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现代媒体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分析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二者整合的措施,指出应抓好情感教育环节。关键词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情感教育1前言近年来,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深入,教育技术也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巧用现代媒体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巧用现代媒体语文教学论文 篇1:

巧用现代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为语文课堂带来大量直观而感性的图画、照片、影像、动画等等,这些具体而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引起他们的生活感受,从而引领他们走进课文的情境之中,为课文内容的理解埋下伏笔,为突破重点难点做下铺垫。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客观情况,运用计算机、液晶投影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在美好的情境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从而更容易走进文本,走进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变色龙》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用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的三个特点。课文因为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所以在内容上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变色龙这种小动物在平常生活中不容易见到,虽然课文介绍得相当详细,但是因为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和生活经验,就难以理解作者在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过程中的那一系列不同感受。基于以上认识,在上课之初,我就准备了一段关于变色龙的影像。影像中的变色龙在大森林之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随着镜头的不断拉近,学生们一下子就见到了这种奇特的小动物,那三角形的头,椭圆形的身体,细长的尾巴,和那比身体还长的舌头都让学生惊叹不已。最后镜头定格在变色龙身上,我问道:“大家认识这种小动物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认识!它就是变色龙!”这段影像一下子就拉近了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填补了他们之间的空白。这种小动物一下子就在他们的脑海之中变得鲜活起来了。他们也以高涨的情绪,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去。

二、 结合媒体,感受自然之美

游记、写景类的文章,往往语言优美,给人带来自然的清新之美和独特的人文气息。但是由于学生人生阅历、生活经验的桎梏,只凭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想象,往往不能完全感受到这样的自然之美和人文魅力。而直观的景点图片或影像就能极其方便而又容易地解决这个难题。它们能和文本相互结合,共同营造“真实”的景象,从而让学生更容易地走入作者所描写的环境,感受自然之美。《秦兵马佣》生动地介绍了西安秦兵马佣的规模宏大以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佣。把秦兵马佣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各式各样的佣的照片。在课堂上,他们的视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其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的认识。在这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让学生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有兴趣去研读文本。

三、图文结合,抓住训练之处

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读写结合,适时地抓住课文的训练点、生长点进行恰如其分的训练。但是,在课堂之上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有些情境脱离学生实际,尽管文章写得很好,只要进行一定的练习就会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增长。而借助图片和影像进行写作情境的创设,这对于抓住课文的训练点,进行适时而有成效的训练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大多数学生不曾去过黄山,对于黄山松树的姿态奇特还不是非常理解。我适时地出示了黄山三大奇松的图片,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然后再去品读课文,图文结合后,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黄山松树的“奇”就奇在了它动人的姿态上,作者正是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山松树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相继出示了黄山上一些其他姿态奇特的松树。此时,学生们顺利地凭借着这些图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文章中涌现了许多好的作品。

四、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面非常广,对听、说、读、写有不同的要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教学修辞方法时,把以前学过的几种类型归纳在一起,用投影仪打出来。先让学生分析、判断,再把画面定格。多次判断,让学生掌握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化难为易,还需不断探索。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就一定能把语文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而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者:刘长亮

巧用现代媒体语文教学论文 篇2:

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应抓好情感教育环节

摘 要 分析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二者整合的措施,指出应抓好情感教育环节。

关键词 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深入,教育技术也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教育技术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有利于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其可以将烦琐的教学进行简化,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教学重点,但是用多用少、如何用,因课而异。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它作为人文学科之母,有着普遍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进行情感体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单纯利用教育技术很难取得较大突破。因此,探讨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意义重大。

2 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的誤区

重技术而轻理念 在目前的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存在一个显著的误区,就是大部分教师重视技术的运用而轻视理念的表达。其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技术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多借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进行课本内容的展示,而忽视了文章的理念,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造成语文教学的浅显化和符号化。

重手段而轻目的 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常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素养。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过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将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抛之于脑后,严重背离语文教学的初衷,使得语文教学的情感熏陶进一步弱化,情感体验也相对降低。这种重手段而轻目的的教学,使得语文教学的价值一步步缩减,长此以往,语文教育的意义便不复存在。

重形式而轻内容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深入,教学形式的改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纷纷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在改变形式的同时,对于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所以教学效果较好;但是也有部分教师重视的只是形式的改变,对于内容改进和完善做得却不到位。由于教学走上形式化,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更多的来自于情感的体验,这就使得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怀价值降低。另外,重形式而轻内容的语文教学,缺少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词不达意的情形。

