成熟,高校已经探索出了多种不同的开展校企合作的形式,如果从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的不同,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可以划分为学校主导—— 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三种类型,同样的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在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现有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也是以上三种,以下就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2.1 学校主导—— 企业配合模式

在采用学校主导—— 企业配合模式开展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计划均是由高校来制定的,而且人才培养的大部分任务也是由高校来承担的,在这一模式中,企业主要是处于“配合”的地位,发挥的是辅助培养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企业根据高校所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一般多是实践教学的条件,从而辅助高校完成部分人才培养任务。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而且也已经具备了较多的实践经验,高校如果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较少,在针对通信工程专业进行校企合作时,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2.2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在利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开展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时,人才培养任务是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的,高校和企业也会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工作之中。所以,相较于学校主导—— 企业配合模式而言,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企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甚至在部分环节,如:实践教学环节,企业还会发挥主导作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要稍晚于学校主导—— 企业配合模式,目前我国有部分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采用的就是这一类型的模式。

2.3 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相较于以上两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而言,企业在合作中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可以说是企业全方位、整体、深层次地参与到了人才培养工作之中,例如:在企业中建学校、在学校中建企业或者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建企业等实体合作形式均属于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的范畴。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很多环节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和企业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界限,现阶段这种模式在我国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中应用的还比较少,相关的教学经验也比较少,只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开展了试点教学,仍处于探索摸索的阶段。

3 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方法,为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在校企共建实验室的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如下几点问题:一是,高校应注意考虑自身的专业优势以及通信工程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二是,应注意深入分析拟合作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战略、资源优势以及合作的切入点,并据此来确定科学的合作思路;三是,要分析该校现有的师资条件能否满足实验室共建时候教学活动开展的需求;四是,要注意考虑拟共建的实验室能否满足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例如: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硬件开发能力、软件开发能力以及通信设备实际维护能力等,以确保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工作的方法,培养“双师型”的教师,以提高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双师型”任课教师指的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同时又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只有任课教师首先具备了通信工程行业所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通信工程行业需求的人才。所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了关键。而在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时,学校就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教学师资的培养工作,通过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讲座或者是选派教师进入企业去培训等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

最后,可以通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稳定的、高质量的实习基地不但是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学校发展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在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来开展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时,如果在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不但能够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有效的保障,对于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静,李成.地方院校通信工程类“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和机制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4(12):29-30,65.

[2] 王菁,黄彩云,杨保华,等.通信类应用型人才行业素质培养研究—— 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104-106.

作者:周宇雄

校企结合的通信工程论文 篇2:

校企合作培养实用性人才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当前校企合作存在深广度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校企协同育人、资源共建共享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学院为例,校企共建“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信雅达企业培训园”等4个各具特色的基于利益捆绑的校企“资源协同体”案例,提出了联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长效合作新模式,并从学院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通过资源植入、资源互换,校企协同育人所产生的效益,探索了基于利益捆绑的深度校企合作平台和长效机制建设,对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前景作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资源协同体;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重点课题“以共建平台为载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基于南信院的多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13JSJG088);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ZYLX2011124)

作者简介:杨前华,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长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是当前困扰高职院校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推动和有效的体制机制创新,此外合作未能直接给企业创造价值,亦导致企业缺乏参与合作的热情。针对以上现状,2007年以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学院为试点对象,校企陆续共建“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信雅达企业培训园”等5个各具特色的基于利益捆绑的校企“资源协同体”,从校企合作模式、动力机制、资源协同机制、合作有效性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持续的研究与实践。

一、资源协同体基本概念

“资源协同体”即指有共同价值取向的院校与企业,以“协同增值、利益共享”为目标,通过植入、互换、共用等协同方式,组成的兼具教育、培训、研发等功能的有机整体。“资源协同体”是校企协同增值的载体、沟通产业的桥梁、人才共育的平台。“资源协同体”的建立是基于校企合作,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判断,它使校企合作从单向需求型转变为资源协同型,以利益捆绑,建立起动力机制,达成持久、稳固、有效的合作,破解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二、校企“资源协同体”案例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的“资源协同体”就是整合双方资源,以资源换资源,以服务换资源。

(一)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

学院与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共建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双方合作成立“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依托“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的运作,校企通过协同职业技能鉴定资源,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技能标准、开发鉴定工种和培训教材、开展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并将相关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将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解决专业“双证书”的有效性问题。

(二)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

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共建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分别成立“中兴通讯客户培训中心”、“江苏联通宽带接入技术培训基地”,共同打造企业级实训环境,承担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老员工技能提升和客户培训。依托“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业务和设备资源,解决专业实训设备与企业在网设备同步更新问题。

