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内涵的不断丰富,面对新的办学需要,原有财务管理体制早无法适应。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进而为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和现状的分析,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一些浅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务 管理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 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 取决于学校的总目标。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以较低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放和使用,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展示更多的科研成果,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因此,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与学校的办学目标保持一致, 直接集中反映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目标应以院校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即根据高职院校发展目标, 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在考虑长远发展的前提下, 筹集最多的资金,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教师潜能, 通过培养最优质人才, 使高职院校的价值达到最大化。保证高校财务状况正常化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投资效益最大化”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首选目标。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对院校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加强财务管理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原来的职业中专或成人高校的基础上发展或者重组而来,办学规模的扩大致使以前的财务管理方法严重落伍情况下不得不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2.加强财务管理可以加强学院办学投资的抗风险能力。

高职院校的风险可分为财务和法律风险,只有做好长期的财务规划,进行科学的论证,才能使各种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为财务安全提供保证;

3.加强财务管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自主权正在逐年扩大,各高职院校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面对此种情况,必须相应的提高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力度,使财务工作健康、科学、有序的进行。

三.当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现象

1资产管理理念淡薄

当前,各高职院校对于资产管理也普遍不够重视,其资产使用不计成本,资产购置不经程序,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严重,资产流失的现象频有发生。例如,某些院校未建立或未充分履行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忽视对现有资产的管理与利用,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变卖未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其随意性较大,且还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现象。此外,学校自身对于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意识也较为淡薄,其账面价值有时不予反映,有时与实际价值差距较大,长期而言必定造成此类资产的不良流失,使学校自身遭受损失。

2.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不严格

预算在财务工作中起到的就是一个预测和限制的目的。可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准确,不全面,有些项目没有预留足够的使用资金,妨碍了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导致领导随意开条子,随意批经费,随意挪用专项款项,各部门只顾自己,不顾其他部门,互相攀比,造成了预算调整频繁,执行力软弱等情况。

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就高校财会队伍来说, 虽然一般都吸收和配备了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 但目前整体组织结构和知识结构状况还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在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今天, 财务管理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 对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且由于近几年会计制度、会计处理规定和会计核算办法变化较大, 使那些本来就一知半解的财务人员更难胜任高校“管家”的角色。

4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形成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 财务体制,虽然有利于行政权力的其中,可是由于小团体思想的作怪,一些基层单位瞒报实情,一味的向学校要钱,盈利了也不向学校交钱,使很多单位的经营情况不明,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5缺乏绩效考核的机制。

由于上拨下用的惯性,有些高职院校领导只重视要钱,不重视用好钱,只重视制定制度,不重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因此,制度成了摆设,对于不执行规定的人和事有了侥幸逃脱的机会。与此同时对于执行规定的人,也是一种伤害,前者违规的胆子越来越大,后者执行的底气越来越小。综上所述,以上问题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浪费,二是个人与集体、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由此影响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深化改革。

四: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建议

1树立成本控制理念

从长远来看,随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正在从招生规模转变为教学质量、运营成本间的比拼,高投入产出比的院校必定会在其竞争中胜出。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借鉴作业成本管理的理念,对内加强生均成本核算,分析作业消耗方式,确定作业产生动因,例如可将作业动因分为主要作业和支持作业两个方面,前者包括招生就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科研实践等,后者包括房屋折旧、资产维护、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福利性保障支出等。在确定动因后,根据“资源—作业—产品”这一分配顺序,将高校教育成本分配至上述每一动因,然后再按生源数量确定其生均成本。由此可见,作业成本模式下的生均成本管理,较之传统模式更为清晰,更具有穿透性。

2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部门防腐抗变的能力都离不开内部控制监督。加强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更重要的是设立一个独立性强、权利大的内部审计控制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与管理,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核和稽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高职院校各项事业指标的飞速发展,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高校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记账和算账,更重要的是要为学校精简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院校的财务人员要经常充实专业知识,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4建立绩效机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向上的良好环境。