重视现代媒体而轻视传统媒体 在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放弃了传统的媒体,而开始重视现代化媒体。但是一味使用现代化媒体技术,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会受到影响,情感体验的深度也会削弱。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表述,学生对于形象的把握便会固定;但是如果是传统媒体,学生会利用自身的想象去感受形象,这种感受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感悟。重视现代媒体,忽视传统媒体,虽然实现了具象化教学,却丧失了抽象化教学的美感。

3 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措施

善用媒体技术,强化教学手段 在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时,必须要强调媒体技术的使用原则。因为多媒体技术虽然可以带动课堂的生动化,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环节便会出现欠缺。在媒体技术的使用方面,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适用性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遇到适合使用多媒体的内容,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内容为主,技术应用为辅。

2)适度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中适量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课程的技术化和空洞化。如果多媒体技术利用过多,会造成语文课程形式化的加重,会影响内容的深化。

同时,不仅要掌握媒体技术的使用原则,还可以利用技术强化教学手段。这种技术强化主要包括两方面。

1)技术利用要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技术才能为内容服务,课堂通过技术的应用而更加丰富精彩。

2)利用技术更好地为语文情怀的培养贡献力量。比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时,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春天的声音的模拟,学生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朝气与蓬勃;也可以利用影像资料对济南的冬天进行详细展示,学生对于书本中的知识会有更加真切的体悟,文章中的情感色彩会更加真实,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

巧用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案 巧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也是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重要策略。传统的语文教学依靠的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虽然情感体验到位,但是感官不够具体。为了强化课堂的感官接触,可以巧妙利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如在教学自然景观类文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章中描绘的自然景观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学生都会受到感官的刺激,对于自然的感悟会更加深刻。又如在教学对话式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文内容的当堂演示,通过有情感的语言诵读,学生对于内容的情感体验将会更加真切。简言之,巧妙利用媒体技术,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情感体验更加全面,那么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便实现了。

应用媒体,灵活设计教学过程 灵活进行教学设计也是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重要策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文章,这些文章需要体验的情感不同,但是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具有相似性,所以在教学进行的时候,可以对教学设计进行灵活的套用。灵活套用教学设计,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其他设计实现当堂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灵活利用教学设计,能够使得教学过程的衔接更加自然、更加流畅,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得到升华。

比如在进行七年级语文《春》和《秋天》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对比的手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对文章进行分别讲述,但是因为《春》和《秋天》都是写景抒情类文章,而且又都有季节性的描写,所以二者在讲解中会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又因为这两篇课文描写的是两个不同的季节,在具体的景物描写方面会存在差异,所以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教学,可以活用彼此的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会更加丰富与具体,教学的美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4 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要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因此,在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中,应坚持技术始终为情感教育服务的理念,使语文教学更有特色、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素冰.高职语文教学中整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6(5):79-81.

[2]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3):43-49.

[3]戴晓娥.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5(3):110-114.

[4]徐曙.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201-202.

[5]杨兴艳.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6):43-44.

[6]杨倩.论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初中语文教育心理学的视点[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10):99-101.

作者:杨晶晶

巧用现代媒体语文教学论文 篇3:

高中大语文教学浅谈

【摘要】学校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但当前社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学校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从客观上要求学校教育进行相应改革,以适应社会之需。就高中语文学科来说,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进行大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其具体做法:一、课堂大语文教学,它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教学、巧用课外教学资源教学等;二、课外大语文教学,它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教学。

【关键词】社会需求人才培养 大语文教学

平常读报刊、看电视,总能看到这样一类怪现象:一方面,大量“优秀”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读书无用论抬头;另一方面,不少企事业单位高薪招聘各类技术型、实干型、创新型人才却很难招到。这一人才供需矛盾警示我们:学校教育必须立足并服务于社会需求,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社会需求就是指挥棒。那么,该如何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呢?这是当前乃至今后学校教育必须面对并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一名有着十一年工作经历的高中语文教师,我想从大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大语文教学

所谓“大语文”,就是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谓“大语文教学” ,指的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人类历史和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乃至人类历史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与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与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的一种大系统教学。

简单来说就是,语文即生活。大语文教学的精髓,在于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还是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都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缺少了谁都不是真正的大语文教学。

二、高中阶段怎样开展大语文教学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大语文教学的要求,下面,我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来谈谈高中阶段大语文教学的基本做法。

(一)课堂大语文教学

课堂大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语文课本教学资源和各种课外教学资源的大语文教学。它要求教师创设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熔教学内容与思想品德教育于一炉,打通各相关知识点的关系,让学生深入教材,遨游于教材思想内容的海洋,又能结合历史和现实,探究教材思想内容的历史局限和现实意义。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人生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其实,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唯其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才是大语文教学的真谛。

1、现代文阅读之大语文教学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是这么操作的:

(1)激趣导入新课。先提问学生:当心情不平静时,你会怎么做?