(三)课程资源协同体

学院与中兴通讯学院(企业大学)共建课程资源协同体,成立“中兴电信学院”,承担通信行业实用人才的学历教育,开展人才需求研究,开发专业新方向,优化岗位课程资源。依托“课程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专业教育资源,解决专业和岗位课程动态调优问题。

(四)人力资源协同体

整合上述协同体的资源,建成“信雅达企业培训园”,通过“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对外运营。并协同校企人力资源,共组“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团队的每位成员都集教师、培训师、工程师为一体,每年服务工程现场的时间不低于3个月。团队实施企业化管理,校企人员按同一标准进行培养、考核和分配,共同承担工程实施、客户培训和专业教学任务。藉此,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工程师同步提高,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专业教学。依托“人力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人力资源,组建混编师资团队,解决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保鲜”和兼職教师教学参与度问题。这一创新,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三、校企“资源协同体”体制机制建设

(一)形成合作策略

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及领军企业的合作,保障“资源协同体”的认可度;通过项目依托,保障其稳定性;通过与企业大学合作,保障“资源协同体”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

(二)建立管理架构

各“资源协同体”成立管理办公室等机构,按企业化运作管理;同时,校企联合成立“信雅达理事会”,对各协同体的建设进行指导统筹和监督管理;成立“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对外的业务运营,下设行政部负责日常运行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部负责对外经营,教学部负责培训和教学业务的执行。

(三)建立校企利益捆绑机制

制定《信雅达理事会章程》《资源协同体资源投入和收益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关于开展资源协同体绩效评价的原则性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确定协同体“资源互补、协同增值”原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绩效评估和风险控制规范等。各“资源协同体”根据各自的类型、功能、特点,签订合作协议,规约各方的资源投入、权利义务、利益分配等行为;制定相关的管理细则,规范在日常运行、专业教学、业务开展等实施层面的具体合作行为。

(四)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共享机制

出台《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的建设指导意见》,将“资源协同体”中的校企共组的业务团队以“混编师资团队”这一形式加以规范,固化其在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上的创新;并制定《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管理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讲师日常考评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金银铜牌讲师评定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课时费发放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岗位绩效考核及评价》等文件,明确混编师资团队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实施层面的具体合作制度。

四、建设成效

(一)学院层面

1.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动态对接。依托“资源协同体”,从产业发展要求、行业技术规范、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课程等方面入手,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与规格,系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动态构建课程体系,及时适应区域通信行业调整和变化所带来的“新企业”、“新技能”、“新岗位”,满足企业的最新需求。

2.实现了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融合互促,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混编师资团队”是校企人力资源协同的新模式,混编师资团队的每位员工集教师、培训师、工程师为一体,可以独立承担学历教育、客户培训、工程项目实施等公司业务,每年服务工程现场的时间不低于3个月,并可在学院和实体之间自由流动。混编师资团队模式有效破解了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和保鲜难题,为高职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

3.保证了实践性教学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的同步更新,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区域高校辐射度。通过“资源协同体”的建设,中兴通讯、江苏联通等企业投入学院的设备总值达1.2亿元,并保持及时更新;校企共建企业级实训室12个,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和配套软件200余个,建成“网络与通讯工程”国家级实训基地。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技能证书取证率均达到92.7%,受到对口企业的广泛欢迎,一次性就业率达96%。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麦可思公司共同发布的数据显示,该专业群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口率、月薪、自主创业、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指标均位于江苏省高职同类专业前列。至2012年底,学院分别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淮阴工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宿迁应用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議,承担了以上院校的专业课程和实训类课程。

(二)企业层面

1.经济效益。典型规模企业及其产业链上的系列培训普遍带有垄断性,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依靠中兴通讯学院整合了客户、供应商、工程服务外包企业等资源,整个产业链的培训体系和人才供给全部依托中兴通讯学院来实施。企业考虑到培训成本、区域分布及培训需求等因素也希望与高校合作成立授权培训中心,来承担某一类产品方向的培训工作,从而节约场地、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依托校企“资源协同体”的运作,校企联合开发企业培训课程、培训包,面向行业开设各类技术培训班,在节省企业成本投入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

2.人才储备。依托教育实体,校企协同育人,学生不仅学习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训练了专业技能,更在敬业精神、职业意识、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软素质”方面有了提升,使职场能力更接近企业的需求,毕业后也能够顺利的实现从“学校人”向“企业人”的转变,从而为企业及其产业链提供能立即上岗的人才储备。

3.提高企业知名度。世界五百强中70%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大学,建立企业大学既是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建学习型组织方面的迫切需求,也是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服务企业的业务需求,提升企业知名度和辐射度,帮助合作伙伴与自己的企业共同成长。当前,很多企业大学已将服务对象扩展到企业之外,协助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知名度,扩大辐射范围,从而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快速发展。