建立“追踪问责”制度,是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规范财务支出行为,调动教职员工参与理财的积极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效益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绩效机制,必须坚持以责为依据,以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且在一定时间内或一项任务完成时,进行内部审计,使责、权、利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要重视领导艺术,推进绩效考核的创新,奖勤罚懒,表彰先进。“追踪问责”制度,要在院长或分管财务的院长直接领导下,指定有关部门具体实施,将目标奖励与其应尽的职责联系起来。

5.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不仅会造成管理制度和资金控制的疏漏,也容易因这些疏漏而引起财务风险。为了防范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高职院校需加强学校与上级主管行政部门、银行的合作力度。建立现金余额预警制度。根据高职院校历年事业发展的经验数据,财务部门应提出现金的最低存量。现金余额到了最低临界点时,财务部门应及时上报领导,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帮助高职院校缓解暂时遇到的财务困难。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准则掌握学校的资金状况,必须建立在统筹收支的基础上。

总之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务工作全局,充分认识财务工作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斌华. 略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2009.

[2] 潘秀庆,试论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 [J]. 2011

作者:冯海

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论文 篇2:

对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的思考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内涵的不断丰富,面对新的办学需要,原有财务管理体制早无法适应。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进而为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二级财务 财务管理

1 高职院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多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资金使用的数量逐渐增多,收支渠道日趋复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管理内涵的多样化。面对新形势,学校管理日趋精细化,管理的层面逐渐增多,财务关系也不断复杂化,与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办学要求相比,“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早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特征主要为:二级院系、后勤服务集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在收入方面主要表现为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培训收入、办学分成、经营收益等;在核算体系方面主要表现为事业会计、基建会计、服务业会计等。二级院系可支配的资金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不断上升,其收入和开支项目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对二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还缺乏必要的认识,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和程序,并且监督机制有待进行一步完善。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行二级财务管理一方面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另外,实行二级财务管理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的需要。

2 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二级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集中管理”的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中有着长远的发展历史,在管理上相对比较健全。对于二级财务管理体制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以及重视程度不够等,进而导致在经济责任制度、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方面都表现出不规范性,并且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院校对二级财务控制不到位。另外,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实施二级财务管理体制,在财务管理方面也表现得不够专业,进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2 二级财务管理监管的力度不够

在二级财务管理方面,高职院校还不成熟,缺乏健全的体制和专业的管理。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业务性,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钱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应的监管机制对其进行监管。在监管力度方面,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表现的比较薄弱,进而在财务管理上也比较混乱。

2.3 财务管理不规范,资源利用率低

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材料以及低值易耗品等是完成某项事业任务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工作中重钱不重物的现象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表现的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3 建立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3.1 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体制,强化各级责任

在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院)长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但是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后,院系领导不是法定代表人,不需承担经济责任。因此应该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定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关于资产管理、收支管理、分配管理等办法,明确二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对业务的审批程序、批准方式、权限责任以保证院系二级经费科学有效的使用,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更合理的战略部署。

3.2 建立二级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对高职院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通过学年度的财务管理绩效对二级学院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首先是自筹经费数、年增长率及自筹经费用于教学科研业务费的比例等自筹经费的能力指标;其次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比,教学科研业务费占学年度预算支出比,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经费使用的效率指标;再次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收入年增长率等科研经费评价指标。

3.3 提高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德才兼备,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院系二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基本不高,为了工作顺利的开展,应该对二级财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会计法律法规及会计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3.4 完善内部监督和审计制度

当前,高职院校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收入趋稳、支出增加,以及财务费用负担沉重。因此,对于二级财务管理来说,开源节流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根据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对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管,在校级财务机构中,对二级学院的全部收支进行核算,同时接受校级财务机构的监管,确保收入全部上交,杜绝支出浪费。同时,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校院二级经济行为的真实、完整、合法合规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监督和审计的方式对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管,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林丽叶,黄向东,徐阿水.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3).

