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基础教学计算机应用论文

2022-04-30

摘要: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基于移动信息化教学软件“超星学习通”教学助手,从微课程设计、微课程建设、微课程应用实践、微课程效果评价等多维度论述微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实践应用情况。从调查问卷和应用效果综合分析,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的应用学习通,能够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有利于化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微课程基础教学计算机应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课程基础教学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1:

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摘要:现代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要教育目的,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型教学模式也被广泛地运用到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当中,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微课程作为新型教学手段,给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向,本文针对微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运用方式及策略。

关键词: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2021知网文件\19-21\21\8xs202121\Image\image1_1.pdf>

微课程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程的界定是:“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微课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凡是符合这些核心元素,即可称之为微课程。因此,微课程即微型视频课程,借助互联网为传播载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录制,既包括真人视频讲解,也包括动画视频讲解,尤其对抽象性的教学更有优势。微课的制作可以针对特定的教学知识点开展,一般情况下微课内容较短,仅仅针对一两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有强烈的针对性,而且形式更加多元化,便于学生进行复习和预习,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无限制进行反复观看,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1]。

1 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首先要对基本教学形势和特点进行分析,才能进一步发挥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本身比较抽象,其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很多学生很难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如何让计算机应用基础生动化,是一直困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的难题,智能化的到来让教育受到了启发,可以利用微课程多元的表现形式,创设出与学生需求相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微课程内容短小精辟,形式灵活多样,观看方便省时,可以依靠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快捷传播,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课后学生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程,对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微课程的应用能带动一大批一线教师来研究教材,提炼每一教材的“题眼”,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特别是多媒体使用能力。将微课程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会促使教师学会用屏幕录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来录制微课,使一批优秀教师掌握微课程的设计制作方法以及将微课巧妙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多媒体的方法。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等都录制了大量课堂实录、名师课堂等等。但是学生观看这种满堂录的录像课受益甚少,因为录像课的镜头频繁地在埋头学习的学生和激情讲课的教师之间切换,观看视频的学生无法像视频中的学生一样学习本课内容,也无法看到讲解教师的完整板书、屏幕显示内容,这些录像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意义不大。而微课程短小精悍,重难点突出,应用灵活,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来掌握一個个知识点,真正发挥录像课的作用[2]。

2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发挥微课程的优势

从教学实践来看,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优势,对于提升综合教学效果具有较强的推动做义工。作为教师,要深入发挥微课程的自身优势,助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能提升,满足当前教育发展趋势。首先,微课的内容篇幅较短,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知识要点,对于学生而言更容易理解及记忆。其次,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微课本身具有针对性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选择教师,教师也不必为了迁就学生而加快或放慢教学速度。最后,微课具有密能量密集的特点,教师会统一将课程中的要点、难点、重点通过视频方式进行讲解,在实际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可能需要教师反复进行讲解才能理解,但是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减少教师的工作强度,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创新方面[3]。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理论性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提高自身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与理解,但是现代学生一般而言基础知识较差,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甚至会因为缺乏自信心而产生抵触情绪。微课改变了学生与教师之间面对面学习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兼顾自主预习和复习,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形式当中,一直都是以教师为课堂主导,微课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模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则更多地是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将重要的基础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有更加广泛的发挥空间,即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习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长远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构建现代科学的教育体系[4]。

3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

3.1 注重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自学能力

微课短小精悍,一个知识点,一个问题,都可以进行微课教学,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在每节计算机应用基础新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选择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观看,为新课做好准备。学生看完微课后,对本课内容已有了一个大致掌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新课教学时,教师只是对学生自学预习中的问题加以指导点拨,留出大部分时间进行巩固练习,争取让新授教学内容消化在课堂上。在长此以往的训练中,学生发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的窍门,知道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学会了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5]。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当具有层次,但如何做到分层,一直困扰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微课的应用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提供了多样性,完成拓展练习,在长期的训练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效果。

3.2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本身比较抽象难理解的,其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很多学生很难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微课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出生动有趣的动态情境,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直观演示中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思维“可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很多学生表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容易理解,如果学生不能抓住教学重点,那么可能对的后期学习造成阻碍。针对這样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应借助微课突出教学重点,并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内容总结,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知识巩固,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能帮助能力稍差的学生重拾信心,使用微课将要点和难点进行反复观看,以此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教学质量[6]。