(2)按照叙事线索讲析课文。

(3)学生合理设计一条叙事线索,并据此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4)学生自主鉴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并试着写一段描写本校景物的文字,150字左右。

这一教学设计最大亮点是,熔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于一炉,沟通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体现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大语文教学的真谛。

2、古诗文阅读之大语文教学

在教学《论语》选读中的“春风沂水”片段时,我特地把这一内容扩展为一个专题。

(1)首先,我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春风沂水”情境中的一员,结合自己的类似人生体验,充分理解这一段课文的内容。

(2)接着,我让学生思考,“春风沂水”实际上是一种怎样的社会追求?结合学过的古诗文,谈谈我国古代还有哪些文人在哪些文学作品中也表露出了类似的社会追求?

(3)最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人生追求。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深刻理解了课本的思想内容,也比较系统的了解了中国古人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的纵向发展史,更切实认识到当今中国社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让最广大劳动人民过上富足祥和生活、一圆千年桃园社会梦想的历史意义。这样,学生更加热爱新中国,更加感慨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更激发出努力参与四化建设、为祖国和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的巨大热情。

3、巧用课外教学资源之大语文教学

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这就是说,语文课本仅仅是语文教材这个大系统中的若干个例子,我们在课堂上所讲授的课本知识还只是语文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因此,在大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并应用好这“一滴水”,更要善于发现并积极应用好 “大海”中更多的“水”资源。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呢?

(1)巧用其他学科的课本资源。“一切教科书都是语文教科书”,就是说,一切教科书,在某个方面,在某种情况下,它的若干内容可以充当语文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

在逻辑知识的教学中,我根据数理化教材中逻辑性较强的文字比较多、也更典型的特点,努力引导学生从数理化教材中找一些比较典型的文字,加以分析研究。例如,在讲授名词性短语、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时,我选择了《立体几何》74页的几段文字作为教学材料,做法如下:

①让学生拿出高二的《立体几何》,翻到第74页,阅读如下几段文字: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柱。”

“侧棱不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斜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正棱柱。”

②学生自主分析讨论名词性短语、概念在材料中具体所指以及它们内部的逻辑关系,并且讨论两段文字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教师作结,评点学生的讨论发言。

像这样逻辑性较强的教学资源,在其他各科中都有,只要教学者善于发现、尤其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掘运用,我们的逻辑教学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同样,在选用名人事迹作文素材等其他考点知识的教学中,也大都可以从我们的各科教科书中搜寻到适合的教学資源,进行大语文教学。

(2)巧用报刊资源。根据这几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在现代文阅读中选考科普文和新闻的要求,我把《参考消息》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补充,建议学生课外抽空阅读《参考消息》,并自己出题自己回答,或者同学合作,相互考测对方,共同学习进步。下面,仅以科普文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①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例如,我曾选用了《参考消息》中的一篇科普文《可以制造DHAR的遗传基因》,并将它投影展示给学生看。

②学生自由阅读文本,把握文中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弄清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③学生以假设的教师身份,设计出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步骤,并要求能够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④学生交流各自的设想,并互相评析。

⑤展示教师的设计构想,让学生对照参考,并简要的评点学生的发言。最后布置思考题:对于科普文,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呢?

这样的阅读教学,很受学生欢迎;而且这样的教学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摸索求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直面社会的思维能力。

(3)巧用多媒体资源。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过多媒体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图文声像并茂,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教学资源还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适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大语文教学,效果倍增。

在议论文例证段写作教学中,我先通过PPT课件给学生讲授了例证段的特征、写作技法等理论知识,并展示了范文。

然后,我给学生放映了 “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的颁奖典礼视频。在放视频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看得很专心认真,并且随着视频情节发展而有了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我知道,学生已经完全“入乎其内”了;而能否“出乎其外”,写出合格的例证段来,将决定这节多媒体教学课的成败。

最后,我让学生以刚才所欣赏视频片段的内容为素材,自主确立观点,自主剪材,写一个规范例证段。

果然,在学生的例证段作业中,我发现,尽管各人观点不尽相同,剪裁素材的角度各异,但绝大多数学生都写得很好,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我的教学预期。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每周都给学生放一段10分钟左右的“感动中国”人物视频资料,并要求学生写成例证段。而每一次例证段作业,大多数学生都完成得比较好。

通过这一阶段以及过往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无论哪种教学资源,课本的与课外的、文本形式的与多媒体形式的,只要将它们恰当地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就都可以收到大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课外大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封面印着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皆语文。因此,语文老师除了要把握好课堂内的四十分钟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投身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其实,课内与课外是相对而言的,它们相辅相成,无主次之分,是语文能力起飞的“双翼”。

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呢?

