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基础论文

2022-04-26

摘要: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资源与模块化课程调研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搞好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资源与模块化课程建设课题的建设,课题组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和授课教师进行了调研,同时就此课程与其他学校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明确了课题建设思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基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1:

基于分层教学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摘 要:随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改革为背景,从建设网络案例资源库的意义、策略、内容以及应用4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建设完善的网络案例资源库来保证分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切实提高师生双方的教学效果,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 网络案例 资源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人才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是目前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科学整合、充分利用、构建丰富的网络资源库,是保证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基础。

1 建设网络案例资源库的意义

1.1 拓展教学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教育而言,网络使其进入了现代教育时代;对于教师而言,网络教学资源的引入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展了知识领域;对于学生而言,网络资源将枯燥的课堂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积累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1.2 提高教学效果

建设完善的网络学案例资源库,不仅能将课堂内容有效的延伸至课后,而且能促进师生双方的教学配合。一方面,可以提供给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和提升,促进教师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现代化学习平台,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单独学习为合作学习,变传统学习为混合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3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网络学习方式的引入,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乃至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个性化自主学习。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网络资源,充分满足不同水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4 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教师借助于网络资源,一方面可以获取和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技术和研究动态,为学生拓展学习领域,真正实现“教”与“学”不脱节,“学”与“用”相衔接,从而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实现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互动。

2 建设网络案例资源库的策略

2.1 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需要为导向

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交流学习等方式,了解目前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毕业生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同时结合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建设一个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岗位紧密结合的网络案例资源库。

2.2 以分层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

以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育模式为核心,建立配套的分层次网络案例资源库。不仅能够支持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为学生的創新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激发学生自身在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3 以资源共享、动态开放为目标

网络案例资源库不仅在课内可以使用,课外也需要对学生完全共享,保证学生随时可以获取案例资源。同时,案例资源需注重可扩展性,除了能够与其他平台兼容以外,案例资源也需定期更新完善,从而保证知识的前沿性和案例资源库的稳定性。

3 网络案例资源库的内容与应用

结合网络案例资源库的建设策略,分别建设课堂教学案例资源库、自主学习案例资源库、和测试评价案例资源库3个模块。各案例资源库看似相互独立,但在实际应用中是相互支持与共享的,并始终贯穿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过程中。为配合课程延伸,案例资源库的内容与办公自动化创新实践课的内容相衔接,形成阶梯式渐进的课程体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自主开展探究式学习,又能鼓励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为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1 课堂教学案例资源库

包括基础型案例库和提高型案例库。通过入学的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将学生划分为免修和必修两个层次,教师以基础型案例作为必修层次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在课堂上直接使用;免修层次的学生主要以提高型案例作为学习内容,为其配备指导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必修层次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如果在阶段性测试中成绩突出,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也可调整进入到免修层次班级。通过这种动态更新的分层次教学,既满足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需要,也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2 自主学习案例资源库

包括综合型案例库和设计型案例库。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将课堂教学有效的延伸至课后,学生也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从而解决师生课下沟通不及时,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充分等问题。本部分的综合型案例以课堂教学案例为基础,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设计型案例是在综合型案例基础上的提升,不仅涵盖所学知识点,而且涉列到与其相关的课外知识,并设置一定的创新能力考察点,重在考察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无论综合型案例还是设计型案例,都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配合和协作,学生能够逐步建立“提出问题—研究探索—解决问题—应用创新”的闭环自主学习模式,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测试评价案例资源库

本部分的案例资源包括易、中、难3个层次,主要用于测试学生入学计算机水平、阶段性知识掌握水平和计算机等级能力水平。各层次案例知识点相互衔接、逐步提升。首先,学生通过入学计算机水平测试初步了解自身水平与学习要求的差距,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层次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逐步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其次,通过阶段性测试,准确地检测出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把握正确方向,避免教师和学生双方走弯路。最后,通过计算机等级水平模拟测试,检测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效,为学生能顺利通过省级计算机能力水平测试奠定扎实基础。

4 结语

建设内容丰富、稳定开放的网络案例资源库,不仅能够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而且为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更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燕.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8):204.

[2] 王菲菲.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在计算机实践课程中的探索[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2):29-30.

[3] 王菲菲.浅谈网络教学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5):208.

作者:王菲菲

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2: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资源与模块化课程调研思考

摘 要: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资源与模块化课程调研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搞好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资源与模块化课程建设课题的建设,课题组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和授课教师进行了调研,同时就此课程与其他学校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明确了课题建设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调研 建设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资源与模块化课程的建设课题的研究,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调研目的

第一,通过调研了解笔者学校各个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课题的资源库的研究内容,并讨论下一步网络平台功能模块的要求和建设方案。

第二,通过到其他学校进行调研,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资源与模块化课程的建设课题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研内容

一是了解不同专业的中职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要求。

二是了解授课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的要求。

三是了解其他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情况。

四是与其他学校专家、教师一同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资源与模块化课程的建设课题的方向、框架、内容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采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学校内调研于2012年4月9日至2012年4月20日进行,调研范围为笔者学校信息管理系、机电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冶金工程系的中职学生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校内调研的目标主要是了解不同专业的中职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的要求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授课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要求,以及在备课授课中遇到的问题。2012年4月25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到江西省新余市新余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进行调研。