[2]伍萍.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以市级预算的高职院校为例[J].价值工程,2013(23).

[3]刘凯东.对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4).

作者:周瑾

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浅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摘要】本文剖析了院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指出了目前院校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加强院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五点措施。

【关键词】院校 财务预算管理 预算

一、院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

1、院校财务预算管理概念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分支,也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院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为积极影响和保障组织的决策目标和工作计划,而对一定时期内组织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承担的经济效益、效率指标任务,所进行的计划、分配、控制和激励的活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院校财务预算管理使财务部门的职能由单纯的核算型扩展为综合管理型。在财务预算数字的背后实质上体现着对学校经济制度和其他重要管理机制、体制的安排设计。二是院校财务预算管理应当着眼于收入和收益,把财务预算拓展为“做蛋糕”的过程活动,而不是“分蛋糕”的过程活动。三是院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从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决算到评价考核全过程的活动。四是院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促进学校管理深化改革的新体制、机制的发动机。通过财务预算及其实施细则的设计,对学校内部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发挥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推动作用。

2、院校财务预算编制原则

(1)依法编制,掌握政策。院校预算的编制就是制定预算资金筹集、分配的年度计划,预算资金从哪里筹集,筹集多少,分配到哪里去,每一项预算收支的安排都要有其法律法规依据。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掌握《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政策规定,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工作。

(2)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这几年院校进行改革办学条件,收入的来源渠道比过去增加了,收入的绝对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院校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员工待遇等。因此,预算编制只能量力而行,不得搞赤字预算,否则,会影响院校长远发展,容易陷入财务危机中。

(3)保证重点,统筹兼顾。院校跟企业不同,是培养人才的园地,不能将营利目标最大化,在收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根据自身的事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区分轻、重、缓、急,保证重点发展项目,同时兼顾一般项目,促进院校健康、稳定地发展。在资金的具体安排上,对每一个支出项目都要精打细算,科学论证,从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优决策。

(4)以人为本,着眼长远。在预算资金的具体安排上,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预算足够的资金让一线教职员工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着眼长远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这样,既能调动教职员工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又能增强院校发展的后劲。

(5)科学预测,坚持稳健。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根据收入来源的各个可能渠道,对每一收入项目充分考虑其取得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科学预测。预算年度的财政拨款、学生招生计划等影响许多收入的因素都是不确定的,同时预算编制时间在预算执行年度之前,这就使得收入预算难以准确预计,由于支出预算是根据收入预算的多少来确定的,因此必须坚持预算稳健原则。

(6)科学发展,适度负债。随着院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实验仪器设备等难以满足院校迅速发展的要求,急需大笔的资金投入,这必然会导致院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或借款筹资。因此,院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度举债发展,既要考虑项目的效益是否显著,也要考虑学校的偿债能力,否则将会给院校后续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尚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由于院校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下属诸多院、系(部)、处(室)多渠道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没有全部纳入到学校综合预算中,继续搞资金的体外循环,从而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经济秩序。在预算编报中,有的没有细化支出项目,有的没有定员定额指标,物资集中采购、各类资产的使用也没有全部列入预算管理。

2、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预算的编制实际上主要由财务部门和有关领导人员参与,基本没有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校内预算的编制程序没有实质性改变。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其他管理部门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且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留有一定数额的机动资金,正是这部分机动资金成为滋生腐败和决策失误的温床。就预算的考核而言,不少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但是,对由于决策者的管理能力、思想方式与环境要求错位而造成的不合理支出却无人考核。

3、预算执行和监督不严格

在预算执行中,部分领导缺乏全局观念,不按预算批经费,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造成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在执行预算监督中,许多院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只注重预算的编制,对预算下达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监督,使预算运行效果成为盲点。在考核和激励中,财务预算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同时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没有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学校年度考核和奖惩结合起来,导致超支没有控制和惩罚,节约没有奖励的现象。