五、创新点

(一)构建基于利益捆绑的“资源协同体”,创新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不仅是教育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必须找到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建立起动力机制,方能达成持久、稳固、有效的校企合作,这一思路,可以为高职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二)基于“资源协同体”进行的合作办学实践,丰富了高职校企合作的内涵

通过“资源协同体”的深入实践,在校企资源融合、岗位与课程、教学过程、技能训练与就业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在组织、制度和运行等方面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体系,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三)植入人力资源要素,提升了高职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

以业务项目为依托、以认证为门槛、以公司化管理为手段,组建“混编师资团队”,实现了专兼职教师的融合,保障了校企资源协同的深度和有效性。

六、校企协同育人的展望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建“资源协同体”,对校企联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获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随着实践的深入,将资源协同拓展到产品应用研发领域,在高职领域将全面启动以应用型科研创新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戚湧.基于博弈理论的协同创新主体资源共享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149-154.

[2]陈劲.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8):6-12.

[3]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16-21.

[4]冯燕芳,孙振球.高职本科分段合作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69-74.

[责任编辑秦涛]

作者:杨前华等

校企结合的通信工程论文 篇3:

校企合作与利益双赢

摘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存在一个很大的多赢合作空间,关键是学校必须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建立一个多赢的校企合作平台。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现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态、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对与学校开展合作的愿望,等等,寻找校企共同利益,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和企业多接触,和企业员工交朋友,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定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办厂;利益双赢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最大困难,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感受,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的感觉是:开展校企合作是学校一边热,企业一边冷。校企合作的开展,主要是靠学校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和社会关系来展开,学校常常处于被动局面,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太高,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要求。因此,校企合作必须寻找新的思路和方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校企合作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实现利益双赢。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好,校企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利益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只有寻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实现双方共赢,校企合作才能健康、持续、深入发展。

一、寻求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

高职教育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综合素质,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需要大量的实习实训设备、场所和资金。通过大量贴近实际的实习实训项目,使学生提高知识、技能、素质,教师提高实践水平,增强双师素质,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可通过开展科研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的利益所在。

这些实习、实训条件、科研项目,光靠学校和政府支持是不够的,必须依靠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解决高职院校的需求。

企业的首要目标是通过经济活动获取利润,企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需要进行人才储备以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也有很多技术问题急待解决,这些都是企业的利益需求。

校企合作的动力,来自于企业自身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即学校可以解决企业的这些需求。

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市场环境下,高职院校应主动行动,充分了解企业的现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态、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对与学校开展合作的愿望,等等,寻找校企共同利益,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在合作时,校企双方应多考虑对方的利益,进而通过合作实现双方的共同利益,即院校要赢,同时必须确保企业也赢。从而型成良性循环,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下去。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

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校内实验室,企业接收学生定期实习,提供教师实习岗位,开展“定单式”人才培养,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几种形式。随着校企合作深度的发展,企业还可以在学校内建立工厂,教师也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平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企业将设备免费提供给学校以供教师进行科研开发,等等。只要双方存在共同利益,都可以进行有效、深入的合作,但前提是此前的合作一定是成功的,双方都满意的。

1.校企合作进行定单人才培养

定单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最基本的模式。企业通过定单式人才培养所获得的最大好处,是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了保证。学生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岗,不需要再进行岗前培训,因为这些培训内容在学校已经完成了,且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工资不高,减少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企业所需要付出的是为学生和教师实训提供场地和设备,派工程师共同参与教学。这种合作企业通常是愿意接受的,且适合于规模大一点、人才需求量多一点的企业,因为一个“订单班”必须有一定的学生规模。

高职院校都希望找行业内有影响的企业开展这种合作。面对众多高职院校,企业存在选择合作对象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判断当然也是以实现最大利益为前提。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光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激光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初期,由于新兴专业知名度不够,在开展校企合作时碰到很多困难。通过研究激光行业的背景和人才需求状态,确立了和行业内最大企业武汉楚天激光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在院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订购了一批楚天激光制造的激光仪器作为学生的实训设备,此事引起武汉楚天激光集团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迅速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6年,我系与武汉楚天激光集团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组建了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第一个订单班“楚天激光班”,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全部进入武汉楚天激光集团就业,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也非常好。此次合作非常成功,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实现,虽然学校方面初期采购设备投资较大,但合作的影响很深远,我系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知名度提升很快,之后不久,行业内其它公司纷纷幕名而来,学院先后与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大族金石凯激光系统有限公司、武汉博莱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随着合作不断深入,2007年,学院与武汉楚天激光集团在原协议的基础上,就激光加工技术合作、科研、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职、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方面签订了深度合作办学协议,共培养2004、2005、2006、2007级楚天订单激光班共150名学生。学校和企业合作完成了两项科研课题,共同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培养了一批学生,锻炼了一批教师,促进了其它专业的发展,校企合作取得丰硕的成果。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激光加工工艺与设备》建设成为湖北省精品课程,激光加工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