四、调研过程

1.对学生的调查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各有不同。在校内的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对学校信息管理系、机电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冶金工程系的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学生对Windows XP入门与操作、网络知识与Interner应用、常用工具软件上的能力需求是一致的,但是在Word 2003文字处理、Excel 2003电子表格、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的能力需求上相差较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有:课后与老师缺乏交流、上机过程中教师指导时间少、上课时缺乏案例讲解、课后如何复习计算机知识等。

2.对教师的调查

在与教师的座谈过程中,很多教师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上一节计算机基础课,通常要花十多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备课,其中大部分时间是用来找资源、做课件;现在网络上各类教学资源多,教师在查找资源的过程中网上的资源不易管理和利用,有效资源内容匮乏,需要的资源难以找到,没有参考价值的垃圾资源很多。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何解决理论讲解和实操练习教学时间分配的冲突等问题。

3.与其他学校的探讨

课题组全体成员与江西省新余市新余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老师就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资源与模块化课程的建设课题的建设方案、建设内容、资源库内容和网络平台功能模块的要求及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五、调研建议

在课程建设上,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核心,分模块教学,并在模块下细化、系统化知识点。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层次和学生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内容和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充分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把学生优秀作品收入到资源库中。在网络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设计了在线师生交流平台、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教学资源下载等功能,通过网络拉近老师与学生距离,同时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网络平台。

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对资源库,将不断地进行整合、分类、规范、更新,同时在网络平台上提供资源上传和下载功能,使得教学资源能充分共享。在网络平台上,我们还提供了作业下载和上传的功能,使教学能通过网络布置和收取作业。

(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作者:赖菁菁

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3:

基于微信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资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 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方法作为理论指导,在分析现阶段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资源的设计、实现和应用等的基础上,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特性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利用微信来辅助微课教学,探讨了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移动教学的可行性,提出了完整的基于高校现有网络教学系统和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空间构建方案,并研究了学习空间的功能设计及关键技术的实现路线。

关键词:微信;微课;碎片化

随着网络商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借助于微信平台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移动微型化教学变得更加重要。微信平台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社会交流方式,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在线实时教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利用微信平台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在线学习,这受到新时代大学生的欢迎。随着微信的不断普及各高校也积极的开展基于微信平台微课程教学,但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学平台的实现都与实践相脱节,并且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社会各领域都非常重视微信平台的使用,但是调查表明各高校向广大师生提供的微信应用平台还不够充分,不能满足对高校教学的辅助作用,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教学应用平台明显滞后于社会整体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适用于学生的微信学习平台。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研究并开发了一整套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具备良好的用户使用界面,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用户群的方便于师生使用的微信教学功能平台。并提出在学校现有的完善的微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一整套适合学生学习习惯和当前社会现状的微信教学平台。该平台具有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需求,可实现学习过程实时跟踪与总結推荐,各种教学资源实时推送,教师库实时在线答疑,多种在线评价方式等功能。

1 理论基础

微信是一种新兴的并迅速普及的通讯服务程序,它能够在不能运营商及不同操作系统平台间进行音频、视频、图形、图像以及文字的传播。我们常用的微信功能包括: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同时微信能方便快捷的将内容分享给受众群体。最新调查表明微信的注册用户量已经达到9.27亿,具有亚洲最大的用户群。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主,围绕各学科知识点、重点及常见问题、案例操作等方面进行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同时也包含与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其中录制“微视频”时长原则上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调查表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的受众面广泛,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基于此设计一整套基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微课程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2 基于微信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系统的设计

在现有微课平台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完善了一整套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微信教学体系资源。

2.1 研究现状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在网络在线教学及微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充分研究现有移动互联网技术而设计实现的一整套全新的适合当前现状的教学方式,它满足了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弹性需求,借助不断普及的无线网络和个人终端设备,使学生能够更加方便的获取所需资源,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主动学习[ 1 ]。当前基于现有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理论、可行性、学习设备、网络接入、建设模式等方面,微信教学平台建设方式及具体实例研究没有得到研究者足够重视[ 2 ]。

2.2 大学计算机基础微信教学平台设计开发目标:

完整的基于微课程体系的微信教学资源平台应该建立在完善的教学体系基础上,设计一个完善有效的基于微课的微信教学资源平台应该进行充分的教学目标设计,全面分析教学对象,设计内容应该做到全面系统。这样使得该套教学系统既具备微课程体系的优点又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优势。保证设计效果,使学生能够活动方便、有效、简单、易行的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学习。

3 大学计算机基础微信教学体系的建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差异性非常大,设计并建设一整套基于微课程体系的微信教学平台对于改课程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3.1 便捷灵活,突出重点

本教学体系的设计利用了微信的便捷性特点,微信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灵活性、机动性强,碎片式学习模式适合快节奏生活的现代大学生。我们在设计微课体系时将每一段课程设计在10分钟以内,学习内容重点突出,效果明显,每一个片段能充分体现一个主题。

3.2 教学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系统的设计易于在师生中广泛推广,便于学生反复学习,效果良好。

3.3 必达性

本教学平台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微信的精准必达的特点。保证了由教学微信公众平台帐号发出的每一条教学信息,所有关注的人都会收到这条消息。

3.4 互动性

本教学资源平台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均非常方便灵活。

4 效果分析

实验表明,改教学资源平台有效的利用了微信平台及微课体系的优点,将二者有效结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刚,胡水星,高辉.移动学习的“微”变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4,(2):34-41.

[2] 缪玲,潘战生,武丽志.2011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23-28.

[3] 叶成林.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作者:高艳 梁艳

上一篇:边疆民族事务管理机制论文下一篇:大学课程管理体制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