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们在课堂内学习的内容如果不及时进行加强巩固很容易遗忘。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后对教师本节内容的要点、重点进行重新温习,加强自身的记忆性。同时微课还可以将本节内容的新知识点与以往的旧知识点进行融合,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交融运用,以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温故,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的质量和效果[7]。

3.3 注重发挥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始终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怎么教学生则怎么学,而微课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后将打突这一传统模式。由于在新课前布置了相关知识的预习,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新课教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先放手让学生将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解决同学间能解决掉的问题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再适当点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留下大量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时再依靠微课做到因材施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都有所学,有所获。课堂上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领导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真正做到高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当前的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全面素养提升,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应借助微课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以此拓宽知识维度,帮助学生快速积累知识储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应该在微课件制作过程中,融入一些深入性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程内容之余,还要养成探索问题的习惯,借助微课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要对已学会知识是进行延展,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8]。

4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随着当前社会发展形态以及互联网行业地位的提升而显得意义重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借助微课为学生做好教学引导,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进行问题探究,同时也要加强课后的知识点巩固,充分发挥微课的教育实际意义,助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朱晔,周爱平,江敏.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6):170-171,173.

[2] 方小亮.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20(6):96-97.

[3] 黄敏.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3):118-119.

[4] 宋长新,马克.微课应用于师范类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策略[J].高教学刊,2020(16):106-109.

[5] 朱卫红.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2020(46):99.

[6] 田海峰.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38):66-67.

[7] 张明霞.将微课应用于职业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卷宗,2020,10(19):268.

[8] 高萌.关于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若干思考[J].职业,2019(27):96-97.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马郁

微课程基础教学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2: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探究

摘 要: 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基于移动信息化教学软件“超星学习通”教学助手,从微课程设计、微课程建设、微课程应用实践、微课程效果评价等多维度论述微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实践应用情况。从调查问卷和应用效果综合分析,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的应用学习通,能够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有利于化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 学习通; 计算机基础; 微课程; 教学实践

Key words: Learning Pass; computer basics; microlecture; teaching practice

0 引言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软件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教师一定要结合所授课程以及班级学情分析,采用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软件组织信息化教学,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教师不应只一味地强调形式而偏离了信息化教学的宗旨,要真正做到注重信息化教学内涵建设,促使信息化教学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Word2010文字编辑软件应用、Excel2010电子表格制作、PPT2010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以及常用办公软件七部分内容。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办公软件应用水平,增强学生借助计算机工具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该课程授课过程中有效应用学习通教学软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有利于化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 学习通平台概述

超星学习通APP是由世纪超星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的移动教学平台,教育工作者下载软件至手机端,并以教师身份注册成功后创建班课,授课班级通过教师公布的邀请码即可加入班级。教师通过网页版学习通平台,编辑课程章节,上传学习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学习通APP下载、查看教学资源,参与教学活动。

笔者从2017年在实验班教学过程中应用学习通辅助教学,2018年在所有授课班级中应用推广该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2 微课程设计与建设

课程讲授过程中,Office2010三大办公组件Word2010、Excel2010以及PPT2010軟件的应用是学生重点掌握的模块。配套教材虽多为项目化教材,教学内容也大多“任务化”,但真正能够确保各教学任务相关联,最终多任务完成即项目就完成的教材相对较少。笔者结合所在院校情况以及教学经历,通过项目化教学内容,关联各任务中看似独立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轻松学习并熟练掌握项目知识。

2.1 微课程设计

学情分析是微课程设计的基础工作[1]。授课对象为17级学生,学生使用电脑和移动手机等信息化设备较多,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借助移动手机等智能化设备能够很好的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传统课堂上,“老师讲的累、学生玩的爽”的现象比较普遍,并且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多为平行班级,相同的知识点就要讲授多次。以笔者为例,基本每学期10个授课班级,也就是说同一内容要面授10次。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笔者就将微课程建设的思想引入到本课程。

课程中三大办公组件Word2010软件等的应用为重点内容,笔者就将这三个项目内容进行重构,一个项目贯穿一个办公模块内容。以学院招生简章输入、编辑、编排为一个项目完成Word2010文字编辑软件应用的教学,以学院招生计划总表的制作为一个项目完成Excel2010电子表格软件应用的教学,以学院招生宣传演示文稿的制作为一个项目完成PPT2010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的教学。