1、课外活动之大语文教学

正如一首叫《我多想唱》的歌所唱,学生生活上太需要七色阳光了。因此,我适当组织了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课外活动。

(1)课本剧表演。每届高一高二,我都会组织学生搞几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做法如下:

①首先,在课堂中,教师完成一定量的叙事性较强的课文和有较大想象空间的诗歌的教学。例如,《孔雀东南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窦娥冤》等。

②教师播放一些课本剧表演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和创造才能。

③接着,让学生自主组织课本剧表演活动小组,要求各小组自主选编一个课本剧剧本。剧本选定后,交由教师审阅把关。

④学生研读分析剧本,充分了解剧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

⑤根据剧本特点和演员特长,合理分配好角色,允许适度创新。

⑥学生分工协作,动手制作道具。

⑦课本剧排演。由于排演只能安排在课后,因此时间紧迫,困难较多。

⑧正式表演的前一天,教师现场指导点评各小组的表演,主要针对各小组表演中的动作、语言语气语调语速、服饰、表情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指导。

⑨课本剧大汇演,并安排5名学生评委给各小组的表演打分,评选出前三名的小组,最后由全班同学推选出三名优秀演员。

十多年来,像这样的课本剧表演活动,每次都能让我大开眼界,以至于很多次表演结束时,我还没有回过神来,竟然有一种在剧院看戏的感觉。

(2)课外阅读。土鸡蛋好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可是,土鸡蛋为什么会比饲料喂养的鸡下的鸡蛋好吃呢?这是因为,土鸡进食面宽广,能自由自在的从大自然中获取大量天然食物。其实,我们的教学,比如高中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了。

现实中的课外阅读,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开展得不算轰轰烈烈,但也有声有色。

①每周安排一节课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读书。要求一边读书,一边做好笔记。

②鼓励学生课外到学校报栏阅读每天的各种报刊。

③让每名学生带回至少一本以上的图书,供全班的学生互相交换阅读。

④要求学生每人订阅一份《语文报》,每周安排至少一节课进行堂上《语文報》的阅读与练习。

……

2、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之大语文教学

语文的社会性决定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和语文学习。人们就是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同时在生活中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得以发展。人一旦脱离了社会生活,头脑就会空虚,思想就会枯竭,其语文能力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因此,对学生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进行必要的鼓励和引导,是大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鼓励学生多看电视广告和新闻,适当观赏优秀的电影电视剧。

在教学“广告语的拟写”时,我要求学生抽空看看电视广告,注意其中的图文声像的特点,并思考其效果。

在教学新闻阅读时,我要求学生收看中央一台每天中午十二点和晚上七点的新闻节目;我还鼓励学生多读报刊文章,并和同学交流阅读感想和体会。

(2)关注社会,留心身边的人、事、物。语言大师吕淑湘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

平日里,针对学生写作文没有素材可写的症状,我建议学生多多关注社会,投身各种积极的社会活动中,并留心身边的人、事、物。

针对不少学生的家乡种植有大量贡柑的现实,我要求这些学生深入贡柑园,体验果农的酸甜苦辣,写出体验文章。

针对清明节祭祖的庸俗化趋势,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看到、听到的祭祖情形记叙下来,并谈谈该如何文明地继承传统文化的看法。

……

此外,我还经常安排学生课外写作诸如《街边的小摊贩》、《商场趣事》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作文。所有这些教学活动,都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加深对社会认知与体验的基础上,更好的学好了语文,形成了自己的语文能力。

关于高中大语文教学,还有很多可写的。限于篇幅和水平,不能一一深入探讨。但是,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进行大语文教学都要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能被这种形式的迷宫弄花了眼;更要跳出迷宫,在历史和现实中践行大语文思想。我想,大语文教学带给我们的应该远远不只它本身的直接成果,更在于它还给我们带来了思想上的革命。

让我们在大语文教学的旗帜下,加快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更紧地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当今乃至今后的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建设人才吧。

参考资料:

[1]《“大语文教育”课题介绍》 张国生

[2]《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阿呆语文网

作者:阳继伟

上一篇:英语教学减少语法错误论文下一篇: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论文