2.校企合作办厂

校企合作办厂的合作模式通常是由学校提供生产场地,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如生产设备,生产资料、管理人员等,企业自负赢亏,并提供学生和教师的实习条件。这种合作方式对学校来说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效果更好的校内实训基地,把工厂搬到了学校,学生可以就近在校内随时随地开展实训,对学校组织、实施实训提供了大量方便;另一个好处是投资较大的生产设备由企业提供,学校免去了投资设备的费用。而对于企业来说,最吸引企业入驻学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通过在学校办厂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场地是学校免费提供的,生产用水、用电等费用也比普通的企业用水、用电便宜,大量的学生可以兼职,较企业正式员工的费用少得多。在学校具有足够场地的前提下,这种校内工厂合作方式对学生的实训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半工半读的学习,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一定的管理能力,起到更好的实训效果。

2009年,我系和楚天奔腾激光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建立校内工厂,进行大功率CO2激光切割机的切割加工,协议由学校提供200m2生产场地。楚天奔腾激光公司提供3000W CO2激光切割机一套和相应辅助设备,管理和技术人员由公司提供,生产人员由我系顶岗实习的学生负责,水、电费用由企业提供,学生可随时安排上机实训,企业的技术人员现场负责实训指导。这种实训方式比普通校内、外实训基地要好很多。以前学生学习激光切割机的操作软件是在计算机机房模拟实训一周,再到企业看一看,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操作时间,把设备放到学校后就不一样了,实训安排和人员安排方便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校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

高职院校要锻炼自己的教师和学生,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校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为企业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如果平时的实训是演习的话,这种真实环境的真实项目、明确的工程应用才最锻炼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成员必须负责项目开发和实施,学生是未来的工程师,必须对项目的每一环节有正确的了解。除了专业的技能,需要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单只懂得理论,更需要在实践中创造新知识。

校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是校企合作中难度较大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企业对学校的信心不足,不愿意把科研项目给学校,企业会觉得学校是以理论研究为主,没有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他们对学生不知道企业是怎样运作的现状也有很大的畏难情绪。这一问题,企业的很多资深工程师和专家都没法解决,难度很大,学校自身也有忧虑,如果项目搞砸了,校企关系搞不好,更损害学校的名声。

因此,学校应善于利用好自身的科研资源,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使这种合作方式的基础立足于互利。负责项目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且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避免因项目做得不够理想所带来的巨大的负面作用。

4.企业免费提供设备

高职院校需要大量的设备提供给学生实训,购买设备需要大量经费,而且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学校只能解决一部分。上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办厂,可以解决一部份实训设备的问题。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由设备制造商免费提供设备给学校使用。这种合作方式的前提是学校具有很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及其成功的案例,或者在某个领域有很高的知名度。设备制造商之所以愿意把最先进的设备无偿提供给学校使用,主要是看中学校的科研能力,希望学校在科研开发的过程中应用他们提供的最新设备和技术,间接地宣传了他们的产品。同时,如果科研项目转化成为生产力,设备制造商更可以直接受益。国外一些设备制造商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广、销售其新技术、新产品。当然,设备制造商一般希望学校利用设备来搞科研,而不是简单的实训,对学校来说,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一样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参于这类科研项目,学习了真实环境的项目设计过程,积累了包括项目组织和计划,工程分拆和决定、控制和进度监管,质量控制和保证等宝贵的实践经验,从而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工程师。

这个环节中,设备供应商通过学校这个渠道开拓了市场,赢得利润,学校也可以通过不花钱的方式获得更多先进的实训设备。如此良性循环,最终双方受益。教师和学生通过科研项目得到了锻炼,设备制造商的产品得到了宣传,学校的科研开发能力越来越强,知名度越来越高,更多的设备供应商愿意提供设备给学校免费使用。

比如,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被外界评为“工业技术培训的楷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校工业中心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工业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非常先进的科研和实验平台,但其设备只有不到一半是自己购买的,其余全部是企业免费提供。而且,由于愿意提供设备的企业太多,而工业中心的面积有限,很多设备想进还进不来。企业看中的就是该校工业中心品牌的影响力,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因为工业中心的设备先进,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由此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科研项目委托给学校做,而这些科研项目是在工业中心的硬件平台上完成的,对工业中心的设备无形中起到了推广作用,设备制造商也很愿意把最先进的设备无偿提供给工业中心使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

[2]李建新.高职激光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0,(11).

[3]刘康.创新培养工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作者:杨晟

上一篇:组织结构扁平化特点论文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