2.2 微课程建设

建设微课程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微课程教学资源库。微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典型任务、工作任务单、电子题库以及情景动画等等。微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为微视频的录制与编辑工作[2]。笔者借助EV录屏软件采用录制屏幕的方法录制课程微视频,Word2010文字编辑软件等三大办公组件项目共生成微视频79个,讲课稿79份,视频时长1-5分钟不等,视频内容皆为边讲解边操作,内容易懂,学生易学。

典型任务和电子题库可以辅助学生完成知识点内化和巩固[3]。结合学院三二分段贯通培养学生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配套习题集,重新编辑《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题库,用于课前自学检测、课堂知识点巩固、课后知识点复习环节。课前自学检测环节试题数量控制在3-5道,目的是查看学生自学效果以及督促学生自学。课堂知识点巩固环节试题数量控制在5-10道,目的是充分消化任务知识点以及验证教学效果。课后知识点复习环节试题数量控制在3道左右,目的是将任务中易错知识点强化练习。

工作任务单可以指引学生完成任务并记录相关知识点[4]。课前结合学生自学情况设计工作任务单,明确课堂教学任务。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借助手机移动端在工作任务单上简单记录知识点。任务完成后,学生上交工作任务单。教师视学生工作任务单完成情况给予评分。

以项目“使用Word2010制作文档”为例,项目任务分解以及知识点分布见表1。

3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微课程教学应用实践

下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项目三“Word2010文字编辑软件应用”一个教学任务“顶岗实习总结版面设计”为主线,围绕移动教学软件“超星学习通”的应用论述微课程的实践情况。本次教学任务包括设置文档页面、应用分页符和分节符、设置页眉和页脚三个子任务,教学重点为应用分页符和分节符,教学难点为给不同文档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

3.1 课前预习

结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和班级学情分析,上课前一周,教师上传一个基础知识微视频、配套教学课件、一个简单的线上学习任务单到学习通平台,并且借助学习通平台的通知功能发布线上预习通知。

教师于上课前两天借助学习通平台的“主题讨论”控件发起话题讨论,并结合学生讨论情况给予参与的优质话题点赞,提升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借助平台“测验”控件围绕线上预习视频内容,编辑3-5道单选题目,发起线上学习测验,测验得分计入任务成绩,以便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教师查看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单完成情况,找出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设计。

3.2 课中实施

课堂上,教师带领同学们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点,并借助平台“测验”功能发起3道单选题目,测验得分计入任务总成绩。随后,借助学习通“选人”功能随机找一名同学,分享线上预习体会。

学生通过学习通下载线下学习任务单,带着思考题观看教学动画,同学们边看边在移动手机端完成任务书的记录。动画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通过学习通“选人”功能找一名同学结合动画内容回答思考题。教师总结教学动画内容,学生修改并完善线下学习任务单,引入本次课堂教学任务。

观看“设置文档页面”教学微视频,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文档页面设置一般包括哪些操作?2.文档页面设置有哪两种途径?),教师引导学生在视频中找到答案并在移动手机端完成任务书的记录。通过学习通“抢答”功能找一名同学回答两个问题,并阅读知识点,同时其他同学修改完善任务书。

观看“应用分页符和分节符”教学微视频,并结合任务书思考两个问题(①分页符和分节符的应用场景;②分页符和分节符的种类)。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内容找出答案,并在移动手机端完成任务书的记录。通过学习通的“选人”功能找一名同学到教师机上做“连连看”闯关游戏,其他同学再教师机端教学软件控屏进行观看。通过学习通平台的“主题讨论”控件发起“分页符和分节符的种类?”话题讨论,视学生讨论话题质量给予点赞。随后教师总结“应用分页符和分节符”这一教学重点的知识点,同学们在移动手机端修改并完善任务书。至此,教学重点得以解决。

观看“设置页眉和页脚”教学微视频,思考任务书上的两个问题(①页眉页脚和正文能不能同时编辑;②能否为文档页面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引导学生在视频中找到答案并记录在任务书上。通过学习通平台“选人”控件,随机找一位同学回答兩个思考题。教师通过“测验”控件发起小测验(两道单项选择题),测验成绩计入任务总成绩。通过“抢答”控件随机找一位同学阅读知识点,学生通过移动手机端修改并完善任务书。

观看“为文档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教学微视频,同学们思考问题3(为文档页面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需要重点注意什么?),并在视频中找到答案后记录在移动手机端的任务书上。通过学习通平台“抢答”功能,找一位同学阅读知识点,同学们修改完善移动手机端任务书。教师通过学习通“选人”控件分别找两位同学到教师机展示如何为文档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教师结合学生展示情况给予点评及总结,至此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查看综合实训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限时完成,教师给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任务时间。各小组展示成果,并分享综合实训心得,小组之间通过学习通平台“评分”控件互评成绩。模拟连线企业人员,提出并明确岗位要求。