4、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高校尚未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有章不循,预算形同虚设。由于编制时间及指标下达滞后,根本不可能进行事前控制;没有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得事中无章可循;没有建立相应的监控、分析和评价制度,事后更难以正确、完整地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有些院校的部门收费没有经过教育、财政、物价有关部门的核准,自立项目,没有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进行预算管理。

三、加强院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1、借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法,推行院校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全面预算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它以系统的方法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院校也应以自身的中长期目标为起点,参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明确并量化单位的经营目标、规范单位的管理控制、落实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明确各级责权和考核依据,通过计量、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揭示实际工作与预算之间的偏差,及时纠正,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效控制资金使用的目的,从而使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这样,有利于院校预算管理目标的具体化,也有利于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实施。

2、健全预算管理机构,实行民主决策

高校应成立预算委员会,负责全校的预算编制论证工作。预算管理委员会应该由主管校长领导,由财务处牵头,审计、人事、教务、科研、基建、工会等主要部门参加,同时按照“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编制预算。其中“一上”是指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核定确认的有关基本数据、分类归档的定额和专项支出申报的有关规定,编制预算建议上报主管部门;“一下”是指学校主管部门根据院校编制内实有人数、工作量、资产等数字审核支出预算建议数,结合当年财力情况测算并向各高校下达收入、支出等各项预算控制数,高校预算委员会向相关各职能部门通报预算控制数;“二上”是院校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征求有关方面关于预算的修改意见,并上报学校预算委员会,由预算委员会按预算控制数进行调整,并经校务会讨论通过后再次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二下”是指调整后的预算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后,向全校公布正式预算,以便提高预算的透明度,让全校教职工接受预算的执行,增强预算的外部监督力量。

3、注重过程控制,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首先,要做好事前把关,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按规定程序批准下达的各项财务预算,认真审核各院(系)、部门所发生经济业务以及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对不符合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审批程序的各项支出,一律不予报销。其次,要做好事中控制,财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状况做出及时的统计、汇总和分析,尽早发现差异,找出原因,加以控制,及时将预算执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反馈给各系、部门,让预算责任人把握整体预算的执行状况,实现预算的过程管理。最后,要做好事后分析、考核,财务部门在预算年度终了时,结合财务决算的编制,对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作出详细分析说明及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要查明原因,提出整改及处理意见,加强预算管理的约束力,维护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加强财务审计监督,确保预算管理的正确执行

财务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和各分级管理单位要强化预算全过程管理,切实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管理的重心要落实在预算的执行上。要严格落实预算管理的经济责任制,各单位的经费使用必须按预算规定的项目进行;财务审计等部门要实时监控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以规范和监督校内各种经济活动有序进行;年终由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汇总并做出评价,重大经费项目由审计部门参与考核以对其支出合理性和效益性做出评价。同时,院校要对有关部门重大经费项目支出情况进行“听证”和“质询”,推进财务公开透明,确保财务有序运行。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工作。预算监督是对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执行中的调整等活动进行的监督。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一是加强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在各职能部门预算执行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了解和解决;二是加强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通过审计发现和处理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下一年预算提出修正意见。学校财务部门应与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联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意识。

5、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促进院校健康发展

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是院校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进行财务监督、控制、审计和考核的基本依据。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日常管理制度以及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日常财务管理,使制度的执行贯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实现院校预算的制度化管理。贯彻落实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按照《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建立总会计师制度,院校财经工作的领导要走高水平、专业化的路子。用法规制度加强预算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和调控好院校有限的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院校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华等: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新理念[J].中国教育科研,2008(152).

[2] 史习民:全面预算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3] 王伟: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8(11).

[4] 张依群:试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理念创新[J].教育财会研,2004(1).

[5] 李奇: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的管理与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08(1).

[6] 柴秀英等:略论高校财务预算的编织原则及实施[J].会计之友,2008(2).

(责任编辑:周 晓)

作者:侯 琛 宋敏修 席振国

上一篇: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分析论文下一篇:高职学生怎样写好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