教师借助学习通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针对这一教学任务设计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环节[5]。其中,定量评价由学习通平台小测验成绩和任务完成成绩构成,定性评价包括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其中,线上评价又包括平台访问情况、互动频率和质量以及任务拓展情况,线下评价包括出勤、选人、抢答以及主题讨论等情况。最后教师做教学任务总结,通过任务学习,同学们在知识、技能、合作方面基本具备了相应岗位要求和职业素养。

3.3 课后拓展

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任务,把资料上传到学习通平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拓展任务,完成课后复习检测试题。同时预习下一个教学任务。

4 学习通平台应用效果以及调查问卷

4.1 课程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17181学期,笔者在两个授课班级分别以混合式授课方式(A班)和传统授课方式(B班)组织教学,期末考试采用同一套试卷考核,两个班级考核成绩对比见表2。

4.2 调查问卷结果

通过问卷星编辑调查问卷,发放问卷52份,回收问卷52份,有效问卷52份。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5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重在提升大学生借助计算机工具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合理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微课程的设计与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从考核成绩和调查问卷结果看,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春玲,万华.“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设计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4:46-48

[2] 刘立云,王永花,田娟.“互联网+”时代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超星学习通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1:27-30

[3] 陈希亮,姜峰,赖俊,彭伟.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6:143-146

[4] 邢伟.手机移动终端下高职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蓝墨云班课为例[J].职教通讯,2017.3:70-73

[5] 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作者:蔡兴壮

微课程基础教学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3:

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的手段不断创新,微课被逐渐运用到现代教育当中。这一课程的优势在于运用互联网将课程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设计和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远程开放教育

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各院校的基础性课程,远程教育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基于这一课程教育的特殊性,主要是在脱离教师的情况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一学习形式由于缺少教师的一对一辅导,因此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难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助教师的辅导来进行学习,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微课应运而生。

一、微课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优势

(一)提高教学的科学化和个性化

远程教育针对的大多是成年人,因此具备多样化的特点,将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以及思维方式进行融合,在微课中充分体现。由于接受远程教育的人群多数已经步入社会,同时有着不同的工作背景和教育背景,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标准各有不同。因此,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将学生的知识储备等各方面综合因素融入课程设计当中,进行基本微课教学框架的构建,同时根据学生的进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并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科学化和个性化。

(二)强化学习的互动性

微课教学在教育中最突出的优势是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也更具有针对性。通常,在微课的教学当中常常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远程开放教育自主学习性较强的特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将该特点作为学生教育的根本。通过设立场景,使其具有交互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发现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由于交互式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格外注重对该学习形式的设计。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微课教学为学习者带来了更高效的学习模式。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

由于当前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这一标准下,通过对当前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制定出更高效、更具科學化的学习手段。尤其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的作用逐渐展现出其特有的优势。通过与微课相结合,充分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抛开时间、地点等限制,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微课的学习。正是由于计算机这一高效便捷的特性,使得微课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在远程教育的平台上通过建立微课学习资源,将教育大纲的要求以及规范的学习内容充分整合,使其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并根据知识的更新及时做出变更,有效地保证了微课的教学质量。

(一)微课在选题阶段的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当中,要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同远程教育的特点进行充分结合,并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出发点,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知识难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微课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操性,所以,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同样要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保证学生的操作练习,并就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设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优化各个知识点间的学习和衔接,使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微课教学系统的设计当中,在视频部分充分将教学内容、教学指导以及作业布置等进行模块化的设计,保证了各个模块之间的衔接,通过视频演示的方法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教授。此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较为广泛,而微课在制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以此来保证学习者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实用性。

(二)微课在教学过程阶段的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远程开放教育当中要求具备互动性,即将知识进行互动设计。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微课制作时,将知识设计成问答的形式,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记忆程度。同时,将微课中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启发性”的设置,通过动画、文本、音频等方式实现,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设计当中,根据思维导图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进行分解和归类,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对远程开放教育中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两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微课的形式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鉴于这一结果,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远程开放教育中,需要进行更为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李燕.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基于远程开放教育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6,12(4X):119-120.

编辑 高 琼

作者:皮会贤

上一篇: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论文下一篇:主体间性下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